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阶段的意义

喂养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阶段的意义

一、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期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朱文欣,刘康永[1](2021)在《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将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奇数病室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偶数病室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对2组干预后的饮食意外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呛咳、误吸、窒息等饮食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引入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可降低饮食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对象生活质量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耿丹,李洪波,田云,许将,尹洁云[2](2021)在《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GDF-15、S100β蛋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调脂、控制血糖和血压、抗血小板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包括双侧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评分及血清GDF-15、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疗效。【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93%(51/58),对照组为68.97%(40/58),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活动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甲状软骨活动度方面,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对血清GDF-15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R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Vs、Vm水平的升高作用和对RI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2组患者ND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对NDF各项评分及总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和舌骨喉活动情况,促进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降低血清GDF-15水平,提高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杨婷,沈琼,方婷,陈九怡,李敏[3](2021)在《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在DAS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DAS患者102例,将其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摄食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对比两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营养改善情况、饮食意外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Alb、TG、TC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饮食意外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能够促进DAS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情况的改善,减少饮食意外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

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4](2021)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模式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比较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吞咽功能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SSA)]。结果:观察组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心理状态、营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模式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其健康行为。

慕莉,霍艳虹[5](2021)在《行动研究法结合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进食情况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结合中国人吞咽安全有效性测试(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进食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及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动研究法结合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FOIS评分均升高,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主进食时间、实际进食比例、进食平均振幅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动研究法结合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进食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吴艳丽[6](2021)在《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姿势控制和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方法:以脑卒中后15天-6个月的恢复期并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住院,住院时间为2019年至2020年期间且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在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终止1例,最终纳入患者观察组为30例、对照组为29例。观察组为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加上穴位按摩。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1)治疗前从两组患者的可行性方面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一般资料分析如性别、年龄、病程和卒中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有效率方面:采用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加穴位按摩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且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从SSA评分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组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后患者SSA评分均有显着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4)从饮水实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二者P值都小于0.05,说明两组的治疗都有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统计学有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从是否有误吸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6)关于两组并发症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从有无发热和营养障碍方面比较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程度,使患者的吞咽功能进一步的恢复,误吸、发热、营养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穴位按摩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曹笑[7](2021)在《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评价标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探讨基于益气活血通络法的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提供新思路,为今后中医药的开发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补阳还五汤组、穴位贴敷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2例,每组疗程均为14天。治疗对前后三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评价标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评估,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整理。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各脱落2例患者,最终实际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补阳还五汤30例,穴位贴敷组30例,联合治疗组30例。(2)疗效性分析:(1)纳入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研究比较。(2)洼田饮水试验:三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较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后三组进行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其他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吞咽困难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分较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后三组进行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或者单纯补阳还五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后三组进行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评分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益气活血通络法的补阳还五汤、穴位贴敷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均能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补阳还五汤或单纯穴位贴敷的疗效更佳;(2)基于益气活血通络法的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3)基于益气活血通络法的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

彭文清[8](2021)在《针刺为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观察针刺为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对不同吞咽分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纳入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同时收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资料及相关理化资料,并对患者吞咽障碍分期及中医证候进行整理分析。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单纯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体针综合治疗方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6天后休息1天,每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洼田饮水试验评定量表(Evaluation of water swallowing test)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尝试对针刺不同吞咽分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基线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入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统计结果:本次研究中,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热腑实>肝阳暴亢。(3)疗效研究: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及GU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吞咽功能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4)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两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吞咽分期的临床疗效: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内咽期与口腔期患者的疗效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期与对照组口腔期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期与对照组咽期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咽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6)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组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热腑实、肝阳暴亢五种证型疗效的两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疗效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痰热腑实、肝阳暴亢五种证型疗效的两两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疗效比较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同一中医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均无显着差异。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临床上以风痰阻络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血瘀证;采用头针、体针联合康复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尤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咽期患者的疗效明显。

史新炜,杨卫利,介卫君[9](2021)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9例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降低,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评分均升高,舌骨向前、向上移动距离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改善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反复刺激肌肉神经促使吞咽的作用机制,显着改善患者吞咽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饶艳芳[10](2021)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比研究门德尔松手法与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入住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康复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门德尔松手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干预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SSA量表、SWAL-QOL量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描述、卡方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LSD多重比较。结果:在干预过程中有7例脱落,最终纳入53例,其中干预组26例,对照组27例。(1)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划分情况: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划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2周后、干预4周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划分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2)SSA量表总分比较:两组患者的SSA量表总分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显示,SSA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方法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可认为不同时间、不同组别,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是不同的,且干预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3)SWAL-QOL量表总分比较:SWAL-QOL量表总分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显示,SWAL-QOL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方法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可认为不同时间、不同组别,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是不同的,且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二、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期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期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实施方法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饮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2组干预前后SWAL-QOL评分比较
    2.3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2)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GDF-15、S100β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治疗
        1.5.2 对照组
        1.5.3 观察组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6.1 疗效评价标准
        1.6.2 脑血流动力学
        1.6.3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1.6.4 血清GDF-15和S100β蛋白水平
        1.6.5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评分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DF-15水平比较
    2.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
    2.7 2组患者治疗前后NDF评分比较
3 讨论

(3)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在DAS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2.2 两组营养改善情况对比
    2.3 两组饮食意外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4)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早期康复护理
        1.2.2 摄食训练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SSA评分比较
3 讨论

(5)行动研究法结合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进食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进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入选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见表1
        1.6 病例脱落标准:见表2
        1.7 病例终止标准:见表3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神经内科基础治疗
        2.2.2 分组治疗及疗程
        2.2.3 康复治疗方法
        2.3 吞咽障碍评定方法
        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对照组和观察组性别比较
        3.1.2 对照组和观察组年龄、病程比较
        3.1.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卒中类型比较
        3.2 治疗结果分析
        3.2.1 对照组和观察组疗效比较
        3.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SSA评定比较
        3.2.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饮水实验评定比较
        3.2.4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是否有误吸的比较
        3.2.5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关于有无发热、营养障碍等并发症的比较
        3.3 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1.1 脑卒中的西医认识
        1.2 脑卒中的中医认识
        1.3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1.4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评估
        1.5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
        1.5.1 针灸治疗
        1.5.2 穴位按摩治疗
        1.5.3 中药治疗
        1.5.4 常规康复训练
        1.5.5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1.5.6 冰刺激治疗
        1.5.7 呼吸训练治疗
        1.5.8 bobath治疗
        1.5.9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1.5.10 其他治疗方式
    2 穴位按摩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1 卒中后偏瘫
        2.2 卒中后失眠
        2.3 卒中后便秘
        2.4 卒中后抑郁
        2.5 卒中后尿潴留
        2.6 肩手综合征
        2.7 卒中相关性肺炎
    3 姿势控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4 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姿势控制概述
        1.1 姿势控制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2 穴位按摩概述
        2.1 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中穴位的选择及作用机制
    3 各评定方法对本课题的意义
    4 本课题的疗效评价
        4.1 两组可比性分析
        4.2 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分析
        4.3 两组SSA评分结果分析
        4.4 两组饮水实验结果分析
        4.5 两组误吸结果分析
        4.6 两组发热、营养障碍等并发症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3 补阳还五汤的学术研究
    4 穴位贴敷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5 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的交互作用
    6 结果分析
    7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综述 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针刺为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1.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医起源与发展
        1.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古文献研究
        1.3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现代文献研究
        1.4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识
        2.1 假性延髓麻痹的定义与表现
        2.2 吞咽的生理过程及分期
        2.3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理机制
        2.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标准与处理
    2 临床资料采集
    3 随机分组方法
    4 治疗方法
        4.1 基础治疗
        4.2 观察组
        4.3 对照组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7 安全性指标
    8 统计方法
    9 研究结果
        9.1 基线比较
        9.2 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9.3 疗效比较
    10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穴位选择与机理分析
        1.1 头部穴位
        1.2 颈项穴位
        1.3 远部选穴
    2 康复治疗机理分析
    3 中医证候学特点
    4 观察指标的选择
    5 关于本研究试验结果的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临床疗效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10)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
    2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主要并发症
    3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干预现状
    4 运动想象疗法的研究进展
    5 理论依据
    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质量控制
    6 医学伦理原则
    7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和SSA量表得分比较
    3 两组患者SWAL-QOL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2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研究过程中的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词表
综述 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期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J]. 王文,朱文欣,刘康永.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18)
  • [2]涤痰汤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舌骨喉活动度及血清GDF-15、S100β蛋白的影响[J]. 耿丹,李洪波,田云,许将,尹洁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9)
  • [3]基于食物形态调整的摄食训练在DAS患者中的应用[J]. 杨婷,沈琼,方婷,陈九怡,李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6)
  • [4]早期康复护理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5)
  • [5]行动研究法结合CSSET指导下的直接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进食情况的影响[J]. 慕莉,霍艳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19)
  • [6]姿势控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吴艳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曹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针刺为主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D]. 彭文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神经性吞咽障碍的效果[J]. 史新炜,杨卫利,介卫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0)
  • [10]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门德尔松手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研究[D]. 饶艳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喂养训练在脑卒中不同吞咽困难阶段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