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句子是反问句吗?

“是”句子是反问句吗?

一、“难道”句都是反问句吗?(论文文献综述)

丁骎怡[1](2021)在《基于Bilibili视频的韩国学习者汉语口语语气词偏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2019年曾去韩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通过和学生们及韩国汉语教师沟通发现,他们在教学时并不重视语气词的讲解,相比其他的语法点,老师们弱化了教学时对语气词的关注度,认为语气词不会对交际产生过多的影响。本文的语料来自Bilibili视频、Hinative APP、初级阶段学习者语气词强制语境访谈三种途径,通过对比汉韩对应语气词义项的不同预测有可能产生的偏误,结合语料中语气词“吗”、“啊”、“吧”、“呢”、“的”、“了”的偏误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研究对比,最后针对各个语气词难点提出教学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通过整理偏误发现,韩国学习者在语气词“了”的偏误率最高,主要是“形/动+了2”用法的误加偏误;其次是语气词“的”偏误率较高,主要是肯定语气用法的误加;三是语气词“啊”,主要是问句末尾和感叹句句尾的遗漏和误代;四是语气词“吧”,主要是陈述句的陈述语气用法误加;五是语气词“吗”,主要是反问语气用法的遗漏偏误;偏误率最低的是“呢”,主要是疑问句句尾的遗漏和误代。2.韩国学习者反问句的使用意识弱是语气词“吗”在反问语气用法上出现遗漏的主要原因;韩语终结词尾与汉语语气词“呢”、“吗”、“啊”存在交叉义项是它们之间产生误代偏误的主要原因;韩语感叹法终结词尾和程度词的用法与汉语语气词用法的差异是固定表达“太/真+形+啊/了”中语气词“啊”和“了”遗漏、误加的主要原因;韩语中词尾对已然、肯定、强调语气的用法划分不明确是“的”误加和遗漏的主要原因;汉语语气词“了”语法特征的自然度低于韩语,且汉语语气词“了”的语言标记性强,是导致语气词“了”遗漏和误加的主要原因。3.对比韩国学生的书面语语气词偏误研情况可知:语气词“吗”在口语语体里的反问句偏误比书面语更突出;语气词“啊”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以感叹句和疑问句尾用法为主要偏误;语气词“吧”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偏误主要都体现在陈述句句尾陈述语气用法上,但口语中主要是误加偏误,而书面语是误代为主;语气词“呢”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偏误都以疑问句中用法为主要偏误;语气词“的”在书面语中的偏误主要是“是……的”句式中“的”的遗漏和误代偏误,而口语中主要是肯定语气用法上的误加;语气词“了”在书面语中的主要偏误是在否定句式末尾的误加,但口语中主要是“动词/形容词+了2”用法的偏误。4.教学建议为:设置强制语境,避免学习者回避语气词“吗”的反问语气用法;语音教学夸张化,易于区分相近发音的“吗”和“嘛”;情景教学法为主,减弱学习者对翻译法的依赖;集中大量地练习语气词“啊”在句中停顿的用法;及时纠正“啊”的误加偏误;对比分析例句,突出共性和个性;授课时突出对比,善于利用母语正迁移帮助学习者习得语气词;由易到难进行教学,教师自身加强韩语知识的学习辅助的教学;保证课堂例句设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孙运平[2](2021)在《现代汉语是非型测度问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疑问句研究是当前汉语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对疑问句的研究主要是从结构特点入手,较少从疑问程度的角度关照疑问句,对现代汉语测度问句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本文试将CCL语料库中老舍文集和王朔文集中的测度问句作为语料,在对测度问句进行全面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剖析测度问句在形式、语用和语义上的特点。首先,本文从功能的角度重新对测度问句进行界定,从预设的角度证明了测度问句与疑问句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是非型测度问句”。又因为测度问句是疑问句的意义类型,其疑问程度又处于询问句与反问句之间,据此提出了测度问句与反问句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区别特征并运用变换分析法区别测度问句与询问句。其次,我们按照句末语气词的不同分别考察了“吧”问句、“吗”问句、“啊”问句和没有句末语气词的语调问句的测度用法;然后,我们以“吗”字是非问句为例,具体分析了句末语气词以外的句内因素对测度问句的影响,着眼于测度问句与反问句在形式上的区别来归纳“吗”问句测度用法的表达模式。再次,本文就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吗”测度问句和语调测度问句在语境特征、所表达的言者主观情态以及感情色彩方面具备较多共性,与“吧”测度问句呈明显互补。“吗”测度问句和语调测度问句主要用于非中性语境,表达“反预期”主观情态和消极的感情色彩,而“吧”测度问句主要用于中性语境,表达“正预期”主观情态和积极的感情色彩。接下来对测度问句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认为测度问句最核心的语用功能是求证,同时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有所侧重,表达思考自忖、提供假设、探究原因、引出话题等功能。最后,在语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是非型测度问句的意义特征,试图解释是非型测度问句语用特征不同的原因。通过考察分析,我们发现“吗”测度问句、语调测度问句与“吧”测度问句在语义内容方面有显着差异。前者多表达说话人基于视觉、感官等直接经验,据果推因而得出的“可能性”判断;而后者较多用于表达基于间接经验,据因推果而得出的“应然性”判断。“可能性”与“应然性”又与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成立的确信程度”相关,其表达的言者“疑问程度”也存在等级上的差异。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平面理论出发,对是非型测度问句的形式特征及语义、语用进行了分析。对是非型测度问句的形式特点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描写,同时也对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义、语用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祁彩虹[3](2021)在《《风云初记》与《三里湾》中的问句对比研究 ——兼析孙犁和赵树理的言语风格》文中研究指明《风云初记》是孙犁的代表作,《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和赵树理《三里湾》都入选了2019年“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系列丛书。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语篇中分析问句,通过研究赵树理和孙犁在使用问句中形成的种种言语类型差异,可以发现,《三里湾》在使用问句时擅长使用反问句,假性问的比例大于《风云初记》,语气更为强烈;在复合标记问句中,《三里湾》中的问句与语气词“呢”搭配最多,更具深究性,而《风云初记》中的问句与语气词“呀”搭配最多,疑问语气得以缓和;在组合问方面,《三里湾》和《风云初记》的组合问基本都呈现在对话中,《三里湾》突出使用复问元形式和问句问答形式,问句分布集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相间,对话冲突性更强,凸显主体间性,具有深究性和论辩性。《风云初记》擅长使用复杂问对,尤以顺接式复杂问对为多,多是一问主导一答,问句分布整体较为松散,叙述性话语和描写性话语较多,更具叙述性和描写性。除此之外,《风云初记》擅长使用回声问和倒装句,将长句划分为短句叙述,注重突出话题焦点,善于使用问句抒发对山河、艺术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体现出抒情性和诗性美。《三里湾》注重“对话”和“问句”,体现出农民说话嗓门大、直撞的特点,在对话中铺陈背景信息,更加突出了农民的主体性,体现出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文章一方面补充证明孙犁和赵树理小说的不同的言语风格,另一方面更加细致准确地凸显二者言语风格。孙犁和赵树理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二者有着大致相同的从文经历,都致力于描写发生在本土的小说故事,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多年创作,使得两位作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言语风格。从这两部作品来看赵树理和孙犁的言语风格更具代表性,严谨性。语篇中的问句,从作者选择使用的问句类型及表达方式,能够看出作者在行文和遣词造句时的表达习惯及个人特点,从问句与其他类型的叙事句的搭配组合,一方面能够体现问答双方的主体间性和互文性,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语境,能够看出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的言语特点和风格,即赵树理《三里湾》通俗性、反诘性强,具有深究性和论辩性的风格特点,孙犁《风云初记》描写性、叙述性强,更具抒情性和诗意化的风格特点。

朱婧[4](2020)在《《国语》、《左传》语气词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气词是虚词的一种,更是汉语区别於其他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先秦是汉语语气词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国语》和《左传》都是典范性的先秦散文作品,篇幅较大,内容丰富,在历史、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尤其《国语》,在语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根据本文的判定标准,《国语》和《左传》共有的单独使用的语气词有13个:“也”、“乎”、“矣”、“焉”、“者”、“夫”、“为”、“已”、“而已”、“哉”、“邪(耶)”、“兮”、“与”,共有的连用的语气词有9个:“也已”、“也哉”、“也夫”、“也乎”、“也者”、“者也”、“乎哉”、“矣乎”、“也乎哉”。《国语》独有的语气词是“而已矣”,《左传》独有的语气词有“居”、“矣哉”、“已矣”、“矣夫”、“而已乎”。本文以上述语气词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深入描写其特点,试图填补《国语》专书研究在语气词方面的一点空缺,进一步完善《左传》已有的语气词研究成果,争取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材料,为先秦汉语语气词研究的进一步推进起到一些帮助。另一方面结合现代语法理论进行比较,希望从语气词角度为《国语》、《左传》的作者同一性之争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证据,争取为解开这一历史迷案贡献绵力。

钟航[5](2021)在《语篇视域下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以“既然”式推论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反问句没有确定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便人们识别和运用,有的只能根据语境和语气来确定。对于母语非汉语的人来说,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汉语反问句更是难点和重点。而借由因果推论句中出现的因果标记,为厘清语际之间逻辑语义关系提供依据,为反问句提供一定语境。在一定语境下,反问句这种特殊疑问句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更为明确,在这种视野下进行反问句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所以本文基于有标情况下,以“既然”式推论句为例,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汉语反问句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对反问句本体的现状研究到对反问句的认知研究等几个方面出发,对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进行了梳理,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对反问句类型特点的整理、答语情况以及对“既然”式推论句语义框架、句法框架和语用框架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并且对其后续标点符号对反问语气的影响也做了相应研究。第三章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留学生对反问句形式和“既然”式推论句结合的认知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第四章将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既然’式推论句+反问句”融合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角度出发,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反问句教学研究拓展思路。结语部分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郭静[6](2020)在《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难道”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气副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偏误的语言点。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语料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语气副词“难道”的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全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交代了本文的选题缘由,语料来源,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介绍了前贤们对语气副词“难道”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第2章,首先从本体出发,主要对语气副词“难道”进行历时研究;其次围绕其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第3章,以语气副词“难道”为研究对象搜集不同的偏误类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偏误类型有针对地做调查问卷,并分析问卷中的偏误。最后,根据语料和调查问卷中的这几种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并分析。第4章,针对前文中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原因,本章从教材、学生、教师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为语气副词“难道”提供了一些对外教学策略。第5章,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了论文的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留学生在学习语气副词“难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偏误。语义方面:在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揣测义用法用得少且容易出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句法方面:在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与句末语气词的搭配情况也比较复杂,容易与其他词混淆;语用方面:疑问句中,“难道”的语体使用条件非常有限,并且增删“难道”也会导致疑问语气的改变。因此,本文根据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发生的偏误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此举可以对留学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方甜[7](2020)在《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在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典型语气词功能的“有限变异”假说:典型语气词功能之间差异是有限的,都可以在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减有限的特征来生成。我们对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基本功能以及其他功能之间的生成方式进行分析,并对这些语气词与其在方言、上古汉语、英语及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表达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探寻其间的差异和共性,以此为基础分析留学生相关习得特点,为实际教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着重探讨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基本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不同语言语气词间的差异,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三是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在中国留学的汉语学习者习得语气词的情况;四是以上述问题的研究结论为依据,对以往有关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的教学进行反思,同时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综述了现有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本体研究、汉英差异研究、习得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情况,期望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分析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主要功能。我们认为其中“吗”“吧”“呢”“啊”四个语气词各功能之间的差异是有限的,都可以在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减有限的特征来生成。“吗”的基本功能为表“询问”,询问可以是“有疑而问”,也可以是“无疑而问”,用在是非问的“吗”因疑而问,用在反问句的“吗”则删去[+疑惑]这一特征,仅表示“问”。“吧”用在祈使句末,在“不完全确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商量]这一特征;用在疑问句和陈述句末,说话人因不完全确定命题的答案从而增加了[+揣测]的特征;用在句中,在“不完全确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停顿]或[+商量]或[+勉强]的特征。语气词“呢”的基本功能为表示“确信”和“提醒”,用在陈述句和感叹句末具有[+高确信度][+提醒]特征;用在疑问句末,[+高确信度]这一特征被删除,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特征[+探究];“呢”用在祈使句末[+高确信度]这一特征被删除,仅具有[+提醒]这一特征;用在句中,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停顿]的特征。语气词“啊”的基本功能为“传信”和“加强语气”,用在陈述句末,其[+加强语气]的特征被删除,只有[+传信]的特征;用在疑问句末,[+传信]的特征被删除,只有[+加强语气]的特征;用在感叹句末,具有[+传信][+加强语气]的特征;用在祈使句末,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敦促]的特征;用在句中,[+传信]的特征被删除,并增加了[+停顿][+提醒]的特征。语气词“的”“了”比较特殊,虽然它们同样具有多功能性,但意义比较单一,“的”具有[+主观确定][+强调]的特征;“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第四章主要是语气词的跨语言对比,通过将普通话典型语气词与上古汉语、安庆方言语气词以及与其他语言语气词或语气表示方式对比,我们发现各语言的语气词间既存在共性又有个性。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与其他语言之间有很多语气词是可以一一对应的,但并不完全一致。每种语气词都自成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系统。通过对语料的搜集整理及对留学生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语言语气表达手段主要有语气词、语序、动词屈折、语调等四种。汉语主要用语气词来表示语气,位于句末。泰语,韩语语气词与汉语类似且同样位于句末。英语等欧洲语言没有语气词,表示不同的语气主要是通过移动语序或使用动词屈折形式。俄语中能与现代汉语对应的语气词很少,句子的语气主要是通过调型表示。语调在表示不同语气方面也起重要作用,汉语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各地方言,语调重心大部分都是落在句末音节上的,调型不变,泰语与汉语类似;韩语的语调重心也是落在句末音节上的,但调型有变化;俄语的语调重心主要是落在句子成分上。第五章主要是习得实证方面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功能的掌握情况,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和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我们发现留学生还不能完全习得六个典型语气词的不同功能。但随着对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留学生对每个语气词的掌握程度也逐渐提升,尤其是高级组的留学生习得结果与汉语母语组几乎无异。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针对语气词学习,大多数留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谈话法和练习法,最难习得的语气词是“的”与“了”的各用法。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关这两个语气词的语法点少、教师没系统讲解过以及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六章探讨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大纲、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建议。第七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魏巍[8](2020)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常使用,且具有丰富的语用意义和价值。主要包括“难道”、“莫非(莫不是)”、“岂X”、“怎X”、“何X”等词语。其中“难道”、“莫非(莫不是)”、“岂X”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们有时在句中表示反诘语气,有时表示揣测语气,学生是否能够分辨、如何分辨、根据什么分辨是本文研究主要出发点。论文以初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在绪论部分,采用文献法,结合前贤的研究对反诘语气和揣测语气做出说明:语气是情态的语法表现,是表现言语主观性的语法和词汇形式。反诘语气和揣测语气都是表现说话人主观性的语法表现,反诘语气是无疑而问,揣测语气是存疑而问,除了这一语法层面的体现以外,这些疑问副词在不同语境中还体现出丰富的语用意义。第一章探究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这些词具有传疑或传信评价、肯定或否定评价功能以及改变疑问句性质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功能发挥其在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中的作用,体现其语用价值;第二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教材中的经常使用的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作梳理和运用分析,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在语句中所体现的情感意义以及表达效果。相对来说,这些词语在反问句中可以增强反诘语气,进而突出说话人主观态度和情感表达,在句中具有强调作用,在揣测语气中,这一类疑问副词表达对句子命题不确定的态度,更加委婉的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猜想或推测。此外,这些词语用在反问句中还有丰富的语用意义,教材中这一类词的分布不很集中。在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中使用的频率较多,其次是议论文和说明文,分析其原因,小说、散文等文体更需要丰富的情感体现,而这一类疑问副词便是情感体现的重要载体。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教学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的调查,发现作为母语学习的中学生来说,可以依靠语感直接判断和辨别这些词语在句中表达何种语气,对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在句中所表示的语气有初步的辨别能力,但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辨别或判断依据不够清晰等问题。第四章主要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适当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注重有意识的引导;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其语用价值;基于语境、培养语感的教学原则。预想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方面设计教学。阅读教学以初中散文《白杨礼赞》和高中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设计教学案例;写作教学以高中选文为基础引导设计;口语交际以高中必修4的表达与交流中“确立自信学习辩驳”为素材设计教学,并以情境教学为基础,采用片段教学和言语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对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在中学语文中的教学做进一步的尝试。

闫槿[9](2019)在《基于调查的留学生汉语否定应答语使用研究》文中提出“应答语”是会话分析领域的重要概念,具体是指在对话进行的过程当中,说话人对他人话语的应答。而否定应答语指针对对方话语发表不同意见的答语。在日常对话中,难免会遇到与他人观点相背的情况。对于预备进入以及已经进入汉语高等教育阶段的留学生来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是在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技能。本研究以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 60个留学生。在调查中共设计了 4大类话题共80个子话题观点,共收集到留学生否定应答语语料4800条,以考察留学生汉语否定应答语表达的能力。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会话分析理论、立场三角理论、对话句法学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并结合上述理论及来自汉语教材和文学剧本中的语料对汉语否定应答语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对教学及教材中与否定表达相关的编写提出建议。第二章简述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的过程及语料筛选的原则,并对汉语本体上争议的概念作出详细界定。第三、四、五章分别描写、统计并分析了调查中不同水平学生对汉语否定应答语中否定项、非否定项小句主语及主位述位构建的使用情况。第六章对与汉语否定项及非否定项小句的主语使用偏误进行了总结。根据尹世超(2004)的研究成果,汉语的否定应答语可分为“否定项”和“续句”两个部分。否定项是指“不”、“没有”等出现在否定应答语的开头,能够亮明说话人否定态度,而续句则能够进一步阐明说话人否定的原因及否定的要点。本文基于真实的留学生否定表达语料,将否定应答语分为“否定项”和“非否定项”两部分,便于话语分析。本文将60名留学生按照来华学习时间、在读学位及通过HSK考试的级别将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两组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进行否定项的表达时,两组学生都很少使用“不”和“没”这两种最基础的否定副词,而是能够根据需要将否定副词与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灵活搭配,有时也会使用含有否定副词的小句,且都有能力使用多个非否定项小句完整详实地阐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第二,在汉语否定项的使用数量上,水平相对较低的一组学生平均使用次数显着多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这说明到了到了相对较高的学习阶段,学生倾向于直接切入关键点进行否定。而在汉语非否定项的使用中,水平相对较低的一组学生使用单个小句的数量明显多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这说明水平较低的一组学生在明确表达否定要点或陈述否定理由时,依然较为依赖简单的句子。在用两个小句阐述同一主语的否定答语中,水平较高的第二组学生的使用数量明显多于水平较低的第一组学生。这说明水平较高的第二组学生更希望尝试较为复杂的非否定项结构。由于这类汉语非否定项小句的主语相同,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些指代、省略等方式将不同的主语进行衔接。这说明至少在用2个小句阐述同一主语的否定应答语中,水平较高的第二组学生在对衔接的理解和掌握上要好于水平较低的第一组学生。第三,对于两个等级的学生来说,汉语非否定项主语衔接与转换是比否定项使用更为突出的难点。本研究数据显示,汉语否定项表达的偏误在两个等级学生中出现总数为86例,而汉语非否定项的偏误出现总数为525例。且由于高水平的学生更希望尝试较为复杂的非否定项小句表达,因此主语使用及衔接类偏误的数量会随着等级的上升而增多。另外,不同水平学生出现的主语类偏误多集中在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误代上。第四,任何一个否定应答语命题的构建都少不了主位和述位的共同参与。在调查中发现,留学生在绝大多数时能灵活地重复引发语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新信息的产出。不同类型的否定应答语否定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否定应答语仅对引发语中的主位或述位进行否定,有些则否定引发语的整个命题。在1个小句类的否定应答语中,水平较低的第一组学生使用否定述位类否定应答语的次数明显多于水平较高的第二组学生。而使用全新命题进行否定的否定应答语,水平较高的第二组学生使用次数明显较多。在2个小句类否定应答语的使用中,水平较高的第二组学生使用的次数明显较多。第五,虽然一些口语教材中的否定应答语出现次数较少,但是总体来说安排较为合理。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较为有限的素材加强学生否定应答语的表达练习。例如,在否定项表达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否定项表达,然后在让学生说出这些汉语否定项的不同语义。也可以将语义相同的否定项逐渐扩展,让学生明白它们在语用功能上的不同。而在汉语非否定项小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使用含有不同数量小句及不同主语类型的否定应答语,也可以设计更多可以展开辩论的话题,然后让学生自由对话。在学生的对话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对于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的使用。当这二者出现时,应该及时让学生明确指出指代的具体对象。第六,两组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构建自己的否定应答语时都能够做到合理利用他人的话语中的信息,并根据情况合理地产出新信息。两组学生都具备了使用复杂的否定应答语的能力,但在实际交流时均倾向使用较为简单的否定应答语。在进行否定时,也都倾向针对引发语的述位部分。而在否定应答语构建上的最大不同点位,水平较高的学生产出新信息的能力更强,并且更擅长使用较为复杂的否定应答语。

洪波,诸允孟[10](2019)在《现代汉语否定疑问词语的意义与功能》文中指出从问句的命题方式与命题内容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否定问句的命题方式中必须包含否定疑问词语。否定疑问词语既不表示疑问,也不表示"反诘"或"反驳",也不会给问句的命题内容增加任何新信息。在篇章交际中,说话人使用否定疑问词语来安排命题内容显然不是为了"指责"或"批评"听话人,也不是为了凸显命题内容的主观性,而是使命题内容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篇章交际的总任务。

二、“难道”句都是反问句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难道”句都是反问句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libili视频的韩国学习者汉语口语语气词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语气词的本体研究
        (二)非汉语母语者汉语语气词的习得研究
        (三)基于网络视频的对外汉语领域研究
第一章 语料的来源和选取
    一、中介语语料库
    二、电视剧《请回答1988》双语平行语料库
    三、语料处理
第二章 韩国学习者汉语口语语气词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汉语语气词和韩语词尾的对比分析
        一、汉语语气词和韩语词尾的义项对比分析
        二、汉语语气词和韩语词尾在句中的位置比较
    第二节 韩国学习者口语语气词的偏误情况及分析
        一、六个语气词的偏误总体情况
        二、“吗”的偏误情况
        三、“啊”的偏误情况
        四、“吧”的偏误情况
        五、“呢”的偏误情况
        六、“的”的偏误情况
        七、“了”的偏误情况
        八、六个语气词的偏误分析总结
    第三节 韩国学习者初级阶段强制语境中语气词的偏误分析
        一、强制语境中语气词的偏误分析
        二、强制语境下语气词偏误情况小结
        三、强制语境下的语气词偏误情况和口语语料的语气词偏误情况对比
    第四节 韩国学习者汉语语气词偏误与已有研究结论的对比分析
        一、本文口语语气词研究结论与已有书面语研究结论的对比
        二、本文口语语气词研究结论与不同国别语气词偏误研究的对比
第三章 韩国学习者口语语气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第一节 各个语气词的偏误情况原因分析
        一、语气词“吗”的偏误原因分析
        二、语气词“啊”的偏误原因分析
        三、语气词“吧”的偏误原因分析
        四、语气词“呢”的偏误原因分析
        五、语气词“的”的偏误原因分析
        六、语气词“了”的偏误原因分析
    第二节 偏误原因情况总结
第四章 教学建议
    第一节 各个语气词的教学建议
        一、对语气词“吗”的教学建议
        二、对语气词“啊”的教学建议
        三、对语气词“吧”的教学建议
        四、对语气词“呢”的教学建议
        五、对语气词“的”的教学建议
        六、对语气词“了”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其它教学建议
        一、鼓励学习者敢于开口
        二、借助多媒体资源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二、本文的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韩国初级阶段学习者强制语境下语气词使用情况访谈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现代汉语是非型测度问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测度问句的提出
        1.2.2 测度问句的疑问程度
        1.2.3 表测度的副词和语气词
    1.3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测度问句的判定
    2.1 测度问句的定义
    2.2 测度问句的句类选择
    2.3 测度问句的辨析
        2.3.1 语法性疑问与修辞性疑问
        2.3.2 测度问句与纯疑问句
        2.3.3 测度问句与测度陈述句
第三章 影响是非问句形成测度问句的句内因素
    3.1 语调和句末语气词对是非问句形成测度问句的功能制约
        3.1.1 语调问句较易形成测度问句
        3.1.2 “吧”问句较易形成测度问句
        3.1.3 “啊”问句不易形成测度问句
        3.1.4 “吗”问句可以形成测度问句
    3.2 其他句内因素对是非问句形成测度问句的功能制约
        3.2.1 主观性视角下“吗”问句的测度用法
        3.2.2 “吗”问句测度用法的表达模式
第四章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用选择及语用功能
    4.1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境特征
        4.1.1 非中性语境
        4.1.2 中性语境
        4.1.3 是非型测度问句对语境特征的选择性
    4.2 是非型测度问句与言者的主观情态
        4.2.1 说话人使用测度问句的主观情态分析
        4.2.2 是非型测度问句对主观情态的选择性
    4.3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感情色彩
        4.3.1 “吗”测度问句的感情色彩
        4.3.2 语调测度问句的感情色彩
        4.3.3 “吧”测度问句的感情色彩
    4.4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用功能
        4.4.1 请求证实
        4.4.2 思考自忖
        4.4.3 提供假设
        4.4.4 探究原因
        4.4.5 引出话题
第五章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义及疑问程度分析
    5.1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义倾向性
        5.1.1 肯定性语义倾向
        5.1.2 否定性语义倾向
    5.2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语义特征差异
        5.2.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不同
        5.2.2 “原因”与“结果”的不同
        5.2.3 “可能性”与“应然性”的不同
    5.3 是非型测度问句的疑问程度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3)《风云初记》与《三里湾》中的问句对比研究 ——兼析孙犁和赵树理的言语风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节 选题缘由
    第2节 相关研究综述
        1.疑问句的相关研究
        2.关于孙犁和赵树理小说言语风格的研究现状
    第3节 主要研究对象
    第4节 研究方法及文献说明
        1. 主要研究方法
        2. 文献说明
第1章 特指问句
    第1节 询问人:“谁”“NP呢”“NP哩”类疑问句
        1.“谁”类疑问句
        2.“NP呢”类疑问句
        3.“NP哩”类疑问句
    第2节 询问事物:“什么”“NP呢”“NP哩”“啥”类疑问句
        1.“什么”类疑问句
        2.“NP呢”类疑问句
        3.“NP哩”类疑问句
        4.“啥”类疑问句
    第3节 询问方式、性质、状况、性状:“怎么”“怎么样”“怎样”类疑问句
        1.“怎么”类疑问句
        2.“怎么样”类疑问句
        3.“怎样”类疑问句
    第4节 询问原因或目的:“怎么(着)+动/形”“为什么”“干什么”“干吗(么)”类疑问句
        1.“怎么(着)+动/形”类疑问句
        2.“为什么”类疑问句
        3.“干什么”类疑问句
        4.“干吗(么)”类疑问句
    第5节 询问处所或在同类事物中加以确指:“哪里”“哪”类疑问句
        1.“哪里”类疑问句
        2.“哪”类疑问句
    第6节 询问数量或程度:“多少”“几”“多么+形”“多(么)”类疑问句
        1.“多少”类疑问句
        2.“几”类疑问句
        3.“多(么)+形”类疑问句
        4.“多(么)”“多少”感叹类问句
    第7节 询问时间:“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几时”类疑问句
        1.“什么时候”类疑问句
        2.“什么年代”类疑问句
        3.“几时”类疑问句
    第8节其他类疑问句
        1.表示假设类疑问句
        2.“何”字疑问句
    小结
第2章 是非问句
    第1节 有特指疑问标记的是非问句
        1.“什么”类是非问句
        2.“哪里”类是非问句
        3.“怎样”类是非问句
    第2节 由疑问语气词主导的是非问句
        1.“吗”字是非问句
        2.“吧”字是非问句
        3.“呀”字是非问句
        4.“哩”字是非问句
        5.“哪”字是非问句
    第3节 疑问副词“难道”类是非问句
        1.“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2.“难道”与其他疑问标记的并用情况
    第4节 回声问
        1.狭义回声问
        2.广义回声问
    第5节 叹词疑问句
        1.“啊?”疑问句
        2.“嗯?/唔?”疑问句
    第6节 其他:无标记问句
        1.无标记问句表示疑问
        2.无标记问句表示反问
        3.无标记问句组合问
    小结
第3章 正反问句
    第1节 “X不X”类正反问句
        1.“X不X”作谓语
        2.“X不X”作附加问
    第2节 “有”带宾语构成的正反问句
        1.“有O没有?”类正反问句
        2.“有没有O?”类正反问句
    小结
第4章 选择问句
    第1节 “是x(呀/啊)(,/?)还是y(哩)?”类选择问句
        1.“是x(呀/啊)(,/?)还是y(哩)?”表示疑问
        2.“是x(呀/啊)(,/?)还是y(哩)?”类组合问
    第2节 “x(呀)(,)还是y(呢)?”类选择问句
        1.“x(呀)(,)还是y(呢)?”表示疑问
        2.“x(呀)(,)还是y(呢)?”类组合问
    第3节 “x呀y?”类选择问句
        1.“x呀y?”表示疑问
        2.《三里湾》“x呀y?”类二句组合问
    第4节 “还是x哩,还是y呢?”类选择问句
        1.“还是x哩,还是y呢?”表示疑问
    第5节“是x1是y1,x2还是y2?”类选择问句
        1.“是x1是y1,x2还是y2?”表示疑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4)《国语》、《左传》语气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气与语气词
    第二节 《国语》、《左传》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系统概览
第三章 《国语》、《左传》句中语气词“也”比较研究
    第一节 句中语气词“也”与话题
    第二节 《国语》、《左传》句中语气词“也”比较研究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国语》、《左传》句末语气词“也”比较研究
    第一节 句法分析比较
    第二节 句类分析比较
    第三节 复句类型分析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国语》、《左传》句中语气词“乎”比较研究
    第一节 分析比较
    第二节 小结
第六章 《国语》、《左传》句末语气词“乎”比较研究
    第一节 分类描写
    第二节 分析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矣”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语》语气词“矣”的分类描写
    第二节 《国语》、《左传》语气词“矣”异同比较
第八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焉”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语》语气词“焉”的判定与描写
    第二节 《国语》、《左传》语气词“焉”异同比较
第九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者”比较研究
    第一节 语气词“者”概说
    第二节 《国语》语气词“者”的判定与描写
    第三节 《国语》、《左传》语气词“者”异同比较
第十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夫”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语》语气词“夫”的判定与描写
    第二节 《国语》、《左传》语气词“夫”异同比较
第十一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为”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语》语气词“为”的判定与描写
    第二节 《国语》、《左传》语气词“为”的异同比较
第十二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哉”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语》语气词“哉”的分类描写
    第二节 《左传》语气词“哉”的分类描写
    第三节 《国语》、《左传》语气词“哉”的异同比较
第十三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已”、“而已”比较研究
第十四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邪”比较研究
第十五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与”比较研究
第十六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兮”比较研究
第十七章 《国语》、《左传》语气词“居”比较研究
第十八章 《国语》、《左传》连用的语气词比较研究
    第一节 语气词连用现象概说
    第二节 《国语》、《左传》连用的语气词分类描写
    第三节 《国语》、《左传》连用的语气词异同比较
第十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语篇视域下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以“既然”式推论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本体研究现状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反问句研究现状
        1.2.3 汉语反问句的认知研究情况
        1.2.4 因果推论句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反问句与“既然”式推论句
    2.1 反问句类型及特点
        2.1.1 特指问句形式
        2.1.2 是非问句形式
        2.1.3 选择问句形式
        2.1.4 反复问句形式
    2.2 反问句答语情况
        2.2.1 表层应答
        2.2.2 深层应答
    2.3 “既然”式推论句
        2.3.1 “既然”式推论句的语义框架
        2.3.2 “既然”的句法框架
        2.3.3 “既然”的语用框架
    2.4 后续标点符号对反问语气程度的影响
3 留学生对“既然”式推论句和反问句结合的认知情况
    3.1 调查设置
        3.1.1 调查对象
        3.1.2 问卷设计及调查目标
    3.2 调查报告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HSK动态语料库情况考察
    3.4 小结
4 “既然”式推论句与反问句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对象
    4.2 教学重难点
    4.3 教学原则
        4.3.1 趣味性原则
        4.3.2 交际互动原则
        4.3.3 情景再现原则
    4.4 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留学生反问句习得情况调查
致谢

(6)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综述
        1.2.1 “难道”的句法研究
        1.2.2 “难道”的语义语用研究
        1.2.3 “难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1.4 语料来源
第2章 语气副词“难道”的多角度分析
    2.1 “难道”一词的历时演变分析
        2.1.1 “难”字的语法化过程
        2.1.2 “难道”一词的语法化过程
    2.2 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语义分析
        2.2.1 “难道”的两种语义分析
        2.2.2 “难道”两种语义的语用规律
        2.2.3 “难道”作为揣测义的语境分析
    2.3 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句法分析
        2.3.1 句中位置分布
        2.3.2 与句末语气词搭配使用情况
    2.4 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语用分析
        2.4.1 改变疑问语气
        2.4.2 语体使用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留学生习得“难道”的偏误分析
    3.1 留学生习得“难道”一词的偏误分析
    3.2 留学生习得“难道”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3.3 偏误原因分析
        3.3.1 “难道”的复杂性
        3.3.2 教师角度
        3.3.3 学生自身的因素
        3.3.4 教材的不严谨
第4章 针对留学生习得“难道”偏误的教学建议
    4.1 完善教材的严谨性
    4.2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4.3 教师加强自身建设
第5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7)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经验总结
    2.1 研究现状
        2.1.1 语气词的界定、分类、意义及功能研究
        2.1.2 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本体研究
        2.1.3 语气词相关的语言对比和二语习得研究
    2.2 前人研究的总结与不足
第三章 普通话典型语气词各种功能的生成
    3.1 语气词“吗”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1.1 语气词“吗”各功能间的差异
        3.1.2 语气词“吗”各种功能的生成
    3.2 语气词“吧”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2.1 语气词“吧”各功能间的差异
        3.2.2 语气词“吧”各种功能的生成
    3.3 语气词“呢”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3.1 语气词“呢”各功能间的差异
        3.3.2 语气词“呢”各种功能的生成
    3.4 语气词“啊”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4.1 语气词“啊”各功能间的差异
        3.4.2 语气词“啊”各种功能的生成
    3.5 语气词“的”各功能的生成
    3.6 语气词“了”各功能的生成
第四章 语气词的相关语言对比
    4.1 普通话语气词与上古汉语语气词对比
        4.1.1 普通话语气词与上古汉语语气词的共性表现
        4.1.2 上古汉语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之间的个性表现
    4.2 普通话语气词与安庆方言语气词对比
        4.2.1 普通话语气词与安庆方言语气词的共性表现
        4.2.2 普通话语气词与安庆方言语气词的个性表现
    4.3 其他语言的语气表示方式
第五章 留学生现代汉语句典型语气词习得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问题
    5.2 被试信息
    5.3 问卷设计
    5.4 实验结果
    5.5 访谈结果分析
    5.6 讨论
第六章 对大纲、教材及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和建议
    6.1 对大纲与教材的解读与建议
        6.1.1 对大纲的解读
        6.1.2 对教材的解读
        6.1.3 对大纲和教材的建议
    6.2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中学语文教材中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及意义
    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方法和内容
    语料来源及使用
第一章 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与中学语文教学
    第一节 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的功能
        一、语用功能
        二、语篇功能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问副词”
        一、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与阅读
        二、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与中学写作
        三、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与口语交际
    小结
第二章 语文教材中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运用与分布
    第一节 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在教材中的运用
        一、表反诘语气的疑问副词
        二、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
    第二节 中学教材中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分布
        一、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分布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的辨别
        一、反诘、揣测语气与教学
        二、辨别参考依据
    小结
第三章 关于“疑问副词”教学情况的调查
    第一节 教师问卷统计分析
        一、教学情况
        二、教学特点与不足
        三、原因分析
    第二节 学生问卷统计分析
        一、学生习得情况
        二、习得情况特点与不足
        三、原因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改进策略
        一、适当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注重有意识的引导
        二、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其语用价值
        三、基于语境、培养语感的教学原则
    第二节 教学方法及案例
        一、情境教学+对比分析法
        二、片段教学+言语分析法
        三、情境教学+言语分析法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师问卷
    学生问卷
    知识测试
致谢

(9)基于调查的留学生汉语否定应答语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过往研究的优点及不足
    四、本研究主要章节及研究方法
    小结
第一章 会话分析视角下的汉语否定应答语研究
    第一节 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及在本研究中的作用
        一、会话分析的主要发现
        二、会话分析学派的主要概念及研究方法
        三、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Sacks的会话分析理论的支撑
    第二节 Du Bois的立场三角、对话句法学及对本研究的理论支撑作用
        一、Du Bois的立场三角理论简介
        二、本研究的问题及Du Bois的立场三角理论对本文的支撑作用
        三、Du Bois对话句法学的主要观点
        四、本研究遇到的问题及对话句法学的理论支撑
    第三节 立场三角及对话句法学视野下的否定应答语本体研究
        一、关于汉语否定项的本体研究
        二、汉语否定答语中非否定项话轮间及话轮内部衔接
        三、汉语否定应答语构建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否定应答语调查设计、过程及语料转写原则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及过程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过程
    第二节 语料转写筛选原则及其它问题的界定
        一、留学生否定应答语语料转写原则
        二、否定应答语语料筛选原则
        三、句子结构的争议问题处理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否定项的使用研究
    第一节 留学生汉语否定项使用种类总结
        一、留学生评价类汉语否定项的使用
        二、留学生评价+立场客体(联结成分)类汉语否定项的使用
        三、留学生对立场主体+评价类汉语否定项的使用
        四、留学生对立场主体十评价+立场客体类汉语否定项的使用
    第二节 留学生汉语否定项使用统计
        一、不同水平留学生对汉语否定项的使用总数统计
        二、不同水平学生汉语否定项使用均值比较
    第三节 不同水平学生汉语否定项使用数据总结及讨论
        一、不同水平留学生正确使用汉语否定项的类别总结
        二、不同水平学生汉语否定项使用倾向性排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留学生对非否定项小句的使用研究
    第一节 留学生非否定项小句使用种类总结
        一、留学生对主语相同类非否定项使用
        二、留学生对2个主语类的非否定项的使用
    第二节 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主语使用统计
        一、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主语使用总数统计
        二、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使用均值比较结果
    第三节 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使用调查结果讨论
        一、不同水平学生对非否定项的使用分析
        二、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使用数量特点分析
        三、不同水平学生主语使用丰富性特点分析
        四、不同水平学生主语衔接方式特点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留学生汉语否定应答语的构建
    第一节 留学生不同类型否定应答语的构建
        一、1个小句类否定应答语的构建
        二、2个小句否定应答语的构建
    第二节 不同水平学生否定应答语构建种类统计
        一、不同水平学生不同类型否定应答语命题构建总数统计
        二、不同水平学生否定应答语命题构建方法均值比较
    第三节 不同水平学生否定应答语构建方式的数据分析
        一、不同水平学生否定应答语命题构建的相同点分析
        二、不同水平学生否定应答语构建方式不同点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留学生否定应答语使用偏误研究
    第一节 不同水平留学生汉语否定项使用的偏误
        一、 汉外直译误代
        二、语义偏误
        三、语体偏误
        四、可导致他人理解歧义的偏误
        五、汉语否定项中部分误代
        六、否定项部分缺失
        七、汉语否定项中的冗余
        八、汉语否定项中部分错序
        九、汉语否定项中的杂糅型偏误
    第二节 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主语使用偏误
        一、主语的误代类偏误
        二、主语缺失
        三、主语冗余类偏误
        四、主语错序类偏误
    第三节 不同水平留学生否定答语相关的偏误统计
        一、不同水平留学生汉语否定项表达偏误总数统计
        二、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主语使用偏误统计
    第四节 不同水平学生否定答语中的偏误分析
        一、不同水平学生汉语否定项偏误分析
        二、不同水平学生汉语非否定项小句主语使用偏误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否定应答语的编排及相关教学建议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本研究的不足及能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四、“难道”句都是反问句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libili视频的韩国学习者汉语口语语气词偏误研究[D]. 丁骎怡.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现代汉语是非型测度问句研究[D]. 孙运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风云初记》与《三里湾》中的问句对比研究 ——兼析孙犁和赵树理的言语风格[D]. 祁彩虹. 西南大学, 2021
  • [4]《国语》、《左传》语气词比较研究[D]. 朱婧.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语篇视域下反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以“既然”式推论句为例[D]. 钟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疑问句中语气副词“难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郭静. 南昌大学, 2020(01)
  • [7]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研究[D]. 方甜. 安徽大学, 2020(07)
  • [8]中学语文教材中可表反诘或揣测语气的疑问副词教学研究[D]. 魏巍.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于调查的留学生汉语否定应答语使用研究[D]. 闫槿. 中央民族大学, 2019(04)
  • [10]现代汉语否定疑问词语的意义与功能[J]. 洪波,诸允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标签:;  ;  ;  ;  ;  

“是”句子是反问句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