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合泻药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乌梅丸合泻药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一、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霞[1](2021)在《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七大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1年1月9日,以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检索关于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两名评价员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对系统评价的结果进行阐述和讨论。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026篇,最终共纳入3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2031例患者,其中单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组617例,对照组606例;疏肝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406例,对照组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27,95%CI[2.31,4.64],Z=6.64,P<0.00001)、治愈率(OR=2.15,95%CI[1.42,3.26],Z=3.61,P=0.0003<0.01)、改善总体中医症状(WMD=-4.05,95%CI[-5.92,-2.19],Z=4.26,P<0.0001)、腹痛、胸胁胀痛、腹胀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白细胞介-8水平(SMD=-2.04,95%CI[-2.53,-1.55],Z=8.13,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SMD=-2.71,95%CI[-4.35,-1.07],Z=3.24,P=0.001<0.01)、提高白细胞介素-10水平(SMD=1.23,95%CI[0.91,1.55],Z=7.54,P<0.00001),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7,95%CI[0.06,0.46],Z=3.52,P=0.0004<0.01)、结肠镜评分、改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但疏肝健脾组在改善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疾病活动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肠道黏膜愈合情况方面与西医常规组无明显差异。疏肝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73,95%CI[2.24,6.21],Z=5.04,P<0.00001)、治愈率(OR=2.72,95%CI[1.82,4.05],Z=4.91,P<0.00001)、改善总体中医症状(WMD=-2.70,95%CI[-3.94,-1.46],Z=4.27,P<0.0001)、腹痛、腹泻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能明显降低疾病活动程度(WMD=-1.37,95%CI[-1.81,-0.93],Z=6.13,P<0.00001)、改善结肠镜评分(WMD=-0.92,95%CI[-1.33,-0.51],Z=4.40,P<0.0001)、改善抑郁情绪,但对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焦虑情绪等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总体而言,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有良好优势,可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而文献关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一氧化氮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肠道菌群数量、Baron内镜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指标报告较少,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缺少关于其他指标(疾病活动指数、凝血功能指标、病理组织学改善等)的报告,且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偏倚风险较高,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今后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大样本、结局指标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尽量使用盲法和分配隐藏,增加远期随访,关注安全性指标,并增加疏肝健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刘峰[2](2021)在《肠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6、IL-10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肠宁方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及结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探讨肠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随机将60只体重(190±10)g,6-8周龄的雄性SPF级SD大鼠分为造模组(50只)及空白组(10只)。又将造模组随机分模型组、西药组、肠高组、肠中组、肠低组,共5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模型造模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给药治疗,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次灌肠,西药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肠液0.42g/kg灌肠,肠高组、肠中组、肠低组予肠宁方水煎剂灌肠,给药剂量依次为6.88g/kg、3.44g/kg、1.72g/kg,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连续治疗7天。治疗结束后全部大鼠禁食不禁水24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肉眼及光镜观察结肠黏膜组织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及IL-10的含量,RT-q 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Occludin m RNA、ZO-1 m RNA、Claudin-2 m RNA水平。结果:1.经肠宁方保留灌肠治疗后,肠宁方各剂量组大鼠的进食饮水量、精神状态、毛色光泽度、活动、体重、大便及肛周黏着秽浊物情况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肉眼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情况: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评分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评分均降低(P<0.05)。3.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大鼠可见结肠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形态及分布改变,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受累组织及周围可见坏死水肿,隐窝破坏;各治疗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鼠结肠黏膜层可见炎细胞浸润,固有层腺体结构不完整,杯状细胞数目减少,隐窝不规则。4.ELISA检测结果:通过对大鼠血清中IL-6的ELISA检测可见:(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显着增高(P<0.01);(2)与模型组相比,肠宁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显着降低(P<0.01);(3)肠高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宁方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大鼠血清中IL-10的ELISA检测可见:(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显着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肠宁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均增高(P<0.05);(3)肠高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RT-PCR检测结果:通过对大鼠结肠中Occludin基因表达量的RT-PCR检测可见:(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中Occludin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肠宁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结肠中Occludin基因表达量均增高(P<0.05);(3)肠高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宁方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大鼠结肠中ZO-1基因表达量的RT-PCR检测可见:(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中ZO-1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肠宁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结肠中ZO-1基因表达量均增高(P<0.05);(3)肠高组与肠中组、肠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中组与肠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大鼠结肠中Claudin-2基因表达量的RT-PCR检测可见:(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中Claudin-2基因表达量显着增高(P<0.01);(2)与模型组相比,肠宁方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结肠中Claudin-2基因表达量均降低(P<0.05);(3)肠高组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宁方各剂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宁方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修复肠上皮组织的紧密连接,促使肠黏膜通透性降低,进而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有关。

刘峰,刘林,王垂杰[3](2021)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文中指出结合近10年中医药辨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研究,从UC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口服及灌肠方药4个方面进行综述。认为UC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失调、内伤饮食以及脏腑虚弱等,病机为五脏正气不足,邪气客于肠腑,与气血搏结,致肠道气血凝滞,传导功能失司,肠络受损。主要辨治原则为:①活动期治以清热凉血止血、祛腐消痈,兼以敛疡生肌,缓解期治以调理脾胃、温中补虚,兼以清肠祛毒;②调和气血,消积导滞;③注重顾护胃气。常用方为芍药散、白头翁汤、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四神丸、乌梅丸。参考文献32篇。

王琳[4](2020)在《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范畴。目前医学界对UC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是一种至今病因仍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且由于该病慢性、终身、易复发的病程特点以及UC患者罹患结肠恶性肿瘤的风险较之正常人更高的原因,使得该病正逐渐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UC,西医治疗多为口服氨基酸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升阶梯式用药以及手术治疗,尽管有了粪菌移植、干细胞疗法等新的治疗方式,西医治疗也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且长期应用西药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也使得患者难以接受。中医治疗UC,在采用辩证施治的原则上,宏观调节人体的状态,具有长期应用副作用小、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患者复发率低等优点,使得中医药治疗UC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以中西医结合为切入点治疗UC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我国古代《金匮要略》中有云:“大肠热者,便溏垢。”而《医宗必读》中也指出:“泻皆成于湿,湿本于脾虚。”现代中医研究者们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过程有3个典型时期,活动期湿热蕴结大肠(实证)、慢性间歇期脾虚兼夹湿热或寒湿(虚实夹杂)和慢性缓解期的严重阶段脾肾气血亏虚(虚证),其中又以慢性间歇期的脾虚湿热型较为典型。新的数据研究表明,大部分中医学者在UC的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的药物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配伍疏肝理气、温阳补虚、活血养血类的药物,可见健脾清热化湿为中医治疗U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尚缺少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UC的Meta分析。目的:本文全面收集并严格筛选出了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UC的RCT文献,进一步系统评价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UC的疗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论证依据。方法:参照meta分析的方法,对中文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CBM)和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进行检索,根据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按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提取相关数据资料,使用Statal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1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纳入文献按结局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共对11项结局进行了 Meta分析。疗效对比的研究结果显示 OR=1.22,95%CI=[1.02-1.46],Z=2.15(P=0.03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症状总积分的研究结果显示 SMD=-1.26,95%CI=[-2.08--0.45],Z=3.03(P=0.00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腹痛症状的研究结果显示 SMD=-1.93,95%CI=[-2.93--0.92],Z=3.74(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腹泻症状的研究结果显示 SMD=-1.60,95%CI=[-2.34--0.86],Z=4.23(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里急后重症状的研究结果显示SMD=-1.52,95%CI=[-2.68--0.36],Z=2.56(P=0.010<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脓血便症状的研究结果显示SMD=-2.20,95%CI=[-3.31--1.10],Z=3.92(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肠镜下粘膜评分的研究结果显示SMD=-0.92,95%CI=[-1.79--0.04],Z=2.05(P=0.041<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清TNF—α的研究结果显示SMD=-5.31,95%CI=[-7.39--2.88],Z=4.46(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清IL-6的研究结果显示SMD=-3.42,95%CI=[-8.14-1.30],Z=1.42(P=0.156>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血清IL-6上无显着差异;血清 CRP 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 SMD=-5.16,95%CI=[-7.61-2.70],Z=4.11(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显示OR=0.71,95%CI=[0.31-1.62]),Z=0.80(P=0.42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显着差异。结论:本次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UC的临床有效率和症状总积分,以及缓解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症状,恢复肠道受损粘膜,降低血清TNF—α炎症因子和血清CRP水平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但在降低血清IL-6炎症因子方面两种方法无显着差异。在安全性方面,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与单纯应用西药无显着差异。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健脾清热化湿中药方剂为芍药汤、葛根芩连汤、参苓白术散、白头翁汤、香砂六君子汤、痛泻要方、香连丸等,常用药物为黄连、黄芩、党参、茯苓、白术、木香、白芍、薏苡仁、甘草、陈皮、砂仁、山药、白头翁、黄柏、黄芪、葛根、秦皮、苦参、当归、苍术、地榆等。本次研究纳入文献的总体质量偏低,样本量偏小,异质性较大,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UC仍存在着中医辩证的标准化及客观化不足,规范化程度低,药理研究不足以及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研究等缺点,并且中医治疗主要针对轻中度的UC患者,对于重度UC患者的治疗仍有待积极探索研究。

武亚男[5](2020)在《肠乐安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口服肠乐安(自拟方)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UC(脾虚湿蕴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综合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UC(脾虚湿蕴型)患者86例,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乐安(炒苍术30g、炒白术30g、茯苓30g、炒薏苡仁30g、白扁豆10g、白豆蔻10g、佩兰10g、刘寄奴6g、马齿苋15g、木香6g、甘草6g)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结果,结合统计学分析比较,从而评价肠乐安(自拟方)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UC(脾虚湿蕴型)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与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各项症状积分及Mayo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Mayo评分及各项症状积分(腹泻、便中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饮食、肢体困倦、懒言神疲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胸胁胀痛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疾病疗效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3.治疗组患者停药8周后主要症状积分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2周后主要症状积分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停药8周后及停药12周后主要症状积分分别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损伤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在疗程结束之后复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方案安全可靠。结论:肠乐安(自拟方)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UC(脾虚湿蕴型)具有显着疗效,对于缓解中医症状、改善Mayo评分、降低复发率及延长复发周期方面有明显优势,优于单用美沙拉秦对照组;且肠乐安(自拟方)联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UC(脾虚湿蕴型)患者过程中比较安全。

高艺格[6](2020)在《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文献综述、Meta分析、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四部分来阐述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等情况,评价以往报导中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探究“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免疫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1(AIF-1)是否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轻重程度相关,并探寻“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一、文献综述本研究在Pubmed及中国知网上收集了近十年来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对其阅读、研究,并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了现代医学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认识,诊断方法以及在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中国知网及万方资源数据库上搜集了近五年来中药口服、针灸治疗及中药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研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总结及分析评价。二、Meta分析目的:系统分析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纳入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RCT文献,使用RevMan5.3对所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计1918例患者,结果显示针药联用治疗UC的总有效率与其他方法对比:RR=1.24,95%CI[1.20,1.29],P<0.00001,漏斗图和敏感性分析均显示异质性及发表偏倚较低。结论:针药联用治疗UC与西药或单用其中一种方法治疗对比,疗效更加明显。但鉴于文献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三、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验证免疫相关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1(AIF-1)是否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轻重程度相关。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针药组与中药组,针药组给予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口服治疗,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安全性评估,观察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IBDQ量表积分及HCY、pANCA、AIF-1变化。结果:两组最终纳入合格病例共52例,针药组22例,中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IBD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HCY、pANCA、AIF-1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针药组对患者畏寒、纳差、恶心呕吐、疲倦乏力等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并且针药联用较单用中药治疗在对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但血清HCY、pANCA、AIF-1可能不能作为反应溃疡性结肠炎炎症程度的指标。四、动物实验目的:探究“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0、IL-17、TNF-α的改变情况。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等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清肠温中方组、温灸针刺组、清肠温中方合并温灸针刺组,正常组正常饮食水,不予任何干预,其余4组均以4.5%DSS溶液自由饮水10天,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造模的同时各治疗组均以相应治疗,治疗10天。清肠温中方组采用清肠温中方颗粒按“人和动物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灌胃治疗,同时予以与温灸针刺组同样的抓取固定手法抓取固定;温灸针刺组将大鼠置于鼠套中固定,穴位选取中脘、水分、天枢(双)、大横(双)、气海、关元进行针刺,留针15min,并悬以艾灸,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同时予以与中药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清肠温中方合并温灸针刺组在用清肠温中方颗粒灌胃的同时予以与温灸针刺组相同的针灸治疗,期间每天观察各大鼠的一般状态,记录各大鼠的体重、大便性状及便潜血情况,评估DAI。边造模边治疗10天后,禁食不禁水24h准备结肠,进行取材,腹主动脉取血、离心、-80℃保存血清,Elisa 法检测血清 IL-6、IL-8、IL-10、IL-17、TNF-α 水平,同时取相同部位的结肠组织损伤处1×1cm以4%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情况,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S)。结果:模型组UC大鼠血清IL-6、IL-8、IL-17、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经过中药、针灸或针药联合治疗后,IL-6、IL-8、IL-17、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针灸组和针药组之间两两比较,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针灸组和中药组相比,针药组IL-8和IL-17水平下降更为明显,IL-10水平升高更为明显(P<0.05),从症状及病理评分方面来看,三个治疗组DAI和H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和温灸针刺均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症状以及肠黏膜损伤情况,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7、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维持UC中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来达到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但口服清肠温中方和温灸针刺两种治疗方法联用对疾病治疗是否有叠加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究。

李若愚[7](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为载体,挖掘总结导师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为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提高附子类方的临床使用准确率,进一步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1资料来源: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间刘铁军教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附子类方诊治的患者。研究选取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皆为原书组成,附子类方包括桂枝加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再造散、附子泻心汤、乌梅丸、大黄附子汤、温脾汤、附子理中丸、黄土汤,病例要求一般资料、初诊记录、四诊信息完整。2资料收集与处理:对于附子类方病例的病名、体征、症状、舌脉、药物名称等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由专人负责数据的录入,并由专人监督把关病例质量,非指定人员不得私自修改病例中的任何信息,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分别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结果:对500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桂枝加附子汤24例、麻黄细辛附子汤48例、再造散70例、附子泻心汤40例、乌梅丸29例、大黄附子汤35例、温脾汤66例、附子理中丸134例、黄土汤54例,通过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系统”中的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得出导师刘铁军运用以上9种附子类方的基本适应证及其主症、舌脉,方药;利用“数据分析系统-新方分析”模块中的药物聚类功能,总结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使得潜在的合方用药得以明确详细提炼。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具体的应用,总结提炼出导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该类方药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处方特点、临床思路、辨证规律等,丰富导师使用附子类方的学术思想内涵,并将其结合中医“扶阳”理论进行相关论述。1桂枝加附子汤:导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5种西医类别。主要证型为营卫失调,阳气虚弱。主要症状:纳差、畏寒、四肢凉、心慌。主要药物:大枣、桂枝、白芍、生姜、附子、白术、甘草、黄芪、鹿角霜。次要药物:茯苓、防风、陈皮、山药、炙甘草、党参、麦冬、干姜、黄连。常用合方:桂枝加黄芪汤、炙甘草汤、异功散、白术附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木香槟榔丸、痛泻药方。2麻黄细辛附子汤:导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肠型感冒、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炎、胃糜烂、消化道憩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10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外寒阳虚。主要症状:畏寒、四肢凉、无汗、纳差、乏力、胃脘喜暖、泄泻。主要药物:麻黄、附子、细辛、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白术、川芎、防风、柴胡。常用合方:玉屏风散、再造散、枳实导滞丸、柴胡疏肝汤、四君子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炙甘草汤、痛泻药方。3再造散:导师运用再造散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胃息肉等9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外感寒邪,阳气虚弱。主要症状:畏寒、纳差、发热、四肢凉、无汗、乏力、腹泻。主要药物:附子、党参、桂枝、细辛、大枣、炙甘草、生姜、防风、川芎。次要药物:黄芪、羌活、大黄、麻黄、白芍、白术、柴胡、当归、三棱、水蛭、甲珠、陈皮。常用合方:柴胡疏肝散、芪归甲蛭方、四物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汤、黄芪建中汤、麻黄人参芍药汤、四君子汤。4附子泻心汤:导师运用附子泻心汤主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食管反流病、急性胃肠炎等9种脾胃病。主要证型为阳虚热结,心下痞满。主要症状:四肢凉、胃脘痛、大便黏腻、畏寒、胃脘喜暖、胃胀、嗳腐吞酸。主要药物:大黄、黄芩、附子、黄连、桂枝、甘草、白芍、陈皮、香附、藿香、枳实、佩兰。次要药物:石膏、防风、木香、厚朴、栀子、黄柏、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常用合方:泻黄散、柴胡疏肝散、健脾丸、厚朴温中汤、防风通圣丸、保和丸、桂枝汤。5乌梅丸:导师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具体类别为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10种脾胃病类别。主要证型为中脏虚寒兼郁热(即寒热错杂之厥阴证)。主要症状:腹痛、四肢凉、泄泻、纳差。主要药物:乌梅、黄连、当归、细辛、黄柏、桂枝、干姜、花椒、附子。次要药物:白芍、白术、党参、川芎、茯苓、泽泻。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苓桂术甘汤、四物汤、丁香柿蒂汤、木香槟榔丸。6大黄附子汤:导师运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脾胃病,具体脾胃病类别为慢性结肠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炎等8种。主要证型为寒积阻滞。主要症状四肢凉、腹痛、便秘、胃脘喜暖、畏寒。主要药物:细辛、大黄、附子、白芍、川芎、干姜、茯苓、厚朴、黄芪、大枣、白术、香附。次要药物:当归、炙甘草、陈皮、甘松、柴胡、炒枳壳、生姜、泽泻、桂枝。常用合方:厚朴温中汤、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四物汤、桂枝汤、保和丸。7温脾汤:导师运用温脾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结肠炎、不完全性肠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炎等9种。主要证型为素体阳虚,寒积中阻。主要症状:四肢凉、腹痛、便秘、胃脘喜暖。主要药物:枳实、炙甘草、干姜、当归、大黄、芒硝、白术、附子、党参。次要药物:细辛、白芍、柴胡、陈皮、瓜蒌、香附。常用合方:瓜蒌承气汤(自拟方)、柴胡疏肝汤、大承气汤、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保和丸。8附子理中丸:导师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呕吐、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16种。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主要症状:胃脘喜暖、四肢凉、畏寒、胃脘痛、恶心、纳差。主要药物:干姜、炙甘草、附子、党参、炒白术、白芍、桂枝、大枣。次要药物:黄芪、当归、茯苓、陈皮、柴胡、川芎、白术、香附、大黄、枳实、生姜、鹿角霜、防风。常用合方: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汤、黄芪建中汤、桂枝汤、四物汤。9黄土汤:导师运用黄土汤治疗脾胃病,具体疾病类别为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不完全性肠梗阻、慢性结肠炎、胃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7种。主要证型为脾肾阳虚,统摄无权。主要症状:便血、胃脘痛、四肢凉、面色萎黄、乏力。主要药物:生地黄、黄芩、阿胶、赤石脂、附子、炒白术、甘草、黄芪。次要药物:柴胡、白芍、大蓟炭、当归、荆芥穗炭、干姜、桂枝、陈皮。常用合方:四物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完带汤、甘草干姜汤、槐花散、柴胡疏肝汤。结论:导师运用附子类方特点可归结如下:1经典为纲,临床循迹: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熟悉,以此作为临床用药的基础环节,临床诊疗过程中,尊经论治,察阴阳,别脏腑,活络中医思维,提高辨病准确。同时,对于经典方药的使用,强调勿随意减改,以维持方药间的结构。2未病先防,扶阳祛邪:从运动的眼光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扶阳的思想与治未病理论相结合,从阳气充足的角度御(祛)邪与外,防治疾病加重。本文涉及的附子类方所致疾病可看做逐渐进阶的,为体外寒邪逐渐侵入人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且不断发展并加重的发展过程。在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时候,根据疾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处方,添加合适防止疾病进展的药物。3灵活用方,优化疗效:导师主导在遣方用药时,以合方、对药的模式进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附子类方主方的不足,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原方的原汁原味,故在使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时候,常常根据患者症状使用不同功效的合方,数量较多、主治不一,疗效甚佳。4注重调护,兼顾情志:导师认为治疗脾胃病是中医的优势:疗效佳病程短。同时导师也认为脾胃病是一种反反复复的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病的关键在于治愈后长期的预防顾护。同时脾胃病与情绪精神关系密切,二者可以互为因果,影响甚至加重躯体与情志问题,注重精神调畅也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

胡越[8](2020)在《加减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评估加减痛泻要方对轻中度活动期肝郁脾虚、肠腑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加减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和机制。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肝郁脾虚、肠腑湿热证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患者予加减痛泻要方联合美沙拉秦口服,对照组单独美沙拉秦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Mayo评分等,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网络药理学部分: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加减痛泻要方化合物及其对应靶点,基于DisGeNET、CTDbase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两者相互映射确定候选作用靶点。运用String平台,计算候选作用靶点的拓扑关系及KEGG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加减痛泻要方-溃疡性结肠炎”的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结果临床研究部分:(1)临床缓解率:试验组80.00%,对照组56.67%,两组临床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6.67%,对照组73.33%,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率优于对照组(P=0.03)。(3)黏膜愈合率:试验组56.67%,对照组23.33%,试验组的黏膜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18)。(4)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3)。(5)中医症状疗效:腹泻自第8周起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01);黏液脓血便、肠鸣自第4周起两组均能显着改善症状(P<0.001);情志不畅自第8周起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腹痛症状在第2周时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里急后重自第2周起两组均能改善症状(P<0.05),自第4周起,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肛门灼热、排便不爽症状至第12周,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饮食减少、腹胀自第2周起试验组能显着改善症状(P<0.01)。(6)试验组在改善Mayo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7)两组在炎症指标ESR、CRP方面比较,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能显着改善炎症指标FC(P<0.001)。(8)两组的安全性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网络药理学部分:筛选获得35个明星化合物,72个目标靶点,16条最具统计意义的相关通路,构建了加减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网络。检测得出19个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肠黏膜中存在显着表达差异性的靶点。研究结论临床实验显示,加减痛泻要方联合西药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作为轻、中度活动期肝郁脾虚、肠腑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选择。网络药理学研究证实,加减痛泻要方存在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特点,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黎莹[9](2019)在《肠病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复制TNBS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肠病方不同剂量治疗组,通过观察LPS-TLR4轴表达变化,探讨肠病方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免疫调节机制,寻找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新靶点。方法:采用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45~150克,随机分为6组,每组动物10只:正常组(A组)、TNBS造模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组)、美沙拉嗪阳性药组(C组),中药肠病方低剂量组(D组),中药肠病方中剂量组(E组),中药肠病方高剂量组(F组)。正常喂养一周,给予自由进食、进水,确保饲养条件。一周后检查SD大鼠健康状况,无特殊情况则除正常组继续正常喂养、不予造模外,其余五组均采用TNBS诱导结肠炎SD大鼠模型。连续造模3天,结束后予3天适应性喂养,第4天开始各组分别给药灌胃10天:A、B组分别给与药物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组予以0.2g/kg美沙拉嗪,余下三组根据《林沛湘学术经验集》记载肠病方的药物组成,配制成浓度不同的肠病方提取液(D组予以肠病方2.1g/kg,E组予以肠病方4.2g/kg,F组予以肠病方8.4g/kg)。灌药结束后禁食12h,麻醉后采集标本,观察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对照组结肠组织镜下可见,溃疡数量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腺体数量增加,病理评分降低。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PS、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与西药阳性组相比较,模型组IL-22表达增高(P<0.05),IL-10表达量降低(P<0.05)。3.与对照组比,模型组IL-10表达量减少,大量IL-22表达于肠壁各层组织,肠病方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SD大鼠IL-22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后,IL-10表达量升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2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后,IL-22表达量下降(P<0.05)。中药组IL-22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1.肠病方能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且最佳治疗药物浓度为中高剂量中药浓度。2.肠病方能稍降低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体内LPS浓度,但不显着,而对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的下调亦不明显。3.肠病方能显着下调IL-22的表达,减少病变结肠组织TLR4表达。4.肠病方能增加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

卿龙丽[10](2019)在《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泄泻现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泄泻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泄泻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以期揭示泄泻病的中医证治体系与中医学治疗泄泻病的优势和特点,完善泄泻临床证型,为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首先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1998-2018年收录有关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泄泻的现代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提取泄泻患者的中医相关的证候、证型、辨证要素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文献274篇,小儿泄泻64篇与成人泄泻210篇。成人泄泻文献使用辨证标准有44种,小儿泄泻文献共使用诊断辨证标准18种。标准种类多,应用不统一。对本次纳入的成人与小儿泄泻文献的地区分别是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和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域。高等医学院校是研究泄泻病的主力军,其次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2.本次纳入成人泄泻文献中共有124个证名,经规范后为13个证名,最常见的5个证型是肝气乘脾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虚证与湿热蕴脾证。小儿泄泻文献中共出现47个证名,规范后证名归纳为10个证名,湿热蕴脾证、食滞胃肠证、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脾胃虚弱证是小儿泄泻最常见的5个证型。3.成人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其次胃、小肠/大肠、心和肺;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涉及食积,血瘀、阴虚和血虚。小儿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其次肾和肝;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同时涉及外风、阳虚、暑、气滞。小儿泄泻病以脾为主要病位,湿为主要病性证素,小儿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泄泻证素共2种组合形式,三证素组合形式是泄泻最常见的组合。结论:成人泄泻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小儿泄泻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由于成人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所以在病位与病性证素亦存在差别。通过对泄泻证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泄泻是多个病因共同作用导致,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泄泻的中医辨证方法较为繁多,涉及的证候类型名称不统一、不规范,证候分布离散性大。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提取的证候要素涵盖了辨证所需的病变部位、病性性质的大部分信息,而且直观、简便,利于规范化研究。因此,从证素入手,对泄泻的规范化研究有积极地作用。

二、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设计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1.7 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3 “疏肝健脾法VS西医常规”治疗U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3.1 临床总有效率
        2.3.2 临床治愈率
        2.3.3 中医症状积分
        2.3.4 炎症因子水平
        2.3.5 改良Mayo活动指数与结肠镜评分
        2.3.6 HAMA评分和HAMD评分
        2.3.7 IBDQ评分
        2.3.8 肠道黏膜愈合疗效
        2.3.9 复发率
        2.3.10 不良反应
        2.3.11 其他
        2.3.12 发表偏倚分析
    2.4 “疏肝健脾法+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治疗U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4.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临床治愈率
        2.4.3 中医症状积分
        2.4.4 ESR、CRP水平
        2.4.5 改良Mayo活动指数和结肠镜评分
        2.4.6 SAS 评分和SDS 评分
        2.4.7 复发率
        2.4.8 不良反应
        2.4.9 其他
3 讨论
    3.1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1.1 流行病学研究
        3.1.2 发病机制
        3.1.3 治疗
    3.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2.1 病名
        3.2.2 病因
        3.2.3 病机
    3.3 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依据
    3.4 疏肝健脾类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3.4.1 柴胡
        3.4.2 白芍
        3.4.3 防风
        3.4.4 陈皮
        3.4.5 黄芪
        3.4.6 白术
        3.4.7 茯苓
        3.4.8 甘草
    3.5 主要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3.5.1 炎症因子水平(IL-6、IL-8、IL-10、TNF-α)
        3.5.2 改良Mayo活动指数
        3.5.3 Baron内镜评分
        3.5.4 HAMA评分和HAMD评分
        3.5.5 IBDQ评分
        3.5.6 ESR、CRP水平
        3.5.7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水平)
    3.6 疗效总结
    3.7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数据库检索式与检索结果
附录2:Jadad评分量表
附录3: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
附录4:改良Mayo活动指数
附录5: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肠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6、IL-10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疗原则
3 治疗方法
    3.1 辨证论治
    3.2 经典方药
    3.3 自拟方
    3.4 中成药
4 中药保留灌肠
    4.1 大肠湿热证
    4.2 脾虚湿阻证
    4.3 肝郁脾虚证
    4.4 脾肾阳虚证
    4.5 寒热错杂证

(4)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1 口服中药治疗
        2 中药灌肠疗法
        3 针灸治疗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3 其他疗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词
        1.2 数据库检索
        1.3 检索策略
        2 文献筛选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流程
        3 资料提取
        3.1 提取资料内容
        3.2 提取方法
        4 质量评价
        5 统计分析
        5.1 数据类型
        5.2 效应尺度
        5.3 异质性检验
        5.4 效应模型
    二、研究结果
        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 文献特征描述
        2.1 样本量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4 干预措施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随访、脱落及不良反应情况
        3 文献质量评价
        3.1 jadad评分
        3.2 Cochrane质量及风险评估
        4 结局指标
        4.1 疗效对比
        4.2 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对比
        4.3 治疗后腹痛症状对比
        4.4 治疗后腹泻症状对比
        4.5 治疗后里急后重症状对比
        4.6 治疗后脓血便症状对比
        4.7 肠镜下粘膜评分对比
        4.8 治疗后血清TNF-α对比
        4.9 治疗后血清IL-6对比
        4.10 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对比
        4.11 安全性分析
    三、结论
    四、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个人简介

(5)肠乐安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1.病因学
        1.1 免疫学说
        1.2 遗传因素
        1.3 肠道菌群
        1.4 其他因素
        2.诊断
        3.治疗
        3.1 氨基水杨酸
        3.2 糖皮质激素
        3.3 免疫抑制剂
        3.4 生物制剂
        3.5 JAK抑制剂
        3.6 益生菌
        3.7 外科手术治疗
        4.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针药治疗进展
        1.中药内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1.1 动物实验
        1.2 临床试验
        1.3 讨论
        2.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1 动物实验
        2.2 临床试验
        2.3 讨论
        3.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Meta分析 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1.研究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5.试验流程图
    6.结果
    7.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对DSS诱导的UC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1.实验资料
    2.实验方法
    3.数据分析与统计
    4.实验流程图
    5.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2 数据库的建立
        3 数据挖掘
        二、研究结果
        1 桂枝加附子汤证治规律
        2 桂枝加附子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桂枝加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桂枝加附子汤适应证
        3 桂枝加附子汤症状规律
        4 桂枝加附子汤药物规律
        5 桂枝加附子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治规律
        2 麻黄细辛附子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麻黄细辛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2 麻黄细辛附子汤适应证
        3 麻黄细辛附子汤状规律
        4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物规律
        5 麻黄细辛附子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再造散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再造散证治规律
        2 再造散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再造散一般情况分析
        2 再造散适应证
        3 再造散症状规律
        4 再造散药物规律
        5 再造散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附子泻心汤证治规律
        2 附子泻心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附子泻心汤一般情况分析
        2 附子泻心汤适应证
        3 附子泻心汤症状规律
        4 附子泻心汤药物规律
        5 附子泻心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乌梅丸证治规律
        2 乌梅丸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乌梅丸一般情况分析
        2 乌梅丸适应证
        3 乌梅丸症状规律
        4 乌梅丸药物规律
        5 乌梅丸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大黄附子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大黄附子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大黄附子汤适应证
        3 大黄附子汤症状规律
        4 大黄附子汤药物规律
        四、小结
    第七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温脾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温脾汤证治规律
        2 温脾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温脾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温脾汤适应证
        3 温脾汤症状规律
        4 温脾汤药物规律
        5 温脾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八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附子理中丸证治规律
        2 附子理中丸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附子理中丸一般情况分析
        2 附子理中丸适应证
        3 附子理中丸症状规律
        4 附子理中丸药物规律
        5 附子理中丸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第九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黄土汤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黄土汤证治规律
        2 黄土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黄土汤一般情况分析
        2 黄土汤适应证
        3 黄土汤症状规律
        4 黄土汤药物规律
        5 黄土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总体讨论
    1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比较分析
    2 附子类方方证对比
    3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病证关系
    4 导师运用附子类方证治规律比较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8)加减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
    2.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治则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引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与处理
        1.7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用药
        2.2 治疗疗程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指标
        2.5 观察时点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3.3 症状疗效比较
        3.4 中医证候疗效
        3.5 改良Mayo评分比较
        3.6 黏膜愈合率比较
        3.7 炎症指标比较
        3.8 安全性指标比较
        3.9 生存质量比较
        3.10 其他情况
    4.讨论
        4.1 立法依据
        4.2 方药解析
        4.3 疗效总结
        4.4 不足与展望
    5.结论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引言
    1.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加减痛泻要方的化合物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3 加减痛泻要方作用UC靶点的筛选
        1.4 通路富集分析及网络构建
        1.5 人群验证
    2.研究结果
        2.1 加减痛泻要方治疗UC的化合物及靶点
        2.2 加减痛泻要方治疗UC靶点的KEGG分析
        2.3 “中药-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构建
        2.4 人群验证结果
    3.讨论
        3.1 加减痛泻要方可通过多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2 加减痛泻要方可通过多靶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肠病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药物治疗
    2 中医药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1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学说
        2.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3 肠病方的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用品
        1.4 主要溶液及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样本处理及采集
        2.4 实验观察指标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SD大鼠一般情况
    2 结肠长度测量及肉眼观察
    3 病理评分
    4 肠病方降低 TNBS 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SD 大鼠血浆中 LPS、IL-1β、IL-6、TNF-α、IL-10 及 IL-22 蛋白表达
    5 肠病方下调溃疡性结肠炎 SD 大鼠结肠组织 IL-22 mRNA 表达,上调 IL-10 mRNA 的表达
    6 免疫组化(SP 法)检测 SD 大鼠 IL-10、IL-22 蛋白的表达
    7 Western blot 检测 SD 大鼠结肠组织 IL-10、IL-22、TLR4 蛋白表达量变化
第四部分 讨论
    1 巨噬细胞的活化是UC发病重要机制
    2 LPS引起炎症性肠炎机制
    3 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4 肠病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探讨
    5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关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1.1 泄泻病因
        1.2 泄泻的病名的提出
        1.3 泄泻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泄泻治则
        1.6 辨证论治
        1.7 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泄泻现代文献研究
    1.本研究的目标
    2.本研究主要内容
        2.1 研究泄泻证候分布规律
        2.2 探讨泄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点
        2.3 总结泄泻证治规律
    3.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来源
        3.2 文献检索方法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研究方法
    4.本研究结果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成人泄泻篇
        4.3 小儿泄泻篇
第三部分 讨论
    1.本课题的基本信息
    2.证名规范与证型分布特点
    3.证素分布特点与分布规律
        3.1 成人篇
        3.2 小儿篇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胡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肠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6、IL-10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D]. 刘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J]. 刘峰,刘林,王垂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4]中医健脾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D]. 王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肠乐安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慢性复发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D]. 武亚男.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针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研究[D]. 高艺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刘铁军教授运用附子类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规律研究[D]. 李若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加减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网络药理学研究[D]. 胡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肠病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黎莹.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卿龙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乌梅丸合泻药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