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AI课件优化思德课教学

利用CAI课件优化思德课教学

一、利用CAI课件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彭灿灿[1](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 ——以范县农村初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的蔓延牵动了国人乃至全球人民的心,无数医疗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一线,“隔离”、“封城”成了这个春节的关键词。各个行业停工停产,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继续蔓延,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各地学校陆续开启了“主动隔离、延期不延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一时间“互联网+”教育模式再一次成为教育界的新话题,而多媒体教学无疑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成功典范。众所周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普及,成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同时,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当中,多媒体带来的作用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第一,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加入多媒体教学,适当的融入教学情境,可以大大增加《道德与法治》课这门学科的有趣性,让学生主动而不再是被动的去接受这门课程,从而达到了优化学科的需要。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部分老师从固有的教学中挣脱出来,优化教学步骤,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让教师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第三,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范县六所农村初中发放的调查问卷以及对学校部分师生的访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方面在教学理念、教学知识以及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着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的问题。在教学知识方面,存在着部分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跟不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节奏、部分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不够有趣等问题。在教学技能方面,部分教师多媒体专业应用能力略有欠缺;学生方面存在着部分学生意志品质薄弱、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偏差等问题。而在教学环境方面,缺乏多媒体课课后实践交流以及多媒体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提升势在必行。文章尝试对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解决措施:针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方面,可以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知识以及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同时应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增加对多媒体教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教学应突出多媒体教学重点。针对学生方面,应该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转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认知。针对教学环境方面,当地教育等部门要对农村初中提供财力和技术支持,更新和改进落后的教学媒体设施。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在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学校师生和专家的访谈与观察的基础上,为老师和学生做两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并对结果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由此得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促进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并对其他市县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深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程明喜[2](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价值取向是指课程设计主体进行课程设计时所持的导向性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确定中的选择性倾向。课程价值取向伴随课程设计的技术安排和要素实施的全过程,是课程设计具体技术背后的“幽灵”和“无形的手”。笔者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样、课程设计理念纷繁芜杂、各种声音此消彼长现象。由于缺少研究,很多课程参与主体,包括不同培训机构、课程设计者、培训者、参培教师等课程取向意识缺失,无法在相对共识、清晰的课程立场下有效沟通、设计课程并形成合力,这是导致教师培训“无序”与“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培训的历史与现实,视界从1978年起至2018年,整整贯通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研究旨在考察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以教师培训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主要采取了文献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一是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确立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依据不同时期教师培训重要政策和关键事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置于历史坐标下,还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历史真相。二是文本分析。研究按教师培训发展四阶段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期多种形态的教师培训课程37份,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方面展开文本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并依据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做出判定,最后,确定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全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三是德尔菲法和访谈法。通过文献阅读,初步圈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1位培训专家的函询,确定了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六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培训政策与标准、培训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最后,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及参训教师的访谈,揭示了不同因素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以及“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取向;学历补偿、提高与继续教育初行阶段(1989-1998年)课程呈现出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年)课程呈现出能力中心取向;“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至今)课程呈现出专业发展取向与综合素养取向并存取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整体上呈现出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专业发展、向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第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与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第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本研究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课程研究,提升课程取向意识,在明晰的课程取向指导下实施课程设计技术;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政策、标准和理论学习,确保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和规范的课程设计技术。二是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第一,把握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作出正确判断;第二,有意识地建立课程设计团队,避免课程设计者个体视角偏见和经验束缚;第三,本着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设置培训项目,基于教师实际,聚焦主题设计培训课程。三是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第一,立足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时更新教师专业标准,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依据;第二,立足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及时出台教师培训政策、推广教师培训经验。四是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第一,进行综合素养取向下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第二,选择知识社会学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深度分析。

马辉[3](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在2019年3月18号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六条标准”,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指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意义,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积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支撑。教学评价是评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课程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和根本保障。为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坚持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进行总体设计。本文首先概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基本概念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特点、理论。其次,从六种层面探讨教学评价指标的要素构成——包括教学设计评价指标、教学组织评价指标、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指标、教学特色与创新创新评价指标。在针对4所高水平大学调研的基础之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其中涉及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框架结构和权重确定。再次,详细描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最后,对黑龙江省81所不同层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方面并无重大差异。在对比分析高水平大学、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差异的基础上,针对三类高校分别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以及在全省高校实施应用的对策建议。

余海平[4](2014)在《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播放功能提高观摩效果,提升学习效果和效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要适时、适度,不能滥用;拓宽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巧妙运用,才能真正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许琦[5](2013)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网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全面而复杂,是帮助初中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全新的社会和网络环境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很多初中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在师资队伍、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学理念落后,师生互动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能够促进网络教学全面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使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进而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及网络教学与思想品德课有机整合的教学结构。本论文重点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如何实现互补,避免依赖或滥用网络教学,力求达到网络教学手段应用的适度和优化。本论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网络教学作为研究主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介绍网络教学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支持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网络教学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论述网络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具体运用模式,分为常规课程的模式和开放性课程的模式。第六部分,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网络教学效果的一些具体措施。

陈金华[6](2010)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探索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取多媒体技术应用之长,补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陈国华[7](2010)在《采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CAI课件已步入了小学课堂。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杨延宇[8](2010)在《试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发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直观、新颖、易懂的特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搜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将复杂、抽象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便于理解、便于接受,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效果。笔者主要从四个部分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反思。

彭跃群[9](2009)在《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投篮技术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实验研究 ——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过程不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实践体育教学任务,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关键。体育教学方法的种类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创新和发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具体化、可操作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用一种或几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解决复杂的教学任务。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原理以及运动技能形成机制,优化组合现代教学媒体、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对体育院系篮球普修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课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等综合研究方法,以篮球普修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为例,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系2007级、2008级各两个本科术科班学生进行了为期两轮的教学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主要运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力求在有限的授课时数内,使篮球普修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课教学效果最优化。同时,进一步探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篮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为新形势下的篮球普修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较好地解决了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中的难点,实践证明,实验结果呈显着差异,其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在教学中切实可行;2)电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构成了信息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模式,达到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3)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4)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具有视听效果生动,刺激和反馈调节及时,纠错能力强等特点,有效的缩短了教学周期,提高了教学效率;5)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对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李文忠[10](2008)在《多媒体CAI课件在足球传球战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训练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者也普遍感受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捷和高效,多媒体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兴起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把多种媒体信息(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于荧屏上,使学习者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来进行学习。由于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大、范围广,在足球理论课教学中可从多个角度,跨越时空提供声、像、图示等信息,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知手段获取各种有效动态资料,从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形成,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训练课件模式应用到足球教学中,将对传统单一的足球教学、训练模式提出挑战,也是未来教学、训练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软件编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教学大纲、教学理论以及对比赛录像的观察、分析、编辑、剪辑,进而研究多媒体CAI课件对足球传球战术理论教学的影响。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理论教学中,此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和教师详细的讲解以及不同画面的前后对照,可以对足球传球战术在运动员的脑海中的初步形成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2.通过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将足球运动抽象、枯燥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技战术示范内容可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教师的技战术示范,且不存在技战术示范的差异性,可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战术概念,从而为提高个人战术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在这个多媒体课件中,信息输出和接收通道的畅通为大容量传授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足球比赛场景的演示,将教师从边演示边操作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将教学思想表现出来。4.在足球理论课中采用本研究所得到的CAI课件进行教学,改进了足球课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5.将此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足球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环境。6.在足球理论教学中运用此多媒体课件对足球专业的教学和训练过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适应现代教学理论与科技的发展趋势。

二、利用CAI课件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CAI课件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 ——以范县农村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观察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相关问题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多媒体
        (二)多媒体教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体验式教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四)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五)多媒体技术理论
第二章 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多媒体在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及成绩
        (一)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学现状
        (二)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况
        (三)问卷调查情况
        (四)取得成绩
    二、多媒体在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消极的课堂反馈
        (三)农村初中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在范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遵循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原则
        (二)学生在认识和态度方面存在偏差
        (三)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不够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提升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
        (二)丰富教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转变学生认知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二)转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认知
    三、营造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一)学校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二)学校组织好对《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关于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三)改进《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问题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理解及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
        二、课程设计
        三、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理论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的研究
        一、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培训历史分期研究
        三、教师培训历史变迁研究述评
    第二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
        一、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研究
        四、教师培训课程问题与策略研究
    第三节 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一、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师培训的其他研究
        一、教师培训思想研究
        二、教师培训理论研究
        三、教师培训政策研究
        四、教师培训需求研究
        五、教师知识与教师素质研究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本体论研究
    第一节 价值取向及其相关范畴
        一、价值与价值取向
        二、价值取向形成的机制
        三、价值取向的特点、作用与规定性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及其价值取向
        一、一般意义课程的多种界说
        二、教师培训课程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历史分期
    第一节 学历补偿阶段(1978-198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节 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并举阶段(1989-1998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三节 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99-2009 年)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四节 “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2010 年至今)
        一、培训背景
        二、培训使命
        三、课程资源建设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知识中心取向教师培训课程的探察(1978-1988 年)
        一、学历补偿培训:八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非学历培训:八十年代非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中心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二节 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过渡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分析(1989-1998 年)
        一、学历补偿与提高培训:九十年代教师学历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特征分析
        三、学历补偿、提高和继续教育初行阶段教师培训课程知识向能力过渡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三节 能力中心取向的教师培训课程透视(1999-2009 年)
        一、全员教师岗位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继续教育全面展开阶段教师培训课程能力中心价值取向的共性特征
    第四节 专业发展与综合素养取向下教师培训课程的聚焦(2010 年至今)
        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课程特征分析
        三、“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培训课程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的共性特征分析
第六章 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一、可能影响因素的圈定
        二、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三、影响因素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培训政策与标准
        三、培训理论与实践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六、课程设计者素质与观念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一、社会学的视角
        二、课程目标的社会应对与选择
        三、课程结构的社会谋划与平衡
        四、课程内容的社会筛选与重组
        五、培训方式的社会惯习与创新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呈现由知识中心、能力中心向专业发展和综合素养取向变迁的特征
        三、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
        四、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遵循一定的变迁逻辑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议
        三、对教师培训课程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四、对教师培训课程研究者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2.1 相关基本概念
        2.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
        2.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2.2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功能及主要特点
        2.2.1 主要功能
        2.2.2 主要特点
    2.3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概述
        2.3.1 理论依据
        2.3.2 政策依据
        2.3.3 现实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要素构成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评价指标
        3.1.1 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3.1.2 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3.1.3 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评价指标
        3.2.1 影响教学组织的因素
        3.2.2 教学组织遵循的原则
        3.2.3 教学组织的相关内容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3.3.1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3.3.2 教学效果遵循的原则
        3.3.3 教学效果的相关内容
    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评价指标
        3.4.1 影响教学评价的因素
        3.4.2 教学管理遵循的原则
        3.4.3 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
    3.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指标
        3.5.1 影响教学研究与成果的因素
        3.5.2 教学研究与成果的相关内容
    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指标
        3.6.1 影响教学特色与创新的因素
        3.6.2 教学特色与创新的相关内容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
    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
        4.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1.2 指标选取的依据
    4.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2.1 总体框架结构
        4.2.2 教学设计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2.3 教学组织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2.4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2.5 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2.6 教学研究与成果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2.7 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指标的框架结构
    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构建判断矩阵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4.3.3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最终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5.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运用成效
        5.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提出
        5.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历程
    5.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指标体系标准缺乏权威性
        5.2.2 指标权重的配置不合理
        5.2.3 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
        5.2.4 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用不高
    5.3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因
        5.3.1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
        5.3.2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不科学
        5.3.3 对于教与学的理解不到位
        5.3.4 对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5.3.5 对建构指标体系工作重视不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6.1 高校的应用背景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概述
        6.2.1 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过程的设计
        6.2.2 高校的问卷调查情况
    6.3 应用高校评分情况分析
        6.3.1 高校总评分情况分析
        6.3.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情况分析
        6.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情况分析
        6.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情况分析
        6.3.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情况分析
        6.3.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成果情况分析
        6.3.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与创新情况分析
    6.4 改进教学评价指标及加强应用的对策建议
        6.4.1 高水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及应用优化的对策建议
        6.4.2 普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及应用优化对策建议
        6.4.3 高职(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及应用优化对策建议
        6.4.4 在全省高校实施应用的对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表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1年)——教学管理
附表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5年)——教学管理
附表3: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附表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问卷调查(教师、专家问卷)

(4)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运 用信息技术的播放功能提 高观摩效果
2 多 媒体课件的广泛运用提高 了学习效果和效率
3 信 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要 适时、适度, 不能滥用
4 拓 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 中运用的途径
    4.1 改善硬件环境
    4.2 合理利用 CAI 课件

(5)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网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的提出
    二、 课题的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模式
    一、 网络教学
        (一) 网络教学的定义
        (二)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
        (三) 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二、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 网络教学的模式
        (一) 讲授式模式
        (二) 个别化模式
        (三) 协作学习模式
        (四) 发现式模式
        (五) 讨论式模式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的时代要求
    一、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及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一)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二) 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面临的挑战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运用网络教学的可行性
        (一) 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
        (二) 网络教学的现实条件
第三章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 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网络教学自身的特点
        (二) 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特征
        (三) 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不足
第四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的具体模式
    一、 常规课程的模式
    二、 开放性课程的模式
第五章 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网络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 提升教师运用网络教学的素质与能力
        (一) 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二) 提高自身修养
        (三) 增强网络运用能力
    二、 强化网络教学环节的具体运用
        (一) 网络教学设计的科学化
        (二) 改善网络学习的平台
        (三) 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时代的要求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重大意义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1. 直接运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在教学中播放。
    2.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课件在教学中播放。
    3.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具, 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处理教师本身、学生实际、教材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2. 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3. 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

(8)试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1. 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源
        2.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二)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的必要性
        1.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要求
        3.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多媒体自身特点决定的
        4、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受教育者们的共同心声
    (二)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的可行性
        1. 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2. 现行知识体系需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
        3. 现代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4.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师已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 教研组制作网页的原则
        1. 循序渐进原则
        2. 教育教学原则
        3. 资源共享原则
        4. 互动协调原则
        5. 便利使用原则
    (二) 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1. 利用网络资源搜寻教育教学的素材
        2. 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大纲和教材内容
        3. 利用网络资源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
    (三)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静态变为动态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虚幻变为现实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串联成线
        5.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难点化解
    (四)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 文字信息
        2. 声音信息
        3. 图形图像动画和和视频影像信息
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反思
    (一) 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遇到的问题
        1.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
        2. 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性问题
        3.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课件制作和使用问题
    (二) 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思想便先进
        误区二:公开课评优课必用现代教育技术
        误区三: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误区四:误为形象感一定能代替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投篮技术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实验研究 ——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1.2.2 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的研究
        1.2.3 体育教学方法选择运用的研究
    1.3 存在问题
    1.4 视角、思路及创新点
第二章 篮球普修投篮技术课教学方法的优化依据及原则
    2.1 篮球普修投篮技术课教学方法的优化依据
        2.1.1 哲学依据
        2.1.2 教育学依据
        2.1.3 心理学依据
        2.1.4 体育学依据
    2.2 篮球普修技术课教学方法优化原则
        2.2.1 系统整体原则
        2.2.2 综合复用原则
        2.2.3 简便优化原则
        2.2.4 区别对待原则
第三章 实验方案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3.3.1 目标控制原理
        3.3.2 优化决策原理
        3.3.3 反馈评价原理
    3.4 实验设计程序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目标
        3.4.3 教学程序设计
        3.4.4 教学进程结构设计
    3.5 实验实施
        3.5.1 教学要素分析
        3.5.2 教学实验
    3.6 实验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结果
        4.1.1 两轮教学实验下,实验组和对照组投篮成绩对比分析
        4.1.2 两轮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投篮技术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分析
    4.2 实验分析
        4.2.1 对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是整个教学过程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教学效果最优化
        4.2.2 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教学,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突破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体现篮球技术本质特征
        4.2.3 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教学,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复现,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4.2.4 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专家访谈记录表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的反馈问卷调查

(10)多媒体CAI课件在足球传球战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多媒体CAI课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1.2.2 多媒体CAI课件在足球领域的应用研究
        1.2.3 对于足球传球战术基本内容的相关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任务
2.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录像观察法
        2.3.3 专家访谈法
        2.3.4 软件编制法
    2.4 研究程序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教学中足球传球战术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3.1.1 在理论教学中足球传球战术的基本内容
        3.1.2 理论教学中足球传球战术的基本特征
    3.2 传球在比赛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3.3 传球战术在教学中的训练步骤
    3.4 教学中传球战术的训练方法
        3.4.1 对战术教掌训练的练习方法因素的分析
        3.4.2 传球战术教学训练的练习方法示例
    3.5 足球传球战术理论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
        3.5.1 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目标
        3.5.2 多媒体CAI课件的模型设计
        3.5.3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
        3.5.4 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开发工具
        3.5.5 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流程
    3.6 多媒体课件在足球传球战术理论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4.结论
5.致谢
6.参考文献
7.附录
8.个人简历

四、利用CAI课件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 ——以范县农村初中为例[D]. 彭灿灿. 河南大学, 2020(02)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 程明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马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4]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J]. 余海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08)
  • [5]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网络教学研究[D]. 许琦. 河南大学, 2013(02)
  • [6]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多媒体技术[J]. 陈金华. 考试周刊, 2010(41)
  • [7]采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J]. 陈国华. 吉林教育, 2010(17)
  • [8]试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 杨延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9]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投篮技术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实验研究 ——以单手肩上投篮为例[D]. 彭跃群. 湖南科技大学, 2009(S1)
  • [10]多媒体CAI课件在足球传球战术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文忠. 北京体育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利用CAI课件优化思德课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