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一、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白璐[1](2021)在《EGCG通过调节P27kip1、PI3K/AKT蛋白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用于前列腺癌PC-3细胞后,对PC-3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讨论EGCG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影响下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选择最佳的药物浓度,了解EGCG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之后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梯度浓度的EGCG(即0、12.5、25、50、100μg/ml)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干预;通过转录组基因测序汇总EGCG在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中转录组基因的表达及差异表达水平,挑选基因并进一步验证;通过免疫荧光法对P27kip1蛋白和PI3K/AKT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通过Westernblot法分析对照组与EGCG实验组对P27kip1、PI3K/AKT等影响因子表达的影响;通过Attune Nx T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EGCG实验组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CCK8结果显示:EGCG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PC-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3±0.33)%、(12±1.53)%、(26±2.31)%、(62±0.33)%(如图1所示),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转录组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对照组和EGCG实验组中P27kip1基因表达量FPKM分别为:7.284±0.954、7.520±0.603、7.032±0.0972、8.357±0.801、13.480±0.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936,P<0.05,FC>1.5,其中100μg/ml EGCG实验组与其它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GCG100μg/ml与对照组、其余EGCG实验组间的FC值均>1.5。通过对组间PI3K的基因PIK3CD的表达量(FPKM)及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对照组和EGCG实验组的PIK3CD的基因表达量FPKM分别为:1.750±0.060、1.888±0.194、1.817±0.122、1.473±0.099、0.704±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366,P<0.05。100或50μg/ml EGCG实验组与其它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100μg/ml与对照组、其余各浓度EGCG实验组间的FC值均<0.5。(3)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PI3K在细胞质内表达而且其表达水平随EGCG浓度增加而降低。AKT在细胞质内表达且表达水平不随EGCG浓度的变化而变化。P27kip1在细胞质及核内均有表达且随EGCG浓度的增加表达水平及核内表达水平均增加。(4)Western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和EGCG实验组内的PI3K前酶光密度值比值(经β-actin校正)为:2.000±0.324、1.752±0.204、1.728±0.117、1.520±0.070、1.133±0.184(如图7B所示),F值为7.884,P<0.01,提示不同浓度EGCG对PC-3细胞PI3K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有差异。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可知,除对照组与12.5μg/ml EGCG实验组、25μg/ml和50μg/ml EGCG实验组之间P>0.05,其余各组间P<0.05。对照组和EGCG实验组内的P27kip1前酶光密度值比值(经β-actin校正)为:0.970±0.113、1.152±0.160、1.519±0.141、1.634±0.094、1.713±0.092(如图10C所示),F值为20.489,P<0.01。AKT的蛋白表达水平不随EGCG浓度变化。(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对照组及EGCG各实验组细胞S期所占比例分别为(27.21±2.43)%、(14.78±1.41)%、(12.04±0.66)%、(10.76±0.74)%、(9.47±0.18)%(如图11B所示),F=86.84,P<0.01。EGCG可抑制前列腺PC-3细胞停滞在S期,PC-3细胞在不同剂量EGCG溶液干预后,其细胞S期比率明显增加。结论:EGCG抑制PC-3细胞的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27kip1表达水平及核内表达和下调PI3K/AKT蛋白途径有关,并抑制PC-3细胞周期的S期。

阮涌[2](2021)在《BLM-EZH2相互作用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ec Q-BLM解旋酶在DNA的修复、复制、重组和转录等细胞代谢过程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LM基因的缺陷将引起人类Bloom综合症(Bloom syndrome,BS),且易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癌症。其中,2020年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七位,死亡率居第十位,PCa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男性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有研究表明BLM在PCa细胞系中高表达,在干扰或过表达BLM后,PC3细胞恶性程度相应的降低或增强;EZH2蛋白是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的成员之一,也有研究表明EZH2蛋白与PCa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本论文深入研究了BLM、EZH2与PCa相互关联性,阐明了BLM/EZH2/MDM2/P53的信号调控轴途径,从分子、细胞、组织和动物水平探索了BLM与EZH2蛋白相互作用对PCa的影响及其机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LM与EZH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实验发现这两个蛋白其存在相互作用,预测它们在PCa组织的m RNA中表达水平呈极显着正相关应用Western Bloting实验检测发现BLM在PCa细胞系中高表达,以BLM为诱饵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联合质谱分析发现与BLM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有541个,利用TCGA和STRING数据库分析可视化了BLM的相互作用蛋白网络及它们在细胞内的调控关系,其中EZH2蛋白是其相互作用的蛋白之一,且BLM与EZH2在PCa中的表达呈极显着正相关(P-Value=7.9e-74)。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GST Pull down发现BLM与EZH2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发现BLM与EZH2主要定位于细胞核。2.BLM与EZH2蛋白在PCa组织中高表达,BLM与EZH2在PCa临床样本中的免疫组化得分呈极显着正相关分别应用BLM和EZH2抗体对50例PCa组织、20例增生组织和9例前列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发现BLM和EZH2蛋白在PCa组织中相比于正常前列腺高表达,且分别呈显着(P<0.05)和极显着(P<0.01)差异,BLM和EZH2的高表达均与患者的T分期(P=0.030,P=0.012)、临床分期(P=0.030,P=0.012)和Gleason分数(P=0.006,P=0.029)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但是与年龄、Gleason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没有显着相关性,BLM与EZH2在PCa临床样本中的免疫组化得分呈极显着正相关(P<0.001)。3.干扰BLM和EZH2蛋白能够显着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存在BLM/EZH2/P53的信号调控轴利用BLM特异性抑制剂处理PC3细胞5天后,进行活细胞计数检测,发现ML216的药物浓度与细胞活性呈负相关,且药物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01),检测细胞周期发现其能够引起PC3细胞在G0/G1期细胞数量的增加。应用si RNA分别单独或同时干扰BLM和EZH2时,发现si BLM和si EZH2的联合干扰能够更加显着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能够上调PC3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PC3细胞中可能存在BLM/EZH2/P53的信号调控轴。4.体内外实验进一步阐明了在PC3细胞中存在BLM/EZH2/MDM2/P53的信号调控轴以EZH2为诱饵蛋白进行了ChIP-seq试验,发现EZH2蛋白并未能够直接结合P53启动子区,而是通过调控MDM2启动子区间接调控P53蛋白的表达。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过表达EZH2,能促进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但在同时干扰BLM时,能够部分削弱其增强效应,反之,在干扰EZH2时,则能减弱了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在同时过表达BLM时,能够部分抵消EZH2干扰时的减弱效应,体内裸鼠成瘤实验结果也与上述结果一致。表明在PC3细胞中存在BLM/EZH2/MDM2/P53的信号调控轴。综上,本研究发现BLM与EZH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通过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和Pull down实验发现BLM与EZH2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LM与EZH2在PCa的发生中均高表达且呈显着相关性,并在PCa组织中进一步印证了BLM与EZH2的相关性。通过干扰BLM和EZH2蛋白能够显着抑制P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体内外实验揭示了在PC3细胞中存在BLM/EZH2/MDM2/P53的信号调控轴途径。弄清BLM-EZH2相互作用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以Rec Q-BLM解旋酶为小分子抗癌药物的靶标,另辟和建立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胡代星[3](2021)在《NPRL2基因转录水平调控及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NPRL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运用公共数据库对NPRL2基因进行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主要参考TCGA和部分GEO数据库中的全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分析大数据中NPRL2在前列腺癌中的特征,并以TCGA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NPR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于以往为抑癌基因的特点,其显着高表达。同时,我们运用两个GEO数据集(GSE68882和GSE6956)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TCGA及GEO数据库是检测NPRL2的m RNA表达水平,进一步我们通过公共数据库中的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发现了与TCGA等数据库中的相似结论,即蛋白水平也存在高表达。随后,将TCGA中485例有完整预后信息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以NPRL2的中位表达值分界,发现NPRL2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最后,我们运用TCGA的转录组数据,以NPRL2的高、低表达进行GSEA富集分析,发现NPRL2在前列腺癌中可能参与多种功能,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小细胞肺癌、缝隙连接、肿瘤通路、WNT通路、ERBB通路、HEDGEHOG通路、脂肪酸代谢、肾上皮发育、腺体发生和线粒体蛋白复合物等。结论:NPRL2在前列腺癌中的特点不同于既往对该基因的研究,结果甚至完全相反,表现为一个癌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多种生物学行为。第二部分NPRL2基因转录水平调控的分子机制目的:探究NPRL2基因的转录水平调控机制,寻找正向调控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揭示NPRL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的机制。方法:通过普通PCR、报告基因及转录因子预测软件等对NPRL2的上游序列进行分析,通过Western blot、q PCR、双萤光素霉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检测转录因子与NPRL2的结合情况。结果:首先我们通过NCBI获取NPRL2转录起始上游-2000bp的序列,通过普通PCR构建NPRL2上游-2000bp启动子序列,并以-2000bp序列为基础构建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序列。通过质粒装载,转染细胞后检测双萤光素霉报告基因的活性,发现-1500至-1100bp的启动子活性最强,并通过JASPAR预测了多个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设计si RNA验证,发现沉默转录因子c-Jun时,NPRL2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被抑制。随后双萤光素霉报告基因及Ch IP证实c-Jun能与NPRL2的上游序列所结合,从而调控NPRL2的表达。分析GSE6956数据集发现c-Ju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织。GSE68882数据集中NPRL2表达与c-Jun呈显着正相关,依据NPRL2和c-Jun的中位值在TCGA数据库中探讨了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情况,发现NPRL2和c-Jun同时高表达的患者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最差。结论:转录因子c-Jun能在转录水平与NPRL2的上游启动子结合,从而促进NPRL2的表达。第三部分NPRL2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目的:研究NPRL2基因的沉默或过表达及上游调控分子c-Jun的沉默或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中常规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实验验证NPRL2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在沉默或过表达NPRL2的前提下增加沉默或过表达c-Jun,探讨c-Jun与NPRL2在功能上的相关性。结果:CCK-8法发现NPRL2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能力,克隆形成实验也发现了相似的结论。在细胞的凋亡维度,NPRL2发挥抗前列腺癌凋亡的作用,裸鼠成瘤实验发现沉默NPRL2的前列腺癌细胞系相比空白组细胞,瘤体更小且重量更轻。随后,在过表达和沉默NPRL2的基础上,增加了沉默及过表达c-Jun的组别,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及LNCa P的细胞中,同时过表达c-Jun及NPRL2时,相较过表达NPRL2的同时沉默c-Jun组,细胞的生长显着加快,存活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蛋白Caspase 3(cleaved)、BAX的表达均降低。而同时沉默c-Jun及NPRL2时,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减弱,凋亡率显着增加,凋亡蛋白Caspase 3(cleaved)、BAX的表达均显着升高。结论:NPRL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促增殖的作用,且该作用与c-Jun的参与有关,c-Jun能够增强NPRL2的这种促增殖作用。第四部分NPRL2促进前列腺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探讨目的:探讨NPRL2通过何种机制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促增殖作用,为今后针对以NPRL2为靶点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沉默NPRL2的PC3细胞与空白组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进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通路分子在沉默或过表达NPRL2后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加入通路抑制剂再次验证通路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首先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了沉默NPRL2与否的PC3的差异基因,发现它们富集最多的通路为PI3K/AKT,而该通路参与了多种肿瘤的促增殖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细胞PC3及LNCa P中,沉默NPRL2时PI3K/AKT通路上的关键分子,p-AKT、p-MDM2均显着降低,而过表达NPRL2时,p-AKT、p-MDM2的表达显着升高,因为PC3细胞为p53天然阴性的细胞系,因此沉默和过表达NPRL2对PC3细胞中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在LNCa P细胞系中,沉默和过表达NPRL2分别上调和下调p53的表达。随后,我们在过表达NPRL2组的前列腺癌细胞中加入了AKT的抑制剂MK2206,结果显示,加入MK2206后,即使过表达NPRL2,p-AKT、p-MDM2的表达均显着降低。同时,CCK-8实验提示加入MK2206的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即使过表达NPRL2,较空白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显着降低。相较空白组,过表达NPRL2组的凋亡蛋白Caspase 3(cleaved)和BAX显着降低,而过表达NPRL2的同时加入MK2206组的凋亡蛋白Caspase3(cleaved)和BAX表达则显着升高,BCL2的表达与Caspase 3(cleaved)和BAX的表达变化相反。同时,NPRL2可能对CDK2存在调控作用,从而影响了AKT通路,而CDK2可能作为一个中间效应分子介导了NPRL2对AKT/MDM2/p53通路的作用。结论:NPRL2通过调控AKT/MDM2/p53通路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第五部分前列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目的:自噬相关基因可能在前列腺癌中参与了多种生物学功能,然而目前关于自噬相关基因的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较少。通过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功能特点,构建自噬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指导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首先,从人类自噬数据库获得了共234个自噬相关基因(ARG)的信息。然后,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在前列腺癌患者中鉴定出差异表达的ARG。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筛选核心预后ARG与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并建立了预后模型。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预后模型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包括年龄,T分期,N分期和Gleason评分等。结果: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总生存相关的预后模型是基于五个ARG(FAM215A,FDD,MYC,RHEB和ATG16L1)所构建的,并将前列腺癌患者按模型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HR=6.391,95%CI=1.581–25.840,P<0.001)。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84。T3-4期和Gleason评分>7的前列腺癌患者OS相关的预测模型评分显着高于T1-2期患者(P=0.008),和Gleason评分≤7的患者(P=0.015)。此外,基于22种ARG(ULK2,NLRC4,MAPK1,ATG4D,MAPK3,ATG2A,ATG9B,FOXO1,PTEN,HDAC6,PRKN,HSPB8,P4HB,MAP2K7,MTOR,RHEB,TSC1,BIRC5,RGS19,RAB24,PTK6和NRG2)构建了DFS相关的预后模型,AUC为0.85(HR=7.407,95%CI=4.850-11.320,P<0.001),DFS相关的预后模型与前列腺癌患者T分期(P<0.001),N分期及Gleason评分(P<0.001)密切相关(P=0.001)。NPRL2基因与这些预后相关的自噬基因大多存在相关性,如MAPK1、FOX01、PRKN、HSPB8、ULK2、TSC1、MTOR等,可见NPRL2可能参与到了自噬的多个环节。结论:本部分研究成功构建了前列腺癌中自噬相关基因的两套预测模型,分别预测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针对这些预后相关核心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张丽[4](2021)在《MicroRNA-224通过下调Caspase-9促进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导致全世界妇女高死亡率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尽管有先进的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可用,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已成为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和局部复发是乳腺癌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预测转移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的一个异质性亚型,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却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亚型。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TNBC在年轻女性中更常见,表现出更具侵袭性的临床行为和独特的转移模式,具有复发快,进展快,生存期短等特点,预后不良。因此,发现与早期诊断、预测转移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的特定生物标志物是一个迫切需要。Micro RNAs(miRNAs)是一种小的,约22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优先与其靶信使RNA(m RNAs)的3’-非翻译区(3’-UTR)上的特定序列结合来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Micro RNAs在正常和异常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癌症)中都是m RNA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miRNAs可以作为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并在癌症预后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多种证据证实Micro RNAs参与了人类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miR-224是Micro RNAs家族的重要一员,研究发现,miR-224在多种人类肿瘤类型中呈异常表达,并参与了肿瘤的侵袭、转移及耐药过程。miRNAs代表了一组在疾病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新兴分子,基于调节miRNAs表达水平和识别其靶点的策略是利用miRNAs的治疗乳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的有前景的方法。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在胚胎发育、免疫系统功能和维持组织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凋亡途径的紊乱亦是影响肿瘤发病及其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是一个蛋白酶家族,其在凋亡信号的激活和传播中发挥核心作用,细胞凋亡存在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启动途径。其中Caspase-9(CASP9)在细胞凋亡的内源性途径中尤为重要。研究发现,miRNA生物发生和caspase功能密切相关,caspase可通过切割和灭活miRNA生成的关键酶来调节miRNA的生物发生。另一方面,许多miRNA通过靶向凋亡因子(包括caspases)来调节细胞凋亡,并负调控其表达。但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iR-224与CASP9之间的作用及意义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miR-224在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了miR-224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了miR-224对TN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荧光素酶实验、Western blot等手段初步探索并验证了miR-224与CASP9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及其机制。本研究有望为TNBC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1)收集病理诊断明确的TNBC、Luminal A/B亚型及Her-2型乳腺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各15例,通过q RT-PCR方法检测不同亚型乳腺癌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miR-224的表达水平。(2)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完整的TNBC患者64例。根据miR-224表达均值将miR-224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3)体外实验评估miR-224在TNBC细胞系中的生物学意义。首先通过anti-miR阴性对照(NC)和anti-miR-224转染TNBC细胞系MDA-MB-231和MDAMB-468。然后采用MTS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探索miR-224下调对TNB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体内实验评估miR-224在TNBC细胞系中的生物学意义。选取6只雌性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iR-224抑制组,皮下种植移植瘤。在成瘤以后,每隔3天测量瘤径,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30天后,取出移植瘤组织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瘤体的重量和体积。并进行后续的免疫组化分析。(5)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224的靶基因进行初步预测筛选,并进一步行KEGG和GO分析。设计并构建制备CASP9荧光素酶质粒,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及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验证miR-224与靶基因CASP9的调控作用及机制。(6)细胞药敏实验探究miR-224对乳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miR-224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miR-224靶向作用CASP9调控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1)与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相比,miR-224在大多数乳腺癌(包括TNBC型、Luminal A/B型、HER2型)细胞系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0.05),且miR-224在TNBC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0.01)。(2)通过分析miR-224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miR-224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07)、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分期(p=0.005)、Ki-67表达(p=0.004)及脉管受累(p<0.001)呈正相关。生存分析显示,miR-224高表达组患者的OS明显缩短,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0个月(p<0.01)。COX回归分析提示miR-224高表达(p=0.037)是TNB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体外实验验证miR-224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染anti-miR-224后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miR-224表达水平明显下降。MTS及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miR-224表达下调显着减少了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4)体内实验验证miR-224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nti-miRNA-224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及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小鼠移植瘤组织进一步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下调miR-224的表达能抑制乳腺肿瘤细胞增殖(p<0.05)及血管生成(p<0.01)。(5)miR-224靶基因的预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iR-224的靶基因进行初步预测,获得包括CASP9在内的11个miR-224的潜在下游靶标。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获得4个重叠靶基因CASP9,BRAF1,TRIM9和PLEKHB2。采用q RT-PCR检测各靶基因的基线表达及在转染anti-miR-224的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情况,发现CASP9是miR-224在TNBC中的直接靶点。采用荧光素酶测定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验证miR-224与CASP9的直接靶向关系。同时检测CASP9下游级联反应以及Caspase-3和Caspase-7的活性,发现Caspase-3和Caspase-7的活性增强。(6)探索anti-miR-224联合5-FU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药敏实验发现anti-miRNA-224可增加乳腺癌细胞对5-FU的药物敏感性。细胞凋亡实验发现anti-miR-224联合5-FU能诱导细胞凋亡。anti-miR-224联合5-FU可使乳腺癌细胞中CASP9表达明显上调。说明miR-224可靶向CASP9,下调其表达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进而参与肿瘤进展及耐药形成。结论:(1)与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相比,miR-224在大多数乳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均过表达,且miR-224在TNBC中的表达水平最高。(2)miR-224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Ki-67表达、脉管受累、及生存状态呈正相关;miR-224过表达与TNBC患者的OS缩短有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miR-224的下调显着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4)CASP9可与miR-224直接靶向结合,CASP9是miR-224在TNBC细胞中的潜在靶点。在TNBC中,miR-224过表达,并通过下调CASP9直接调节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增殖侵袭及耐药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Micro RNA-224通过下调CASP9参与了三阴性乳腺癌中肿瘤形成、侵袭转移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iR-224/CASP9轴在TNBC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icro RNA-224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重要的潜在治疗靶点。

刘岗[5](2021)在《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前列腺癌目前是发达国家男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导致男性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也在逐年增加。早期前列腺癌表现为慢性无症状病程,预后良好,大多数局部或区域性前列腺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90%。同时,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使得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得到大大提高。然而,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仍较高,5年生存率仅为30%。因此研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改善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SPOCK2是SPOCK家族成员之一,又称为睾素2(Testin-2),该基因编码蛋白与糖胺聚糖结合,是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部分。SPOCK2基因的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有研究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导致SPOCK2基因表观失活与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并认为此结论对于三种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应用价值,该报道首次揭示了SPOCK2基因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同时,在脑胶质瘤的相关机制研究中发现SPOCK3可通过与MT1-MMP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MT1-MMP介导的MMP2活化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而脑胶质瘤中高表达的SPOCK2可通过与SPOCK3结合使SPOCK3对MMP2的抑制作用丧失,进而增加胶质瘤的侵袭性,首次阐述了该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而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MT1-MMP/MMP2表达及相关活性的影响,探索SPOCK2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一、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4.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5.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6.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7.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8.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能力;9.细胞粘附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和活化的影响1.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及LNCaP转染SPOCK2过表达载体;2.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POCK2、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明胶酶谱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活性MMP2及MMP9表达。结果:一、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SPOCK2基因mRNA表达(2.14±1.26)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6.58±1.9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二、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基因mRNA的表达。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转染重组SPOCK2片段,有效增加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中SPOCK2蛋白表达。3.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DU145和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增殖率均从转染24小时后开始显着下降,两种前列腺癌细胞转染组增殖率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NCaP增殖。4.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细胞转染组G0/G1期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S期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可以改变细胞周期,使前列癌细胞停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5.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结合膜联蛋白V-FITC/PI双染色分析技术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DU145转染组凋亡率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LNCaP细胞转染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促进DU145细胞凋亡。6.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DU145及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侵袭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LNCaP细胞侵袭能力。7.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迁移能力改变。结果表明,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迁移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迁移能力。8.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粘附实验检测DU145、LNCaP细胞SPOCK2基因表达上调后粘附能力改变。DU145及LNCap细胞转染组粘附能力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表达可以降低DU145和LNCaP细胞粘附能力。三、检测SPCO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MT1-MMP/MMP2表达及MMP2/MMP9活化的影响1.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DU145及LNCaP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均显着增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均分别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4.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MP2及MMP9活化蛋白表达均分别显着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POCK2表达上调可以抑制MMP2及MMP9蛋白激活。结论:1.前列腺癌组织中SPOCK2基因表达降低,SPOCK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2.SPOCK2基因表达上调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粘附、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并通过上述作用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3.SPOCK2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调控MMP2及MMP9活化实现的。

戴小凡[6](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作为男性第二大常见癌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占癌症相关死亡率的13%,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高龄、遗传家族史和雄激素水平。在PCa的病理生理学方面,雄激素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类固醇激素,它主要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发挥效应,可以控制前列腺的发育、生长及分化,当撤除雄激素后,会造成前列腺细胞凋亡,在男性特征的发展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临床研究发现雄激素的调控失衡与PCa发病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PCa的治疗中经常使用AR拮抗剂和化学去势疗法控制PCa的进展,其中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方法。然而,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原发性PCa最终获得ADT耐药性,从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这是目前临床上治疗PCa的难点与热点之一。因此,进一步探索PCa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PCa发生发展的机理,有助于我们开发PCa新的诊断标记物和预后指标,有助于我们寻找治疗PCa的新靶点,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随着ENCODE项目的发起和完成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并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更加的意识到Lnc RNA在生理病理条件下或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最近几年关于Lnc RNA在癌症中的研究最为广泛。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lung 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在2003年首次被发现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有关,随后大量的研究发现MALAT1也可以在不同系统器官的肿瘤中高表达,如消化系统肿瘤和泌尿系统肿瘤等,虽然MALAT1在PCa的研究中也有报道,但MALAT1在PCa中的作用机制仍然报道较少,并且MALAT1和AR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仍尚待阐明。目的意义:(1)通过研究MALAT1在PCa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ALAT1与PCa的临床相关性,明晰MALAT1在PCa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2)通过体外实验研究MALAT1如何影响PCa的发生发展以及MALAT1是否参与AR信号通路的调节,进一步探索MALAT1在PCa中的作用机制。通过观察MALAT1对裸鼠体内PCa移植瘤的影响,进一步验证MALAT1在体内对PCa的作用。(3)通过研究MALAT1在PCa中的具体作用及内在机制,探讨MALAT1作为PCa新的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为PCa的诊断和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ALAT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PCa的临床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ALAT1在PCa中的诊断价值,基因富集分析预测MALAT1在PCa中可能发挥的作用。(2)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3)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4)CCK8检测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增殖的影响。(5)流式细胞术检测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的影响。(6)Western blot检测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7)查阅文献、查询生信分析数据库预测MALAT1的候选靶基因mi RNA,然后预测mi RNA的种子序列所结合的靶标3’UTR。(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挽救性实验验证MALAT1/mi R-1-3p/CORO1C,MALAT1/mi R-320b/AR信号轴在PCa细胞中的作用机制。(9)裸鼠移植瘤模型验证沉默MALAT1对体内PCa细胞成瘤的影响。结果:(1)MALAT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ALAT1表达的高低与Gleason评分、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高表达MALAT1的PCa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的患者,ROC曲线分析MALAT1在PCa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预测了MALAT1显着富集在侵袭转移和细胞周期调控通路中。(2)MALAT1在PCa细胞系LNCa P和22Rv1中高表达,沉默MALAT1可以抑制LNCa P和22Rv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能力。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都可以抑制LNCa P和22Rv1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3)生信分析和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 R-1-3p能够与MALAT1和CORO1C m RNA 3’UTR直接结合,并且MALAT1能够与CORO1C m RNA 3’UTR竞争性结合mi R-1-3p,促进CORO1C表达。挽救性实验验证了抑制mi R-1-3p或过表达CORO1C能够消除沉默MALAT1所诱导的LNCa P和22Rv1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4)雄激素能够刺激LNCa P和22Rv1细胞中MALAT1和AR的表达,无论雄激素是否刺激,沉默MALAT1都能够抑制LNCa P和22Rv1细胞中AR的表达。生信分析和双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了MALAT1能够与mi R-320b结合,MALAT1与AR m RNA 3’UTR能够竞争mi R-320b的结合位点。挽救性实验验证了抑制mi R-320b或过表达AR能够逆转MALAT1沉默所引起的PCa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5)沉默MALAT1能够抑制裸鼠体内PCa移植瘤的生长,降低肿瘤组织中PSA和AR的表达。结论:(1)MALAT1在PCa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其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影响前列癌的发生发展,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对PCa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体外实验证明了MALAT1可以通过MALAT1/mi R-1-3p/CORO1C调控CORO1C表达以及通过MALAT1/mi R-320b/AR信号轴参与AR信号通路影响PCa的发生发展。(3)体内实验证实了沉默MALAT1可以抑制裸鼠体内PCa移植瘤的生长,该基因有望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张杨秋蓉,冯静云,张婕,杨静雅,罗金金,林堉娇,盛苗苗[7](2020)在《RASSF1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为RASSF家族成员,其以三磷酸鸟苷依赖性方式结合Ras继而诱导由Ras介导的凋亡。RASSF1A基因编码的蛋白类似于Ras效应蛋白,可与DNA修复蛋白XPA相互作用,还可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积累,从而诱导细胞周期停滞。RASSF1A基因缺失或表达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有关,表明其具有肿瘤抑制功能。已在至少37种肿瘤中发现了RASSF1A基因甲基化,RASSF1A基因可能是目前人类癌症中描述最频繁的甲基化基因。介绍了RASSF1A基因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异常甲基化,并综述了近年来其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孙权辉[8](2020)在《EZH2和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EZH2和FHIT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CB)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2月间我院病理科存档的61例UCB石蜡标本,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因输尿管狭窄行手术治疗的正常尿路上皮石蜡标本8例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年龄<60岁组(n=15)和>60岁组(n=46);根据肿瘤数目分为单发组(n=18)和多发组(n=43);根据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组(n=26)和高级别组(n=35);根据TNM分期分为非肌层浸润组(Ta-T1期,n=27)和肌层浸润组(T2-T4期,n=3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EZH2和FHIT蛋白在UCB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UCB临床病理特征的之间的关系。结果:1.EZH2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EZH2蛋白在UCB的不同年龄、性别和肿瘤数目中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UCB组和正常组中阳性表达率各为78.69%和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CB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各为50%、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CB非肌层浸润组和肌层浸润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各为59.26%和94.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FHIT蛋白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FHIT蛋白的表达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肿瘤数目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UCB组和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各为42.62%和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CB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和2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CB非肌层浸润组和肌层浸润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和14.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UCB中EZH2蛋白表达强度和FHIT蛋白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P<0.05)。结论:1.EZH2蛋白高表达与UCB恶性度有关,提示预后差;2.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与UCB的恶性度有关,提示预后差;3.联合检测EZH2蛋白和FHIT蛋白在UCB中的表达率有可能成为UCB的预后判断和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佟延秋[9](2020)在《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文中认为根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为392.9万人,死亡人数约为233.8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这一数据呈持续上升态势。与此同时,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其中,结直肠癌成为危害我国人口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余4种分别是: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此外,在男性当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中的第6位。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测序数据。与此同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能够为分析这些生物大数据提供算法与技术基础,从而预测肿瘤相关标志物和筛选药物靶点。对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通过实验室或临床实验进行验证,而在大数据时代则可以通过多个公开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验证。这种综合分析在揭示癌症的生物学过程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将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工具,通过挖掘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和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甲基化数据以及相关组学数据,使用R语言编写代码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从而构建这些关键基因的互作网络,最终筛选出影响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关键基因与抑癌基因。本研究中肿瘤患者的相关数据来自于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gene expression profiles,GEPs)、Broad GDCA Firehose数据库中的Level 3数据以及TCGA数据库中的临床数据。本研究的开发平台为RStudio 1.453,并安装了Affy、methylumiIlluminaHumanMethylation-450kmanifest、limma、minfi、watermelon、IlluminaHumanMethylation450kanno.ilmn12.hg19、WGCNA、dynamicTreeCut和fastcluster等相关包。之后,对差异表达结果进行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分析,构建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并结合图论相关算法筛选关键基因。进一步,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使用KEGG数据库得到重要信号通路。并结合免疫浸润、蛋白组学数据库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多组学分析。最后,通过整合多个公开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对关键基因、抑癌基因、药物靶点进行验证。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对前列腺癌的DNA甲基化表达谱芯片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交集分析,从而筛选出关键基因和候选抑癌基因。候选肿瘤抑制基因为:IKZF1、PPM1A、FBP1、SMCHD1、ALPL、CASP5、PYHIN1、DAPK1和CASP8。关键基因为:FGFR1、FGF13和CCND1。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了前列腺癌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得到了关键基因和药物靶点,这些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关键基因为:UBE2C、CCNB1、TOP2A、TPX2、CENPM、KIAA0101、F5、APOE、NPY和TRIM36。文章中的第三部分,我们使用肿瘤的动态网络标志物(dynamic network biomarker,DNB)算法,得到结直肠癌肿瘤四个分子的关键基因MYC。结果表明,MYC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动态标志物,抑癌基因是ZBTB16、MAL、LIFR和SLIT2。

郭岩珉[10](2020)在《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调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文中研究指明线性泛素化修饰(linear ubiquitination)是由一个泛素分子N端的甲硫氨酸与另一泛素分子C端的甘氨酸相连形成的一类新型泛素化修饰,由线性泛素链组装复合物(linear ubiquitin chain assembly complex,LUBAC)催化形成。LUBAC是目前唯一能催化线性泛素链形成的E3泛素连接酶,由HOIP、HOIL-1L和Sharpin组成。线性泛素化修饰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随着深入研究,发现线性泛素化修饰也参与调控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PTEN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其功能受到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节,如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和乙酰化修饰等。这些修饰通过改变PTEN蛋白稳定性、亚细胞定位或酶活性等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PTEN是否可以发生线性泛素化修饰及其功能方面的研究尚无报道。在本论文中,我们鉴定到PTEN可以发生线性泛素化修饰,并初步阐明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发现由HOIP和Sharpin组成的LUBAC-Ⅱ复合物与PTEN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介导PTEN发生线性泛素化修饰;证实OTULIN是PTEN的去线性泛素化酶。(2)PTEN基因突变广泛存在于前列腺癌中。临床肿瘤相关突变体PTEN-R173H、PTEN-Y68H和PTEN-Y27N等的线性泛素化修饰明显增强,这提示着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可能参与调控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3)临床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OIP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临床前列腺癌样本中显着升高。体内外功能学实验证明,HOIP通过激活AKT,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成瘤能力。HOIP的E3酶活性对上述功能的发挥是必须的,这表明HOIP通过介导线性泛素化修饰而发挥促癌作用。(4)在缺失PTEN的前列腺癌细胞中,HOIP不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且其促癌能力也显着减弱,这表明HOIP促癌功能的发挥需要PTEN蛋白的参与;也提示着PTEN作为HOIP的底物蛋白,通过发生线性泛素化修饰,抑制其对PI3K/AKT通路的调节。(5)线性泛素化修饰增强的PTEN临床突变体削弱其对AKT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这提示着PTEN突变体抑癌功能的丧失有可能与它的线性泛素化修饰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1)EGCG通过调节P27kip1、PI3K/AKT蛋白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1 主要相关仪器
        1.1.2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1.1.3 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及冻存
        1.2.2 PC-3 细胞的EGCG干预
        1.2.3 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各浓度EGCG抑制PC-3 细胞的情况
        1.2.4 转录组基因测序
        1.2.5 Westernblot法进行PC-3 细胞蛋白的检测
        1.2.6 免疫荧光进行PC-3 细胞蛋白的检测
        1.2.7 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法
    1.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EGCG 具有抑制前列腺癌 PC-3 细胞增殖的作用
    2.2 EGCG 处理的前列腺癌 PC-3 细胞的转录组测序
    2.3 EGCG通过抑制PI3K/AKT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
    2.4 EGCG上调前列腺癌PC-3 细胞P27kip1 合成与核表达
    2.5 EGCG对前列腺癌PC-3 细胞周期的影响
    2.6 测序预测
3 讨论
    3.1 EGCG抗肿瘤研究的价值
    3.2 EGCG抑制前列腺癌侵袭迁移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S期停滞有关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BLM-EZH2相互作用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文献综述
    1 前列腺癌
        1.1 PCa发病现状
        1.2 PCa形成因素
        1.3 PCa发生发展分子机制
        1.4 PSA与PCa的关系
    2 肿瘤分子标志物与PCa
        2.1 肿瘤分子标志物与癌症
        2.2 PCa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2.3 肿瘤标志物在PCa药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3 BLM解旋酶
        3.1 BLM解旋酶的结构与功能
        3.2 BLM解旋酶的细胞生物学功能
        3.3 BLM解旋酶与肿瘤
    4 EZH2 蛋白
        4.1 EZH2蛋白的结构与分子功能
        4.2 EZH2蛋白与肿瘤
    5 BLM、EZH2与PCa
        5.1 BLM、EZH2在PCa的靶向研究
        5.2 BLM和EZH2与PCa的相关性分析
    6.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7.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7.1 研究内容
        7.2 技术路线
第一章 BLM相互作用蛋白筛选和MS鉴定及BLM/EZH2 的定位
    1 材料
        1.1 主要实验仪器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细胞系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蛋白提取
        2.3 蛋白含量测定(BCA微孔酶标仪法)
        2.4 免疫共沉淀(免疫磁珠法)
        2.5 SDS-PAGE电泳
        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
        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8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蛋白诱导表达
        2.9 原核蛋白提取
        2.10 GST-pull down
        2.11 间接免疫荧光
        2.1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2.1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BLM蛋白在RWPE-1、PC3、22RV-1、LNcap细胞中的表达
        3.2 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筛选与BLM具有互作的蛋白
        3.3 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互作蛋白
        3.4 Co-IP正反向验证BLM与EZH2存在相互作用
        3.5 BLM蛋白与EZH2蛋白体外相互作用验证
        3.6 前列腺癌细胞中BLM与EZH2的亚细胞定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BLM及EZH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关联
    1 材料
        1.1 实验标本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实验试剂
    2 方法
        2.1 免疫组化实验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BLM和EZH2在癌组织和对照组织中的差异性比较
        3.2 BLM和EZH2在癌组织和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3.3 BLM和EZH2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分析
        3.4 生物信息学分析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BLM和EZH2干扰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细胞系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
        2.3 蛋白的WB检测
        2.4 siRNA干扰序列的合成
        2.5 细胞转染
        2.6 细胞存活率检测
        2.7 细胞周期检测
        2.8 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
        2.9 细胞划痕实验
        2.10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2.11 细胞增殖实验(MTS法)
        2.1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前列腺癌细胞系的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检测
        3.2 BLM特异性抑制剂对PC3细胞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BLM、EZH2和P53蛋白干扰前后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3.4 干扰BLM和EZH2后对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划痕愈合和克隆形成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BLM和EZH2干扰或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1 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细胞系及载体
        1.4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蛋白提取和浓度测定
        2.3 蛋白的WB检测
        2.4 重组质粒的构建
        2.5 ChIP-seq实验
        2.6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2.7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2.8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ChIP-seq实验检测EZH2可能作用的启动子区
        3.2 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EZH2蛋白与MDM2启动子区的结合
        3.3 干扰或过表达BLM和EZH2对PC3细胞P53和MDM2蛋白的影响
        3.4 干扰或过表达BLM和EZH2对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划痕愈合、克隆形成的影响
        3.5 BLM和EZH2相互作用对PC3细胞P53信号通路的影响
        3.6 裸鼠成瘤实验检测BLM和EZH2对PC3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Ⅱ:论文涉及的试剂配方

(3)NPRL2基因转录水平调控及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NPRL2 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PRL2 基因转录水平调控的分子机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NPRL2 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及机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NPRL2 基因促进前列腺癌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前列腺癌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NPRL2 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MicroRNA-224通过下调Caspase-9促进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miR-224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前言
    1.1 实验材料
        1.1.1 乳腺癌细胞系
        1.1.2 标本采集
        1.1.3 临床病例
        1.1.4 实验仪器
        1.1.5 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miR-224 的表达
        1.2.3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miR-224 在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
        1.3.2 miR-224 在不同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1.3.3 miR-224 在TNB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3.4 miR-224 在TNBC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3.5 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1.4 讨论
    小结
第2章 miR-224 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前言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转染实验
        2.2.2 MTS细胞增殖实验
        2.2.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测定
        2.2.4 裸鼠动物实验
        2.2.5 免疫组织化学法
        2.2.6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miR-224 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3.2 miR-224 的下调显着减少了细胞的增殖
        2.3.3 miR-224 的下调显着减少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3.4 体内实验观察miRNA-224 对乳腺肿瘤的作用
        2.3.5 miR-224 表达异常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2.4 讨论
    小结
第3章 miR-224 靶点基因的确定及其对caspase通路的影响
    前言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miRNA靶基因预测与分析
        3.2.2 qRT-PCR方法检测miR-224 重叠靶基因的基线表达
        3.2.3 qRT-PCR方法检测miR-224 下调后靶基因的表达
        3.2.4 Western blotting
        3.2.5 荧光素酶测定法
        3.2.6 Caspase-3/7 活性检测
    3.3 实验结果
        3.3.1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24 的潜在靶点
        3.3.2 CASP9和BRAF1是miR-224 在TNBC细胞中极有可能的潜在靶点
        3.3.3 CASP9是miR-224 的直接靶标
        3.3.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224 的直接靶标CASP9
        3.3.5 miR-224/CASP9通过激活Caspase-3/7 调控细胞凋亡
    3.4 讨论
    小结
第4章 anti-miR-224 联合 5-FU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前言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转染
        4.2.2 细胞耐药实验
        4.2.3 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4.2.4 Western blot检测CASP9表达情况
        4.2.5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miR-224 下调可增加乳腺癌细胞对 5-FU的敏感性
        4.3.2 miR-224 下调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4.3.3 miR-224 靶向作用caspase9发挥抗凋亡作用
    4.4 讨论
    小结
第5章 全文结论
第6章 综述 MicroRNA 与 Caspases 在乳腺癌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6.1 乳腺癌概述
        6.1.1 乳腺癌形成的分子基础
        6.1.2 侵袭转移的机制
        6.1.3 乳腺癌诊断和预后面临的问题及进展
    6.2 MicroRNA
        6.2.1 MicroRNA简介
        6.2.2 MicroRNA与癌症
        6.2.3 MicroRNA与乳腺癌
        6.2.4 MicroRNA与癌症耐药
    6.3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s)
        6.3.1 Caspases与细胞凋亡
        6.3.2 Caspases与恶性肿瘤
        6.3.3 Caspases与MicroRNA
    6.4 MicroRNA-224 与癌症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SPOCK2 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SPOCK2 基因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
        3.2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3.3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
        3.4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
        3.6 SPOCK2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7 SPOCK2 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8 SPOCK2 表达上调对前列腺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SPOCK2 表达上调对MT1-MMP/MMP2 通路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基因mRNA表达情况
        3.2 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中SPOCK2蛋白表达情况
        3.3 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中MT1-MMP及MMP2蛋白表达
        3.4 SPOCK2表达上调后前列腺癌细胞MMP2及MMP9活性蛋白表达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与相关基因DNA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回顾
        1.2.1 MALAT1的结构和生成
        1.2.2 MALAT1的定位
        1.2.3 调控MALAT1的机制
        1.2.4 MALAT1的调控机制
        1.2.5 MALAT1与肿瘤的关系
第2章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MALAT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资料收集
        1.2 数据整理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1.3 生存分析
        1.4 ROC曲线分析
        1.5 基因集富集分析
        1.6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MALAT1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2 MALAT1在不同临床特征的PCa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2.3 MALAT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4 MALAT1对PCa的诊断价值
        2.5 MALAT1的功能富集分析
    第二节 MALAT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1、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来源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试剂配置
        1.4 细胞处理
        1.4.1 细胞复苏
        1.4.2 细胞传代
        1.4.3 细胞计数
        1.4.4 细胞冻存
        1.4.5 细胞转染
        1.4.6 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和培养
        1.4.7 细胞加药
        1.5 质粒构建
        1.5.1 引物退火
        1.5.2 质粒提取
        1.5.3 基因重组
        1.6 荧光定量PCR
        1.6.1 总RNA提取
        1.6.2 RNA浓度检测
        1.6.3 反转录
        1.6.4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1.7 western blot
        1.7.1 蛋白质抽提
        1.7.2 蛋白质定量
        1.7.3 SDS-PAGE
        1.7.4 转印
        1.7.5 封闭
        1.7.6 孵育一抗
        1.7.7 孵育二抗
        1.7.8 ECL底物发光
        1.7.9 结果分析
        1.8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1.9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1.9.1 Transwell侵袭实验小室模型建立
        1.9.2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
        1.10 流式细胞仪检测有丝分裂
        1.10.1 细胞接种培养
        1.10.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1.11 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1.12 统计学分析
        2、实验结果
        2.1 MALAT1在PC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2 验证sh MALAT1在LNCa P和22Rv1 细胞中的转染效力
        2.3 沉默MALAT1对PCa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2.4 沉默MALAT1对PC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5 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增殖的影响
        2.6 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的影响
        2.7 在有无雄激素刺激下,沉默MALAT1对PCa细胞周期进程中相关蛋白的影响
    讨论
第3章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作用的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MALAT1的沉默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3p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1、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选择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细胞处理
        1.4 质粒的构建
        1.5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1.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6.1 细胞接种和培养
        1.6.2 细胞转染1
        1.6.3 细胞转染2
        1.6.4 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1.7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1.8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
        1.9 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蛋白
        1.10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MALAT1/miR-1-3p/CORO1C信号轴假说的建立
        2.2 miR-1-3p在 PCa细胞中表达情况
        2.3 沉默MALAT1 后,PCa细胞中miR-1-3p、CORO1C的表达水平
        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ALAT1/miR-1-3p/CORO1C信号轴
        2.5 miR-1-3p在 PCa细胞中对MALAT1和CORO1C表达的影响
        2.6 挽救性实验验证MALAT1/miR-1-3p/CORO1C信号轴
        2.7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抑制miR-1-3p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2.8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过表达CORO1C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第二节 沉默MALAT1抑制雄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阻止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2 细胞的处理
        1.3 质粒的构建
        1.4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1.5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1.6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1.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有丝分裂
        1.8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1.9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DHT刺激PCa细胞对MALAT1表达的影响
        2.2 雄激素刺激PCa细胞对AR表达的影响
        2.3 沉默MALAT1对AR表达的影响
        2.4 MALAT1与AR mRNA共享的miRNA
        2.5 雄激素刺激或沉默MALAT1对PCa细胞中miR-320b表达的影响
        2.6 miR-320b对 AR的影响
        2.7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抑制miR-320b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2.8 沉默MALAT1的PCa细胞中过表达AR对细胞表型的影响
    讨论
第4章 MALAT1对裸鼠体内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来源
        1.2 实验材料和仪器
        1.3 动物模型
        1.4 免疫组化
        1.4.1 包埋切片
        1.4.2 切片脱蜡至水
        1.4.3 抗原修复
        1.4.4 过氧化氢孵育
        1.4.5 山羊血清封闭
        1.4.6 一抗孵育
        1.4.7 二抗孵育
        1.4.8 辣根酶标记
        1.4.9 DAB显色
        1.4.10 苏木素复染
        1.4.11 脱水、透明、封片
        1.4.12 镜检
        1.5 免疫荧光
        1.5.1包埋切片同1.4.1
        1.5.2 免疫荧光双染
        1.5.3 镜检
    2、实验结果
        2.1 沉默MALAT1 对体内PCa细胞形成肿瘤的影响
        2.2 沉默MALAT1 对肿瘤组织内的PSA及 AR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的的科研成果
致谢

(8)EZH2和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UCB标本
    2.2 分组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主要试剂和药品
    2.6 主要仪器和设备
    2.7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2.7.1 采用二步法进行EZH2和FHIT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
        2.7.2 阳性对照
        2.7.3 阴性对照
        2.7.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EZH2和FHIT蛋白在正常组织及UCB中的表达
    3.2 EZH2蛋白表达与UC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 FHIT蛋白表达与UC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4 EZH2与FHIT蛋白在UCB表达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EZH2、FHIT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9)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整合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前列腺癌标志物分析与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2.3 功能富集分析与通路分析
        2.4 蛋白质-蛋白质交互网络构建与关键模块分析
    3 结果
        3.1 归一化DNA甲基化表达谱和基因表达谱数据
        3.2 前列腺癌中DEGs与 DMGs识别
        3.3 前列腺癌中异常甲基化基因识别
        3.4 抑癌基因筛选
        3.5 抑癌基因验证
        3.6 基因本体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3.7 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分析
        3.8 关键基因与PSA关系研究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整合多组学数据库的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标志物分析与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图的定义
        2.3 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与通路分析
        2.4 机器学习架构
        2.5 多组学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与药物靶点
    3 结果
        3.1 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识别
        3.2 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
        3.3 前列腺癌相关差异基因互作网络拓扑结构
        3.4 多组学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
        3.5 多组学数据库验证药物靶点
        3.6 关键基因的GS评分
        3.7 AR通路可以作为与PSA相关的药物作用靶点
        3.8 对本研究中结果的性能分析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直肠癌中动态网络标志物识别以及免疫浸润关系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算法理论基础
        2.3 基于差异表达的分子标志物的识别
        2.4 基于网络的分子标志物识别
        2.5 基于多组学数据库的DNB标志物验证
    3 结果
        3.1 结直肠癌关键分期中的DNB识别
        3.2 不同肿瘤分期的结直肠癌差异分子标志物识别
        3.3 基于WGCNA的 DNB标志物临床信息分析
        3.4 基于PPI网络的MYC分析
        3.5 基于TCGA数据库的DNB标志物验证
        3.6 抑癌基因筛选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一 :PSA蛋白质序列
附录二 :GO分析结果
文献综述
    前言
    1 从神经网络到深度学习
        1.1 神经网络概述
        1.2 卷积神经网络
        1.3 图神经网络
        1.4 几种机器学习实现框架
    2 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2.1 基因表达谱分析
        2.2 RNA结合蛋白结合点位预测
        2.3 DNA序列功能预测
        2.4 蛋白互作功能预测
        2.5 免疫
        2.6 靶向药物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明专利

(10)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调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线性泛素化修饰
        1.1 泛素化修饰
        1.2 线性泛素化修饰与LUBAC E3 泛素连接酶
        1.3 线性泛素化修饰的功能
        1.4 线性泛素化修饰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现状
    2.肿瘤抑制基因PTEN
        2.1 PTEN的结构与功能
        2.2 PTEN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2.3 PTEN功能的调控
    3.前列腺癌研究现状
第二章 LUBAC-Ⅱ介导PTEN发生线性泛素化修饰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LUBAC-Ⅱ与 PTEN的相互作用
        3.2 LUBAC-Ⅱ介导PTEN的线性泛素化修饰
        3.3 线性泛素化修饰不影响PTEN蛋白稳定性
        3.4 肿瘤相关PTEN突变体的线性泛素化修饰程度增强
        3.5 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位点的鉴定
    4.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调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和仪器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临床数据库分析HOIP表达量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3.2 线性泛素化修饰激活PI3K/AKT通路
        3.3 线性泛素化修饰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3.4 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抑制其对PI3K/AKT通路的调节
        3.5 PTEN突变体的线性泛素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4.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主要内容及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或在投稿论文
致谢

四、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 [1]EGCG通过调节P27kip1、PI3K/AKT蛋白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D]. 白璐.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2]BLM-EZH2相互作用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D]. 阮涌. 贵州大学, 2021(01)
  • [3]NPRL2基因转录水平调控及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 胡代星.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MicroRNA-224通过下调Caspase-9促进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耐药的机制研究[D]. 张丽. 吉林大学, 2021(01)
  • [5]前列腺癌中SPOCK2基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岗.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D]. 戴小凡. 吉林大学, 2020(03)
  • [7]RASSF1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张杨秋蓉,冯静云,张婕,杨静雅,罗金金,林堉娇,盛苗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0(05)
  • [8]EZH2和FHIT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孙权辉. 延边大学, 2020(05)
  • [9]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前列腺癌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预测研究[D]. 佟延秋.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10]PTEN线性泛素化修饰调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D]. 郭岩珉.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发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