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一、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丽,杨文婷[1](2022)在《近四十年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分析及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美育经历了"是否应纳入全面发展教育"的争议,到90年代末被写入教育方针,至近十年,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提并论,学校美育研究不仅获得了长足发展,也对政策和实践落地产生了积极作用。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依据,对1980年至2020年这段时期的学校美育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美育研究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研究主题也得到拓展,并有向实践领域集中的趋势,学校美育课程、美育一体化实践已成为当前研究重点。但是,有关美育本质、美育思想、美育实践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问题的探讨仍有待加强,对生态美育、传统文化美育等这类新兴主题也需给予充分的重视。

卢春红[2](2022)在《“以美育代宗教”:三条思路论争的源起与旨归》文中提出20世纪初,为改造国民性,蔡元培从教育层面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该主张一经提出便走出单纯美学的领域,在多重层面引起强烈反响,时至今日依旧争论不断。然而,重思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百年历程,之所以引发各种争执,在于伴随着"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美育如何获得取代宗教的可能性""美育如何获得取代宗教的必要性"以及"以何种方式来落实审美教育"三条不同思路的论争既由不同的视角所引发,又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剥离层层纠缠,揭示各自的源起,不仅消弭纷争,而且在三条思路的关联中呈现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深层意旨:通过情感陶冶这一特殊方式,审美教育指向的是人性教化与心灵培育。正是这一点使蔡元培的主张穿过救亡图存的时代语境,在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两个层面彰显其当代意义。

吴思宇,刘瑾[3](2022)在《《乐记》中乐、情、礼三者间的联系及其在当下教育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着。通过查找可知,"乐""情""礼"在文本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并分析得出三者间的联系,"情"乃"乐"的本源,"乐"为"情"的表现对象;"情"与"礼"相辅相成,"礼""乐"共现共生;"礼"在"乐"与"情"两者中起调和作用,以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境。而统治者实则利用"礼""乐""情",以达到治国的目的,从中可窥探出乐的工具性。结合当今时代,提出乐尽其效的新认知。由此重新定义乐、情、礼,形成在教育中三者关系的再思考,即试图将情与礼向美育与德育方向进行衍生,实现以乐达礼、以乐导情的工具性效能,同时实现教育促成艺术创新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

赵钟泉[4](2022)在《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研究价值与时代使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艺术学的出现是国家美育与体育相融合的重要体现,但对体育艺术学的认识和研究仍相对滞后。为了探索我国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涉及"体育艺术"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采用词频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描述当前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研究认为:从1981年至2021年,体育艺术学研究可以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相对稳定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体育、艺术2+1项目"、艺术教育、学校体育等。基于此,本文认为:体育艺术学研究具有明确"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的新思路和厘清"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学科的新定位两方面的时代使命。

沈义贞[5](2022)在《美育刍议》文中认为美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由于认识的不到位以及具体措施的缺乏,迄今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当前有必要厘清美育与艺术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并从现有的教育体系、美育管理、美育师资的培养、网络美育的介入、美育资源的整合等角度予以考察和关注。

余清臣[6](2022)在《面向欲望调节力提升的现代学校美育》文中认为欲望是支撑现代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元素和动力机制,但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发展中的一个困境领域与层面。受功利化思潮影响的当代青少年学生主要面临着体现过高欲望的"内卷"和体现过低欲望的"躺平"两极化困境和风险,它们分别会导致发展动力上的过激与迟滞问题。从社会欲望运行机制分析来看,美育在应对当代青少年两极化欲望困境上具有针对性的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为:打开引发现代社会欲望的他者性封闭认识;突破传递现代社会欲望的单一语言通道束缚;填补现代社会欲望运行机制中的主体性内涵缺失;软化现代社会欲望运行机制带来的极端迷恋感或挫败感。面对这种两极化欲望困境,当代青少年需要具备对自身欲望进行系统性调节的能力。现代学校美育因而需要加强五个体系化要点:以张扬和完善学生的生命精神和主体性为中心;紧扣对当代学生面临的现代性问题的超越;培养学生"直面事物本身"的直觉认识方式;提升学生的多样化表现力和交流力;突出对学生情绪情感的激活和丰富。

张勇,唐忠义[7](2021)在《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红色音乐文化审美产生的情感体验,为高校思政教育奠定了情感基础。正确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科学内涵与思政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突破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瓶颈,而且有利于将其丰富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渗透于"五位一体"的艺术思政课程体系,进而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红色音乐文化思政育人长效机制。

汪宏,赵伶俐[8](2022)在《政策视阈下中国学校美育百年嬗变》文中研究指明学校美育的定位和实施一直以来深受教育政策演变制约。从二十世纪初清末《奏定学堂章程》对艺术课程设置的规定,以及蔡元培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开始,中国学校美育就一直在政策变迁中起伏跌宕,历经一百余年洗礼,形成了相互交融的六个发展时期。第一,艺术课程与学校美育初生期,在政策法令中明确了艺术课程设置,引入美育概念,美育首现于教育方针;第二,艺术教育兴盛与抗战艺术期,美育淡出教育政策,但作为美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学校教育,特别是在共产党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新中国美育复苏期,美育再现于教育政策,出现短暂的艺术教育与美育关系的讨论和理论建设;第四,学校美育消亡期,美育从教育政策中消失,学校美育销声匿迹,但也为反思美育问题提供了土壤;第五,学校美育再恢复与体系初创期,政策再次明确了美育定位,开始对学校美育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出了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校大美育系统构架,为后来学校美育的全面实施做了理论与实践的准备;第六,新时代学校美育全方位推进期,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为转折点,之后数年接连发布了有关政策,提出了"面向人人"的"新时代学校美育"以及"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美育概念和内涵,强化了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与信息化、智能化结合,增强了国家、民族和公民文化自信,为推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美育开辟了政策道路。

石现超,薛鑫[9](2021)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军校审美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什么是军校美育的"美",怎样理解军校美育的"育",军校美育活动中"美"和"育"的转化方式,这是军队院校审美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军校审美教育需要回归经典的审美教育立场,以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军校美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教育,也不是一般认识论上的教育。军校美育是一种军人形象教育、情感教育、人格和生命教育。军校美育要实现由"以学为本""以教为本"向"以育为本"的现代性转变,这是军校审美教育的根本。

陈文苑,李红[10](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展露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是大学美育宝贵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符合非遗传承保护的时代趋势,也是美育课程建设的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美育课程应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课程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增加非遗体验,拓展美育教学实践;以非遗为主题,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等。

二、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近四十年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分析及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学校美育研究总况的描述(1980—2020年)
二、我国学校美育研究主题的透视(1980—2020年)
    (一)美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二)美育的本质与内涵研究
    (三)中外美育思想研究
    (四)学校美育实践研究
        1.学校美育体系建设问题
        2.学校美育课程的实施问题
        3.国外美育实践的反思与借鉴
    (五)学校美育新领域的研究
三、我国学校美育研究的未来展望

(2)“以美育代宗教”:三条思路论争的源起与旨归(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重取代方式的并立:美育何以拥有取代的可能性?
二、美育与宗教的对执:美育如何获得取代的必要性?
三、从美育到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实践的关注点偏移
四、人性教化与心灵培育:审美教育的两层意旨
五、由素质教育到通识教育:“以审美代宗教说”的当代意义

(3)《乐记》中乐、情、礼三者间的联系及其在当下教育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乐”“情”“礼”的概念阐述
乐、情、礼间的紧密联系
    情乃乐之本源,乐乃情之所象
    情礼相辅相宜,礼乐共现共存
    以礼调和乐与情
礼的目的性审视,乐的工具性窥探
    目的性审视:礼利用乐调和情以治国
    工具性窥探:乐尽其效
乐情礼的重新定义,三者关系在当下教育中的再思考
    情与礼向美育与德育的衍生
    乐、情、礼三者关系的再思考

(4)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研究价值与时代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词频统计法
        1.2.2 知识图谱分析法
        1.2.3 聚类分析法
2 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
    2.1 研究历程
        2.1.1 缓慢发展期(1981—2003年)
        2.1.2 快速增长期(2004—2015年)
        2.1.3 相对稳定期(2016—2020年)
    2.2 研究主题
        2.2.1 “体育、艺术2+1项目”
        1)“2+1项目”实施、推进、发展、优化策略。
        2)“2+1项目”的外沿。
        2.2.2 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3 体育艺术学的研究价值
    3.1 聚类1:注重体艺融合,提倡素质教育
    3.2 聚类2:以国家政策为引导,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3.3 聚类3:打造特色体育教学,推动体育艺术深度融合发展
    3.4 聚类4:深化高等院校体育艺术教学改革,为体育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提供出路
4 体育艺术学研究的时代使命
    4.1 “双减”政策下,明确学校教育的新思路
    4.2 “新文科”背景下,厘清高校学科的新定位
5 结语

(5)美育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念界定
    (一)要厘清美育与艺术教育、通识教育、德育之间的关系
    (二)要辩证地看待美育的功利性与无功利性
二、思考与建议
    (一)将美育纳入各级教育体系
    (二)教育主管部门全面规划、指导美育工作
    (三)加强美育师资的培养
    (四)尽早、尽快介入网络美育
    (五)全面整合美育资源,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美育的环境与氛围
三、结 语

(6)面向欲望调节力提升的现代学校美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青少年学生面临欲望两极化困境
二、当代青少年两极化欲望困境应对中的美育价值
三、提升欲望调节能力的现代学校美育实践体系

(7)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色音乐文化的科学内涵与思政教育价值
    (一)红色音乐文化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二)红色音乐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1.思政育人的情感渗透价值
        2.多元化思想观念的整合价值
二、红色音乐文化的思政教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对红色音乐文化的片面化认识
    (二)红色音乐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三)红色音乐文化思政功能的失衡
三、红色音乐文化的思政教育实践路径与方法
    (一)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1.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供给路径
        2.红色音乐文化思政教育路径
    (二)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结语

(8)政策视阈下中国学校美育百年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课程与学校美育初生期
二、艺术教育兴盛与抗战艺术期
三、新中国学校美育复苏期
四、学校美育消亡期
五、学校美育再恢复与体系初创期
六、新时代学校美育全方位推进期
七、结 语

(9)立德树人视域下军校审美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军校美育的“美”
二、什么是军校美育的“育”
三、“美”和“育”的转化方式
四、结语

(10)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遗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非遗传承保护的时代需求
    (二)大学美育课程建设的自身需要
    (三)深入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必要举措
    (四)落实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二、非遗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现实路径
    (一)完善课程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二)增加非遗体验,积极拓展美育教学实践
    (三)以非遗为主题,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
三、非遗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实际意义
    第一,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品质。
    第三,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第四,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结语

四、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我国学校美育研究分析及未来展望[J]. 王雅丽,杨文婷.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2]“以美育代宗教”:三条思路论争的源起与旨归[J]. 卢春红. 美育学刊, 2022(01)
  • [3]《乐记》中乐、情、礼三者间的联系及其在当下教育中的意义[J]. 吴思宇,刘瑾. 文化产业, 2022(02)
  • [4]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研究价值与时代使命[J]. 赵钟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2
  • [5]美育刍议[J]. 沈义贞.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01)
  • [6]面向欲望调节力提升的现代学校美育[J]. 余清臣. 南京社会科学, 2022(01)
  • [7]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张勇,唐忠义. 四川戏剧, 2021
  • [8]政策视阈下中国学校美育百年嬗变[J]. 汪宏,赵伶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9]立德树人视域下军校审美教育的三个关键问题[J]. 石现超,薛鑫.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1(04)
  • [10]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的构想[J]. 陈文苑,李红.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1

标签:;  ;  ;  ;  

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