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技术切除颅内肿瘤的手术配合

显微技术切除颅内肿瘤的手术配合

一、应用显微技术摘除颅脑肿瘤的手术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于福建[1](2020)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与评价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该院于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从中选择18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观察18例患者手术治疗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复发情况、术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15例患者术中肿瘤全部切除,其余病例全切囊壁。术后随访半年发现,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Ⅴ级1例,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8.89%。随访发现术后1例复发,复发率为5.56%。结论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可以消除患者三叉神经痛症状,且术后面部神经功能保留率较高、复发率低,疗效良好。

乔卿均,刘德蕊[2](2019)在《囊性脑肿瘤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囊性脑肿瘤实施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囊性脑肿瘤患者98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并发症状况以及预后状况等。结果观察组肿瘤全部切除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术后6个月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性脑肿瘤实施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可减少病灶残留,降低并发症风险,预防肿瘤复发情况。

郭宗通[3](2018)在《磁共振引导1251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1年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挽救性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1年疗效及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治疗的34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34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5岁~75岁,平均年龄54岁;KPS评分60分~100分,KPS评分<80分15例,KPS评分≥80分19例;增强磁共振T1WI示瘤体最长径8mm~50mm,平均瘤体最长径34mm±10mm;外科全切20例,部分切除7例,未手术7例;34例患者均行脑外放射治疗;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WHO Ⅲ级16例,WHO Ⅳ级18例;小脑幕上29例,小脑幕下5例。由一名医师和一名物理师根据34例患者术前近1周CT或MR图像划定肿瘤靶区并设定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34例患者均行脑外放射治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处方剂量(PrescriptionDose,PD)设定为90Gy,90%的靶区剂量≥MPD,V200<50%。将CT或MR图像导入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在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的基础上外扩5mm~10mm,计算125I放射性粒子数目、活度、穿刺路径及空间分布,根据巴黎法则,平行穿针进针直线排列、各粒子源间等距。34例患者术后24h内行CT扫描,计算机TPS验证靶区剂量。随访时间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第一天开始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是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至患者死亡时间、随访缺失或截止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是从术后第一天开始至患者随访缺失或截止时间、肿瘤首次复发时间。分别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1月、3月、6月、12月磁共振扫描,随访结果由相同两名高级职称医师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979年)评价并达成共识。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如下临床因素:术前性别、年龄、KPS评分、瘤体最长径、手术切除程度、WHO分级、肿瘤位置、术后靶区剂量D90。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1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判断,相关因素带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得到挽救性治疗且无手术相关死亡,其中11例术中或术后24~72小时出现头痛、少量脑出血等轻度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均症状缓解。术后24小时计算机TPS验证靶区剂量D90≥90Gy20例(20/34),靶区剂量D90<90Gy14例(14/34)。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2例肿瘤进展,11例因肿瘤复发死亡。全组1年总生存率67.6%(23/34);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有效率(complete response,CR+ partial response,PR)分别:50.0%(17/34)、73.5%(25/34)、75.0%(24/32)、65.2%(15/2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WHO分级及靶区剂量D90与患者生存时间显着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靶区剂量D90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而病理分级不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挽救性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选择方法。2、年龄≤50岁、KPS评分≥80分、手术切除程度完全、WHO分级Ⅲ级、术后靶区剂量D90≥90Gy的患者生存率高,其中年龄、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靶区剂量D90是影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刘爽,季冬月,朱秀静,陈海丽,李秀珠,陈素娥,陈丽丽[4](2016)在《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外科300例手术患者及其手术医生作为调查对象。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时段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选取患者150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时段实施前作为对照,选取患者150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实施后手术物品准备时间(10.1±1.9)min等术前准备指标均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物品准备准确率(98.7%)等术中准备指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主刀医生护理满意率(98.0%)和患者护理满意率(97.3%)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手术医生及患者满意程度。

朱艳,王冬梅[5](2016)在《神经导航仪辅助颅脑肿瘤显微切除护理配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神经导航仪辅助颅脑肿瘤显微切除护理配合。方法:在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使用显微切除颅脑肿瘤患者中,随机取30例作为实验对象,在手术进行前为患者进行病情的访视评估,准备手术可能用到的用具,配合手术医生建立患者进行手术的三维重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手术的方案以及出现突发情况的备用方案,在手术过程中监督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导航,通过神经导航仪监测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减少手术进行的时间。在手术结束后,整理并清洗手术用具,进一步消毒,以备下次使用。结果:在我院进行神经导航仪辅助颅脑肿瘤显微切除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并进行护理后,均顺利出院,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肿瘤均成功切除,经过3个月的随访得出结果,患者均未产生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仪辅助颅脑肿瘤显微切除并进行护理,可以减少手术进行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楚枫[6](2016)在《经皮内窥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腰腿疼的患者逐渐增多,腰椎管狭窄症作为引起老年腰腿疼的原因之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方式以其小创伤、恢复快受到患者及医生的欢迎,但各种术式特点不一,临床疗效也各有不同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希望能在指导临床上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起参考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骨科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6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36-74岁,平均59岁),所有患者均取得了6-24月随访(平均17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PELD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MED组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并对其数据差异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当天VAS评分、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月VAS评分、术后6月VSA评分及次末随访VAS评分变化评价腰腿部疼痛缓解情况,记录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后3月ODI评分、术后6月ODI评分与次末随访ODI评分变化评价腰椎功能情况。结果PELD组较MED组术中透视次数多,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PELD组优于MED组(P<0.05)。两组组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PELD组术后当日VAS评分、术后3天VAS评分较MED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月VAS评分、术后6月VAS评分及次末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月、术后6月及次末随访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除了2例患者于手术当日晚上口服依托考昔片0.1 2g外,其他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应用止痛类药物,MED组术后均手术当日晚上口服依托考昔片0.12g。PELD组1例术后出现手术侧下肢麻木感,考虑术中神经根牵拉伤,经保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手术侧下肢症状未能完全缓解,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效果欠佳,遂行MED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MED组术中发现患者硬脊膜破裂1例,因破裂较小遂行明胶海绵按压,术后按脑脊液漏处理,患者恢复良好;1例术中发现腰骶神经根变异,2条神经根从同一椎间孔出,术中通过精细操作,适当咬除部分椎板并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行椎间孔扩大,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临床症状缓解,随访患者恢复良好;1例术后腰痛无明显缓解,经保守治疗6月后疗效欠佳,行融合术,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在满足减压充分的情况下,PELD损伤更小,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更快,更适应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但因PELD减压的局限性,其只能作为MED术治疗LSS的补充,两组可结合作为LSS的阶梯治疗。

段兴浩[7](2016)在《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辅助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技术在辅助功能区肿瘤手术中的具体效果,包括肿瘤有效切除率、病人生存率及其对改善患者术后整体生存质量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辅助手术的患者12例,利用术前影像学数据结合导航技术在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分别行皮层及皮层下电生理监测,辅助功能区肿瘤的切除,手术前后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二者手术前后KPS值等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在电生理监测辅助下手术后整体生存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6例,大部切除2例,手术后患者肌力均较术前提高,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止随访时间点,患者均存活。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手段在辅助功能区肿瘤的手术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作为功能区监测手段的“金标准”,该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多年来获得长足发展,皮层和皮层下电刺激技术二者各有优势和侧重同时又相辅相成,是神经外科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同时仍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联合其他多种技术手段可使病人最大获益。

刘甲木,李志钢[8](2014)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方法 66例颅脑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灶部位不同,采取针对性手术入路,分析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本组6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全切除占90.9%;次全切占9.1%,1例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消失;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着提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灶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贾勇[9](2014)在《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文中研究指明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微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神经疾病病因学研究的进展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和微创理念的发展,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成为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1],也是唯一一种针对病因治疗的手段,而且又能保留神经功能[2]。现将MVD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收住三叉神经痛并采

高晨,荔志云,田立庄,王洪运,刘玉虎,王向阳[10](2012)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30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显微手术入路。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24个月,依据术后MRI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30例患者,肿瘤于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4例患者在随访两年内死亡,最短生存期为5个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严重新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对于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依据MRI表现,应用显微手术,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进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应用显微技术摘除颅脑肿瘤的手术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显微技术摘除颅脑肿瘤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囊性脑肿瘤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3)磁共振引导1251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1年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125)I放射性粒子在颅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常规护理管理
        1.4.2 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
    1.5 观察指标
        1.5.1 术前及术中表现
        1.5.2 术后满意度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术前及术中表现情况
    2.2 术后满意度调查
3 讨论

(6)经皮内窥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腰椎管狭窄症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
    3.2 祖国传统中医关于LSS的记载
    3.3 下腰椎微创手术的解剖特点
    3.4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
    3.5 PELD与MED的手术入路
    3.6 PELD与MED的手术适应症:
    3.7 PELD及MED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3.8 PELD及MED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三) 致谢

(7)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辅助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资料
技术、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定位及近中央区手术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8)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分析
    2.2 患者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2.3 患者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9)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访视
    2.2 器械物品准备
    2.3 手术环境准备
    2.4 术中配合
        2.4.1 仪器摆放:
        2.4.2 体位摆放:
        2.4.3 巡回护士配合:
        2.4.4 器械护士配合:
3 结果
4 讨论

(10)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3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大脑侧裂区的解剖特点
    3.2 侧裂区星型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3.3 侧裂区星形细胞瘤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应用及手术入路
4 展望

四、应用显微技术摘除颅脑肿瘤的手术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 于福建. 系统医学, 2020(15)
  • [2]囊性脑肿瘤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 乔卿均,刘德蕊.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8)
  • [3]磁共振引导1251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1年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郭宗通. 山东大学, 2018(01)
  • [4]基于循证护理的细节化管理在提高神经外科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刘爽,季冬月,朱秀静,陈海丽,李秀珠,陈素娥,陈丽丽. 中国医院统计, 2016(06)
  • [5]神经导航仪辅助颅脑肿瘤显微切除护理配合[A]. 朱艳,王冬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 [6]经皮内窥镜与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D]. 杨楚枫.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7]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辅助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应用研究[D]. 段兴浩. 宁夏医科大学, 2016(03)
  • [8]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评价[J]. 刘甲木,李志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35)
  • [9]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J]. 贾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9)
  • [10]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30例分析[J]. 高晨,荔志云,田立庄,王洪运,刘玉虎,王向阳. 海南医学, 2012(20)

标签:;  ;  ;  ;  

显微技术切除颅内肿瘤的手术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