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河豚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双斑河豚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一、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崔广鑫[1](2021)在《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人工授精技术开发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文中研究表明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肉质鲜美、富含多种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北方沿海居民的喜爱。其具有洄游范围小、繁殖能力强、在北方海域可以自然越冬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网箱养殖、增殖放流的重要经济鱼种。许氏平鲉是典型的卵胎生鱼类,生殖周期长,存在苗种获得困难、良种选育难度大等问题,同时随着许氏平鲉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企业对优质种苗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稳定获得大量优质苗种以及加快良种选育进程是目前许氏平鲉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对许氏平鲉精子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以精子复苏率与精子相关酶活性为评价冷冻保存精子质量的指标,初步探索出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的方法,为其他卵胎生鱼类精子的冷冻保存提供参考;其次,本研究首次将冷冻复苏后的许氏平鲉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研究,通过人工受精技术成功构建许氏平鲉杂交F1群体,并利用SSR标记对其进行亲子鉴定,为后续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人工选育提供新的思路;以许氏平鲉杂交F1群体为构图群体,通过RAD-seq测序技术在许氏平鲉全基因组范围内开发SNP标记,完成许氏平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许氏平鲉分子辅助育种以及后续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1.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及酶活性检测为建立卵胎生经济鱼类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本研究以HBSS、MPRS、Cortland、Ringer,s和TS-2作精子稀释液,添加不同体积浓度(5%、10%、15%、20%和25%)的二甲基亚砜(DMSO)、乙二醇(EG)、丙二醇(PG)、甲醇(MEOH)和丙三醇(Gly)作为抗冻剂对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冻精和鲜精的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6种酶活性的测定对冻精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HBSS+20%DMSO、TS-2+15%DMSO和TS-2+15%EG等3组混合液作精子抗冻保护液时,许氏平鲉精子复苏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除GR酶外,鲜精中总ATP酶、SDH、LDH、CK、CAT酶活性均显着高于添加抗冻液组(P<0.05)。总体来说TS-2+15%EG组合冷冻保存精子效果最好,可用于后续许氏平鲉精子冷冻保存。2.许氏平鲉人工授精技术开发及全同胞家系建立与鉴定为建立许氏平鲉人工授精方法,利用HBSS+20%DMSO、TS-2+15%DMSO以及TS-2+15%EG三组精子冷冻保存最优组合保存许氏平鲉精子(冷冻时间>48h),生理盐水组作对照,冻精组精子冷冻复苏后用于人工授精实验,统计受精成功率,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产出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结果显示,TS-2+15%EG组受精成功86.7%,均显着高于HBSS+20%DMSO组(14.4%)和TS-2+15%DMSO组(44.4%)(P<0.05),表明可以用TS-2+15%EG组合用于许氏平鲉精子冷冻保存后的人工授精。微卫星进行亲子鉴定,显示人工授精获得的后代仔鱼与雌雄亲本均具有亲权关系。本研究首次对许氏平鲉进行人工受精实验研究,初步探索出许氏平鲉人工授精方法,有效解决了当前利用野生孕期雌性亲鱼进行繁殖的窘境,为许氏平鲉苗种繁育、人工选育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技术支撑。3.许氏平鲉RAD-seq测序及SNP标记开发本研究利用人工受精技术构建的杂交F1群体(共130个样本,包括2个亲本和128个子代样本),进行RAD-seq测序,群体检测获得原始SNP标记4,181,251个,其中只在父本中杂合的SNP标记192,038个,只在母本中杂合的SNP标记195,534个。以比对质量值≥20,深度≥4为标准,筛选获得SNP标记2,609,342个,对上述SNP标记进一步筛除缺失率大于1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低于5%的位点,得到SNP标记65,603个。为后续遗传连锁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上述65,603个候选SNP标记进行偏分离过滤,偏分离设定的阈值P为0.05,挑选双亲拟测交位点(“hk×hk”、“nn×np”、“lm×ll”),同时经过偏分离分析,最终筛选出高质量SNP标记共40,155个。本研究通过RAD-seq测序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SNP标记,为后续遗传连锁分析奠定基础。4.许氏平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在人工授精技术构建的杂交F1群体随机挑选128个样本,以2个亲本和128子代个体为作图群体,完成许氏平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绘制,遗传图谱具有较高的SNP标记密度,共有24个连锁群,与许氏平鲉单倍体染色体数目相同。雌性图谱中包含21,725个SNP分子标记,图谱总长2070.22c M,标记间平均间隔为0.04-0.27c M;雄性遗传连锁图谱总长1915.24c M,共24,022个SNP标记,标记间的平均间隔为0.05-0.14c M;整合图谱包含40,131个SNP分子标记,总长为2080.03c M,图谱覆盖率高达99.86%,完整性较高。许氏平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后续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良好素材。

曹勤[2](2020)在《紫外辐射灭活清水石斑鱼精子诱导褐点石斑鱼卵子胚胎发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养殖品种但因种质资源退化导致其品质、遗传多样性、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受到影响。雌核发育作为可获得优良品种的手段之一被广泛的应用于鱼类良种的开发。据报道,人工诱导褐点石斑鱼雌核发育技术已取得成功,但因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过程中需对精子遗传物质灭活和受精卵染色体加倍处理使得仔鱼存活率低、畸形率高,为探究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手段对褐点石斑鱼受精卵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紫外线法和冷休克法为雌核发育处理手段,以紫外灯、褐点石斑鱼母本(♀)与清水石斑鱼父本(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为研究对象,对紫外灯辐射强度稳定范围、稳定时间进行测定以及对清水石斑鱼精子最佳稀释液进行筛选、清水石斑鱼精子紫外处理条件和受精卵冷休克处理条件的摸索以及经紫外处理诱导的胚胎和冷休克处理过的胚胎发育的观察,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紫外灯管辐射强度进行研究表明不同紫外灯打开后辐射强度趋于稳定的时长不同;同一灯管不同位点处辐射强度不同;辐射强度随灯管高度增加而降低,一定范围内,高度上升1 cm会造成辐射强度呈显着差异(P<0.05)。2.采用5种精子稀释液(ELS3、EM1、Hank’s、MPRS和TS-19)对清水石斑鱼精子稀释后通过观察精子激活率、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测得EM1为清水石斑鱼精子最佳稀释液。本研究对紫外照射条件、冷休克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持续时间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当辐射强度为2500μW/cm2,照射2.5 min时褐点石斑鱼受精卵原肠期胚胎存活率和孵化率最高;当冷休克(0~2℃)处理起始时间为6.0 min持续处理6.5 min后胚胎孵化率最高。3.对未经任何处理、紫外照射以及冷休克后的受精卵胚胎发育进行观察,研究表明经冷休克处理后的受精卵胚胎发育用时最长,且紫外和冷休克处理会造成受精卵胚胎发育卵裂不均一,胚胎细胞出现多油球的情况,并造成初孵仔鱼不同程度的畸形。

赖晓慧[3](2020)在《双斑东方鲀体内TTX分布规律及其蓄积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最早发现于河鲀卵巢,后来在陆生、水生等多种无亲缘关系的动物及海洋和淡水环境的沉积物中都发现了TTX。福建河鲀养殖以本地特色物种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和菊黄东方鲀(T.flavidus)为主,但不同养殖区域养殖水质不同、饲喂形式多样,同时这两个种类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季节中TTX的分布规律不明,河鲀个体间TTX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给食用者带来中毒的危险,限制了福建河鲀产业链的发展。明确TTX的分布规律和建立稳定的低毒或无毒河鲀的养殖方法和遗传育种至关重要。由于目前TTX生物合成过程与起源尚未明了,进行TTX合成的干预以降低TTX的合成量存在着极大的难度,这成为低毒或无毒河鲀的养殖方法和新品种培育研究的瓶颈。为此,我们以双斑东方鲀为研究材料,一方面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手段,了解TTX在其体内的分布规律,另一方面从TTX蓄积途径的调控入手,建立其蓄毒型动物模型,了解外源性TTX在模型体内蓄积的分布、消减及组织细胞显微定位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模型转录组的分析,初步探讨外源性TTX在双斑东方鲀体内的蓄积机制,筛选TTX蓄积相关基因,为将来基因干预,开发低毒或无毒双斑东方鲀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LC-MS/MS检测方法,(1)对养殖双斑东方鲀各生长阶段(精液、未受精卵、胚胎期、幼鱼期成体和成鱼期各组织)所含TTX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明确养殖双斑东方鲀不同发育时期TTX的分布规律;(2)对野生双斑东方鲀成鱼各组织中TTX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养殖双斑东方鲀相应组织中TTX含量分布进行比较,以了解养殖双斑东方鲀体内TTX的分布特点;(3)对养殖双斑东方鲀的养殖用水进行TTX的检测,以判断双斑东方鲀的养殖环境中是否存在外源性TTX。结果表明:(1)养殖双斑东方鲀精液、未受精卵、胚胎期、幼鱼期中存在TTX,但其TTX含量低于最小定量限;TTX在18月龄(未性成熟)成体中的分布规律为:皮肤>肝脏>(肾脏、肠、肌肉、脾脏、血液、眼睛中TTX含量低于最小定量限,不能精确进行TTX含量比较);TTX在36月龄(性成熟,雌性)成体中的分布规律为:卵巢>血液>肝脏>皮肤>肠>脾脏>肾脏>眼睛>肌肉。TTX在36月龄成体肝脏中的含量高于皮肤,表明:在养殖双斑东方鲀生长过程中,TTX进行了重新分布。(2)TTX在野生双斑东方鲀成体中的分布规律为:卵巢>肝脏>皮肤>眼睛>肠>脾脏>肾脏>肌肉>血液。养殖双斑东方鲀成鱼肝脏中TTX的含量比野生成鱼低171倍,卵巢比野生低137倍,皮肤比野生低155倍,而血液却比野生高4.51倍,提示养殖双斑东方鲀与野生双斑东方鲀体内TTX的来源可能不同。(3)在养殖双斑东方鲀的养殖用水中能检测到TTX的存在,表明双斑东方鲀的养殖环境中具有外源性TTX的存在。2.采用灌胃给药的方法,建立外源性TTX蓄积的18月龄双斑东方鲀模型,结合LC-MS/MS法对蓄毒动物模型各组织的TTX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蓄毒时间模型中TTX含量的变化来追踪外源性TTX在双斑东方鲀体内消减的规律。结果显示:灌胃给药后24 h,蓄毒动物模型各组织中的TTX含量都显着升高;外源性TTX进入体内,血液中TTX含量增加明显,表明外源性TTX经血液进入各组织。灌胃给药后72 h,各组织TTX的含量均比24 h蓄毒动物模型相应组织明显降低,表明外源性TTX在各组织中蓄积后随时间推移发生消减,但仍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3.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24 h蓄毒动物模型的肝脏、卵巢、皮肤细胞中TTX蓄积的位置进行组织细胞显微定位观察分析。结果显示:(1)蓄毒动物模型的肝脏组织中,肝细胞的细胞质、静脉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及静脉管中的部分血细胞、小叶间胆管管腔内侧呈现褐色阳性免疫反应。表明外源性TTX可能通过静脉运输至肝细胞质并通过胆管与其它组织联系。(2)蓄毒动物模型的卵巢组织中,卵巢壁及卵巢内结缔组织呈现褐色阳性免疫反应;卵母细胞卵黄囊及核物质具褐色阳性免疫反应,但皮层小泡与核仁为阴性反应。表明外源性TTX可能通过卵巢壁及卵巢结缔组织传送至卵母细胞的卵黄囊及细胞核中。(3)蓄毒动物模型的皮肤组织中,表皮层的扁平上皮细胞、囊状细胞、基底细胞显示为褐色阳性免疫反应,其中基底细胞层免疫反应强烈,提示外源性TTX可能由基底细胞,通过囊状细胞送达扁平上皮细胞层。4.对蓄毒动物模型的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挑选部分差异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以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满足筛选条件的差异基因共32条,其中上调基因24条,下调基因8条。基因生物进程的功能主要集中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途径、精氨酸酶活性及N-末端肽基精氨酸乙酰化、糖蛋白合成与转运、与泛素样蛋白结合、卵黄蛋白原活性及卵黄膜形成、谷氨酰胺(天冬酰胺)酶活性、血小板合成与分泌、血管相关平滑肌细胞迁移、透明质酸生物合成过程的调控、器官生长、与瘦素刺激的细胞反应、中介复合体装配的调控等方面。表明外源性TTX的蓄积可能与蓄毒动物模型肝脏中微生物的大量存在、肝脏中精氨酸的结构、TTX在肝脏血管中的运输等密切相关。挑选了3条蓄毒相关基因进行RT-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的变化趋势吻合,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

周志雄,刘波,宫杰,白玉麟,阳俊逸,徐鹏[4](2020)在《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东方鲀属系统发育学及群体遗传学》文中指出为了探究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首次基于群体尺度对东方鲀属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在包含10个种的124尾东方鲀中,挖掘了1 48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4个插入缺失(INDEL),使用这些遗传变异位点进行了系统发育及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网纹东方鲀与铅点东方鲀可能是同种异名,且二者形成的姊妹群位于东方鲀属基部;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与双斑东方鲀各自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实验发现了4尾可疑的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杂交个体,以及2尾可疑的横纹东方鲀杂交个体。遗传多样性方面,弓斑东方鲀遗传多样性最低。此外,实验在10种东方鲀中共找到595个种间特异性SNP位点。Ka/Ks分析表明,nd6基因的Ka/Ks最高(平均为1.19),说明在东方鲀属中nd6可能经历了正选择,而ATP合成酶基因可能在东方鲀适应淡水环境中受到选择。研究表明,东方鲀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较为复杂,且在野生环境下东方鲀物种间广泛存在自然杂交现象,该研究为东方鲀物种快速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加速东方鲀属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并为东方鲀野生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建绍,李雷斌,朱志煌,钟建兴,苏国强,周宸,林克冰,方民杰[5](2019)在《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研究》文中指出刺激隐核虫病是双斑东方鲀养殖生产中的主要致死性寄生虫病,为安全、有效地防治刺激隐核虫病,开展了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及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4、7.12、5.32、4.44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为1.72 mg/L。刺激隐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1.0、1.5 mg/L的硫酸铜质量浓度对病鱼治疗有效,药浴后刺激隐核虫虫体活力下降,第3 d部分虫体解体或脱落,药浴5 d治愈;0.5 mg/L硫酸铜对病鱼治疗效果不佳,病情继续发展,第8 d病鱼死亡。临床上建议使用硫酸铜质量浓度1.0 mg/L治疗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本研究对其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及其纤毛虫病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建绍,李雷斌,朱志煌,钟建兴,游剑涛[6](2017)在《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在水温(27±1)℃、盐度25±1、PH值为7.908.10、溶解氧>6.00 mg/L条件下,采用静水法进行了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敌百虫、乙酸铜等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幼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戊二醛、敌百虫和乙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半致死浓度(24、48、72、96 h)分别为(1.88、1.84、1.76、1.75 mg/L)、(23.30、22.55、20.34、19.50 mg/L)、(11.27、7.06、6.38、5.57 mg/L)、(9.25、9.03、7.03、5.48 mg/L)、(16.85、14.19、10.23、7.92 mg/L)和(10.54、8.78、6.13、5.4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3、6.34、0.83、2.58、3.02和1.83 mg/L。双斑东方鲀幼鱼对6种药物耐受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敌百虫>戊二醛>乙酸铜>甲醛>高锰酸钾。实际生产上应严格按照药物安全浓度控制药物的使用。

尤颖哲[7](2017)在《静水压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诱导方法,促进双斑东方鲀产业健康发展,采用静水压法,探讨了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起始时间、压强大小和处理时间长度等的最适诱导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820℃时,授精后5 min,采用1015 Mpa的压强、57 min的处理时间的静水压诱导条件,可获得96.67%以上的三倍体诱导率,孵化率亦能达77%以上。本文首次建立了双斑东方鲀的三倍体苗种静水压诱导法,获得了高效的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诱导流程,并为其他东方鲀类的生产性三倍体诱导研究提供了参考。

尤颖哲[8](2017)在《双斑东方鲀与菊黄东方鲀催产激素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豚鱼从广义上说,指的是鲀形目所有种类的统称,但实际上指的是与人们的食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类剧毒却又味道鲜美的经济品种。在养殖业内,一般特指东方鲀属的常见种类,属温带近海底层中小型鱼类,常栖息于河口附近海域,主食鱼类、甲壳类等,其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可制作生鱼片,经济价值高。福建省养殖的河豚鱼主要有双斑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两种,是鱼虾贝生态混养模式主要搭配养殖品种,对于阻

尤颖哲[9](2017)在《双斑东方鲀精子冷冻保存方法探究》文中提出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在福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养殖产业,但其精卵成熟同步率低、自然交配受精率低等繁殖特点已成为养殖规模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而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作为直接保存细胞遗传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双斑东方鲀规模化人工繁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研究以复苏后的精子活力为选择指标,开展双斑东方鲀精子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对抗冻剂、基础液、精子稀释浓度和降温程序等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获得了双斑东方鲀精子的最适冷冻方法:以含5%二甲亚砜(DMSO)的MPRS溶液与精子按1∶1比例稀释,样品在4℃冰箱中平衡30 min,液氮上方10 cm处熏蒸5 min,再下降到5 cm处熏蒸5 min,之后投入液氮。按此方法保存的双斑东方鲀精子在解冻激活后,其活力可达(83±3)%,与相应卵子受精,可得到平均70%的孵化率,可以满足双斑东方鲀规模化人工繁育的需求。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东方鲀鱼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李雷斌,钟建兴,苏捷,刘波[10](2016)在《双斑东方鲀亲鱼、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过程中,对不同繁殖群体亲种,不同繁殖群体交配所得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的河豚毒素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群体亲鱼组织器官毒性差异大,亲鱼眼珠、精巢为阴性,皮肤、肌肉、肝脏、卵巢呈现不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16.2%、40.5%、40.5%;养殖繁殖群体亲鱼皮肤、肝脏为阳性,野生繁殖群体亲鱼肝脏和雌性性腺河豚毒性阳性检出率比养殖繁殖群体亲鱼高;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河豚毒素均为阳性,早期胚胎为阳性,后期胚胎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胚胎河豚毒素皆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为阳性,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鱼河豚毒素为阴性,稚鱼、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皆为阴性。

二、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人工授精技术开发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及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1.1 鱼类精子生理特性
        1.2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
        1.3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损伤研究
        1.4 海水鱼类精子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进展
    2 鱼类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3 海水鱼类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研究
        3.1 遗传连锁图谱的理论基础
        3.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3 高通量测序技术概述
        3.4 海水鱼遗传连锁图谱的研究进展
        3.5 遗传连锁图谱的应用
        3.5.1 QTL
        3.5.2 分子辅助育种
        3.5.3 基因组学研究
    4.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4.1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及酶活性的检测
    1.实验材料
        1.1 样本来源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精液的采集与制备
        2.2 精子稀释液的筛选
        2.3 抗冻剂种类及浓度筛选
        2.4 酶活性检测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稀释液种类对许氏平鲉精子复苏率的影响
        3.2 抗冻剂种类及配置浓度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
        3.3 精子酶活性检测
    4.讨论
        4.1 不同稀释液和抗冻剂对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效果
        4.2 超低温冷冻保存对许氏平鲉精子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章 许氏平鲉人工授精技术开发及全同胞家系建立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样本来源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许氏平鲉人工授精
        2.2 受精成功率的统计
        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2.4 微卫星标记鉴定全同胞家系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冻精复苏后人工授精成功率
        3.2 基因组DNA提取
        3.3 全同胞家系鉴定
    4 讨论
        4.1 卵胎生许氏平鲉精子获取
        4.2 许氏平鲉冷冻精子用于人工授精效果
第四章 许氏平鲉RAD-seq测序及SNP标记的开发
    1 实验材料
        1.1 作图群体样本来源
        1.2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DNA文库构建及RAD-seq测序
        2.3 原始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2.4 SNP标记的开发
    3 结果
        3.1 基因组RAD-seq测序
        3.2 SNP分子标记的开发
    4 讨论
第五章 许氏平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1 实验材料
        1.1 构图群体来源
    2 实验方法
        2.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2.2 图谱预期长度及覆盖率估计
    3 结果
        3.1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3.2 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率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已完成文章
致谢

(2)紫外辐射灭活清水石斑鱼精子诱导褐点石斑鱼卵子胚胎发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石斑鱼养殖和育种概况
        1.1.1 石斑鱼分类地位
        1.1.2 石斑鱼生物学特性
        1.1.3 石斑鱼人工养殖
        1.1.4 石斑鱼种质研究
        1.1.5 石斑鱼育种策略
    1.2 雌核发育
        1.2.1 天然雌核发育的鱼类
        1.2.2 鱼类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
    1.3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1.4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目的及意义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2 紫外灯辐射强度稳定范围测定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
    2.4 实验结果
        2.4.1 不同时段紫外灯管辐射强度的变化
        2.4.2 不同位点处紫外辐射强度
        2.4.3 不同高度下的紫外辐射强度
    2.5 讨论
3 紫外灭活清水石斑鱼精子诱导褐点石斑鱼卵子发育最佳处理条件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精卵的采集
        3.1.2 清水石斑鱼精子最佳稀释液的选择
        3.1.3 精子遗传物质紫外灭活
        3.1.4 冷休克诱导条件的选择
        3.1.5 指标计算
        3.1.6 数据统计
    3.2 结果
        3.2.1 不同稀释液对清水石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3.2.2 不同紫外灭活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情况
        3.2.3 冷休克结果
    3.3 讨论
4 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胚胎发育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受精卵的获得以及孵化
        4.1.2 胚胎发育观察
    4.2 结果
    4.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双斑东方鲀体内TTX分布规律及其蓄积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东方鲀的概述
    1.2 TTX的简介
        1.2.1 TTX的发现
        1.2.2 TTX的结构和性质
        1.2.3 TTX的作用
        1.2.3.1 TTX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2.3.2 TTX的药理作用
        1.2.4 TTX的来源
        1.2.4.1 外因说
        1.2.4.2 内因说
        1.2.5 TTX的生物合成
        1.2.6 TTX的检测方法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章 双斑东方鲀体内TTX的分布情况
    1.1 实验材料
        1.1.1 样品采集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试剂配制
        1.1.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的收集和分组
        1.2.2 样品的处理及TTX的分离纯化
        1.2.3 TTX的定性定量分析
        1.2.3.1 色谱条件
        1.2.3.2 质谱条件
        1.2.3.3 标准曲线制作
        1.2.4 统计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TTX标准曲线的绘制
        1.3.2 养殖双斑东方鲀各生长阶段中TTX的分布情况
        1.3.2.1 各生长阶段中TTX的色谱分析
        1.3.2.2 各生长阶段中TTX的含量分析
        1.3.3 野生双斑东方鲀成鱼期各组织中TTX的分布情况
        1.3.3.1 成鱼期各组织中TTX的色谱分析
        1.3.3.2 成鱼期各组织中TTX的含量分析
        1.3.4 养殖和野生双斑东方鲀成鱼期不同组织中TTX含量的比较
        1.3.5 养殖双斑东方鲀养殖用水中TTX的检测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外源性TTX在双斑东方鲀体内的蓄积和消减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主要实验试剂和配制
        2.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的驯化和分组情况
        2.2.2 蓄毒型双斑东方鲀模型的建立
        2.2.2.1 含TTX饲料匀浆的制备
        2.2.2.2 外源性TTX给药实验
        2.2.3 TTX的检测
        2.2.4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外源性TTX在双斑东方鲀体内的分布规律
        2.3.1.1 TTX标准曲线的绘制
        2.3.1.2 外源性TTX在各组织中的色谱检测结果
        2.3.1.3 外源性TTX在各组织中的分布
        2.3.2 外源性TTX在组织中的消减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外源性TTX在双斑东方鲀中的显微定位
    3.1 实验材料
        3.1.1 样品采集
        3.1.2 主要实验试剂和配制
        3.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蓄毒型双斑东方鲀模型的建立
        3.2.2 组织切片的制作
        3.2.3 HE染色及显微结构
        3.2.4 免疫组化及外源性TTX的显微定位
        3.2.5 蓄毒模型肝脏、卵巢的生长情况
    3.3 实验结果
        3.3.1 蓄毒模型肝脏、卵巢的生长情况
        3.3.2 蓄毒模型不同组织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
        3.3.2.1 肝脏组织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
        3.3.2.2 卵巢组织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
        3.3.2.3 皮肤组织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蓄毒模型肝脏的转录组分析及蓄毒相关基因的筛选
    4.1 实验材料
        4.1.1 试验分组情况及样本的处理
        4.1.2 主要实验试剂
        4.1.3 试剂配制
        4.1.4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肝脏总RNA提取和检测
        4.2.2 转录组文库构建和Illumina测序
        4.2.3 转录组测序数据过滤和处理
        4.2.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4.2.5 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4.2.5.1 RNA逆转录
        4.2.5.2 RT-PCR的验证
        4.2.5.3 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验证
    4.3 实验结果
        4.3.1 总RNA提取检测结果
        4.3.2 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质量评估
        4.3.3 碱基组成与质量值分析
        4.3.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
        4.3.5 差异表达基因的RT-PCR鉴定
        4.3.6 差异表达基因的序列验证
        4.3.6.1 差异基因的序列分析
        4.3.6.2 相似性比对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附录1 养殖双斑东方鲀胚胎及幼鱼阶段中TTX色谱图
附录2 18月龄养殖双斑东方鲀各组织中TTX色谱图
附录3 36月龄养殖双斑东方鲀各组织中TTX色谱图
附录4 野生双斑东方鲀成鱼期各组织中TTX色谱图
附录5 24h蓄毒模型各组织中TTX色谱图
附录6 72h蓄毒模型各组织中TTX色谱图
附录7 Agilent2100 RNA检测结果
附录8 过滤后序列的碱基分布图
附录9 测序质量分布图
附录10 上调基因功能和信息
附录11 下调基因功能和信息
附录12 RT-PCR溶解曲线图
附录13 LOC101069348测序峰图(正向)
附录14 LOC101069348测序峰图(反向)
附录15 LOC105418744测序峰图(正向)
附录16 LOC105418744测序峰图(反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鱼
        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2 急性毒性试验鱼
        1.1.3 患病的试验鱼
    1.2 试验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2 患病病鱼检查及病原形态学观察
        1.2.3 病鱼治疗试验
    1.3 数据统计
        1.3.1 急性毒性试验数据统计
        1.3.2 治疗试验数据统计
2 结 果
    2.1 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效应
    2.2 病鱼检查及病原形态学观察
    2.3 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
3 讨 论
    3.1 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评价
    3.2 硫酸铜对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
    3.3 临床有效防治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

(6)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
    1.2 试验鱼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药物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1.1 高锰酸钾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1.2 聚维酮碘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1.3 甲醛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1.4 戊二醛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1.5 敌百虫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1.6 乙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
    2.2 6种药物对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比较
3 讨论
    3.1 高锰酸钾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评价
    3.2 聚维酮碘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评价
    3.3 甲醛和戊二醛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评价
    3.4 敌百虫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评价
    3.5 乙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评价

(7)静水压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亲鱼培育、催产、受精
        1.2.2 静水压处理
        1.2.3 受精卵孵化
        1.2.4 倍性鉴定与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压强条件对三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时间条件对三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
3 讨论
    3.1 三倍体的人工诱导方法
    3.2 静水压法诱导三倍体的最佳条件
    3.3 静水压法诱导三倍体的优势
4 结论

(8)双斑东方鲀与菊黄东方鲀催产激素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结果
    1. 不同剂量的LRH-A3对两种河豚鱼催产效果
    2. 不同HCG剂量对两种河豚鱼催产效果
    3. 不同剂量的LRH-A3+同剂量HCG对两种河豚鱼催产效果
    4. 不同剂量的HCG+同剂量LRH-A3对两种河豚鱼催产效果
三、讨论
    1. 激素的剂量问题对催产效果的影响
    2. 不同激素效应时间比较
    3. 两种河豚鱼的催产效果比较

(9)双斑东方鲀精子冷冻保存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抗冻剂的筛选
    1.3 精子稀释比例的筛选
    1.4 基础溶液的筛选
    1.5 降温程序的筛选
    1.6 冻精受精实验
    1.7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抗冻剂的筛选结果
    2.2 精子稀释比例的筛选结果
    2.3 基础液的筛选结果
    2.4 降温程序的筛选结果
    2.5 冻精受精实验
3 讨论
    3.1 基础液和抗冻剂对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影响基础液能提供精子所需的合适渗透压环境,
    3.2 降温程序与精子活力的关系
    3.3 稀释比例与精子活力的关系
4 结论

(10)双斑东方鲀亲鱼、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主要设施
    1.2 双斑东方鲀繁殖群体
    1.3 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的获取
    1.4 河豚毒素的检测
    1.5 双斑东方鲀检测样品
2 结果
    2.1 不同双斑东方鲀繁殖群体亲鱼河豚毒素检测结果
    2.2 双斑东方鲀受精卵及胚胎河豚毒素检测结果
    2.3 双斑东方鲀仔稚幼鱼河豚毒素检测结果
3 讨论

四、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许氏平鲉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人工授精技术开发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 崔广鑫.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2]紫外辐射灭活清水石斑鱼精子诱导褐点石斑鱼卵子胚胎发育的研究[D]. 曹勤.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3]双斑东方鲀体内TTX分布规律及其蓄积机制的研究[D]. 赖晓慧.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东方鲀属系统发育学及群体遗传学[J]. 周志雄,刘波,宫杰,白玉麟,阳俊逸,徐鹏. 水产学报, 2020(11)
  • [5]硫酸铜对双斑东方鲀刺激隐核虫病的治疗效果研究[J]. 吴建绍,李雷斌,朱志煌,钟建兴,苏国强,周宸,林克冰,方民杰. 水产科学, 2019(03)
  • [6]6种药物对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 吴建绍,李雷斌,朱志煌,钟建兴,游剑涛. 渔业研究, 2017(06)
  • [7]静水压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的研究[J]. 尤颖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 [8]双斑东方鲀与菊黄东方鲀催产激素选择研究[J]. 尤颖哲. 科学养鱼, 2017(03)
  • [9]双斑东方鲀精子冷冻保存方法探究[J]. 尤颖哲. 渔业现代化, 2017(01)
  • [10]双斑东方鲀亲鱼、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毒性研究[J]. 李雷斌,钟建兴,苏捷,刘波. 渔业研究, 2016(04)

标签:;  ;  ;  ;  

双斑河豚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