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例烧伤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1357例烧伤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一、烧伤感染细菌1357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冬[1](2020)在《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4年08月2019年0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儿童烧伤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资料,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烧伤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8月2019年07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住院儿童(014周岁)烧伤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人口学信息(年龄、性别等)、烧伤特征(烧伤原因、时间、面积等)、治疗、住院时长、费用以及四种并发症发生状况,以患儿性别和年龄分段分组进行分析。对低蛋白血症、感染及住院费用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398例患儿,男女比为1.6:1.0;幼儿期(1≤Age<3)患儿最多(64%);农村:城镇为2.7:1.0;2、烧伤主要原因为烫伤(89.3%),其次为火焰烧伤(9.2%),电击伤和化学烧伤较少。夏季(30.9%)和春季(25.6%)烧伤者占多数;白天多于夜间,以午餐和晚餐时段高发。3、常发生烧伤的部位为上肢、躯干和下肢;以中度烧伤为主(59.8%),其次是重度和特重度烧伤、轻度。4、42.8%的患儿6小时内就诊我院,41.7%的患儿来院前未经过任何处理。经我院治疗后,78.8%患儿治愈、15.7%患儿好转;住院期间患儿发生低蛋白血症(37.8%)、贫血(33.4%)者相对较多,发生感染者较少。5、伤后低蛋白血症与烧伤面积、程度、是否三度烧伤、伤后入院时间相关;烧伤感染与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是否手术治疗、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相关;住院费用与烧伤面积、程度、是否三度烧伤、是否手术及是否有并发症相关。结论1、本地区儿童烧伤以幼儿期、男性、农村患儿居多,烫伤是主要烧伤原因,以春夏季、室内、用餐时段多发;患儿以深Ⅱ°及中度烧伤多见,伤后无治疗措施者占多数;94.5%的患儿经我科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出院,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为低蛋白血症。2、应加强对幼儿家庭烧伤预防的宣教,也应加大伤后急救措施的普及教育力度,并要提高小儿重症烧伤的专科救治水平,以建立完善的预防-急救-转诊-专科治疗体系。

唐乾利[2](2019)在《新中国烧伤治疗技术70年发展与展望》文中指出中国烧伤治疗技术伴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百家争鸣,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学术地位突出。本文从烧伤的休克、感染、创面修复、康复及成批烧伤救治等方面阐述了新中国烧伤治疗技术7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临床所关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期望能强化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为我国烧伤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进一步发扬中西医结合优势,不断谱写烧伤学科新篇章。

许钊荣[3](2018)在《抗菌人工真皮的研究与转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高渗钠溶液和镓离子溶液对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细菌的抗菌作用,并构建具有抗菌功能的人工真皮,实现预防创面感染目的,为相关抗菌人工真皮支架的制备奠定实验基础,并为其在创面实现预防感染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烧伤感染创面中检出率高的常见细菌的标准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FSCC167002)、阴沟肠杆菌(FSCC145003)、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ATCC51331),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表皮葡萄球菌(FSCC223011)、粪肠球菌(FSCC146002),制备不同浓度钠离子的琼脂平板培养基进行体外抗菌实验,进行高渗氯化钠的体外抗感染功能评价。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微生物活性检测试剂盒-WST检测镓离子溶液对实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镓离子接触后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微观结构及形态学的变化。采用仿生设计原理,以镓离子、胶原溶液为原料,经均匀混合、戊二醛交联、冷冻干燥、热交联等工艺,构建负载镓离子的抗菌人工真皮,进行材料系统表征,包括表面形貌、孔径、孔隙率、镓离子释放等,体内外生物学评价,包括体外杀菌率、细胞毒性、细胞形容性和体内生物学评价。利用海藻酸多糖凝胶化特性,以海藻酸多糖为载体,通过多次浸泡冻干及凝胶化反应,构建海藻酸镓复合载体及其相关真皮支架,进行材料表征并评价其抗菌性能。结果:当氯化钠达到4%的高渗浓度时,可对多数创面感染常见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生长产生显着抑制作用;当氯化钠浓度达到8%时,则对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同样有显着抑制效果。镓离子溶液对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细菌的MIC为256-512μg/mL,表明镓离子溶液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无机抗菌剂,对烧伤创面感染中常见的大多数细菌都有明显且一致的抗菌效果。TEM观察到镓离子接触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出现了膜壁分离、胞壁破坏及胞内异常电子凝聚的现象,提示细菌正常结构和遗传物质的破坏。构建的含镓抗菌人工真皮材料表征显示其具有满意的三维贯通孔结构,孔径50-150μm,孔隙率97.4%,体外酶解实验12h降解率为19%,24h降解率为28%,抗酶解性能好,负载的镓离子能够稳定释放。生物学评价显示其体外抗菌性能显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1h杀菌率接近90%,没有潜在细胞毒性,CCK-8法测定相对增殖率为80%,生物安全性高,通过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细胞共培养,发现细胞支架相容性好,大鼠体内评价研究证明其能够有效预防创面及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组织相容性好。以镓离子溶液、海藻酸钠和胶原溶液为原料,成功构建了海藻酸镓复合载体及其相关真皮支架,包括被覆海藻酸镓复合物涂层的真皮支架,以及海藻酸镓聚合物微粒及其复合真皮支架,所构建的真皮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体外抗菌性能良好。结论:局部高渗钠溶液对烧伤感染常见的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可为烧伤感染创面局部治疗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镓离子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无机抗菌剂,对在烧伤创面感染中遇到的大多数细菌都有明显的抗菌效果,构建的含镓抗菌人工真皮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适宜的孔径和较高的孔隙率,抗酶解性能好,负载的镓离子能够稳定释放,生物相容性好,没有潜在细胞毒性,生物安全性高,体内外抗菌效果显着,能够有效预防创面及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安全性的同时又保证了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与临床转化提供了基础。研究初步实现了镓离子相关复合载体及真皮支架的制备,为镓离子稳定释放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魏伟,张姝,邵洪波,李晰,堵亚茹,王车江,白永强[4](2015)在《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医院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现状及病原菌进行分析,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染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对本院2009-2014年烧伤整形病房烧伤患者整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细菌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189份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17株,阳性率61.90%,88株(占75.21%)病原菌来自分泌物标本。117株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45.3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革兰阴性菌62株,占53.0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6株)和鲍曼不动杆菌(18株);念珠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烧伤整形术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中应定期进行药敏监测,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感染。

祖红旭,王肖蓉,李庆华[5](2015)在《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头孢菌类抗生素—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抗菌药物分成头孢硫脒组(观察组44例)、替考拉宁组(对照I组40例)和头孢呋辛组(对照II组36例),比较治疗有效率、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45%、80.00%和69.44%,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清除率分别为97.92%、88.64%和8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硫脒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有效率高,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安全可行的。

査彬彬,徐庆连,唐益忠,章杰[6](2015)在《烧伤病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分析近5年烧伤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笔者单位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血液、痰、粪、中段尿、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套管等标本分离获得的菌株,对各年度检出菌株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送检标本检出细菌中,革兰阴性(G-)菌株数远远多于革兰阳性(G+)菌株数(平均分离率G-菌占83.2%,G+菌占16.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是近5年来主要病原菌。动态观察病原菌耐药性可见,耐药率大幅度上升,对常用抗菌药物严重耐药,部分检出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已完全耐药。结论烧伤科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且菌种不断变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第二大优势菌种,且细菌耐药情况严重。

尹湘毅,徐晓莉,聂牛燕,方红梅,黄慧敏,沈小玥[7](2015)在《同时入院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4年8月2日同批入院的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各部位标本,送微生物室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跟踪观察感染菌株变化及药敏情况。结果标本类型以创面分泌物为主,占93.81%。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44.8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占32.47%)、铜绿假单胞菌(占12.37%)、肺炎克雷伯菌(占5.15%)等。随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细菌由1种向多种细菌变迁,细菌的耐药性呈敏感到耐药或多耐药,再到泛耐药的发展趋势。结论烧伤患者感染不可避免,应及时了解感染病原菌及其变迁与耐药情况,对感染控制可起到积极作用。

耿康[8](2015)在《关于烧伤整形手术的细菌学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对烧伤整形手术进行细菌学调查。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接受烧伤整形手术的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烧伤整形手术细菌学调查。结论:对烧伤整形手术的细菌学调查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在整容手术中,应当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找出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感染的方面,进行提前的预防,而对于可能出现感染的地方应该做好药物的控制,将抗生素的功效发挥最大,避免感染的发生,使得病人得到康复。

张斌[9](2012)在《浅析社区医疗服务中如何预防烧伤患者感染的措施》文中认为火灾作为突发事故,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每次事故发生时都有烧伤患者被到医院救治。如果烧伤患者不能很好的控制感染,严重的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烧伤病人要积极的预防感染。烧伤后患者预防感染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早期护理管理及预防医源性感染是最为重要的。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站,前来就诊的往往是轻度烧伤患者,本文结合烧伤外科的临床经验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如何预防烧伤患者感染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探讨。

郭宏,韩晓东[10](2008)在《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菌种分布及耐药性198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烧伤感染创面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1月间我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98例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中共检出致病菌155株,阳性率为78.3%,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仍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优势菌种。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上升,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第一,铜绿假单胞菌相对减少,耐药菌株普遍存在,且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了解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二、烧伤感染细菌1357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伤感染细菌135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小儿重度烧伤严重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2)新中国烧伤治疗技术70年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中国烧伤学科的发展历程
2 新中国烧伤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
    2.1 烧伤休克
    2.2 烧伤感染
    2.3 烧伤创面修复
    2.4 烧伤康复
    2.5 成批烧伤救治
3 讨论与展望

(3)抗菌人工真皮的研究与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高渗钠溶液的抗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试剂与仪器
        2.3 高渗钠溶液的抗菌作用评价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硝酸镓溶液的抗菌性能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
        2.2 试剂与仪器
        2.3 ICP-MS测定镓离子的浓度
        2.4 硝酸镓溶液对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细菌的MIC
        2.5 TEM
    3 结果
        3.1 WST试剂盒操作中各菌株适宜的接种浓度
        3.2 硝酸镓溶液对烧伤创面感染常见细菌的MIC
        3.3 镓离子接触后的大肠杆菌的显微观察
        3.4 镓离子接触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显微观察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制备与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2.2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制备
        2.3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材料表征
        2.4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体外抗菌研究
        2.5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细胞学评价
        2.6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体内评价研究
    3 结果
        3.1 筛选适宜质量分数戊二醛交联的人工真皮
        3.2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体外抗菌结果
        3.3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细胞学评价结果
        3.4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表征
        3.5 含镓抗菌人工真皮的体内评价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海藻酸镓复合载体及其真皮支架的制备与抗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2.2 真皮支架被覆海藻酸镓复合物涂层的制备
        2.3 海藻酸镓聚合物微粒及其复合真皮支架的制备
        2.4 材料表征
        2.5 体外抗菌评价
    3 结果
        3.1 被覆海藻酸镓复合物涂层的真皮支架的表征
        3.2 海藻酸镓聚合物微粒及其复合真皮支架的表征
        3.3 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1 真皮替代物的研究进展
        1.1 真皮替代物的发展历程
        1.2 真皮替代物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2 高渗钠溶液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3 镓及其化合物的抗菌研究
    4 参考文献
致谢

(4)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病例资料
    2方法
    3培养基和药敏纸片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情况
    2病原菌构成比
    3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
讨论

(5)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观察组
        1.1.2 对照I组
        1.1.3 对照II组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给药方案
        1.2.2 对照I组给药方案
        1.2.3 对照II组给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相关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组间比较
    2.2 革兰阳性菌清除率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及菌属种类
    3.2 药物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6)烧伤病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2.2 分离率最高的两种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
    2.3 与历史数据对比
3 讨论

(8)关于烧伤整形手术的细菌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菌种分布及耐药性19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与来源
    1.2 标本处理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1.4 质控菌
2 结果
    2.1 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2.2 药敏结果
3 讨论

四、烧伤感染细菌1357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某医院儿童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D]. 魏冬.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2]新中国烧伤治疗技术70年发展与展望[J]. 唐乾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9(05)
  • [3]抗菌人工真皮的研究与转化[D]. 许钊荣. 福建医科大学, 2018
  • [4]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现状及病原菌分析[J]. 魏伟,张姝,邵洪波,李晰,堵亚茹,王车江,白永强.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06)
  • [5]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J]. 祖红旭,王肖蓉,李庆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2)
  • [6]烧伤病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査彬彬,徐庆连,唐益忠,章杰. 安徽医学, 2015(05)
  • [7]同时入院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J]. 尹湘毅,徐晓莉,聂牛燕,方红梅,黄慧敏,沈小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05)
  • [8]关于烧伤整形手术的细菌学调查分析[J]. 耿康. 当代医药论丛, 2015(07)
  • [9]浅析社区医疗服务中如何预防烧伤患者感染的措施[J]. 张斌.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1)
  • [10]烧伤感染创面分泌物菌种分布及耐药性198例分析[J]. 郭宏,韩晓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08(12)

标签:;  ;  ;  ;  ;  

1357例烧伤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