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外高桥公司收获的一年

2003年,外高桥公司收获的一年

一、2003,外高桥公司丰收年(论文文献综述)

吕侃辉[1](2020)在《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发的决定——增加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出台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对外开放带来发展的机遇。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拥有2981公里的边境线,并且还拥有25个国家一级开放口岸,这十分有利于开展与俄罗斯的经贸与技术合作。黑龙江省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非常优渥的黑土地,石油、煤炭、水资源的储量也名列前茅。独特的农业基本条件使得黑龙江省在生态旅游以及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上独占鳌头,并且,黑龙江省在我国粮食产量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业发展方面,黑龙江省旧有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石化、食品,而在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上,也有不错的成绩,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方面的蓬勃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内在基础与外部环境,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构建黑龙江对外开放程度评价综合体系,科学、客观的分析了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度不高的特点,并且与其他部分省市进行了开放度对比分析。指出了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对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综合性研究,本文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构建具体创新点、赢利点等进行了开创性的分析与思考。结合已经建成运行多年的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经验,总结评价国外自贸区的特点经验,梳理相关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期望能够给与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方案。本文最后结合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供参考。小结:首先,黑龙江存在营商环境不佳,对外开放度不高,在体制机制方面有待完善,金融业发展效率不高、有待加强,人力资本流失程度高、发挥效用不足,产业发展单一、效益低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与俄远东地区合作程度不足,缺乏大型项目支撑等诸多问题;其次,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应重点关注装备制造,能源工业,森林工业,特色、绿色农产品产业,医药工业,冰雪产业以及对俄远东贸易的扩大及交通枢纽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建设特色金融体系,培育东北振兴发展新动能,加强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加大深化改革力度。

王海华[2](2018)在《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与保护策略》文中认为本论文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实地调研、文献调研、渔民访谈、实验评估、建模验证和分子检测等研究方法,以掌握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动态及其变动原因,阐明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出中华绒螯蟹保护管理对策为研究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动态及其变动规律。(1)成蟹资源动态。20112015年,长江中下游成蟹蟹汛时间和捕捞期均有变化,中游捕捞期增加了20-30天,下游捕捞期减少了7-12天;下江中华绒螯蟹资源密度远高于上江地区,河口区各监测点的CPUE在9.0430.86 kg/(天·船)之间波动,上江安庆监测点CPUE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3.0930.86 kg/(天·船)下降至2014年、2015年的0.66 kg/(天·船)和0.67 kg/(天·船);江西、安徽、长江口成蟹的优势壳宽组分别集中在6084 mm、5084 mm与4579 mm,分别占群体的82.46%与、92.96%、95.88%,印证了前人长江上江地区“蟹规格大、品质优良”的说法。(2)幼蟹资源动态。幼蟹在长江一年四季均存在,但其成汛旺发的时间季节性很强,镇江、扬州上游江段幼蟹数量少、规格大,镇江、扬州下游江段数量多、规格小。2005、2006年,镇江幼蟹资源逐渐恢复成汛,陆续有渔民开始捕捞;2008年,幼蟹捕捞量达近年来最高产量6000kg;此后,幼蟹捕捞量略有下降,近年捕捞量在30004000kg范围内波动;幼蟹捕捞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每年捕捞初期(11月)幼蟹平均规格最大,随着捕捞高峰期(12月下旬)至汛末(3月初),幼蟹越捕越小。(3)蟹苗资源动态。目前,长江蟹苗主要分布在江阴以下的河口区,主要捕捞方式有定置插网(排网)、单船转网和挑网,其它还有少数蟹苗来源于闸口单船推网和人工捞苗等;蟹苗旺发年份(2012年)单船转网和挑网捕捞产量最高,不同捕捞方式产量比较依次为:挑网>河道插网>浅滩插网>闸口捞苗;蟹苗分散年份(2011、2013年),蟹苗捕捞量主要为定置插网产量。不同捕捞方式产量比较依次为:河道插网>浅滩插网>转网>挑网>闸口捞苗。近年蟹苗分布继续向长江南支水域偏移趋势明显,2012、2013两年,均为南支蟹苗量高于北支,南、北支蟹苗捕捞量比值由2012年的4.8:1上升到了2013年的10.4:1。2.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原因分析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环境污染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2月和5月(中华绒螯蟹繁殖季节),产卵场水质大部分监测指标达到地表水一类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仅有总氮、无机氮和汞,产卵场沉积物除了汞外,其他检测因子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一类标准。结合历史资料和本项目组多年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近年来长江口产卵场水体和沉积物总体环境质量均较上世纪80年代好转,除石油类、无机氮污染加重外,其它监测项目指标的污染指数和超标率均呈下降趋势。Cu2+、Cd2+、Zn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及出膜蚤状幼体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Cu2+>Zn2+>Cd2+,对中华绒螯蟹胚胎的LC50值分别为1.26、4.14、2.13 mg l-1,对溞状幼体致畸的LC50值分别为0.26、1.43和0.29 mg l-1。观察发现,Cu2+、Cd2+、Zn2+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速度的延滞效应明显,同时随着在Cu2+、Cd2+、Zn2+3种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中华绒螯蟹胚胎和蚤状幼体畸形率升高,出现胚体弯曲、萎缩、肿胀、增生、囊肿等畸形症状。通过系统分析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资源变动及其三次资源危机的爆发原因,提出长江中华绒螯蟹主要致危因素有水利工程、湖泊围垦、水质污染和酷鱼滥捕四点,并开展了具体分析。并应用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建立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CTM模型并提出了改进方法,根据19702012年44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捕捞量监测数据,结合优选法预测了2013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捕捞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模型应用获得验证。结果表明,CTM(Continuous Time Markov Approaeh,CMT)模型计算简便、预测准确、可靠性强,为中华绒螯蟹资源资源数量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3.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自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检测与保护对策建议。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检测,测定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7个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高变区序列。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控制区高变区序列长度为515bp,在7个群体的10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6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31个,简约信息位点34个;共检测到60个不同的单倍型。7个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19±0.023和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07±0.0008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106。群体间的分化指数在-0.00980.0983之间,K2-P遗传距离在0.00670.0122之间,AMOVA分析显示只有3.3%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之间,说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各群体间分化不显着。同时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也表明,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没有出现与地理分布相对应的谱系结构。核苷酸不配对分布表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没有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以上结果表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未达到亚种以上水平,表明不同江段、不同年份间的中华绒螯蟹均属于同一个种群。综合采用文献调研、政策分析和统筹研究等方法开展研究分析,提出了五条中华绒螯蟹资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管理策略(即扩大放流规模,加强增殖保护,尽快恢复中华绒螯蟹资源和自然种群规模;控制捕捞强度,落实限额捕捞制度,全面保护好中华绒螯蟹亲蟹、抱卵蟹、幼蟹和蟹苗资源;强化渔政管理,加强巡航检查,及时取缔各种有害渔具渔法,严厉查处违规非法捕捞行为;加强资源监测,科学评价放流效果,指导资源增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开展种质管理,建立中华绒鳌蟹种质评价标准,防止种质混杂和退化),并就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加强水污染治理、理顺监管体制、建立增殖放流及相关配套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等提出政策建议。

高轩[3](2011)在《上海外高桥:奋进中的新跨越》文中指出2010年12月11日,必将载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册。上午十时,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公司)热闹非凡,庆贺为美国福茂航运集团建造的绿色环保型17.6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忠梅"号完工交船。至此,外高桥造船公司2010年造船完工总量达到706万载重吨,连续6年高居

孙福庆[4](2011)在《构筑“后危机”时代上海对外开放新格局——2010年上海对外开放形势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呈现艰难、曲折和不平衡的特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转型发展的繁重任务,上海开放经济以世博会的召开为契机,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为背景,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抓手,把握"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加快由出口导向型向资源配置型的开放增长模式转变,搭建区域性、全球性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交流配置平台,表现令人满意。展望2011年,上海开放经济转型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政策,提升上海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管理力,构筑"后危机"时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邓学平[5](2008)在《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文中认为近几年,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物流成本费用占国内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国物流企业也逐渐融入到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中。虽然取得了这些明显进步,但物流企业效率低下仍是阻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分析我国物流企业现阶段生产率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生产率理论为基础,利用数据包络法(DEA)和Tobit因素分析模型对我国物流企业的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研究。主要体现在:①以生产率理论和服务业生产率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物流企业生产率的形成机理,为评价物流企业生产率提供了理论基础。②建立了物流企业生产率评价模型,对我国物流企业在2001-2007年的生产率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个体差异较大,缺乏有效的市场淘汰机制;同时利用DEA Windows技术综合评价了我国物流企业在2001-2007年的生产率,发现我国港口经营类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运输仓储类企业,其中运输仓储类企业的年均生产率都保持在30%左右,平均生产率为30.52%,港口经营类企业保持在47%左右,平均生产率为47.02%,高于运输仓储类企业的效率水平,而总体样本的平均生产率为38.77%;另外对生产率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选变量求得的生产率值具有较高的稳定性。③以服务业生产率测量理论为基础,利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2001-2007年的生产率发展状态。结果显示运输仓储类企业比港口经营类企业的生产率发展状态好,其中运输仓储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升了2.7%,而港口经营类企业相对于运输仓储类企业其生产率的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下降了1.2%;但就总体而言,2001-2007年期间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较好,整体效率提高了0.4%;另外利用DEA Slacks模型对所选变量的松弛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了港口经营类企业相对与运输仓储类企业具有较大的固定资产和职工工资松弛变量,而运输仓储类企业相对于港口经营类企业来讲具有较大的主营业务成本余量,而输出变量利税总额可增加余量较小。④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世界经济及贸易形式、我国经济与贸易形式、专业人才结构和管理效率是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的正相关因素;我国国内贸易量、企业所有制形式中的中央国有和地方国有、固定资产增长率和人均资产对其没有明显影响;而职工激励及努力程度对总体样本和运输仓储类企业的影响不明显,但能促进港口经营类企业的生产率;企业负债程度对总体样本和运输仓储类企业的影响明显,但呈负相关关系,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港口经营类企业的生产率;对管理者的激励程度能促进总体样本和港口经营类企业的生产率,但与运输仓储类企业具有负相关影响。⑤对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职工工资和主营业务成本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型物流企业相对中小型物流企业不具备显着的效率优势,企业规模和生产率没有必然联系,同时,它们的规模效率不存在显着差异。另外,利用Lorenzn曲线和Gini系数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在生产资源上的分配情况,以及我国物流企业现阶段资产分布和生产率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结果显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它们技术效率的Gini系数为0.1293,纯技术效率为0.0868,规模效率为0.0772,而固定资产的达到了0.7705。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给出了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茆萍[6](2008)在《海工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不仅是造船业的丰收年,也是海洋工程设备建造领域的黄金年。钻井设备和辅助船市场持续繁荣,租金居高不下,订造量空前高涨。截止2007年底,全球钻井设备手持订单130座。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65座,半潜式钻井平台45座,钻井船近20艘。海洋浮式生产设备FPSO手持订单30多艘。海洋工程辅助船手持订单

马学杰[7](2006)在《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政府形象的传播实践,并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理论框架下对一个地方政府的政府形象传播进行了详细的量化分析,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应用传播学研究框架,即经济社会发展是政府形象传播的真正动力,政府形象与受众是在同一的动态舆论场中进行互动的,政府形象的构成要素也是不断变化的。本文通过对传播过程的重要要素的量化分析以及对相关实践活动的梳理,以图建构起科学的政府形象传播体系与实务操作体系。本文系统回顾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十五年传播实践和文本,包括媒体上已经发布的内容以及浦东新区政府历年来的政府内部文本,这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十五年来首次对政府形象建设进行完整的梳理与总结。本文结合现代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公共管理等理论,并根据浦东新区政府传播环境,设计出符合中国地方政府形象建设与发展的测量量表,通过科学、严格的抽样实现了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让量表搭起理论研究与政府形象发展的桥梁,以丰富的数据描述了浦东新区政府形象构成的客观反映。调查表明,普通居民、外籍人士以及企业代表等政府形象传播对象一致认同浦东新区政府是“现代的”、“专业的”、“高效的”和“亲民的”。政府形象是组织传播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往研究多从政府理论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建构政府形象的传播框架。本文认为,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形象传播其实是推动传播学中国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量化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为政府形象传播寻找到合理的架构,本文选取最具发展潜力的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量政府形象传播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过程及其规律。在媒介化社会特征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媒体在政府形象传播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政府形象的传递是扩散型的,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对于政府形象传播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政府形象与大众传播的关系,通过政府形象与传者、文本、渠道、受众、反馈等五个方面的分析,寻找政府形象与大众传播的互动结构。另外,本文又对政府形象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进行了综合考量。这种对政府形象的细致的量化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政府形象的传播只是表象,推动政府形象传播的真正动力在哪里?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内在结构揭示出政府形象传播的动力结构。通过详细的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是政府形象传播的真正动力,政府形象与受众是在同一的动态舆论场中实现的。这是本文突出的创新点。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的整体过程可以通过浦东政府形象传播原理图呈现出来,这个原理图中包涵了两个过程,两个过程指的是政府形象在动力源的驱动下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运动过程,即政府驱动的传播过程与受众驱动的传播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涵四个要素,即动力源、传者、受众、政府形象,这四个要素在同一的动态舆论场中互动。其中动力源指的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形象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动力推动下的各种要素的互动图景。动态舆论场指的是政府形象传播状态,或者说是政府形象传播的总过程。对于政府形象的量化研究,除了发现规律推动政府形象理论的发展以外,还要通过具体的对策性分析找到解决当前政府形象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办法。本文依据量化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府形象规划方略,努力使本研究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针对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中存在的零散化、非科学的倾向性,本文提出了指向性很强的对策,如推出浦东新型公务员形象、确定区徽区花、完成第二代网络技术改造等策略。对于政府形象监控系统的建构与拓展,本文提出了建立浦东新区政府形象监控系统的PGIC,建立政府媒体形象跟踪系统、建立政府形象媒介内容分析机制,建立政府形象信息管理系统和专家咨询、决策系统等策略。文章的社会应用性也因为一系列基于科学的量化研究而更加厚重。

肖怡然[8](2006)在《闪烁在西北上空的一颗明星——记西安协力动力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文中指出 2005年,对于西安协力动力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发电机组设备进行化学清洗实现大跨度发展,全年为全国26个省区的发电厂76台机组锅炉、凝汽器、灰管道进行了清洗,其中300MW 以上的大机组就达30个。运用高新技术蒸汽加氧吹扫工艺对6台基建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进行了吹扫。由1家公司

刘芳[9](2006)在《市场力和行政力驱动的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 ——“板块”变迁与优化》文中指出中国人对于幸福与未来生活的渴望一直都与居住密不可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面临全面转型,众多城市中已经以及正在发生着一场居住革命,从居住模式到居住文化,从居民的安居乐业到都市的城市化进程,居住都在发挥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并在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演化中得到突出体现。本文集中关注驱动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及其与空间结果的对应关系,试图从中寻求实现城市住区空间的区位优化及未来良性发展之路。 论文直接针对当前城市住区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创新性地以凸显区位内涵的“板块现象”为线索,以城市住区空间的区位演化为研究核心,根据主导驱动力的本质属性将其系统地划分为市场力和行政力,从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以及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出发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区位优化策略建议。 论文研究的核心是“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直接回答研究的“是什么”(what)的问题,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范畴、概念内涵及一般规律,为后续研究建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分析研究,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探讨“为什么”(why)的问题,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集中就市场力、行政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果进行分析,并以几个典型现象和上海情况为例,对市场力和行政力的合力作用表现进行了解析;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主要探讨“怎样做”(how)的问题,在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分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住区空间区位优化的价值取向、基本策略、实施对策和发展模式建议。在论文最后的结论中笔者还就我国城市和上海住区空间区位的未来发展趋势予以了展望。

李攻[10](2005)在《半岛三城角逐韩国造船》文中提出 半岛地区的三个市都具有发展造船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对三地争做造船基地的格局,韩日厂商乐观其变。烟台暗渡陈仓直到7月18日,威海荣成市成山镇政府(这里曾是大宇造船项目选址地)官员对记者谈起造船项目竞争失败的事情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大概是烟台资源更具有优势吧。"烟台和威海之间关于大宇造船项目的竞争在7月13日落下帷幕,当天,大宇造船与烟台经济开发区

二、2003,外高桥公司丰收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外高桥公司丰收年(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适应国际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选择
        2.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3.建设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性
        4.小结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关于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研究
        3.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研究
        4.国外学者关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5.研究现状小结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
        1.研究方法
        2.基本结构
    (四)创新之处
二、概念与理论
    (一)自由贸易区概述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三)国际贸易理论
    (四)经济增长理论
    (五)小结
三、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综合分析
    (一)建设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内在基础
        1.黑龙江经济基本面分析
        2.黑龙江产业结构状况
    (二)建设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部状况
        1.对俄经贸合作
        2.对日经贸合作
        3.对韩经贸合作
        4.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度实证分析
    (三)建设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存在的问题
        1.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
        2.投资方面的问题
        3.贸易升级转型方面的问题
        4.金融领域开放方面的问题
        5.振兴东北新动能方面的问题
        6.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方面的问题
    (四)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关注点
        1.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创新点
        2.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发展产业
四、经验借鉴
    (一)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总述
        1.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次
        2.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次
        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次
        4.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次
        5.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次
    (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概况
    (三)广东、福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概况
        1.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效
        2.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效
        3.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成效
    (四)世界自由贸易区成功经验
        1.波兰卡托维兹经济特区灵活的人才供应
        2.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DMCC)自贸区高效的数字化服务
    (五)小结
五、政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二)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优化投资管理
    (三)推动贸易转型升级,促进贸易发展
    (四)建设特色金融体系,促进资金来源多元化
    (五)立足实体,培育东北振兴发展新动能
    (六)加强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2)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与保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区域及其渔业资源概况
        1.1.1 区域概况
        1.1.2 渔业资源概况
    1.2 中华绒螯蟹资源研究概况
        1.2.1 中华绒螯蟹研究历史
        1.2.2 中华绒螯蟹资源特征
    1.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动态及其变动规律
    2.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区域
        2.1.2 研究方法
    2.2 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动态及其变动规律
        2.2.1 资源动态
        2.2.2 变动规律
    2.3 中华绒螯蟹幼蟹资源动态及其变动规律
        2.3.1 资源动态
        2.3.2 变动规律
    2.4 中华绒螯蟹蟹苗资源动态及其苗汛特征
        2.4.1 资源动态
        2.4.2 变动规律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原因分析
    3.1 产卵场环境因素对中华绒螯蟹早期资源的影响
        3.1.1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环境监测与评价
        3.1.2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
    3.2 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致危因素分析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结果
    3.3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CTM模型建模与预测
        3.3.1 模型简介
        3.3.2 数学原理
        3.3.3 建模方法
        3.3.4 长江口成蟹CTM模型构建
        3.3.5 模型的计算与预测
        3.3.6 讨论与展望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实践与对策建议
    4.1 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检测与分析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
        4.1.3 讨论
        4.1.4 结论
    4.2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4.2.1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4.2.2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管理实践
        4.2.3 中华绒螯蟹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对策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果
    5.2 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之处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情况
    1.已经发表论文
    2.待发表论文
    3.出版专着
    4.标准制定
    5.专利申请
附录
    附录1 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单位:mg/L)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部分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附录3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标准(单位:mg/kg)
致谢

(3)上海外高桥:奋进中的新跨越(论文提纲范文)

快速发展被业界称为“外高桥现象”
科技领航助推总量效率双提升
精益管理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造船企业

(5)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3 研究对象与限制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限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1.4.1 研究现状
        1.4.2 不足之处
    1.5 主要创新
    1.6 论文框架
2 基本理论与方法
    2.1 生产率理论
        2.1.1 生产率基本概念
        2.1.2 生产率理论发展
    2.2 生产率测量理论
        2.2.1 生产率测量理论
        2.2.2 生产率测量理论发展
    2.3 服务业生产率测量理论
        2.3.1 服务业生产率内涵
        2.3.2 服务业生产率测量理论
    2.4 服务业生产率前沿测量法
        2.4.1 生产率前沿测量理论
        2.4.2 生产率前沿测量分类
    2.5 本章小结
3 服务业生产率视角下的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现状评价
    3.1 物流企业生产率形成机理
    3.2 评价方法与模型
        3.2.1 生产率DEA 测评模型
        3.2.2 DEA Window Analysis 技术
    3.3 变量分析与选择
    3.4 样本选择与说明
    3.5 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现状评价
        3.5.1 横向分析
        3.5.2 纵向及综合分析
    3.6 结果稳健性分析
        3.6.1 DEA Sensitivity 稳健性分析模型
        3.6.2 稳健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下的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发展分析
    4.1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
        4.1.1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基础
        4.1.2 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理论
    4.2 Malmquist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
    4.3 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发展分析
    4.4 变量松弛量分析
        4.4.1 DEA Slacks 松弛量分析模型
        4.4.2 变量松弛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影响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的因素分析
    5.1 变量分类与选择
    5.2 模型选择
        5.2.1 Tobit 模型基本原理
        5.2.2 Tobit 模型对面板数据分析原理
    5.3 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与生产率
    6.1 规模效率计算原理
    6.2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分析
    6.3 我国物流企业资源分布平衡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限制与不足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各章附表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6)海工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论文提纲范文)

海洋工程设备保有量稳步上升
亚洲船厂领军建造市场
新兴地区订单增多
高技术、高价格钻井设备需求持续旺盛

(7)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概要
    第一节 政府形象研究概述
    第二节 政府形象传播
    第三节 现有政府形象传播的研究及其局限
第二章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总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问题
    第三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研究理论框架
第三章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概述
    第一节 新浦东、新使命
    第二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十五年
    第三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实践浅析
第四章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研究框架及现状
    第一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调查的抽样原则
    第二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现状
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政府形象
    第一节 浦东市民接触大众媒介概述
    第二节 传者与政府形象
    第三节 文本传播与政府形象
    第四节 渠道选择与政府形象
    第五节 内容传播与政府形象
    第六节 受众与政府形象
    第七节 反馈与政府形象
第六章 人际、组织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
    第一节 人际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
    第二节 组织传播与政府形象建设
第七章 浦东政府形象传播的整合研究
    第一节 浦东政府形象传播过程的整合研究
    第二节 浦东政府形象传播原理概要
第八章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战略规划
    第一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战略目标及指导思想
    第二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战略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浦东新区政府形象建设中的人际与组织传播战略
    第四节 政府形象监控系统的构建
参考书目
附一: 他山之石——大连政府形象传播经验与策略
附二: 他山之石——深圳政府形象传播经验与策略
附三: 调查问卷
后记

(9)市场力和行政力驱动的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 ——“板块”变迁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1.1 居住正在改变中国
        1.1.2 住区区位概念凸显
        1.1.3 相关问题纷至沓来
        1.1.4 论文选题的出发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范围
    1.5 研究方法
        1.5.1 “片面”与“针对”相结合
        1.5.2 “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相结合
        1.5.3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1.5.4 比较分析的方法
        1.5.5 多学科综合的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基础研究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1 从需求角度出发的相关理论研究
        2.1.2 从制度角度出发的政治经济领域相关理论研究
        2.1.3 从规划角度出发的相关理论研究
        2.2 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居住空间结构研究
        2.2.2 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2.2.3 居住空间(用地)或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2.4 居件郊区化研究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基础理论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3.1.1 基础概念——区位
        3.1.2 研究线索——“板块”
        3.1.3 关于城市住区和住区空间
        3.1.4 关于市场力和行政力
        3.2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概念界定、内涵与框架
        3.2.1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概念界定
        3.2.2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概念内涵
        3.2.3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概念框架
        3.3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相关规律
        3.3.1 区位选择的基本规律——区位择优律
        3.3.2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的一般规律
        本章小结
■分析研究
    第4章 当前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特征及其机制
        4.1 当前我国城市住区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4.1.1 全球的城市化时代与城市的全球化时代
        4.1.2 社会经济全面转型与两个重要的制度背景
        4.1.3 居住观念的变化与房地产业的崛起
        4.1.4 “板块”现象与“板块”时代
        4.2 当前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演化特征
        4.2.1 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住区空间区位演化基本动态
        4.2.2 分离与混合模式并存—功能空间构成的多元化
        4.2.3 空间重构与分异并存——住区类型与人口的区位化分布
        4.2.4 空间联动——住区与城市整体空间的互动演进
        4.3 当前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的机制分析
        4.3.1 当前住区空间区位生成与演化的动力机制
        4.3.2 当前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的运作机制——行为主体的空间博弈
        本章小结
    第5章 市场力与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
        5.1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中市场力的基本分析
        5.1.1 市场机制的基本理论
        5.1.2 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5.1.3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中市场力的本质涵义及其作用特征
        5.1.4 驱动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的市场力构成要素
        5.2 市场力客观构成要素及其区位空间结果分析
        5.2.1 价格机制
        5.2.1 聚集经济
        5.2.3 交通条件
        5.2.4 环境状况
        5.2.5 公共设施
        5.3 从供给角度出发的区位决策及其空间结果分析
        5.3.1 经济学的分析——追求利润最大化
        5.3.2 社会学的分析——“市场势力”对住区空间的重组
        5.3.3 行为学的分析——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的体现
        5.3.4 生态学分析——空房链与过滤机制
        5.3.5 整合性分析
        5.4 从需求角度出发的区位决策及其空间结果分析
        5.4.1 经济学的分析——综合费用最小化的“经济人”
        5.4.2 社会学的分析——“阶级(阶层)斗争”与社会文化认同
        5.4.3 行为学的分析——最大满足化的“满意人”
        5.4.4 生态学分析——“生态价”与“生态场势”的相互匹配
        5.4.5 投资者的区位决策分析——对资本升值潜力的预期
        5.4.6 整合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行政力与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
        6.1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中行政力的基本分析
        6.1.1 行政力的基本理论
        6.1.2 行政力驱动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的基本途径
        6.2 行政力构成要素及其对城市住区空间区位的影响
        6.2.1 制度政策要素
        6.2.2 法律法规要素
        6.2.3 城市规划要素
        6.2.4 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7章 合力作用表现及其在上海的实证解析
        7.1 市场力与行政力的“合力说”
        7.1.1 市场力与行政力的作用“合力说”
        7.1.2 市场力与行政力的合力“绳圈图解”
        7.2 市场力与行政力的合力作用表现——几个典型现象的分析
        7.2.1 郊区化现象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7.2.2 “绅士化”现象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7.2.3 住区空间分异现象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7.2.4 “交通廊道效应”现象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7.3 市场力与行政力的合力作用表现——在上海的实证解析
        7.3.1 上海住区空间区位演化历程简述
        7.3.2 当前上海住区空间总体区位演化特征解析
        本章小结
■策略研究
    第8章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优化策略
        8.1 问题与挑战
        8.1.1 当前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分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1.2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发展面临的挑战
        8.2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优化的价值取向
        8.2.1 几个观念的简要辨析
        8.2.2 合力观——行为主体的博弈均衡及合作博弈
        8.2.3 价值取向核心——“集体满意人”
        8.3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优化策略
        8.3.1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优化基本策略
        8.3.2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优化的实施对策
        8.3.3 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发展模式建议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创新性的主要表现
    9.2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9.3 我国城市及上海住区空间区位未来演化趋势展望
        9.3.1 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未来演化趋势
        9.3.2 上海住区空间区位未来演化趋势展望
    9.4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寄望
        9.4.1 研究的局限性
        9.4.2 未来研究的寄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后记

四、2003,外高桥公司丰收年(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D]. 吕侃辉.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020(08)
  • [2]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与保护策略[D]. 王海华. 上海海洋大学, 2018(05)
  • [3]上海外高桥:奋进中的新跨越[J]. 高轩. 军工文化, 2011(03)
  • [4]构筑“后危机”时代上海对外开放新格局——2010年上海对外开放形势研究报告[J]. 孙福庆. 科学发展, 2011(01)
  • [5]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 邓学平. 重庆大学, 2008(06)
  • [6]海工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J]. 茆萍. 中国船检, 2008(06)
  • [7]浦东新区政府形象传播实证研究[D]. 马学杰. 复旦大学, 2006(06)
  • [8]闪烁在西北上空的一颗明星——记西安协力动力化学有限责任公司[J]. 肖怡然.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06(04)
  • [9]市场力和行政力驱动的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 ——“板块”变迁与优化[D]. 刘芳. 同济大学, 2006(09)
  • [10]半岛三城角逐韩国造船[J]. 李攻. 招商周刊, 2005(31)

标签:;  ;  ;  ;  ;  

2003年,外高桥公司收获的一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