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范正超,尹航,刘建震,李崇斌[1](2022)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泌尿外科通过后腹腔镜技术或开放技术行肾切除术后石蜡组织标本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结核肾病组25例(阳性组),非结核肾病组30例(阴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技术检测每个石蜡组织标本,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敏感度与抗酸染色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0.0%(20/25)和48.0(12/25),前者相比后者敏感度提高了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8)。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抗酸染色检测的结果,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准确度高于抗酸染色检测的准确度(89.1%vs. 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29)。两种技术检测肾结核组织标本病原体结果与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7和0.429。ROC曲线分析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抗酸染色技术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883和0.707,前者高于后者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2,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与抗酸染色检测技术相比可以提高肾结核组织病原体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在肾结核的病理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杨航[2](2020)在《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牛结核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动物的人畜共患传染病,OIE将牛结核病分为B类人畜共患疾病在中国为II类人畜共患疾病。牛结核病每年给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不仅如此,牛结核病给人类的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因此对于牛结核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希望通过探寻作为快速诊断的靶基因以及抗原蛋白,以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为基础,建立针对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为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进行以下研究:(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手段,对本试验室前期研究的16种结核特异性蛋白进行分析,通过理化特性、不稳定性指数、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跨膜域以及B细胞表位的分布预测为后续试验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将16株表达菌经表达纯化,经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验证均能与牛结核病阳性的牛血清进行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源性;最终用爱德士牛结核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本试验涉及的所有蛋白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MPT70和MPT83在牛结核病的间接ELISA检测中具备优秀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诊断抗原进一步研究。(2)以MPT70蛋白、MPT83蛋白、MPT70-83融合蛋白、MPT70预测的抗原表位肽(M1)、MPT83预测的抗原表位肽(M2)分别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方阵滴定,确定其最佳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以及血清、二抗和显色的最佳反应时间,在各种最佳反应条件下对牛结核阳性的血清和牛结核阴性的血清进行检测,确定其阳性符合率以及阴性符合率。结果显示M1和MPT70的阴阳性符合率以及M2和MPT83的阴阳性符合率相当,可以以抗原多肽代替全蛋白作为诊断抗原。(3)建立一种基于Mpt83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的方法,根据Mpt83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培养的H37RV标准株为模版扩增目的基因并连接T载体,构建标准重组质粒以检测所建方法的有效性。经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线性关系良好,融解曲线波峰单一,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与常见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下限为10copies/reaction,是常规PCR的100倍,对牛乳模拟标本的检测可达到10 CFU/10m L,可用于病菌的检测及定量分析。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6种结核特异性蛋白进行初步的筛选,筛选出MPT70、MPT83两种对于牛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最具价值的抗原蛋白;分别以MPT70和MPT83两种蛋白和MPT70预测的抗原表位肽(M1)、MPT83预测的抗原表位肽(M2)以及MPT70-83融合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临床样本检测的结果显示两种蛋白的优势抗原表位段均能代替两种蛋白的全蛋白作为诊断抗原;以M PT83为靶基因的建立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经检测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出下限可达10copies/reaction,对牛乳模拟标本的检测可达到10 CFU/10m L,可用于定量分析。为牛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黄明翔,陈新朝,陈晓红,方美兰[3](2020)在《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基于KOD DNA聚合酶的荧光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疑似肺结核的住院患者痰标本,进行涂片抗酸染色、MGIT960液体培养、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和Taq DNA聚合酶荧光PCR检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MGIT960液体培养法为金标准,荧光PCR与Taq DNA聚合酶荧光PCR法比较,评价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法检测MTB的效能。结果共对337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MGIT960液体培养法、Taq DNA聚合酶荧光PCR和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检测MTB的敏感度分别为71.56%(156/218)、76.15%(166/218)和76.61%(167/218)。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与MGIT960液体培养检测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5,P=0.229>0.05)。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检测M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144/156)和86.39%(146/169),涂阴患者中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4.21%(64/76)和88.48%(146/165)。结论 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检测MTB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断肺结核提供依据,操作简便、快速,适合在我国各级结核病实验室推广。

韩冰[4](2020)在《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结核病(TB)发病率居高不下,结核病诊断难题是阻碍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常规诊断方法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是结核病防控和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中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MTB cfDNA)的可行性,探讨这种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部位结核病的诊断效能,阐明其应用于结核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总结血浆MTB cfDNA检测在临床应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为结核病诊断提供便捷可靠的新技术。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1 1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包括肺结核病(PTB)患者79例和肺外结核病(EPTB)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结核其他肺部疾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Q-PCR技术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浆中MTB cfDNA,结果经基因测序及BLAST分析进一步验证;采用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Xpert MTB/RIF)检测所有入组患者痰液中MTB基因组DNA;同时记录患者临床中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传统细菌学检查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MTB cfDNA检测法与Xpert MTB/RIF检测法和T-SPOT.TB试验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特异性,比较MTB cfDNA检测法与Xpert MTB/RIF检测法和T-SPOT.TB试验对不同部位结核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上述3种诊断方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临床常规诊断方法与血浆MTB cfDNA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1.94例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血浆中MTB cfDNA经Q-PCR检测为阳性(基因测序及BLAST 比对分析验证),循环阈值(Ct值)分布于(23.91-37.25)。2.T-SPOT.TB、Xpert MTB/RIF、血浆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6%和40.98%、61.02%和96.72%、79.66%和95.08%。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灵敏性高于Xpert MTB/RIF检测法(P<0.05),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特异性高于T-SPOT.TB试验(P<0.05),灵敏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浆MTB cfDNA检测法、Xpert MTB/RIF检测法、T-SPOT.TB试验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4.92%、73.18%、67.60%;Kappa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61、0.43。4.T-SPOT.TB、Xpert MTB/RIF、血浆 MTB cfDNA 检测法对 PTB 和 EPTB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54%和76.92%,69.62%和43.59%,79.75%和79.49%。MTB cfDNA检测法对PTB和EPTB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pert MTB/RIF检测法(P<0.05);与T-SPOT.TB试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痰MTB培养、T-SPOT.TB试验、XpertMTB/RIF检测法单独诊断结核病/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法诊断结核病的阳性率分别为:33.94%/73.39%、40.32%/70.97%、81.36%/88.14%、61.02%/81.36%。结论1.运用Q-PCR技术可以在结核病患者血浆中检测到MTB cfDNA。2.血浆MTB cfDNA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诊断灵敏性优于Xpert MTB/RIF检测法,与T-SPOT.TB试验相比能够显着提高对结核病的诊断特异性。血浆MTB cfDNA检测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最好,相较于另外两种诊断方法更可靠。3.血浆MTB cfDNA检测法对PTB和EPTB患者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有望成为EPTB快速诊断的新靶标。4.临床常规诊断方法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可有效提高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5.优化检测质量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血浆中MTB cfDNA的浓度范围评价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

宫亚娅[5](2020)在《GeneXpert MTB/RIF对肺结核手术组织标本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是世界范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PTB的准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除了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Mycob 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培养等传统的诊断方法,分子诊断工具的不断发展,为诊断PTB并快速检测药物敏感性提供了新的手段,现在发展较为成熟的是GeneX pert MTB/RIF。GeneXpert MTB/RIF是一种自动化的半巢式实时扩增DNA序列的分子诊断技术,将靶向rpoB基因的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作为标志物,通过包含整个81bp RRDR的半巢式PCR,扩增结合rpoB基因的192bp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序列,可以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分离株和利福平耐药性。GeneXpert MTB/RI F可直接应用于未加工的临床样品,但是不同的标本敏感性区别较大。WHO于2010年批准了 GeneXpert MTB/RIF用于检测MTB和对疑似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 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痰涂片样本的利福平耐药性检测,以及对涂片阴性患者的后续测试。对于没有痰的患者,无法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和MTB培养,可以考虑获取组织学证据确认PTB的存在。国内外关于GeneXpert MTB/RIF在组织病理标本中诊断价值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在PTB的术后肺组织病理标本中GeneXpert MTB/RIF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疑诊PTB,肺癌不能排除,行肺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计算GeneXpert MTB/RIF、抗酸染色、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分别在干酪样坏死标本和非干酪样坏死标本中的检出率。同时,GeneXpert MTB/RIF可以评估是否存在耐利福平结核。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16例,表现为肉芽肿不伴有干酪样坏死44例。抗酸染色检出阳性29例,GeneXpert MTB/RIF检出阳性28例,抗酸染色、Gene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8.3%、46.7%、55.0%。在亚组分析中,GeneXpert MTB/RIF在干酪样坏死标本和非干酪样坏死标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1.3%、34.1%。抗酸染色在干酪样坏死标本和非干酪样坏死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34.1%。GeneXpert MTB/RIF和抗酸染色在干酪样和非干酪样标本中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5例标本抗酸染色阳性,GeneXpert MTB/RIF阴性,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5例均为MTB,提示GeneXpert MTB/RIF存在一定假阴性。另外,在GeneXpert MTB/RIF阳性的28例标本中,有3例被报告为利福平耐药。结论:GeneXpert MTB/RIF在PTB患者手术组织病理标本中的诊断效能尚可,并且可判断是否存在耐利福平结核,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GeneXpert MTB/RIF在病理组织中的诊断效能。

徐加誉,樊春卉,廖子龙[6](2019)在《改良抗酸染色在早期结核诊断中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改良抗酸染色在早期结核诊断中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检验科收集的150例结核标本,包括痰、支气管灌洗液、胸腹水等,均行改良抗酸染色、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传统抗酸染色方法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果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传统抗酸染色阳性率、PCR检测法检测阳性率分别是41.33%、36.36%、32.00%,阴性率分别是58.67%、73.33%、68.00%,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显着高于传统抗酸染色(P<0.05);PCR检测与传统抗酸染色相比无差异(P>0.05);PCR检测与改良抗酸染色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抗酸染色在早期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测阳性率,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信赖并大力推广。

刘洋[7](2018)在《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淋巴结结核常用的诊断手段多样,包括了病理形态、培养涂片及影像等等,但他们在诊断效果方面均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而近期新出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准确快速等优点。因此我们进行了GeneXpert MTB/RIF技术与目前常用的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方法:我们收集了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0月期间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标本和其他浅表淋巴结疾病标本。收集的标本采用了切除和针吸两种活检方法,并使用GeneXpert MTB/RIF的方法进行检测,同时也对其进行液体培养和罗氏培养,并且对剩余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测,荧光PCR熔解曲线的耐药性进行检测以及石蜡包埋切片的PCR检测。结果:在我们入组的患者标本中,使用GeneXpert MTB/RIF方法检测发现65例敏感(92.9%),液体培养发现22例阳性(31.4%),罗氏培养发现12例阳性(17.1%),病理形态学诊断符合淋巴结结核34例(48.6%),组织标本PCR阳性53例(75.7%),GeneXpert MTB/RIF是本次研究中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方法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92.9%,特异性100%)。在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中,GeneXpert MTB/RIF+病理学联合诊断,敏感性最高,在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中,GeneXpert MTB/RIF+罗氏培养及液体培养+病理学联合诊断,敏感性最高,增加了 GeneXpert MTB/RIF方法联合诊断,可提高两种联合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初治和复治患者中使用GeneXpert MTB/RIF方法诊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培养阳性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越长,GeneXpert MTB/RIF的检测阳性率就会越低。在以脓液为主的标本进行GeneXpert MTB/RIF诊断敏感性高于实性组织为主的标本。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GeneXpert MTB/RIF方法诊断敏感性高于不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针吸活检和切除活检两种采集方式获得标本的方法分别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eneXpert MTB/RIF是目前所有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方法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诊断方法。GeneXpert MTB/RIF技术优势:准确、快速、少量标本即可检测。初治和复治患者中使用GeneXpert MTB/RIF方法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培养阳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neXpert MTB/RIF技术优点显着,可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领域推广使用。

罗杰[8](2018)在《细胞因子及长链非编码RNA在结核菌不同感染状态中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根据有无MTB检出及临床症状可将TB分为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及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LTBI)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染病程。TB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每年因TB而死亡的人数居传染病之首。TB疫情如此严重与ATB快速诊断手段的欠缺、ATB与LTBI两种感染状态不易区分密切相关。目前TB的实验室诊断包括抗酸染色、细菌培养、PCR检测及γ干扰素释放实验等方法,但这些实验并不能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ATB及区分ATB与LTBI。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ATB、LTBI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人群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及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以鉴定TB相关的宿主生物标志物,从而达到检测细胞因子含量或lncRNA表达水平就可辅助诊断ATB并同时区分MTB不同感染状态(ATB与LTBI)的目的。方法1.血浆细胞因子谱作为TB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27人,其中149人作为发现队列,78人作为验证队列。发现队列共招募ATB患者50人,LTBI感染者49人,HC受试者50人。我们利用基于液体阵列的多重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三组人群血浆中38种细胞因子浓度,通过组间差异比较及雷达图、热图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ATB、LTBI及鉴别诊断ATB与LTBI的生物标志物谱,使用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两两比较评估单个细胞因子及多个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验证队列包含独立的ATB组28人,LTBI组24人,HC组26人,利用ELISA技术对可同时区分ATB、LTBI及HC的单个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水平进行检测,对其在TB的诊断效能进行再验证。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差异表达lncRNA作为潜在TB诊断标志物的研究:我们首先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技术检测了MTB弱毒株H37Ra、强毒株H37Rv刺激人THP-1巨噬细胞1到48小时后lncRNA的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工具评估测序质量合格后,根据表达丰度、表达倍数变化、组间表达水平趋势筛选出相比对照细胞在结核菌刺激下差异表达的lncRNA,接着利用qRT-PCR技术验证lncRNA的表达与测序结果的一致情况。挑选qRT-PCR与测序结果一致的巨噬细胞来源lncRNA,同时纳入经文献调研并筛选后淋巴细胞来源的lncRNA,将两者合并。通过招募ATB组35人、LTBI组32人及HC组35人,分离PBMC(由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组成)并提取RNA,利用QRCR技术检测合并后lncRNA在ATB、LTBI及HC三组间的表达差异情况,探寻lncRNA诊断ATB、鉴别诊断ATB与LTBI的潜在价值。结果1.在发现队列中,雷达图及热图显示ATB、LTBI和HC三组间存在明显不同的细胞因子分泌模式。进一步,组间对比统计分析共发现8种在三组间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其中这8种(Eotaxin、MIP-1α、MDC、IP-10、MCP-1、IL-1α、IL-10、TNF-α)均有用于ATB诊断的潜在价值,5种(IP-10、MCP-1、IL-1α、IL-10、TNF-α)可作为LTBI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谱,3种(Eotaxin、MDC、MCP-1)可用于ATB及LTBI的鉴别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8种可用于ATB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AUC可达到1.0;而可用于LTBI诊断的5种生物标志物谱从HC中区分LTBI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及81.25%;对于目前实验室检测手段无法区分的ATB及LTBI,我们的研究所发现的3种生物标志物谱的联合检测区分两者的AUC为0.9350,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76%及91.84%。此外,MCP-1是本研究发现的唯一一个在ATB、LTBI及HC三组中任意两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观察单个细胞因子诊断TB的AUC数值及细胞因子间的AUC配对比较结果,我们还发现MCP-1在诊断ATB及鉴别诊断ATB与LTBI时的AUC最大,分别为0.9832和0.9075,并且均高于其他7个指标(p<0.01)。在而后的验证队列的数据中,我们发现血浆MCP-1浓度对ATB的诊断及ATB与LTBI的鉴别诊断的AUC分别为0.9718和0.8936,与发现队列的数据基本一致。2.RNA-seq测序(mRNA+lncRNA)总体质量评估合格,由于lncRNA测序数据的存在,比单纯mRNA测序有更多序列分布于内含子区域及基因间区域。测序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对照细胞,MTB菌株(弱毒株H37Ra、强毒株H37Rv)刺激THP-1巨噬细胞48小时内共有296个lncRNAs存在差异表达情况。根据筛选标准:Ra、Rv、C组三组中lncRNA测序TMM值均在1以上;同一时相点间任意两组的lncRNA倍数变化均>1.5、p<0.05;同一时相点Ra组相比C组与Rv组相比C组的lncRNA差异表达高低方向一致;同一时相点C组到Ra组再到Rv组间的lncRNA表达呈现递增或者递减的关系,共计从296个lncRNAs筛选出17个lncRNAs。剔除qRT-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表达不一致的7个lncRNAs,剩余的10个巨噬细胞来源lncRNAs加上根据文献纳入的5个淋巴细胞来源lncRNAs,共计15个lncRNAs用于TB患者PBMC层面生标的筛选。QRCR分析上述15个lncRNAs在PBM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4个lncRNAs,即lnc-FAM110B-10、lnc-GUCY2C-1、NEAT1、MALAT1,在ATB与HC、ATB与LTBI间差异表达显着(p<0.05)。单个lncRNA诊断ATB的最大AUC为0.73、鉴别诊断ATB与LTBI的最大AUC为0.75,而4个lncRNAs联合后可以显着提高诊断效能,从HC中区分ATB的AUC达到0.87,区分ATB与LTBI的AUC达到0.88。结论ATB的快速诊断及ATB与LTBI的鉴别诊断是目前实验室TB检测方法的难点,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差异表达的8种细胞因子谱及PBMC中差异表达的4种lncRNA谱可以用来区分ATB与HC、ATB与LTBI,指标联合后ROC曲线的AUC均在0.87以上,提示我们所发现的外周血中血浆层面及PBMC层面的生物标志物谱具有良好的诊断ATB、鉴别TB不同感染病程的应用价值。

穆晶,赵丹,董宇杰,张海青,车南颖,刘红刚[9](2017)在《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统病理学诊断结核病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和抗酸染色法查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近年来,精准医学理念对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提出新的挑战,基于核酸扩增技术的分子诊断技术在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中逐渐推广应用,在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传统病理学诊断方法,分子诊断技术有效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桥梁学科,病理学在结核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传统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在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董永康,王秀娥[10](2015)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石蜡组织结核杆菌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成功应用于微生物检测开始,它就深深地影响着结核病的诊断,因其有快速、准确、敏感、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痰液[1]、胸腹液[2]、脑脊液[3]的临床诊断中,但在病理石蜡包埋组织研究较少,本实验着重从石蜡包埋组织角度出发,结合病理及临床,进一步讨论FQ-PCR对临床结核病的诊断意义。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送检病理科石蜡包埋

二、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仪器与方法
        1.4.1 试剂及仪器
        1.4.2 DNA提取及PCR扩增检测
        1.4.3 抗酸染色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及抗酸染色的检测结果
    2.2 荧光定量PCR检测及抗酸染色检测的诊断效能
    2.3 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对肾结核组织标本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3 讨 论

(2)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牛结核病简介
    2 牛结核病流行病学
        2.1 自然及生态因素的影响
        2.2 牛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 牛结核病防控措施
    4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4.1 结核特异性抗原蛋白研究进展
        4.2 细菌学诊断方法
        4.2.1 改良抗酸染色法
        4.2.2 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
        4.2.3 分枝杆菌生长指标管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4.3.1 PCR检测方法
        4.3.2 DNA探针检测
        4.4 免疫学诊断方法
        4.4.1 纯化的结核菌素皮内过敏试验
        4.4.2 皮内比较过敏试验
        4.4.3 IFN-测定
        4.4.4 ELISA诊断方法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牛结核病血清学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结核特异性蛋白基因在致病性分枝杆菌中的同源性分布
        1.2.2 结核特异性蛋白理化分析
        1.2.3 结核特异性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1.2.4 结核特异性蛋白跨膜结构域的预测
        1.2.5 结核特异性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
        1.2.6 结核特异性蛋白表达菌株的复苏
        1.2.7 结核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1.2.8 结核特异性蛋白浓度的测定
        1.2.9 结核特异性蛋白Western Blot验证
        1.2.10 结核特异性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步筛选
        2 结果
        2.1 结核特异性基因在致病性分枝杆菌中的同源性分布
        2.2 结核特异性蛋白理化分析
        2.3 结核特异性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2.4 结核特异性蛋白跨膜结构域的预测
        2.5 结核特异性蛋白B细胞表位分析
        2.6 结核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以及纯化
        2.7 结核特异性蛋白浓度的测定
        2.8 结核特异蛋白Western Blot验证
        2.9 结核特异性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步筛选
        3 讨论
    试验二 牛结核病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2 主要仪器
        1.1.3 血清来源
        1.2 方法
        1.2.1 引物的设计合成
        1.2.2 目的基因的扩增
        1.2.3 PCR产物的鉴定和纯化回收
        1.2.4 目的基因与T载体的连接
        1.2.5 阳性克隆菌落的PCR鉴定
        1.2.6 质粒提取、T载体双酶切与片段回收
        1.2.7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2.8 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的菌液PCR鉴定与测序
        1.2.9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1.2.10 蛋白的可溶性鉴定及纯化
        1.2.11 纯化蛋白的浓度测定以及Western Blot验证
        1.2.12 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筛选
        1.2.13 间接ELISA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
        1.2.14 间接 ELISA 检测临床血清样本检测
        2 结果
        2.1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的扩增
        2.2 pMD-19T载体重组质粒构建
        2.3 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重组构建
        2.4 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2.5 蛋白Western Blot分析
        2.6 间接ELISA检测结核病抗体方法的建立
        2.7 间接 ELISA 特异性试验
        2.8 间接 ELISA 敏感性试验
        2.9 间接 ELISA 检测牛结核病血清的阴阳性符合率
        3 讨论
    试验三 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2.2 菌株培养和DNA模版的制备
        1.2.3 标准阳性模版的制备
        1.2.4 建立SYBR Green I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
        1.2.5 特异性检测
        1.2.6 灵敏性检测
        1.2.7 模拟标本的检测
        2 结果
        2.1 引物的设计
        2.2 目的基因的扩增以及重组质粒的构建
        2.3 标准曲线的建立以及融解曲线的分析
        2.4 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
        2.5 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检测
        2.6 模拟样本的检测
        3 讨论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附件

(3)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诊断及随访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 研究方法
        1.4.1 伦理情况
        1.4.2 临床诊断
        1.4.3 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查
        1.4.4 MGIT960液体培养法
        1.4.5 菌种鉴定方法
        1.4.6 Taq DNA聚合酶荧光PCR
        1.4.7 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
        1.4.8 PCR扩增条件设置
    1.5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病例入选及诊断类型
    2.2 入选病例基本情况
    2.3 抗酸杆菌涂片结果
    2.4 两种不同DNA聚合酶荧光PCR结果比较
    2.5 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效能
3 讨 论

(4)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结核病流行病学
    1.2 结核病诊断现状
    1.3 游离DNA的发现及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样本及资料
    2.2 实验对象入组标准
    2.3 标准菌株
    2.4 试剂与仪器
    2.5 研究方法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对象基本临床特征
    3.2 引物筛选
    3.3 引物性能验证
    3.4 实验对象血浆MTB cfDNA检测结果
    3.5 血浆MTB cfDNA经Q-PCR扩增的Ct值分布
    3.6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3.7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T-SPOT.TB、Xpert MTB/RIF检测对不同部位结核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3.8 单一常规方法/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
    3.9 对照组血浆MTB cfDNA阳性患者的其他方法学检测
第4章 讨论
    4.1 Q-PCR检测血浆MTB cfDNA的可行性
    4.2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Xpert MTB/RIF检测对比分析
    4.3 血浆MTB cfDNA检测与T-SPOT.TB试验对比分析
    4.4 常规方法联合血浆MTB cfDNA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分析
    4.5 血浆MTB cfDNA“假阳性”检测结果分析
    4.6 影响血浆MTB cfDNA检测的因素
    4.7 本研究的不足
    4.8 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5)GeneXpert MTB/RIF对肺结核手术组织标本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简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肺结核的分子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6)改良抗酸染色在早期结核诊断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2 检测方法
        1.2.2. 1 PCR检测
        1.2.2. 2 传统抗酸染色方法与改良抗酸染色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PCR检测阳性判定标准
        1.3.2 抗酸染色阳性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传统抗酸染色与改良抗酸染色结果对比
    2.2 PCR检测法与传统抗酸染色结果对比
    2.3 PCR检测法与改良抗酸染色结果对比
3 讨论

(7)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实验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验试剂
        2.2 样本收集和处理
        2.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 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一般信息
    3.2 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3 浅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
    3.4 浅表淋巴结结核微生物学诊断
    3.5 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耐药检测
    3.6 浅表淋巴结结核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细胞因子及长链非编码RNA在结核菌不同感染状态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和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中的血浆细胞因子谱
    2.1 材料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lncRNA作为结核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3.1 材料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病理学在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三、分子检测技术在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一)分子检测技术在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1. PCR技术:
        2. Xpert MTB/RIF技术:
    (二)分子检测技术在结核病病理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与NTM病的鉴别:
        2. 与结节病的鉴别:
    (三)分子检测技术在耐药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
四、结核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病理学研究

(10)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石蜡组织结核杆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3.1 病理组织学检测:
        1.3.2 抗酸染色:
        1.3.3 FQ-PCR检测TB-DNA: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 结核病组和非结核病组抗酸染色与FQ-PCR法检测结果:
    2.3 疑似结核病组抗酸染色和FQ-PCR检测结果:
3 讨论

四、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肾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范正超,尹航,刘建震,李崇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2(01)
  • [2]牛结核病诊断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杨航. 石河子大学, 2020(01)
  • [3]KOD DNA聚合酶荧光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 黄明翔,陈新朝,陈晓红,方美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10)
  • [4]血浆结核分枝杆菌游离DNA检测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 韩冰.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GeneXpert MTB/RIF对肺结核手术组织标本的诊断价值[D]. 宫亚娅.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改良抗酸染色在早期结核诊断中的研究[J]. 徐加誉,樊春卉,廖子龙.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02)
  • [7]GeneXpert MTB/RIF技术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刘洋.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8(03)
  • [8]细胞因子及长链非编码RNA在结核菌不同感染状态中的诊断价值[D]. 罗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9]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 穆晶,赵丹,董宇杰,张海青,车南颖,刘红刚.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7(04)
  • [10]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石蜡组织结核杆菌的研究[J]. 董永康,王秀娥.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02)

标签:;  ;  ;  ;  ;  

PCR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