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中罗布泊钾盐和钾的测定

卤水中罗布泊钾盐和钾的测定

一、罗布泊钾盐及卤水中钾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学,张凡凯,盖晓虹,于咏梅,钦贺,马宝成,赵亮亮[1](2021)在《罗布泊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W2、W3、W4)承压卤水开采工艺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在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深部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缺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矿区地下水监测数据及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正在运行的采卤生产井做抽水试验得到深部承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影响半径、渗透系数等水文数据,与前人在罗北凹地钾盐矿区不同水文地质区域做过的抽水试验取得的水文数据进行对比并加以验证,以此确定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相对难开采的深部承压含水层卤水的开采方式及采卤工程的布置工作。

王雪莹[2](2020)在《含钾硝酸盐水盐体系低温相变化研究》文中提出水盐体系的相平衡理论是指导开发海水、盐湖、地下卤水及含盐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的重要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温和高温下的稳定及介稳相平衡,而对于低温下的相平衡研究较少。低温对水盐体系的相平衡和盐类结晶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含硫酸盐水盐体系,能够抑制某些复盐析出,极大地简化相图,从而有可能开发出更简单、效率更高的生产工艺。新疆卤水硝酸盐矿主要含有Na+、K+、Mg2+、Cl-、NO3-、SO42-六种离子,属于高元复杂体系,常温及较高温度下的结晶路线异常复杂,难以获得高质量目标产品;同时考虑到新疆冬季寒冷漫长,探索开发低温工艺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缺少相关的低温相图作为指导,工艺探索开发工作较为盲目,未能取得进展。为此,本文针对卤水硝酸盐矿所属的六元水盐体系Na+,K+,Mg2+//Cl-,NO3-,SO42-–H2O及其子体系,开展低温下的相变化研究。包括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该体系在258.15K下的溶解度和密度数据,构建了不同形式的相图,分析并讨论各体系中盐类之间的相转化关系及析出规律;采用低温冷却曲线法研究了相关水盐体系的冰点、共晶点与溶液组成的关系和图形表达。同时结合相图,研究了具有不同组成特征的含有Na+,K+,Mg2+,Cl-,NO3-,SO42-的溶液在降温和蒸发过程中的析盐规律,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相关的生产工艺,为今后新疆卤水硝酸盐矿的开发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三元体系Na+//Cl-,NO3-–H2O、Na+,Mg2+//NO3-–H2O和Mg2+//Cl-,NO3-–H2O在258.15 K下均为简单共饱型,没有复盐存在;相图均由1个零变量点、2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3个结晶区组成。K+,Mg2+//Cl-–H2O体系有复盐KCl·Mg Cl2·6H2O的形成,相图由2个零变量点、3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5个结晶区组成。温度变化对相图中各盐的结晶区相对大小有一定影响,这些变化为设计出生产氯化钾、硝酸钠的工艺提供了思路。(2)四元同离子体系Na+,K+,Mg2+//Cl-–H2O在258.15 K下属于复杂体系,有复盐KCl·Mg Cl2·6H2O生成;相图含有2个零变量点,5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3个单盐结晶区和1个复盐结晶区,结晶区大小次序为KCl﹥Na Cl·2H2O﹥KCl·Mg Cl2·6H2O﹥Mg Cl2·8H2O。四元交互体系Na+,Mg2+//Cl-,NO3-–H2O为简单共饱和型体系,无复盐生成,含有2个零变量点,5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4个单盐结晶区,其中Mg Cl2·8H2O的结晶区最小,也即溶解度最大;Na NO3的结晶区最大,在低温下更易从卤水中析出。和298.15 K的相图相比,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盐的结晶区大小及结晶形式均发生改变。(3)五元交互体系Na+,K+,Mg2+//Cl-,NO3-–H2O在258.15 K,Na Cl·2H2O饱和的条件下,存在复盐KCl·Mg Cl2·6H2O。含有4个零变量点,9条单变量曲线,6个两盐结晶区,结晶区的大小按照KCl、KNO3、Na NO3、KCl·Mg Cl2·6H2O、Mg Cl2·8H2O、Mg(NO3)2·6H2O顺序递减。五元体系Na+,Mg2+//Cl-,NO3-,SO42-–H2O是一个简单体系,无复盐形成。相图含有3个共饱点,7条单变量曲线,5个两盐结晶区,结晶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2SO4·10H2O、Na NO3、Mg SO4·7H2O、Mg Cl2·8H2O、Mg(NO3)2·6H2O。Na2SO4·10H2O和Na NO3更易于从此类型的卤水中析出。与该体系298.15 K稳定相图相比,钠硝矾和白钠镁矾复盐结晶区消失,相关系得以简化。(4)六元体系Na+,K+,Mg2+//Cl-,NO3-,SO42-–H2O相图可采用正三棱柱表达无水无氯干盐图;在258.15 K,Na Cl·2H2O饱和的条件下,相图共有6个零变量点和8个两盐结晶区,其中Na Cl·2H2O和Na2SO4·10H2O的共晶区最大,在低温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小,降温过程中最先结晶析出。与298.15 K的相图相比,减少了19个零变量点,复盐的种类由6种减少至1种,因此该体系在258.15 K的相关系更为简单。(5)构建了三元体系Na+//Cl-,SO42-–H2O、四元同离子体系Na+//Cl-,NO3-,SO42-–H2O和四元交互体系Na+,K+//Cl-,NO3-–H2O的冰点(共晶点)温度-溶液组成图,可以直观表达出冰与单盐、两盐及三盐的共晶点、线与面,此外,还可以反映出不同盐类组成的等水体系的冰点面。针对不同溶液组成构成的等水面冰点,采用扩展UNIQUAC模型进行计算,冰点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模型的适用性良好。(6)具有不同组成特征的含钾硝酸盐的盐湖卤水的降温实验证明,硫酸根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下卤水中大部分硫酸根离子以Na SO4·10H2O的形式析出,避免了大量的硫酸盐型复盐的生成。降温分离固相后的卤水进行自然蒸发实验,蒸发液相组成变化路径与Na+,K+,Mg2+//Cl-,NO3-–H2O五元体系298.15K相图分析基本吻合。因此对卤水采用冬季天然冷冻,夏季自然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出卤水中的十水硫酸钠和氯化钠,浓缩富集后的卤水可进行后续的硝酸盐及钾盐的分离。

王凯,孙明光,马黎春,汤庆峰,颜辉,张瑜[3](2020)在《罗布泊富钾卤水矿床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罗布泊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盐成钾盆地之一,富钾卤水资源丰富。在14年的工业开采过程中,不同矿层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持续处于变化中。为了加强对不同矿区富钾卤水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的认识,合理开发利用卤水资源,本文应用克里金插值法,对2017年采集的89个常观孔卤水样品进行了空间分析,绘制了K+、Cl-、Na+、Mg2+、Li+、B3+、SO42-等值线图,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K+、Cl-、Mg2+、Li+、B3+等离子具有较为一致的分布趋势,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罗北凹地及腾龙矿区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罗北凹地北部及矿区西南部,而SO42-分布趋势则相反;由于受周缘地区淡水补给的影响,矿区西南部、北部及东南部出现淡化现象,但是淡水只影响到W1、W2层,W3层未见明显淡化现象;2017年罗布泊矿区K+平均含量为8.83g/L,除受淡水影响区域外,矿区内大部分地区样品KCl品位均高于1%的工业单独开采品位,与开采前KCl品位相比,目前罗北凹地W1储层KCl平均品位约下降了9.7%左右。

石冰[4](2019)在《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过程研究—硫酸钾精制与低能耗母液蒸发结晶模拟》文中研究表明硫酸钾作为优秀的钾肥品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工艺是我国硫酸钾生产的主流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稳定、绿色环保等优点,但产品质量和钾元素的利用率有待提高,课题以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硫酸铵法工艺为基础,开展精制提高产品品质和母液蒸发结晶回收钾资源的工艺研究,研究具有应用价值。本课题针对氯化钾用量、水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品质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开展精制工艺参数的优化,运用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获得了最优反应条件:氯化钾用量50%、水量比0.8、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0min:研究还开展了公斤级的放大验证实验,其中转化率达到85.48%,精制硫酸钾K2O含量51.07%,产品符合国标一等品要求。采用Aspen软件对硫酸钾蒸发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顺流三效蒸发结晶工艺和逆流二效蒸发结晶工艺两种蒸发结晶流程;搭建了间歇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对各效蒸发结晶节点的工艺参数进行实验测定,并反馈实验数据优化蒸发结晶计算流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流程操作性差别不大,但逆流二效的能耗比顺流三效高42.6%。论文还开展了2万吨/年精制硫酸钾生产规模的概念设计,对工艺中的关键精制反应工段,进行了物料和能量平衡计算,完成了工艺和物料平衡图设计和关键设备选型计算工作,并采用专业软件完成项目经济评价。

吕凤琳[5](2018)在《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文中认为罗布泊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的东端,素有“死亡之海”、“亚洲旱极”之称。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多期次演化过程,并在特定的构造、气候以及物源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形成了第四纪超大型卤水钾盐矿床。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罗布泊盐湖钾盐成矿方面,对该区沉积环境演化及其与钾盐成矿的关系研究仍涉及较少。然而,该区地层以蒸发岩为主,极大地限制了传统年代学方法的应用,含盐系准确时代框架仍未建立,对探讨盆地沉积环境阶段性演化过程及其与成盐成钾的关系造成障碍。本文以罗布泊钾盐科探深井LDK01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建立地层年代框架,开展盆地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及其对周缘气候、构造事件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沉积环境演化与成盐成钾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上述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利用石膏、钙芒硝以及石盐等盐类矿物进行U系不平衡法定年,首次建立了罗布泊盐湖区早更新世以来地层时代年龄框架,确立了LDK01孔早/中更新世界限(0.78Ma)位于263.8m,中/晚更新世界限(0.13Ma)位于43.1m,约在2.7m处(0.0115Ma)进入全新世。2、利用钻孔岩芯沉积特征以及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古气候环境指标,初步提出盆地沉积环境阶段性演化过程:即早更新世0.9Ma,为盆地断陷阶段,沉积体系以冲洪积-河流为主,气候波动较大,以半湿润-半干旱气候为主;0.9Ma0.61Ma,盆地由断陷向稳定、持续坳陷转变,沉积体系转变为湖相、咸水湖相,气候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0.61Ma0.25Ma,罗布泊古大湖解体、罗北凹陷等北部凹陷形成,干旱气候加剧,盐湖强烈蒸发浓缩,巨量钙芒硝沉积;0.25Ma0.15Ma,气候发生转型,主体以湿润气候为主,盐湖发生淡化,碎屑物质增多、盐类矿物减少;0.15Ma0Ma,盐湖萎缩-消亡阶段,主体气候以极端干旱为主,盐湖蒸发浓缩加剧,盐类矿物至顶部转变为钾石盐、光卤石等钾盐矿物。3、首次发现、并证实罗布泊东北部大平台地区的上新统为风成沉积,为塔里木盆地干旱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基于碎屑锆石U-Pb年龄以及稀土元素物源示踪,提出该区风成沉积为古代塔里木沙漠的一部分,塔里木沙漠已具相当规模,罗布泊地区可能为沙漠与咸水湖并存的地理景观。4、晚新生代以来罗布泊沉积环境演化过程明显受控于区域性构造、气候事件等;早期在波动的构造、气候条件下,盆地钾离子得到初步富集,形成初始/预备矿源层;晚期构造稳定、干旱加剧变为极端,钾盐短期内大规模富集。因此,我们认为,罗布泊盐湖钾盐成矿具有“早期多期积累、晚期短期爆发成矿”的特点。

孙小虹,刘成林,焦鹏程,颜辉,陈永志,马黎春,张永明,王春连,李文学[6](2016)在《罗布泊盐湖富钾卤水成因再探讨——碎屑层卤水蒸发实验分析》文中指出罗布泊盐湖钙芒硝岩孔隙中蕴藏有超大型规模的卤水钾矿,富钾卤水成因一直备受关注。罗北凹地从统一的罗布泊大湖区中分隔出来后,成盐过程中其湖水仍以南部大湖的补给为主,罗北凹地卤水化学演化与"大耳朵"湖水密切相关。"大耳朵"湖区含石膏碎屑层普遍储藏有卤水,应该是罗北凹地盐湖的"源卤水",钾离子(ρ(K+)为3.12 g/L左右)已初步富集,平均矿化度为198.83 g/L。为了查明该卤水的化学演化趋势及析盐序列,笔者于2009年、2010年两次采集了大量卤水样品,分别进行室内等温蒸发和自然蒸发实验。蒸发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卤水浓缩首先析出(硬)石膏,随后析出大量石盐,最后出现少量钾石盐和光卤石,与EQL/EVP卤水蒸发模型模拟结果相似。将碎屑层卤水蒸发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与罗北凹地卤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罗布泊古湖水蒸发至石膏沉积之后,在罗北凹地水化学组成明显发生变化,没有大量石盐沉积,而以钙芒硝沉积为主。推测应是受到深部"富钙水"的持续补给,而"大耳朵"湖起到"预备盆地"的作用,罗布泊古湖水经"大耳朵"湖蒸发浓缩后,钾离子得到初步富集,在流入罗北凹地后与深部"富钙"水混合,强烈蒸发浓缩,大量钙芒硝矿物析出,最后形成富钾卤水。

龚大兴[7](2016)在《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文中指出钾盐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战略安全的重要紧缺资源,我国已探明钾盐资源相对13亿人口大国需求而言乃杯水车薪。中国大陆是由多个小陆块及其间的造山带镶嵌而成,且经历了多期离散、拼合构造旋回。这种由相对不稳定的小陆块组成的构造背景决定了我国古代蒸发盆地成盐、成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找钾难度较大,也给成盐聚钾成因模式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有必要将层序地层学、沉积地球化学、盐类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等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入到钾盐矿床的研究中。四川盆地是具有三维空间的地貌盆地,也是具有“四维空间”即包括地质历史时间概念和沉积建造在内的沉积盆地,是在扬子克拉通台地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复合型或叠合型盆地。盆内中、下三叠统是一套浅海台地—蒸发岩台地沉积,一直都是中国找钾的重要层位。长期以来,由于油气、富钾卤水、石膏、杂卤石和盐矿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关于四川盆地三叠系含盐层的研究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涉及蒸发岩的生成模式和成盐机理、古地理环境、盐盆地的分布、岩系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盐类矿物组合及富钾卤水成因等多个方面。但盆内尚未发现固态钾盐矿床,基础资料虽多,但不同的资料,不同的区块,层位划分体系不同,对象及目的层位不一致,成盐期次划分紊乱。富钾卤水及杂卤石是否能作为三叠系成钾的指示,以及是否存在海相固态钾盐沉积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主要含盐构造野外勘查、采样分析;室内大量钻井资料的对比整理;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方法综合研究,得到了如下几点认识:1、在详细研究盆地三叠系基干剖面(合川沥鼻峡剖面,渠县农乐剖面)及钻井剖面(长平3井,广参2井)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对比找钾老井,盆内最新的盐/钾井、油/气井资料,统一了不同资料、不同区块的层位划分。认为四川盆地三叠纪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6个成盐期:嘉陵江组二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2-2),嘉陵江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4-2),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5-2)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沉积期(T2l1-1)(川东地区雷口坡组名为巴东组),雷口坡组一段第三亚段沉积期(T2l1-3),雷口坡组三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2l3-2)以及雷口坡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2l4-2)。空间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成盐区:川东成盐区,川北成盐区,川西成盐区,川西南成盐区及川中成盐区,19个次级含盐构造(盐盆地)。受四川盆地及周缘古陆构造活动的影响,成盐盆地表现出逐渐向西迁移的演化过程。2、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剖面的野外观察,根据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室内薄片鉴定等研究,建立了沉积相识别标志,划分了典型盐、钾钻井的沉积相类型。认为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整体属于浅水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根据典型剖面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岩性组合,可划分为18种成因类型,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及13种沉积微相。进一步通过四川盆地含盐层的时空分布特点,侧重于蒸发成盐过程中亚相及成盐微相的分布,编制了主要成盐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认为沉积相带多具有环状分布特征,盐湖微相通常处于核心位置,属于典型的“牛眼式”成盐模型,各成盐期均具有一个或多个咸化中心,古地理特征有利于成钾。3、本文将旋回地层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碳酸盐岩台地高频沉积旋回的识别方法及古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重建,运用于四川盆地含盐剖面进行实践。利用保留在自然伽玛测井数据中的旋回响应特征,模拟了台地高频沉积旋回叠加样式,反演了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古海平面变化趋势,讨论了典型含盐剖面的咸化过程,提出碳酸盐岩台地在海平面快速下降期或海退初期,一般不会形成盐类矿产;持续振荡的水体环境往往只能形成白云岩+石膏+少量岩盐层的组合;只有在海退的中晚期,台地长期处于低水位环境,才有可能出现石膏+岩盐+含钾矿物的组合,具备成钾潜力。并认为,蒸发岩台地含盐剖面中的富钾层段在地层沉积记录中保留着某些响应特征,研究这些旋回响应机制,可以快速锁定有利的成盐聚钾期,聚焦富钾层段,丰富了地球物理方法找钾的手段。4、在四川盆地含盐层时空分布,空间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含盐层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古地理条件、古气候背景,对四川盆地主要含盐构造,不同成盐期的成钾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四川盆地具有3个有利的成钾时期,包括嘉四2(T1j4-2),嘉五2雷一1(T1j5-2T2l1-1)及雷四2(T2l4-2)。4个有利的成钾构造,长寿双龙构造、宣汉盐盆黄金口构造、南充构造及邛崃平落坝构造。成盐聚钾过程与海平面长时期处于较低水平,卤水在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持续咸化浓缩有关。沉积相带多呈环带状分布,以盐湖微相为核心,成因模式属于“潮上带牛眼式干化小型盐盆(湖)成盐聚钾”。以事件成钾的观点讨论了四川盆地出现成钾事件的可能,认为:嘉四2(T1j4-2)时期的长寿双龙构造、嘉五2雷一1(T1j5-2T2l1-1)时期的宣汉盐盆黄金口构造、南充盐盆及雷四2(T2l4-2)时期的成都盐盆平落坝构造具备出现成钾事件的条件。

毕思峰[8](2016)在《一里坪盐湖卤水的自然及冷冻蒸发实验》文中指出一里坪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柴达木盆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重大进展,而做好一里坪盐湖卤水的蒸发研究则是该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对于准确把握盐田生产钾、锂、镁、硼等矿物的析出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然而,一里坪盐湖卤水属于硫酸镁亚型,该卤水中硫酸根含量处于一个尴尬水平,若直接生产硫酸钾,其含量过低,而直接生产氯化钾,其含量过高。因此,实验探索了通过低温冷冻使硫酸根以硫酸镁盐等形式提前析出,以转化复杂的硫酸镁亚型卤水为氯化物型卤水,实现该湖卤水与现有氯化钾生产工艺相匹配的可行性。简化生产氯化钾的后续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为一里坪盐湖卤水的开采利用提供工艺参考,并为硫酸盐型盐湖卤水的水化学类型转换提供理论支撑。(1)进行了一里坪盐湖卤水的野外自然蒸发和实验室内模拟自然蒸发实验。室内蒸发实验得出蒸发路径基本符合Na+、K+、Mg2+//Cl-、SO42-—H2O五元体系25℃介稳相图。野外蒸发过程中,捕获了一定量钾盐镁矾,证明了冷冻除硫的意义所在。(2)对不同密度的卤水在不同冷冻温度下进行了最佳冷冻条件探索实验,获知除硫率随卤水密度增加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并且当硫酸根浓度降低到约为初始浓度的1/3时便不再随冷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氯化钠刚达到饱和时的卤水在-15℃下冷冻已实现较好的脱硫效果。并且脱硫速率与卤水质量有密切关系,随卤量逐渐增加,脱硫速率明显变缓。(3)将硫酸根浓度降到最低的卤水进行固液分离,剩余卤水作为原料卤水进行实验室内模拟自然蒸发,得出冷冻后卤水的析盐顺序,蒸发路径与Na+、K+、Mg2+//Cl-—H2O四元体系25℃相图基本吻合,证明了一里坪盐湖卤水转型的可行性。

焦鹏程,刘成林,颜辉,陈永志,顾新鲁,孙小虹,宣之强,赵海彤,李文学[9](2014)在《新疆罗布泊盐湖深部钾盐找矿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罗布泊是世界最大干盐湖之一,罗布泊超大型钾盐矿床从1995年发现至今,经历了找钾远景预测、勘查、系统科学研究、扩大找矿及开发利用快速推进的过程,浅部(200m以浅)钾盐资源量已基本查明,但没有一个穿透第四系的较深地质科学钻井。通过区域气候条件、盐类矿物分布、碎屑岩层储卤等方面与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对比分析以及罗布泊地堑式断陷带储卤的发现,提出罗布泊深部具有钾盐成矿远景。在罗布泊罗北凹地西北部实施盐湖深部钾盐找矿第一深井(LDK01井),首次发现钾芒硝、钾锶矾、红钾铁盐等盐类矿物;在深部地层碎屑岩层中发现钾盐矿物钾石盐、光卤石等,地层中KCl含量高达2.86%,揭示地层深部存在低品位固体钾矿,确定为一种新类型钾矿,即碎屑岩型钾矿,为罗布泊深部钾盐找矿拓展了方向和空间;深层碎屑岩地层储集卤水,卤水KCl平均品位1.50%,揭示出罗布泊盐湖深部存在富钾卤水。重力探测发现罗布泊盆地西部发育次级凹地,初步确定凹地中心第四系沉积厚度大于1200m。结合地质分析,预测库鲁克塔格山前断陷盆地和罗北盆地为进一步寻找深部隐伏钾盐矿床的重要靶区。综合遥感、物探、物性特征等资料及研究成果,估算罗北凹地深部钾盐预测资源量为1.60×108t,并提出罗北凹地西部及附近区域的深部地层中还蕴藏有丰富的钾盐资源,罗布泊深部找钾潜力巨大。该成果对深化认识罗布泊盐湖的形成演化及满足钾肥生产企业大规模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李政[10](2014)在《四川盆地富钾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提出论文研究依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三叠纪富钾卤水富集规律及有利地区调查评价”项目。四川盆地富钾卤水主要赋存在三叠系嘉陵江组以及雷口坡组,通过对川西和川中储层的主微量元素,以及元素特征比值研究,总结出四川盆地富钾卤水的储层地球化学特征;通过研究川西、川中以及川东的富钾卤水主微量特征,以及特征参数,总结出不同研究区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最后根据同位素特征结合卤水特征参数,建立卤水成因模式,为四川盆地的找钾工作提供参考。论文通过野外实地勘查、地层岩石和卤水样品的采集,实验室分析和计算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储层地球化学特征蒸发岩中的钾含量能相对地判断成盐条件的好坏,川西和川中储层K+含量相当,川西FL1井K+含量有随井深而增加的趋势;w(Mg)和w(Mg)/w(Ca)都反映了原始海水的蒸发浓缩程度,无论是川西还是川中w(Mg)与w(Mg)/w(Ca)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值随储层类型的变化而变化,盐岩类储层的值明显大于碳酸盐类储层;w(FeO)/w(Fe2O3)能判别海水浓缩时的沉积气候,w(FeO)/w(Fe2O3)反映出川西比川中具有相对干热的沉积环境;w(MnO)/w(FeO+Fe2O3)用来判断对应液相的盐度,w(MnO)/w(FeO+Fe2O3)的值都很小,因此对应的液相都属于超盐水,川西的盐度应该比川中的稍微高些;根据w(FeO)-w(Fe2O3)-w(MnO)沉积环境判别模型,川西和川中都属于浅水的沉积环境,川西的气候相对来说要比川中干热,具备较好的钾盐沉积条件。主量元素相关性方面,川西与川中的K,Na相关性差异较大,反映出K与Na的来源可能不同。微量元素方面,Sr/Ba特征明显,川西整体<1,川中整体>1;Rb/Sr的比值都很低,反映出沉积时期的降雨量较小。2.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川西K+离子含量很高,远远超出卤水K+的工业品位,川东K+离子含量与川中相当(除川25井外),另外川中地区的Br含量异常高;微量元素B和Rb值普遍较高,远远超出了海水蒸发实验给出的钾盐沉积阶段的B和Rb阀值,初步说明整个盆地原始海水的浓缩程度较高。不同地区的离子特征系数分异较为明显,川西与川中的Br×103/Cl相当,都>10,而川东都≤8,这可能与大气降水的注入有关;K×103/Cl值方面,川西>川东>川西;nNa/nCl值川西与川中相当且大部分都小于0.87,说明它们的沉积类型与原始海水沉积有关;川东的nMg/nCl值比川西和川中的要小,反映出川东的淋滤特征;川西的K/Br值为20左右,川东介于6到15之间,川中介于1到6之间,反映出川西富钾贫Br,川中相对的贫K富Br。3.建立富钾卤水成因模式根据氢氧同位素、氘过量参数以及卤水离子特征系数将不同地区的卤水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I.原始海水及变质改造型卤水(川西)II.淋滤型富钾卤水(川东)III.混合型富钾卤水(川中),并建立对应的成因模式。

二、罗布泊钾盐及卤水中钾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布泊钾盐及卤水中钾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罗布泊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W2、W3、W4)承压卤水开采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地下卤水开采现状
2 罗布泊盐湖液体钾盐矿床(W1、W2、W3、W4)含水层地质特征
    2.1 潜卤水W1卤水矿层地质岩性及卤水化学特征
        1)潜卤水W1卤水矿层地质特征
        2)潜卤水W1卤水水化学特征
3 深部承压(W2、W3、W4)卤水矿层地质及卤水化学特征
    3.1 深部承压(W2、W3、W4)卤水矿层地质特征
    3.2 深部(W2~W4)承压卤水化学特征
4 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地下卤水动态及化学动态特征
    4.1 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地下卤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4.2 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地下卤水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特征
5 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深部承压(W2、W3、W4)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6 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区深部承压(W2、W3、W4)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确定深部承压水开采方式
    6.1 深部承压卤水开采技术条件分区特征
        1)深部承压水开采条件简单的
        2)深部承压水开采条件相对简单的
        3)深部承压水开采条件相对复杂的
    6.2 采卤井井深、井距的确定
        1)深部承压水开采条件简单的
        2)深部承压水开采条件相对简单的
        3)深部承压水开采条件相对复杂的
    6.3 深部承压含水层采卤井结构及成井工艺
7 结 论

(2)含钾硝酸盐水盐体系低温相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新疆盐湖资源概况
    1.3 硝酸盐资源概况
        1.3.1 国外天然硝酸盐资源及加工技术
        1.3.2 国内天然硝酸盐资源及开发利用
    1.4 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方法与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水盐体系相平衡
        1.5.2 冰点、共晶点及低温生产工艺
    1.6 扩展的UNIQUAC模型
    1.7 本课题主要研究意义和内容
        1.7.1 课题目的与意义
        1.7.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8 课题来源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仪器及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3 化学分析方法
第3章 三元体系相平衡及冰点、共晶点研究
    3.1 Na~+//Cl~-,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2 K~+,Mg_2~+//Cl~-–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3 Na~+,Mg_2~+//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4 Mg_2~+//Cl~-,NO_3~–H_2O258.15K相平衡研究与讨论
    3.5 Na~+//Cl~-,SO_4~(2-)–H_2O体系冰点、共晶点的测定与图形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元体系相平衡及冰点、共晶点研究
    4.1 Na~+,K~+,Mg_2~+//Cl~-–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4.1.1 相平衡数据
        4.1.2 相图结构分析与讨论
        4.1.3 共饱点平衡固相组成的确定
        4.1.4 不同温度下的相图比较及应用
    4.2 Na~+,Mg_2~+//Cl~-,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4.2.1 相平衡数据
        4.2.2 相图结构分析与讨论
        4.2.3 温度对相图结晶区的影响
    4.3 四元体系冰点、共晶点的测定与图形表达
        4.3.1 Na~+//Cl~-,NO_3~,SO_4~(2-)–H_2O体系冰点(共晶点)温度-溶液组成图
        4.3.2 Na~+,K~+//Cl~-,NO_3~–H_2O体系冰点(共晶点)温度-溶液组成图
    4.4 四元体系等水组成溶液冰点的热力学模型
        4.4.1 Na~+//Cl~-,NO_3~,SO_4~(2-)–H_2O体系等水组成溶液冰点模型计算
        4.4.2 Na~+,K~+//Cl~-,NO_3~–H_2O体系等水组成溶液冰点模型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五元体系258.15K相平衡研究
    5.1 Na~+,K~+,Mg_2~+//Cl~-,NO_3~–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5.1.1 相平衡实验结果与讨论
        5.1.2 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关系对比
    5.2 Na~+,Mg_2~+//Cl~-,NO_3~,SO_4~(2-)–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5.2.1 相平衡实验结果与讨论
        5.2.2 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关系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六元体系Na~+,K~+,Mg_2~+//Cl~-,NO_3~,SO_4~(2-)–H_2O258.15 K相平衡研究
    6.1 六元体系相平衡数据
    6.2 六元体系相图构建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含钾硝酸盐卤水加工工艺基础研究
    7.1 具有不同组成特征的卤水动态降温析盐规律
        7.1.1 降温实验过程及数据
        7.1.2 析盐规律研究与过程计算
    7.2 冷冻固液分离后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研究
        7.2.1 自然蒸发实验过程及数据
        7.2.2 卤水蒸发液相组成变化与结晶路线分析
        7.2.3 卤水蒸发结晶理论分析及计算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罗布泊富钾卤水矿床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采样方法
    2.2 分析方法
    2.3 制图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氯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2 钾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3 镁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4 锂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5 硼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6 硫酸根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7 钠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4.8 开采前后化学特征对比
5 结论

(4)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过程研究—硫酸钾精制与低能耗母液蒸发结晶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国内外钾资源现状
        1.1.2 硫酸钾的生产及需求
    1.2 硫酸钾生产技术进展
        1.2.1 卤水提取硫酸钾技术
        1.2.2 硫酸法制取硫酸钾技术
        1.2.3 离子交换法制取硫酸钾技术
        1.2.4 复分解法制取硫酸钾技术
    1.3 硫酸铵法工艺的研究
        1.3.1 硫酸铵法工艺相图研究
        1.3.2 硫酸铵法工艺条件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硫酸钾精制研究
    2.1 再浆精制反应的条件优化和效果确定
        2.1.1 关键因素和考察指标
        2.1.2 单因素实验
        2.1.3 均匀实验设计
        2.1.4 均匀实验结果和分析
    2.2 硫酸钾精制放大实验
        2.2.1 粗制硫酸钾规模制备
        2.2.2 再浆精制放大实验
    2.3 精制和粗制硫酸钾产品物性对比
        2.3.1 化学组分
        2.3.2 粒度分布
        2.3.3 吸湿性能
        2.3.4 溶解度
    2.4 小结
第3章 硫酸钾母液蒸发实验与过程模拟
    3.1 Aspen流程模拟
        3.1.1 物料体系设定
        3.1.2 单元模型和流程计算
    3.2 蒸发结晶测试平台
        3.2.1 实验装置建立
        3.2.2 化学分析方法
        3.2.3 原料使用和母液组成确定
        3.2.4 氯化铵蒸发体系的沸点变化测定
    3.3 顺流三效结晶模拟
        3.3.1 Aspen流程设计和参数设置
        3.3.2 各效蒸发实验和模拟计算优化
        3.3.3 顺流三效优化流程
    3.4 逆流二效结晶模拟
        3.4.1 Aspen流程设计和参数设置
        3.4.2 各效蒸发实验和模拟计算优化
        3.4.3 逆流二效结晶优化流程
    3.5 两种蒸发流程的应用比较
    3.6 小结
第4章 概念设计
    4.1 概念设计基础
        4.1.1 装置规模计算
        4.1.2 原材料规格
        4.1.3 主产品及副产品规格
        4.1.4 公用工程
        4.1.5 产品质量指标要求
    4.2 设计原则和依据
    4.3 硫酸钾生产工艺概念流程
        4.3.1 硫酸钾生产工艺原则流程
        4.3.2 硫酸钾结晶和分离工段
        4.3.3 氯化铵结晶和分离工段
        4.3.4 硫酸钾精制工段
        4.3.5 硫酸钾干燥工段
    4.4 硫酸钾精制工段的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
    4.5 精制工段的PFD图绘制
    4.6 关键设备计算和设备列表
        4.6.1 关键设备的计算
        4.6.2 精制硫酸钾工段主要设备
    4.7 经济评价
        4.7.1 主要消耗估算
        4.7.2 总建设投资估算
        4.7.3 基础数据说明
        4.7.4 经济效益指标和项目评估
    4.8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亚洲内陆干旱化
        1.2.2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以来干旱化进程
        1.2.3 罗布泊晚新生代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3.4 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与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质概况
        2.2.1 区域大地构造与地层
        2.2.2 周缘侵入岩
第三章 罗布泊晚新生代地层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
    3.1 上新统
        3.1.1 露头剖面特征
        3.1.2 风成沉积
    3.2 更新统
        3.2.1 滑石山剖面
        3.2.2 骆驼峰剖面
    3.3 物源区示踪
        3.3.1 样品及测试方法
        3.3.2 数据结果
        3.3.3 物源区分析
        3.3.4 上新统风成沉积与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四章 钻孔含盐系地层时代框架
    4.1 LDK01孔地层特征
    4.2 铀系不平衡法原理
    4.3 样品、实验方法及流程
        4.3.1 样品选择
        4.3.2 实验方法及流程
    4.4 测试结果
    4.5 校正方法
    4.6 数据分析
    4.7 地层时代框架
第五章 古环境、古气候指标
    5.1 元素地球化学
        5.1.1 常量元素
        5.1.2 蒸发岩微量元素
    5.2 硫同位素
        5.2.1 样品及测试方法
        5.2.2 数据结果
        5.2.3 数据分析
    5.3 锶同位素
        5.3.1 样品及测试方法
        5.3.2 数据结果
        5.3.3 数据分析
    5.4 碳氧同位素
        5.4.1 样品及测试方法
        5.4.2 数据结果
        5.4.3 数据分析
第六章 罗布泊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
    6.1 上新世时期
    6.2 第四纪以来
        6.2.1 早更新世~0.9Ma(Ⅰ-Ⅵ阶段)
        6.2.2 0.9 Ma-0.61Ma(Ⅶ段)
        6.2.3 0.61 Ma-0.25Ma(Ⅷ段)
        6.2.4 0.25 Ma-0.15Ma(Ⅸ段)
        6.2.5 0.15 Ma-0Ma(Ⅹ段)
        6.2.6 驱动机制
    6.3 钾盐成矿对阶段性环境演化的响应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6)罗布泊盐湖富钾卤水成因再探讨——碎屑层卤水蒸发实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野外自然蒸发气候特征
    1.2 实验原料
    1.3 实验方法
    1.4 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30℃和50℃等温蒸发实验
    2.2 野外自然蒸发实验
3 EQL/EVP模型模拟卤水析盐规律
4 讨论
5 结论

(7)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四川盆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区域地层
第3章 含盐层的时空分布
    3.1 次级含盐构造
        3.1.1 含盐构造的划分
        3.1.2 典型含盐构造
    3.2 成盐时间序列
    3.3 岩盐空间分布
    3.4 含盐构造的演化过程
第4章 含盐层盐类矿物类型
    4.1 岩盐类型及特征
    4.2 杂卤石类型及特征
    4.3 硬石膏类型及特征
第5章 含盐层沉积环境
    5.1 典型剖面概述
        5.1.1 合川沥鼻峡剖面(PM-1)
        5.1.2 渠县农乐剖面(PM-2)
        5.1.3 广安广参2井剖面
    5.2 含盐剖面类型
        5.2.1 韵律结构
        5.2.2 含盐剖面类型
    5.3 沉积相类型
        5.3.1 开阔台地相
        5.3.2 局限台地相
        5.3.3 蒸发台地相
    5.4 古地理特征
        5.4.1 古纬度与古气候
        5.4.2 古地理特征
        5.4.3 成盐期岩相古地理
第6章 含盐层地球化学特征
    6.1 卤水地球化学特征
        6.1.1 含盐构造盐溶卤水
        6.1.2 地表盐泉水
    6.2 岩盐地球化学特征
    6.3 岩盐氯同位素特征
第7章 含盐层地球物理特征
    7.1 测井识别标志
    7.2 富钾层段的测井响应
        7.2.1 原理和方法
        7.2.2 高频沉积旋回的识别
        7.2.3 古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富钾层段的响应
第8章 成盐模式、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
    8.1 成钾条件分析
        8.1.1 典型杂卤石剖面的成钾指示
        8.1.2 有利成钾时期
        8.1.3 有利成钾位置
    8.2 蒸发成盐模式与成钾事件
        8.2.1 成盐聚钾模式及成因机制
        8.2.2 成钾事件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图

(8)一里坪盐湖卤水的自然及冷冻蒸发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盐湖资源简介
        1.1.1 盐湖锂资源概况
        1.1.2 盐湖钾资源概况
        1.1.3 盐湖硼资源概况
        1.1.4 盐湖镁资源概况
    1.2 国内外盐湖研究开发现状
        1.2.1 国外盐湖研究开发现状
        1.2.1.1 氯化物型盐湖
        1.2.1.2 硫酸盐型盐湖
        1.2.1.3 碳酸盐型盐湖
        1.2.2 国内盐湖研究开发现状
        1.2.2.1 西藏盐湖群
        1.2.2.2 新疆盐湖群
        1.2.2.3 内蒙古盐湖群
        1.2.2.4 青海盐湖群
    1.3 盐湖卤水的冷冻研究
    1.4 一里坪盐湖研究概况
        1.4.1 一里坪盐湖地理位置
        1.4.2 一里坪盐湖卤水的蒸发实验研究
        1.4.3 一里坪盐湖开发现状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2.2 化学试剂
    2.3 液相组成分析方法
    2.4 固相检测方法
    2.5 实验方法
第三章 一里坪盐湖卤水野外自然蒸发
    3.1 判断卤水的水化学类型
    3.2 蒸发过程固相析盐顺序分析
    3.3 蒸发路径的相图分析
    3.4 蒸发过程中各离子浓缩规律分析
        3.4.1 稀散元素的浓缩规律
        3.4.2 常规离子的浓缩规律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一里坪盐湖卤水模拟自然蒸发
    4.1 判断卤水的水化学类型
    4.2 蒸发过程固相析盐顺序分析
    4.3 蒸发路径的相图分析
    4.4 蒸发过程中各离子浓缩规律分析
        4.4.1 稀散元素的浓缩规律
        4.4.2 常规离子的浓缩规律
    4.5 野外蒸发与模拟蒸发实验对比
        4.5.1 盐析顺序对比
        4.5.2 相图分析对比
        4.5.3 离子浓缩规律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里坪盐湖卤水冷冻脱硫实验
    5.1 冷冻前卤水组成
    5.2 卤水密度和冷冻温度的影响
    5.3 冷冻后析出固相检测
    5.4 冷冻对钾、锂、硼的影响
    5.5 冷冻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
    5.6 卤量对冷冻脱硫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里坪盐湖卤水冷冻后自然蒸发
    6.1 卤水水化学类型比较
    6.2 析盐顺序分析
    6.3 蒸发路径的相图分析
    6.4 离子浓缩规律分析
        6.4.1 稀散元素浓缩规律
        6.4.2 常规离子的浓缩规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10)四川盆地富钾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国外钾盐卤水研究现状
        1.3.2 国内钾盐卤水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四川盆地地层与主要储卤地层概况
        2.2.2 与富钾卤水有关的构造特征
        2.2.3 岩相古地理
第3章 不同地区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比
    3.1 样品采集与测试
        3.1.1 样品采集
        3.1.2 测试方法
    3.2 储层的常量元素特征
        3.2.1 K~+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3.2.2 w(Mg)以及 w(Mg)/w(Ca)特征
        3.2.3 w(FeO)/w(Fe_2O_3)特征
        3.2.4 w(MnO)/w(FeO+Fe_2O_3)特征
        3.2.5 w(FeO)- w(Fe_2O_3)- w(MnO)沉积环境判别模型的建立
        3.2.6 研究区常量元素整体特征
    3.3 储层的微量元素特征
        3.3.3 Sr/Ba 以及 Rb/Sr 特征
第4章 不同地区富钾卤水化学特征及对比研究
    4.1 样品的收集
    4.2 卤水常量组分分析
        4.2.1 川西卤水地球化学组成分析
        4.2.2 川东卤水地球化学组成分析
        4.2.3 川中卤水地球化学组成分析
    4.3 微量元素分析
    4.4 卤水特征值与成因探讨
第5章 富钾卤水成因模式
    5.1 富钾卤水的演化
    5.2 卤水成因模式
        5.2.1 原始海水-变质改造型
        5.2.2 大气降水淋滤型
        5.2.3 混合型
    5.3 找矿方向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罗布泊钾盐及卤水中钾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布泊罗北凹地液体钾盐矿(W2、W3、W4)承压卤水开采工艺探讨[J]. 李文学,张凡凯,盖晓虹,于咏梅,钦贺,马宝成,赵亮亮. 盐湖研究, 2021(03)
  • [2]含钾硝酸盐水盐体系低温相变化研究[D]. 王雪莹. 新疆大学, 2020
  • [3]罗布泊富钾卤水矿床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J]. 王凯,孙明光,马黎春,汤庆峰,颜辉,张瑜. 地质学报, 2020(04)
  • [4]硫酸铵法制备硫酸钾过程研究—硫酸钾精制与低能耗母液蒸发结晶模拟[D]. 石冰.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8)
  • [5]罗布泊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盐类资源效应[D]. 吕凤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6]罗布泊盐湖富钾卤水成因再探讨——碎屑层卤水蒸发实验分析[J]. 孙小虹,刘成林,焦鹏程,颜辉,陈永志,马黎春,张永明,王春连,李文学. 矿床地质, 2016(06)
  • [7]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D]. 龚大兴.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1)
  • [8]一里坪盐湖卤水的自然及冷冻蒸发实验[D]. 毕思峰. 青海大学, 2016(08)
  • [9]新疆罗布泊盐湖深部钾盐找矿新进展[J]. 焦鹏程,刘成林,颜辉,陈永志,顾新鲁,孙小虹,宣之强,赵海彤,李文学. 地质学报, 2014(06)
  • [10]四川盆地富钾卤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 李政.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卤水中罗布泊钾盐和钾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