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的推迟:文献综述

大规模定制的推迟:文献综述

一、Postponement in Mass Customiz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论文文献综述)

王楠[1](2021)在《模块化与供应链敏捷度对大规模定制能力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军[2](2020)在《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放制造旨在基于开放资源的原则,以开放的、协作的和分布式的方式生产产品,它不但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且支持在整个价值链上的知识和服务的共享和交换。延迟策略旨在将产品分化推迟到供应链末端。开放制造使得在产品设计阶段便可对更多的延迟活动进行选择匹配和优化,并且延迟策略的成功实施,也必须要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到它的应用。然而,当前对延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上,且往往是基于事先已经固定好的产品架构,对产品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关注较少。本文强调这种内在交互影响关系,并基于开放制造环境提出了一种动态延迟设计问题,它主要指将产品架构与延迟实现进行关联协同设计。而在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主体间的关联决策与优化问题,这种关联决策往往具有主从结构关系。因此,本文提炼出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具体如下:(1)研究产品族设计与延迟实现之间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并同时考虑到供应商决策的影响,相应地,提出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构建在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间的主从交互决策框架,提出了以制造商为主、多个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为从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分析法和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2)进一步考虑到每个延迟产品模块对延迟类型及相应承包商可能会有不同的最优选择,提出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通过分析它们之间内在的交互决策框架,构建了以产品族设计为主、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为从的0-1整数非线性双层规划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来求解,并应用于智能冰箱产品族案例,最后将结果与传统两阶段法和集成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3)进一步考虑到延迟承包商的分包或关联配套行为,提出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制造商为主者、多个承包商为从者及多个子承包商为子从者的三层动态博弈框架,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建立了三层博弈理论模型。结合分析法和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并对提出的延迟成本和需求两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4)考虑到延迟实现中的不同延迟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提出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构建了以绿色产品族设计为上层、低碳延迟实现为下层的主从交互机制,提出0-1整数非线性的双层优化模型。采用嵌套遗传算法求解,应用于绿色电动汽车延迟案例,并将结果分别与两阶段法、集成法以及不考虑环保的主从关联优化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刘嘉琪[3](2020)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社会各方面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各种公共危机层出不穷。在紧迫、高压的危机期间,公众通过发达的社交网络非正式地快速聚集。用户社交网络卷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既有可能汇集众智,释放出良性力量,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协同者,但又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造成严重的破坏,变为危机管理活动中的重点管理对象。为更加深刻地感知、理解与引导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本论文立足于嵌入社交网络中真实存在的“人”的内部认知特征与外部行为规律,采用管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手段,遵循“行为感知—行为理解—行为引导”的逻辑主线,依次从四个具体的方面展开跨层次的研究工作,以期为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应对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从卷入行为感知层来看,通过社交网络的虚拟空间,在危机信息的感染下,道德诉求性和功利诉求性内容均可提升用户社交网络卷入的可能性。而且,危机信息中嵌入的多元负面离散情绪会“定向地”增强或削弱诉求性内容的煽动效果。为剖析个体制定卷入决策时的认知加工线索与加工过程,本研究首先基于HSM双系统认知加工理论框架、信息诉求理论与情绪评价理论,建立公共危机事件中用户社交网络卷入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实证模型。其次,将用户自主创作的危机信息中常表达的两类诉求性内容(道德诉求和功利诉求)概念化,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对其强度进行测量。随后,区分了嵌入信息中的两类常见的负面离散情绪(愤怒与焦虑)间的细粒度差异,并运用LIWC程序完成测量工作。最后,通过新浪微博和Twitter平台采集到的公共危机事件(“魏则西事件”、“泰国沉船事件”、“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和“#MeToo事件”)期间的数据集,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诉求性内容的主效应以及负面离散情绪的多重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并完成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危机信息中的道德诉求性内容(作为启发式加工线索)与功利诉求性内容(作为系统式加工线索)均可以瞬间唤醒大量用户卷入;(2)当愤怒情绪与道德诉求,以及焦虑情绪与功利诉求相结合时,会爆发巨大的煽动力;(3)相反,当焦虑情绪与道德诉求,以及愤怒情绪与功利诉求相结合时,会降低危机信息的吸引力,削弱公众的社交网络卷入。第二,从卷入行为理解层来看,用户良性社交网络卷入行为是多重内部心理动机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外部行动结果,且公众在不同社交网络情境下进行决策时会有明显的差异性倾向,呈现出不同的“自我”认知状态。为理解公众主动发生良性卷入行为的前因动机与必备条件,本研究面向两类具有典型性差异的社交网络情境(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以最常见的谣言对抗行为为例,借助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促进理论与道德—功利倾向动机框架,把人们在面对谣言对抗任务时的心理动机划分为具有道德倾向的“自律”动机(即,个人规范)、“他律”动机(即,社会规范)和具有功利倾向的“利他”动机(即,信息支持)、“利己”动机(即,自我呈现)。通过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多发性动机相互交织、共同牵连而成的组合路径进行梳理,探寻驱动或抵触良性社交网络卷入行为发生的最典型、最精简、最核心的因果关系链。实证结果表明:(1)在围观者众多的微信平台中,当人们面对良性卷入决策困境时,会表现出冷静的“客我”角色,倾向于运用理性的功利动机分析结果的收益;(2)相反,在围观者较少的微博平台中,人们总是可以做自然的、简单的、真实的“主我”,依赖根植于自身的道德动机做出本能的反应。第三,从卷入行为引导层来看,基于微观的视角,大多数精心设计的助推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改善危机沟通能力,提升公众的良性社交网络卷入意向。而且,明确了社交网络用户在认知风格方面的异质性会显着地影响助推策略的实际效果。为引导更多公众在“不知不觉”间主动提升良性卷入行为意向,本研究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引入新派行为经济学中的助推理论,充分考虑了危机决策者的非理性认知特征,并针对个体决策框架中的关键环节设计了三种政府危机沟通助推策略,包括针对决策者本身的心理定势启动助推、针对决策选项的额外选项助推与针对决策环境的示范性规范助推。以认知风格中的大脑半球偏好理论作为将助推对象分类的依据,进一步细化探讨了助推策略在社交网络用户心理认知层面对行为机制的影响。采用4(助推策略类型)×2(助推对象认知风格类型)的两因素被试间在线实验,考察助推策略对于引导用户完成良性社交网络卷入行为的有效性以及助推策略和认知风格彼此之间的关联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以助推方式干预人们卷入决策的切入点看似小巧精致,却切实地抓住了“问题来源于行为,行为来源于选择”的核心本质。不论是心理定势启动助推策略,或是示范性规范助推策略,都会提高公众良性卷入行为意向;(2)但是,额外选项助推由于可能会增加个体的认知加工负担,因此,在紧迫的公共危机情境下并不会产生预期的良效;(3)用户自身的认知风格对助推方式的卷入引导效果产生了显着的调节作用。相对于左脑偏好者,右脑偏好者更容易被助推干预影响,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良性卷入行为意向。第四,从卷入行为引导层来看,基于宏观的视角,面向不同的公众心理应激阶段,针对偏差集体卷入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政府施加不同强度、不同方向的助推干预,社交网络系统均会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集体卷入演化态势,从而提示政府的干预活动应具备“定制式”引导思维。为有效地阻断公众集体偏差卷入行为,及时疏解偏差卷入者,引导公众向理智状态过渡,本研究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区分了公众集体卷入行动中的角色差异,并引入了传染病传播领域的2SI2R模型和认知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反应理论,厘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当倡导者向社交网络系统中输入偏差信息后,用户介于未知者、卷入者(包括,支持者与扩散者)和免疫者之间的卷入状态转移规则。运用微分方程组对卷入状态转移机制进行数理描述,并借助数据驱动的仿真方法刻画出用户的集体卷入趋势。通过调节与控制变量参数,观测政府在不同公众心理应激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卷入者,施加不同强度的助推干预后,社交网络系统中呈现的不同用户集体卷入态势演化规律,最终得到了 6条重要结论。并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干预策略,增强了助推方式的实用性,对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与用户社交网络卷入引导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意义。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创新,从微观个体认知层面洞悉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本质。为弥补现有大多数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研究仍停留于对外部行为的关注,而忽视了从微观心理层面科学洞悉行为发生的本质原因的不足,本研究从嵌入于社交网络背后的真实的“人”的内在心理认知(包括,心理认知加工过程、心理动机要素、认知风格差异、心理应激反应状态)入手,揭开决策者的心理“黑箱”,“由内而外”地感知、理解用户良性卷入行为的主观能动倾向与规律,正向引导用户的社交网络卷入行为。从而,对微观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与宏观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跨尺度融合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是研究变量创新,从道德—功利角度解读用户社交网络卷入决策过程。尽管对道德与功利的探讨是传统危机管理工作中永恒的命题,但当公共危机迁移至社交网络的虚拟世界后,研究人员似乎忽视了从道德—功利角度对现象背后根本性矛盾的思索。本研究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中充斥着的外部危机信息中的道德—功利诉求性决策线索,以及决策者内部的道德—功利心理动机的剖析,帮助公共危机研究者更加了解公众的决策过程,同时也为卷入行为研究体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三是研究内容创新,从助推干预视阈为用户良性社交网络卷入提供一种新型行为引导思路。在面向公共危机情境的公众社交网络卷入行为引导方面,现有的干预手段与干预研究稍显局限,普遍存在着介入晚、反弹大、“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现象,本研究创新地汲取了新派行为经济学思想,借助助推理论,将软性的、非侵入式的助推干预方式纳入公共危机管理应急处置与行为引导研究体系,验证了助推干预工具的有效性并摸索出一系列令助推干预效果最优化的实施策略。从而,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人员与实践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助推干预这种新型行为引导方式,并加强对它的重视。四是研究思路创新,从多元学科交叉渗透视角推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体系的跨界新思考。本研究吸收了多元学科在研究范式、方法论方面的深厚积累,但并不完全囿于学科的藩篱,始终秉持着管理学科在洞察现象背后机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此核心思想牵引下,本研究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尝试将不同学科中的理论(包括,信息诉求理论、情绪评价理论、社会促进理论、助推理论、心理应激理论等)、模型(包括,HSM双系统认知加工理论框架、道德—功利分析框架、个体决策框架、传染病传播框架)和分析技术手段(包括,计量经济学、机器学习、QCA定性比较分析、在线实验、模型仿真等)综合运用,以保证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用户社交网络卷入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丰富了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跨界研究范式,推动了科研人员对于管理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整体性思考。

张佳蕾[4](2020)在《基于奢侈品市场下的炫耀性消费的产品策略与定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奢侈品逐步进入大众的视野,有研究表明,推动奢侈品市场不断发展的主要动机来自于人们的炫耀性消费。与此同时,新时代消费者追求标新立异,对产品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新时代消费者的特点对奢侈品市场的产品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产品策略下的定价以及厂商利润问题。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奢侈品市场中不同产品(标准和定制)的定价,以及四种不同产品策略的比较分析。我们开发了一种分析模型,用于研究奢侈品的个性化产品策略,以帮助制造商做出有关价格和产品管理的决策。我们提出了四种产品策略:(一)只有标准品的产品策略;(二)只有定制品的产品策略;(三)混合型产品策略;(四)消费者可自由选择定制程度的混合型产品策略。我们针对这四种策略探索了不同产品策略的最优定价以及公司不同生产成本的最优决策,从而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首先,地位效用对定制产品定价的影响比标准产品更为重要。其次,基于对利润的比较分析,我们给出了产品策略的最优选择,而公司产品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生产的灵活性。我们在正文中研究了寡头市场,在拓展研究中,针对其中一种产品策略讨论了竞争市场下的一些利润分析。本文是将地位效用应用于奢侈品定制研究并探讨身份效用对不同产品策略下的定价的影响的首次尝试之一。该研究有助于时尚界对新产品策略的讨论,并为公司提供有关产品价格和产品策略选择的合理化建议。

陈娟[5](2020)在《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市场竞争也在不断扩大进入白热化,一些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逐渐开发被推出,定制旅游就是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的针对性服务项目。它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有效满足广大游客对于旅游产品以及服务的个性化、享受化、休闲化需要,能够为旅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指引,这类产品的开发设计可以让旅行社避免因提供的旅游产品雷同而陷入可怕的价格战中,反而可以让旅行社节省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做好定制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和服务目标群体。本研究以贵州省定制旅游发展最早的龙头企业之一——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以顾客体验价值理论和大规模定制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背景下利用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得来的数据,系统分析了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以市场细分理论为指导,提炼出该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得到了以下成果:首先HW旅游公司在游客个性化需求加大了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旅游电商快速扩展迅速挤压传统旅行社的市场份额、游客出游方式由传统旅游向自主旅游转变又向定制旅游过度的背景下,选择定制旅游作为业务转型的突破口,并以高端私人定制旅游产品为主打,定制旅游业务已经占据该旅行社20%左右的市场比例,在2019年贵州省文旅企业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其次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的消费群体多来自政府事业单位或是企业高管,以及闲暇时间较多的个体户,都具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较高收入,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50?60岁两个年龄层。选择定制旅游的动机主要是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根据自己需求量身打造,更符合自己口味,代表着高端自由;年轻的群体主要通过线上定制平台按需选购自己的单项组合产品,年长或是高净值用户主要通过线下实体预定产品,他们在法定节假日或是周末常常以家庭游、情侣和朋友结伴而行的方式出行,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主题是亲子游、海岛游、研学游和摄影游。再次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主要以主题定制和私人定制为主,缺乏特色的单项组合定制产品和能进行弹性定制的半标品,已开发的定制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线化率低,质量不稳定,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定制旅游产品的参与者没能理解定制的本质和精髓,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规模化生产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最后针对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存在的这些问题,基于大规模定制理论和顾客体验、顾客参与,以旅游市场细分为指导,在现有产品基础上,重点丰富和创新定制旅游产品的类型,使大众定制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同时深挖小而美的主题产品和高端私人定制产品。通过顾客参与和定制旅游产品服务标准化,来提升产品质量,规模化生产降低定制产品成本,强化技术支持与保障来扩大线上销售等策略来优化提升该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能为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的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从而使该公司在不具备规模优势的前提下能脱颖而出,并以此作为该公司发展定制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韦远[6](2019)在《战略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基于组织弹性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环境的动荡伴随着巨大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战略风险,但是传统的战略风险评估理论、方法在应对动荡性环境变化时却存在诸多局限。而弹性领域的相关研究关注应对变化能力的构建而非评估不可知的外部变化,这给传统战略风险评估方法的改进带来了契机。基于上述,本研究先后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弹性视角对战略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奠定了基于弹性视角的战略风险评估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与逻辑演绎的方法,本文借鉴弹性及风险管理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建构了战略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即面对商业环境动荡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战略风险管理与评估的重点转变为自身组织弹性的构建与评估。关于组织弹性的具体构成要素,本研究依系统思维将组织弹性视为由组织的资源、结构、文化与外部环境关系共同作用涌现出来的能力。(2)构建了基于组织弹性评价的战略风险评估框架体系。这部分通过系统性文献回顾与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组织弹性领域文献进行全面的搜索和筛选,归纳整理现有文献对组织弹性的概念化与操作化方式,以及汇总和整理组织弹性相关特征指标,最终提取组织弹性四个基本构成要素的具体特征及其细分指标,以满足所构建的组织弹性评价框架的内容效度。(3)开发了应用于战略风险评估的组织弹性评价指标测量工具。基于文献汇集整理所构建的组织弹性指标体系,这部分结合现有文献研究对各项指标内涵的解释,并借鉴相关成熟量表设计测量条目,在通过专家归类方法对调查问卷的题目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依次开展方便样本前期测验、小规模样本中试研究、大规模样本验证分析来检验测量量表的信效度,经过多次修改调整最终形成并确定合理有效的组织弹性评价与测量工具。(4)检验了组织弹性、企业创新与长期绩效间的关系。这部分利用本研究所开发的组织弹性测量工具,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收集的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弹性、企业创新与长期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这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组织弹性评价框架与测量工具构建的理论效度,另一方面分析了组织弹性与企业绩效表现之间关系的中间机制。(5)进行了基于组织弹性的战略风险案例评价应用研究。运用本研究开发与验证的基于组织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战略风险评估框架,通过证据推理法对四家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工业区的服装制造企业进行实例评价,通过横向比较对四家案例企业的组织弹性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及针对性地提出四家案例企业提升组织弹性的方法和路径的建议。本研究的贡献是提出围绕组织弹性构建的战略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与评估工具,弥补了传统战略风险评估方法在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变化应对上的缺陷,助力企业通过诊断自身组织弹性以增强企业应对商业环境变化的能力。

何磊[7](2019)在《敏捷卫星协同调度模型与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空间图像采集的主要平台,对地观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获取地球表面的观测信息,由于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成像时间长、不受国境限制等优势,对地观测卫星在经济发展、灾害救援和应急监测等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卫星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出,为当前的卫星任务观测规划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一代敏捷对地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相比,带有时间依赖特性,其规划调度问题更加复杂;大面积区域监测、海洋移动目标跟踪等复杂任务需要多颗卫星之间能够有效协同;云层遮挡等实时变化的天气情况对卫星成像的影响较大,降低了卫星的使用效能;突发紧急任务的观测需求要求卫星具有快速响应能力。本文围绕敏捷卫星协同调度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研究带有时间依赖的单颗敏捷卫星调度问题。能够在确定性环境下高效的求解单星调度问题,是能够良好解决多星协同调度问题和不确定性环境下敏捷卫星调度问题的关键。提出了一种结合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和禁忌搜索算法的混合算法,算法包含多种禁忌规则、多个通用随机化邻域算子、一种部分序列支配策略、一种针对带有序列依赖和时间依赖调度问题的任务快速插入策略。该调度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在包括单颗敏捷卫星调度问题在内的三类不同问题上,均取得了比当前最优算法更好的效果。同时分析了算法在具有不同特性的算例上的表现,得出了一些指导算法参数设置的通用结论。最后,考虑到当前在带有时间依赖的敏捷卫星调度领域公开的测试数据和源代码较少,本文公开使用的测试数据和源代码,以促进本领域的研究。其次,研究带有时间依赖的多颗敏捷卫星协同调度问题。多星协同调度问题的主要难点之一是由于卫星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解空间急剧增大。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深入分析了针对多星协同调度问题进行任务分配的必要性。提出一种自适应任务分配策略,将提出的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扩展到多个卫星协同调度的情况。该自适应分配方法考虑了多种任务分配方式,算法能够根据不同算例的特性自主调整各个任务分配算子的权重,从而实现自适应的任务分配。大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任务分配机制比当前最新的多卫星协同调度方法更有效。在仿真实验中研究了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算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通用结论。再次,研究考虑时变云层遮挡的多颗敏捷卫星协同调度问题。针对如实时变化的云层遮挡这类可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介于全在线与离线之间的、用于实时调度问题的分层式协同调度方法。利用云层预报的准确性随着预测提前时间的减少而提高的特性,该方法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分配和粗略调度过程开始,随着任务观测开始时间的临近,对云层的预测准确性逐渐提高,逐步改善调度的精细度。本方法通过推迟调度时间,有效减少云层覆盖对观测的影响。同时,与传统的包含离线调度和在线重调度的两阶段调度方法相比,此方法中确定具体观测开始时间的精细调度仅执行一次,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多种任务分布方式、调度范围、任务数量和卫星数量的算例上,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解质量,特别是针对规模较大的算例。该框架和层次结构机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实时变化环境的大规模优化问题。最后,研究考虑紧急任务的多星分布式协同调度问题。紧急任务是卫星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经常遭遇的一类不确定性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周边热点事件等等,由于较大的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很难对这些紧急任务进行预测。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多可行解合成框架,将复杂的星上调度问题转换为一个简单的可行解选择问题,实现在有限的计算资源和计算时间的约束下,快速生成一个质量较高的解。同时,提出多种不确定环境下多卫星分布式协同调度方法,包含一种贪婪选择机制、一种基于多Agent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最优协同策略机制、以及一种基于混合整数规划的最优选择机制。提出的多星协同方法使卫星可以根据策略快速做出独立决策,从而在不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取得较高收益。通过多组仿真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多解合成框架和分布式协同策略对于星上重调度问题的有效性。同时,实验发现了不同协同策略对具有不同特征的算例的适应性。

郑艳颖[8](2019)在《FZM公司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FZM有限公司的前身是FD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多年来致力于窗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主要产品以百叶窗,透气窗,窗帘杆,胶布卷帘四大类为主,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随着公司管理团队的健全,生产模式的不断稳定,为了抓住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自2017年6月7日在湖北黄石成立FZM公司,专注于其内销市场的探索和外贸市场的开拓,创立自主窗帘品牌并全面推广。看似只是销售市场的转移,扩大和销售理念的转化,实际上是公司战略的重大调整。在从外销到内销的过渡的进程中,是否可以真正打破外销工厂原有格局的束缚,成功开发国内市场,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引领新的消费习惯,培育新的产品理念,重新引领市场定位等,将是对我们的巨大考验。当前中国逐渐进入新经济时代,各个企业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变化异常迅速的互联网环境正在极大地塑造着新的经济格局,各个企业都遇到新的挑战,FZM就在这种环境中诞生,企业经营处于一个转折口,每一个企业都会我们是谁?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从代工生产转换到创立品牌的思路是否可行,如何做到有效营销,把品牌深入人心,根植于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开拓新的外贸市场,原有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和复制,都是值得深思和好好规划,我们没有做国内的业务,怎样才能快速的启动国内的市场。作为FZM家居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股东,FZM未来经营发展可能遇到什么挑战和机遇都是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系统性对FZM未来的FZM做一个全方位的战略规划。

李晓昆[9](2019)在《模块化战略、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大规模定制背景下,模块化使得企业内部整个制造系统更富有灵活性,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网络柔性。企业实施模块化战略,需要敏捷型供应链帮助其快速捕获顾客定制化需求信息,及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缩短订单交付时间。一些学者认为模块化和敏捷供应链的协同配合对提高企业绩效,维持竞争优势大有裨益。也有学者认为产品模块化对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有影响,流程模块化对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没有影响。因此,从供应链运营层面为研究视角,通过实证研究理清楚模块化战略、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尤其是探讨模块化战略是否对供应链敏捷性有影响以及模块化战略和供应链敏捷性的协同联合作用是否会对企业绩效有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关于模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模块化,对流程模块化的关注有点少,而且产品模块化和流程模块化两个维度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还没有给出具体的结论,更是缺少实证研究。本文根据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构建“模块化战略-供应链敏捷性-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利用国内制造企业的调研问卷,实证研究发现:(1)产品模块化对财务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对运营绩效没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流程模块化对运营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对财务绩效没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模块化战略对供应链敏捷性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供应链敏捷性对企业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3)供应链敏捷性在产品模块化和财务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产品模块化和运营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供应链敏捷性在流程模块化和财务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流程模块化和运营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关于模块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视角,本文从企业内部运作层拓展到了供应链运营层,实证检验了产品模块化和流程模块化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关系影响,揭示了模块化不同类型的划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盛海燕[10](2019)在《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和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在选择和购买符合需求的产品时,消费者常常难以作出决策。互联网3.0时代,使得网上购物十分盛行,网络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极大加深了消费者选择的困惑。尤其当产品数量过多、属性过于相似或购物信息含糊不清时,消费者愈加难以抉择。复杂的产品市场加重了消费者困惑,如何减少这一情况对企业产生的负面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消费者困惑产生的负面行为问题,主要关注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带来的影响。首先,在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模型,提出消费者困惑的三个维度(相似性困惑、过载性困惑、模糊性困惑)对决策延迟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作用,决策延迟的中介作用以及转换成本调节作用的影响,共计13条研究假设。其次,定义研究变量,设计预调研问卷,并确定了正式调研的22个测量题项。最终一共收集了358份有效的样本数据,然后再运用SPSS19.0和AMOS21.0对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分析、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信效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困惑的三个维度对决策延迟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相似性困惑和过载性困惑对购买行为有显着负向影响,模糊性困惑则没有显着性影响;决策延迟在相似性困惑和过载性困惑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转换成本在相似性困惑对决策延迟的正向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消费者困惑负面行为的营销策略用以减少消费者困惑和决策延迟:如产品差异化,减少消费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精准化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等。本文立足于营销策略,扩展消费者行为的S-O-R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梳理了消费者困惑从其影响因素到影响结果的作用机制,丰富了消费者困惑在顾客行为学上的研究,体现了本文的理论意义;解释了消费者困惑的情况下不进行购买行为的原因,引起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对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决策延迟现象的关注;帮助企业和商家在解决消费者困惑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问题,提出差异化产品、定制化服务等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Postponement in Mass Customiz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ostponement in Mass Customiz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论文提纲范文)

(2)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2.1 动态延迟设计
        1.2.2 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1 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1.5.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开放制造
    2.2 产品族设计
        2.2.1 产品族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2.2 产品族的研究现状
        2.2.3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配置的关联优化
    2.3 延迟
        2.3.1 延迟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2.3.2 延迟的分类
        2.3.3 延迟的研究现状
        2.3.4 延迟的研究趋势
    2.4 双层规划
        2.4.1 双层规划的理论
        2.4.2 双层规划解的概念
        2.4.3 双层规划的求解算法
        2.4.4 双层规划在工程优化中的应用
    2.5 遗传算法
        2.5.1 遗传算法的理论
        2.5.2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2.5.3 求解双层规划问题的遗传算法
        2.5.4 遗传算法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产品族设计与供应链延迟决策的主从关联优化
    3.1 一个动机案例
    3.2 问题描述
        3.2.1 产品族设计和供应链延迟
        3.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3.3.1 供应商的优化
        3.3.2 制造商的优化
        3.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3.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3.4 求解方法
        3.4.1 供应商和延迟承包商的最优反应函数
        3.4.2 遗传算法
    3.5 电动汽车案例研究
        3.5.1 案例背景
        3.5.2 计算结果
        3.5.3 灵敏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的主从关联优化
    4.1 一个动机案例
    4.2 问题描述
        4.2.1 产品族设计与延迟类型及方案选择
        4.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4.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4.3.1 参数符号和决策变量
        4.3.2 上层优化
        4.3.3 下层优化
        4.3.4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4.4 求解算法
        4.4.1 嵌套遗传算法
        4.4.2 编码与算子
    4.5 智能冰箱案例研究
        4.5.1 案例背景
        4.5.2 模型求解
        4.5.3 结果和分析
        4.5.4 灵敏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决策的三层主从关联优化
    5.1 一个动机案例
    5.2 问题描述
        5.2.1 产品族架构与延迟承包及子承包
        5.2.2 三层的博弈结构
    5.3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5.3.1 符号与假设
        5.3.2 制造商的优化
        5.3.3 延迟承包商的优化
        5.3.4 子承包商的优化
        5.3.5 三层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5.4 求解方法
        5.4.1 子承包商的最优反应
        5.4.2 嵌套遗传算法
    5.5 电动汽车延迟的案例研究
        5.5.1 案例背景
        5.5.2 优化结果
        5.5.3 灵敏度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的主从关联优化
    6.1 一个动机案例
    6.2 问题描述
        6.2.1 绿色产品族设计与低碳延迟实现
        6.2.2 主从交互决策机制
    6.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的提出
        6.3.1 上层的绿色产品族设计优化
        6.3.2 下层的低碳延迟实现优化
        6.3.3 主从关联优化模型
    6.4 求解算法
        6.4.1 嵌套遗传算法
        6.4.2 编码与算子
    6.5 绿色电动汽车产品族延迟案例
        6.5.1 案例背景
        6.5.2 模型求解
        6.5.3 结果和分析
        6.5.4 灵敏度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公共危机事件中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问题提出
        1.3.1 管理问题
        1.3.2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概念与范围界定
        1.5.1 “公共危机事件”概念界定
        1.5.2 “社交网络”概念界定
        1.5.3 “社交网络卷入行为”概念界定
        1.5.4 研究范围界定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8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公共危机管理中公众社交网络卷入效能
        2.1.1 社交网络卷入的危机信息传播效能
        2.1.2 社交网络卷入的危机决策支持效能
        2.1.3 社交网络卷入的谣言对抗效能
        2.1.4 社交网络卷入行为分类与效能评价
    2.2 社交网络卷入决策影响机制
        2.2.1 信息说服视阈下的影响机制
        2.2.2 情绪感染视阈下的影响机制
        2.2.3 心理认知视阈下的影响机制
        2.2.4 社会环境视阈下的影响机制
    2.3 公众卷入行为引导
        2.3.1 基于危机沟通的卷入行为引导
        2.3.2 基于心理应激状态的卷入行为引导
        2.3.3 基于助推思维的卷入行为引导
    2.4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第三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探究
    3.1 研究技术路线
    3.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3.2.1 启发式与系统式双系统信息加工理论(HSM)
        3.2.2 信息诉求理论
        3.2.3 情绪理论
        3.2.4 假设提出
    3.3 研究设计
        3.3.1 案例背景与数据收集
        3.3.2 变量测量
        3.3.3 模型设定
    3.4 实证结果与假设验证
        3.4.1 相关性分析
        3.4.2 模型结果分析
        3.4.3 稳健性检验一
        3.4.4 稳健性检验二
        3.4.5 稳健性检验三
    3.5 本章小结
        3.5.1 研究结论
        3.5.2 理论贡献
        3.5.3 实践建议
第四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基于不同社交网络情境的用户良性社交网络卷入行为形成路径研究
    4.1 研究技术路线
    4.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4.2.1 社会促进理论
        4.2.2 微博与微信
        4.2.3 谣言对抗行为动机
        4.2.4 假设提出
    4.3 研究设计
        4.3.1 研究方法与流程
        4.3.2 案例背景
        4.3.3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4.3.4 样本数据收集
    4.4 定性比较分析与结果
        4.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4.4.2 数据校准
        4.4.3 真值表构建
        4.4.4 必要条件分析
        4.4.5 条件组合分析
        4.4.6 核心和辅助要素归纳分析
        4.4.7 反向结果补充分析
    4.5 本章小结
        4.5.1 研究结论
        4.5.2 理论贡献
        4.5.3 实践建议
第五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助推策略对用户良性社交网络卷入行为的影响研究
    5.1 研究技术路线
    5.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5.2.1 助推理论
        5.2.2 认知风格
        5.2.3 假设提出
    5.3 研究设计
        5.3.1 研究方法与流程
        5.3.2 实验目标
        5.3.3 助推情境选取与预实验
        5.3.4 实验设计和实验操纵
    5.4 助推策略效果评估与假设检验
        5.4.1 信度检验
        5.4.2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5.5.1 研究结论
        5.5.2 理论贡献
        5.5.3 实践建议
第六章 公共危机事件中基于政府助推干预的用户社交网络卷入状态转移模型与仿真研究
    6.1 研究技术路线
    6.2 理论基础
        6.2.1 传染病模型
        6.2.2 卷入者角色:倡导者、支持者与扩散者
        6.2.3 公众心理应激反应
    6.3 模型构建与分析
        6.3.1 用户社交网络卷入状态转移模型
        6.3.2 政府助推干预下的用户社交网络卷入状态转移模型
        6.3.3 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6.4 模型仿真与控制
        6.4.1 研究方法与流程
        6.4.2 案例选取与卷入者特征
        6.4.3 情境模拟与基准模型设定
        6.4.4 政府助推干预下的社交网络用户卷入状态分析
    6.5 本章小结
        6.5.1 研究结论
        6.5.2 理论贡献
        6.5.3 实践建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成果回顾
        7.1.1 研究主要工作之一: 卷入行为感知层研究
        7.1.2 研究主要工作之二: 卷入行为理解层研究
        7.1.3 研究主要工作之三: 卷入行为引导层研究(微观视角)
        7.1.4 研究主要工作之四: 卷入行为引导层研究(宏观视角)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不同社交网络情境的谣言对抗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大脑半球偏好测试题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奢侈品市场下的炫耀性消费的产品策略与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奢侈品概述
        2.1.1 奢侈品的概念
        2.1.2 奢侈品的属性
        2.1.3 奢侈品的顾客价值感知
    2.2 炫耀性消费
    2.3 定制品概述
        2.3.1 定制品的概念
        2.3.2 大规模定制
        2.3.3 高级定制和一对一定制
    2.4 定制产品策略相关研究
    2.5 定制品购买动机
    2.6 奢侈品定制相关研究
    2.7 定价模型相关研究
第3章 模型构建
    3.1 效用
    3.2 成本
    3.3 定制程度
第4章 均衡分析
    4.1 纯标准产品策略——PS策略
    4.2 纯定制产品策略——PC策略
    4.3 无法自由定制的混合产品策略——MN策略
    4.4 可自由选择定制程度的混合产品策略——MF策略
第5章 拓展研究
    5.1 相关假设
    5.2 竞争市场下的标准产品策略模型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6.3 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总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众定制
        2.1.2 定制旅游
        2.1.3 定制旅游产品
        2.1.4 产品优化
    2.2 理论基础
        2.2.1 顾客体验价值理论
        2.2.2 大规模定制理论
        2.2.3 旅游市场细分理论
3 HW旅游公司发展定制旅游产品的动因和条件
    3.1 HW旅游公司概貌分析
    3.2 HW旅游公司发展定制旅游产品的主要动因
        3.2.1 个性化需求加大了对传统旅行社的冲击
        3.2.2 旅游电商快速扩展迅速挤压传统旅行社的市场份额
        3.2.3 游客出游方式变化加剧传统旅行社的市场萎缩
    3.3 HW旅游公司发展定制旅游产品的条件
        3.3.1 贵州省旅游龙头企业资金雄厚
        3.3.2 拥有全省语种最齐全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
        3.3.3 良好的口碑和忠实的客户群
        3.3.4 旅游产品推陈出新能力强
        3.3.5 线上线下资源优势互补
4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4.1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主要类型
    4.2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4.2.1 目标消费群体基本信息
        4.2.2 目标消费群体出游行为特征分析
    4.3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价格分析
    4.4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4.4.1 线上营销
        4.4.2 线下营销
    4.5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市场规模
5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5.1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将定制旅游产品等同于高价旅游产品
        5.1.2 以定制旅游之名行大众旅游之实
        5.1.3 产品定制互动性低同质化严重
        5.1.4 定制旅游产品在线化率低
        5.1.5 定制旅游产品质量不稳定
        5.1.6 定制旅游产品难以规模化生产
    5.2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存在问题的原因
        5.2.1 消费者和生产者对定制旅游产品存在认识误区
        5.2.2 专业人才缺乏导致定制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5.2.3 产品服务标准模糊导致定制旅游产品质量不稳定
        5.2.4 定制旅游产品成本高规模生产困难
        5.2.5 网络服务技术保障不充分导致在线定制化率低
6 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
    6.1 提高对定制旅游产品内涵的认识
        6.1.1 提高定制师对定制旅游产品内涵的认识
        6.1.2 积极引导消费者参与定制旅游产品设计
    6.2 丰富和创新定制旅游产品
        6.2.1 开发大众定制旅游产品
        6.2.2 深挖小而美的私人定制旅游产品
        6.2.3 与消费者进行良好互动,提升满意度
    6.3 定制旅游产品服务标准化保证质量
    6.4 规模化生产控制定制旅游产品成本
    6.5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定制旅游产品创新能力
    6.6 做好产品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6)战略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基于组织弹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章节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回顾
        2.1.1 企业风险
        2.1.2 战略风险
        2.1.3 战略风险管理
        2.1.4 文献述评
    2.2 弹性研究对战略风险管理的启示
        2.2.1 不同学科领域的弹性研究综述
        2.2.2 组织弹性与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创新
        2.2.3 基于组织弹性视角的战略风险管理
    2.3 基于组织弹性视角的战略风险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组织弹性的战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3.1 研究方法
        3.1.1 计划阶段
        3.1.2 执行阶段
        3.1.3 报告阶段
    3.2 文献描述性统计
    3.3 组织弹性概念界定分析
        3.3.1 不同观点的比较
        3.3.2 概念界定与区分
    3.4 组织弹性评价指标整合
        3.4.1 冗余性资源
        3.4.2 有机式结构
        3.4.3 乐变性文化
        3.4.4 外部互惠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组织弹性的战略风险指标测量工具
    4.1 问卷题目设计
    4.2 专家归类分析
        4.2.1 Q-sort方法
        4.2.2 第一轮专家归类
        4.2.3 第二轮专家归类
        4.2.4 修改汇总
    4.3 方便样本前期测验
        4.3.1 样本数据
        4.3.2 正态分布检验
        4.3.3 信度检验
        4.3.4 单维性检验
        4.3.5 效度检验
        4.3.6 修改汇总
    4.4 小规模样本中试研究
        4.4.1 样本数据
        4.4.2 正态分布检验
        4.4.3 信度检验
        4.4.4 单维性检验
        4.4.5 效度检验
        4.4.6 修改汇总
    4.5 大规模样本验证分析
        4.5.1 样本数据
        4.5.2 一阶因子模型检验
        4.5.3 二阶因子模型检验
        4.5.4 三阶因子模型检验
        4.5.5 测量模型整体评估
        4.5.6 修改汇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织弹性、企业创新与长期绩效关系研究
    5.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基础
        5.1.2 概念界定
        5.1.3 研究假设
        5.1.4 理论模型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测量
        5.2.2 抽样方法
        5.2.3 数据分析方法
    5.3 样本与数据
        5.3.1 样本统计
        5.3.2 回应偏差检验
        5.3.3 正态分布检验
        5.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4 信效度检验
        5.4.1 组织弹性
        5.4.2 其他变量
        5.4.3 区别效度
    5.5 假设检验
        5.5.1 路径系数
        5.5.2 预测效度
        5.5.3 模型拟合度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组织弹性的战略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6.1 指标体系
    6.2 评价方法
        6.2.1 基本构成要素
        6.2.2 指标组合算法
        6.2.3 备选方案排序
        6.2.4 IDS评价软件
    6.3 案例选择
    6.4 评价分析
        6.4.1 指标权重分配
        6.4.2 评价信息采集
        6.4.3 案例评价结果
    6.5 管理建议
        6.5.1 A公司
        6.5.2 B公司
        6.5.3 C公司
        6.5.4 D公司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企业应变能力的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敏捷卫星协同调度模型与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2.1 敏捷卫星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2 协同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3 不确定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带有时间依赖的单颗敏捷卫星调度问题
    2.1 问题描述与建模
        2.1.1 带有时间依赖的姿态转换
        2.1.2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2.2 混合ALNS算法
        2.2.1 ALNS框架
        2.2.2 禁忌搜索混合
        2.2.3 随机化邻域算子
        2.2.4 部分序列支配
        2.2.5 快速插入策略
    2.3 实验分析
        2.3.1 算法比较
        2.3.2 ALNS/TPF算法在其他问题的表现
        2.3.3 算法特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带有时间依赖的多颗敏捷卫星协同调度问题
    3.1 问题描述与建模
        3.1.1 任务分配对于多星协同的必要性
        3.1.2 变量及参数定义
        3.1.3 数学模型
    3.2 基于自适应任务分配的大邻域搜索算法
        3.2.1 A-ALNS算法框架
        3.2.2 自适应任务分配协同层设计
        3.2.3 初始解生成
    3.3 实验分析
        3.3.1 算例设计与生成
        3.3.2 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时变云层遮挡的多颗敏捷卫星协同调度问题
    4.1 问题描述
    4.2 分层式协同调度模型
        4.2.1 预分配层
        4.2.2 粗略调度
        4.2.3 精细调度
        4.2.4 复杂度分析
    4.3 分层式协同调度算法
        4.3.1 状态转移规则
        4.3.2 信息素更新规则
        4.3.3 基于蚁群算法的分层调度流程
    4.4 实验分析
        4.4.1 算例设计
        4.4.2 实验结果
        4.4.3 关于分层式协同机制的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紧急任务的多颗敏捷卫星自主协同调度问题
    5.1 问题描述
        5.1.1 问题模型
        5.1.2 问题特性分析
    5.2 基于多解合成的多星星上分布式协同重调度算法
        5.2.1 星上分布式协同重调度算法框架
        5.2.2 多可行解生成
        5.2.3 多星分布式协同算法
    5.3 实验分析
        5.3.1 小型算例示例
        5.3.2 算例设计与生成
        5.3.3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附录A 分层调度算法详细结果
附录B 缩写词列表

(8)FZM公司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 政策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产业竞争结构
        2.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2.2 买者的议价能力
        2.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2.2.4 替代品的威胁
        2.2.5 行业内的竞争程度
    2.3 竞争对手分析
        2.3.1 CR9
        2.3.2 尚品宅配
        2.3.3 杜亚(DOOYA)
        2.3.4 创明遮阳
    2.4 市场机会与威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有形资源
        3.2.1 实物资源
        3.2.2 财务资源
        3.2.3 组织资源
        3.2.4 人力资源
    3.3 无形资源
        3.3.1 技术资源
        3.3.2 品牌资源
        3.3.3 供应链资源
    3.4 FZM的的核心竞争力
        3.4.1 生产质量与效率
        3.4.2 高效的人力资源
        3.4.3 运营管理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营战略的制定
    4.1 SWOT分析
    4.2 战略承诺
        4.2.1 企业愿景
        4.2.2 企业使命
        4.2.3 企业价值观
    4.3 目标客户与市场定位
        4.3.1 目标客户定位
        4.3.2 产品定位
        4.3.3 市场定位
        4.3.4 竞争定位
    4.4 战略选择
        4.4.1 定制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4.4.2 积极开拓新的国内外市场
        4.4.3 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营战略实施
    5.1 战略目标分解及实施步骤
    5.2 市场调研
        5.2.1 大规模标准品的未来
        5.2.2 消费趋势与小众个性化时代
        5.2.3 品牌构建
    5.3 研发策略
        5.3.1 占领研发人才高地
        5.3.2 提高产品的工业设计能力
        5.3.3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5.4 营销策略
        5.4.1 产品、测量与服务
        5.4.2 渠道设计
    5.5 生产设计
    5.6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9)模块化战略、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1.6 本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模块化研究综述
        2.1.1 模块化的概念内涵
        2.1.2 模块化的不同类型
        2.1.3 模块化及其相关研究
    2.2 供应链敏捷性研究综述
        2.2.1 供应链敏捷性的概念内涵
        2.2.2 供应链敏捷性及其相关研究
    2.3 现有文献评述
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 研究假设
        3.1.1 模块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1.2 模块化与供应链敏捷性的关系
        3.1.3 供应链敏捷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1.4 供应链敏捷性的中介效应
    3.2 模型构建
4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基本情况
        4.1.2 问卷设计过程
        4.1.3 问卷发放与收回
    4.2 变量测量
        4.2.1 模块化战略
        4.2.2 供应链敏捷性
        4.2.3 企业绩效
        4.2.4 控制变量
5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同源偏差检验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
    5.3 信度和效度检验
        5.3.1 模块化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2 供应链敏捷性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3.3 企业绩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4 结果分析
        5.4.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2 直接效应检验分析
        5.4.3 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5.4.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讨论
    6.2 实践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和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消费者困惑的相关研究
        2.1.1 消费者困惑的定义研究
        2.1.2 消费者困惑的维度研究
        2.1.3 消费者困惑的影响因素研究
        2.1.4 消费者困惑的影响结果研究
    2.2 决策延迟的相关研究
        2.2.1 决策延迟的定义研究
        2.2.2 决策延迟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购买行为的相关研究
        2.3.1 购买行为的定义研究
        2.3.2 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转换成本的相关研究
        2.4.1 转换成本的定义
        2.4.2 转换成本的维度
    2.5 文献述评
    2.6 理论基础
        2.6.1 S-O-R理论
        2.6.2 不确定性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的影响
        3.2.2 决策延迟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3.2.3 消费者困惑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3.2.4 决策延迟的中介作用
        3.2.5 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4.1.1 消费者困惑的定义与测量
        4.1.2 决策延迟的定义与测量
        4.1.3 购买行为的定义与测量
        4.1.4 转换成本的定义与测量
    4.2 问卷设计
    4.3 预调研结果与分析
        4.3.1 预调研说明
        4.3.2 预调研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正式调研与实证分析
    5.1 数据收集
    5.2 人口特征描述性统计
    5.3 测量题项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和效度检验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相关性分析
    5.6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6.1 整体模型拟合与修正
        5.6.2 中介效应的检验
    5.7 调节效应的检验
    5.8 研究结果讨论
        5.8.1 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及购买行为的影响
        5.8.2 决策延迟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5.8.3 决策延迟的中介作用讨论
        5.8.4 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讨论
    5.9 对策建议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和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的预调研问卷
附录B 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和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的正式调研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Postponement in Mass Customiz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论文参考文献)

  • [1]模块化与供应链敏捷度对大规模定制能力的作用研究[D]. 王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开放制造环境下动态延迟设计的主从关联优化问题研究[D]. 吴军. 天津大学, 2020(01)
  • [3]公共危机事件中用户社交网络卷入行为研究[D]. 刘嘉琪. 北京邮电大学, 2020
  • [4]基于奢侈品市场下的炫耀性消费的产品策略与定价研究[D]. 张佳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5]HW旅游公司定制旅游产品研究[D]. 陈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6]战略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基于组织弹性视角[D]. 韦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8)
  • [7]敏捷卫星协同调度模型与算法[D]. 何磊.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8]FZM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 郑艳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模块化战略、供应链敏捷性和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 李晓昆. 河南大学, 2019(01)
  • [10]消费者困惑对决策延迟和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转换成本的调节作用[D]. 盛海燕. 华侨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大规模定制的推迟: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