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十年刊物编辑分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十年刊物编辑分析

一、《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伦格[1](2019)在《《新疆新闻出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新闻出版》主要由新疆新闻出版局负责、新疆书报刊发展中心审核的期刊,目前变成本地区新闻出版行业发布消息、诠释政策、共享经验、探究业务的重要平台以及核心媒体,是行业发展的指路明灯。同时在我国目前正常出版的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中,其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方代表,从创刊到现在,已有15年的历史,它有着鲜明的期刊自身特色,对推动民族地区新闻出版行业发展以及丰富我国新闻出版市场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论文对《新疆新闻出版》自2003年下半年创刊至2017年的期刊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数据等有效信息,对期刊的编辑出版特色、专业影响力进行统计和研究,并对该刊进行SWOT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优化设计,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整体水平作为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期刊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应该继续保持现有优势,舍弃以往的办刊模式,塑造具有独特之处的品牌,提升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帮助期刊进入到更大的市场,成为知名期刊,高效使用当代信息科技,提升编辑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该期刊的专业学术水平,实现期刊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最终目的是引起更多业内人士对同类期刊的深入关注,尤其是新疆地区的期刊发展途径的探讨,尽可能摆脱困境寻找到最佳出路,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李新[2](2014)在《固守与革新: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研究》文中认为我国乡土教材的发展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对百年乡土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立足于教育学的话语体系,通过探讨乡土教材的内涵及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对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全方位审思,力求通过乡土教材百年发展的历史研究与对各个历史时期典型乡土教材的剖析相结合,以百年乡土教材的发展为“经”,以各时代典型教科书分析为“纬”,以此探讨百年乡土教材发展的得失问题,并对未来乡土教材发展的路径提出建议。全文共分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对乡土教材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从乡土性、时代性、文化性、思想性、教学性等方面对乡土教材的基本属性进行了分析。第三、四、五部分是对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之后乡土教材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梳理,对影响当时乡土教材编撰的因素和编撰群体进行探讨,以期厘清百年乡土教材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每一历史时期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教材进行分析,对各个时期乡土教材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进行探讨。第三部分论述清末乡土教材产生的历史背景、清末乡土教材的发轫、关于首部乡土教材的争议,此外还讨论了黄绍箕与部颁《乡土志例目》的关系、清末乡土教材的短暂兴盛、作为乡土教材的乡土志以及国学保存会的系列乡土教材等内容。第四部分探讨民初乡土教材沿袭与过渡的政策背景、新学制颁布后乡土教材逐步发展、“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与乡土教材的倡议、《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中乡土内容的规定、“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与乡土教材的政策支持、抗战时期的乡土教材政策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乡土教材分析。第五部分着重论述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乡土教材的发展、文革时期最高指示下的乡土教材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乡土教材的转型等内容。第六、七部分着重将乡土教材的历史发展与反思相结合,通过对乡土教材基本属性的观照,深刻反思百年乡土教材发展的历程,并对未来乡土教材发展的路径进行了设计。第六部分对乡土教材的百年发展进行了反思,就乡土教材本身而论,百年以来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体现在目标定位从突出“由乡及国”到强调适应地区差异、内容范围扩大、形式体例向教科书体集中、编撰群体集中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习对象从小学向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扩展。我们同时需要肯定百年乡土教材的价值所在,因为它保存并传播了乡土文化、提供了乡土知识、促进了乡土认同、对学生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乡土教材的编撰提供了范例;当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乡土教材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偏差,乡土教材编撰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选择有所偏差、编撰体例的创新不足、教材难度考虑不周、对教学的关注度不够、乡土教材的师资存在问题、乡土教材的评价体系缺失等。第七部分是探讨未来乡土教材发展的路径。通过前面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将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认为应该处理好我国乡土教材的一元化与多元化关系、地方化与国家化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同时我们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重新为乡土教材发展定位、注重乡土教材内容的选择、优化乡土教材的组织形式、整合乡土教材的编撰队伍、确保乡土教材的有效实施,以此保障未来乡土教材的健康发展。

侯志红[3](2008)在《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教育期刊有一千多种。教育期刊上有很多信息,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新的研究动态,有新的猜想、设想,也有新的理论见解。教育期刊所携带教育信息资料能比较及时地反映某些教育思想观点、教育科研成果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这些教育期刊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媒体和措施无法代替的。研究教育期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体现国家、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次,可以体现学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发展;再次,可以侧面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最后,教育期刊研究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类核心期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该刊秉承“理论引领,实践指导”的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贡献。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物本身,进一步了解刊物内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尽所能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物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研究的实践意义是为期刊的编辑对期刊的更好发展进行系统规划提供参考;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研究的特色为:从一本基础教育外语类期刊为切入点,透视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体现本研究的准确性与客观性;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获取,以体现本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与丰富性。论文的第一章为引论,介绍了选题的缘起。第二章从期刊的栏目设置、稿件来源、文章作者、参考文献和稿件研究方法五方面对期刊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三章以《小学英语》栏目为例,对期刊的特色栏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2001—2005年“小学英语”栏目呈现出以下特点:1)讨论话题丰富;2)关注群体渐多;3)文献意识增强;4)理论研究极少;5)关注自身偏少;6)地域发展失衡。并从期刊的发展透视出小学英语教学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和研究趋势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对于期刊栏目体现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中小学衔接的问题、农村小学英语开设的问题、英语启蒙教学的问题和创设理想英语学习环境的问题。在第四章里,笔者尝试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温晓平[4](2005)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展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期刊是近现代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献类型,农业高校学报是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农业科技文献类型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我校及其西北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彰显《学报》在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研究运用历史学、编辑学、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及EXCEL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等量化研究手段,纵横交叉、点面结合,多层次、多视角地研究了《学报》的历史变迁、载文学科类别、作者群、引文信息等,分析了《学报》载文学科类别与学校科研领域演替的关系,并对《学报》在全国农业高校学报、全国农林类期刊、全国所有高校学报及全国所有期刊中的地位进行了总体评价,以期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建设国际化期刊及适应我校的发展规划而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学报》起源于1936年7月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办的《西北农林》(1936~1947年),在其发展变化的近70年中,《学报》的刊名依次变更为《西北农报》(1946~1948年)、《西北农学院学报》(1956~1960年,1978~1985年)、《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6~2000年)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其发展过程中屡经创办、停刊、复刊,但其发展变迁明显经历了初创与发行、确立与发展、稳定与成熟和迈向国际化4个发展阶段,《学报》也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农林类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20多家权威数据库或文摘期刊固定转载或收录。 《学报》刊载论文的梳理结果表明,《学报》于解放前共出版5卷18期,分别是《西北农林》2卷5期57篇,《西北农报》3卷13期124篇;1956~2004年《学报》共出版32卷169期,刊载论文3737篇。对所有论文学科分类的研究表明,《学报》载文涉及的学科由解放前的4类扩增到《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时期的28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时期稳定为20类。《学报》刊载论文以农业科学类论文占主导地位,与《学报》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的定位相符。在《学报》1936~2004年刊载的3918篇论文中,农业科学类论文最多,达2695篇,占总论文数的68.79%,是学报论文的主体类别;其次有生物科学类论文306篇,占总论文的7.81%,是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排第3位的是经济类论文,有189篇,占总论文数的4.82%;轻工业、手工业类有127篇,排第4位,占总论文数的3.24%。随着刊载论文数的增加,农

刘波,刘昌孝[5](2004)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发展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的特点 ,进而提出要善于发掘这些特点中有利的一面 ,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地域优势 ,创办特色栏目。同时还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社科学报的定位 ,剖析了它的发展因素 ,以及今后工作的关键

赵亚丹[6](2002)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 1 992年 ,截止 2 0 0 1年共载文 382篇。其中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文章 1 0 0篇 ;哲学和政治理论研究文章 79篇 ;高等教育学研究文章 68篇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文章 31篇 ;民族理论和政策研究文章 1 9篇。通过对 1 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 ,可以看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办刊宗旨明确 ,政治理论研究特色明显 ,理工科院校及民族地域特点突出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会和相互支撑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 ,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在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为提高理工科院校广大师生的文化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新闻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2 《新疆新闻出版》期刊发展概况
    2.1 期刊发展背景
        2.1.1 政策支持
        2.1.2 行业支持
    2.2 期刊发展历程
        2.2.1 刊名
        2.2.2 办刊宗旨
        2.2.3 重要事件
3 《新疆新闻出版》编辑特色分析
    3.1 栏目特色分析
        3.1.1 期刊栏目载文量分析
        3.1.2 期刊栏目设置分析
    3.2 内容特色分析
        3.2.1 编辑学理论
        3.2.2 编辑实践
        3.2.3 编辑史
    3.3 形式特色分析
        3.3.1 封面设计
        3.3.2 版式设计
4 《新疆新闻出版》期刊专业影响力分析
    4.1 学术含量分析
        4.1.1 载文量
        4.1.2 被引量
        4.1.3 基金论文
    4.2 作者分析
        4.2.1 作者机构(单位)分布
        4.2.2 作者机构地区
        4.2.3 核心作者
    4.3 学术热点动态分析
        4.3.1 学科影响指数
        4.3.2 研究热点动态
5 《新疆新闻出版》期刊SWOT分析
    5.1 竞争优势分析
        5.1.1 区位战略优势
        5.1.2 学术的不可替代性
        5.1.3 编者团队
        5.1.4 读者群体稳定
    5.2 竞争劣势分析
        5.2.1 期刊的影响力待提高
        5.2.2 期刊数字化融合深度不够
        5.2.3 期刊复合人才严重不足
    5.3 竞争机会分析
        5.3.1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促进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5.3.2 高新技术是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动力
        5.3.3 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机遇日益广泛
    5.4 竞争威胁分析
        5.4.1 数字出版对纸刊的冲击
        5.4.2 来自同类期刊的挑战
        5.4.3 内地省市积极吸引人才带来的挑战
6 《新疆新闻出版》期刊优化设计
    6.1 准确定位,彰显特色,发挥品牌期刊的龙头作用
    6.2 尝试多平台数字出版
    6.3 依托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
    6.4 加强培养出版复合型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固守与革新: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 乡土教材及其基本属性
    第一节 乡土教材释义
        一、乡土与乡土教育
        二、乡土教材
    第二节 乡土教材的基本属性
        一、乡土性:乡土教材应凸显地方特色
        二、时代性:乡土教材应引领时代潮流
        三、文化性:乡土教材应促进文化传承
        四、思想性:乡土教材应弘扬乡邦之爱
        五、教学性:乡土教材应适合教学需要
    第三节 乡土教材与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之关系
        一、乡土教材与地方教材之关系
        二、乡土教材与校本教材之关系
第二章 传入与成型——清末的乡土教材(1898-1911)
    第一节 清末乡土教材的发轫
        一、清末乡土教材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早期乡土志与乡土教材之关系
        三、关于首部乡土教材的争议
    第二节 部颁《乡土志例目》与乡土教材的短暂兴盛
        一、黄绍箕与部颁《乡土志例目》
        二、清末乡土教材的短暂兴盛
        三、作为乡土教材的乡土志
        四、最早的“乡土教科书”——国学保存会的系列乡土教材
    小结
第三章 探索与定型——民国时期的乡土教材(1912-1948)
    第一节 民初乡土教材的沿袭与过渡(1912-1927)
        一、民初乡土教材沿袭与过渡的背景
        二、新学制颁布后乡土教材逐步发展
        三、过渡期乡土教材的典型
        四、新学制规定下的“新”乡土教材
    第二节 民国乡土教材的鼎盛时期(1928-1936)
        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与乡土教材的倡议
        二、《小学课程暂行标准》中乡土内容的规定
        三、“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与乡土教材的政策支持
        四、乡土教材的转折
        五、乡土教材的定型
    第三节 民国乡土教材渐趋多样(1937-1948)
        一、抗战时期的乡土教材政策
        二、民国乡土教材的最后历程
        三、抗战时期的乡土教材
        四、民国最后的乡土教材
    小结
第四章 发展与转型——新中国成立后的乡土教材(1949—至今)
    第一节 从过渡到规范:新中国成立十七年乡土教材的发展(1949-1965)
        一、乡土教材的缓慢过渡
        二、乡土教材编写的制度化
        三、乡土教材的具体编撰情况
    第二节 “教材要有地方性”:文革时期最高指示下的乡土教材(1966-1976)
        一、“教材要有地方性”的最高指示
        二、各地自编乡土教材遍地开花
        三、文革时期乡土教材的特点
    第三节 多样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乡土教材逐步转型(1977-至今)
        一、乡土教材的恢复与提高(1977-1985)
        二、教育改革政策推动下乡土教材的发展(1986-1998)
        三、新课程改革以来乡土教材的转型(1999—至今)
    小结
第五章 百年乡土教材发展的反思
    第一节 百年乡土教材的变化特征
        一、目标定位从突出“由乡及国”到强调适应地区差异
        二、内容范围从史地格致向各科延伸
        三、形式体例从多种体例并存逐渐向教科书体集中
        四、编撰群体从多方面参与到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主
        五、适用对象从初级小学向整个基础教育扩展
    第二节 百年乡土教材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保存并传播了乡土文化
        二、提供了乡土知识
        三、促进了乡土认同
        四、推动了学生发展
        五、为乡土教材的编撰提供了范例
    第三节 百年乡土教材发展的不足之处
        一、乡土教材理想与现实间的反差
        二、乡土教材的编撰质量有待提高
        三、乡土教材的师资缺乏
        四、乡土教材的评价体系缺失
第六章 未来乡土教材发展的路径构想
    第一节 未来乡土教材发展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乡土教材的一元化与多元化关系
        二、乡土教材的地方化与国家化关系
        三、乡土教材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
    第二节 未来乡土教材的发展之路
        一、重新为乡土教材发展定位
        二、注重乡土教材内容的选择
        三、优化乡土教材的组织形式
        四、整合乡土教材的编撰队伍
        五、确保乡土教材的有效实施
结论:夹缝中求生中国乡土教材跌宕的百年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研究教育期刊的原因
        (一) 教育期刊的特点适于材料分析
        (二) 教育期刊研究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二、选择《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一)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简介
        (二)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是核心期刊
        (三)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研究领域先进
        (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人员立足高远
    三、期刊研究时段的选取
    四、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 对于期刊的研究
        (二) 对于外语类期刊的研究
        (三) 对于外语教育类期刊的研究
        (四) 对于基础外语教育类期刊的研究
    五、本篇论文内容介绍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目的、意义和特色
第二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期刊栏目概况及分析
        (一) 栏目设置概况
        (二) 栏目设置类型
        (三) 栏目设置分析
    二、载文情况统计与分析
    三、论文地域来源数据与分析
        (一) 文章来源地域不平衡
        (二) 城乡发展不平衡
    四、文章作者数据分析
        (一) 多产作者分析
        (二) 多产单位分析
        (三) 作者层次分析
        (四) 合着情况分析
        (五) 多产作者单位分析
    五、参考文献研究
        (一) 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二) 期刊参考文献数据分析
        (三) 参考文献语种的统计分析
        (四) 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
        (五) 期刊自引分析
    六、稿件研究方法分析
第三章 特色栏目《小学英语》的分析研究
    一、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历史
        (一)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
        (二) 小学英语课程大纲发展
    二、《小学英语》栏目回顾
        (一) 谢红仔的研究
        (二) 范盛銮的调查
    三、《小学英语》栏目的特点
        (一) 讨论话题丰富
        (二) 关注群体渐多
        (三) 文献意识增强
        (四) 理论研究极少
        (五) 关注自身偏少
        (六) 地域发展失衡
    四、期刊发展透视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一) 课程目标体现
        (二) 教学观念体现
        (三) 教学模式与方法体现
        (四) 教育技术体现
        (五) 研究焦点体现
    五、“小学英语”栏目折射英语教育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六、“小学英语”栏目体现问题的思考
        (一) 中小学衔接的问题
        (二) 农村小学英语开设的问题
        (三) 英语启蒙教学的问题
        (四) 创设理想英语学习环境的问题
第四章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未来发展建议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刊发论文的特点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未来发展建议
        (一) 开辟新的栏目
        (二) 规范论文格式
        (三) 拓宽选题范围
        (四) 提高经营意识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类(含报纸)
    中文着作类
    外文着作类
致谢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展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的基本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学报》的发展历史
    2.1 《学报》的创刊背景
        2.1.1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创办
        2.1.2 学校科学研究的展开和科研成果的涌现
    2.2 《学报》的初创与发行
        2.2.1 《西北农林》、《西北农报》的创刊、停刊及合刊
        2.2.2 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简析
    2.3 《学报》的确立与发展
        2.3.1 确立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2.3.2 《西北农学院学报》的出版发行
        2.3.3 《西北农学院学报》的停刊
        2.3.4 《西北农学院学报》的复刊
        2.3.5 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评析
    2.4 《学报》的稳定与成熟
        2.4.1 《学报》趋于稳定的标志——《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发行
        2.4.2 学校的发展壮大是《学报》稳定成熟的基础
        2.4.3 《学报》获得的荣誉
        2.4.4 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提高、数量增加
    2.5 《学报》迈向国际化
        2.5.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的创立
        2.5.2 《学报》获得的荣誉
        2.5.3 《学报》作用与地位的巩固
第三章 《学报》刊载论文的分析
    3.1 《学报》刊载论文数量的统计
    3.2 论文的学科分类
        3.2.1 总体分类
        3.2.2 《学报》各个发展阶段载文的学科分类
    3.3 几种重要学科论文的分类特点
        3.3.1 农业科学类论文涉及范围广泛,但有所侧重
        3.3.2 生物科学类研究全面展开
        3.3.3 经济学研究持续强劲
        3.3.4 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基础科学研究得到加强
    3.4 基金论文分析
        3.4.1 《学报》刊载论文涉及基金项目众多
        3.4.2 基金论文率逐年提高
第四章 《学报》作者群分析
    4.1 作者的地区分布状况
        4.1.1 《学报》作者涉及的地区十分广泛,但发展并不均衡
        4.1.2 作者涉及的地区数的年际变化较大,《学报》的影响力有待巩固和提高
    4.2 平均作者数
    4.3 作者的合着情况
    4.4 作者所在机构(单位)
    4.5 年龄结构
    4.6 职称结构
    4.7 学历结构
    4.8 核心作者的分布
第五章 《学报》刊载论文的引文分析
    5.1 引文的分年度统计分析
    5.2 平均引文率
    5.3 引文数量的频数分布
    5.4 引文的语种分布
    5.5 引文类型
    5.6 引文的年代分布
    5.7 引用期刊的分布
第六章 《学报》刊载论文学科发展与学校科研领域演替的关系
    6.1 对农业科学研究更为重视,但其在相对比例呈下降趋势
    6.2 生物科学类论文迅速增加,学校的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迅速
    6.3 轻工业手工业类论文数量上升,农产品加工研究成为特色
    6.4 数理科学和化学类论文增多,基础科学研究得到加强
第七章 《学报》的总体评价及发展对策
    7.1 总体评价
        7.1.1 期刊引用计量指标分析
        7.1.2 期刊来源计量指标分析
        7.1.3 《学报》总体地位评述
    7.2 《学报》的发展对策
        7.2.1 取得的成绩
        7.2.2 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发展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的特点
    第一, 创刊较晚, 办刊时间短。
    第二, 影响力弱。
    第三, 外稿率高。
    第四, 具有文理渗透的学科特色。
二、依托本校优势, 办出特色栏目
    第一, 突出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特色。
    第二, 体现应用型社会科学研究特色。
三、办好理工科院校社科学报的几点思考
    第一, 在栏目的设置上, 可以考虑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文章。
    第二, 提高刊物学术质量要解决好两个矛盾。
    第三, 不能“闭门造车”, 应该加强信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第四, 强化编辑意识, 增加刊物信息量, 增强可读性。

(6)《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特点
    1.哲学和政治理论研究刊物特色突出
    2.文理交叉、理工科特色明显
    3.紧密结合地方理工科院校特色, 突出对地方工业经济的理论性指导
    4.民族地域特色鲜明
    5、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兴未艾
    6.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跃
    7.内、外稿比例恰当, 学报有力地支持和拉动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几点思考
    1.要在规范化上下功夫。
    2.要加强与校内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促进。
    3.应排除干扰, 在坚持学术第一、质量第一方面下功夫。
    4.加强信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四、《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新闻出版》研究[D]. 苏伦格.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2)
  • [2]固守与革新:百年中国乡土教材研究[D]. 李新.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3]评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01年-2005年)[D]. 侯志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展变迁研究[D]. 温晓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5]《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发展因素分析[J]. 刘波,刘昌孝.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04)
  • [6]《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载文的编辑学分析[J]. 赵亚丹.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标签:;  ;  ;  ;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十年刊物编辑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