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溪水库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塘溪水库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一、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鑫[1](2020)在《库湾水质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库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其水质安全保障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库湾作为水库的水质敏感区,受到水库水文节律,以及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环境背景的双重影响。理解库湾水质对复杂景观背景与水文节律的响应机制,厘清水环境特征和景观背景与库湾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评估库湾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对于库湾水质预测建模,揭示库湾水质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能够为水库富营养化防控、水环境质量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撑。本文选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66个不同景观背景的典型库湾作为研究对象,在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的2015~2018年,对其水质进行了监测,采用时空交互分析、K均值聚类、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围绕库湾汇水区景观背景和水环境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机制,系统研究了库湾水质的时空变异规律,定量评估了水文节律与汇水区景观对库湾水体氮磷的影响,阐明了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叶绿素a浓度对水环境和汇水区景观背景的响应规律,评估了库湾营养状态,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库湾水质表现出显着的时空变异。水库大坝加高蓄水后,库湾水质整体随时间逐步好转,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浊度、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平均值在蓄水期高于泄洪期,蓄水期和泄洪期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均高于0.2 mg·L-1和0.02mg·L-1的富营养化阈值,部分库湾中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5μg·L-1的生态可接受限值。具有更高富营养化与水华风险的库湾在研究期间逐年减少,在空间上越来越多地向城镇附近集中。(2)蓄水期和泄洪期库湾水体总氮和总磷浓度对汇水区景观背景响应规律不同。汇水区土壤可蚀性对库湾水体总氮和总磷浓度都有显着的影响。汇水区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湿度指数,林地面积占比和农田面积占比是库湾水体总氮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草地面积占比则是库湾水体总磷浓度的主要控制因子,此外总磷浓度在蓄水期还受到斑块密度和蔓延度指数的影响,在泄洪期还受到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的影响。(3)水化学和养分潜变量对库湾水体叶绿素a浓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水化学和养分潜变量对叶绿素a浓度具有显着的正效应,二者的总效应占两个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的40%以上,在泄洪期尤为明显。土地利用潜变量从源头和运输过程中影响输入库湾的污染负荷,在蓄水期对叶绿素a浓度的正效应更为明显,占叶绿素a浓度相对贡献的30%。复杂的景观斑块形状有助于减少养分向库湾水体的运输,破碎景观对叶绿素a浓度有显着的负效应,在泄洪期尤为明显,占叶绿素a浓度相对贡献的19%。(4)丹江口水库典型库湾水体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部分支流库湾、封闭库湾和具有城镇、农田分布的库湾呈轻度、中度、甚至重度富营养状态,面临着较大的富营养化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设立库滨带生态屏障、构建水循环与污染阻滞系统、加强丹江口水库库周污染防控、深入开展库湾富营养化与水华防治研究的库湾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本文针对库湾是水库水质污染的敏感区这一关键问题,从不同景观背景的典型库湾水质监测着手,结合水库水文节律性研究了库湾水质的时空变异规律,探讨了不同景观背景要素对库湾水质动态变化的贡献,揭示了水质时空变异对库湾景观背景和水文节律的响应机制。结果对于水库水质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蒋发俊[2](2020)在《上表水层营养限制是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原因》文中指出通过对不同水体蓝藻水华大量观测比较分析,认为水体富营养化只是蓝藻水华发生的物质基础,但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该研究基于有关藻类吸收利用水中营养元素方面的知识,结合一些学者观测资料、研究结论或模拟实验等例证资料,进行科学论证,得出上水层营养缺乏引起的藻类种间的竞争是蓝藻启动悬浮机制的直接诱因,上表水层营养限制是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原因。

荆晓玲[3](2020)在《鄱阳湖洲滩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湖泊污染超负荷,水质恶化,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藻类水华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在利用水生植物化感抑藻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集中于某一水生植物对单一藻类生长的影响,但营养化水体中往往存在藻类与藻类之间资源竞争关系,对水华藻类的生长、水华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及竞争影响为预防和控制水华爆发具有现实意义。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近年来,水质呈下降趋势,湖泊优势藻类发生演替并逐渐增多,而灰化苔草是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之一,生长能力顽强。本文选取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这两种鄱阳湖中常见的藻类,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富营养水体中灰化苔草浸提液浓度对不同培养方式下(单独培养、混合培养)两种藻类的生长影响,和随着氮磷营养盐水平变化,两种藻类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灰化苔草浸提液对两种藻的竞争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在共同生长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富营养水平下6种灰化苔草浸提液浓度其对单独、混合培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影响中,化感物质浓度和藻类培养方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均具有显着影响,总体呈灰化苔草浸提液浓度越高藻类生长能力越低的趋势,且不同培养方式中灰化苔草浸提液各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率总是高于斜生栅藻,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6.2%和89.2%;另外,浸提液6.0g/L、12.0g/L和24.0g/L均显着增加了混合培养下斜生栅藻的藻密度,表明上述灰化苔草浸提液在蓝藻水华治理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2)不同氮磷营养水平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竞争影响不同。中营养水平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存在能够互相刺激对方的生长,富营养水平下两藻相互抑制作用不明显,而超富营养盐水平下,铜绿微囊藻与斜生栅藻相互竞争、相互抑制的作用较为强烈,其中铜绿微囊藻受到的抑制能力更强。表明中、低氮磷浓度的水体中,微囊藻易成为优势种,高氮磷浓度的水体中,栅藻更易成为优势种。(3)不同营养盐水平下各灰化苔草浸提液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竞争影响具有显着差异。中营养和富营养盐水平下浓度为6.0g/L、12.0g/L和24.0g/L的灰化苔草浸提液中,微囊藻的存在促进栅藻生长(α<β),栅藻占据竞争优势;超富营养盐水平下微囊藻的存在抑制栅藻的生长(α>β),微囊藻占据竞争优势;而浓度为48.0g/L和72.0g/L的灰化苔草浸提液中,微囊藻和栅藻由中营养水平下的相互促进变化为富、超富营养水平下的相互竞争和抑制。高浓度的氮磷营养和灰化苔草浸提液中,微囊藻和栅藻不易生长。(4)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藻类单位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的高低与其藻类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灰化苔草浸提液浓度越高,藻类密度越低,灰化苔草浸提液中的微囊藻和栅藻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藻类细胞内MDA含量大量累积,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表明化感物质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覃苗[4](2019)在《福建平潭三十六脚湖蓝藻水华预警研究》文中指出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由于气候和水文条件有利于藻类生长时,蓝藻暴发性繁殖和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量,是一种多原因综合影响而引发的自然现象。蓝藻水华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其暴发机理并未完全明确。对于非线性、多因素、随机发生的蓝藻水华,目前已发展多种非机理数据驱动预警研究方法,本文选用基于非线性逼近功能,能对未明确影响因子的对象直接进行动力学描述的BP人工神经网络,对平潭三十六脚湖进行水华预测预警研究分析,对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及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三十六脚湖蓝藻水华暴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模型以预警水华的暴发。研究的时间段分为2个时期即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0日及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和11月至12月期间,其中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0日期间所得的在线监控数据用于水华暴发的影响因子的确定及预警模型的构建,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和11月至12月期间的数据用于水体蓝藻水华分析及模型的验证。依据水库水体的特点及相关的文献报道,研究确定了BP人工神经网络为蓝藻水华暴发的预警模型,用空间几何均值来确定湖区蓝藻水华暴发的叶绿素a的阈值。通过对湖区水体分析及预警模型演算产生如下结论:(1)湖区水体营养盐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但水体中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丰富,营养盐不是水华暴发的限制性因素,且湖区蓝藻水华发生是浮游植物的分布受到风向的影响。(2)通过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三十六脚湖浮游植物种类和生物量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水温、电导率、溶解氧为主成分系数较高的环境因子。(3)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将气象、水质因子作为输入,叶绿素a浓度作为输出进行优化演算,最终确定了最优模型输入因子组合为气温、风向、水温、电导率,该组合的模型输出结果拟合度(R2)达到0.97,标准偏差比(RSR)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6和0.04?g/L。(4)考虑湖区空间差异,对输出因子叶绿素a做空间几何均值计算,设定三十六脚湖水华预警模型叶绿素a阈值35.5?g/L。(5)选取福清东张水库对模型进行演算,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验证精度达到75%以上,本研究结果为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提供了参考。

薛天一[5](2019)在《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研究》文中指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对太湖流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蓝藻水华的暴发作为太湖水环境问题的突出问题,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苏州太湖渔洋山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近年来太湖水源地蓝藻水华暴发状况、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水源水相关指标进行监测,选取合适的蓝藻水华预测指标,筛选确定相应的敏感环境因子并就两者变量关系建立苏州太湖水源地蓝藻水华预测模型,确定太湖蓝藻水华预警阈值,建立苏州太湖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方法。对水源地蓝藻水华暴发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预警,可为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防治提供指南,对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状况与特征的分析反映出近年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程度、次数及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太湖蓝藻水华局势不容乐观。2016年太湖蓝藻数量已超8000万个/升,其程度已达重度水平;2014年2017年蓝藻水华一共暴发387次,次数占比结构逐渐偏向于重大型蓝藻水华;历年最大规模蓝藻水华(1403km2)出现在2017年5月,已达重大型蓝藻水华级别,每年两大高发期的暴发规模逐渐扩大。(2)对苏州太湖水源水相关指标监测数据的分析反映了叶绿素a、嗅味物质与其他水质指标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趋势情况,其中叶绿素a与嗅味物质含量变化特征与蓝藻水华的相一致,其极大值出现在蓝藻水华的高发期。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0.8μg/L55.6μg/L,土臭素的浓度范为1.75ng/L5.72ng/L,2-甲基异莰醇的浓度变化范围为3.93ng/L11.83ng/L,β-紫罗兰酮的浓度范围为4.92ng/L13.38ng/L。故将叶绿素a与嗅味物质作为蓝藻水华预测的指示指标。其他水质指标除pH与总磷外均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部分指标表现出与蓝藻水华的相关性。(3)综合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筛选确定出叶绿素a与嗅味物质的敏感因子。叶绿素a的敏感因子为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水温及色度;土臭素的敏感因子为总磷、总氮、氨氮及溶解氧;2-甲基异莰醇的敏感因子为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水温及溶解氧;β-紫罗兰酮的敏感因子为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及溶解氧。(4)基于多元回归分析与BP神经网络建立蓝藻水华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对比与适用情况评估。叶绿素a、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与β-紫罗兰酮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回归系数(调整R2)分别为0.932、0.369、0.503与0.468,相对误差分别为0.74%19.27%、8.63%35.25%、13.29%30.58%与10.91%30.30%;BP神经网络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0.66%10.59%、1.19%9.10%、0.87%8.91%与0.73%11.58%,误差分析与对比表明嗅味物质的多元回归分析效果欠佳,叶绿素a两个模型的效果均较好,另外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主要适用于动态变化趋势的预测,可进行定性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既可以进行有效的定性预测还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定量预测。(5)初步探究了太湖蓝藻水华预警阈值,小、中型蓝藻水华溶解氧阈值分别为6.23mg/L、3.90mg/L,小、中、大型高锰酸盐指数阈值为5.118mg/L、6.017mg/L、7.412mg/L;土臭素嗅阈值对应的溶解氧预警阈值为6.05mg/L;2-甲基异莰醇嗅阈值对应溶解氧预警阈值为7.17mg/L,氨氮预警阈值为0.037mg/L。并建立了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理论方法,为将来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

周静[6](2019)在《广东水源水库水质和水生态时空变化研究》文中指出广州市流溪河水库、茂名市高州水库和湛江市鹤地水库是广东省重要的备用水源和饮用水源水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流域污染负荷加重,近年来水库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高州水库和鹤地水库还曾发生过蓝藻水华,威胁供水安全。本研究选取了广东省的三座水源水库,并对2017年这三座水源水库的水质和浮游植物水生态时空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进而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素,采用Carlson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水库水质和水生态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识别各水库影响藻类水华暴发的关键环境因子,并对其面临的风险提出初步措施建议,为水源水库水环境保护及水华防治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流溪河水库总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1.20和0.03 mg/L,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27.4554.11,除丰水期初期入库河流外,均处于中营养状态以下,水质相对较好。在时空分布上,流溪河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丰水期初期>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空间变化表现为入库河流区浓度较高,过渡区和水库区较低;流溪河水库浮游植物在种类组成上呈现为绿藻--硅藻--蓝藻型,然而随着时间变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发生变化,丰水期种类相对较多,该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变化范围为0.26×106 cells/L1.52×107 cells/L。在时间上,流溪河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丰水期最高9.93×106 cells/L,其次为平水期1.53×106 cells/L,丰水期初期0.96×106 cells/L,枯水期最低为0.75×106cells/L,空间变化表现为入库河流吕田河和玉溪河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高于库区,水库有发生硅藻和蓝藻水华的可能。(2)高州水库总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0.58和0.03 mg/L,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30.5044.53,均处在中营养状态,水质相对较好;在时空变化上,高州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季节变化为丰水期较高,枯水期最低,空间变化表现为良徳库区低于石骨库区;高州水库浮游植物在种类组成上呈现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种类数在丰水期较高,主要是蓝藻种类数增加,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3.28×106 cells/L1.63×107 cells/L。在时间上,高州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丰水期最高8.36×107 cells/L,其次为平水期7.90×107 cells/L,丰水期初期5.20×107 cells/L,枯水期最低为4.94×107 cells/L,空间变化为良徳库区藻细胞密度低于石骨库区,水库有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3)鹤地水库总氮总磷年均浓度分别为1.87和0.09 mg/L,鹤地水库氮磷浓度在其他三个水库中最高,该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变化范围为35.8060.71,为中营养状态以上,水质较差。在时空变化上,鹤地水库总氮总磷浓度季节变化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初期>丰水期,空间变化表现为入库河流石角浓度最高。鹤地水库绿藻在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上处于绝对的优势,鹤地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变化范围为3.11×106 cells/L3.37×108 cells/L。在时间上,鹤地水库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以丰水期最高为2.08×108 cells/L,其次为平水期1.58×108cells/L,枯水期初期6.4×107 cells/L,枯水期最低为4.80×107 cells/L;空间变化为库区藻细胞密度高于入库河流石角,水库有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4)SPSS相关性分析表明,流溪河水库氮磷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较大,而高州水库和鹤地水库由于水体氮磷充足,pH、DO、T、SD对其生长的影响显得更突出,可见高州水库和鹤地水库发生蓝藻水华的成因较复杂。图20幅,表31个,参考文献93篇

笪文怡[7](2019)在《千岛湖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库正面临的因富营养化造成的有害藻类异常增殖问题,对饮用水供水安全及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大型深水水库换水周期相对较慢,营养盐相对较低且具有较大空间异质性及复杂性。因此,气象水文过程对应的生源要素外源输入和水动力特征的改变对水库水质及浮游植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新安江水库(下称“千岛湖”)为例,开展了藻类群落结构及环境条件的逐月监测及街口三天一次的高频监测,并结合浮游植物的历史调查数据及浮标自动监测数据,以期阐明千岛湖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厘清温度、降雨及入库流量等气象水文条件对水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千岛湖的氮主要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磷主要以颗粒态的形式存在,且氮、磷营养盐均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总氮(TN)浓度介于0.69-2.06 mg/L之间,总磷(TP)浓度介于0.004-0.096 mg/L之间,氮、磷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但是氮的低值出现在9-10月,磷的最低值出现在冬季。氮、磷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自河流区到湖泊区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氮磷浓度与入库流量的相关性强于降雨,且入库流量比降雨对磷的影响更大。不同区域对入库流量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河流区响应最快,其次是过渡区,湖泊区最慢,反映出氮、磷在水库扩散过程中的滞后性。温度通过影响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带来的水体颗粒态氮、磷变化影响水体TN、TP浓度,但是不同湖区的响应也不相同,累积温度与过渡区氮、磷的关系优于河流区及湖泊区。(2)2002-2017年千岛湖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93属,主要由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及隐藻门组成。在过去的16年期间,浮游植物年均丰度和群落结构经历了四个阶段:2008年前丰度持续低值且蓝藻不是主要类群,2009-2011年丰度持续增加且蓝藻成为主要类群,2012-2017丰度持续降低,蓝藻比例降低。浮游植物的年优势属从2002-2008年的小环藻属(Cyclotella)、隐藻属(Cryptomonas)、蓝隐藻属(Chroomonas)转变为2009-2012年颤藻属(Oscillatoria)、小球藻属(Chlorella)、小环藻属、蓝隐藻属,2013-2017年又转变为鱼腥藻属(Anabaena)、束丝藻属(Aphanizomenon)、小环藻属、针杆藻属(Synedra)、直链藻属(Melosira)、栅藻属(Scenedesmus)、蓝隐藻属。RDA分析表明,水文气象因子(气温、风速、水位、入库流量)和水质因子(TN、电导率、氮磷比、透明度)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关系密切。但不同点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街口主要受水文气象的影响,小金山及三潭岛则受水文气象及营养盐的双重影响。(3)街口三天一次的高频营养盐变化趋势与入库流量及降雨量变化一致,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汛期(3-6月)营养盐浓度高达非汛期的两倍。降雨及入库流量与高频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温度与TP极显着正相关,与TN不存在显着性关系。街口高频监测的浮游植物以硅藻、隐藻、绿藻及蓝藻为主,各门平均占比分别为49%、21%、17%及11%。束丝藻属、盘星藻属(Pediastrum)、小环藻属、针杆藻属、颗粒直链藻属(Melosira)及隐藻属为最主要的优势属。2017年和2018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存在显着的季节差异。街口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不同,春季的影响因子为累积降雨、累积入库流量、水位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夏季的影响因子为累积入库流量、水位、DOC、TN、TP及SD;秋季的影响因子为积温、水位、DOC、TN、TP及TN:TP;冬季为积温、水位和DOC。街口的温跃层及氧跃层于4月形成10月消失,降雨及入库流量均对分层的稳定性具有冲击,且入库流量接近500×105 m3或降雨超过80 mm时,水温及溶解氧分层就会被完全打破。综上所述,水文气象过程对大型水库水环境的影响作用强烈且复杂,物理扩散与沉降、化学变化及生物生长累积等作用使得水环境指标对水文气象过程响应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在水库水质管理和机制分析中应当充分考虑这种非同步性。千岛湖近年来的蓝藻丰度大幅增加,街口冬季也存在蓝藻占优的情况,水库存在蓝藻水华的风险。而高频监测更能更好的捕捉到藻类的变化,为更好的厘清温度、降雨及入库流量等气象水文条件对水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形成的影响机制,应尽早构建高频监测系统。

刘志伟[8](2017)在《汤溪水库水质现状及污染源分析》文中指出指出了汤溪水库是粤东最大的水库,也是饶平县居民和工农业用水重要水源,但近年来年水库水质不断恶化,水体呈富营养化。通过对水库及其支流的水质进行采样分析,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营养状态指数法、藻类丰度指数法等方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汤溪水库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污染。部分段面水质已达劣V类,应尽快治理。

朱婷[9](2015)在《汤溪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文中研究说明2011—2014年对汤溪水库进行采样监测,测定水体理化特征、浮游植物种类、丰度等指标,采用营养状态指数(EI)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汤溪水库营养化程度较高,已接近富营养;浮游植物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3者丰度之和占总丰度的95%以上;发生蓝藻水华的危险较大。水库主要为氮、磷污染,污染源主要是上游近3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废污水,以及大量种植桉树带来的污染。

毛元宝[10](2014)在《粤东主要水库浮游植物与富营养状态分析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和确定优势藻类法评价粤东10座主要水库2013年的营养化状态和浮游植物群落构成情况。其中,汤溪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最高,接近富营养,蓝藻占绝对优势,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性较大;其余9座水库处于中营养的状态,属于硅藻-绿藻型,三坑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最低。

二、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库湾水质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水库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1.2.2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
        1.2.3 富营养化评价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2.5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土壤植被
        2.1.5 社会经济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基础数据收集
        2.2.2 库湾汇水区划分
        2.2.3 典型库湾选取
        2.2.4 库湾汇水区景观背景数据提取
    2.3 野外监测与室内试验
        2.3.1 库湾样点布设
        2.3.2 原位监测与采样方法
        2.3.3 室内实验
    2.4 分析方法
        2.4.1 时空交互分析
        2.4.2 K均值聚类
        2.4.3 偏最小二乘回归
        2.4.4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
        2.4.5 富营养化评价
3.蓄水初期典型库湾水质时空变异规律
    3.1 典型库湾水质指标时空变化
    3.2 典型库湾水质聚类与其时空动态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典型库湾氮磷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1 库湾汇水区景观背景
    4.2 库湾水体氮磷浓度周期性变化
    4.3 库湾水体氮磷浓度与汇水区景观背景之间的联系
        4.3.1 不同时期景观背景对库湾水体总氮浓度的影响
        4.3.2 不同时期景观背景对库湾水体总磷浓度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典型库湾水体叶绿素a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1 典型库湾水体水质参数与叶绿素a浓度变化特征
    5.2 库湾水环境和汇水区景观对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
        5.2.1 蓄水期叶绿素a浓度对库湾水环境和景观背景的响应
        5.2.2 泄洪期叶绿素a浓度对库湾水环境和景观背景的响应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6.库湾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防治对策
    6.1 典型库湾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6.1.1 蓄水期典型库湾营养状态
        6.1.2 泄洪期典型库湾营养状态
    6.2 典型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6.2.1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6.2.2 设立库滨带生态屏障
        6.2.3 构建水循环与污染阻滞系统
        6.2.4 加强丹江口水库库周污染防控
        6.2.5 深入开展库湾富营养化与水华防治研究
    6.3 本章小结
7.结论与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成果与学术研究
致谢

(2)上表水层营养限制是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在藻类间吸收营养方面,蓝藻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4,15,16]
    1.1 C元素吸收利用方面
    1.2 N元素吸收利用方面
    1.3 蓝藻具伪空泡
    1.4 光氧化保护系统
2 水体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发生的关系
    2.1 水体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发生的相关性
    2.2 水体富营养化只是蓝藻水华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3 影响蓝藻水华发生的因素
    3.1 风浪与蓝藻水华发生的关系
    3.2 降雨与蓝藻水华发生的关系
    3.3 微囊藻培养模拟蓝藻水华形成的实验
4 水温分层是蓝藻水华发生的前提条件
    4.1 与风速关系
    4.2 降水量
5 上表水层营养限制是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原因
    5.1 水温分层与蓝藻水华发生相关性的分析研究
    5.2 上水层营养缺乏引起藻类间的竞争是蓝藻启动悬浮机制的直接诱因
    5.3 上表水层营养限制是导致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原因
6 有效避免蓝藻水华暴发的措施

(3)鄱阳湖洲滩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植物化感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1.2.2 藻类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1.2.3 藻类竞争关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野外采样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藻种
        2.2.2 灰化苔草浸提液的提取
        2.2.3 实验培养基
        2.2.4 实验设备
        2.2.5 实验培养装置
    2.3 实验内容
        2.3.1 实验方法
        2.3.2 实验参数
        2.3.3 实验设计
    2.4 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
        2.5.1 抑制率和增长率
        2.5.2 生长曲线的拟合
        2.5.3 竞争抑制参数的计算
第3章 富营养水平下灰化苔草浸提液浓度对微囊藻和栅藻的生长影响
    3.1 单独培养灰化苔草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3.1.1 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
        3.1.2 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
        3.1.3 铜绿微囊藻最大比增长率
        3.1.4 铜绿微囊藻细胞丙二醛的影响
    3.2 单独培养下灰化苔草浸提液对斜生珊藻生长的影响
        3.2.1 斜生栅藻的生长曲线
        3.2.2 斜生栅藻的抑制率
        3.2.3 斜生栅藻的最大比增长率
        3.2.4 斜生栅藻细胞丙二醛的影响
    3.3 混合培养下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和珊藻生长的影响
        3.3.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曲线
        3.3.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率
        3.3.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最大比增长率
        3.3.4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细胞丙二醛的影响
    3.4 分析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氮磷营养盐水平对微囊藻和栅藻竞争的影响
    4.1 中营养盐水平对铜绿微囊藻与斜生栅藻竞争的影响
        4.1.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曲线
        4.1.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比增长率
        4.1.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4.2 富营养盐水平对铜绿微囊藻与斜生栅藻竞争的影响
        4.2.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曲线
        4.2.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比增长率
        4.2.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4.3 超富营养水平对铜绿微囊藻与斜生栅藻竞争的影响
        4.3.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曲线
        4.3.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比增长率
        4.3.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4.4 分析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灰化苔草浸提液营养水平对藻类竞争的影响
    5.1 中营养下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与栅藻竞争影响分析
        5.1.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曲线
        5.1.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比增长率
        5.1.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细胞MDA含量
        5.1.4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竞争抑制参数
    5.2 富营养下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与栅藻竞争影响分析
        5.2.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曲线
        5.2.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比增长率
        5.2.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细胞MDA含量
        5.2.4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竞争抑制参数
    5.3 超富营养下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与栅藻竞争影响分析
        5.3.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曲线
        5.3.2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比增长率
        5.3.3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细胞MDA含量
        5.3.4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竞争抑制参数
    5.4 分析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福建平潭三十六脚湖蓝藻水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蓝藻水华
        0.1.1 蓝藻水华定义
        0.1.2 蓝藻水华危害
    0.2 蓝藻水华预警
        0.2.1 机理模型
        0.2.2 非机理模型
    0.3 BP人工神经网络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0.5 选题背景及意义
    0.6 本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平潭三十六脚湖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平潭气象特征
        1.2.1 气温
        1.2.2 降水量
        1.2.3 风向
        1.2.4 日照时数
    1.3 湖区水质特征
        1.3.1 富营养化状态
        1.3.2 营养盐年际变化
        1.3.3 叶绿素a年际变化
        1.3.4 高锰酸盐指数年际变化
        1.3.5 透明度年际变化
    1.4 湖区水生态特征
    1.5 小结
第二章 三十六脚湖水华特征
    2.1 研究和实验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指标分析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营养盐水华特征
        2.2.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华特征
        2.2.3 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
        2.2.4 沉积物结构特征分析
    2.3 水华各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2.3.1 结果分析
        2.3.2 水质因子对三十六脚湖水华的影响分析
        2.3.3 气象因子对三十六脚湖水华的影响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因子筛选
    3.1 数据处理
        3.1.1 数据来源与类型
        3.1.2 数据处理工具
        3.1.3 数据筛选
        3.1.4 主成分分析
        3.1.5 相关性分析
    3.2 模型构建
        3.2.1 参数筛选
        3.2.2 系统架构及核心算法
        3.2.3 参数设取
    3.3 模型输入因子筛选
        3.3.1 评价指标
        3.3.2 水质因子筛选
        3.3.3 气象因子筛选
        3.3.4 组合因子筛选
    3.4 输入因子结果确定
    3.5 水华成因规律与因子结果对比分析
        3.5.1 气象因子特征分析
        3.5.2 水质因子特征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模型的验证
    4.1 输入因子验证
        4.1.1 验证水库概况
        4.1.2 输入因子验证
    4.2 阈值的确定
        4.2.1 指标阈值
        4.2.2 指标阈值验证
    4.3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不足之处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环境现状
        1.1.2 蓝藻水华的危害
        1.1.3 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
        1.1.4 蓝藻水华预警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蓝藻水华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1.2.2 蓝藻水华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1.2.3 蓝藻水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太湖蓝藻水华状况与特征分析
    2.1 太湖水源地相关概况
        2.1.1 太湖及其流域概况
        2.1.2 太湖水源地水质状况
        2.1.3 太湖富营养状况分析
    2.2 太湖蓝藻水华特征分析
        2.2.1 太湖蓝藻水华的年变化规律
        2.2.2 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程度分析
        2.2.3 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次数分析
        2.2.4 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规模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州太湖水源水相关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3.1 嗅味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3.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方法优化与分析
        3.1.4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 叶绿素的测定与分析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其他水质指标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州太湖水源地蓝藻水华敏感因子分析与确定
    4.1 数据分析方法
        4.1.1 相关性分析方法
        4.1.2 主成分分析方法
    4.2 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
        4.2.1 叶绿素a相关性分析
        4.2.2 嗅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4.3 主要指标主成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测模型建立
    5.1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5.1.1 多元回归分析基本原理
        5.1.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5.1.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检验
    5.2 BP神经网络模型
        5.2.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5.2.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2.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检验
    5.3 模型的对比与适用情况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阈值与方法研究
    6.1 蓝藻水华敏感因子预警阈值初探
        6.1.1 叶绿素a敏感因子预警阈值初探
        6.1.2 嗅味物质敏感因子预警阈值初探
        6.1.3 分析与讨论
    6.2 苏州太湖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方法的建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广东水源水库水质和水生态时空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源水库水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2 水源水库水生态系统变化研究进展
        1.2.3 水源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流溪河水库
        2.1.2 高州水库
        2.1.3 鹤地水库
    2.2 研究方法
        2.2.1 水环境与水生态指标分析方法
        2.2.2 评价方法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流溪河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变化趋势
    3.1 点位设置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流溪河水库水环境特征
        3.2.2 .流溪河水库水生态变化特征
    3.3 流溪河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流溪河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
        3.4.2 流溪河水库水生态时空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高州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变化趋势
    4.1 点位设置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州水库水环境特征
        4.2.2 .高州水库水生态变化特征
    4.3 高州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高州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
        4.4.2 高州水库水生态时空变化
    4.5 本章小结
5 鹤地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变化趋势
    5.1 点位设置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鹤地水库水环境特征
        5.2.2 鹤地水库水生态变化特征
    5.3 鹤地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4.1 鹤地水库水环境时空变化
        5.4.2 鹤地水库水生态时空变化
    5.5 本章小结
6 广东三大水源水库分析对比以及水源水库保护对策
    6.1 三大水源水库水环境和水生态对比分析
        6.1.1 三大水库水环境变化规律对比
        6.1.2 三大水库水生态变化规律对比
        6.1.3 三大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SPSS相关分析对比
    6.2 水源水库水质保护对策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千岛湖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
        1.3.2 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
        1.3.3 水库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1.3.4 水库藻类水华特点
        1.3.5 水库藻类水华形成机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千岛湖氮磷营养盐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域简介
        2.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3 气象、水文数据的获取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氮、磷营养盐时间变化特征
        2.2.2 氮、磷营养盐空间变化特征
        2.2.3 水文、气象因子变化特征
        2.2.4 降雨、入库流量与氮磷营养盐关系
    2.3 讨论
        2.3.1 降雨量对氮、磷变化的影响
        2.3.2 入库流量对氮、磷变化的影响
        2.3.3 温度对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千岛湖浮游植物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概况及来源
        3.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
        3.2.2 浮游植物丰度动态特征
        3.2.3 优势属的动态特征
        3.2.4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3.3 讨论
        3.3.1 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规律
        3.3.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期变化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千岛湖水环境高频变化过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概况及来源
        4.1.2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水环境指标分层特征
        4.2.2 水环境指标的高频变化特征
        4.2.3 浮游植物的高频变化
    4.3 讨论
        4.3.1 水温及溶氧分层的影响因素
        4.3.2 碳、氮、磷变化的影响因素
        4.3.3 浮游植物对水环境高频变化的响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不足之处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8)汤溪水库水质现状及污染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汤溪水库水质现状
    2.1 单因子指标评价法
    2.2 汤溪水库营养状态评价
    2.3 汤溪水库藻类分析评价
3 污染源分析
4 结论

(9)汤溪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概述
    1.1 监测时间及分析项目
    1.2 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
    1.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类别及营养状态分析评价
    2.2 浮游植物的群落构成
    2.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2.4 污染成因
3 结语

(10)粤东主要水库浮游植物与富营养状态分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概述
    1.1 调查评价范围
    1.2 采样时间及分析项目
    1.3 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
    1.4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法
2 分析评价结果
    2.1 营养状态分析评价
    2.2 浮游植物的群落构成
    2.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3 结语

四、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库湾水质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关键驱动因子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D]. 李楠鑫.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2]上表水层营养限制是蓝藻水华暴发的根本原因[J]. 蒋发俊. 河南水产, 2020(03)
  • [3]鄱阳湖洲滩灰化苔草浸提液对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D]. 荆晓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福建平潭三十六脚湖蓝藻水华预警研究[D]. 覃苗.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研究[D]. 薛天一.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6]广东水源水库水质和水生态时空变化研究[D]. 周静.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7]千岛湖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笪文怡.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8]汤溪水库水质现状及污染源分析[J]. 刘志伟. 绿色科技, 2017(14)
  • [9]汤溪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J]. 朱婷. 广东水利水电, 2015(08)
  • [10]粤东主要水库浮游植物与富营养状态分析评价[J]. 毛元宝. 广东水利水电, 2014(07)

标签:;  ;  ;  ;  ;  

塘溪水库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