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环境——“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概念引发的思考

水与环境——“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概念引发的思考

一、水与环境———“资源水利”及“环境水利”提法引起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邓铭江,黄强,畅建霞,黄生志,郭爱军[1](2020)在《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文中指出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阐述了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定义和发展模式及其过程和维度,并提出以下结论和观点:(1)生态水利将水资源和水循环调控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从流域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生物链接、结构平衡、循环转化全视角开展研究,探索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和良性发展的生态水利措施和方法。(2)建立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将生态调度纳入水利工程全"服役期",其中"后坝工时代"实施全流域大尺度生态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3)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循环调控"三个维度,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科学把控生态水利的空间定位,促进"三生空间"优化布局,保障"三生用水"合理配置,优化"三生关系"耦合协调,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水利事业创新发展。

郑琼[2](2020)在《基于体验感测度的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以都江堰景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旅游体验的视角进行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都江堰为例,探究了影响水利文化旅游体验感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程度及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开发对策,为水利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首先阐述了体验经济理论、具身理论,综合了国内外学者们对旅游体验的定义,阐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水利文化、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等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水利文化旅游研究现状。随后,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及学者们对水利文化分类相关研究,构建了都江堰水利文化资源构架,梳理出都江堰景区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统计表。进而在体验经济理论、具身理论以及总结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假设,构建水利文化旅游体验影响因子关系模型。从游客基本信息、旅游意向、旅游感知、旅游体验感受等方面,以都江堰景区游客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收回的592份有效问卷。最后,利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因子影响强度分析、路径分析、T检验分析以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本文研究结论有:在体验感方面,3个因子体验感平均值分别为3.679、3.463、3.292。因子1(旅游环境)的旅游体验感满意度最好,因子2(水利文化资源开发)次之,因子3(水利文化活动)第三。在体验感满意度影响方面,经计算可得3个因子影响游客体验感满意度值分别为1.549,1.018,0.938,因子1(旅游环境)影响旅游体验感满意度强度最大,因子2(水利文化资源开发)次之,因子3(水利文化活动)第三。三个因子体验值的总和为3.505,都江堰水利文化总体体验感满意度合格,距离5分非常满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数据分析可得水利文化开发,旅游环境,水利文化活动等3个维度与水利文化旅游游客体验感之间均呈现正向影响,各自的路径系数为0.159、0.268、0.574、0.684、0.922、0.225,研究假设H1一H6成立。模型拟合指标均达标,模型路径关系成立。测量路径(即测量关系)均呈现出显着性,从而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游客基本人口学特征、旅游意向、旅游感知的倾向,从影响游客体验感的旅游环境、水利文化开发和水利文化活动等方面提出水利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柴红锋[3](2016)在《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城市生态水利实现路径探讨》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城市水利建设现状的研究,总结出目前城市水利建设发展阶段、解决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城市生态水利。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视角对城市生态水利的建设进行分析,提出城市生态水利实现路径。

张伟兵,王冠华,耿庆斋,吴华赟[4](2015)在《水利形象的再现与塑造——基于1949年以来中国水利题材邮票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对1949以来中国发行的水利邮票系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新闻学相关知识,对邮票反映的水利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总体来看,邮票反映的水利形象可归纳为: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灌溉与城乡供水以及大型水电站建设是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现阶段水利发展前景良好,水利人具有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环境优美。邮票上的水利形象基本反映了中国60年来水利发展的实际形象,但与客观、真实的水利形象相比,还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水利部门积极加强与国家邮政管理部门的沟通,从思想认识、选题规划、科普宣传以及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邮票中水利形象的塑造,为新时期水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崔延松,鲁红卫,任杰[5](2014)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水价改革模式选择与管理诉求》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存在规模、质量和结构的差异,农业水价的运行方式、目标结构和推进措施也存在差别。针对经济发展需求型、生态环境约束型、综合发展推动型、城乡统筹单元型四种农业水价模式,就管理机制的构建作了适应性分析,并从农业水价管理诉求的视角作了针对性的讨论。

缪宗泽[6](2014)在《城市水利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我国北方地区的城市水利问题突出,其发展趋势也十分令人担忧(缺水、污染)。城市水利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水利投资及相关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是选定经济合理城市水利整治方案的基础。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一些关于城市水利投资和水环境保护效益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方法还不成熟,已有的一些计算模型和方法大多是经验性的,带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对城市水利投资进行分析并对城市水利投资所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在对已有城市水利和社会经济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广泛调研,吸收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城市水利投资的相关概念和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城市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最终明确了城市水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对城市水利建设投资分析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与状况相互结合起来进行。2.针对城市水利建设行业性特点,结合传统投资理论,研究了关于城市水利投资的执行步骤与评价理论,对今后城市化水利建设投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了方向。3.探讨了城市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原理、步骤、评价指标及方法,分析了城市水环境的保护效益及费用内涵,并且在这基础上着重研究水环境的保护效益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市场法、费用评价法、调查评价法及替代市场法四大类巧种方法。4.通过东营市已有的城市水利及环境保护工程为例,对该些工程的投资效益认真做了定性分析,并由本论文研究的效益评价方法,利用影子工程法、减少损失法和增加收益法等对近两年城市水利投资效益进行了定量估算。5.对全文进行扼要总结,并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张文锦,唐德善[7](2011)在《近年来我国城市水利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利在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突出,学术界对新形势下城市水利的研究更趋重视,在城市水利的理论内涵、城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水利某一视角的单项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城市水利理论体系的构建、城市水利发展水平度量、城市水利效益测度、城市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研究的"大水利"格局还未形成。

张泽中[8](2009)在《水库补偿机理和补偿效益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水电梯级大开发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健全,水库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综合利用,而且呈现出流域化、生态化趋势,水库群统一调度迫切需要解决补偿效益的计算和分配问题,而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实践需求。因此,论文以黄河龙羊峡、刘家峡等水库为例,针对水库补偿效益产生机理、水库生态补偿效益、环境补偿效益、防凌补偿效益等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水库补偿效益产生机理研究。从调节型水库对过流水资源价值影响入手,揭示了水库补偿效益产生机理:通过大坝作功,水库改变过流水资源价值,水资源的流动特性使得相关对象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直接或间接利用价值变化的水资源,所得的利益发生变化,利益变化部分是水库改变水资源价值的效益外部化,即产生水库补偿效益。(2)环境补偿效益研究。水库环境补偿效益主要包括水库对大气环境补偿效益、河道水体环境补偿和环境资源补偿效益,给出相应定义和计算方法。研究建立了大气环境补偿效益成本模型,得出龙羊峡水库大气环境补偿效益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刘家峡水库大气环境补偿效益具有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小的规律。改进污径比,提出水库对下游河道水体环境补偿效益计算方法,并计算了2003年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相应水环境补偿效益。环境资源补偿效益主要是指耕地环境、文化自然景观的旅游环境、人工湿地环境三个方面补偿效益,计算了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的环境资源补偿效益。(3)生态补偿效益研究。水库生态补偿效益分为河道外生态补偿效益和河道内补偿效益;河道外生态补偿效益包括湖泊补水、湿地补水、相邻河流补水对应的生态补偿效益;河道内生态补偿效益包括非汛期生态基流、防断流补水、汛期生态洪水输沙生态补偿效益。研究给出各种补偿效益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意愿支付法,研究了2006年小浪底水库引黄济淀的河道外生态补偿效益;利用水库群补偿调节计算结果,研究了龙羊峡和刘家峡两库对黄河防断流补偿效益的动态特性。根据洪水塑造河流形态为生物提供生境的主要生态功能,提出多泥沙河流上水库生态洪水补偿效益正负判别依据和生态洪水补偿效益计算方法。(4)防凌补偿效益研究。利用冰水力学理论,揭示了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改变宁蒙河段冰塞特性的机理,从理论上得出凌汛新问题的根源是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加剧了宁蒙河道淤积;调水调沙是宁蒙河段防凌和解决凌汛新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研究给出水库防凌补偿效益定义及计算方法,大柳树水库的防凌补偿效益主要包括消减宁蒙河段凌灾、提高防护对象防凌标准和防凌安全、补偿上游梯级水库发电和补偿刘家峡水库综合用水。

刘巍[9](2008)在《生态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提出了"生态水利"新概念,并论述了"流域综合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四大软科学、软实力支撑,同时,对"生态水利"进行了科学解读,价值巨大,意义深远。

张龙[10](2007)在《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的工程,是一个古老而活跃的领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问题在国际科技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生态水利理论与实践也应运而生。通过对国内外一系列应用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案例的收集与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水利工程的理论方法以及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用生态水利的紧迫性。归纳了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模式以及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要以生态水利的工程理念来进行河道治理。总结了生态型河道的几种常规做法,一是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二是建设多自然型河流。根据生态河堤的几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几种护岸做法,并对生态河堤建设中产生的几个重要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对于多自然型河流,进行了归纳与比较,并且对多自然河流的建设方法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在归纳总结以往的刚性混凝土结构所带来的危害之后,结合具体的河道治理——合肥市南淝河景观整治工程,阐述了南淝河工程设计中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前提下,结合生态、景观等要求,将防洪排涝与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些思路,为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二、水与环境———“资源水利”及“环境水利”提法引起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与环境———“资源水利”及“环境水利”提法引起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中国水利发展沿革及生态水利的提出
    2.1 水利的内涵
    2.2 水利发展沿革与生态水利的提出
        2.2.1 工程水利
        2.2.2 环境水利
        2.2.3 资源水利
        2.2.4 生态水利
3 生态水利的发展历程
    3.1 生态工程
    3.2 生态水利工程
    3.3 生态水利
4 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过程与维度
    4.1 广义生态水利的定义与内涵
    4.2 广义生态水利的过程与维度
        4.2.1 生态水利发展的空间格局
        (1) 集约生产空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拓展生活空间,美化绿色宜居环境。
        (3) 保护生态空间,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4.2.2 生态水利的维度及复合结构体系
        (1) 生态环境保护维度。
        (2) 社会经济发展维度。
        (3) 水循环调控维度。
        (4) 生态水利复合系统交互耦合与优化调控。
        (5) 生态水利与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4.2.3 基于“全过程”的生态水利发展模式
        (1) 规划设计空间定位模式。
        (2) 建设管理自然生态模式。
        (3) 运行调度全域拓展模式。
5 结论与展望

(2)基于体验感测度的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以都江堰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实地调研法
        1.4.4 统计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体验经济理论
        2.1.2 具身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旅游体验
        2.2.2 都江堰水利工程
        2.2.3 水文化
        2.2.4 水利文化
        2.2.5 水利文化旅游
        2.2.6 水利文化旅游资源
    2.3 水利文化旅游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水利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2.3.2 国内水利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2.4 旅游体验与水利文化旅游的互动关系
        2.4.1 旅游体验的类型
        2.4.2 互动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都江堰水利文化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3.1 都江堰水利文化资源构架
    3.2 构架解析
        3.2.1 水利物质文化
        3.2.2 水利制度文化
        3.2.3 水利精神文化
    3.3 都江堰景区水利文化旅游资源梳理
    3.4 水利文化旅游资源特征
        3.4.1 社会经济价值极高
        3.4.2 治水理念科学智慧
        3.4.3 水利历史文化浓厚
        3.4.4 自然人文景观优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都江堰水利文化游客体验感调查与分析
    4.1 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4.1.1 维度汇总及优化
        4.1.2 研究假设
        4.1.3 模型构建
    4.2 问卷设计与发放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4.3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4.4 游客旅游意向分析
        4.4.1 平均消费
        4.4.2 了解途径
        4.4.3 主要目的
        4.4.4 游玩时间
        4.4.5 了解程度及期望
        4.4.6 旅游纪念品选择
    4.5 游客感知分析
        4.5.1 展示形式
        4.5.2 产品开发期望
        4.5.3 感兴趣的资源
        4.5.4 希望的展现形式
        4.5.5 旅游印象
        4.5.6 水利资源保护
        4.5.7 科教态度
        4.5.8 游中游后分享
    4.6 游客体验感影响因素分析
        4.6.1 信度分析
        4.6.2 效度分析
        4.6.3 因子分析
        4.6.4 验证性因子分析
        4.6.5 因子体验感分析
        4.6.6 路径分析
        4.6.7 T检验分析
        4.6.8 结构方程模型SEM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游客体验感测度的都江堰水利文化开发对策
    5.1 设计原则
    5.2 整体构思
    5.3 旅游开发主题和旅游形象定位
        5.3.1 都江堰水利文化旅游发展主题
        5.3.2 都江堰水利文化旅游形象定位
    5.4 旅游环境方面
        5.4.1 美化自然景观环境
        5.4.2 完善基础设施
        5.4.3 优化旅游服务
    5.5 水利文化资源开发方面
        5.5.1 休闲观光产品
        5.5.2 研学产品
        5.5.3 夜游产品
        5.5.4 康养产品
        5.5.5 文创产品
        5.5.6 旅游线路
    5.6 水利文化体验活动方面
        5.6.1 举办国际国家级水利文化活动
        5.6.2 打造沉浸式文化演艺
        5.6.3 新兴科技体验产品
    5.7 重视营销品牌效应
    5.8 保障机制建设
        5.8.1 整合管理资源
        5.8.2 强化人才支撑
        5.8.3 联动社会力量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城市生态水利实现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城市水利建设现状
    2.1 发展阶段
    2.2 现有解决思路
    2.3 存在的问题
3 城市生态水利的基本理念与内涵
4 城市生态水利实现路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4.1 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
    4.2 城市生态水利实现路径
        4.2.1 形成激励政府作为的动力机制
        4.2.2 建立流域和行政区的水资源管理协作机制
        4.2.3 推进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
        4.2.4 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减污机制
        4.2.5 构建公众参与和利益诉求的制度渠道
5 结语

(4)水利形象的再现与塑造——基于1949年以来中国水利题材邮票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水利邮票发行的基本情况
    1. 资料和收录原则
    2. 统计分析
二、新中国水利邮票的特点
    1. 以反映辉煌灿烂的水利事业为主线
    2. 区域特色鲜明
    3. 时效性强,时代特征明显
    4. 工程类型突出
三、邮票视角下水利形象的再现
    1. 实力形象
    2. 发展形象
    3. 群体形象
    4. 外观形象
四、水利形象的重塑
    1. 重塑水利形象的思考
        ( 1) 真实的水利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加强邮政管理部门与水利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是塑造良好的水利形象的前提
        ( 3) 全面、真实反映水利发展与建设成就是塑造良好水利形象的基础
        ( 4) 水利邮票主题的统筹规划是塑造良好的水利形象的关键
    2. 重塑水利形象的若干建议
        ( 1) 加强对水利形象重要性的认识
        ( 2) 做好水利邮票的策划和选题规划工作
        ( 3) 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利科普宣传工作
        ( 4) 加强水利特色文化建设
五、结语

(5)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水价改革模式选择与管理诉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利特点比较
    1. 东部地区水利特点
        (1) 水利基础地位完全确立, 工程水利持续推进
        (2) 水利安全地位得到保障, 资源水利有效提升
        (3) 水利舒适性地位开始建立, 环境水利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2. 中西部地区水利特点
        (1) 水利基础地位得到重视, 全面推进工程水利建设的地方财政配套不足
        (2) 水利安全性保障建设初具规模, 资源水利却难以匹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 生态环境脆弱导致人水矛盾加剧, 环境水利建设推进不足
        (4) 城乡水利设施与工程体系互补不足,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能力捉襟见肘
二、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水价改革模式选择
    1. 东部地区着力构建经济发展需求型农业水价模式
    2. 西部地区重构生态环境约束型农业水价模式
    3. 中部地区构建综合发展推动型农业水价模式
    4. 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导向城乡统筹单元型农业水价模式
三、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水价管理诉求分析
    ①将农业水价融入水利发展过程, 统筹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运行水资源量价工农互补的双补机制。
    ②将农业水价融入人水和谐的建设目标, 突出生态环境容量优势,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具体目标, 将传统的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等水利建设内容与生态景观建设目标结合起来, 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环境, 实现农业水价的跨越式推进。
    ③将农业水价匹配农村水利类型, 构建农业水利的双重投资机制, 在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 抓住扩张财政政策需求契机, 围绕生态水利建设方向, 争取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 优先发展集约式水利, 保证重点农业规划区水利建设需要, 逐步构建农业水价的单元控制体系。
    ④立足城乡水资源费价统筹, 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农业水价体系构建,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 建立中西部地区农村水利项目的补偿专项基金, 将农业水价融入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 实现农业水价管理的区域间有机互补。

(6)城市水利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中国城市水利投资背景
        1.1.1 水资源严重短缺
        1.1.2 水污染加剧、水质下降
        1.1.3 水环境的生态调节作用逐步弱化
        1.1.4 城市湿地遭到严重破坏
        1.1.5 城市滨水景观的弱化乃至城市自身特色的丧失
    1.2 国内外关于城市水利投资的研究现状
        1.2.1 对于城市水利投资主体的研究
        1.2.2 对于城市水利投资投入机制的研究
        1.2.3 对于城市水利投资回收补偿机制的研究
        1.2.4 对于城市水利投资效益的分析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2 城市水利与社会经济关系分析
    2.1 城市水利与城市水系统
        2.1.1 城市范围的界定
        2.1.2 城市水利与城市水利发展
        2.1.3 城市水利发展的特点
        2.1.4 城市水系统的构成
    2.2 城市水利与社会关系的定性分析
        2.2.1 城市水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2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水问题
        2.2.3 城市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2.2.4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水利的新需求
    2.3 本章小结
3 城市水利投资评价理论综述
    3.1 城市水利行业投资特点
        3.1.1 城市水利投资效应的“供给时滞”性
        3.1.2 城市水利投资实施的连续性与波动性
        3.1.3 城市水利投资周期的长期性
        3.1.4 城市水利投资主体多样性
        3.1.5 水利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3.2 关于城市水利投资研究的综述
    3.3 投资效益评价发展过程综述
        3.3.1 投资效益评价的早期
        3.3.2 传统社会费用-效益方法的发展
        3.3.3 “新方法”的产生与应用
    3.4 水利项目投资效益经济评价方法综述
        3.4.1 财务评价
        3.4.2 国民经济评价
    3.5 水利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社会评价方法综述
        3.5.1 国内外城市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现状
        3.5.2 城市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特点
    3.6 本章小结
4 城市水利投资效益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4.1 效益费用分析的基本原理
        4.1.1 效益费用分析概述
        4.1.2 效益费用分析的基本原理
    4.2 城市水环境保护效益和费用内涵
    4.3 城市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的步骤、评价指标及方法
        4.3.1 城市水环境保护效益费用分析步骤
        4.3.2 评价指标
        4.3.3 评价方法
        4.3.4 城市水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方法
    4.4 城市水环境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水利环境工程投资效益评估实例
    5.1 东营市城市水环境改造工程背景及其概况
        5.1.1 东营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5.1.2 东营市水利基本情况
        5.1.3 东营市城市水利投资背景
    5.2 东营市城市水利建设效益分析
        5.2.1 水环境保护效益的定性分析
        5.2.2 水环境保护效益的定量计算
    5.3 未来东营市城市水利建设投资可行性分析
        5.3.1 经济效益
        5.3.2 社会效益
        5.3.3 环境效益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7)近年来我国城市水利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城市水利内涵方面的理论研究
    1.1 城市水利的概念
    1.2 城市水利的特征
2 关于城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1 城市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
    2.2 城市水利发展的对策与路径
3 关于城市水利某一方面的单项研究
    3.1 从城市水利内容视角进行的研究
    3.2 从其他视角进行的研究
4 述评及研究展望
    4.1 城市水利学科体系研究
    4.2 城市水利发展水平度量研究
    4.3 城市水利效益测度研究
    4.4 城市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4.5 城市“科技兴水”相关研究

(8)水库补偿机理和补偿效益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库作用显着
        1.1.2 梯级水库开发出现高潮
        1.1.3 水库作用的生态化和流域化
        1.1.4 黄河梯级水电基地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发展趋势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水库补偿效益理论体系研究
    2.1 水库补偿效益概念及内涵
        2.1.1 水库补偿效益概念
        2.1.2 水库补偿效益内涵
    2.2 水库补偿效益组成
    2.3 水库补偿关系研究
        2.3.1 水库补偿与被补偿关系分析
        2.3.2 调节与反调节补偿系统分析
        2.3.3 串联、并联与混联水库群补偿关系分析
        2.3.4 补偿模式分类
    2.4 水库补偿效益产生机理
    2.5 水库补偿效益计算原理
    2.6 小结
3 水库补偿效益产生机理研究
    3.1 河流水资源价值理论
        3.1.1 水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3.1.2 水资源价值理论
        3.1.3 水资源价值构成及其变化
        3.1.4 水资源价值特性
        3.1.5 水资源使用价值的特性
    3.2 调节型水库对过流水资源价值的影响
        3.2.1 水库调节原则
        3.2.2 水库调节改变过流水资源劳动价值机理
        3.2.3 水库调节改变过流水资源稀缺价值机理
        3.2.4 水库调节对水资源产权价值的影响
    3.3 水库补偿的经济外部性
    3.4 水库补偿效益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水库群补偿调节模型及其求解
    4.1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补偿效益计算的基本资料
        4.1.1 径流资料
        4.1.2 径流资料分析
        4.1.3 需水资料
        4.1.4 河口镇补水约束
        4.1.5 地下水资料
        4.1.6 防凌约束
        4.1.7 蒸发渗漏损失
    4.2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补偿调度分析
        4.2.1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补偿调节特点
        4.2.2 补偿效益计算方案设置
    4.3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补偿调度仿真模型及求解
        4.3.1 梯级水库补偿调度仿真模型
        4.3.2 补偿调度仿真模型求解
    4.4 小结
5 水库环境补偿效益研究
    5.1 水库环境补偿效益相关概念界定
        5.1.1 环境概念及研究内容
        5.1.2 水库环境补偿效益定义及研究范围
    5.2 大气环境补偿效益研究
        5.2.1 大气环境补偿效益计算思路
        5.2.2 大气环境补偿效益成本模型计算法
        5.2.3 大气环境补偿效益计算实例
    5.3 河道水体环境补偿效益研究
        5.3.1 河道水体环境补偿效益研究思路
        5.3.2 河道水体环境补偿效益定量化方法
        5.3.3 河道水体环境补偿效益实例
    5.4 环境资源补偿效益研究
        5.4.1 水库变化导致环境资源变化
        5.4.2 环境资源补偿效益计算研究
        5.4.3 环境资源补偿效益实例分析
    5.5 环境补偿效益产生机理分析
    5.6 小结
6 水库生态补偿效益研究
    6.1 水库生态补偿效益相关概念界定
        6.1.1 生态系统概念及研究内容
        6.1.2 水库生态补偿效益
    6.2 水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3 河道外生态补偿效益
        6.3.1 河道外生态补偿效益分析
        6.3.2 全球和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6.3.3 河道外生态补偿效益计算方法
        6.3.4 河道外补偿效益实例—引黄济淀
    6.4 河道内生态补偿效益
        6.4.1 河流生态流量
        6.4.2 河道内生态流量补偿效益
    6.5 河流生态基流补偿效益
        6.5.1 生态基流补偿效益量化思路
        6.5.2 河道流量生态贡献评价
        6.5.3 生态基流补偿效益计算步骤
        6.5.4 河流生态基流补偿效益实例
    6.6 防断流补偿效益
        6.6.1 河道断流的两种含义和相关分析
        6.6.2 黄河断流的历史与其原因
        6.6.3 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缓解90年代黄河断流的贡献
        6.6.4 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不同水平年下防断流补水量
        6.6.5 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不同水平年下防断流补偿效益
    6.7 生态洪水补偿效益
        6.7.1 防洪减灾和实现洪水资源化的意义
        6.7.2 生态洪水补偿效益量化思路
        6.7.3 生态洪水补偿效益实例
    6.8 本章小结
7 水库防凌补偿效益研究
    7.1 水库防凌补偿效益概念界定
    7.2 冰凌的形成及演变
        7.2.1 冰盖的形成及演变
        7.2.2 冰塞的形成及演变
        7.2.3 冰坝的形成及演变
        7.2.4 冰盖、冰塞和冰坝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子
    7.3 水库运用改变冰塞机理研究
        7.3.1 龙、刘两库联合运用对宁蒙河段影响
        7.3.2 龙、刘两库联合运用前后冰塞特性变化
        7.3.3 龙、刘两库联合运用改变冰塞特性的机理
        7.3.4 宁蒙河段凌灾新问题的根源及防治措施
    7.4 水库防凌调度
    7.5 水库防凌补偿效益分析
    7.6 大柳树水库防凌补偿效益实例
        7.6.1 大柳树水库防凌补偿效益分项
        7.6.2 水库防凌补偿效益计算原理
        7.6.3 大柳树水库防凌补偿效益计算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在校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2.参与科研项目

(9)生态水利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生态水利”发展战略
2 构建四大软科学软实力“支撑”
3“生态水利”的科学解读

(10)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态水利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河道治理的发展阶段
    2.1 河道治理的阶段性发展
    2.2 河道传统功能与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及模式
    3.1 现代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3.2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
    3.3 生态水利方法
    3.4 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
第四章 河流生态系统及修复
    4.1 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
    4.2 生态环境保全的孔隙理论
    4.3 退化河岸带的恢复与重建理论
    4.4 河水自净原理
    4.5 生态需水量理论
    4.6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
    4.7 保护和恢复天然河流形态多样性
第五章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中的应用
    5.1 传统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2 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河堤
    5.3 趋向自然化河流的建设
第六章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实例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设计的思路
    6.3 生态设计
    6.4 结语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四、水与环境———“资源水利”及“环境水利”提法引起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J]. 邓铭江,黄强,畅建霞,黄生志,郭爱军. 水科学进展, 2020(05)
  • [2]基于体验感测度的水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以都江堰景区为例[D]. 郑琼.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城市生态水利实现路径探讨[J]. 柴红锋. 浙江水利科技, 2016(03)
  • [4]水利形象的再现与塑造——基于1949年以来中国水利题材邮票的调查与分析[J]. 张伟兵,王冠华,耿庆斋,吴华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5]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水价改革模式选择与管理诉求[J]. 崔延松,鲁红卫,任杰. 中国水利, 2014(12)
  • [6]城市水利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分析[D]. 缪宗泽.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7]近年来我国城市水利研究综述[J]. 张文锦,唐德善. 水利发展研究, 2011(02)
  • [8]水库补偿机理和补偿效益计算方法研究[D]. 张泽中. 西安理工大学, 2009(02)
  • [9]生态水利发展战略研究[J]. 刘巍. 东北水利水电, 2008(10)
  • [10]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D]. 张龙.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水与环境——“资源水利”与“环境水利”概念引发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