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涡模拟开孔周围气流的数值研究

大涡模拟开孔周围气流的数值研究

一、NUMERICAL STUDY ON AIR FLOW AROUND AN OPENING WITH LARGE EDDY SIMULATION(论文文献综述)

温威月[1](2021)在《叶尖开孔对风力机气动性能及叶尖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能储藏量大、分布面广,在新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且备受各国重视。风力机叶片的气动性能直接决定着风能效率,进而从根本上决定着风力机的整机性能。因此,提高风力机叶片气动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叶尖作为气动力产生的主要区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叶尖小翼、襟翼、涡流发生器为代表的各种装置和射流等流动控制技术被广泛用于提升叶片气动性能以及改善尾涡问题。叶尖开孔可以改善叶尖周围的空气流动,是提升叶片气动性能的有效措施。为了研究叶尖开孔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对叶尖涡的控制效果,本文首先以NREL Phase Ⅵ风力机为模型验证所选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然后以1/8缩比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在叶片叶尖区域设计由前缘到叶尖端面的三个环形通气孔;采用IDDES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在不同转速下叶尖开孔前后的叶片效率和尾流发展情况,及叶尖开孔对叶尖涡的影响。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以NREL Phase Ⅵ叶片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基于RANS、LES和IDDES数值模拟方法的扭矩计算值和实验值,确保文章所选取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通过不同风速下扭矩分析得到IDDES方法的准确性略高于RANS方法及LES方法;通过不同截面压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分析得到中低风速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再次证明该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对比分析7m/s和10m/s风速下叶片三维旋转效应可知离心力和科氏力综合作用导致叶片三维旋转效应。2、当风速为12m/s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比分析不同转速下叶尖开孔前后风力机输出功率及功率增长率。转速为900rpm时,两种风力机功率均达到最大值;叶尖开孔风力机在转速为600rpm至1700rpm时功率均增大,但在转速低于900rpm时功率增长率较小,高于900rpm时功率增长率较大;叶尖开孔导致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压差增大,风力机功率提高。叶片压力面一直为附着流状态,不会出现流动分离,吸力面出现较大程度的流动分离;随着风轮转速增大,叶尖速比增大,有效攻角减小,分离区减小,分离点向叶根后移;叶尖开孔后,叶片分离现象减弱,各个截面分离涡向后缘移动,叶尖处尾涡脱落,说明叶尖开孔有效抑制了流动分离、降低了分离涡强度。3、叶尖涡对叶片的影响范围大约为整个叶片长度的3%;越靠近叶尖,叶尖涡影响越大。利用下游涡核处静压系数反应叶尖涡强度,涡核静压系数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则叶尖涡强度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衰减速度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变慢;叶尖开孔可以降低叶尖涡强度,加速叶尖涡耗散,改善下游风的品质。尾流中轴向速度起主要作用,对尾流结构影响较大;从环形通气孔中喷射的气流对来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相应地减小尾流区内的轴向速度,缩短气流传播距离,降低对下游风力机的影响,进而提高整个风场的效率与收益。本文针对叶尖开孔对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叶尖射流的功率增升机理,展现了叶尖开孔对叶尖涡的控制效果,为风力机主动控制技术提供了参考。

杨越[2](2021)在《粉状矿物分选两相流数值模拟及结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编写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提出,以石墨烯、高纯石英原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材料作为鼓励类/建材成为国家鼓励的重点领域之一,高新材料的原料将从传统资源产业发展为新材料产业。同时,对于不可再生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非金属矿业转型升级。因此,对于精细粉体分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分级机腔体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分级机腔体内流场运动规律,对比分离腔内不同结构件对流场的影响,以达到提升分级机分离性能,降低产品中大颗粒含量占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研究内容:(1)对分级机分离颗粒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通过对腔体内的流场结果分析,提出能够降低大颗粒含量的改进方案。并对分级机分离装置进行建模、装配,利用Fluent对不添加颗粒时的分级机腔内流场进行仿真。(2)对有、无挡风块结构的两种分级机腔内的流场进行分析,对不同数目挡风块腔内流场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流场在流经挡风块壁面时,会改变腔体与转笼之间环形区域的速度分布情况,此处的速度波动与湍流作用共同影响分级精度。流场在越过挡风块时损失一部分能量,改变颗粒流经壁面时的轨迹,有利于腔体内颗粒的沉降。对不同数目的挡风块仿真结果表明:含有8挡风块的分级机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3)对有、无开孔腔开孔的分级机腔内流场进行分析,研究开孔腔开孔对腔内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添加开孔以后,进气口形成的气柱中不再有明显的速度突变现象,进气口气柱的速度矢量范围有明显缩减,高速矢量区域有所减少。腔体内压强并无明显较大值改变,但压力峰值由腔内区域转为开孔腔的开孔处。且随着开孔数目增加,开口处峰值也增加。(4)安装实验平台,检测改进结构的分级机成品中大颗粒所占百分比,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带有结构改进装置的粉体分级机分离的粉体中,大粒径颗粒含量占比下降9.11%,结构设计满足改进粉体分离效果的要求。(2)实验数据表明,改进结构对分离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并由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存在一定合理范围内误差。(3)粉体分级机分离效率在分级机改进前后分离效率相差约为4.33%,分离效率结果不大,能够满足原先粉体分离生产需求。本文设计的带有改进结构的分级机对分离效果有提高作用。

王梦曦[3](2020)在《防风网减风效果数值模拟的关键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值模拟作为防风网减风效果研究的重要手段,是高效率求解问题的计算方法。然而关于防风网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现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不确定性的因素:首先,缺少可靠的收敛准则、统一的计算域和网格剖分等关键技术标准;其次,当防风网板用多孔阶跃模型代替时,其关键参数惯性阻力系数仅有经验公式参考,可信性和通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对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研究中雷诺数效应的讨论还比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CFD软件Fluent模拟了防风网减风效果及流场形态。首先,对二维和三维一字型网遮挡下的流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网后风速的波动情况,明确了适用于本研究的收敛准则和迭代计算步数。之后,以网后测点的风速值作为对比数据,系统性地确定了所需要的计算区域、计算单元剖分、边界条件等关键参数。其次,通过多孔阶跃模型的动量方程,在已知实体网板的速度-压力降特性后,得到了多孔阶跃模型的惯性阻力系数。最后,数值模拟结合风洞实验,提取多个断面的体积流量,绘制雷诺数-总风速折减率关系曲线,发现雷诺数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防风网遮蔽效果会有差别,超过此范围则雷诺数效应不明显,最终得出了模型雷诺数临界值的大小。本文还建立了平板网、蝶形网、多孔阶跃网的数值模型,结合相应的风洞实验数据,对比了不同类型网后的风速比,研究了不同截面形式防风网的减风效果,表明多孔阶跃模型能够准确地实现实体网板的减风效果。特别是,将不同开孔率、不同风速剖面情况下的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减风效果进行了对比,吻合程度很高,验证了本文数值模拟求解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王印[4](2020)在《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来流对大型风力机功率及尾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风能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成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随着风场的广泛投建,高海拔、低温、低风速地区建设的风力机运行条件复杂且恶劣,非常值得人们探索,故本课题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利用激光测风雷达对青藏高原地区冬季风场中的3.6MW大型水平轴风力机的来流与尾流进行同时测量,并同步记录于风力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来研究来流条件对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及尾流的影响。另外,现今数值模拟以其经济性、便利性被广泛使用,准确的数值模拟可弥补实验测量的诸多不足,但其重现外场风场的可行性仍值得探讨,故本课题依据实验测得的外场数据,来验证大涡模拟能否准确重现高原外场大型风力机的来流、功率、尾流。本文首先进行外场实验方案设计,其次对相干雷达测风原理、风速反演方法进行说明,然后验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进行后续处理,为后文做出准确分析奠定基础。最后研究了来流条件对风力机功率及尾流的影响,并对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激光雷达的稳定运行分析与测量风速的准确性及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雷达发射的激光的数据流与激光的空间探测位置分析,确保测风雷达的稳定运行,为准确测量实验数据提供保证。通过对SCADA系统同时记录的机舱风速计与机舱式激光雷达测得的来流风速数据的回归分析,其结果呈高度相关性。探讨了实验中与雷达硬件及气象相关的测量不确定性来源,对机舱式激光雷达测得的不同来流风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基于机舱式激光测风雷达近一个月的测量得到的温度、风速、风向、风切变指数、湍流度与SCADA系统记录风力机输出功率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规律:大尺度地形对主流风向的影响显着;风剪切指数为负值时,基本是处于上游风力机的尾流区;对于高原戈壁地区,昼夜交替引起的温度周期性变化明显,并且会对风剪切产生周期性影响。(2)来流条件对风力机输出功率与尾流的影响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对同一时程下,来流、功率及尾流不同位置处的风速数据的小波分析表明:来流的小尺度波动会被发电机的控制作用过滤掉,从而输出功率更平滑;可以引起风力机功率发生大尺度波动的湍流来流作用在风轮上时,功率的波动频率均小于风速的波动频率,即湍流的尺度效应将会被放大;来流风速的增大会增加其中高频的小尺度湍涡结构对风力机的影响,进而功率的高频波动增加。来流湍流的间歇性运动会对风力机尾流不同高度处风速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来流风速增大,尾流发生级联演化现象越弱,尾流湍流结构受来流影响越清晰。基于相关函数理论,将来流风速与对应的时段内风力机输出功率以及相同时段的风轮下游不同位置处的风速数据进行自相关与互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数据长度下,来流与功率的相关性系数有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轮毂高度处来流对尾流中轮毂高度以下部分的风速波动影响更明显,且尾流与来流的互相关系数有随风速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所以,来流风速对风力机输出功率以及尾流的影响的强弱并不只依赖于空间位置关系,更与来流风速的大小以及风力机的运转情况有关。基于SCADA数据的风力机输出功率的功率谱特性表明,风力机输出功率的波动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大尺度气象现象影响区、湍流特征与功率波动耦合区和小尺度湍流脉动影响区,其中,湍流特征与功率波动耦合区的功率谱出现-2及-5/3-4的斜率,小尺度湍流脉动影响区域附近出现三个由风轮旋转引起的波峰,且 0.064Hz前后分别出现Φp/Φu~f-4/3,Φp/Φu~f-4两种幂率关系。(3)大涡模拟外场测量不同来流条件下的风力机流场特性基于OpenFOAM开源平台,利用致动线和大涡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力机的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来流风速模拟值与实验值误差在8.7%以内,风力机输出功率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在6%以内,在数值模拟不考虑机舱与塔架影响的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风轮下游1倍风轮直径处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大,而风轮下游1.5倍风轮直径后,在垂直方向上尾流风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在10.09%以内。由此说明,数值模拟还原外场流场速度特性具有一定准确性。

张文[5](2020)在《护栏板外吹装置喷嘴气动噪声分析及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护栏板是由带有波纹形状的板材拼接而成,具有极好的耐撞性能和吸收性能,广泛应用到高速公路上。但某钢管厂生产护栏板过程中,在外吹装置喷嘴吹除护栏板表面多余锌粒这道工序时会产生强烈的噪声,严重影响车间工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外吹装置喷嘴原始模型进行噪声仿真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喷嘴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其噪声以满足钢管厂要求。首先以喷嘴原始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模型,分别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大涡模拟对喷嘴进行稳态计算和瞬态计算。基于稳态计算,采用宽频带噪声源模型计算了无护栏板和有护栏板时喷嘴及护栏板表面噪声声压级分布情况;基于瞬态计算,分析了无护栏板和有护栏板时喷嘴内外流场中速度、动压和涡量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FW-H方程,分析了无护栏板和有护栏板时喷嘴各点噪声的空间指向性和频谱特性。最后分析了喷嘴出气口周向涡量分布情况,找出了喷嘴出气口处噪声声压级最大的主要原因,为喷嘴的降噪优化提供了方向。其次从喷嘴出气口入手,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护栏板刚进入喷嘴工况为研究对象,对喷嘴芯模出气口斜面进行开盲孔处理,探究了孔形状、孔面积和孔深度对喷嘴噪声的影响。研究发现:圆柱孔、10%开孔面积、3mm开孔深度这一方案喷嘴噪声最低,较原始护栏板刚进入喷嘴工况噪声降低了 28.4dB,降幅24.3%左右。最后以圆柱孔、10%开孔面积、3mm开孔深度这一方案为基础,建立实物模型,在外吹车间进行气动噪声实验,分析了最终优化工况与原始护栏板刚进入喷嘴工况各点噪声的空间指向性与频谱特性,并与仿真同工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拟的准确性,为喷嘴的进一步降噪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泽[6](2020)在《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流场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通过基于雷诺应力平均的数值方法,研究了主燃级旋流器叶片偏转角、预燃级套筒出口扩张角以及台阶高度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的影响。通过基于大涡模拟的数值方法,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动态流场特性及流场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在主燃级叶片角和燃烧室出口耦合影响下,流场下游存在的低压区域对预燃级流动影响明显,主燃级叶片角增大,预燃级气流张角减小。(2)预燃级套筒扩张角主要决定了预燃级气流的初始扩张角,从而影响主燃级气流和预燃级气流汇合的位置,但对流场整体的影响较小。(3)台阶高度影响主燃级和预燃级气流的耦合作用,台阶高度较小时,主燃级气流与预燃级气流快速汇合;当台阶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预燃级气流只有部分与主燃级气流汇合,另一部分受下游低压区域的影响流向燃烧室出口。(4)简化几何构型的大涡模拟计算表明,中心分级燃烧室理论上存在五种流场结构,其中“圆形主回流区”型、“U状主回流区”型、“双主回流区”型在模型燃烧室中已捕捉。(5)流场上游正向流动的气流与回流气流存在较强的剪切和对冲作用,形成大量漩涡结构。预燃级气流在流场中十分不稳定,流动方向多变。燃烧室出口低压区主要是由于气流加速流动及余旋流动形成,低压越强对上游预燃级流动影响越显着。

于佳帅[7](2020)在《基于定常吸吹气的方柱绕流场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桥梁跨度逐渐增大,使得桥梁对风荷载的作用愈加敏感,这对桥梁的抗风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塔作为桥梁重要的附属结构之一,它在风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涡激振动产生疲劳破坏,这将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减小桥塔结构的涡激振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吸、吹气流动控制方法。在方柱体迎风面和背风面边角分别设置气孔,利用气孔吸进、吹出的气流对方柱绕流场进行扰动,通过控制尾流区的尾流振荡来改善流态,达到流动控制的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了在Re=22000条件下,迎风面边角气孔吸、吹气速率对方柱体气动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最优吸吹气速率下气孔的最佳尺寸;接着分析了背风面边角气孔吸、吹气速率对方柱体气动力的影响;同样进一步探索得到了最优速率下气孔的最佳尺寸。随后在边角开孔位置、吸吹气速率、气孔尺寸等参数的最优组合下对气孔的展向布置间距进行了研究,探索方柱展向气孔间距效应,得到气孔最佳的展向布置间距。这种新型的方柱边角吸吹气主动控制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流动控制效果。在气孔布置位置、吸吹气速率、气孔尺寸以及气孔展向间距等参数都取最优情况下,方柱体表面升力脉动值可减小98%以上,阻力平均值也可降低50%左右。

罗进财[8](2020)在《大跨环向折板式钢罩棚风压分布特征及气动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大跨度环向折板式钢罩棚结构的特点是:重量轻、阻尼小、振动形式复杂及固有频率分布密集,并且由于风荷载自身的复杂性,使其对风荷载更为敏感。较大的吸力作用很容易使罩棚结构边缘的覆层结构以及钢柱与罩棚之间的连接结构受到损坏,并且结构的某些部分(例如节点和支撑)也会在长时间的风振动后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发生局部损坏。降低了结构的安全性。然而在强风作用下,建筑物所能承受的风荷载不仅取决于结构外表面的风压作用,同样取决于内压作用,尤其是对于敞开式、半敞开式的建筑,强风作用时外部气流涌入室内,内压脉动较封闭时急剧增大,整体幕墙、大跨柔性钢罩棚结构未经抗风设计时,在内外压的共同作用下更易遭受风致破坏。复杂体型的大跨度环向折板式钢罩棚结构属于风敏感结构,受强风作用易发生破坏,其主要破坏形式为由罩棚屋面局部破坏开裂而逐渐发展到屋面整体被风掀起而发生破坏。因此,降低结构表面风荷载作用已经成为结构风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作用于建筑物结构表面的风压与其结构外形形状密切相关,然而减小静态、动态风致荷载作用最有效的途径是空气动力措施,而常见的空气动力措施是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外部形状以及空气动力学参数,可以显着降低建筑物的风致荷载和风致响应。本文以银川市贺兰山体育场为例,通过风洞试验的方法,对大跨度折板式钢罩棚结构的风荷载分布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此类结构的最不利位置;以CFD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较为简单实用的气动抗风措施,为该类结构的抗风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系统地研究了大跨折板式刚罩棚结构风荷载分布规律—以贺兰山体育场为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 1:150刚性模型风洞试验,模型前方来流按B类地表粗糙度模拟,来流风向角在0~360°范围内取36个,间隔10°,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贺兰山体育场风压分布极值较大的位置,即最不利位置。(2)对贺兰山体育场工程实例,建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模型,并与风洞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边界条件等参数设置的合理性与可靠性,除对平均风压系数和风荷载体型系数进行分析之外,也对实际结构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3)针对最不利位置,建立气动优化模型,通过改变开孔位置、开孔数量的方式,分析对大跨折板式钢罩棚结构表面风压的削弱作用,并总结了开孔位置、开孔数量对风压分布规律的影响程度,从整体考虑给出了具有明显减风压效果的开孔位置及开孔数量。最后利用流场的可视化,通过对各模型周围的流场的分析,解释了开孔这种气动抗风措施的作用机理。

樊晓羽[9](2020)在《风力机翼型环量控制气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技术的提高,对于能源产量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迫在眉睫,亟需寻求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垂直轴风力机作为一种新小型能源机械,应用前景极为广泛。由于目前风能发电效率较低,而叶片作为能量转换的主要部件,决定风力机的发电效率、载荷特性等。因此,对于风力机叶片翼型的改进研究十分必要。环量控制技术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流动控制技术,该技术基于科恩达效应衍生而来,其原理是利用流体在曲面外形上的附壁效应,进而有效控制流体的流动分离,调节流场结构,提高气动特性。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采用环量控制主动吹气方法应用于传统风力机翼型上,基于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对其进行气动特性和流场结构可视化分析,研究施加吹气所造成的气动影响及绕流流场流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数值模拟部分,通过二维k-ωSST湍流模型对吹气位置进行了初步筛选,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采用三维大涡模拟,对最优吹气位置方案的环量控制翼型精细计算,利用涡旋强度涡识别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更为详细的展示。试验部分,基于西华大学风洞平台,制作环量控制翼型实物模型进行风洞试验。采用六分量天平对不同雷诺数下环量控制翼型的升阻力系数进行测量,研究其随攻角变化的发展规律。采用压力扫描阀提取翼型测压孔位置的压力数据,直观体现不同位置处压力分布。在翼型70%弦长位置处的吹气方案在翼型失速前后均表现良好,综合而言,吹气位置越靠近分离点,控制效果越好。大涡模拟由于未进行平均化处理,相较于k-ωSST湍流模型,对翼型近壁面涡结构有很好的表现,可以准确捕捉到翼型吸力面流动的分离与再附现象,以及尾缘涡脱落及涡带摆动,耗散等流动形态。涡旋强度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忽略强剪切层的干扰,表现涡的旋转特性。环量控制吹气方法具有显着的增升减阻效果,对翼型流场结构有明显改善。吹气气流将翼型后缘的回流涡旋打破,重新形成层流附着在翼型壁面上,有效抑制了附近流场的分离涡,使得分离区域缩小。局部高能量流动通过流体的粘性作用形成扰动,与主流耦合,影响周围流场,使其同样具有能量,逐步改良了全局流动。吹气造成了负压区域的扩大,进而增大了与压力面的压差,形成更大的升力。但吹气注入的能量并不是越高越好,受来流风速影响,一般而言,施加与来流风速相近的吹气速度造成的环量控制效果最佳,能量太小起不到控制作用,能量太大则会对流场矫枉过正。

杨政豫[10](2020)在《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及声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阀门制造大国,但是在阀门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设计手段匮乏及行业积累时间不够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高参数高端阀门大量依赖进口。为推动高端阀门国产化进程,提升我国阀门制造业水平,本文依托电站阀门国产化研究项目,对高温蒸汽减压阀内部可压缩流动及噪声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国内外高温蒸汽减压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明确了可压缩流体节流流动及流动致声是高温蒸汽减压阀的研究难点,为此提出了计算流体力学(CFD)与计算气动声学(CA)混合计算的方法来研究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与声学特性的研究思路。(2)搭建了阀门噪声实验台,测量了阀门公称直径、开启高度、阀前后压差、噪声监测点位置等系列影响因素对阀门噪声的影响。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之上,数值模拟了闸阀内漏形成的噪声声场,检验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在不同工况下,数值模拟噪声与实验测量值的误差在6%16%之间。(3)在分析讨论蒸汽减压阀的节流原理基础之上,设计了一种高温蒸汽减压阀的结构形式。利用FLUENT软件实现了,实际水蒸汽气体模型、复杂结构条件、非稳态流场条件下的蒸汽减压阀内流体流动形态。并对计算所得到的压力、速度、温度、湍流耗散率与马赫数等物理场进行了分析。(4)在FLUENT流场计算的基础之上,使用LMS Virtual.Lab的声学有限元方法,开展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声学特性研究,对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工作噪声外场辐射进行相关计算。并使用FW-H方法得到了高温蒸汽减压阀工作噪声的声压响应曲线。(5)根据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分析结果,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优化了四种扼流环的结构型式,并进行流场及声场的分析与对比,探讨了扼流环对高温蒸汽减压阀内部湍流的导流作用,以及对流场各项参数的影响。

二、NUMERICAL STUDY ON AIR FLOW AROUND AN OPENING WITH LARGE EDDY SIMUL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UMERICAL STUDY ON AIR FLOW AROUND AN OPENING WITH LARGE EDDY SIMUL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叶尖开孔对风力机气动性能及叶尖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流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风力机相关理论及方法
    2.1 风力机修正设计模型
        2.1.1 叶尖损失模型
        2.1.2 轮毂损失模型
        2.1.3 葛劳渥特修正模型
        2.1.4 尾迹偏斜修正模型
    2.2 尾迹涡流理论
        2.2.1 涡流理论
        2.2.2 毕奥-萨伐尔定律
        2.2.3 叶尖涡、叶根涡以及涡面模型
    2.3 流动控制方程
        2.3.1 连续性方程
        2.3.2 动量方程
        2.3.3 能量方程
    2.4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及湍流模型
        2.4.1 原始数值模拟方法
        2.4.2 基于RANS湍流模型
        2.4.3 分离涡模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力机叶片数值模拟分析及验证
    3.1 计算模型建立
        3.1.1 风力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3.1.2 流场计算域的建立
    3.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3.2.1 模型网格的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3.2.2 边界条件的设置
    3.3 数值模拟验证及气动分析
        3.3.1 扭矩分析
        3.3.2 气动载荷分析
        3.3.3 三维旋转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叶尖开孔对风力机增功机理研究
    4.1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4.1.1 计算模型建立
        4.1.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4.1.3 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4.2 正交模拟试验
    4.3 叶尖开孔对风力机功率的影响
        4.3.1 风力机功率定义
        4.3.2 不同转速下风力机功率
    4.4 叶尖开孔对叶片流动分离的影响
        4.4.1 不同转速下叶片表面极限流线
        4.4.2 不同转速下叶片不同截面流动分离
    4.5 叶尖开孔对叶片表面及叶尖压力分布的影响
        4.5.1 不同转速下叶片表面及叶尖压力分布
        4.5.2 不同转速下叶片不同截面压力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叶尖开孔对叶尖涡控制研究
    5.1 叶尖涡
        5.1.1 叶尖涡简介
        5.1.2 叶尖涡生成
        5.1.3 叶尖涡影响范围
    5.2 叶尖开孔对叶尖涡涡核静压系数的影响
        5.2.1 静压系数定义
        5.2.2 不同转速下叶尖涡涡核静压系数变化规律
    5.3 叶尖开孔对叶尖涡强度的影响
        5.3.1 涡强度定义
        5.3.2 不同转速下叶尖涡强度变化规律
    5.4 叶尖开孔对风力机尾流速度的影响
        5.4.1 不同转速下风力机xz面内速度分布
        5.4.2 不同转速下风力机Y方向速度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2)粉状矿物分选两相流数值模拟及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2 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
        1.1.3 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1.1.4 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1.1.5 粉体行业的起源及粉体行业的发
    1.2 粉体分级机国内研究现状
        1.2.1 通过调节二次风量结构或参数来提高粉体分离效率
        1.2.2 通过修改工艺参数来提高粉体分离效率
        1.2.3 通过改变分离腔内部结构来提高粉体分离效率
    1.3 气力输送装置及其在粉体分离中的应用
        1.3.1 气力输送装置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颗粒在管道中的流动
        1.3.3 稀相气力输送分类与特点
        1.3.4 气力输送装置在粉体中的应用
        1.3.5 文丘里供料器在物料进口处分散作用
    1.4 气力输送的特点
    1.5 现在存在的问题
    1.6 工作计划流程图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仿真用理论与方法
    2.1 计算流体力学
    2.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2.3 湍流模型及选取
        2.3.1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2.3.2 CFD模型求解方法
    2.4 气固两相流基本理论
        2.4.1 理论研究方法
        2.4.2 气固两相流湍流模型
        2.4.3 腔体内颗粒受力分析
    2.5 CFD-DEM耦合计算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状矿物分选装置的设计及三维模型的建立
    3.1 粉体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
    3.2 软件介绍
    3.3 悬浮腔的改进设计
        3.3.1 腔体内结构改进
        3.3.2 开孔腔体的设计
    3.4 其他重要部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离腔内流场的仿真分析
    4.1 FLUENT软件
    4.2 仿真流程
        4.2.1 建立仿真环境
        4.2.2 设置求解约束条件
        4.2.3 原分级机内腔体流场流动
    4.3 挡风块对分离腔内流场的影响
    4.4 开孔腔的改进
    4.5 两种构件共同作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离腔中气固两相流的仿真分析
    5.1 FLUENT-EDEM的耦合
    5.2 EDEM中软件设置
        5.2.1 全局变量设置
        5.2.2 创建颗粒工厂
    5.3 FLUENT-EDEM耦合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颗粒分离效率实验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仪器
    6.2 测试方法
    6.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6.3.1 实验材料占比
        6.3.2 实验测试结果
        6.3.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总结
    7.2 改进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防风网减风效果数值模拟的关键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数值模拟理论和技术
    2.1 流体基本概念
        2.1.1 层流和湍流
        2.1.2 可压流体与不可压流体
        2.1.3 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
        2.1.4 流体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
    2.2 防风网的数值模拟概述
        2.2.1 计算流体力学
        2.2.2 湍流模型的选取
        2.2.3 防风网模拟计算后处理
    2.3 数值模拟关键参数介绍
        2.3.1 迭代计算步数
        2.3.2 网格剖分
        2.3.3 计算区域
        2.3.4 边界条件
        2.3.5 惯性阻力系数
        2.3.6 雷诺数
3 防风网二维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二维一字型网数值模拟
        3.1.1 二维一字型网计算收敛的迭代计算步数
        3.1.2 二维一字型网的网格剖分
        3.1.3 二维一字型网的计算区域
        3.1.4 小结
    3.2 二维防风网板的多孔阶跃模型
4 防风网三维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
    4.1 三维一字型网数值模拟
    4.2 三维防风网板的多孔阶跃模型
        4.2.1 模型网格处理
        4.2.2 三维防风网板的惯性阻力系数
        4.2.3 多孔阶跃边界条件的流场分析
        4.2.4 不同板型的网后风速分析
        4.2.5 小结
5 数值模拟的验证
    5.1 风洞实验
    5.2 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的对比
        5.2.1 不同风剖面下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的对比
        5.2.2 不同开孔率下数值模拟与风洞实验的对比
        5.2.3 小结
6 雷诺数对流场结构的影响
    6.1 相同雷诺数的验证
    6.2 不同雷诺数下防风网遮蔽效果与风洞实对比
    6.3 不同雷诺数下防风网监测点速度变化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来流对大型风力机功率及尾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力机气动特性的研究方法
        1.2.2 风力机来流对功率与尾流的影响的研究
        1.2.3 基于激光雷达的风力机外场实验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大型风力机外场实验方案
    2.1 实验目的及内容
    2.2 外场实验条件介绍
    2.3 实验方法及安装布局
    2.4 激光测风雷达的对比选型
        2.4.1 机舱式激光测风雷达
        2.4.2 地基式激光测风雷达
    2.5 实验设备安装及测量
        2.5.1 实验所需工具及安全设备
        2.5.2 激光雷达的安装过程
        2.5.3 实际测量过程
第3章 实验、数值模拟及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
    3.1 相干雷达测风基本原理
        3.1.1 大气后向散射
        3.1.2 多普勒频移测速原理
    3.2 雷达测量风速反演原理
        3.2.1 机舱雷达反演原理
        3.2.2 地面雷达反演原理
    3.3 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3.3.1 叶素动量理论
        3.3.2 致动线理论
        3.3.3 大涡模拟
    3.4 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
        3.4.1 测量的不确定度
        3.4.2 小波分析
        3.4.3 相关函数理论
        3.4.4 湍流尺度
第4章 测量过程及测量结果分析
    4.1 激光雷达的稳定运行分析
        4.1.1 雷达发射激光的时间步长
        4.1.2 雷达发射激光的扫略角
        4.1.3 激光雷达的空间探测结果
    4.2 雷达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分析
    4.3 实验的不确定性分析
        4.3.1 激光雷达测量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
        4.3.2 激光雷达测量风速的不确定度计算
    4.4 实验主要测量参数及变化规律
第5章 不同来流条件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及尾流的变化
    5.1 基于小波分析,分析来流对功率及尾流的影响
    5.2 来流、风力机输出功率、尾流的时程数据相关性分析
        5.2.1 来流与输出功率的相关性
        5.2.2 来流与不同位置处尾流风速的相关性
    5.3 来流湍流尺度对风力机输出功率的影响
第6章 不同来流风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对比
    6.1 模拟高原地区大气边界层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6.1.1 计算域及边界条件
        6.1.2 大气边界层的平均特性
        6.1.3 大气边界层的脉动特性
    6.2 模拟高原地区风场与实验结果对比
        6.2.1 计算域及边界条件
        6.2.2 风轮前来流特性
        6.2.3 风力机输出功率及尾流特性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部分图表数据补充

(5)护栏板外吹装置喷嘴气动噪声分析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喷流噪声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2 外吹装置工艺流程及相关理论
    2.1 外吹装置工艺流程
    2.2 外吹装置喷嘴结构
    2.3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2.4 计算气动声学基本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外吹装置喷嘴原始模型噪声仿真分析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3.2 无护栏板工况喷嘴瞬态流场分析
    3.3 有护栏板工况喷嘴瞬态流场分析
    3.4 外吹装置喷嘴声场分析
    3.5 外吹装置喷嘴出气口周向涡量分布
    3.6 本章小结
4 外吹装置喷嘴优化设计
    4.1 微穿孔板吸声体降噪理论
    4.2 孔形状对外吹装置喷嘴噪声的影响
    4.3 孔面积对外吹装置喷嘴噪声的影响
    4.4 孔深度对外吹装置喷嘴噪声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外吹装置喷嘴噪声实验验证
    5.1 实验仪器介绍
    5.2 实验方案
    5.3 实验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其危害
    1.3 低排放燃烧技术发展现状
    1.4 中心分级燃烧流场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燃烧室流场CFD数值模拟方法发展现状
    1.6 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工作
        1.6.1 研究目标
        1.6.2 主要工作
第2章 数值计算模型燃烧室设计
    2.1 中心分级燃烧室特点
    2.2 模型燃烧室头部方案设计流程简述
        2.2.1 燃烧室设计输入参数
        2.2.2 有效开孔面积及燃烧室气量分配
        2.2.3 预燃级方案设计
        2.2.4 主燃级方案设计
        2.2.5 燃烧室头部整体设计方案
    2.3 火焰筒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值模型及网格划分
    3.1 湍流模型
    3.2 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3.3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头部设计参数对流场特性的影响
    4.1 数值计算方案矩阵
    4.2 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结构
    4.3 主燃级旋流器叶片角对流场的影响
    4.4 预燃级套筒扩张角对流场的影响
    4.5 台阶高度对流场的影响
    4.6 中心分级双旋流流场类型总结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心分级旋流流场形成机制研究
    5.1 中心分级旋流流场的大涡模拟
        5.1.1 数值模型
        5.1.2 几何模型及其简化
        5.1.3 计算流程及参数设置
        5.1.4 网格划分及网格无关性验证
    5.2 计算结果分析
        5.2.1 时均流场分析
        5.2.2 瞬态流场分析
    5.3 限制域出口对中心分级旋流流场的影响研究
        5.3.1 限制域出口堵塞对回流区形状的影响
        5.3.2 限制域出口堵塞对流场压力分布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定常吸吹气的方柱绕流场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方柱绕流与涡激振动
        1.2.1 方柱绕流
        1.2.2 涡激振动
    1.3 钝体尾流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被动气动控制
        1.3.2 主动气动控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方柱迎风面边角吸/吹气控制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二维固定方柱绕流的数值计算
        2.2.1 数值计算模型
        2.2.2 固定方柱绕流二维计算结果
    2.3 吸/吹气速率的数值模拟
        2.3.1 数值计算模型
        2.3.2 气动力系数
        2.3.3 尾流特性
    2.4 孔尺寸的数值模拟
        2.4.1 数值计算模型
        2.4.2 气动力系数
        2.4.3 尾流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方柱背风面边角吸/吹气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吸/吹气速率的数值模拟
        3.2.1 数值计算模型
        3.2.2 气动力系数
        3.2.3 尾流特性
    3.3 孔尺寸的数值模拟
        3.3.1 数值计算模型
        3.3.2 气动力系数
        3.3.3 尾流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方柱迎风面边角吸气展向间距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三维固定方柱绕流的数值计算
        4.2.1 数值计算模型
        4.2.2 固定方柱绕流三维计算结果
    4.3 吸气展向间距效应的数值模拟
        4.3.1 数值计算模型
        4.3.2 气动力系数
        4.3.3 尾流特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大跨环向折板式钢罩棚风压分布特征及气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跨空间结构气动优化研究现状
        1.2.2 大跨空间结构风荷载特性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计算风工程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空气流动的控制方程
        2.2.1 连续性方程
        2.2.2 动量守恒方程
        2.2.3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
    2.3 湍流模拟方法及物理模型
        2.3.1 模拟方法
        2.3.2 雷诺平均湍流模型
    2.4 计算域的离散和方程求解
        2.4.1 计算域的离散方法
        2.4.2 有限体积法的求解
    2.5 Fluent平台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跨折板式钢罩棚的风荷载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风洞试验相似理论
    3.3 大气边界层模拟
    3.4 试验概况
        3.4.1 试验设备
        3.4.2 模型制作及测点布置
        3.4.3 压力测量方法及参考点位置选取
    3.5 试验工况
    3.6 试验数据处理
        3.6.1 风压分布
        3.6.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_z
        3.6.3 体型系数μ_s
    3.7 风洞试验结果分析
        3.7.1 罩棚结构外表面风荷载体型系数
        3.7.2 罩棚结构内表面风荷载体型系数分布
        3.7.3 罩棚结构合力体型系数分布
        3.7.4 罩棚结构最大脉动风压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跨环向折板式钢罩棚外形气动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数值模拟有效性验证
        4.2.1 湍流模型选择
        4.2.2 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
        4.2.3 荷载体型系数分布对比验证
    4.3 局部开单孔的气动优化研究
        4.3.1 工况介绍
        4.3.2 数值模拟前处理
        4.3.3 单孔气动优化模型风压分布特征
        4.3.4 三孔气动优化模型风压分布特征
        4.3.5 三孔气动模型风压特征成因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风力机翼型环量控制气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风能资源及风力机发展
        1.2.2 风力机叶片
    1.3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翼型绕流研究发展现状
        1.3.2 环量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2 风洞试验及流场可视化技术介绍
    2.1 风洞发展及结构介绍
    2.2 流场可视化技术介绍
    2.3 本章小结
3 数值模拟基本原理与数值解法
    3.1 流动控制方程
        3.1.1 质量守恒方程
        3.1.2 动量守恒方程
        3.1.3 能量守恒方程
    3.2 控制方程离散方法
    3.3 数值模拟湍流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二维环量控制翼型数值计算
    4.1 控制方程及网格模型
        4.1.1 控制方程
        4.1.2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4.2 结果分析
        4.2.1 流体动力学特性分析
        4.2.2 绕流流场分析
    4.3 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三维环量控制翼型绕流流场大涡模拟
    5.1 控制方程及计算模型
        5.1.1 控制方程
        5.1.2 计算模型
        5.1.3 网格无关性验证
    5.2 结果分析
        5.2.1 绕流流场分析
        5.2.2 涡旋强度分析
    5.3 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环量控制吹气翼型风洞气动试验
    6.1 翼型测力试验
        6.1.1 测力试验设备介绍
        6.1.2 升阻力特性分析
    6.2 翼型测压试验
        6.2.1 测压试验设备介绍
        6.2.2 测压试验模型布置方案
        6.2.3 测压试验结果分析
    6.3 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及声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高温蒸汽减压阀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复杂工况下流动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声学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阀门气动噪声实验与数值模拟验证
    2.1 实验方案与实验设备
    2.2 实验的结果
    2.3 气动噪声实验数据分析
    2.4 气动噪声实验与数值模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3.1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结构设计方法
        3.1.1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3.1.2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降压级数设计
        3.1.3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开孔与布孔设计
    3.2 高温蒸汽减压阀数值计算理论
        3.2.1 流体流动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离散格式和求解方法及收敛标准
        3.2.4 高温蒸汽减压阀三维数值模型
        3.2.5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3.3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流场分析
        3.3.1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压力场分析
        3.3.2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速度场分析
        3.3.3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温度场分析
        3.3.4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湍流耗散分析
        3.3.5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马赫数分析
        3.3.6 基于大涡模拟的高温蒸汽减压阀瞬态流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声学特性研究
    4.1 声场数值计算理论
        4.1.1 声学数值方法简介
        4.1.2 声学的基本量
        4.1.3 流体的状态
        4.1.4 气动噪声的理论
        4.1.5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气动噪声声源分析
        4.1.6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气动噪声分析流程
    4.2 高温蒸汽减压阀声学计算前处理
        4.2.1 声学模型的建立
        4.2.2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
        4.2.3 压力脉动的快速傅里叶变换
    4.3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声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4.3.1 声压分析
        4.3.3 噪声频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扼流环结构优化
    5.1 高温蒸汽减压阀的扼流环结构
    5.2 扼流环的结构型式对高温蒸汽减压阀可压缩流动的影响
    5.3 扼流环对高温蒸汽减压阀声场的影响
        5.3.1 减压阀声压级云图分析
        5.3.2 减压阀声压级频谱曲线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NUMERICAL STUDY ON AIR FLOW AROUND AN OPENING WITH LARGE EDDY SIMUL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叶尖开孔对风力机气动性能及叶尖涡的影响研究[D]. 温威月.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粉状矿物分选两相流数值模拟及结构设计研究[D]. 杨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防风网减风效果数值模拟的关键参数研究[D]. 王梦曦.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来流对大型风力机功率及尾流的影响[D]. 王印.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护栏板外吹装置喷嘴气动噪声分析及优化设计[D]. 张文.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研究[D]. 王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基于定常吸吹气的方柱绕流场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 于佳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大跨环向折板式钢罩棚风压分布特征及气动优化研究[D]. 罗进财. 宁夏大学, 2020(03)
  • [9]风力机翼型环量控制气动特性研究[D]. 樊晓羽. 西华大学, 2020
  • [10]高温蒸汽减压阀的可压缩流动及声学特性研究[D]. 杨政豫.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大涡模拟开孔周围气流的数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