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占新宇[1](2020)在《涉水桩基冲刷深度预测及安全性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水流冲刷,发生了大量桥毁事故。冲刷现象主要发生于水下,对桥梁破坏具有高度隐蔽性,严重威胁了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者的安全。因此,对桥梁桩基冲刷深度进行预测并进行安全性能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江西赣江流域的桥梁,对目前桩基冲刷深度计算上存在的不足及冲刷后的安全性能评估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冲刷机理,对国内冲刷公式进行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实际河床下切深度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从已有的冲刷公式计算不能反映真实的桩基裸露深度。(2)对赣江流域水文站的水文资料进行调查,分析赣江流域河床下切原因。并对现有的冲刷计算公式提出修正。(3)建立midas civil桥梁下部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不同冲刷深度受力情况,来评估冲刷对桩基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冲刷会导致桩身内力增大,但仍在安全范围内,对桥梁安全不构成威胁;墩顶位移大幅增加,超出安全范围,会对上部结构产生较大影响。(4)对已有的桩基加固技术提出改进,并对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玻纤套筒加固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来评估加固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增大截面加固法可使墩顶位移恢复安全值,能达到加固效果,适用于各种工况;玻纤套筒加固法能改善受力及耐久性,对恢复刚度作用不大,不宜在冲刷较大的桩基上使用。通过以上研究,可为桥梁桩基础设计及加固提供参考。

肖东[2](2019)在《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高铁路基耦合变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高速铁路俨然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高铁以其快速、安全、平稳、舒适等特点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而这些特点的实现离不开线下工程严苛的变形控制标准。在此背景下,桥梁桩基础和路基作为最常见的线下基础形式,其耦合变形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成为工程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归纳起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相互作用的情形在工程上的体现有2大类:第一类为邻近工况,其特点是桥梁桩基础与路基分别处于不同的线路(交叉或邻近并行),如跨线桥工程;第二类为连接工况,其特点为桥梁桩基础与路基处在同一条线路,亦即路桥过渡段工程。虽然二者在工程上的表现形式不同,相应的设计方法也有所差异,然而本质上都属于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范畴。通过调研发现,以往的研究类型及范畴相对单一,且研究内容片面且不够充分深入,未能将邻近与连接工况统一起来探讨,因而对于很多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再加上在设计和施工时也无对应的规范、标准及经验可循,对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特性更没有系统的阐释,从而导致这类问题在工程上的处治结果很不理想,要么采取过于保守的对策,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要么采取过于冒险或盲目的对策,埋下工程安全隐患。因此,广泛、深入、系统地开展桥梁桩基础与高铁路基耦合变形特性、工程处治措施及变形评价体系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邻近与连接2种工况统一起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桩基础—路基相互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揭示出两者耦合变形规律的差异及内在联系,从而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设计方法及理念。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离心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邻近和连接2种工况下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认识如下:Ⅰ.邻近工况:(1)基于Mindlin应力解,采用极坐标积分法导出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lin改进解,并用以计算桥梁桩基础、桩周土体以及邻近构筑物附加沉降,同时与传统Mindlin-Geddes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桥梁桩基础在周围土体引起沉降槽,自身沉降最大,随着距承台边缘距离的增加,附加沉降迅速减小,最后趋近于零;(2)与传统Mindlin法对比,考虑桩径效应的Mindlin解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值,解决了前者出现的应力集中效应;(3)考虑桩截面几何参量的计算方法比离心试验值偏大,原因是方法中未考虑群桩遮拦效应的影响;(4)通过传统方法与改进Mindlin方法对比,可以发现在近桩基础范围内二者计算值差异较大,而远离桩基础的范围二者计算结果逐渐趋于一致,这符合弹性力学圣维南原理。(2)制定了若干组隔断墙处治方案,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墙埋深、墙厚(刚度)、墙长对隔断墙处治效果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桩基础与高铁路基之间设置隔断墙可以有效阻隔桩基础荷载对既有路基产生的附加变形,且墙埋深及墙体长度越大,阻隔作用越大;而墙厚的变化对路基的附加变形影响很小。(3)依托某跨线桥工程,结合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得出:新建跨线桥桩基础荷载会引起邻近成灌高铁路基产生较大附加沉降,使路基的总工后沉降超过规范规定允许值,同时在邻近路基浅层地基中会产生水平拉伸位移,这对高铁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一定威胁。(4)通过多种工程处治方案的比选,选择了微型钢管灌注桩+桩顶系梁的组合形式,该工法具有施工扰动小,对场地要求低,作业灵活及隔断效果好等优点。实测结果表明,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确保了成灌高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及线路的正常运营。 Ⅱ.连接工况:(1)基于桥台斜交正做工程情形,将斜交路基荷载进行划分,将台后路基附加竖向应力计算公式扩展至任意斜交接续的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斜交角对台后地基附加应力分布发生偏转,打破了沿线路中心对称分布的特性。(2)过渡段地基加固作用对桥台桩受力变形影响表现为在竖向上利用CFG桩荷载深层传递作用改变软土地基沉降变形特性,在水平方向上CFG桩对软土的侧向流动起到了显着的阻拦作用。地基加固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路基荷载下土体蠕变特性的发挥。(3)过渡段地基加固程度与桩基桥台的变位及基桩内力分布紧密相关,随着CFG桩间距的增大,桩身弯矩最大值从桩长1/2处逐渐转移至桩顶,桩顶及承台转角增大,且偏转方向朝路基侧,桩身产生明显挠曲。桩上段出现负摩阻力作用,中性点随CFG桩间距增大逐渐下移。(4)桥台倾角、倾向、水平位移及台背错台均与过渡段路基收敛沉降值大小有直接关联,且过大的路基差异变形会影响线路结构刚度的合理匹配,建议路桥过渡段设计中引入路基收敛沉降值这一控制指标;另外地基加固对台背不同位置沉降改善程度不同,因此台背处地基采用变桩长或变桩距方法,重点加强台背地基处的处理。

孙妍婧[3](2018)在《大连填海区咬合桩围护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填海造地工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在国内兴起。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快速进程,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土地变得尤为耀眼,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沿海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城市用地寸土寸金,所以逐渐大家把眼光放在了填海造地这个快速有效的方法上。大连作为辽宁甚至是东三省的前列城市,由于三面环海、丘陵众多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城市用地尤为紧张。近十年来,也相继启动并实施了许多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大连的小平岛、凌水湾、星海湾、东港商务区、钻石湾等地区均为大连代表性的填海工程。其中大连东港商务区的填海建设工程也是近十年间大连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大连填海采用的是开山填海的方式,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地质条件。就给填海地区各项目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桩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工程等带来新的问题及挑战。钻孔咬合桩工艺由国外引进,近年来在国内许多重大项目中都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设计及施工人员也在面对大连填海区深基坑工程问题时,大胆创新引用并改进了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了大连填海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各项难题。本文以大连填海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进行了以下研究:(1)深基坑支护及止水设计。主要就钻孔咬合桩作为止水帷幕进行止水设计,并在局部土压力较大地区采用荤素桩同时配筋的方式,解决了支护安全问题。并结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点。(2)深基坑施工。充分结合大连开山填海地层的特殊性质,研究了咬合桩在该地层施工中的难点、重点及控制措施。(3)数据监测。结合拟建项目的全过程基坑监测数据,分析对比支护结构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变形变化,与设计要求比对,最终确定该方法的适用性。

袁文金[4](2017)在《金昌至永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中国道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不断地推动中国的经济,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所以在当今社会,道路建设是国家繁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有些早期建设公路交通量已接近饱和,相当部分的道路需要进行改扩建。还不能满足交通量的情况下,还需进行新建道路。金昌至永昌一级公路改建及新建工程项目所经地段存在戈壁特殊地区路线方案比选、盐渍土、湿陷性黄土、沙漠路段绿化防范措施及公路景观设计研究技术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重点研究:1)项目沿线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城镇规划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影响。首先对路线过程中的地貌、气候和水文调查,结合道路沿线岩层特征,提出沿线不良地质评价,确保线路设计完成后不受地质灾害的影响。2)行经区域的路线走向和重点地段的线路方案比选问题,在合理利用各项控制指标的前提下,设计线路走向的总体比选方案和重点区段的线路比较方案,科学合理地确定线路设计方案,力争工程技术、经济方案的可行性。3)针对目前一级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在运营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设计多种形式的路面结构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选用最为适合的典型路面结构,并对线路、桥面等不同区域提出可供采用的不同路面结构。4)研究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及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研究路线经过路段的自然地质灾害,分类汇总各种地质灾害对本项目的影响程度,研究线路设计完成后少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在公路建设运营与生态环境退化和河西走廊戈壁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等极端自然条件、特殊性路段盐渍土、湿陷性黄土预防与处置和景观设计等情况下建设公路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公路。5)由于路线行径区域与城镇及其他线路的交叉较多,对不同地段的线路交叉设计应展开深入研究,进行多方案比选,综合分析其优缺点,选定最优方案。该项目获得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甘发改交运[2015]1302号文件批准建设。文中对盐渍土处置措施、湿陷性黄土处理、戈壁滩地区路线设计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在调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金昌(下四分)至永昌段公路建设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了沿线地质、人文、气候、公路网规划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思路,并对路线设计、路基、路面、桥梁、路线交叉方案、盐渍土、湿陷性黄土、戈壁滩景观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比选,经过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研究,推荐建设方案。为金昌(下四分)至永昌段公路建设积累了数据,对该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曹崧峰[5](2016)在《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察哈素铁路专用线的设计。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河北省政府达成了能源合作意向的前提下,察哈素煤矿铁路专用线建设作为煤矿对外定向运输的配套项目,将极大降低煤炭对外运输成本,提升该煤矿煤炭资源运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将对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根据地区周边铁路运输网、路网规划和实际运输条件,研究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线路走向以及接轨方案。通过对中、南、北铁路运输方案的比选,比较成熟的方案是沿包西铁路北上,走京包铁路比较现实可靠。在此基础上,选择新街站为接轨点,并进一步比选新街站接轨方案,最终确定采用南咽喉接轨方案。其次,统筹考虑线路计划运输能力的近远期规划,明确全线车站分布,其中对既有车站新街站进行改造,新建矿区装车站,预留崔家梁站。并提出行车组织和运输管理模式的建议。再次,详细对工程涉及的线路平纵断面、轨道、路基、桥涵、隧道及站后四电工程专业项目进行研究、分析与设计。包括设计标准、技术规范、设计内容和工程数量等。最后,察哈素煤矿专用线的接入必将对已运营的新街车站运输能力构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在结合接轨站自身的运输性质、专用线货物流向、作业量及专用线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接轨站的扩建方案,由于该施工项目将涉及到既有线施工,文章最后对新街站站改的施工过渡方案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察哈素铁路专用线设计的研究,明确出铁路专用线工程在线路选线、接轨方案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在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接轨站既有线改造的施工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

刘雨岚[6](2016)在《基于综合法的大直径基桩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中提出桩基础是随着建设工程规模扩大发展起来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基础形式。由于工程地质条件与施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使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容易出现夹泥、离析、集中性气孔、蜂窝、断裂等类型缺陷,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本文研究了甘肃地区桩基检测的相关技术难题,以甘肃地区某些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结合调查、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地区桩基检测方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经过一定的实践证明,论文中提到的方法应用简便、直观、高效,而且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甘肃地区桩基检测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将对桩基检测的评价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第一步,详细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然后,针对超声波透射方法检测局限性,即盲区和声波的影响范围,提出综合法分析的重要性。针对桩身各种缺陷的不同特点,运用波幅、声速、PSD值对基桩进行综合判断,并提出了判断桩身缺陷性质的技巧。针对《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对基桩完整性分类的规定,总结利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并将之分类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个人看法进行相应改进。本文最后通过甘肃地区公路工程进行实例分析研究,总结了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法对提高灌注桩质量检测的准确性的各方面优势。经过本文的研究,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最终保证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使用安全。本文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于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凯[7](2016)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主要病害及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大部分黄土均有湿陷性和易冲刷、易溶蚀、各向异性等工程特征。其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貌决定了大多数桥梁跨沟谷、河流建设,桥梁下部结构多建于边坡或河道之中。随着近几年甘肃省境内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加之暴雨等极端天气的频发,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新旧桥梁出现诸如浸水湿陷导致基础沉降、梁体横向位移、锥坡及护坡塌陷等病害。对于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此类病害不仅使得每年投入到桥梁养护维修中的费用增加,而且随着病害的发展会影响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及行车舒适度。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区域桥梁进行病害调查、分析,从而提出适宜的养护维修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以甘肃陇西及陇东湿陷性黄土区域公路桥梁为工程背景,依据黄土湿陷特性,采用现场病害调查、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调查地区桥梁病害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在病害调查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地基部分淘蚀对刚性扩大基础稳定性及基底最大压应力的影响;冲刷对桩基力学性能的影响;基础沉降对双柱式桥墩内力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病害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影响。从支座反力、控制截面挠度及应力三个指标分析基础沉降对梁式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结合病害类型、病害产生机理及病害对桥梁结构影响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养护维修技术。由本文研究成果可得:黄土浸水湿陷与水流冲刷是造成基础沉降等桥梁病害的主要原因;刚性扩大基础基底抗倾覆系数与基底淘蚀形状无关,随淘蚀程度增加呈线性减小;基底最大压应力随淘蚀面积增加,曲线开始阶段呈平缓走势,当一侧淘蚀面积从,两侧淘蚀面积从开始,曲线变陡,增量较大;随冲刷程度增加,最大桩身弯矩呈线性增长,最大桩身位移呈非线性增长;无系梁双柱式桥墩倾斜量大一侧桥墩与盖梁相接处最先产生裂缝;桥台横向倾斜对简支梁桥影响最先体现在及跨梁体下挠过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应优先关注中跨跨中下挠值;简支转连续梁桥桥墩支座处及中跨跨中截面应力会随基础沉降量增加最先超出容许值。应从桥梁勘察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养护管理阶段和桥梁产生病害后四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的预防及养护工作。

邓尚强[8](2015)在《串珠状溶洞地层中桥桩受力性状的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串珠状溶洞地层中,桥梁桩基的受力性状极为复杂,其承载性能直接关系到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与稳定。以贵州某铁路周家湾大桥桥桩基础工程为例,运用Plaxis2D软件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重点探讨了单桩连续穿越多层溶洞时的受力与变形性状,并分析了桩周岩土体的位移及应力分布规律。

王艳华[9](2015)在《高速公路对水文生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作为基础性和服务性的产业,它的建设一方面大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其路域的水文生态因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影响水文生态,水文生态变化又影响人类生存环境,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和水文生态问题密不可分。水文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课题。因此,开展高速公路对水文生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高速公路路域水文生态问题实现其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研究的水文生态因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动物和植被等,针对高速公路建设可能出现的水文生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总体来说,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系统地阐述了全国高速公路及其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国内外水文生态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将高速公路水文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其水文生态因子在对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时期可能出现的水文生态问题。2)对不同水文生态因子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有针对性行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定量研究主要有: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涌水量及水质指标;茅台高速、仁遵高速以及仁赤高速的路面径流;西汉高速6处服务区的污水处理情况;国内14条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动物致死效应等的研究。3)在深入研究隧道工程对地下水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衬砌厚度及其渗透系数对围岩渗流场的影响,建立了7个不同隧道渗流分析模型,从而得出衬砌渗透系数与涌水量的关系,提出采用衬砌自防水的隧道工程方案。4)通过比选四种不同水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地方经验、资料的可靠性以及调查洪痕分析等因素,确定采用贵州省交通雨洪法经验公式进行水文计算结果验证,对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做进一步论证。5)针对高速公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沿路收集分段排至雨水处理系统的方案。其工艺流程为:进水→格栅→配水井→沉淀池(或应急池)→人工湿地→蒸发池。该研究成果已在仁赤高速正式投入使用。6)针对高毒烃类危化品的处置问题,本论文通过实验研究,以一种高毒芳烃类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提出混凝螯合共沉淀的降解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好,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7)提出出水用于农业回灌或景观环境回用的理念,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一方面保证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受路面径流污染的威胁,填补了饮用水源保护区路面径流处理技术的空白,另一方面经集中排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路面径流水可用于农田回灌,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8)对集中排水处理装置进水及出水各指标进行取样监测,其处理率在83.17%以上,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标准。这一结果说明集中排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可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决策支持。

李开封[10](2015)在《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在桥梁软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处理桥梁软基的施工技术和控制要点,希望能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二、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涉水桩基冲刷深度预测及安全性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床冲刷的研究现状
        1.2.2 冲刷对桩基承载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桩基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河床冲刷机理及计算
    2.1 自然冲刷
    2.2 般冲刷
    2.3 局部冲刷
    2.4 桥梁桩基冲刷调查
    2.5 工程案例分析
        2.5.1 工程概况
        2.5.2 冲刷计算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冲刷深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3.1 赣江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3.2 赣江河床演变分析
        3.2.1 资料来源
        3.2.2 河床演变规律分析
        3.2.2.1 河底平均高程变化规律
        3.2.2.2 河流断面面积变化规律
        3.2.3 分析结果
    3.3 赣江河床下切原因分析
    3.4 采砂引起的河床下切深度计算
        3.4.1 输(采)砂平衡关系
        3.4.1.1 基于供给端采砂量估计
        3.4.1.2 基于需求端采砂量估计
        3.4.1.3 供给端和需求端结果比较
        3.4.1.4 河床下切深度计算
        3.4.2 采砂坑引起的溯源冲刷
        3.4.2.1 溯源冲刷机理
        3.4.2.2 溯源冲刷深度计算
        3.4.2.3 案例计算
    3.5 桩基冲刷深度修正与预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冲刷对桩基安全性能的影响
    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1.1 工程概况
        4.1.2 桩工作用模拟
        4.1.3 桩基轴向受压承载力计算
        4.1.4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 冲刷深度对桩基性能的影响
        4.2.1 冲刷参数确定
        4.2.2 冲刷前受力分析
        4.2.3 冲刷8m受力分析
        4.2.4 冲刷4m受力分析
        4.2.5 结果分析与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桩基加固及效果评价
    5.1 一种既有群桩基础桩顶缺陷维修加固装置
    5.2 一种桥梁涉水桩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新技术
        5.2.1 施工工艺介绍
        5.2.2 玻纤套筒连接新方法
        5.2.3 玻纤套筒定位新方法
    5.3 增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效果评价
        5.3.1 冲刷8m加固后受力分析
        5.3.2 冲刷4m加固后受力分析
        5.3.3 结果分析与比较
    5.4 玻纤套筒加固法加固效果评价
        5.4.1 等效截面换算
        5.4.2 冲刷8m加固后受力分析
        5.4.3 冲刷4m加固后计算分析
        5.4.4 结果分析与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高铁路基耦合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邻近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研究
        1.2.2 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研究
        1.2.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理论方法研究
    2.1 概述
    2.2 邻近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理论计算
        2.2.1 计算假定
        2.2.2 基底应力
        2.2.3 附加应力分布
        2.2.4 沉降计算
        2.2.5 算例分析
    2.3 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理论计算
        2.3.1 计算假定
        2.3.2 基底应力
        2.3.3 附加应力分布
        2.3.4 沉降计算
        2.3.5 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离心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设备
    3.3 邻近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离心机试验
        3.3.1 试验方案
        3.3.2 模型制作
        3.3.3 试验量测
        3.3.4 试验步骤
        3.3.5 结果与分析
    3.4 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离心机试验
        3.4.1 试验方案
        3.4.2 模型制作
        3.4.3 试验量测
        3.4.4 试验步骤
        3.4.5 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4.1 概述
    4.2 有限差分方法
    4.3 邻近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数值分析
        4.3.1 三维网格及边界条件
        4.3.2 本构模型及参数
        4.3.3 模拟步骤
        4.3.4 计算结果分析
    4.4 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数值分析
        4.4.1 三维网格及边界条件
        4.4.2 本构模型及参数
        4.4.3 模拟步骤
        4.4.4 计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邻近桥梁桩基础与高铁路基耦合变形现场实测研究
    5.1 概述
    5.2 现场测试概况
        5.2.1 工程地质概况
        5.2.2 现场测试方案
        5.2.3 现场施工情况
    5.3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5.3.1 荷载时间曲线
        5.3.2 地表沉降
        5.3.3 分层沉降
        5.3.4 水平侧移
        5.3.5 孔隙水压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综合分析
    6.1 概述
    6.2 邻近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综合分析
        6.2.1 处治效果系数
        6.2.2 参数对比分析
        6.2.3 变形评价及判别
        6.2.4 处治建议
    6.3 连接桥梁桩基础与路基耦合变形的综合分析
        6.3.1 处治效果系数
        6.3.2 参数对比分析
        6.3.3 变形评价及判别
        6.3.4 处治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大连填海区咬合桩围护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填海造陆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钻孔咬合桩支护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2 大连东港商务区G01项目基坑支护、止水工程方案设计
    2.1 工程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质构造
        2.1.3 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
        2.1.4 地下水
        2.1.5 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埋藏物
    2.2 本工程的技术方案比选
        2.2.1 本工程的技术方案选型原则
        2.2.2 工程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情况
        2.2.3 拟建工程基础情况及基坑概况
        2.2.4 拟建工程方案比选
    2.3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2.3.1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
        2.3.2 解决方案
3 大连东港商务区G01项目基坑支护、止水工程方案设计计算
    3.1 岩土力学参数选取
    3.2 设计参数选取
    3.3 设计地面超载取值
    3.4 计算软件选用
    3.5 典型剖面计算
        3.5.1 钻孔咬合桩支护形式典型剖面计算
        3.5.2 分级放坡支护形式典型剖面计算
    3.6 小结
4 咬合桩施工工艺及本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4.1 钻机咬合桩施工工艺
        4.1.1 咬合桩工艺原理
        4.1.2 桩超缓凝混凝土配制
        4.1.3 全套管钻机咬合桩工艺特点
        4.1.4 钻孔咬合桩单桩成桩工艺流程
        4.1.5 导墙施工工艺流程
        4.1.6 钻孔咬合桩排桩成桩工艺流程
    4.2 本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4.3 小结
5 监测方案及实测结果对比
    5.1 基坑监测方案
        5.1.1 监测目的
        5.1.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5.1.3 监测工作流程
        5.1.4 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5.2 布点原则及埋设安装
        5.2.1 桩顶水平/竖向位移
        5.2.2 周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5.2.3 监测基准点
    5.3 监测期、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5.4 监测方法及精度
        5.4.1 水平位移监测
        5.4.2 竖向位移监测
    5.5 监测选用仪器
    5.6 监测数据分析
        5.6.1 桩顶及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5.6.2 桩顶及坡顶竖向位移监测
        5.6.3 建筑物沉降
        5.6.4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5.7 监测汇总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金昌至永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依托项目概况
        1.2.1 路线起讫点、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1.2.2 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
        1.2.3 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1.2.4 项目区域路网现状、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依托项目总体设计原则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对项目的影响
    2.1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
        2.1.1 构造剥蚀低中山丘陵地貌区
        2.1.2 冲洪积堆积平原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2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2.2.1 区域地质构造
        2.2.2 主要构造
        2.2.3 地层岩性
    2.3 工程地质评价
    2.4 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2.4.1 不良地质
        2.4.2 特殊性岩土
    2.5 项目区域内地震参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线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3.1 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3.1.1 路线平面设计原则
        3.1.2 路线平面设计
        3.1.3 路线纵断面设计
        3.1.4 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3.1.5 推荐方案路线总体走向
        3.1.6 平面设计线位置及超高
    3.2 路线方案布置及比选论证
        3.2.1 工可路线方案采用情况
        3.2.2 路线方案比选
    3.3 路线交叉
        3.3.1 路线交叉设计原则
        3.3.2 技术标准采用情况
        3.3.3 路线交叉的分布及设置概况
    3.4 互通式立交布设概况
        3.4.1 隘门互通立交
        3.4.2 中粮储备库立交
        3.4.3 土佛寺立交
    3.5 运行车速安全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路面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4.1 设计研究原则及方案比选论证
    4.2 一般路基设计
        4.2.1 填方路基设计
        4.2.2 挖方路基设计
        4.2.3 深挖路基
        4.2.4 路桥(涵)过渡路基处理
    4.3 特殊地质路基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4.3.1 采空区
        4.3.2 危岩
        4.3.3 盐渍土
        4.3.4 新旧路基衔接处理
        4.3.5 路床处理
        4.3.6 湿陷性黄土处理设计
        4.3.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基本思路
        4.3.8 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4.4 路基处理结论
    4.5 路基支挡防护关键问题研究
        4.5.1 沿河路段冲刷防护
        4.5.2 坡面防护
        4.5.3 桥头路基防护
    4.6 路面结构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4.6.1 设计原则
        4.6.2 自然条件及交通构成
        4.6.3 设计标准及参数
        4.6.4 沿线筑路材料分布特点
        4.6.5 路面结构设计及方案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5.1 本项目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措施设计
    5.2 绿化设计理念和基本原则
        5.2.1 设计理念
        5.2.2 指导思想
        5.2.3 设计原则
        5.2.4 绿化植物种的选择
        5.2.5 采用的植物配置
    5.3 环境保护设计
        5.3.1 降噪工程设计
        5.3.2 水土保持设计
        5.3.3 绿化工程设计及方案比选
    5.4 针对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铁路选线方案比选
    2.1 路网构成
    2.2 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货运径路分析
    2.3 接轨方案
        2.3.1 成陵接轨方案
        2.3.2 新街接轨方案
    2.4 线路走向方案的综合评价
        2.4.1 线路走向方案的综合评价
        2.4.2 线路走向方案和接轨方案的确定
3 线路运输能力
    3.1 车站分布
        3.1.1 车站分布原则
        3.1.2 车站分布概况
    3.2 运输能力与客货运需求的适应情况
        3.2.1 行车量及车流组织
        3.2.2 通过能力和分期加强措施
        3.2.3 分期输送能力和运量适应情况
        3.2.4 管理方式及交接方式
    3.3 经济分析
        3.3.1 基础支出与收入
        3.3.2 财务评价
        3.3.3 国民经济评价
        3.3.4 综合评价
4 线路设计及工程内容
    4.1 线路方案
        4.1.1 专用线
        4.1.2 立交疏解线
    4.2 线路平面设计
        4.2.1 平面设计原则
        4.2.2 线路平面设计概况
    4.3 线路纵断面设计
        4.3.1 线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4.3.2 线路纵断面设计概况
        4.3.3 沿线高程控制点说明
    4.4 轨道
        4.4.1 轨道类型
        4.4.2 专用线有砟轨道设计
        4.4.3 正线无缝线路设计
        4.4.4 附属设备和常备材料
    4.5 路基
        4.5.1 路基面宽度
        4.5.2 路基基床
        4.5.3 压实标准
        4.5.4 路堤填料及沉落加宽
        4.5.5 横断面形式及边坡坡率
        4.5.6 一般路段坡面防护
        4.5.7 取弃土场及填料的设计说明
    4.6 桥梁与涵洞
        4.6.1 桥梁技术规定
        4.6.2 桥梁孔跨及墩台类型
        4.6.3 框架桥、涵洞
    4.7 隧道
        4.7.1 建筑限界、路段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4.7.2 设计内容说明
        4.7.3 浅埋隧道防坍塌安全控制措施
    4.8 站场
        4.8.1 新街接轨站
        4.8.2 矿区装车站
    4.9 电气化
        4.9.1 主要技术条件
        4.9.2 主要设计内容
    4.10 通信
        4.10.1 设计范围
        4.10.2 接轨站铁路通信主要技术标准概况
        4.10.3 主要通信设备类型、容量的选择
        4.10.4 通信线路
        4.10.5 接地装置
    4.11 信号
        4.11.1 概述
        4.11.2 主要设计原则
    4.12 电力
        4.12.1 新街站
        4.12.2 电力专业的主要工程内容
        4.12.3 供电方案
5 新街站站改方案
    5.1 工程概况
        5.1.1 范围
        5.1.2 项目概况
    5.2 主要工程量
        5.2.1 邻近营业线施工
        5.2.2 营业线施工
    5.3 主要工作内容
        5.3.1 邻近营业线施工
        5.3.2 营业线施工
    5.4 施工组织及方案
        5.4.1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5.4.2 行车线外施工
        5.4.3 行车线封锁施工
    5.5 安全保证措施
        5.5.1 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
        5.5.2 营业线接触网专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综合法的大直径基桩质量检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基桩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基桩常见缺陷类型、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1.3.1 水下灌注桩
        1.3.2 人工挖孔桩
    1.4 基桩检测中常见的检测方法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文研究的目标
第2章 基桩检测及综合法的理论基础
    2.1 超声波透射法
        2.1.1 基本原理
        2.1.2 评判依据
        2.1.3 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
    2.2 低应变反射波法
        2.2.1 基本原理
        2.2.2 现场检测技术
        2.2.3 数据处理
        2.2.4 典型反射波曲线图
    2.3 钻心法
        2.3.1 基本原理
        2.3.2 过程控制
        2.3.3 钻芯设备
        2.3.4 钻孔布设
    2.4 综合法基本理论
        2.4.1 基本原理
        2.4.2 分析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桩检测实例分析
    3.1 典型超声波透射法曲线分析
    3.2 钻芯法检测实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常见检测方法在工程中的对比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实践中的对比分析
    4.3 对比检测曲线图及分析
    4.4 对比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分析
    5.1 有效检测桩长的应用及分析
        5.1.1 有效检测桩长概念
        5.1.2 基桩长度、桩径分布调查
        5.1.3 有效检测桩长的确定
    5.2 综合法检测桩基缺陷时的应用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总结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主要病害及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黄土湿陷机理研究现状
        1.3.2 基础沉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1.3.3 桥梁加固处治方法
    1.4 本文研究工程背景及主要工作内容
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主要病害分析
    2.1 湿陷性黄土分析评价
    2.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病害调查
        2.2.1 桥梁病害调查
        2.2.2 桥梁调查病害总结
    2.3 桥梁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2.3.1 下部结构主要病害分析
        2.3.2 上部结构主要病害分析
        2.3.3 桥面系主要病害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病害对桥梁墩(台)基础承载能力的影响
    3.1 基底部分淘蚀对刚性扩大基础的影响
        3.1.1 基底部分淘蚀对刚性扩大基础稳定性的影响
        3.1.2 基底部分淘蚀对刚性扩大基础基底压应力的影响
    3.2 冲刷对桩基础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基础沉降对双柱式桥墩内力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墩(台)基础沉降对梁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4.1 基础沉降引起连续梁桥上部结构附加内力计算理论
    4.2 基础沉降对简支梁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4.2.1 单侧桥台横向倾斜对简支梁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4.2.2 两侧桥台横向同步不同向倾斜对简支梁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4.3 基础沉降对大跨度连续梁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4.3.1 基础沉降对支座反力的影响
        4.3.2 基础沉降对控制截面挠度的影响
        4.3.3 基础沉降对控制截面应力的影响
    4.4 基础沉降对简支转连续梁桥上部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4.4.1 基础沉降对支座反力的影响
        4.4.2 基础沉降对控制截面挠度的影响
        4.4.3 基础沉降对控制截面应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病害的预防及养护技术
    5.1 勘察设计阶段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病害的预防
    5.2 施工建设阶段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病害的预防
        5.2.1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边坡防护措施
        5.2.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防排水措施
    5.3 养护管理阶段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病害的预防
    5.4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病害的养护与整治
        5.4.1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技术
        5.4.2 桥梁下部结构加固技术
        5.4.3 桥头跳车处治技术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串珠状溶洞地层中桥桩受力性状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2 Plaxis数值模拟
    2.1 Plaxis有限元简介
    2.2 计算模型
    2.3 参数选取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9)高速公路对水文生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理论分析——高速公路的水文生态特征及其问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1.3.3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第二章 高速公路的水文生态问题
        2.1 地下水问题
        2.1.1 隧道施工
        2.1.3 路堑开挖
        2.1.4 路堤填筑
        2.1.4 桥梁施工
        2.1.5 粉煤灰带来的水文问题
        2.2 地表水问题
        2.2.1 桥梁施工
        2.2.2 隧道施工
        2.2.3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2.4 建筑材料与弃渣
        2.2.5 路面径流
        2.2.6 危化品运输泄露
        2.2.7 服务区的生活污水
        2.2.8 融雪剂的水文问题
        2.3 土壤问题
        2.3.1 土壤侵蚀
        2.3.2 重金属污染
        2.4 动物问题
        2.4.1 阻隔作用
        2.4.2 污染问题
        2.4.3 致死效应
        2.5 植物问题
        2.5.1 工程占地
        2.5.2 施工粉尘污染
第二篇 实例研究——以仁赤高速公路为例
    第三章 仁赤高速公路自然地理位置与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象与水文
        3.1.3 生态环境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地质构造
    第四章 仁赤高速公路水资源现状
        4.1 地表水
        4.1.1 河流
        4.1.2 湖库
        4.1.3 井泉
        4.1.4 地表水分析
        4.1.5 现状监测
        4.2 地下水
        4.2.1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4.2.2 地下水类型
    第五章 仁赤高速公路的水文生态问题分析
        5.1 地下水问题分析
        5.1.1 施工期的地下水影响分析
        5.1.2 运营期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5.2 地表水问题分析
        5.2.1 施工期的地表水影响分析
        5.2.2 运营期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5.2.3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5.3 动物问题分析
        5.3.1 施工期动物的影响分析
        5.3.2 运营期动物的影响分析
        5.4 植物问题分析
        5.4.1 对沿线陆生植物种类的影响分析
        5.4.2 对自然植被生态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4.3 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分析
        5.4.4 隧道施工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分析
        5.4.5 工程占地引起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分析
        5.5 土壤问题分析
    第六章 仁赤高速公路水文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施工期的防治对策
        6.1.1 水环境保护
        6.1.2 植被保护的保护措施
        6.1.3 动物保护
        6.2 运营期的防治对策
        6.2.1 水环境保护
        6.2.2 高毒危化品泄露处置技术
        6.2.3 其他水文生态因子的保护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在桥梁软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方案比选
3 PHC桩处理方案概况
4 PHC桩施工技术
    4.1 施工准备
    4.2 打桩机选择
    4.3 施工工艺
        4.3.1 测量放样
        4.3.2 机械就位
        4.3.3 喂桩
        4.3.4 锤击成桩
        4.3.5 桩基移位
5 施工控制要点
6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1 管桩桩顶被击碎而桩顶标高难以达到设计标高
    6.2 桩顶偏位
7 效果
8 结语

四、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涉水桩基冲刷深度预测及安全性能评估[D]. 占新宇. 南昌大学, 2020(01)
  • [2]邻近(连接)桥梁桩基础与高铁路基耦合变形研究[D]. 肖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3]大连填海区咬合桩围护结构设计及其施工方法研究[D]. 孙妍婧.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4]金昌至永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 袁文金. 长安大学, 2017(02)
  • [5]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设计研究[D]. 曹崧峰.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6]基于综合法的大直径基桩质量检测与评价[D]. 刘雨岚.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7]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梁主要病害及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D]. 杨凯.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8]串珠状溶洞地层中桥桩受力性状的数值模拟[J]. 邓尚强. 路基工程, 2015(05)
  • [9]高速公路对水文生态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王艳华. 长安大学, 2015(02)
  • [10]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在桥梁软基中的应用[J]. 李开封.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1)

标签:;  ;  ;  ;  ;  

周家湾中桥打入桩基础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