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尼尔脂质体与贝尼尔注射液急性毒性对比试验

贝尼尔脂质体与贝尼尔注射液急性毒性对比试验

一、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袁洁,梁光义,徐必学[1](2014)在《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肝靶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肝靶向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关肝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肝靶向给药系统能选择性地将药物输送至肝脏病变部位,通过提高其在肝脏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从而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的目的。因此,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向勇[2](2009)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文中指出为充分发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药效,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本论文采用脂质体制备法制备了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选用复乳法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研究有机溶剂、类脂比、药脂比、乳化条件、脂水相比等因素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1;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总脂质量比为1:4;三酰甘油的用量为16/mmol·L-1;第一次乳化时间:第二次乳化时间=4:1;第一水相与第二水相体积比为1:4。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脂质体,最高包封率达到86.2%,工艺稳定。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进行安全性评价。用昆明系小白鼠作实验动物进行了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700mg/kg.wb。选用昆明系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高、中、低三个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组,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腹腔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各脂质体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研究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家兔一次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时曲线属一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为51.5h,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049.70h.mg/L,总清除率为19.05 L.kg.h-1。与游离药物比较,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郭莉莉[3](2009)在《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制备出一种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通过对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家兔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对山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驱虫效果试验进行考察,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利用延缓释放和延缓吸收的方法,将难溶于水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氯氰碘柳胺制备成长效缓释注射剂,该注射剂中用了不易被动物机体吸收的蓖麻油作为溶媒,并在蓖麻油中加入了增加注射剂黏度的单硬脂酸铝作为吸收阻滞剂和稳定剂,可以在动物体内长期、缓慢、稳定的释放。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光照、温湿、长期稳定性试验中体系稳定。符合兽药使用要求,为其用于治疗牛羊寄生虫病提供保证。2.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考察了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安全性,为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求得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组对小白鼠的LD50=53.428 mg/kg, LD50的95%可信限为51.632~55.174 mg/kg;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均显示无明显毒性,符合给药系统的要求。3.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本章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含量测定的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62787X+4226.8(r=0.9999)。此方法回收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可以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保障。结果表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缓释剂的药动学方程为:C=18.777(e-0.041t-e-0.992t)。缓释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比普通注射液延长了2.513 d,吸收半衰期比普通注射液也有明显的延长,消除半衰期比普通注射液延长了9.918 d。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相比,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4.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防治羊肝片吸虫的疗效研究。以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高、中、低浓度为实验组,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对患羊进行治疗,氯氰碘柳胺缓释剂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对羊的肝片吸虫虫卵减少率达到97%以上,优于氯氰碘柳胺常规注射液组。因此,本制剂在兽医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扬[4](2008)在《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充分发挥吡喹酮的药效,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本论文采用脂质体制备法制备了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研究它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性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的评价。选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研究有机溶剂、类脂比、药脂比、水相中的pH值、脂水相比等因素对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工艺。确立了最佳制备试验条件:氯仿、乙醇为有机溶剂。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1;磷脂与吡喹酮的质量比为10:1;PEG-4000的用量为大豆卵磷脂质量的5%;PBS液的PH值7.4。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达到(75.54±0.28)%,工艺稳定。对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进行安全性评价。用昆明系小鼠作实验动物进行了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组的半致死量显着高于吡喹酮原药组和吡喹酮脂质体组。昆明系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三个高、中、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组,相当于临床常用推荐量的150倍,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腹腔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各长循环脂质体剂量组结果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研究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家兔一次静脉注射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药-时曲线属一开发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为15.340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4.5884 h·mg/mL,总清除率为0.3973mL/d。与游离药物和吡喹酮普通脂质体比较,结果表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李丽杰,乔彦良,闫祥华[5](2008)在《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作者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兽药制剂的新剂型,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缓控释制剂和脂质体制剂,其次是透皮给药系统、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等。从药物制剂学角度论述了我国兽药制剂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分析了兽药新剂型的发展趋势。

李四元[6](2007)在《强力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充分发挥强力霉素的药效,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本论文采用脂质体制备法制备了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强力霉素脂质体,研究它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性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选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强力霉素脂质体,研究有机溶剂、类脂比、药脂比、水相中的pH值、脂水相比等因素对强力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强力霉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确立了最佳制备试验条件:氯仿、甲醇为有机溶剂。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强力霉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8:1;强力霉素与总脂质量比为1:20;PBS液的PH值7.4;脂水体积比为3:1。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脂质体,最高包封率达到(68.8±1.38)%,工艺稳定。对强力霉素脂质体进行安全性评价。用昆明系小白鼠作实验动物进行了强力霉素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力霉素脂质体组的半致死量显着高于强力霉素原药组。昆明系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高、中、低三个强力霉素脂质体组,相当于临床常用推荐量的150倍,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腹腔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各脂质体剂量组结果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强力霉素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研究强力霉素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家兔一次静脉注射强力霉素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药一时曲线属一开发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为7.6060h,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4.59h.mg/mL,总清除率为0.3973mL/kg。与游离药物比较,结果表明:强力霉素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贾艳华,张素梅[7](2007)在《兽用抗菌药缓释注射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兽用抗菌药制成缓释注射剂可获得平稳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减少用药次数和动物的应激反应,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简要介绍了兽用抗菌药缓释注射剂的药理特点,综述了其常用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杨亚军[8](2007)在《甲砜霉素脂质体的研制及其体外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研制出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安全、高效的甲砜霉素脂质体(TAPL)。1. TAPL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透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25 nm波长处测定药物含量。透析法分离脂质体的平均回收率为96.1%;在6μg/mL~16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2%。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37.02%(n=3),甲砜霉素含量为10.21 mg/mL(n=3)。该方法可用于TAPL的分离及包封率和含量的测定。2. TAPL制备方法筛选以外观性状、包封率为指标,从薄膜分散法、改良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和改良逆相蒸发法中筛选TAPL的最佳制备方法。改良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为小单室囊泡,包封率为37.02%(n=3),与改良薄膜分散法和逆相蒸发法差异显着(P<0.05)。改良逆相蒸发法是制备TAPL的最佳方法。3. TAPL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TAPL的配方和改良逆相蒸发法的工艺条件。优化后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分别为:药物与磷脂比例为1︰5(W︰W),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4︰1(W︰W),PBS液pH 7.4;超声7 min(连续超声裂解10 s,间隔1 s),蒸发温度为40℃,冻融3次。制备的TAPL为淡黄色均一乳液,显微镜观察(10×100)为小单室囊泡,视野中没有药物结晶,滤膜滤过后透射电镜观察为类球形囊泡,粒径在180 nm~300 nm之间,包封率为62.37%(n=3),甲砜霉素含量为8.78 mg/mL(n=3),无热原。4. TAPL稳定性与安全性在4℃、室温、40℃条件下对TAPL进行热稳定性实验,低温光照条件下进行光稳定性实验,低温离心考察TAPL悬浮稳定性;以肌肉刺激实验、溶血性实验、毒性试验对TAPL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TAPL对热、光不稳定,悬浮稳定性好;TAPL无刺激性、无溶血反应,小鼠、家兔、罗曼公雏大剂量注射后未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TAPL应低温避光保存。5. TAPL体外抑菌实验选取临床常见致病菌,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TAPL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TAPL对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游离甲砜霉素的1/4、1/4和1/8;实验浓度下两者的MBC没有差异。

徐霞[9](2006)在《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理学、药动学及对猪疥螨病疗效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药物载体的脂质体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新型靶向给药技术,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能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治疗指数,减少毒副作用,发挥药物优良的药动学参数特性。伊维菌素是一种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物,为充分发挥伊维菌素药效,克服其在畜牧生产中不利的一面,且伊维菌素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和较大的分子量,适于制作成脂质体。因此,本试验拟研制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伊维菌素脂质体制剂,并对其毒理学、药物动力学及对猪疥螨病的疗效进行初步的探讨。 通过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和结论: 1.选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研究制膜旋转蒸发转速、有机溶剂以及洗膜震速等因素对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处方和工艺。确定了最佳制备试验条件:乙醚为有机溶剂,制膜旋转蒸发转速150r/min,洗膜震速50~100r/min;以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制备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1;伊维菌素与总脂质量比1:10;PBS液的PH值7.0;脂水体积比4:3。试验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脂质体,最高包封率达到(83±1.6)%,工艺稳定。 2.对伊维菌素脂质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昆明系小鼠按一定浓度1次腹腔注射伊维菌素脂质体,并与伊维菌素注射剂相比较。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脂质体组的LD50(92.1516mg/kg.bw)显着高于伊维菌素原药组的LD50(24.2493mg/kg.bw),是原药组的3.80倍。昆明系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即12mg/kg.bw、6mg/kg.bw、3mg/kg.bw的三个高、中、低伊维菌素脂质体剂量组,相当于临床常用推荐剂量(0.2mg/kg.bw)的60、30、15倍,同时设伊维菌素原药组(3mg/kg.bw)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背部皮下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各脂质体剂量组结果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原药组仅体重增长较为缓慢,其它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相比游离药物更安全可靠。 3.伊维菌素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家兔一次背部皮下注射伊维菌素脂质体制剂(0.5mg/kg),给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

陈贵才[10](2006)在《兽医药品与科学发展论坛主题报告之五 我国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

二、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动靶向
    1.1 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
        1.1.1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
        1.1.2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6-磷酸-甘露糖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annose 6-phosphate, IGF-Ⅱ/M6P) 受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
        1.1.3 胆汁酸载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
        1.1.4 脂蛋白载体介导的肝靶向药物
    1.2 单克隆抗体介导的肝脏肿瘤细胞靶向药物
    1.3 病毒导向的基因治疗
2 被动靶向
    2.1 纳米粒
    2.2 脂质体
    2.3 固体脂质纳米粒
3 物理化学靶向
    3.1 磁性导向给药
    3.2 环境敏感型肝靶向凝胶给药系统
    3.3 动脉栓塞靶向给药
4 展望

(2)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和理化性质
        2.2 药物的作用机理
        2.3 抗菌活性
        2.4 药代动力学
        2.4.1 吸收
        2.4.2 分布
        2.4.3 代谢
        2.5 安全性
        2.5.1 急性中毒
        2.5.2 慢性中毒
        2.6 临床应用
    3 脂质体
        3.1 概述
        3.2 作用特点
        3.3 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进展
        3.4 脂质体在兽医领域的的应用
        3.5 普通脂质体的缺点
        3.6 长循环脂质体
        3.7 长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4 多囊脂质体技术概述
        4.1 多囊脂质体特点
        4.2 多囊脂质体应用概况
        4.3 多囊脂质体的不足
        4.3.1 粒径较大
        4.3.2 物理稳定性差
        4.3.3 化学稳定性差
第二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1.2.2 检测波长的确立
        1.2.3 色谱条件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5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择
        1.2.6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质量形态研究
        1.2.7 包封率的测定
        1.2.8 回收率试验
        1.2.9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乳化条件对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影响
        2.3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
        2.4 分离方法的优选
        2.4.1 离心法
        2.4.2 微型柱离心法
        2.4.3 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法
        2.5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1.1.2 试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2.1 观察指标
        1.2.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2.1 体重与摄食量变化
        2.2.2 血液学检查
        2.2.3 血清生化学检测
        2.2.4 脏器系数检查
        2.2.5 剖检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3.2 关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四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血浆样品处理
        1.2.3 血浆标准曲线的建立
        1.2.4 动物给药及血样采集
        1.2.5 血药浓度测定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图
        2.2 线性相关性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计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

(3)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牛羊寄生虫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牛羊寄生虫病的分类及症状
        1.1.2 牛羊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影响
        1.1.3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1.1.4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1.2 氯氰碘柳胺研究进展
        1.2.1 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作用机理
        1.2.3 安全性
        1.2.4 治疗效果
    1.3 牛羊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1.3.1 长效制剂技术
        1.3.2 脂质体
        1.3.3 微乳给药系统
        1.3.4 其他新剂型和新技术
        1.3.5 小结
    1.4 结语
第二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2.1 材料
        2.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2.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2.2.3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稳定性评价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2.3.3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稳定性评价
    2.4 讨论
        2.4.1 制剂高效液相方法的建立
        2.4.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2.4.3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稳定性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安全性实验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3.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方法
        3.2.1 急性毒性试验
        3.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2.3 细胞毒性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急性毒性试验
        3.3.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3.3 细胞毒性试验
    3.4 讨论
        3.4.1 关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3.4.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4.3 细胞毒性
    3.5 小结
第四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动学研究
    4.1 材料
        4.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4.2.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4.3.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4 讨论
        4.4.1 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4.4.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5 小结
第五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防治羊肝片吸虫的疗效研究
    5.1 材料
        5.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5.1.2 试验动物
        5.1.3 诊断方法
    5.2 方法
        5.2.1 试验治疗方案及分组
        5.2.2 临床观察
        5.2.3 疗效判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临床症状的观察
        5.3.2 结果统计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吡喹酮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和理化性质
        2.2 吡喹酮杀虫作用机制
        2.3 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2.4 毒理学研究概况
        2.5 吡喹酮的生物合成
    3 脂质体
        3.1 概述
        3.2 作用特点
        3.3 脂质体在医药上的研究进展
        3.4 脂质体在兽医领域的应用
        3.5 普通脂质体的缺点
        3.6 长循环脂质体
        3.7 长循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3.8 新型长循环脂质体
第二章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检测波长的确立
        1.2.2 色谱条件
        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4 制备方法的选择
        1.2.5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择
        1.2.6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质量形态研究
        1.2.7 包封率的测定
        1.2.8 回收率实验
        1.2.9 正交设计优化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影响
        2.3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影响
        2.4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
        2.5 分离方法的优选
        2.5.1 高速离心法
        2.5.2 微型柱离心法
        2.5.3 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法
        2.6 正交设计优化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3 讨论
第三章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
        1.1.2 试验动物
        1.1.3 药物与试剂
        1.1.4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1.1 预试验
        1.2.1.2 正式试验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2.1 观察指标
        1.2.2.2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2.1.1 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2.1.2 LD_(50)测定的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2.1 体重与摄食量的变化
        2.2.2 血液学检查
        2.2.3 血清生化学检测
        2.2.4 脏器系数检查
        2.2.5 剖检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3.2 关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四章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血浆样品处理
        1.2.3 血浆标准曲线的建立
        1.2.4 动物给药及血样采集
        1.2.5 血药溶度测定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图
        2.2 线性相关性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5)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国内外主要研究和开发的新剂型
    1.1 口服制剂
        1.1.1 速溶制剂
        1.1.2 分散片
        1.1.3 泡腾片
        1.1.4 自乳化释药系统(SEDDS)/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
        1.1.5 缓、控释制剂
    1.2 透皮制剂
    1.3 注射剂
        1.3.1 脂质体注射液
        1.3.2 治疗药注射剂
    1.4 饲料添加药剂的新剂型
2 发展趋势

(6)强力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强力霉素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的理化性质
        2.2 药理作用及抗菌谱
        2.3 药动学
        2.4 临床应用
        2.5 毒理学
        2.6 强力霉素的生物合成
    3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3.1 脂质体的研究概况
        3.2 脂质体的体内过程
        3.3 脂质体的靶向性
        3.4 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进展
        3.4.1 脂质体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3.4.2 脂质体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3.4.3 脂质体作为免预激活剂的应用
        3.4.4 脂质体作为肝靶向制剂的载体
        3.4.5 脂质体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3.4.6 国外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第二章 盐酸强力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1.1.2 仪器
        1.2 方法
        1.2.1 强力霉素的含量测定
        1.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3 强力霉素脂质体处方优化
        1.2.4 强力霉素脂质体和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1.2.5 包封率的测定
        1.2.6 回收率实验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正交实验结果
        2.3 强力霉素脂质体的形态观察及粒径分布
        2.4 包封率测定结果
        2.5 回收率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原料药对包封率的影响
        3.1.1 药脂比及药物性质对包封率的影响
        3.1.2 胆固醇用量对包封率的影响
        3.1.3 PBS液PH值对包封率的影响
        3.2 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盐酸强力霉素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盐酸强力霉素脂质体
        1.1.2 试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1.1 预试验
        1.2.1.2 正式试验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2.1 观察指标
        1.2.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盐酸强力霉素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2.1.1 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2.1.2 LD_(50)测定的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2.1 体重与摄食量的变化
        2.2.2 血液学检查
        2.2.3 血清生化学检测
        2.2.4 脏器系数检查
        2.2.5 剖检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强力霉素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3.2 关于强力霉素脂质体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四章 盐酸强力霉素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供试动物
        1.1.2 试剂
        1.1.3 仪器
        1.2 方法
        1.2.1 盐酸强力霉素标准曲线的制作
        1.2.2 动物给药及血样采集
        1.2.3 血药溶度测定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线性相关性
        2.2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

(8)甲砜霉素脂质体的研制及其体外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脂质体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脂质体的分类
        1.3 脂质体的应用
    2. 甲砜霉素研究概况
        2.1 概述
        2.2 临床应用
        2.3 制剂研究
第二章 甲砜霉素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方法
        2.2 TAPL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3 脂质体分离方法的建立
        2.4 标准曲线绘制
        2.5 测定方法回收率实验
        2.6 精密度实验
        2.7 包封率测定
        2.8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TAPL 分离
        3.2 TAP 含量测定
    4. 小结
第三章 甲砜霉素脂质体制备方法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TAPL 性状观察
        2.2 包封率、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制备方法
        3.2 稳定性
    4. 小结
第四章 甲砜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正交试验结果
        2.2 TAPL 质量检查
    3. 讨论
        3.1 正交试验
        3.2 质量控制
    4. 小结
第五章 甲砜霉素脂质体稳定性及安全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稳定性试验
        2.2 安全性试验
    3. 讨论
        3.1 稳定性试验
        3.2 安全性试验
    4. 小结
第六章 甲砜霉素脂质体体外抑菌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TAPL 包封率、含量测定
        2.2 体外抑菌实验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理学、药动学及对猪疥螨病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综述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伊维菌素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和理化性质
        2.2 作用机制与抗虫谱
        2.3 药动学
        2.4 毒理学
        2.5 抗药性
        2.6 伊维菌素的检测技术
        2.7 伊维菌素兽医上的临床应用
    3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3.1 脂质体的研究概况
        3.2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及机制
        3.3 脂质体在生物医药上中的应用
第二章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3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包封率测定方法
        1.4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处方研究
        1.5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稳定性比较
    2 结果
        2.1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处方研究
        2.2 单因素对伊维菌素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2.3 伊维菌素脂质体形态、粒径大小及稳定性
    3 讨论
第三章 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伊维菌素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伊维菌素脂质体对猪疥螨病的疗效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临床症状的观察
        2.2 疥螨数的检查
    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兽医药品与科学发展论坛主题报告之五 我国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兽药剂型及分类
二、我国兽药剂型的现状分析
三、兽药新剂型的研究
四、兽药新剂型的应用
    (一)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
        1. 阿苯哒唑固体分散物制备:
        2. 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的研制:
    (二)自乳化释药系统
    (三)β-环糊精包合技术
    (四)兽药脂质体的应用

四、贝尼尔脂质体和贝尼尔注射剂的急性毒性比较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袁洁,梁光义,徐必学. 中南药学, 2014(12)
  • [2]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D]. 李向勇.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3]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D]. 郭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4]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D]. 文扬.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5]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 李丽杰,乔彦良,闫祥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08(03)
  • [6]强力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 李四元.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7)
  • [7]兽用抗菌药缓释注射剂研究进展[J]. 贾艳华,张素梅.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7(03)
  • [8]甲砜霉素脂质体的研制及其体外药效学研究[D]. 杨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9]伊维菌素脂质体的毒理学、药动学及对猪疥螨病疗效的研究[D]. 徐霞.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 [10]兽医药品与科学发展论坛主题报告之五 我国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J]. 陈贵才. 动物保健, 2006(05)

标签:;  ;  ;  ;  ;  

贝尼尔脂质体与贝尼尔注射液急性毒性对比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