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岳恩莉[1](2020)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与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众心理是一种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的心理状态,从众心理分为积极的从众心理和消极的从众心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广泛性等特点的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情况下也给尚未形成完整价值观的大学生带来了挑战,使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在新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的新对策,帮助大学生避免消极从众心理的产生,促生积极的从众心理。全文一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众心理概念的界定分类及影响因素。首先,从《说文解字》和《辞海》的角度对“从”和“众”进行解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从众的概念理解,对“从众”和“从众心理”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进而指出这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心理现象。其次,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分类——从众心理可分为理性从众心理和非理性从众心理。理性从众心理包括遵从、服从、顺从三种形式,非理性从众心理即盲目从众。在此基础上,对“从众”和“众从”两个概念进行对比,使相关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然后对大学生网络从众心理的独特性进行分析。最后,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影响和规范影响,群体因素,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调查问卷及样本进行分析,对调查问卷和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其次,结合调查问卷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整合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现象和网络从众心理认知度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大学生能够对从众心理有正确的把握,但仍然存在网络依赖现象较强和网络从众心理多发等问题。其次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分析。一方面,现实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为学习从众、择业从众、道德从众、恋爱从众、消费从众、入党从众等。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为盲目的跟风者、理性的沉默者和利益驱使的投机者。再次,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三是网络的独特影响,四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最后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大学生从众心理带来的正面影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外化,有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进一步融入社会。大学生从众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创新能力和道德责任感培养。第三部分是网络环境下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首先,运用新媒体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第一、利用“议程设置”理论进行制度化调控与非制度化调控相结合、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完善网络传播伦理和管理网络传播的方式,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第二、利用“沉默螺旋”理论关注局部优势意见与构建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机制把握正确从众心理。第三、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底线思维、网络媒介素养理论与实践教育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其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加强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教育。第一,通过在网络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群体规范心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建设。第二,通过强化网络把关人作用、培养正确价值导向网络领袖、发挥榜样力量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典范效应。第三,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和自主意识教育。最后,通过多管齐下对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全面引导与教育。第一,通过发展优秀校园文化、发挥班级和宿舍的引导作用、构建校园德育科学体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第二,通过增强教育意识、改善教育方式和加强家校共育的途径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第三,要发挥网络非正式群体的带动作用。第四,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锤炼大学生品德修为,强化大学生网络综合素质。

方金宪[2](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研究 ——以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大学生依然是互联网时空活动最活跃、访问最频繁的网民主体。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待成熟,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有待提升的“90后和00后”。网络犹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网络信息纷繁冗杂、优劣兼容。而面对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及网络环境,绝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成长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还不太成熟,在某些网络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上还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容易盲目跟从,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只有不失时机地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和升级,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力量、化困境挑战为发展机遇,对此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尺度,并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研究是以贵州省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的实证调研为基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及特征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方向。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实证调研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得到优化。具体来说,文章分为四个写作部分。第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概述。主要从相关概念的界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迫切性以及其优化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有其迫切性,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第二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特征进行系统论述。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知和认同状况、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现状的阐述。开放性与政治性的融合、教育性和平等性的融合、虚拟性和现实性的融合以及时代性和发展性的融合是其特有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提炼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着网络文化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问题、网络安全和网络污染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发展问题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等,并从政府、学校及老师、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在问题的提炼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路径。分别从政府及社会、学校及教师、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维度进行优化路径的阐述,以期能够达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目的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陈玩勤[3](2018)在《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活动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主题班会是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高中教育管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主题班会也深受其影响。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教育管理面临新的资讯空间,这影响着主题班会的时空限制,也为主题班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促使了师生平等对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迅猛的网络信息更替让班主任无从适应,加大高中主题班会教育难度。许多班主任不得不改变以往说教式和灌输式的德育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因而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倾向。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探讨主题班会活动实施现状,寻求主题班会活动的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管理价值。主题班会活动是在班级管理者的指导下,依托于整个班集体的力量,由班级管理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确定一个主题,以主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织和主持而展开的教育过程。相比传统主题班会,网络环境下主题班会有着明显的优势。网络环境下主题班会的主题更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内容和组织形式更丰富、灵活多样,学生更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师生互动性也更强。因此,网络环境下主题班会的德育作用更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本研究基于哈马贝斯交往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主题班会的基本内容和教育作用进行阐述。同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Z学校的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中主题班会存在参与性不高、班会形式单一、组织过程泛散、主题内容有待更新、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学校对主题班会不重视、缺乏有效管理,而且教师对网络环境的敏感度不够班会主题针对性不强,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主题班会效果和德育成效。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结合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以下的优化策略:第一,利用网络丰富三种常用主题班会类型,提升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第二,利用网络规范活动过程,形成有力的活动组织机制;第三,借鉴网络的优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上策略为优化网络环境下主题班会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本研究在分析目前高中主题班会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主题班会课案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说明网络手段与高中主题班会深度结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这为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德育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本研究也为自己今后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借鉴作用。由于时间仓促、笔者的能力所限以及高中德育工作的复杂性,笔者所做的研究难免粗浅,望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得到更深刻的研究和完善。

昂青吉[4](2018)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文中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是信息化程度最高地方,同时大学生也是与网络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所以需要相关高校和辅导员对其给予重视。本文就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张辉[5](2016)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的德育教学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指引下,构建自己的网络教育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并通过开展多渠道信息通道建立和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进而满足更多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接收德育教育。

连婧[6](2015)在《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加上日新月异的通讯工具,构成了人们称之谓的网络新时代,深入到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对于他们来说,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吸引力,没有比网络更具有诱惑力的东西了,一点鼠标便可以进入一个新的世界。网络不仅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也造成大学生对信息资源选择与判断的困难,给大学生的行为带来影响。这些都使高校德育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对高校德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对大陆高校德育管理有意义的启示。本文从德育管理目标、德育管理原则、德育管理内容及德育管理方式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在这四方面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的启示:在网络环境下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目标应重思想与重法制有机结合,德育管理原则应重共性与重个性有机结合,德育管理内容应重垂直与重规范有机结合,德育管理方式应重优势与重多样有机结合。

张颖[7](2015)在《微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研究 ——以万方科技学院德育为主要案例》文中认为随着微博、微信、易信等微网络通讯工具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应用,微文化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由此引发大学生对生活意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追求、社会和道德约束等方面种种反思,大学生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处世态度和性格发展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诸多因素已经对高校现行的德育构成极大冲击和挑战。为适应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和重构符合微网络节奏要求的高校德育模式尤为重要。开展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是将传统德育经验与新网络媒体优点相结合而针对90后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新模式,也即微德育。希望借以微德育引导学生摆脱物欲横流的世俗观点,明确自身应追寻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革新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将微网络内部工作与外部工作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微德育价值的最大化。这既是微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契机,也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改变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化现象的必然要求。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找与分析中发现,目前有关微网络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研究成果仍然不多;在学生大批涌入微网络生活的同时,也迫切需要高校和德育工作者针对“微德育”加以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性、学生自我价值澄清水平及自身行为鉴别能力;如何开展微德育履行公民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培养共同追求“中国梦”的合格公民和国家现代化的优秀建设者,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微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形成的新高校德育环境出发,运用问卷调查结合德育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微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所受影响及相应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研究。

詹萍[8](2015)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尤其给教育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冲击和影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当今生活和学习的主题,它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人才观及课程观,改变了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改变了师生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教育管理也由过去传统模式转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各高校相继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因为网络的过度开放、自由而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健康文明地利用好网络是当下高校学生工作中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从学生工作一线——辅导员的视角深入探究网络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环境的要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管理者、学生和管理平台三个维度对网络环境下的南京晓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了管理模式、管理队伍及学生、管理内容、管理平台发展和使用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如没有充分重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管理队伍网络能力不强、管理平台的使用率低、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频发、网络管理覆盖面窄、网络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并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管理者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平台的软硬件和资源配置的需求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工作理念、队伍建设、管理内容、管理平台和工作体系五个层面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促进高校网络管理工作体系构建,营造积极向上、和谐高效的网络育人环境。

姚兰[9](2014)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对德育工作的观念进行转变,对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要进行科学创新,利用互联网对主流文化进行宣传,要努力使德育工作打开新局面。

钱丝雨,陈梦蛟[10](2014)在《国内外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和功能分析方法,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了如何真正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德育与时俱进的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论文研究方法
        2.论文创新之处
一、网络环境下从众心理概念的界定分类及影响因素
    (一)从众心理的概念界定
        1.从众
        2.从众心理
        3.大学生网络从众心理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分类
        1.理性从众心理
        2.非理性从众心理
        3.众从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因素
        1.信息影响和规范影响
        2.群体因素
        3.个体因素
        4.情境因素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情况
        1.调查问卷设计
        2.样本情况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现状分析
        1.大学生网络依赖现象分析
        2.网络从众心理认知度分析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表现分析
        1.现实层面大学生从众心理具体表现
        2.网络层面大学生从众心理具体表现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3.网络的独特影响
        4.大学生自身原因
    (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影响分析
        1.大学生从众心理正面影响分析
        2.大学生从众心理负面影响分析
三、网络环境下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与教育对策研究
    (一)运用新媒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从众心理
        1.利用“议程设置”,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2.利用“沉默螺旋”,把握正确从众心态
        3.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二)通过心理引导加强大学生从众心理教育
        1.进行网络心理素质教育,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2.发挥网络人物带动作用,加强典范效应
        3.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和自主意识教育
    (三)多管齐下,发挥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2.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大学生自信心
        3.发挥网络非正式群体带动作用
        4.锤炼品德修为,强化大学生网络综合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2.学位论文类
    3.学术论文类
    4.会议论文类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研究 ——以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研究背景
        2.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迫切性
        1.从网络安全和网络污染的角度看其优化的迫切性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和发展看其优化的迫切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的意义
        1.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
        2.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的丰富和完善
        3.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升级和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及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现状调查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调查
        2.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知和认同状况调查
        3.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现状调查
        4.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情况的调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特征
        1.开放性与政治性的融合
        2.教育性和平等性的融合
        3.虚拟性和现实性的整合
        4.时代性和发展性的融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1.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网络安全和网络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有待完善和丰富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及社会层面的原因
        2.学校相关教育和引导力度不够
        3.家庭缺乏网络相关教育
        4.大学生网络相关意识薄弱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优化路径
    (一)基于政府及社会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加大政府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
        2.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网
        3.加强网络监管和网域监督
        4.网络管理者要遵纪守法传播正能量
    (二)基于高校及教师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加强高校网络环境建设和管理
        2.完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3.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督
        4.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结合
    (三)基于家庭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家长要重视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
        2.家长须重视子女的网络教育
    (四)基于大学生维度的优化路径探讨
        1.大学生要加强四个网络意识
        2.大学生应自觉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3.大学生要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活动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管理面临挑战
        二、传统主题班会束缚高中生素质培养
        三、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德育
        二、主题班会
        三、网络环境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简评
第二章 高中主题班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认知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第二节 高中主题班会的基本内涵
        一、高中主题班会的构成要素
        二、高中主题班会的德育内涵
        三、高中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高中生身心特点及高中德育工作特点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的身心特点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德育工作的特点
    第四节 网络环境对高中主题班会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高中主题班会的积极影响
        二、网络环境对高中主题班会的消极影响
        三、传统主题班会与网络环境下主题班会的差异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实施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高中主题班会的开展情况
        二、学生对高中主题班会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节 高中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分析
        二、原因分析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优化策略
    一、利用网络丰富主题班会类型,提升主题班会教育效果
    二、利用网络规范活动过程,形成有力的活动组织机制
    三、借鉴网络的优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的德育教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主要面临的挑战
     (一) 网络对高校德育主体——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二) 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受到的挑战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策略
     (一) 以网络教育为依托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1. 建立德育阵地。
        2. 利用网络平台, 开通交流通道。
     (二) 建立一支网络德育工作团队
三、总结

(6)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德育
        1.3.2 网络德育
        1.3.3 德育管理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论文评述
    1.5 理论基础
        1.5.1 一般管理理论
        1.5.2 系统管理理论
        1.5.3 人本管理理论
    1.6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方法
        1.6.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台湾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现状比较
    2.1 高校德育管理目标明确但侧重点不同
        2.1.1 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德育管理目标
        2.1.2 网络环境下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目标
        2.1.3 台湾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目标比较分析
    2.2 德育管理原则台湾重个性与大陆重共性
        2.2.1 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德育管理原则
        2.2.2 网络环境下大陆高校德育管理原则
        2.2.3 台湾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原则比较分析
    2.3 德育管理内容台湾重规范与大陆重遵循
        2.3.1 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德育管理内容
        2.3.2 网络环境下大陆高校德育管理内容
        2.3.3 台湾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内容比较分析
    2.4 德育管理方式台湾重多样与大陆重显性
        2.4.1 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德育管理方式
        2.4.2 网络环境下大陆高校德育管理方式
        2.4.3 台湾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2.5 不同德育管理模式下台湾与大陆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比较
        2.5.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2.5.2 两岸大学生都出现网络谩骂现象
        2.5.3 台湾大学生更注重智慧知识产权的保护
        2.5.4 台湾大学生对于网络色情的抵制不如大陆大学生
        2.5.5 台湾大学生对于网络黑客行为的认识更加清晰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德育管理特点之原因探析
    3.1 台湾高校德育管理理念
    3.2 台湾高校倾向西方的教育制度
    3.3 台湾政治经济制度日渐改善
    3.4 台湾高校多元的文化思想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德育管理对大陆的启示
    4.1 德育管理目标:重思想与重法制有机结合
    4.2 德育管理原则:重共性与重个性有机结合
    4.3 德育管理内容:重垂直与重规范有机结合
    4.4 德育管理方式:重优势与重多样有机结合
第五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微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研究 ——以万方科技学院德育为主要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微网络与德育环境变化
    第一节 微网络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微网络的内涵
        二、微网络的特征
    第二节 微网络德育环境的界定
        一、微网络环境下的“微德育载体”
        二、微网络环境下的“微教育”
        三、微网络环境下的“微技能与微素养”
    第三节 微网络引发的德育环境变化
        一、微网络引发的德育信息内容与传播的变化
        二、微网络引发的德育自由性与开发性的变化
        三、微网络引发的德育共享性与开放性的变化
    第四节 微德育价值
        一、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中对道德品性发展的要求
        二、净化微网络舆论及对道德生态环境的要求
        三、符合学生专业拓展、德育隐性微课的要求
        四、提升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潜力发展的诉求
第三章 微网络在高校学生中使用现状——以四校在校生为例
    一、从微网络主要工具使用现状及频率角度分析
    二、从微网络特点下学生关注的信息内容角度分析
    三、从微网络德育在高校开展的可实现性角度分析
第四章 微网络对高校德育产生的影响、挑战及产生原因——与万方科技学院在校生相结合
    第一节 微网络对高校德育受众的影响
        一、微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影响
        二、微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微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处世心理的影响
        四、微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维护的影响
    第二节 微网络对高校德育的挑战
        一、微网络西方价值观念渗透
        二、微网络垃圾文化的传播
        三、微网络道德失范和违法行为
        四、微网络成瘾引发的弊端
    第三节 微网络高校德育现状产生原因的浅层机理分析
第五章 微网络视角下高校德育革新——以万方科技学院德育为主要案例
    第一节 革新微网络视角下的高校主体性德育框架
        一、转变出发点,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由生长
        二、调整内容,促使学生自觉融入德育过程
        三、创新方式,发挥高校德育主体性作用
        四、优化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第二节 创新微网络高校德育工作理念
        一、微网络资源与传统德育资源相组合
        二、平等的互动与思想主导相结合
    第三节 完善微网络高校德育动力机制
        一、加强内源——高校学生的自律机制
        二、加强外源——德育的评价、激励、培训制度
    第四节 优化微网络高校德育平台
        一、传统网络德育平台现状及发展障碍
        二、微网络德育平台的发展及可切入点
    第五节 提高微网络德育工作者的微素养
        一、提高德育工作者舆情引导能力
        二、提高德育工作者德育开发应用技能
        三、提高德育工作者心理素养和心理疏导能力
结语
附录 1
附录 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网络环境的界定及其特点
        一、网络环境的概念
        二、网络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的界定及其内容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概念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一、战略管理的理念
        二、人本管理的理念
        三、无边界管理的理念
        四、民主管理的理念
第二章 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环境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数字化,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网络环境加强了管理双方的沟通与反馈,提高了管理透明度
        三、网络环境满足了大学生对网络社会的需求与适应
    第二节 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环境挑战了高校管理人员的权威
        二、网络环境侵袭了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
        三、网络环境引发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更普及
        二、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以事务管理为中心
        二、管理方法:以行政方法对管理层,以教育方法对学生
        三、管理结构:以“金字塔”型为主要结构
    第三节 管理队伍的现状
        一、指导思想上存在理念偏差
        二、基层管理队伍工作状态消极
        三、培训内容以理论指导为主
    第四节 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
        一、网络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二、网络文化建设不够全面
    第五节 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
        一、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重硬件建设轻资源管理
        二、缺乏有效地双向沟通渠道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
        二、管理队伍网络能力不强
        三、管理平台使用率低
        四、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较多
        五、网络管理的普及与监管不到位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的冲击分析
        二、网络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的影响分析
        三、网络环境对学生管理工作平台的硬件与资源配置的需求分析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一、建立和培养一支有效的网络德育队伍
        二、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管理者的信息素养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
    第二节 重视网络德育教育
        一、开辟网上德育新阵地,把握教育的主动权
        二、将网络教育纳入日常管理
        三、引导校园网络文化主流
        四、坚持引导,适度管理
    第三节 围绕学生生命周期的新一代智慧校园建设
        一、智慧校园及其应用系统平台构建
        二、架构围绕学生生命周期管理的大学ERP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络工作体系
        一、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网络意识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三、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
        四、高校的精细化管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网络对校园氛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 网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行为造成了不良的 影响
     (三)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对德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 式造成不良影响
二、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 的一些对策
     (一) 认真做好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二)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对工作理念进行创新, 认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三)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 育
     (四) 对高校德育机制进行科学改革
三、结语

(10)国内外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树立教育引导的德育观念
    2.1 树立开放式的德育观念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3 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4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机制的研究
    4.1 加强高校网络德育的监控管理机制
    4.2 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
5 结论

四、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引导与教育研究[D]. 岳恩莉.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优化研究 ——以花溪大学城五所高校为例[D]. 方金宪.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3]网络环境下高中主题班会活动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陈玩勤. 深圳大学, 2018(01)
  • [4]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J]. 昂青吉. 学园, 2018(07)
  • [5]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的德育教学分析[J]. 张辉. 课外语文, 2016(07)
  • [6]网络环境下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德育管理比较研究[D]. 连婧. 南昌大学, 2015(03)
  • [7]微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研究 ——以万方科技学院德育为主要案例[D]. 张颖. 广西民族大学, 2015(10)
  • [8]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詹萍. 东南大学, 2015(08)
  • [9]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姚兰. 文理导航(下旬), 2014(04)
  • [10]国内外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管理研究[J]. 钱丝雨,陈梦蛟.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02)

标签:;  ;  ;  ;  ;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