国家税务监察员因徇私被判入狱

国家税务监察员因徇私被判入狱

一、国税稽查局长徇私舞弊被判刑(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1](2017)在《海关缉私部门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基于COSO框架》文中指出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海关内部控制在执法领域和非执法领域均有了较好的发展,《海关执法领域内部控制节点指标字典》、《海关执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推行,在海关内部控制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牌的意义。2016年年底,总署领导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内控机制建设,筑牢“三道防线”,为加快内控机制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缉私部门作为海关内部的新兴部门,承担了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和一般的管理职能,内部控制却相对缺乏,现有的内部控制较为碎片和零散,特别是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不足以起到真正的内部控制作用。本文将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引入缉私部门,把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两个因素作为重点,同时兼顾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内部监督这三方面的要素。根据COSO理论风险评估这一要素,主要通过分析缉私部门现有的内部控制状况,对执法领域的风险进行评估,辨明风险点,根据风险所在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优化措施,有效防范执法风险、廉政风险和管理风险;根据COSO理论的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分析了缉私部门在这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主要通过改进流程、嵌入风险分析模块、设置高风险状态预警分析等功能来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以此优化现有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缉私部门的整体工作效能。文章对缉私部门的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三方面要素做了简要分析,并对这三方面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使得COSO理论的五要素在缉私部门内部控制中得以全部落地。

冯庆[2](2017)在《中国“税官”腐败问题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灵魂和立足点。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机关,其在依法治税的推行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但是由于税务工作者作为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了一定的征收管理权限,其很容易就滋生腐败。在当今腐败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税务官员(下文用“税官”来简称)的腐败问题也日益严重,仅从2012年起截至2015年初,全国税务系统查处的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就有400多起。这极不利于依法治税工作的推进,因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有必要将“税官”腐败的案例收集进行实证研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分析。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对“税官”腐败案例的查找收集,构建了特色的“税官”腐败案例库。旨在通过对“税官”腐败的具体情况、成因及对策研究探讨,为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系、有效遏制“税官”腐败、促进依法治税、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些措施和建议。除绪论外,文章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借助权力寻租模型对“税官”腐败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文章首先对于“税官”腐败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了寻租与“税官”腐败的关系,得出税务人员腐败是一种有权者的非法权力寻租。然后根据“税官”以权谋私的类型建立了两种“税官”权力寻租模型来对“税官”腐败问题进行直接、客观的理论分析,同时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第二部分对所收集建立的“税官”腐败案例库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文章从腐败“税官”的罪名、涉案金额、高发层次、腐败领域、职务变动情况、潜伏期、窝串案情况这七个方面对于案例库中腐败“税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随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文章总结了当前“税官”腐败的八大特点和趋势:受贿罪和贪污罪成为腐败“税官”的主要罪名;“小腐面广”问题严重;基层“税官”成为腐败的高发层次;“税官”腐败领域泛滥,涉税审批事项、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与稽查、税收优惠成为其高发领域;多领域交叉同时腐败现象较为常见;“带病税官”变动职位现象较为普遍;腐败的潜伏期有延长的趋势;窝串案成为“税官”腐败的普遍现象。第三部分分析了导致“税官”腐败的主要原因。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文章重点从“税官”腐败的特殊性出发,对“税官”腐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这里首先根据前一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探讨了导致“税官”腐败的表面原因:税务人员税收征管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税官”的征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纳税人对税收征管知识了解太少、基层“税官”掌握具体征收权限、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低。其次文章将“税官”腐败理论分析成果与实证案例分析总结出的“税官”腐败直接成因相结合,对于导致“税官”腐败问题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是税收征管制度上的缺陷造就的“税官”违法寻租机会。文章根据“税权”对税收征管体制进行划分,对于导致“税官”腐败问题的制度缺陷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当前税收征管在“税权”设定以及“税权”制约上存在的制度缺陷主要有:基层税务机关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税收任务的制定不合理、缺乏合理科学的纳税评估标准、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仍存在缺陷、税收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税务系统缺乏有效的腐败监督机制、“税官”拥有的职权公开程度不够以及税收的征收管理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第四部分探讨了防治“税官”腐败、促进依法治税的对策和建议。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以前文的理论分析为指导、实证案例分析为基础,笔者认为要想遏制“税官”腐败问题应当加强税收权力的制衡。文章从税务系统内外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就税务系统内部而言,首先需要完善“税官”税收权力的制衡制度,具体建议有: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纳税评估法律制度、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规范基层税务部门的岗位设置、改进税收计划的制定、改进税务系统内部的腐败监督机制。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税权”制衡制度的有效运行,具体措施有:进一步加大税收权力的公开力度、加强各税收征管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加大对腐败“税官”的惩处力度、增强“税官”的规范用权意识。就税务系统外部而言,首先需要完善现有的“税权”外部监督机制,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健全“税权”外部监督保障机制、健全“税权”外部监督的奖励机制、在办税大厅设置电子考核窗口、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加强对纳税人税收相关知识的普及等措施来保障“税权”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

陈海英[3](2015)在《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文中提出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不管古代近代还是当代、不管中国还是外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腐败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疾。当前腐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腐败与反腐败都成了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也是倍受人们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能否有效地防治腐败成为衡量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与腐败不懈斗争的历史。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腐败现象日益滋生和蔓延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反腐败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永葆先进性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迫切需要把防治腐败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找到科学、有效的办法。新世纪、新阶段,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形成阶段,制度反腐是新形势下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选择。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知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新时期腐败现象的表现、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和现有反腐倡廉机制存在的不足,历史地考察中国共产党防治腐败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强调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新时期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借鉴国(境)外反腐倡廉机制的经验,提出了完善预防、监督、惩戒、保障等机制的一系列对策措施。本论文共分六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反腐倡廉机制概述。首先对腐败、廉政、机制、反腐倡廉机制等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提出:反腐倡廉机制指为了防止和遏制腐败行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促使各个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利益群体和个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协调关系,共同遵循廉洁勤政的法律制度规范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腐败造成了政府公信力下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人民群众利益严重受损、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动摇党的执政合法性、危及国家政治稳定,危害极大,完善的反腐倡廉机制对于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社会秩序、促进政治清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章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实践。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政治原罪理论、主权在民理论、权力制衡理论、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论、道德教育理论等廉政理论成为当代中国构建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立廉价政府、树立公仆意识、发扬党内民主、重视党内外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健全法制等思想构成当代中国构建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基础,由此寻找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梳理中国历史上的廉政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对廉政制度建设的探索,为下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实践依据。第三章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缺陷及原因分析。新时期我国的反腐倡廉机制不断完善,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反映出来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本章梳理了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缺陷:制度体系不完善、权力运行机制不规范、干部的任用和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预防机制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备、惩处机制软弱、社会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薄弱等等,并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反腐倡廉机制不完善已经导致某些权力失控、反腐制度执行不力、商业贿赂成为社会公害、潜规则大行其道、假公济私,“黑金”泛滥等严重后果。反腐倡廉机制如果不能及时得以完善和创新,将会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乃至于形成蝴蝶效应。完善反腐机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需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落实“惩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反对腐败、实现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本章重点分析新时期我国反腐机制的缺陷,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从而强调新时期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四章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机制及启示。本章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几个发达国家、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廉政建设的经验,其中透明行政机制、较完善的财产申报和金融实名制度、遏制商业贿赂的机制、现代公务员选用机制、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机制、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独立的反腐机构,刚性的反腐败立法、严格的惩戒机制、多渠道的监督机制等非常值得借鉴,对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建设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第五章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完善与创新的路径。新时期腐败呈现复合型、要职型、隐蔽型、资本积累型、“智能”型等特点,党中央的反腐思路也在不断变化:从“反对腐败”到“惩防并举”、从“三大建设”到“五大建设”,反腐呈现全方位一体化、更加重视党内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化、更加重视网络监督并且形成了快速反应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反腐无禁区。为此,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有效地遏制腐败为现实目标,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进社会和谐进程为价值目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整体性、民主性、科学性、实践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强化防控,完善预防腐败机制;扩大参与,完善监督腐败机制;惩防并举,完善惩戒腐败机制;深化改革,完善反腐倡廉保障机制;创新思路,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张帆[4](2014)在《税收执法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务系统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生着变革,市场经济的影响无所不在。在利益驱动下,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经受着各种考验,税收违法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对于此,税收管理手段捉襟见肘,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这些都给税务工作人员防范涉税渎职行为造成很大压力,面临很大风险。鉴此,笔者以防范税收执法风险为题撰写学位论文,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全文的框架结构,除开“绪论”和“结语”,由四个主体部分构成。第一个主体部分为“税收执法风险相关理论阐述”。该部分在界定税收执法的含义和特征之后,着力阐述税收执法风险的本质和种类。第二个主体部分为“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审视”。该部分以文字叙述和案情例举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就税务管理中的风险、税款征收中的风险和税务检查中的风险进行详尽具体的分析。第三个主体部分为“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剖析”。该部分从执法主体和执法环境两个维度对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第四个主体部分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策略探讨”。该部分针对上文所揭示的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打好“五以”组合拳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策略,即以提高认识为先导、以加强教育为基础、以端正态度习惯为关键、以健全法制为保障、以强化监督为重点。本文的创新意图主要表现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感悟,通过案情例举和理论思辨,分类型、深层次的分析税收执法风险问题,进而提出打好“五以”组合拳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行动策略,具有理论的新颖性和实践的应用性。

石晶[5](2013)在《中日近代化进程中政府制度改革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从历史发展的实践来看,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同样出乎人们的预料。按照中国前近代社会发展的任何一项标准来衡量,中国至少在两千年内如果不是唯一领先的文明社会,也是领先的文明社会之一。但是中国不但未能跨入先行者的行列,而且也未能成为成功的后来者。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迅速实现近代化,成为独立的工业化强国。有学者将中国在被迫开国之后未能像日本那样变革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中国政治结构的脆弱性及其后来所遭受的腐蚀,受到中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和肯定。本文亦是从中国近代政治失败的视角,借助在政治体制中扮演着更加基础性角色的政府制度入手,通过对近代两国近代政府制度建立的缘由、过程及结果描述,证明近代政府制度与近代化的多元相关关系,强调政府制度对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近代化”既非一个表征工业化的单纯经济概念,也非一个表征民主化的纯粹政治名词,它是一个与资本主义文化紧密联系的,从封建社会形态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社会范畴。因此,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变革应该注重整体性原则,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变革并举,实现社会大文化的整体变迁。中日近代历史已向我们证明,经济、文化、社会的变革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变革为支撑。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以帝国议会、责任内阁和大审院为基础的政府制度为日本近代变革的推进奠定了制度基础。尽管此时的政治变革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严重的缺陷,但日本近代化的最大成功之处,乃宪政政体的确立,虽然是君主立宪的,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天皇并无至高无上的权力,因其权力受到了宪政的约束。此点,使之与东方社会传统的一统天下的专制王权呈现出不同,这一不同,为日本近代化在诸多方面的推进创造条件,提供了机会。近代化均发端于器物层面,这一层面的推进必多维度地诉求行政体制变革,诉求高效率之政府亦即责任内阁(责任政府)的建立。责任政府的建立分散了专制王权,行政权落实于政府,而专制之权集立法权、行政权乃至司法权于一体。得到了立法保障的责任内阁直接分散了专制王权,并构建了王权与责任内阁的相互制衡与良性互动。日本近代化的多方面成功均可归于此点。本文通过描述两国近代政府制度的确立过程以及政府制度在推动近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强调政治(制度)变革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以对当代中国的政府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本文运用近现代化研究方法论中合力论的分析方法,对中日两国近代社会转变过程按其本来的复杂性,采取多向度的综合结构分析,并通过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描述两国近代化进程中政治变革的缘由、过程以及结果,最后运用政治学中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分析每一特定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揭示近代政府制度对制度变革的核心意义。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作为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源起、已有研究以及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第二章阐述近代政府制度演变的背景,工业社会形态的确立要求转变农业社会形态下权治统治模式;第三章通过对比中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过程及其结果,分析晚清未能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的原因所在;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围绕两国建立政府制度中行政系统、立法系统、司法系统的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具体分析晚清中国建立三权分立体制所遇到的阻碍;第七章根据上述论述,证明近代政府制度与近(现)代化的相关性即多元相关关系,分别阐述近代行政、立法和司法系统的建立对行政管理、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市场化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从两国政府制度及其对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来研究中日近代化问题既是本文分析的重点;第八部分结论论述政治(制度)变迁要与经济、文化、社会变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四者在一国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整体跃迁,缺一不可。

王琦[6](2012)在《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国税局为例》文中指出风险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风险的产生、发展和控制日益重视。风险管理这一对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学科在20世纪中叶逐步形成。近年来,风险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和政府公共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税收风险概念的提出不过十年左右,对税收执法风险的研究就更少。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研究还是新的课题,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与实践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从近年来基层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实践来看,税收征管的水平不断提高,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执法过程越来越规范、高效,但执法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税收收入每年保持较快增长水平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使各种潜在风险蕴含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导致纳税人的利益受损、税款流失、征纳矛盾加剧,严重阻碍了我国构建“和谐国税”的进程。税务部门虽然对防范风险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形势对税务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运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原理,列举税收执法过程中的风险现状,解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德州市国税局的内控预防机制建设为例,提出预防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建议。除了第一部分导论外,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税收执法风险防控理论的阐述。主要对执法风险的概念、特征和种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步骤,并对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在税收执法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对我国税收执法风险防控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我国税收执法风险防控的发展阶段,对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的四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列举。第三部分,对德州市国税局的税收执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德州市国税局的税收执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从外部社会因素、税务机关内部因素、执法人员的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发达国家在税收执法风险防控方面的经验。首先列举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在税收执法风险防控方面的经验做法,然后总结归纳了我国值得借鉴的相关经验。第五部分,对国税部门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提出对策建议,该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首先介绍了德州市国税局以构建完善内部预防控制机制来预防税收执法风险的经验做法,然后是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执法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提出总体架设构想。

蔡婧娴[7](2011)在《论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文中指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自古以来,诚信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我国的税收领域,整体的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就目前而言,纳税人偷税、逃税、骗税、以及其他不依法履行税收法律义务的失信现象十分普遍。相比之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加强了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至今,其信用体系的建设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在人们观念中已视信用为“第二张身份证”,纳税信用在整个社会完备的信用体系中得到了良好发展。为加强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国家税务总局于2003年印行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自上而下拉开了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幕。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税务机关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性地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有效促进了我国纳税信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特别是历史原因,我国纳税信用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描述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和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纳税信用缺失以及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意识根源、法律根源、制度根源和环境根源进行了系统的原因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借鉴,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和设想。

徐昱[8](2011)在《我国税收执法风险及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税收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税收执法工作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蕴含着较大的执法风险,极大地影响了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威和社会形象,同时也损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在税收执法实践中表现为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不断增多,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诉讼败诉、行政赔偿及因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法律及行政责任等等,这都说明了我们对执法风险管理的不到位。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和依法治税的现实都要求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必须切实树立税收执法风险意识,加大税收执法风险防控力度,增强税收执法风险防控能力。在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好形势下,正确认识税收执法权和加强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引入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见和评价,切实防范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使税收执法活动得以有效运行,对于我国税收法制化进程乃至整个社会法制化进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及在税收领域的应用,我国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与理论基础,风险与风险管理的相关的概念和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目前税收执法及其风险的一般状况,从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社会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旨在通过把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理念引进税收执法领域,试图提出一个基本清晰的管理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的框架思路,包括建立税收执法风险内控机制,完善税收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构建风险管理平台等,将税收执法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徐苏林,孙欣[9](2010)在《被富商拉下水的税官们》文中研究指明因为接受黄光裕、王福生、刘军等富商的贿赂,税务官员连续落马。这些手中握有公权力的税官,为什么能长达数年中饱私囊而不为人所知?

郝文娟[10](2010)在《我国税收腐败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文中认为税收腐败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具有普遍性,在我国,由于税务人员的腐败行为而导致大量税收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将税收腐败问题,抽象化为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纳税人、稽查员和监管人之间的合谋问题,模型化税收腐败问题,分析税务人员的工资和对税务人员的监督如何影响税务人员的腐败,税务人员的腐败又如何影响政府的税收目标的实现,以及政府反税收腐败的成本。本文的分析结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税务人员的工资,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监督,会减少税务人员的腐败。但在稽查员有内部晋升机会的条件下,加强对监管人的监督,会增加稽查员的腐败。这说明,加强对税务人员的监督并非总是能减少税务人员的腐败。政府征税时的目标是最大化净税收收入,税务人员的腐败会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政府有必要制定激励机制防止税收腐败。但防止税收腐败的激励机制的实施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不仅仅包括税务人员工资的提高,还包括订立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组织费用等。政府在反税收腐败面前,有时会面临税收目标的实现和税务人员腐败水平的权衡。

二、国税稽查局长徇私舞弊被判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税稽查局长徇私舞弊被判刑(论文提纲范文)

(1)海关缉私部门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基于COSO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可能贡献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2.1.1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概述
        2.1.2 三大目标
        2.1.3 五大原则
        2.1.4 五要素
    2.2 国内海关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第3章 海关缉私部门内部控制现状、问题分析
    3.1 缉私部门内部控制概况
        3.1.1 缉私部门组织架构现状及分析
        3.1.2 缉私部门风险类型
    3.2 缉私部门风险评估
        3.2.1 法律法规不完产善生执法风险
        3.2.2 执法能力不足存在的风险
        3.2.3 自由裁量权控制不足产生三大风险
        3.2.4 复杂疑难问题解决机制不畅带来的风险
    3.3 缉私部门信息与沟通
        3.3.1 缉私系统内部信息与沟通的现状及问题
        3.3.2 与海关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现状及问题
        3.3.3 与外单位信息沟通现状及问题
        3.3.4 缉私部门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3.4 缉私部门内部控制其他三要素
        3.4.1 缉私部门文化建设现状
        3.4.2 缉私部门控制活动现状
        3.4.3 缉私部门内部监督现状
第4章 海关缉私部门内部控制优化
    4.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4.2 加强风险识别和应对
    4.3 完善控制活动
    4.4 信息与沟通
        4.4.1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4.4.2 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
        4.4.3 进一步完善现有信息系统
    4.5 完善内部监督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2)中国“税官”腐败问题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税官”腐败的寻租理论分析
    第一节“税官”腐败的理论界定
    第二节“税官”腐败的具体寻租理论分析
第三章 “税官”腐败案例库的构建及分析
    第一节“税官”腐败案例库的构建
    第二节“税官”腐败案例库的数据分析
    第三节 案例库中“税官”腐败的特征归纳
第四章 “税官”腐败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导致“税官”腐败的表面原因
    第二节 导致“税官”腐败的更深层次原因
第五章 遏制“税官”腐败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税官”税收权力的内部制衡
    第二节 加强“税官”税收权力的外部制衡
参考文献
附录:近年来“税官”腐败案例统计表
致谢

(3)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反腐倡廉机制概述
    1.1 腐败
        1.1.1 腐败的概念
        1.1.2 腐败的种类
        1.1.3 腐败的根源
        1.1.4 腐败的危害
    1.2 廉政
        1.2.1 廉政的概念
        1.2.2 廉政的内涵
        1.2.3 廉政的特征
    1.3 机制
        1.3.1 机制的概念
        1.3.2 机制的特征
        1.3.3 机制的种类
    1.4 反腐倡廉机制
        1.4.1 反腐倡廉机制的概念
        1.4.2 反腐倡廉机制的内涵
        1.4.3 反腐倡廉机制的作用
第2章 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理论与中国实践
    2.1 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渊源
        2.1.1 政治原罪理论
        2.1.2 主权在民理论
        2.1.3 法治主义思想
        2.1.4 分权制衡原则
        2.1.5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理论
        2.1.6 自由主义理论
        2.1.7 道德教育理论
    2.2 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
        2.2.2 列宁的廉政思想
    2.3 反腐倡廉机制的中国实践
        2.3.1 中国古代至清末的反腐倡廉机制及现实启示
        2.3.2 中华民国时期的反腐倡廉机制及启示
        2.3.3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第3章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缺陷及原因
    3.1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缺陷的主要表现
        3.1.1 制度机制不完善
        3.1.2 权力运行机制不规范
        3.1.3 干部任用和公务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3.1.4 监督机制不完善
        3.1.5 预防机制不到位
        3.1.6 保障机制不完备
        3.1.7 惩处机制软弱
        3.1.8 社会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薄弱
    3.2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缺陷的原因分析
        3.2.1 社会原因
        3.2.2 文化原因
        3.2.3 主观原因
    3.3 新时期我国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3.1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必要性
        3.3.2 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的紧迫性
第4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机制及启示
    4.1 发达国家的反腐倡廉机制
        4.1.1 健全的信息公开、透明行政机制
        4.1.2 完善的财产申报和金融实名制度
        4.1.3 有效的利益保障机制
        4.1.4 成熟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
        4.1.5 有效的遏制商业贿赂机制
        4.1.6 完善的现代公务员选用机制
        4.1.7 严格的惩戒机制
        4.1.8 多渠道的监督机制
        4.1.9 独立、权威的反腐败机构
        4.1.10 刚性的反腐败立法
    4.2 发展中国家的反腐倡廉机制—以巴西为例
        4.2.1 独立的、权威性的反腐败机构
        4.2.2 较为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
    4.3 我国香港地区的反腐倡廉机制
        4.3.1 强有力的反贪机构——廉政公署
        4.3.2 完善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4.3.3 完备的公务员制度
    4.4 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机制的启示
        4.4.1 建立“阳光体制”, 实现政治清明
        4.4.2 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4.4.3 确立独立权威的腐败调查机制
        4.4.4 健全科学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4.4.5 建立严格的公务员管理机制
        4.4.6 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4.4.7 扬长避短
第5章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5.1 新时期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新特点
        5.1.1 新时期腐败的新特点
        5.1.2 新时期党中央反腐思路的新变化
    5.2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的目标和原则
        5.2.1 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的目标
        5.2.2 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创新的原则
    5.3 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完善与创新的路径
        5.3.1 强化防控,完善预防腐败机制
        5.3.2 扩大参与,完善监督腐败机制
        5.3.3 惩防并举,完善惩戒腐败机制
        5.3.4 深化改革,完善反腐倡廉保障机制
        5.3.5 创新思路,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税收执法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 国外研究状况及简要评价
        2. 国内研究状况及简要评价
    (三) 本项研究的方法、框架及创新
        1. 研究方法
        2. 框架结构
        3. 创新意图
二、税收执法风险相关理论阐述
    (一) 税收执法的含义及特征
        1. 什么是税收执法
        2. 税收执法的特征
    (二) 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1. 何谓税收执法风险
        2. 税收执法风险的种类
    (三)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三、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审视
    (一) 税务管理中的风险
        1. 注册登记环节的风险
        2. 日常管理环节的风险
        3. 把关不严的税务资格认定
        4. 问题较多的发票管理
        5. 未按规定保守纳税人秘密的风险
    (二) 税款征收中的风险
        1. 申报审核中的风险
        2. 申报管理中的风险
        3. 税款征收中的风险
        4. 定期定额管理中的风险
        5. 减、免、退、欠税管理中的风险
    (三) 税务检查中的风险
        1. 风险较多的稽查实施
        2. 容易疏忽的税务行政处罚间题
        3. 纷争难免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四、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剖析
    (一) 执法主体方面的原因
    (二) 执法环境方面的原因
        1. 立法与制度的缺陷是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税收执法业务复杂、要求高,执法人员稍不注意就出差错而产生执法风险
        3. 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对许多涉税问题在理解上存在差异,也常常是产生税收执法风险的原因
        4. 不良的外部环境也常是税收执法风险的诱因
五、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策略探讨
    (一) 以提高认识为先导
    (二) 以加强教育为基础
    (三) 以端正态度习惯为关键
    (四) 以健全法制为保障
        1. 税收立法的完善
        2. 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
    (五) 以强化监督为重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日近代化进程中政府制度改革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政府与政府制度释义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已有的研究评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近代中日政府制度改革背景的交叉分析:从传统与现代
    第一节 改革的横向场域:从物质基础到上层建筑
        一、经济视角: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二、政治层面:西方立宪体制的引入
        三、文化面向:立宪文化的涤荡
        四、社会方面:个人权利的凸显
    第二节 改革的纵向场域: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一、社会特征:从等级化、地域化到工业化、市场化
        二、治理模式:从统治型治理到管理型治理
        三、治理手段:从权治挣扎到法治诉求
        四、共同体类型:从静态封闭共同体到动态开放共同体
第三章 中日近代政府制度改革始末比较: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第一节 挑战与回应:清末仿行君主立宪的展开
        一、被迫立宪:统治合法性危机催生制度变革
        二、仿行君宪制的建立:《钦定宪法大纲》
        三、君宪制“仿行”:传统思想与现代架构的拼接
    第二节 冲击与选择:明治宪政体制的确立
        一、选择立宪:新思想的引入与实践
        二、宪政制度的诞生:《大日本帝国宪法》
        三、明治宪法体制:多元结构的博弈
    第三节 对比与反思:清末君主立宪政体失败的根源
        一、《钦定宪法大纲》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比较
        二、晚清君主立宪政体改革失败的根源
第四章 中日近代行政体制改革比较:建立责任内阁制的尝试
    第一节 清末建立责任内阁制的尝试
        一、清末官制改革的动因
        二、戊戌变法中的官制改革
        三、丙午年间中央官制改革之行政改制
        四、宣统年间关于责任内阁制的争论及皇族内阁的建立
    第二节 明治时期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一、太政官政治体制的建立与演变
        二、近代责任内阁制的创立
        三、近代行政体系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建立的意义
        四、责任内阁制的功能
    第三节 比较与探求:清末中国官制改革失败之原因
        一、家产官僚制对构建近代理性官僚制的阻碍
        二、传统官僚制长期维系的政治文化对“责任”的排斥
第五章 中日近代立法体制改革比较:建立近代议会制的尝试
    第一节 清末谘议局与资政院的建立及活动
        一、谘议局的成立、性质及其权限
        二、1910:立宪派短暂的春天
        三、中国最早的“国会”:资政院及其两次会议
    第二节 明治时期帝国议会的建立
        一、明治初期立法机构的演变
        二、自由民权运动与《开设国会敕谕》的颁布
        三、帝国议会的建立
        四、帝国议会的功能
    第三节 比较与分析:清末中国未能建立起近代议会制的原因
        一、对权力的崇拜妨碍了对权力进行任何制度化的可能
        二、等级制观念导致中国立宪派的软弱性
第六章 中日近代司法体制改革比较:建立司法独立制度的实践
    第一节 晚清司法独立改革:动因及结果
        一、改革动因:维护王朝之专制君主统治
        二、改革过程:清末司法机关的近代转型
        三、改革结果:司法独立改革中的权限之争
    第二节 日本近代司法独立制度:动因及建立
        一、建立动因:西方列强的外在压力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建立内容:独立司法制度的建立
        三、建立成果:明治宪法体制下司法独立制日渐完善
    第三节 比较与解析:晚清中国司法独立改革失败的根源
        一、晚清修律:一种“理论建构型”的司法独立改革
        二、失败根源:改革的逻辑起点与司法独立的实质相悖
第七章 中日近代政府制度改革对当代政治体制的影响:责任、宪政与权利
    第一节 近代政府制度的建立: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一、环境因素对制度成本的影响
        二、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对制度成本的影响
        三、非正式制度对制度成本的影响
    第二节 近代行政体制的建立:强化行政责任
        一、以责任内阁制为标志的近代行政体制的确立
        二、社会管理职能的扩大对行政机构的要求
        三、近代行政机构管理的效率化与科学化
    第三节 近代立法体制的建立:孕育宪政文化
        一、以议会为标志的近代立法系统的建立
        二、从习俗型信任到契约型信任的转变
        三、政治的法制化保障契约的刚性化
    第四节 近代司法体制的建立:保护公民权利
        一、以独立法院为标志的近代司法系统的建立
        二、货币经济带来财富的个人所有要求独立司法权的保护
        三、独立司法体系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对法治市场的构建
余论: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对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政府制度在政治发展和制度变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中国政府制度改革的路径
    三、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整体跃迁
参考文献
致谢辞

(6)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国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税收执法风险基本理论概述
    1.1 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1.2 税收执法风险的要素、类型
    1.3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目标、步骤
    1.4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2章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2.2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2.3 当前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第3章 德州市国税局税收执法风险个案分析
    3.1 德州市国税局税收执法现状
    3.2 德州市国税局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4章 国外发达国家执法风险防控的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
    4.2 国外执法风险防控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建议
    5.1 德州市国税局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内控预防机制探索
    5.2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执法风险防控机制的总体架设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论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背景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阐述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
    二、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纳税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存在
        (二) 纳税信用评价机制不够完备
        (三) 纳税失信惩罚几率比较小
第二章 纳税信用缺失及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意识根源: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强
    二、法律根源: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
    三、制度根源:征管机制和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四、环境根源:社会信用大环境不健全的影响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一、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
    二、规范严厉的税收执法
    三、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
    四、规范有序的代理服务
    五、完整通行的征信系统
    六、素质精良的征税队伍
第四章 完善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二、加快税收法律体系建设和信用立法
    三、深化税收管理体制改革
    四、完善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机制
    五、健全纳税人办税能力提升机制
    六、规范政府征税行为和用税行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我国税收执法风险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第2章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与理论基础
    2.1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
    2.2 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的理论基础
        2.2.1 法治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第3章 税收执法风险概述
    3.1 风险概述
        3.1.1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3.1.2 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3.2 税收执法风险概述
        3.2.1 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及含义
        3.2.2 税收执法风险的分类
        3.2.3 税收执法风险的特征
第4章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基本状况
    4.2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第5章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分析
    5.1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社会因素分析
    5.2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法制因素分析
    5.3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技术因素
    5.4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人为因素
第6章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
    6.1 加强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建设
        6.1.1 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含义
        6.1.2 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主要内容
        6.1.3 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主要措施
    6.2 完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
        6.2.1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策略
        6.2.2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6.2.3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6.2.4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6.2.5 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6.3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平台
        6.3.1 构建风险管理平台提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能力
        6.3.2 积极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V2.0
结论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被富商拉下水的税官们(论文提纲范文)

被黄光裕揭发的税务官员
税务官员频频被富商拉下水
发财诀窍源于法律漏洞

(10)我国税收腐败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2章 我国税收腐败的多代理人合谋分析
    2.1 我国税收腐败的现状和特点
    2.2 多代理人合谋
    2.3 模型化我国的税收腐败问题
        2.3.1 模型的基本框架
        2.3.2 模型的基本假设
第3章 税务人员的行为选择
    3.1 只考虑一期的行为选择
        3.1.1 监管人的行为选择
        3.1.2 稽查员的行为选择
    3.2 由监管人决定监督概率
        3.2.1 监管人的行为选择
        3.2.2 稽查员的行为选择
    3.3 考虑多期的行为选择
        3.3.1 监管人的行为选择
        3.3.2 稽查员的行为选择
    3.4 稽查员有晋升机会下的行为选择
第4章 政府反税收腐败的成本和收益
    4.1 贿赂的金额
    4.2 政府净税收收入最大化与税收腐败
        4.2.1 政府净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模型分析
        4.2.2 存在税收腐败下的政府最大化净税收收入
        4.2.3 政府反税收腐败下的最大化净税收收入
    4.3 政府反税收腐败的成本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基本结论
        5.1.2 反税收腐败的政策建议
    5.2 研究的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四、国税稽查局长徇私舞弊被判刑(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关缉私部门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基于COSO框架[D]. 周旭. 天津财经大学, 2017(05)
  • [2]中国“税官”腐败问题案例研究[D]. 冯庆. 浙江财经大学, 2017(06)
  • [3]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研究[D]. 陈海英. 河北大学, 2015(10)
  • [4]税收执法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D]. 张帆.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5]中日近代化进程中政府制度改革比较研究[D]. 石晶. 南京大学, 2013(04)
  • [6]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对策研究 ——以德州市国税局为例[D]. 王琦. 山东大学, 2012(02)
  • [7]论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D]. 蔡婧娴. 苏州大学, 2011(06)
  • [8]我国税收执法风险及防范研究[D]. 徐昱.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9]被富商拉下水的税官们[J]. 徐苏林,孙欣. 法律与生活, 2010(14)
  • [10]我国税收腐败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D]. 郝文娟.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国家税务监察员因徇私被判入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