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更容易感染 HIV

动脉更容易感染 HIV

一、动脉更易遭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瑜[1](2020)在《手机依赖与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T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核病是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所导致的传染病。它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随着链霉素等抗结核化学药物的不断发明和使用、卡介苗的应用、以及各国政府的重视,结核病曾一度得到有效控制。但近些年来,随着信息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也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使得人口流动性随之大幅度增加,大大增加了结核病传播的可能性;此外,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卡介苗的活力逐渐降低;以及临床诊疗实践中抗结核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导致结核病疫情呈现抬头趋势。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手机价格越来越低廉,功能却越来越多,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手机依赖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学术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手机依赖是肺结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对肺结核患者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手机依赖为切入点,主要探讨手机依赖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目的:通过分析手机依赖对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影像资料、营养指标、炎性指标、细菌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探索手机依赖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从而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手机依赖的重视和管理,为肺结核防治措施的改进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初治继发性活动性肺结核,年龄在15-34周岁之间的青年患者132例(男79例,女53例),使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对入组患者问卷调查,根据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得分将肺结核患者分为手机依赖组(MPAI评分≥51分)、无手机依赖组(MPAI评分<51分)两组。收集上述各组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2.临床症状:发热、盗汗、咳嗽、咯血、胸痛、气短;3.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累及范围、有无空洞、是否合并胸腔积液;4.检测指标:(1)营养指标:体质指数(BMI)、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2)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3)细菌指标:痰涂片阳性率;(4)免疫指标: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运用SPSS 22.0软件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MPAI评分与各免疫学指标及各免疫指标与炎性指标行相关性分析。运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病变范围与各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上无差异性(P>0.05)。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发生咳嗽、气短的比例较无手机依赖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盗汗、咯血、胸痛方面比较无差异性。3.两组患者影像资料的比较: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较无手机依赖组病变累及范围更广泛(P<0.05);两组患者合并空洞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之间无差异性(P>0.05)。4.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比较: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ALB、PA水平均较无手机依赖组低(P<0.05);两组患者在BMI、TP水平上相比无差异性(P>0.05)。5.两组患者炎性指标的比较: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CRP、ESR较无手机依赖组高(P<0.05),两组患者在WBC、PCT水平上相比无差异性(P>0.05)。6.两组患者细菌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在痰菌阳性率之间无差异性(P>0.05)。7.两组患者免疫指标的比较: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较无手机依赖组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无手机依赖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无差异性(P>0.05)。8.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MPAI评分与T细胞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PAI评分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24、-0.423、-0.4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AI评分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系数r为0.1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MPAI评分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9.运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各免疫指标与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WBC的相关系数r为-0.15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PCT、CRP、ES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9、-0.631、-0.47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WBC、PCT、CRP、ES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3、-0.415、-0.529、-0.3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WBC的相关系数r为0.14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与PCT、CRP、ES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2、0.666、0.5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WBC的相关系数r为-0.16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PCT、CRP、ES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6、-0.587、-0.41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除WBC外,各炎性指标与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10.运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病变范围与各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病变范围与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82、-0.331、-0.30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病变范围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系数r为0.39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病变范围与CD3+T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水平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结论:1.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较无手机依赖组发生咳嗽、气短症状的比例更高;2.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较无手机依赖组的病变累及范围更广泛;3.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较无手机依赖组的营养指标ALB、PA水平更低;4.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较无手机依赖组的炎性指标CRP、ESR更高;5.手机依赖组肺结核患者免疫指标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更低,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高;提示手机依赖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从而参与肺结核疾病的发生与发展;6.MPAI评分与细胞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PAI评分与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CD3+T细胞水平、CD8+T细胞水平无相关性。提示手机依赖评分越高,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越不利。7.各免疫指标与炎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除WBC外,各炎性指标与CD3+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8.病变范围与各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病变范围与CD3+T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水平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9.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通过积极宣教等途径减少患者对手机的使用和依赖可能会促进肺结核患者康复。

李蔚然[2](2020)在《基于银屑病全球监测项目的中国银屑病医疗保健现状研究及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因果关系探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中国皮肤科医生银屑病医疗保健认知调查研究背景:高质量的银屑病医疗保健及综合管理对于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皮肤科医生在银屑病患者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高素质的医生队伍是实现高质量银屑病医疗保健的关键。优秀的皮肤科医生一方面应能熟知银屑病指南、掌握银屑病临床诊疗方法,另一方面应对银屑病遗传学、流行病学、新型药物研发及应用等领域有足够的认识。然而尚未有研究报告我国皮肤科医生对银屑病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研究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科医生对银屑病管理现状、银屑病流行病学、新型药物应用、临床诊治指南等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皮肤科医生对于银屑病认知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了解当前我国银屑病卫生保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解决现有矛盾和问题,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方向指导和证据支持。方法:设计并验证《银屑病卫生保健问卷》中文版。问卷主要评估被调查医生对当地皮肤学科建设情况的了解,对银屑病流行病学知识的认知,对生物制剂及生物仿制剂的认知和使用,对银屑病指南掌握情况等。调查在参加第一、二届中国银屑病大会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的皮肤专科临床医生中开展。根据受访者所在地域、医院性质、职称及从医年限对受访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医生对银屑病医疗保健相关各问题认知的差异。结果:2019年10月至11月间,来自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医生参与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365份,回收有效问卷1345份,有效应答率为98.53%。超过50%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当地皮肤学科建设情况,只能估算当地皮肤科医生、皮肤科住院部和皮肤科门诊大概数量;被调查医生认为患者最常见的就诊途径是自由选择皮肤科医生就诊;银屑病患者就诊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43小时;被调查者估计目前平均约5.76%的银屑病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约50%的被调查者对中国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的患病率可以提供估计值,5%以下的被调查者可提供精确值;被调查医生总体赞同生物仿制剂进一步应用于银屑病治疗,他们非常关注生物仿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97.47%)了解银屑病指南;大部分被调查者(87.5%)实际使用“十分规则”来评估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组别间有关当地皮肤病医疗现状知晓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东部和北部医生对各问题的知晓率均高于西部和南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医院医生的知晓率高于民营医院,其中对皮肤科住院部数量、对专科医院数量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副主任以上医师知晓率高于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医超过10年的高年资医生知晓率更高,对皮肤科医生数量、专科医院数量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银屑病患病率的知晓情况,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的知晓率高,对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流行率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从医年限越长,知晓率越高,差异显着。对银屑病指南的知晓情况,职称越高、年资越高对银屑病指南的知晓率越高,对指南具体内容越了解。结论:皮肤科医生对我国银屑病的卫生保健现状不完全熟悉;对银屑病流行病学、生物制剂、生物仿制剂等知识掌握不完全到位;银屑病指南被绝大部分皮肤科医生熟悉和掌握,但仍未做到全面覆盖。职称越高,从医时间越长,对银屑病医疗保健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越高。应进一步督促全体皮肤科医生在高年资医生、高职称医生的带动下,加强对银屑病医疗保健各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银屑病的专业知识水平,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二部分中国银屑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经济负担调查研究研究背景:银屑病给患者生理、心理、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着下降。银屑病皮损多对称分布于全身,伴瘙痒、干燥。银屑病往往伴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多种伴发疾病。疾病带来的痛苦及社会的排斥、歧视使患者身体、精神均遭受摧残。银屑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关注皮肤及关节损伤,同时要兼顾银屑病伴发疾病及心理疾病的治疗。银屑病治疗费用较高,医保无法报销,使患者医疗直接支出大大增加;此外,患者可因银屑病丧失工作机会,收入减少或消失,导致间接支出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沉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对治疗的配合度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治疗结局。治疗不仅需考虑患者需要,同时要考虑经济成本。因此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银屑病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研究目的:了解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银屑病伴发疾病情况;了解银屑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患者生存质量;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及其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轻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别。为制定更经济合理的银屑病患者个体化管理方案,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设计并验证《银屑病患者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银屑病患者相关临床特征、患者医疗保健状况及患者经济负担等内容。在全国180家开设有银屑病专病门诊的医院,通过专病门诊医生招募患者参与调查。根据DLQ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患者组和重度患者组,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生存质量、经济负担的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病情轻重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从2019年5月-10月,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应答率为97.11%。来自全国28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银屑病患者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DLQI平均值为11.49分,根据DLQI评分分组,轻中度患者199人(45.54%),重度患者238人(54.46%);患者平均初发年龄为25.43±12.59岁,初次发病年龄在20-29岁阶段的患者比例最高(34.32%);女性银屑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男性(P=0.18×10-4),重度患者平均初发年龄低于轻中度患者(P=0.78×10-2);被调查者中银屑病最常见的诱因为精神压力(51.61%),熬夜(45.97%)及感染(22.58%);初发皮损最常见部位为头部(66.82%)、小腿(53.55%)和背部(35.93%);瘙痒(74.37%)为患者最常见症状,在重症患者中更易出现(P<0.01);被调查者中有151人(34.55%)合并有其他伴发疾病,其中高血压(9.84%)、血脂异常(8.47%)、抑郁症(5.49%)常见,病情越重越易并发其他系统性疾病(P=2.23×10-4);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合并有其他疾病会加重银屑病病情;焦虑和抑郁的人数分别为107人(24.49%)和211人(48.28%),焦虑、抑郁症状随病情进展发生率升高,疾病越严重,焦虑、抑郁出现比例越高(P<0.01);因银屑病无工作的患者共81名(18.54%),有工作的患者中有151人(42.54%)在过去一年因银屑病请假,平均请假22.77天。在过去五年中,因银屑病住院的患者共118位(27.00%)。病情越重,患者工作受影响越大,重度患者无法工作、因银屑病请假、住院的比例均高于轻中度患者(P<0.01);疾病病情越重,治疗费用越高,重度患者每月治疗费用为轻中度患者的1.68倍,银屑病患者每月治疗费用、治疗费用/月收入在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66位银屑病患者(60.87%)对疗效不满意,重度患者对银屑病疗效不满意、对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满意的比例高于轻中度患者(P<0.01)。结论:被调查银屑病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生存质量严重下降;重症银屑病患者发病比轻中度患者更早,易受精神压力、熬夜、感染等诱因诱发,且更容易出现伴发疾病。银屑病患者承受的心理负担较重,近半数患者有抑郁症状,且病情越重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比例越高。银屑病患者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病情越严重,负担越重。患者对疾病治疗效果及医疗服务满意度不高。需不断完善银屑病医疗健康体系,以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健康服务。第三部分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间因果关系探讨-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发病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与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相关性已被证实。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一方面银屑病促进糖尿病、肥胖的发生;另一方面,糖尿病、肥胖也与银屑病发病密切相关。但是,银屑病与糖尿病、肥胖间的遗传相关性及因果关系至今尚未阐明。研究目的:探讨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肥胖间的遗传相关性;探讨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肥胖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下载银屑病、Ⅱ型糖尿病及相关性状、肥胖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数据来源均为大型公共数据库数据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大规模银屑病GWAS meta分析数据,糖尿病基因复制和荟萃分析联盟(DIAbetes Genetics Replication And Meta-analysis,DIAGRAM)、血糖与胰岛素相关性状荟萃分析联盟(Meta-Analyses of Glucose and Insulin-related traits Consortium,MAGIC)中糖尿病相关汇总数据及人类性状遗传研究中心联盟(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ANthropometric Traits,GIANT)、早期生长遗传学联盟(Early Growth Genetics,EGG)数据库中与肥胖相关的汇总数据。通过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Linkage disequilibrium score regression,LDSC)方法评估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及其相关性状、银屑病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肥胖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应用基于汇总数据的广义孟德尔随机化法(Generalized Summary data-bas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GSMR)推断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肥胖间的因果关系。结果:通过LDSC分析方法发现银屑病与衡量肥胖的指标BMI有显着的遗传相关性(rg=0.16,P=3×10-4)。将银屑病作为风险因素,BMI作为结局,以与银屑病相关的24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使用GSMR方法分析银屑病与BMI因果关系时,P=2.52×10-4,OR=1.006;当BMI为风险因素,银屑病为结局,与BMI相关的818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分析时,P=0.015,OR=1.215。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之间的双向GSMR分析未发现阳性结果(P>0.05)。结论:通过银屑病相关的GWAS meta数据、由DIAGRAM数据库、MAGIC数据库、GIANT数据库、EGG数据库下载的糖尿病、肥胖相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的分析,探究肥胖、二型糖尿病及其多种性状与银屑病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发现银屑病与BMI具有遗传相关性,并从遗传学角度证实肥胖是导致银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银屑病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患者BMI的升高。研究同时提示银屑病与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性,但二者间无直接因果关联,相关性可能由BMI介导。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之间相关生物学机制的理解。

杜红旭[3](2019)在《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文中提出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DHAV-1)引起的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一种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雏鸭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由于现阶段兽医临床上除卵黄抗体以外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因此,雏鸭一旦发病将会很快死亡,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药方剂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直到现在它仍一直为我国的人畜健康提供着重要保障。中兽医理论认为DVH的病机在于肝经邪热生风,证型为高热生风证,治宜清热凉血、养阴止痉。因此,本研究选用了田基黄、荔枝草、生地黄三味中药材作为组方药材;其中,田基黄,性凉、味甘、微苦,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消肿解毒等功效;荔枝草,性凉、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等功效;生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功效。三者配伍使用从而发挥清肝热、凉血止血、解痉止痛的功效。同时,为了研究方便和质量控制,选用3味中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田基黄黄酮、荔枝草黄酮和生地多糖)组成黄酮-多糖成分方“田地饮”(Hypericum japonicum flavones-Radix Rehmanniae Recens polysaccharides-Salvia plebeia flavones,HRS)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单味成分和方剂的体内外抗DHAV-1活性的差异,确定了方剂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接着,通过体内试验临床研究确认了 HRS对DVH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现其治疗作用的发挥可能是基于其保肝活性和抗DHAV-1增殖活性。为了探究其抗DHAV-1增殖活性机制,研究了 HRS对DHAV-1在鸭胚肝细胞(duck embryonic hepatocytes,DEHs)上增殖各个环节的影响。同时以氧化损伤这一 DVH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肝损伤机制为切入点,探究HRS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随后基于Nrf2/ARE这一抗氧化调控信号通路,研究了 HRS的抗氧化损伤分子调控机制。具体分为以下七部分:试验Ⅰ: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 为研制一种临床效果可靠的DVH治疗药物,通过中兽医理论对DVH的辨证,选用了田基黄黄酮(Hypericum japonicum flavones,HJF)、生地黄多糖(Radix Rehmanniae Recens polysaccharides,RRP)、荔枝草黄酮(Salvia plevbeia flavones,SPF)三味中药材活性成分作为组方成分,组成HRS组方。首先通过体外试验,采用MTT法检测了 HJF、RRRP、SPF和HRS在DEHs上的安全浓度以及其对DHAV-1感染的DEHs的保护效力。随后以人工攻毒的方法建立了雏鸭感染DHAV-1的DVH模型,各药物均以3 mg/只.d的剂量通过饮水给药方式对DVH患鸭予以治疗,连续5 d,对比了 3味中药活性成分及其组方对DHAV-1感染雏鸭的病程以及最终死亡率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更系统地评估HRS对DVH的临床治疗效果,再次通过建立人工感染DHAV-1雏鸭的DVH模型,并以3 mg/只.d的HRS剂量通过饮水给药方式对DVH患鸭予以治疗,连续5 d,观测雏鸭病死率、肝脏大体眼观病理变化、肝组织显微病理变化、肝功能生化评价指标以及血液中DHAV-1病毒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JF、RRRP、SPF以及HRS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 12.5 μg/mL、1250 μg/mL、2000 μg/mL、2500 μg/mL;HJF、RRRP、SPF和HRS对DHAV-1感染的DEHs均有一定的保护效力,其最大肝细胞保护率分别为37.0%、9.9%、14.0%、64.3%。在体试验中,3味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方剂均可以有效缩短DVH病程,HJF、RRRP、SPF以及HRS组的雏鸭死亡率分别为:57.1%、62.9%、60.0%、42.9%。表明通过配伍组合,中药黄酮-多糖成分方剂HRS在体外对肝细胞保护效力较单味组分显着提高;同时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其单味组分药物。更系统性的体内试验,发现HRS治疗可以显着降低DVH患鸭的高死亡率,同时肝组织眼观病理损伤程度显着减轻,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面积减小,血浆ALT和LDH含量显着降低,血浆AST和ALB水平明显回调,患鸭血液中DHAV-1病毒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表明HRS对DVH的治疗效果确切,可能是基于其保肝活性和抗DHAV-1增殖活性。试验Ⅱ:HRS对DHAV-1在DEHs上增殖过程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探究HRS对DHAV-1在DEHs上进行吸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通过先加毒后加药和先加药后加毒两种不同的加药方式,采用qRT-PCR法检测了 HRS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同时采用qRT-PCR法检测了 HRS对DHAV-1在DEHs中的复制和释放的影响。结果:在吸附环节,当先加毒后加药时,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和VC组处于同一水平;当以先加药后加毒时,高浓度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显着低于VC组;在病毒复制环节,高中低各浓度的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低于VC组;在病毒释放环节,HRS组DHAV-1基因表达量和VC组没有差异。表明:HRS抗DHAV-1感染DEHs的作用主要是靠其抑制病毒的复制环节实现的,而药物对病毒吸附的抑制作用只有在高浓度作用下并且以先加药后加毒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试验Ⅲ:HR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研究 本试验旨在探究HRS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对DHAV-1感染所致DEHs氧化损伤的影响。首先,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了 HRS在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能力,然后探究了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同时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的ROS含量的影响。结果:HR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过氧化氢的能力;同时可显着提升由DHAV-1感染所引起的DEHs内的SOD、CAT和GPX的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并显着地降低细胞内的MDA和ROS水平。表明:HRS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显着地改善由DHAV-1感染所引起的DEHs氧化损伤。试验Ⅳ:HRS抗DHAV-1感染雏鸭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为探究HRS对DHAV-1感染所引起雏鸭氧化损伤的影响,首先对雏鸭以人工接种DHAV-1的方式建立了 DVH模型,采用饮水给药的方式对感染雏鸭予以HRS治疗,观察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CAT和GPX活性以及MDA含量、肝组织ATP含量、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线粒体中SOD和GPX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HRS显着地提高被感染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CAT和GPX活性,显着地降低MDA含量;同时,显着地提高肝组织中的ATP含量以及肝组织线粒体内的SOD和GPX活性,显着降低肝组织线粒体中MDA含量,并缓解肝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表明:DHAV-1感染引起了机体、肝组织和线粒体严重的氧化损伤,扰乱了线粒体功能,破坏了线粒体内部结构;而HRS则可能通过其抗氧化活性,提高血浆、肝组织以及线粒体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产生,减轻机体、肝组织和线粒体中氧化应激,从而发挥保肝抗损伤作用。试验Ⅴ:桧木醇干预验证HRS抗DHAV-1感染雏鸭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为进一步验证HRS对DVH的治疗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其抗氧化活性,通过人工接毒的方式建立了雏鸭的DVH模型,用HRS对患病雏鸭进行治疗,同时肌肉注射80 mg/kg桧木醇的肌肉注射剂量作为体内促氧化对HRS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测定各组雏鸭肝组织中SOD、CAT、G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肝脏病变积分和死亡率。结果:桧木醇干预后,HRS治疗组雏鸭肝组织中的SOD、CAT、GPX活性均显着下降,MDA含量显着升高,同时,病变积分和死亡率均也出现了显着性升高。表明:促氧化干预剂桧木醇显着地降低了 HRS在DVH治疗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从而显着地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结论:HRS对DVH的治疗效果与其抗氧化作用直接相关。试验Ⅵ: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究HRS抗DHAV-1感染所致氧化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 为探究HRS抗DHAV-1感染引起氧化损伤的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体外试验,运用qRT-PCR法检侧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S对DHAV-1感染DEHs中SOD-1、CAT、GPX-1、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采用Nrf2特异性抑制剂ML385预处理DHAV-1感染的DEHs对Nrf2/ARE信号通路进行干预,运用qRT-PCR法检测ML385预处理后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RS对DHAV-1感染DEHs中SOD-1、CAT、GPX-1、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DHAV-1感染显着地降低了 DEHs中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同时被感染的DEHs经过HRS处理后,其细胞中的上述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得到显着上调;ML385干预可以显着地降低由HRS处理所引起的被感染DEHs中的SOD-1、CAT、GPX-1和Nrf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这些结果表明:HRS抗DHAV-1引起的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是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实现的。

杜慧贞[4](2019)在《D-二聚体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二聚体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SBP提供依据,改善SBP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其死亡率。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住院治疗,且经腹部B超诊断存在肝硬化并伴有中-大量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经排除标准筛选后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既往史、肝硬化病因、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腹水常规、腹水培养结果。根据《2012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提出的SBP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之后共入组265例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非SBP组(121例)和SBP组(144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和肝硬化病因无显着差异,Child-Pugh分级结果各级所占比例有差异。非SBP组Child-Pugh分级结果:A级7例(5.8%)、B级71例(58.7%)、C级43例(35.5%);SBP组Child-Pugh分级结果:A级7例(4.9%)、B级57例(39.6%)、C级80例(55.6%)。SB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高于非SBP组(6.52vs.4.69×109/L,p=0.003;81.05vs.74.30%,p=0.001;0.66vs.0.30ng/mL,p<0.001;82.15vs.14.05μg/mL,p<0.001)。血钠、血清白蛋白水平SBP组则低于非SBP组(133.6vs.136.7mmol/L,p<0.001;27.8vs.31.0g/L,p<0.001)。两组之间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无统计学差异。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36.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57%,革兰阳性菌占比43%。革兰氏阳性菌以屎肠球菌(4例)最为常见;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10例)和肺炎克雷伯杆菌(9例)的最多见。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Child-Pugh分级高于A级、血清肌酐>9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血小板<100×109/L、血钠<135mmol/L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0.85是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s预测模型为logistics(SBP)=16.894+0.802×Child-Pugh C级+0.171×Child-Pugh B级+0.05×Scr-0.069×PTA-0.07×PLT-0.034×Na+-1.266×A/G。D-二聚体诊断SBP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为0.858(0.8100.907),最佳截断值为0.725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78.4%。PCT诊断SBP的ROC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为0.719(0.6750.782),最佳截断值为0.325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61.9%。结论革兰阴性菌仍然为SBP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加。SBP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hild-Pugh分级高于A级、血清肌酐>9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血小板<100×109/L、血钠<135mmol/L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0.85。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SBP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诊断SBP的最佳截断值为0.725m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78.4%。

马岩[5](2018)在《铁负荷和饮酒对肝损伤影响风险分析及海兔素改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铁负荷状况是指铁在机体内储备水平和满足机体生理功能及代谢需要的程度,铁缺乏和铁过载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铁过载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尚未引起重视,相关研究较少。随着人们饮酒量和红肉摄入量(或使用铁补充剂)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成年人体内铁营养状况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评估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酒精暴露、铁过量及其联合暴露诱导的肝损伤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海兔素(Aplysin)补充改善大鼠肝损伤和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人群合理摄入富铁食物(或补充铁剂)和适量饮酒,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人群横断面调查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及分组。人群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青岛市两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35-76岁6858名成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体格检查、生化检测等信息资料。将血清铁蛋白(SF)水平按最低铁负荷组(Q1),中低铁负荷组(Q2)、中高铁负荷组(Q3)和最高铁负荷组(Q4)四分位进行分析。采用回归分析不同铁蛋白水平与肝功能异常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判断机体的铁营养状况的血清铁蛋白水平(SF)标准:SF<15μg/L为铁缺乏;男性SF 15-200μg/L和女性SF15-150μg/L为铁营养状况良好;男性SF>200μg/L和女性SF>150μg/L为铁过载。在开展铁过载和饮酒联合暴露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将3133名男性研究对象分为非铁过载组(≤200μg/L)和铁过载组(>200μg/L),结合饮酒情况分为非饮酒和饮酒组,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铁过载和非饮酒组(n=1756),铁过载和非饮酒组(n=178),非铁过载和饮酒组(n=1033)及铁过载和饮酒组(n=166),收集人口学,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生化检测信息;运用相加模型分析铁过载和饮酒交互作用对肝功能异常的影响。海兔素补充干预的动物实验研究。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建立,选择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海兔素对照组、海兔素+酒精组,每组各15只。其中,酒精模型组给予56%(v/v)乙醇8 mL·(kg-1·d-1)灌胃2周后,12 mL·(kg-1·d-1)灌胃6周;海兔素+酒精组给予150mg·(kg-1·d-1)海兔素灌胃,酒精灌胃方式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酒精模型组均给予5 mL·(kg-1·bw-1·d-1)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8周。末次灌胃后,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大鼠粪便,禁食12小时,3%戊巴比妥钠3 mL/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并留取肝脏和小肠标本。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水平;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海兔素补充干预对实验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分析和了解小肠病理学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模型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研究。选择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铁过量组、海兔素对照组、海兔素+酒精+铁过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饲喂含铁量50 mg/kg的基础饲料,酒精和铁过量组饲喂含铁量1000 mg/kg饲料,同时给予56%(v/v)乙醇8 mL·(kg-1·d-1)灌胃2周后,12mL·(kg-1·d-1)灌胃10周;海兔素对照组和海兔素+酒精+铁过量组给予150 mg·(kg-1·d-1)海兔素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酒精+铁过量组给予5 mL·(kg-1·bw-1·d-1)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铁(SI)、铁蛋白(SF)、铁调素(HEPC)水平和肝组织铁(LIC)含量;分析大鼠十二指肠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和膜铁转运蛋白1(FPN1)表达水平。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小肠黏膜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内毒素,DAO、D-LA、FABP2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柔嫩梭菌和脆弱拟杆菌的含量。结果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成年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增加肝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调整了混杂因素后),高铁蛋白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是低铁蛋白组的2.96倍(95%CI:1.74-5.02)(P<0.05);男性和女性发病风险分别是1.88倍(95%CI:1.20-2.96)和4.18倍(95%CI:1.74-10.05)(P<0.05)。铁过量组肝功能异常率(12.5%)显着高于铁缺乏组(1.0%)和铁正常组(3.1%)(P<0.05)。进一步分析成年男性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的影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成年男性铁过载和饮酒人群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5.12倍(95%CI:3.06-8.57)(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铁过载和饮酒同时存在的效应为两因素单独存在时效应之和的1.36倍,由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的肝功能异常患病危险性为1.10。海兔素补充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出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海兔素补充可改善大鼠酒精性肝组织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出现肝损伤,发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典型脂肪变性;而海兔素干预后,其肝小叶结构显示正常,肝索排列逐渐恢复整齐,组织结构趋向正常。透射电镜观察海兔素补充大鼠肝细胞核膜完整,胞浆脂滴数量减少,线粒体结构完整。肝功能分析显示,酒精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ALP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而海兔素可有效抑制这些变化。TNF-α和TGF-β的水平分别显着提高1.9倍和1.2倍,而IL-10的水平降低了59.7%(P<0.05);补充海兔素后,TGF-β和TNF-α的水平相对酒精模型组分别下降37.0%和34.7%,而IL-10水平显着提高2.0倍(P<0.05)。肠道黏膜结构分析显示,长期酒精暴露,肠绒毛明显受损,大量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海兔素补充干预后,大鼠肠道黏膜组织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D-LA、DAO及FABP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海兔素补充干预后其水平均呈降低趋势。酒精模型组大鼠肠道拟杆菌和乳酸菌丰度明显减少,梭菌属IV(Clostridium IV)、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和Anaerostipes丰度明显升高,而海兔素干预使其丰度显着降低,增加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丰度。海兔素补充可显着改善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黏膜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经过12周酒精和铁过量暴露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腺体和肠绒毛都明显受损,肠腔内可见大量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而海兔素干预能够显着改善上述病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酒精和铁过量(模型)组大鼠小肠微绒毛排列稀疏,大量微绒毛脱落,细胞连接结构不完整甚至消失;海兔素干预后上述病变得到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SI、SF、LIC和HEP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升高,小肠DMT1和FP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海兔素干预后大鼠铁代谢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十二指肠铁蛋白表达呈下调趋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内毒素,D-LA、DAO及FABP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海兔素干预后,其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和铁过量模型组大鼠粪便脆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着升高,柔嫩梭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显着下降(P<0.05);海兔素干预后大鼠粪便大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数量显着降低;乳酸杆菌、柔嫩梭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都显着升高(P<0.05)。结论1.本研究的成年人群(35-76岁)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可增加肝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2.男性人群饮酒与铁过载(SF>200μg/L)发生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是无饮酒史和铁蛋白水平正常成人的5.12倍。3.利用成功建立的酒精、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海兔素补充能有效地改善酒精暴露、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肝组织和肠道黏膜损伤,对恢复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紊乱具有积极作用。

贾建超[6](2018)在《MiRNA-223-3p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浆中循环mi RNA在肺炎和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差异,评价其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组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入住我科的肺炎患者52例和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70例,另21例健康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离心后留取血浆样本冻存于-80℃冰箱,同时收集所有相关临床数据及病原学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检测血浆中mi RNA-150-5p、mi RNA-25-3p、mi RNA-122-5p、mi RNA-223-3p在健康对照组、肺炎组及肺炎继发脓毒症组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出在3组研究对象中表达存在差异的mi RNA。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血浆中mi RNA-150-5p、mi RNA-25-3p、mi RNA-122-5p、mi RNA-223-3p与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关系。结果: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肺炎继发脓毒症的AUC分别为0.791、0.770、0.924、0.943,预测脓毒性休克AUC分别为0.736、0.718、0.898、0.8991。2.在70例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有65例患者搜集的合格标本可检出病原菌,5例未明确。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43株占49.43%,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7株,鲍曼不动杆菌12株;革兰氏阳性球菌(G+球菌)10株占11.49%。病毒19株占21.84%,其中巨细胞病毒8株,副流感病毒6株;真菌12株占13.79%,肺炎支原体3株占3.45%。3.在三组研究对象中,mi RNA-150-5p、mi RNA-25-3p、mi RNA-122-5p的△CT值和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而mi RNA-223-3p在健康对照组及肺炎组、肺炎继发脓毒症组的△CT值均值分别为4.576±0.912、2.389±1.364、1.428±1.441,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36.441,P=0.000)。mi RNA-223-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0(0.022,0.061),0.289(0.107,0.367),0.605(0.221,0.735),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4.miRNA-223-3p的表达水平诊断肺炎继发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95%可信区间(95%CI)=0.9251.0],当mi RNA-223-3p截断值为2.759时,其诊断肺炎继发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2.9%,特异度为100%。5.mi RNA-150-5p在细菌组、病毒组以及真菌组患者血浆中的△CT值分别为5.090±1.625,5.905±2.560,6.451±1.076,F=1.121,P=0.339;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031(0.013,0.064),0.023(0.006,0.082),0.013(0.005,0.021),χ2=2.144,P=0.342。mi RNA-25-3p在细菌组、病毒组以及真菌组患者血浆中的△CT值分别为-2.995±1.843,-3.434±3.254,-0.576±1.905,F=2.107,P=0.139;相对表达量依次为8.862(3.253,18.438),23.093(1.685,87.770),0.843(0.583,4.743),χ2=3.351,P=0.187。mi RNA-122-5p在细菌组、病毒组以及真菌组患者血浆中的△CT值分别为5.096±1.826,4.932±3.621,7.031±2.134,F=1.199,P=0.315;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034(0.012,0.087),0.039(0.010,0.450),0.014(0.001,0.023),χ2=2.077,P=0.354。mi RNA-223-3p在细菌组、病毒组以及真菌组患者血浆中的△CT值分别为2.434±1.417,2.638±2.533,2.530±0.349,F=0.034,P=0.967;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190(0.088,0.344),0.145(0.040,1.267),0.152(0.149,0.206),χ2=0.245,P=0.885。6.年龄、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5分、氧合指数SOFA评分>3分、意识障碍、APACHE II评分>13分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存在差异,对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氧合指数SOFA评分>3分及APACHE II评分>13分是影响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CT、CRP、APACHE II评分对于Sepsis 3.0定义下的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评估仍有意义,且APACHE II评分的评估价值高于PCT、CRP。2.郑州大学人民医院RICU中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其次为病毒感染。3.血浆中mi RNA-150-5p、mi RNA-25-3p、mi RNA-122-5p、mi RNA-223-3p表达量在不同病原菌类型间未见差异。4.循环mi RNA-223-3p在预测肺炎继发脓毒症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作为预测肺炎继发脓毒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5.氧合指数SOFA评分>3分和APACHE II评分>13分是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韩莎莎[7](2016)在《2014-2015年河南省PEDV遗传变异分析及ISG15与PEDV相互作用的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可以引起猪消化道的损伤,进而导致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等临床症状,其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rius,PEDV),不同年龄阶段猪群均易感,哺乳仔猪最易感,死亡率最高,该病于1971年英国最先报道,我国在1976年首次报道,2010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病再次暴发,哺乳仔猪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达到了空前高度,给世界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鉴于该病的严重性,对该病病原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ISG15)编码的ISG15蛋白是最早发现的类泛素修饰蛋白,被Ⅰ型干扰素诱导表达,属于类泛素修饰蛋白家族,ISG15的高水平表达可以影响病毒的复制,而PEDV的先天免疫与ISG15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以干扰素缺陷型猴肾细胞系(Vero)为模型,对ISG15在PEDV复制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对河南省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变异情况进行监测和探究,同时构建稳定表达ISG15蛋白的细胞系,在此基础上探究了PEDV与ISG15蛋白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ISG15抗病毒机制和PEDV逃逸细胞先天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河南省2014-2015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遗传进化分析对15株2014-2015年间河南省PEDV流行株S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与河南省2011-2013年间流行株以及国内、外代表毒株进行同源性及遗传变异分析,并对这些毒株S基因的N-糖基化位点及跨膜螺旋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得到的15株毒株之间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0-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7.0-99.5%;与2011-2013年河南流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7.2-98.8%,与其他地区流行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2.2%-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1.9%-99.0%;与经典毒株相比,S1区域N端存在15bp的插入和6bp的缺失,核苷酸同源性为91.7%-93.6%,氨基酸同源性为92.0%-93.6%。系统发育建树结果显示目前的流行毒株与经典毒株处于不同的两个群,流行毒株分处不同亚群。对N-糖基化位点及跨膜螺旋区域的预测得知2014-2015年河南省PEDV与经典株相比出现变异,与2010年暴发时相比存在部分突变,毒株之间存在部分差异。2.稳定过表达猪ISG15基因Vero细胞系的建立构建稳定表达猪ISG15基因的Vero细胞系,利用真核转座子系统(PiggyBac,PB)将猪源ISG15基因转染入Vero细胞中,通过嘌呤霉素抗性和绿色荧光进行双重筛选获得阳性转染细胞,再经过克隆纯化得到单个阳性细胞株,将细胞进行传代后检测,借助实时定量荧光基因扩增(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ing,WB)方法鉴定该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piggybc-ISG15-Vero细胞株可稳定表达ISG15,表明稳定表达猪ISG15基因的Vero细胞系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猪ISG15基因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3.ISG15和PEDV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探究ISG15蛋白和PEDV相互作用关系,为后续研究PEDV逃逸细胞先天免疫机制奠定基础,将PEDV疫苗株CV777分别接种于piggybc-ISG15-Vero细胞系及对照细胞系,收集不同时间点的病毒液测定PEDV的拷贝数和滴度,通过统计PEDV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增殖滴度,发现ISG15蛋白对PEDV的复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qPCR检测PEDV感染piggybac-ISG15-Vero细胞后细胞内ISG1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EDV的增殖可以明显刺激细胞内ISG15的表达。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杜永坤[8](2016)在《新型Toll样受体7激动剂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是一种以猪为唯一天然宿主的烈性传染性病毒,主要危害母猪的繁殖和仔猪的呼吸功能,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毒感染猪后能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形成持续性感染,并容易诱发继发性感染。PRRSV的变异速率高,几乎每年都有新毒株的出现,这给PRRSV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目前,已有的商品化PRRSV疫苗对猪群并不能提供持续有效的保护作用。抗病毒疗法为抗病毒感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尤其对于像PRRSV这样难以用疫苗控制的病毒。因此,抗病毒药物干预可能成为防控PRRSV的备选方法之一。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病原体上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LR7是TLR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上,定位于细胞质的胞内体中。TLR7能够被其特异性配体所激活,通过招募下游接头分子进行信号的级联传递,激活转录因子NF-κB、干扰素调节因子7(IF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等,从而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发挥抗病毒作用。前期我们合成了一种水溶性的新型TLR7激动剂SZU101,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我们推测其可能具有抗病毒的潜力。本研究选择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为体外研究模型,探讨了SZU101对PRRSV的抑制作用以及作为免疫佐剂的潜力。主要取得的结果如下:1.用不同浓度的SZU101作用PAM细胞后接种病毒,通过IFA和q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细胞内病毒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SZU101以浓度梯度依赖的方式抑制PRRSV在PAM细胞中的增殖。同时,培养上清中子代病毒滴度的下降进一步证明了SZU101对PRRSV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SZU101对CH-1a、JXA1、GD-HD和VR2332四种不同毒株在PAM细胞中增殖的抑制作用,证明了SZU101对PRRSV的抑制作用无毒株特异性。2.将SZU101与PRRSV直接混合后进行孵育,检测其对病毒感染力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SZU101不能通过直接与PRRSV相互作用而影响其感染力。收集用SZU101作用PAM细胞后的培养上清,用该培养上清孵育Marc-145细胞后再进行接毒,检测到该培养上清具有抗病毒活性,提示SZU101在PAM细胞中诱导了抗病毒因子的产生。通过qPCR检测发现,SZU101作用PAM细胞后显着诱导了干扰素(IFN-β和IFN-γ)和炎性细胞因子(IL-12p40、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同时也诱导了IRF7以及IFN刺激基因ISG15和IFIT1的表达。3.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的活化状态,结果表明SZU101作用PAM细胞后以浓度梯度依赖的方式激活了NF-κB并抑制了PRRSV的增殖。用抑制剂废除TLR7的功能后,SZU101对NF-κB的激活作用和对PRRSV的抑制作用被消除,而且细胞因子及IFN相关基因的表达也不能被诱导,说明SZU101对PRRSV的抑制、对NF-κB的激活和对细胞因子等的诱导依赖于TLR7。用特异性抑制剂抑制NF-κB功能后,SZU101对PRRSV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因子和IFN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被反转,说明SZU101诱导细胞因子等的产生和抑制PRRSV增殖依赖于NF-κB的活化。上述结果表明至少TLR7-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SZU101发挥抗PRRSV作用所必须的。4.将SZU101与PRRSV联合应用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检测了SZU101对PRRSV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表明SZU101能够促进机体针对PRRSV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说明SZU101具有作为PRRSV免疫佐剂的潜力。

计红[9](2015)在《α-烯醇化酶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籽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较高的鹅品种之一,研究籽鹅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颗粒细胞是卵泡中十分重要的细胞,其在数量、分泌功能、激素受体表达量等方面的变化对卵泡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前期试验中,我们发现产蛋期籽鹅卵巢中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产蛋前籽鹅卵巢,推测ENO1可能对卵泡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ENO1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催化2-磷酸甘油酸(2-glyceric acid phosphate,PGA)脱水,生成含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ic acid,PEP)。本试验依据禽类卵泡发育特点,研究ENO1在产蛋期籽鹅卵巢各级卵泡的组织学定位及表达规律,同时构建ENO1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表达重组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籽鹅F1级卵泡颗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等方法研究ENO1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糖酵解、激素分泌功能、生殖相关激素受体表达及增殖、凋亡的影响,为明确ENO1在禽类生殖生理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1)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籽鹅不同等级卵泡颗粒细胞组织学结构及ENO1的表达规律,同时获得了不同等级卵泡ENO1mRNA、生殖相关激素受体促卵泡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LHR)、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 ERα)、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 ERβ)、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 IGFBP-1)mRNA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aspase-3mRNA表达量的基础数据,为研究禽类产蛋机制奠定基础。(2)成功构建了ENO1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表达重组质粒,获得了感染滴度能够达到1.1×1011pfu/mL的过表达重组腺病毒;实现了在原代培养籽鹅F1级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表达,说明所构建ENO1基因重组质粒可用于下一步试验。(3)ENO1基因干扰表达结果如下:①使籽鹅卵泡颗粒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下降,细胞上清液丙酮酸、乳酸浓度下降;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 ATP)含量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mRNA表达量下降,提示ENO1基因干扰表达可减缓糖酵解进程;②促进卵泡颗粒细胞雌激素、孕酮和睾酮的分泌,降低抑制素分泌,同时下调生殖相关激素受体ERα、ERβ、GHR和IGFBP-1mRNA的表达量,说明ENO1基因干扰表达可通过调控颗粒细胞激素分泌功能和生殖相关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③使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变慢,凋亡增加,G2/M期颗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ENO1基因干扰表达可使原代培养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增殖。(4)ENO1基因过表达结果如下:①使籽鹅卵泡颗粒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下降,丙酮酸、乳酸浓度升高,细胞ATP含量和PK mRNA表达量升高,提示ENO1基因过表达可加速糖酵解进程,使颗粒细胞糖酵解供能所占比例增加;②促进颗粒细胞活化素、抑制素的分泌,抑制睾酮的分泌,同时促进ERα、ERβ、GHR和IGFBP-1mRNA的表达,提示ENO1基因过表达可通过下调颗粒细胞睾酮分泌、上调抑制素和活化素分泌及多种生殖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进而调节颗粒细胞的功能和卵泡的发育;③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并使G0/G1期颗粒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颗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ENO1基因过表达可诱导颗粒细胞DNA合成增加,使处于增殖期的颗粒细胞数量增加,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上述结果说明,ENO1可通过调控卵泡颗粒细胞的糖酵解、分泌功能、生殖激素受体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时相性影响籽鹅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

何昕[10](2015)在《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研究》文中提出疾病可以说是每个人都不愿遭受但又无法回避的基本生命体验,它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加速生命走向终点的进程。正因为此,疾病会使人们对生命本身及其存在价值产生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对生命状态“善”和“应当”的探究构成了生命伦理的核心。疾病叙事在本文被理解成以疾病为叙述线索或者疾病对故事情节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相关文学作品,可以说,疾病叙事是通过对患病生命的展现表达出作者对人的普遍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切关怀,其中必然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生命伦理思想。然而,这一领域目前尚未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权当一次勇敢的尝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基于对人的生命形态的尊重和关切,本文以疾病叙事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生命伦理为研究视角,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对疾病叙事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伦理思想,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三重伦理维度来进行展开研究。疾病带给人们痛苦的生存体验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文学则能表现人的心灵和情感,也必然叩问生命的价值及终极关怀。真切的疾病体验激发着患病之身文学创作的热情,而文学创作的过程又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疗救和社会疗救,这便是疾病叙事频繁出现的根源所在。长期以来对疾病的道德解读及社会隐喻让疾病与伦理密切相关,而文学的伦理价值和叙事伦理的兴起又成为疾病叙事伦理的理论基础。人的生命的自然、精神、社会三重属性拓展了对生命伦理的界定,也丰富了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内涵。首先,从追寻自然生命本真的层面来看,生命科技的高度发展造成了现代医学情境下死亡尊严的丧失,人的生命价值也遭到质疑,疾病叙事文学作品对此做出了积极的伦理思考和回应,否定工具理性,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其次,从追寻精神生命圆满的层面来看,疾病叙事中体现出对人的多种生存困境的伦理观照:五四时期的疾病叙事中存在许多自杀情节,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也表达出自杀行为的伦理意义;身处荒诞的群体或病态的社会之中,只有反抗才是生命存在唯一的出路;身心俱伤的女性生命在身份价值嬗变的过程中追求的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内省:而残疾的生命面对比常人多得多且不能逃离的苦难,投身信仰的怀抱并获得某种永恒的意义也不失为一剂良方。再次,从追寻社会生命和谐的层面来看,疾病叙事中体现出对医患关系的伦理审思:现阶段医患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医疗关系市场化、医患感情冷漠化、医患纠纷白热化,而解决的办法就是重建医患共同体。文章的最后,分析了疾病叙事中生命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其现实意义主要包括:倡导敬畏生命的精神、弘扬人道主义的情怀以及开阔生命问题的视野三个方面。论文通过上述内容的探讨,在汗牛充栋的疾病叙事文学作品当中梳理出一系列宝贵的生命伦理思想,抨击了过分依赖生命科技而忽略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行为,倡导了面对生命困境时坚定信念、反抗命运的执着精神,揭露了当前医患关系存在的问题等,试图从根本上表达出对人的生命的尊敬和关怀之情,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伦理观,使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都得以彰显。

二、动脉更易遭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脉更易遭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机依赖与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T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网络成瘾对免疫系统及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银屑病全球监测项目的中国银屑病医疗保健现状研究及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因果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银屑病简介
    1.2 银屑病流行病学简介
    1.3 本课题研究简介
第一部分 中国皮肤科医生银屑病医疗健康认知调查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问卷的发布与回收
        2.5 问卷质控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人口基本特征
        3.2 对当地皮肤病医疗现状了解情况
        3.3 银屑病保健相关问题知晓情况
        3.4 银屑病指南知晓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中国银屑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经济负担调查研究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问卷的发布
        2.5 问卷质控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人口基本特征
        3.2 银屑病患者临床特征
        3.3 银屑病患者经济负担情况
        3.4 银屑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满意度调查
        3.5 银屑病患者疾病认知与治疗现状调查
        3.6 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间因果关系初探-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材料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银屑病与糖尿病、肥胖及18个相关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3.2 银屑病与糖尿病、肥胖及18个相关性状之间的因果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型鸭甲肝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1.1 1型鸭甲肝病毒的分类学研究
        1.2 DHAV-1的病原学研究
        1.3 流行病学研究
        1.4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研究
        1.5 DVH的诊断方法研究
        1.6 DVH的致病机理研究
        1.7 DVH的防治策略
    2 中兽医对DVH的辨证分析及中药治疗DVH的研究进展
    3 自拟“田地饮”方剂中单味药物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1 田基黄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2 生地黄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3 荔枝草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受试药物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各受试药物在DEHs上的最大安全浓度
        2.2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的DEHs活性的影响
        2.3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的DEHs的最大保护效力
        2.4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雏鸭病程的影响
        2.5 各受试药物对DHAV-1感染雏鸭死亡率的影响
        2.6 HRS治疗DVH效果验证的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RS对DHAV-1在DEHs上增殖过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病毒
        1.4 主要仪器
        1.5 试验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吸附DEHs的影响
        2.2 HRS在体外对DHAV-1复制的影响
        2.3 HRS在体外对DHAV-1释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R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及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DEHs的分离制备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2 HRS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3 HRS对H_2O_2清除率的测定结果
        2.4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MDA含量的影响
        2.6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ROS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HRS抗DHAV-1感染雏鸭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试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血浆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2.2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2.3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2.4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2.5 HRS对DHAV-1感染雏鸭肝组织线粒体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桧木醇干预验证HRS抗DHAV-1感染雏鸭的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1.1 受试药物
        1.2 试验试剂
        1.3 病毒
        1.4 试验动物
        1.5 主要仪器
        1.6 试验方法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雏鸭肝组织中氧化应激评价指标的变化
        2.2 各组雏鸭肝脏病变计分统计结果
        2.3 各组雏鸭最终死亡率统计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究HRS抗DHAV-1感染所致氧化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药物和主要试剂、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和GPX-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SOD-1、CAT和GPX-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HRS对DHAV-1感染的DEHs中Nrf2基因mRNA、总Nrf2蛋白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ML385预处理对HRS调节Nrf2基因的mRNA、总Nrf2和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5 ML385预处理对HRS调节SOD-1、CAT和GPX-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6 ML385预处理对HRS调控SOD-1、CAT和GPX-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4)D-二聚体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
    2.2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2.3 SBP组患者腹水培养结果
    2.4 SBP危险因素分析
    2.5 D-二聚体对SBP诊断价值的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铁负荷和饮酒对肝损伤影响风险分析及海兔素改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功能异常的关联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2.1 调查问卷
        1.2.2 体格测量
        1.2.3 实验室检测
        1.2.4 指标判定标准
        1.3 仪器和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2.2 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人群的肝功能指标和代谢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比较
        2.2.1 总体人群
        2.2.2 男性人群
        2.2.3 女性人群
        2.3 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人群的肝功能异常患病率比较
        2.4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血清铁蛋白水平对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析
        2.5.1 总体人群
        2.5.2 男性人群
        2.5.3 女性人群
        2.6 不同铁负荷水平(WHO评价标准)的肝功能异常患病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铁过载和饮酒联合暴露对成年男性人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
        2.2 铁过载和饮酒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3 不同模型下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的危险性分析
        2.4 铁过载和饮酒对肝功能异常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
        2.4.1 定性分析
        2.4.2 定量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海兔素对酒精暴露大鼠肝组织和肠道微生态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建模
        1.4 实验方法
        1.4.1 肝组织病理样本收集
        1.4.2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1.4.3 肝功能指标检测
        1.4.4 肝脏甘油三脂含量的测定
        1.4.5 血浆炎性因子分泌水平的测定
        1.4.6 小肠组织病理样本收集和检查
        1.4.7 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检测
        1.4.8 粪便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
        1.4.9 肠道菌群差异菌株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肝脏病理学的影响
        2.2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肝脏超微结果的影响
        2.3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2.4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2.5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6 海兔素对酒精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2.7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2.7.1 测序概况
        2.7.2 Alpha多样性分析
        2.7.3 肠道菌群门水平丰度分析
        2.7.4 肠道菌群属水平丰度分析
        2.8 肠道菌群差异菌株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暴露大鼠铁代谢与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动物分组及建模
        1.4 实验方法
        1.4.1 标本采集及处理
        1.4.2 血清铁调素和铁蛋白水平检测
        1.4.3 血清铁和肝组织铁含量检测
        1.4.4 小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1.4.5 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检测
        1.4.6 粪便中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
        1.4.7 肠道菌群代表菌株定量分析
        1.4.8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DMT1和FPN1 的表达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食物摄入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铁代谢水平的影响
        2.3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小肠病理学影响
        2.3.1 HE染色结果
        2.3.2 透射电镜结果
        2.4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2.5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5.1 标准曲线
        2.5.2 样品溶解曲线
        2.5.3 扩增曲线
        2.5.4 定量分析结果
        2.6 海兔素对酒精和铁过量联合暴露大鼠肠道铁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小结与创新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6)MiRNA-223-3p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收集
        1.1.1 病例来源
        1.1.2 入选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数据采集
        1.1.5 统计学处理
    1.2 仪器与耗材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2.3 引物序列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1.3.2 具体实验步骤
第二章 结果
    2.1 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病原学分布
        2.1.1 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1.2 三组患者WBC、PCT、CRP、APACHEⅡ评分结果及脓毒症组SOFA评分比较
        2.1.3 PCT、CRP、APACHEⅡ评分对肺炎继发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2.1.4 肺炎继发脓毒症组患者病原学结果
    2.2 三组患者血浆中miRNA的差异性表达
        2.2.1 普通PCR检测目的基因miRNA在肺炎和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
        2.2.2 内参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
        2.2.3 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miRNAs在肺炎和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血浆中的相对表达
        2.2.4 miR-223-3p对肺炎及肺炎继发脓毒症的临床价值
        2.2.5 不同病原学致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血浆miRNA的差异性表达
    2.3 肺炎继发脓毒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3.1 导致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2.3.2 导致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特点
    2 传统炎性标记物在脓毒症新定义下的意义
    3 APACHEⅡ评分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4 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
    5 miRNA-223-3p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6 本实验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RNA与脓毒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表A1 全身感染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表
    表A2 APACHE-Ⅱ评分系统表
个人简介
致谢

(7)2014-2015年河南省PEDV遗传变异分析及ISG15与PEDV相互作用的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略表
摘要
文献综述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1.1 前言
        1.2 PEDV流行病学
        1.3 PEDV病原特性
        1.4 PEDV分子和遗传特征
        1.5 PE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6 PEDV致病机理
        1.6.1 PEDV组织嗜性
        1.6.2 PEDV引起的免疫应答
    2.干扰素刺激因子ISG15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 ISG15的发现
        2.3 ISG15的泛素化修饰系统
        2.4 ISG15与病毒相互作用
        2.4.1 ISG15通路与病毒的相互作用
        2.4.2 病毒对ISG15的拮抗作用
        2.4.3 游离ISG15与病毒的相互作用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河南省 2014-2015 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遗传进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1.2 主要试剂
        1.3 引物
        1.4 样本处理及RNA提取
        1.5 反转录及PCR扩增
        1.6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1.7 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PEDV河南流行株S基因序列信息
        2.2 PEDV河南流行株S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2.3 基于S基因的PEDV遗传进化分析
        2.4 PEDV河南流行株S基因的N-糖基化位点变化
        2.5 PEDV河南流行株S基因的跨膜区域变化
        3.讨论
    试验二 稳定过表达猪ISG15基因Vero细胞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菌株与质粒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引物合成
        2.2 Vero细胞的复苏
        2.3 Vero细胞的传代
        2.4 Vero细胞嘌呤霉素最佳筛选浓度测定
        2.5 细胞转染
        2.6 细胞系筛选
        2.7 q PCR对ISG15基因的转录水平检测
        2.8 western-blot对ISG15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检测
        2.9 Vero细胞的冻存
        3.结果
        3.1 猪ISG15基因荧光定量方法的验证及猴GAPDH荧光定量方法的构建
        3.1.1 PEDV S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产物特异性
        3.1.2 PEDV S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效率
        3.2 Vero细胞嘌呤霉素最佳筛选浓度测定
        3.3 表达ISG15基因的Vero细胞系构建
        3.4 ISG15表达稳定性鉴定
        4 讨论
    试验三 ISG15和PEDV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1 材料
        1.1 病毒和细胞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引物设计
        2.2 PEDV S基因荧光定量方法构建
        2.3 PEDV的增殖与培养
        2.4 病毒效价的测定
        2.5 PEDV增殖动态的测定
        2.6 PEDV增殖对ISG15表达的影响
        2.7 过表达ISG15对PEDV增殖的影响
        2.7.1 荧光定量检测过表达ISG15对PEDV增殖的影响
        2.7.2 蚀斑法检测过表达ISG15对PEDV增殖的影响
        3 结果
        3.1 PEDV S基因荧光定量方法的构建
        3.1.1 实时荧光定量PCR产物特异性
        3.1.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基因的扩增效率
        3.2 PEDV病毒效价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3.3 PEDV增殖对ISG15表达的影响
        3.4 过表达ISG15对PEDV增殖的影响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作者读研期间发表文章
ABSTRACT

(8)新型Toll样受体7激动剂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PRRSV的研究进展
        1.1.1 PRRSV的发现史
        1.1.2 PRRS的临床症状
        1.1.3 PRRSV的分类
        1.1.4 PRRS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
        1.1.5 PRRSV引起的免疫应答
        1.1.6 PRRSV的防控和存在问题
        1.1.7 抗病毒的研究进展
    1.2 Toll样受体的研究进展
        1.2.1 Toll样受体的分类及其识别的配体
        1.2.2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1.2.3 Toll样受体抗病毒的研究进展
        1.2.4 靶向Toll样受体的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新型TLR7激动剂SZU101对PRRSV感染PAM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和病毒
        2.1.2 实验动物
        2.1.3 试剂及耗材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PAM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2.2 SZU101对PRRSV感染易感细胞的影响
        2.2.3 RT-PCR鉴定细胞中TLR7的表达情况
        2.2.4 CCK-8 试剂盒检测SZU101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3 实验结果
        2.3.1 IFA检测SZU101对PRRSV在易感细胞中的增殖影响
        2.3.2 qPCR检测SZU101对PRRSV在PAM细胞中的增殖影响
        2.3.3 SZU101作用PAM后显着抑制细胞上清中子代病毒的滴度
        2.3.4 SZU101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
        2.3.5 PRRSV易感细胞系中TLR7表达情况的测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SZU101诱导TLR7介导的细胞因子抑制PRRSV增殖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和病毒
        3.1.2 试剂与耗材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SZU101作用PAM后对不同毒株感染PAM的影响
        3.2.2 SZU101对病毒粒子感染力的直接影响
        3.2.3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RSV的感染情况
        3.2.4 SZU101作用PAM后的细胞上清的抗病毒活性检测
        3.2.5 SZU101作用PAM后诱导的细胞因子检测
    3.3 实验结果
        3.3.1 SZU101作用PAM后显着抑制不同PRRSV毒株的感染
        3.3.2 SZU101与PRRSV相互作用后不影响PRRSV的感染力
        3.3.3 SZU101作用PAM后的细胞上清具有抗PRRSV活性
        3.3.4 SZU101作用PAM后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3.3.5 SZU101作用PAM后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SZU101激活TLR7-NF-κB信号通路抑制PRRSV增殖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和病毒
        4.1.2 试剂与耗材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试剂配制
        4.2.2 SZU101作用PAM细胞后对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
        4.2.3 SZU101作用PAM细胞后对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
        4.2.4 抑制TLR7的功能对SZU101抗PRRSV作用的影响
        4.2.5 抑制NF-κB的活化对SZU101抗PRRSV作用的影响
        4.2.6 Western blot检测pNF-κB p65及N蛋白水平
        4.2.7 qPCR检测细胞中ORF7、细胞因子及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4.3 实验结果
        4.3.1 SZU101作用PAM细胞后激活转录因子NF-κB
        4.3.2 SZU101诱导PAM细胞中干扰素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
        4.3.3 抑制TLR7的功能反转了SZU101对PRRSV的抑制作用
        4.3.4 抑制NF-κB的活化反转了SZU101的抗PRRSV作用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TLR7激动剂SZU101作为PRRSV免疫佐剂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细胞和毒株
        5.1.2 试剂与耗材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1.4 实验动物
    5.2 实验方法
        5.2.1 PRRSV抗原的准备
        5.2.2 实验分组
        5.2.3 免疫原的准备
        5.2.4 免疫前采血
        5.2.5 免疫程序
        5.2.6 小鼠血清中PRRSV特异性抗体检测
        5.2.7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5.2.8 淋巴细胞增殖检测
    5.3 实验结果
        5.3.1 纯化后病毒的蛋白浓度
        5.3.2 病毒的鉴定
        5.3.3 PRRSV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5.3.4 淋巴细胞增殖检测
    5.4 讨论
    5.5 小结
全文总结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α-烯醇化酶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α-烯醇化酶研究进展
        1.1 ENO1的基本特征
        1.2 ENO1相关功能
        1.3 结语
    第2章 颗粒细胞的内分泌、生殖激素受体表达和增殖凋亡
        2.1 雌禽生殖生理基本特征
        2.2 颗粒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2.3 促性腺激素及颗粒细胞生殖相关激素受体表达
        2.4 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2.5 结语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不同等级卵泡ENO1的表达规律及生殖相关激素受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ENO1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在籽鹅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ENO1基因干扰表达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糖酵解、内分泌、生殖相关激素受体表达、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ENO1基因过表达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糖酵解、内分泌、生殖相关激素受体、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伦理学视域中的疾病叙事
    第一节 疾病叙事的类型及生成根源
        一、疾病叙事的概念厘定
        二、疾病叙事的基本类型
        三、疾病叙事的生成根源
    第二节 疾病叙事的伦理属性
        一、疾病与伦理的关系探源
        二、疾病叙事伦理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意蕴
        一、对生命伦理的界定和反省
        二、人的生命本质的三重蕴涵
        三、生命三重性在疾病叙事中的伦理体认
    小结
第二章 疾病叙事之自然生命本真的伦理诉求
    第一节 关注现代医学中的死亡境遇
        一、人的死亡尊严之意义
        二、现代医学对传统死亡境遇的颠覆
        三、现代死亡尊严的伦理困境
        四、实现死亡尊严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反思生命科技中的价值取向
        一、人的生命价值之内涵
        二、生命科技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三、“血玲珑”计划的生命价值审思
        四、颅脑手术戒毒的生命价值审思
    小结
第三章 疾病叙事之精神生命圆满的伦理追寻
    第一节 特殊生存境遇中的自杀论争
        一、传统儒家对自杀正当性的辩护
        二、特殊境遇下自杀的伦理意义
        三、自杀抑或为实现更高目标而保存生命
    第二节 荒诞生存困境中的反抗意识
        一、荒诞的生存与反抗的精神
        二、反抗现实的绝望
        三、反抗命运的荒诞
    第三节 女性身心困苦中的价值认同
        一、女性身份价值的嬗变
        二、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内省”倾向
        四、现代知识女性的身份认同焦虑
    第四节 个体生命困惑中的宗教精神
        一、宗教信仰对苦难的超脱
        二、宿命的偶然与不公正
        三、“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
        四、“神就是人自己的精神”
    小结
第四章 疾病叙事之社会生命和谐的伦理审思
    第一节 经济利益主导下的医疗关系
        一、医疗关系市场化
        二、重建医患利益共同体
    第二节 人文精神失落中的医患感情
        一、医患感情冷漠化
        二、重建医患伦理共同体
    第三节 医疗体制局限下的医患纠纷
        一、医患纠纷白热化
        二、重建医患生命共同体
    小结
第五章 疾病叙事之生命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倡导敬畏生命的精神
        一、肯定生命意义
        二、纾缓死亡焦虑
        三、反对科技至上
    第二节 弘扬人道主义的情怀
        一、深切关怀病患疾苦
        二、祛除疾病隐喻歧视
        三、尊重理解为医之道
    第三节 开阔生命问题的视野
        一、印证生命叙事言说
        二、体现生命美学意识
        三、启迪生命教育路径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动脉更易遭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机依赖与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T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D]. 李春瑜. 延安大学, 2020(12)
  • [2]基于银屑病全球监测项目的中国银屑病医疗保健现状研究及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因果关系探讨[D]. 李蔚然.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3]抗鸭Ⅰ型病毒性肝炎中药成分方“田地饮”组方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损伤机制研究[D]. 杜红旭.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4]D-二聚体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D]. 杜慧贞.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铁负荷和饮酒对肝损伤影响风险分析及海兔素改善效果动物实验研究[D]. 马岩. 青岛大学, 2018(07)
  • [6]MiRNA-223-3p在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D]. 贾建超. 郑州大学, 2018(12)
  • [7]2014-2015年河南省PEDV遗传变异分析及ISG15与PEDV相互作用的初步探究[D]. 韩莎莎.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8]新型Toll样受体7激动剂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的研究[D]. 杜永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8)
  • [9]α-烯醇化酶对籽鹅卵泡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 计红. 吉林大学, 2015(08)
  • [10]疾病叙事的生命伦理研究[D]. 何昕. 东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动脉更容易感染 HIV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