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辐照增加扁藻亚珊瑚脂肪酸不饱和度的研究

超声波辐照增加扁藻亚珊瑚脂肪酸不饱和度的研究

一、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郁彬琦[1](2021)在《提升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藻作为生物质能源生产物种中的佼佼者,具有种类丰富、生长繁殖快、固碳能力强、抗逆境能力强等优势,生产的脂质经过简单加工,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提高微藻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提高其脂质生产能力,脂质生产能力由生物量和脂质含量两个部分决定,单位培养体系中的两者乘积提升,才能得到一个切实有效的高脂质生产能力。本文通过探寻适宜的微藻培养方式,尝试从生物量和脂质含量两个方面,提高脂质生产能力,并且同时关注其他副产物的变化,如蛋白质、总糖、色素等。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培养基组分出发,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氮磷供给水平和盐度对杜氏盐藻物质生产能力的影响,发现磷源浓度对所有物质生产能力影响不显着,而培养基的盐度和氮源浓度对部分物质生产能力影响显着。改变这三种条件均未显着提高脂质生产能力,但对其他副产物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氮源充足有利于蛋白质生产;低盐度(20‰)有利于蛋白质和总糖生产;中等浓度的氮源(NaNO3 18.75mg·L-1)和高盐(60 ‰)有利于藻粉干重产出。作为饲料添加成分的高蛋白杜氏盐藻,可采取高盐、高氮培养。如考虑综合利用,对各条件合理组合,也可提高培养效益。2.为了快速检测经过处理的微藻脂质生产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研究了藻液尼罗红染色后的荧光强度与藻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关系,试图找到合适的关系方程,从而通过荧光值定量检测藻液脂质含量。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微藻的关系方程不尽相同,淡水普通小球藻为y=69.206x+1624.2,微绿球藻为y=209.76x+1396.5。当微藻细胞越小,如微绿球藻,染色越充分,对荧光检测的遮挡效果越弱,得到的关系方程越接近三油酸甘油酯标准品的关系方程y=224.05x-531.75。因此,建议针对不同微藻通过实验得出各自的关系方程,并且将藻液密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内,能有效提高根据尼罗红荧光推算脂质含量的准确度。3.光照条件是影响微藻生长和生物合成的重要因素。本论文采用定制红(峰值波长为660 nm)、蓝(峰值波长为455 nm)组合光谱培养微藻。在利用24孔板培养6种微藻(纤细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淡水普通小球藻、淡水蛋白核小球藻)的实验中,发现单色蓝光有利于纤细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的脂质积累,分别比对照白光提高了 75%和55%的荧光强度。但是单色蓝光不利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单色光或者定制红蓝组合光谱中仅6R1B与白光生长情况相似。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淡水普通小球藻、淡水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影响不显着,红蓝比较高时有利于该四种藻的脂质积累,定制红蓝组合光谱6R1B培养下的藻液,比对照白光分别提高了 39%、35%、74%、25%的荧光强度。4.探寻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杜氏盐藻生长和生物成分生产的影响。单色蓝光对盐藻的生长没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提高了细胞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比对照白光分别提高了 35%和17%。与其他单色处理相比,对照白光培养下的盐藻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均最高。有趣的是,使用不同比例的单色红光和蓝光时,不仅对杜氏盐藻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细胞的脂质含量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导致了更高的脂质产量。这一结果不同于关于单一提高生物量或细胞脂质含量的研究报告。单色红光与蓝光的最佳配比为4:3(红光与蓝光之比为4:3),与对照白光相比,脂质生产能力提高了 35.33%。说明,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可以同时提高盐藻的生物量和细胞脂质含量,对于生物质能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5.探寻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微绿球藻生长和生物成分生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比例的红光促进了色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生产,但降低了生物量和脂肪的产量。单色蓝光比红光和白光更有利于油脂的产生,单色蓝光比对照白光的脂质生产能力高了17%。定制红蓝组合光谱4:3或5:2的比例组合,培养微绿球藻,其蛋白质生产能力最高。微绿球藻生产的脂质中,鉴定出的7种脂肪酸,其中C16:0、C18:0和C18:3(n-3)的含量随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C18:2(n-9)、C16:2(n-6)和C20:0的含量则受到蓝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定制红蓝光形成的组合光谱,是针对不同生物成分的大规模栽培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辐照策略。

吴佳铭[2](2020)在《藻群协同作用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与机制》文中研究指明微藻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可以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调控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生长及保护机制。多藻共培养的方式可以通过藻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微藻的生物量及脂质产量。目前关于微藻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单独培养的微藻开展的,而在自然环境中,微藻是一类群体生长的微生物,其种间协同作用在微藻油脂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尚存在较大研究空白。首先,探究了在共培养和单独培养体系中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和栅藻生长加快。在共培养体系中,微藻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共培养时生长提前1天进入稳定期,生物质产率达到0.97 g/L/d,比单独培养小球藻和栅藻的生物质产率分别提高20.17%和48.77%。在进入稳定期时,共培养体系COD降解率达到94.73%,比单独培养小球藻和栅藻降解速率分别提高20.32%和14.24%,TN利用率达到93.81%,比单独培养体系提前一天进入氮限制,此时单独培养小球藻和栅藻体系中氮元素仍然有26.49%和12.06%剩余。相比于对照组,共培养体系中的小球藻和栅藻的线粒体活性分别提高了21.62%和22.33%。抗氧化酶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的抗氧化酶含量没有显着变化,且都略低于单独培养体系,说明共培养体系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有更好的抵抗能力。其次,探究了在共培养和单独培养体系中小球藻和栅藻油脂积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培养至第8天,共培养体系与单独培养体系相比,在油脂在含量和产率上有着明显的上升,油脂含量上,共培养体系中的小球藻和栅藻比单独培养分别提高19.65%和10.32%;油脂产率上,共培养体系中的小球藻和栅藻比单独培养分别提高25.06%和11.72%。油脂产率的增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两株藻之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和营养缺乏特别是氮胁迫的生长条件也许是共培养体系中油脂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共培养体系改善了脂肪酸的组成,显着增加了C16和C18脂肪酸的含量,提升了油脂的品质。

孙敬蒙[3](2019)在《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及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集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中国林蛙,确定中国林蛙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变化规律;对哈蟆油进行转录组测序,得到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并找到关键酶基因;对哈蟆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测定,探讨哈蟆油不同时期的表达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哈蟆油;进一步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成剂型,并建立制剂质量标准,对制剂的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并进行剂型的免疫实验验证。方法:采集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的中国林蛙样品,取中国林蛙的输卵管,-80.0℃冰箱备存,提取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并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采用美国StatView软件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规律,探究哈蟆油质量最好的区域和最佳的采集时期。为了确定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对哈蟆油进行转录组测序,生成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和统计,获得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及影响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基因。采用Trizol法提取哈蟆油中的RNA,使用Nanodrop 2000超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RNA浓度和质量进行检测,采用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完整性;采用Takara公司的试剂盒将哈蟆油中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哈蟆油不同时期中的表达量,与测定各时期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比较,获得高质量的哈蟆油,进一步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成剂型,并建立最佳剂型的质量标准,进行稳定性、急性毒性研究,并采用小鼠动物实验进行哈蟆油最佳制剂的免疫实验验证。结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国林蛙不同地点和不同时期中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吉林省靖宇县三道湖镇浆源中国林蛙养殖厂基地的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并且发现哈蟆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散居冬眠期(1112月)时达到最高。通过对哈蟆油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找到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及影响哈蟆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脂肪酸脱氢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哈蟆油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发现在散居冬眠期(1112月)时表达量最高。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制备成滴丸剂,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药物与聚乙二醇4000的比例为1:3,冷凝液为甲基硅油(100mm2/s):轻质液状石蜡(1:1),药物与基质熔融温度为70℃。建立哈蟆油滴丸质量标准,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稳定性试验符合要求。证明哈蟆油滴丸属实际无毒级。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哈蟆油滴丸30天,能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说明哈蟆油滴丸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且试验结果表明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碳廓清能力,说明哈蟆油滴丸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结论:哈蟆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中国林蛙散居冬眠期(1112月)时最高,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哈蟆油不同时期的表达量结果相符,并确定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途径,找到关键酶基因;将获得的高质量哈蟆油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成滴丸剂,质量标准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免疫试验证明哈蟆油滴丸能提高免疫力。

张文慧[4](2018)在《不同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及代谢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微藻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探讨了自养、兼养、异养和光诱导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生长、生理生化及代谢产物的变化。为阐明纤细裸藻对不同培养方式的响应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纤细裸藻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差异。结果如下:纤细裸藻对四种抗生素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遗传霉素G418>土霉素>链霉素>青霉素。根据四种抗生素作用下纤细裸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建立纤细裸藻无菌体系可以选择青霉素作为其备选抗生素。2.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胞内产物的变化。结果如下:叶绿素a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兼养组>光诱导组>自养组>异养组;叶绿素b为:异养组>光诱导组>兼养组>自养组;类胡萝卜素为:兼养组>光诱导组>自养组>异养组;脂肪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光诱导组>异养组>兼养组>自养组;饱和脂肪酸(SFA)为:异养组>光诱导组>自养组>兼养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光诱导组>异养组>兼养组>自养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光诱导组>兼养组>自养组>异养组;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光诱导组>兼养组>异养组>自养组。3.利用透射电镜对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色素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养组>兼养组>光诱导组>异养组,异养过程中色素体退化变小,片层结构消失,光诱导后色素体与内部片层结构恢复;副淀粉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异养组>光诱导组>自养组>兼养组。4.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纤细裸藻基因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纤细裸藻120,086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636bp。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自养组与兼养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969个,其中上调基因886个,下调基因1083个;异养组与兼养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5061个,其中上调基因2466个,下调基因2595个;异养组与光诱导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872个,其中上调基因1541个,下调基因1331个。5.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注释,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着富集于光合作用通路中。光合作用通路里共富集60个基因,其中自养组与兼养组差异基因3个,异养组与兼养组差异基因21个;异养组与光诱导组差异基因有18个。

张超凡[5](2018)在《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与机制》文中提出微藻生物质能源与污水处理耦合技术在解决能源与环境危机方面具有潜力。微藻和细菌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该体系的稳定性与效率。从本质上来说,藻-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胞间通讯行为及其所引发的群体感应作用。群体感应信号分子(Quorum sensing molecules,QSMs)是胞间通讯的媒介。目前,关于细菌QSMs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和机制尚未见报道。论文以藻-菌胞间通讯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了QSMs对单一微藻纯培养和多藻共培养体系的油脂产量的影响,并阐明了相关机制。首先,研究了活性污泥中提取的QSMs对小球藻.纯培养体系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QSMs刺激下,小球藻细胞内的油脂含量在对数期和稳定期分别比对空白(未添加QSMs)提高95%和84%,油脂含量提前2天达到了峰值。同时,在QSMs作用下,小球藻生物量降低了77%,最大比增长速率降低了53%。转录组分析发现,在QSMs的刺激下小球藻油脂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普遍上调,如编码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成酶等在内的14个酶的40个转录本表达上升了2-8倍。然而,小球藻细胞DNA复制的重要前体物质5-磷酸核糖的合成明显受阻,参与合成DNA复制过程的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重要酶的41条转录也显着下调2-9倍。这种生长抑制现象在生长稳定期得到解除。培养第4天时,QSMs实验组的油脂产率和油脂产量分别提高88%和84%。其次,探讨了典型QSMC6-HSL,对小球藻和栅藻的共培养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400 nmol/L C6-HSL刺激下,共培养体系中小球藻和栅藻的生长和线粒体活性则几乎不受C6-HSL的影响,最终使油脂产量和产率提高209%。而纯培养体系小球藻和栅藻的生物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50%和35%。抗氧化酶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的抗氧化酶含量没有显着变化,而纯培养中,小球藻和栅藻在添加C6-HSL后的4小时内抗氧化酶含量上升55%-300%。同时,在C6-HSL的影响下的纯培养体系中的小球藻仅能形成4个成熟孢子,栅藻的细胞也开始膨大趋于圆形,而共培养体系中的藻细胞却并未受到C6-HSL的胁迫。因此,微藻共培养体系可显着缓解QSMs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油脂产量。

张娜,胡文峰,靳翠丽,李嘉梁,周晓见[6](2018)在《3种处理对纤细角毛藻生长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是海水养殖育苗过程中重要的饵料生物,其生长速度和营养成分组成对育苗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和超声波3种处理方式对纤细角毛藻生长、蛋白质和总脂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都显着影响纤细角毛藻的生长,540 min的超声波处理不影响纤细角毛藻的生长;纤细角毛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5℃,盐度为25;3种处理方式对纤细角毛藻的蛋白质和总脂占比都有显着影响,其中超声波处理影响最显着,短时间处理(5 min)能使蛋白质占比达到最高值,长时间处理(40 min)能使总脂占比达到最高值.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饵料微藻二段培养所采用条件的参考依据.

吴皓[7](2017)在《海洋微藻种间混合培养效应》文中指出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和尖刺拟菱形藻是三种常见的海洋微藻。亚心形扁藻体内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能自身合成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球等鞭金藻个体较小,体内营养物质丰富,是一种常见的饵料藻。尖刺拟菱形藻属于拟菱形藻,广泛分布在两极、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为探讨高密度培养经济微藻的可能性以及了解经济微藻间混合培养的效应,论文以亚心形扁藻、球等鞭金藻和尖刺拟菱形藻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亚心形扁藻与球等鞭金藻混合培养体系以及亚心形扁藻与尖刺拟菱形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各组分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适宜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混合培养体系中总细胞密度、叶绿素a和生物量的数值相对于纯培养都有显着提高;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细胞促进量达到了5.2%-28.0%。其中,当球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混合比例为3:7时,亚心形扁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混合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大。(2)球等鞭金藻的藻滤液、细胞破碎液能促进亚心形扁藻的生长,细胞密度的促进量分别达到了2.5%-19.0%和8.1%-23.2%。亚心形扁藻藻滤液和细胞破碎液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无显着影响。(3)亚心形扁藻和尖刺拟菱形藻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适宜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混合培养体系中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生物量相对于纯培养有显着提高。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细胞促进量达到了8.3%-15.6%。(4)尖刺拟菱形藻藻滤液和细胞破碎液对于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没有显着的影响,亚心形扁藻的藻滤液和细胞破碎液对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有抑制效应。

高影影[8](2013)在《富油海洋微藻的筛选及营养条件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被过度开发,导致世界范围内能源呈现日益短缺的状态。开发可再生、环境友好的生物柴油替代能源已成为目前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了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微藻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环境友好、不占用耕地等诸多优势使其成为开发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来源。由于微藻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微藻生物柴油至今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可见,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微藻生物柴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而选育生物量产率大、油脂含量高、培养成本低的富油微藻是降低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取自青岛汇泉湾天然海水中的海洋微藻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形态鉴定,并分析了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特性;对分离出的油脂产率较高的藻与实验室原有藻种进行了生长和油脂积累分析,发现我们分离到的海洋小球藻NJ101的生长速度快,油脂产率高,脂肪酸组成适于生产生物柴油。于是,选择了海洋小球藻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探讨了一系列营养元素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最后,通过营养缺乏增加了海洋微藻的油脂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纯化出两株海洋微藻,经鉴定,一株绿藻为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 NJ101),另一株硅藻为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NJ112)。通过对分离到的海洋小球藻与其它九种实验室原有海洋微藻的研究,发现海洋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杜氏盐藻是生长速度、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最大的三株海洋微藻(即富油微藻),其中海洋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的80%以上,杜氏盐藻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更是高达90%以上。尤其是所分离的海洋小球藻生长最快、生物量产率与油脂产率最高,且其脂肪酸组成符合生物柴油生产的欧洲标准,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2)在海洋小球藻的培养基中加入NaHCO3、Na2CO3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降低了海洋小球藻的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海洋小球藻以NaNO3为氮源时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最大,NaNO3比NH4Cl和CO(NH2)2更适合作为海洋小球藻的氮源来生产生物柴油。NaNO3和NaH2PO4对海洋小球藻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有很大的影响。实验发现:当NaNO3浓度在2.2~8.8×10-3mol·L-1范围内时,对海洋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影响最大;当NaH2PO4浓度在1.8×10-5mol·L-1~1.8×10-4mol·L-1范围内时,对海洋小球藻的油脂产率影响最大。不同的Na2SiO4浓度对海洋小球藻的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的影响均不显着。MgSO4的添加与否及浓度大小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均不显着。在海洋小球藻的培养基中加入CaCl时,海洋小球藻的生物量产率不显着的增加,而油脂产率在适当浓度时显着增加。(3)培养基中添加FeCl3时,海洋小球藻的油脂产率明显高于无铁培养基中的,但是添加的浓度对海洋小球藻的油脂产率没有显着的影响。在实验设置的梯度范围内,CuSO4、Na2MoO4、ZnSO4、CoCl2和MnCl2的添加与否及浓度大小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均不显着。(4)正交实验获得的使海洋小球藻的油脂产率最大的营养盐浓度为NaNO3-N8.8×10-4mol·L-1; NaH2PO4-P7.2×10-5mol·L-1; FeCl3-Fe0.5×10-5mol·L-1.在所有的实验组中,海洋小球藻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接近或超过其细胞干重的90%,亚麻酸(C18:3)含量均小于总脂含量的10%,满足生物柴油生产的欧洲标准EN14214。(5)全营养缺乏对牟氏角毛藻、杜氏盐藻和海洋小球藻的生物量的降低最多,其次分别是缺氮、缺磷和缺铁。对于牟氏角毛藻和海洋小球藻而言,缺氮是最大的生理压力,其次分别是全营养缺乏、缺磷和缺铁;对于杜氏盐藻而言,全营养缺乏是最大的生理压力,其次分别是缺氮、缺磷和缺铁。缺氮条件下,牟氏角毛藻的油脂含量最高,达到了细胞干重的46%。全营养缺乏条件下,杜氏盐藻和海洋小球藻的油脂含量最高,分别达到细胞干重的54%和64%。即通过营养缺乏提高油脂含量后,我们分离到的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NJ101的油脂含量达到了最大。总之,本文从天然海水中筛选出一株富油微藻,经鉴定为海洋小球藻;探讨了不同营养条件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并利用营养缺乏增加了海洋小球藻的油脂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微藻生物能源、提高微藻的油脂含量及早日实现微藻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朱玉杰[9](2012)在《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摄食、食物转化效率、能量收支、消化酶活力、体组成、肌肉氨基酸组成、呼吸代谢、能量代谢酶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能量收支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能量收支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设对照组和音乐组两个处理组,实验用水为自然海水,温度为室温约24℃25℃,实验周期40天。实验结果如下:(1)在播放音乐条件下,实验结束时凡纳滨对虾末湿体重显着高于未播放音乐组对虾的末湿体重(P<0.05),对虾的相对增重率提高了24.78%。(2)音乐组对虾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效率显着提高(P<0.01)。(3)音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能、呼吸能、蜕壳能、排粪能和排泄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影响不明显(P>0.05)。(4)音乐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脏消化酶活力影响显着,对虾肝胰脏胃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显着提高(P<0.01),脂肪酶活力显着降低(P<0.01),类胰蛋白酶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定期播放音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消化酶活力,是一种有潜力、值得尝试的促进工厂化养殖对虾生长的人工调控手段。2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设对照组和音乐组两个处理组,实验用水为自然海水,温度为室温约24℃25℃,实验周期60天。实验结果如下:(1)播放音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和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2)音乐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影响显着,音乐组对虾肌肉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3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和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和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设对照组和音乐组两个处理组,实验用水为自然海水,温度为室温约24℃25℃,实验周期60天。实验结果如下:(1)在播放音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不播放音乐的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2)播放音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肌肉丙酮酸激酶活力与不播放音乐的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琥珀酸脱氢酶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乳酸脱氢酶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本研究初步表明,音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肌肉的有氧代谢水平,降低对虾肌肉的无氧代谢水平。4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设对照组和音乐组两个处理组,实验用水为自然海水,温度为室温约24℃25℃,实验周期60天。实验结果如下:(1)在播放音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血浆酚氧化酶活力显着升高(P<0.01),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总抗氧化力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2)播放音乐条件下,凡纳滨对虾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着升高(P<0.05),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和总抗氧化力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定期播放音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免疫力。

牛艳红[10](2012)在《三种微藻比较代谢组学及脂含量提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寻找提高微藻脂产率的方法,本课题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手段,从分析集胞藻6803、鱼腥藻7120和斜生栅藻的代谢物水平与脂含量的关系入手,寻找生物标志物,分别考察总脂含量、脂产率和脂肪酸水平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定出了集胞藻6803、鱼腥藻7120和斜生栅藻胞内74种代谢物,包括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醇胺类、脂类以及糖类等,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此三种藻的代谢物图库。(2)通过OPLS分析发现了三种藻的代谢物水平与脂含量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16),找到了对脂含量有重要影响的9种潜在生物标记物。其中,6种生物标记物蔗糖、羟基柠檬酸、乙醇胺、谷氨酸、麦芽三糖、氨丁三醇直接参与脂肪酸的代谢途径。进一步研究表明,当加入终浓度为2mM的乙醇胺后,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脂含量显着提高;同时,2mM的乙醇胺显着提高了脂肪酸C16:2和C18:1的含量,降低了C18:3的含量。(3)考察了酵母发酵废液和乙醇胺共同作用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声处理的发酵废液作为微藻的培养基时,显着提高了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生物量和脂产率。其中,斜生栅藻生物量由21.85mg·L-1·d-1提高到了47.54mg·L-1·d-1,脂产率由2.35mg·L-1·d-1提高至7.73mg·L-1·d-1;小球藻生物量由23.75mg·L-1·d-1提高至154.85mg·L-1·d-1,脂产率由2.82mg·L-1·d-1提高至23.36mg·L-1·d-1。进一步考察在不同培养时间加入乙醇胺对脂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超声处理的发酵废液作为培养基并在接种0h加入乙醇胺后,斜生栅藻的脂产率由2.57mg·L-1·d-1提高至14.2mg·L-1·d-1;小球藻在细胞生长进入稳定初期时加入乙醇胺,其脂产率由2.76mg·L-1·d-1提高至40.9mg·L-1·d-1。脂产率低是目前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瓶颈之一,因此上述研究结果在该领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提高微藻的脂产率和发酵废液的处理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二、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提升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藻概述
    1.2 微藻的培养方式
        1.2.1 光自养
        1.2.2 异养
        1.2.3 混养
    1.3 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
        1.3.1 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
        1.3.2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
    1.4 微藻及其生物质的利用价值
        1.4.1 微藻生物质价值的应用
        1.4.2 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微藻培养模式
    1.5 微藻生物质能源
        1.5.1 微藻生物质能源的主要优势
    1.6 提升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培养条件与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1.6.1 营养元素供给对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1.6.2 培养条件对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第2章 营养盐对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 藻种来源
        2.2.2 培养条件
        2.2.3 主要仪器
        2.2.4 主要试剂
        2.2.5 试验设计
    2.3 测定方法
        2.3.1 杜氏盐藻的生长情况测定
        2.3.2 干重和脂肪的测定
        2.3.3 蛋白质和总糖的测定
        2.3.4 数据处理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杜氏盐藻培养的盐度、氮和磷浓度预实验结果
        2.4.2 正交试验不同组别杜氏盐藻的生长情况
        2.4.3 正交试验不同组别杜氏盐藻的物质产量
        2.4.4 正交试验对杜氏盐藻产量有显着性影响的因素分析
    2.5 讨论
第3章 快速检测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藻种来源
        3.2.2 培养基
        3.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3.2.4 试验设计
    3.3 测定方法
        3.3.1 干重和脂肪的测定
        3.3.2 尼罗红染色荧光强度的测定
        3.3.3 数据处理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淡水普通小球藻
        3.4.2 微绿球藻
    3.5 讨论
第4章 微藻脂质生产能力对光谱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藻种来源
        4.2.2 培养基
        4.2.3 光照系统
        4.2.4 主要仪器和试剂
        4.2.5 试验设计
    4.3 测定方法
        4.3.1 微藻生长情况的测定
        4.3.2 尼罗红染色荧光强度的测定
        4.3.3 数据处理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纤细角毛藻生长和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4.4.2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4.4.3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和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4.4.4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淡水普通小球藻生长和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4.4.5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淡水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4.4.6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海水小球藻生长和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4.5 讨论
第5章 光谱对杜氏盐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藻种来源
        5.2.2 培养条件
        5.2.3 光照系统
        5.2.4 主要仪器和试剂
    5.3 测定方法
        5.3.1 比生长速率的测定
        5.3.2 干重、脂肪、蛋白质、总糖的测定
        5.3.3 色素的测定
        5.3.4 平均生产率的计算
        5.3.5 数据处理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盐藻生长的影响
        5.4.2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盐藻脂肪、类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4.3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盐藻干生物量、脂肪、类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生产力的影响
    5.5 讨论
第6章 光谱对微绿球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影响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藻种来源
        6.2.2 培养条件
        6.2.3 光照系统
        6.2.4 主要仪器
        6.2.5 主要试剂
    6.3 测定方法
        6.3.1 比生长速率、干重、脂肪、蛋白质、总糖、色素、平均生产率的测定
        6.3.2 脂质组成及其作为生物柴油质量特性的测定
        6.3.3 数据处理方法
    6.4 结果和讨论
        6.4.1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6.4.2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微绿球藻生物量、蛋白质、总糖、色素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6.4.3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微绿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6.4.4 定制红蓝组合光谱对微绿球藻作为生物柴油质量特性的影响
        6.4.5 结论
第7章 讨论与展望
    7.1 总结与讨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2)藻群协同作用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藻生物质能源
        1.1.1 微藻性质
        1.1.2 微藻产油的优势
        1.1.3 微藻介导的废水能源化
    1.2 微藻油脂含量的影响因素
        1.2.1 营养基质
        1.2.2 培养模式
        1.2.3 环境的刺激
        1.2.4 基因工程
        1.2.5 共培养的协同作用
    1.3 微藻共培养的协同作用
        1.3.1 共培养的协同作用
        1.3.2 共培养的优势
    1.4 微藻共培养的研究进展
        1.4.1 藻菌共培养的研究进展
        1.4.2 藻藻共培养的研究进展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微藻的种源及选择
    2.2 微藻培养条件
    2.3 实验设计
        2.3.1 混合藻分离方法
        2.3.2 共培养对微藻生长代谢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2.4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4.1 微藻生物量
        2.4.2 基质利用
        2.4.3 线粒体活性
        2.4.4 抗氧化酶
        2.4.5 胞内组分
        2.4.6 油脂的提取
        2.4.7 油脂组分
        2.4.8 油脂评价
        2.4.9 统计分析
第3章 共培养对于两种微藻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1 细胞形貌
    3.2 微藻产量与基质利用的特征
    3.3 细胞响应机制分析
    3.4 抗氧化酶活性
    3.5 线粒体活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球藻和栅藻油脂的特征
    4.1 胞内组分特征
    4.2 油脂产量与特性
        4.2.1 油脂含量
        4.2.2 油脂产量与产率
        4.2.3 油脂组分
        4.2.4 油脂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3)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及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测定
        1 材料与试剂
        2 试验设备
        3 研究气相色谱条件
        4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测定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章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及关键酶基因的筛选
        1 动物
        2 林蛙输卵管样本的转录物组测序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哈蟆油表达量的测定
        1 材料与试剂
        2 试验设备
        3 试验动物
        4 中国林蛙解剖
        5 哈蟆油RNA的提取
        6 哈蟆油总RNA反转录为cDNA
        7 内参基因的选择和引物设计
        8 哈蟆油cDNA实时荧光定量测定
        9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成型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哈蟆油滴丸的质量标准
        4 小结
    第五章 哈蟆油滴丸免疫实验验证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结论
    1 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化规律
    2 哈蟆油的转录组测序
    3 哈蟆油表达量变化
    4 采用固定分散体技术制备哈蟆油滴丸
    5 哈蟆油滴丸免疫实验验证
本文创新点
    1 中国林蛙安全度过冬眠期机制
    2 在美国Genbank上传基因序列
    3 从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控制哈蟆油质量
    4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将哈蟆油制备成滴丸剂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不同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及代谢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藻应用研究
        1.1.1 微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1.2 微藻在医药中的应用
        1.1.3 微藻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1.2 微藻无菌化研究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3 微藻培养方式的研究
    1.4 藻类转录组学研究
    1.5 纤细裸藻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1.5.1 纤细裸藻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1.5.2 纤细裸藻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纤细裸藻对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藻种和培养基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3 实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遗传霉素 G418 对纤细裸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 a 含量的影响
        2.2.2 青霉素对纤细裸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2.2.3 土霉素对纤细裸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2.2.4 链霉素对纤细裸藻细胞密度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纤细裸藻对遗传霉素的敏感性
        2.3.2 纤细裸藻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2.3.3 纤细裸藻对土霉素的敏感性
        2.3.4 纤细裸藻对链霉素的敏感性
    2.4 结论
第三章 四种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藻种和培养基
        3.1.2 培养方法
        3.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4 实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细胞密度的变化
        3.2.2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叶绿体色素含量变化
        3.2.3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脂肪酸含量变化
        3.2.4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氨基酸含量变化
        3.2.5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超微结构变化
    3.3 讨论
        3.3.1 培养模式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
        3.3.2 培养模式对色素的影响
        3.3.3 培养模式对脂肪酸的影响
        3.3.4 培养模式对氨基酸的影响
        3.3.5 培养模式对纤细裸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转录组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藻种和培养基
        4.1.2 培养方法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测序数据统计
        4.2.2 转录本拼接与注释
        4.2.3 四种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4.2.4 不同培养方式下纤细裸藻光合作用通路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
    4.3 讨论
        4.3.1 转录组序列组装
        4.3.2 基因功能注释
        4.3.3 光合作用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成果

(5)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藻生物质能源
        1.1.1 微藻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1.2 微藻的培养与影响因素
        1.1.3 微藻生物柴油生产与污水处理的耦合技术
    1.2 微藻生物柴油转化途径与关键因子
        1.2.1 微藻生物柴油的性质
        1.2.2 微藻细胞合成途径与机制
        1.2.3 微藻脂肪酸合成途径与机制
        1.2.4 微藻油脂合成途径与机制
        1.2.5 环境胁迫对油脂代谢途径的影响
    1.3 胞间通讯及其在藻-菌关系中的作用
        1.3.1 微生物胞间通讯的信号分子及其类型
        1.3.2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3.3 藻-菌胞间通讯行为与机制
    1.4 多藻共培养体系的优势及作用机制
        1.4.1 多藻共培养体系的优势
        1.4.2 多藻共培养体系的作用机制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藻种活化与纯化
        2.1.1 藻细胞活化
        2.1.2 藻细胞纯化
    2.2 藻细胞培养
    2.3 细菌信号分子(QSMs)来源与提取
    2.4 实验设计
        2.4.1 QSMs对小球藻纯培养体系油脂产量的影响
        2.4.2 QSMs对小球藻和栅藻共培养体系油脂产量的影响
    2.5 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2.5.1 生物量
        2.5.2 基质利用
        2.5.3 油脂提取
        2.5.4 油脂含量、产量与产率
        2.5.5 油脂组分分析与质量评价
        2.5.6 胞内组分测试
        2.5.7 抗氧化酶的测试
        2.5.8 线粒体活性测试
        2.5.9 转录组的测试方法
        2.5.10 SPSS统计分析
第3章 QSMs对小球藻油脂产量的影响
    3.1 QSMs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3.2 QSMs对小球藻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3.3 QSMs对小球藻油脂产量的影响
        3.3.1 QSMs对小球藻油脂含量的影响
        3.3.2 QSMs对小球藻油脂产率和油脂产量的影响
    3.4 QSMs对小球藻油脂组成成分的影响
    3.5 QSM对小球藻油脂积累和生长的影响机制
        3.5.1 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
        3.5.2 对油脂合成代谢途径的影响
        3.5.3 对小球藻生长代谢途径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号分子C_6-HSL对多藻共培养体系生长的影响
    4.1 C_6-HSL对共培养体系微藻生长的影响
    4.2 C_6-HSL对共培养体系微藻基质利用及胞内组成的影响
    4.3 C_6-HSL对共培养体系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
    4.4 藻细胞对C_6-HSL的应激响应
        4.4.1 微藻细胞形貌
        4.4.2 线粒体活性
        4.4.3 抗氧化酶活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3种处理对纤细角毛藻生长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藻种来源
    1.2 培养条件和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1.3.1 生长情况测定
        1.3.2 藻干重测定
        1.3.3 蛋白质和总脂占比的测定
        1.3.4 蛋白质和总脂占比计算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处理对纤细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纤细角毛藻细胞蛋白质占比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纤细角毛藻总脂占比的影响
    2.4 讨论
3 结论

(7)海洋微藻种间混合培养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经济微藻的开发和利用现状
    1.2 微藻的培养方式
    1.3 三种常见的海洋微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2.1.1 实验材料
        2.1.2 培养基配置
        2.1.3 培养条件
    2.2 实验设计
        2.2.1 不同初始细胞密度两种微藻对于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
        2.2.2 球等鞭金藻与亚心形扁藻的相互作用
        2.2.3 尖刺拟菱形藻与亚心形扁藻的相互作用
    2.3 测定指标
        2.3.1 藻细胞密度
        2.3.2 生物量
        2.3.3 叶绿素a含量
    2.4 数据分析和主要的仪器设备
        2.4.1 最大环境容纳量计算和生长曲线的拟合
        2.4.2 数据计算和处理
        2.4.3 实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3. 结果和分析
    3.1 球等鞭金藻藻细胞对于亚心形扁藻的影响
        3.1.1 藻细胞密度
        3.1.2 生物量
        3.1.3 叶绿素a含量
    3.2 球等鞭金藻藻滤液对于亚心形扁藻的影响
        3.2.1 藻细胞密度
        3.2.2 生物量
        3.2.3 叶绿素a含量
    3.3 球等鞭金藻细胞破碎液对于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
        3.3.1 细胞密度
        3.3.2 生物量
        3.3.3 叶绿素a含量
    3.4 亚心形扁藻藻滤液对于球等鞭金藻的影响
        3.4.1 藻细胞密度
        3.4.2 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
    3.5 亚心形扁藻的细胞破碎液对于球等鞭金藻的影响
        3.5.1 藻细胞密度
        3.5.2 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
    3.6 尖刺拟菱形藻对于亚心形扁藻的生长
        3.6.1 藻细胞密度
        3.6.2 生物量
        3.6.3 叶绿素a含量
    3.7 尖刺拟菱形藻藻滤液对于亚心形扁藻的影响
        3.7.1 藻细胞
        3.7.2 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
    3.8 尖刺拟菱形藻细胞破碎液对于亚心形扁藻的影响
        3.8.1 藻细胞密度变化
        3.8.2 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
    3.9 亚心形扁藻细胞滤液对于尖刺拟菱形藻的影响
        3.9.1 藻细胞密度变化
        3.9.2 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
    3.10 亚心形扁藻细胞破碎液对于尖刺拟菱形藻的影响
        3.10.1 藻细胞密度变化
        3.10.2 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
4. 讨论
    4.1 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对于微藻生长的影响
    4.2 不同接种比例对微藻混合培养生长的影响
    4.3 微藻藻种间化感效应的研究
    4.4 微藻混合培养的开发和利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富油海洋微藻的筛选及营养条件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柴油
    1.2 微藻生物柴油
    1.3 微藻油脂的合成与积累
    1.4 影响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因素
        1.4.1 培养基成分
        1.4.2 环境因子
        1.4.3 其它影响因子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海洋微藻的分离鉴定及富油海洋微藻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微藻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培养
        2.1.2 富油海洋微藻的筛选
        2.1.3 生长的测定
        2.1.4 总脂提取与脂肪酸分析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海洋微藻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2.2.2 分离到的海洋微藻的生长情况
        2.2.3 分离到的海洋微藻的油脂生产特性
        2.2.4 海洋微藻的生长特性比较
        2.2.5 海洋微藻的油脂积累特性比较
        2.2.6 富油海洋微藻的脂肪酸组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量营养元素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藻种与培养条件
        3.1.2 实验设计
        3.1.3 生长的测定
        3.1.4 总脂提取与脂肪酸分析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碳源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2.2 氮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2.3 磷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2.4 硅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2.5 镁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2.6 钙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量营养元素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藻种与培养条件
        4.1.2 实验设计
        4.1.3 生长的测定
        4.1.4 总脂提取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铁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2.2 铜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2.3 钼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2.4 锌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2.5 钴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2.6 锰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氮磷铁交互作用对海洋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藻种与培养条件
        5.1.2 实验设计
        5.1.3 生长的测定
        5.1.4 总脂提取与脂肪酸分析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氮磷铁正交对海洋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5.2.2 氮磷铁正交对海洋小球藻油脂积累的影响
        5.2.3 氮磷铁正交对海洋小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利用营养缺乏提高海洋微藻的油脂含量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微藻的培养
        6.1.2 生长的测量
        6.1.3 光合特性的测量
        6.1.4 FTIR光谱的测量
        6.1.5 总脂提取与脂肪酸分析
    6.2 结果与讨论
        6.2.1 营养缺乏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6.2.2 微藻的光合特性
        6.2.3 微藻的生物组成变化
        6.2.4 微藻的生物质产率和油脂产率
        6.2.5 微藻的脂肪酸特性
    6.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综述
    1.1 超声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1.1 超声波对生物组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1.1.2 超声波对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1.1.3 超声波对酶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1.1.4 超声波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1.1.5 超声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2 次声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3 声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3.1 利用声波控制鱼群游向
        1.3.2 噪声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3.3 音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2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能量收支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虾的来源及暂养
        2.2.2 实验设计
        2.2.3 养殖管理
        2.2.4 样品采集制备及测定
        2.2.5 数据计算与分析
    2.3 结果
        2.3.1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和蜕壳的影响
        2.3.2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的影响
        2.3.3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2.3.4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2.4 讨论
    参考文献
3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虾的来源及驯化
        3.2.2 实验设计
        3.2.3 养殖管理
        3.2.4 样品采集及测定
    3.3 结果
        3.3.1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体组成的影响
        3.3.2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3.4 讨论
    参考文献
4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呼吸代谢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虾的来源及暂养
        4.2.2 实验设计
        4.2.3 养殖管理
        4.2.4 测定方法
        4.2.5 数据计算与分析
    4.3 结果
        4.3.1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4.3.2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丙酮酸激酶活力的影响
        4.3.3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肌肉琥珀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
        4.3.4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
    4.4 讨论
    参考文献
5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虾的来源及驯化
        5.2.2 实验设计
        5.2.3 养殖管理
        5.2.4 样品采集及测定
        5.2.5 数据处理
    5.3 结果
        5.3.1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血浆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5.3.2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血浆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5.3.3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血浆和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5.3.4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血浆和肝胰脏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5.3.5 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血浆和肝胰脏总抗氧化力的影响
    5.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三种微藻比较代谢组学及脂含量提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柴油概述
    1.2 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
        1.2.1 生物柴油国外研究现状
        1.2.2 生物柴油国内研究现状
    1.3 生物柴油的原料
    1.4 提高微藻生物柴油产量的措施
    1.5 代谢组学
        1.5.1 代谢组学简介
        1.5.2 代谢组学在微藻领域的应用
    1.6 微藻处理废水研究
        1.6.1 微藻处理废水的优势
        1.6.2 微藻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1.7 课题的研究目标、意义
第二章 集胞藻、鱼腥藻和栅藻的脂肪酸和代谢物图库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藻类的培养
        2.1.2.1 藻种来源
        2.1.2.2 培养基
        2.1.2.3 培养条件
        2.1.3 藻类细胞脂肪酸的提取和检测
        2.1.3.1 细胞样品的制备
        2.1.3.2 脂肪酸的提取
        2.1.3.3 脂肪酸的检测
        2.1.4 藻类细胞代谢物的提取和检测
        2.1.4.1 细胞的收集及淬灭
        2.1.4.2 细胞代谢物的提取
        2.1.4.3 细胞代谢物的检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显微镜下三种藻的形态特征
        2.2.2 三种藻的脂肪酸图谱
        2.2.3 三种藻的代谢物图谱
    2.3 小结
第三章 三种微藻的比较代谢物组研究及脂肪酸代谢生物标志物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
        3.1.2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3.1.3 验证实验菌株
        3.1.4 乙醇胺浓度的确定
        3.1.5 总脂的提取
        3.1.6 脂肪酸的提取及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PCA 以及 OPLS-DA 模型分析结果
        3.2.1.1 PCA 结果分析
        3.2.1.2 OPLS 结果分析
        3.2.1.3 潜在生物标记物的确定
        3.2.1.4 潜在生物标记物在脂肪酸代谢网络中的作用
        3.2.2 乙醇胺验证实验结果
        3.2.2.1 乙醇胺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3.2.2.2 乙醇胺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总脂含量的影响
        3.2.2.3 乙醇胺对斜生栅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酵母发酵液对栅藻和小球藻脂产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培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
        4.1.3.1 酵母发酵液的获得
        4.1.3.2 酵母发酵液的处理
        4.1.3.3 培养过程
        4.1.3.4 提取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培养下栅藻和小球藻的总脂
        4.1.3.5 提取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培养下栅藻和小球藻的脂肪酸
        4.1.4 超声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培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并在不同时期加入乙醇胺
        4.1.4.1 培养过程
        4.1.4.2 测定生物量
        4.1.4.3 提取和测定总脂
        4.1.4.4 提取和测定脂肪酸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4.2.1.1 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对微藻的生长曲线的影响
        4.2.1.2 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最终生物量的影响
        4.2.1.3 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脂含量和脂产率的影响
        4.2.1.4 不同处理的酵母发酵液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2.2 不同时期添加乙醇胺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影响
        4.2.2.1 不同时期添加乙醇胺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4.2.2.2 不同时期添加乙醇胺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脂含量和脂产率的影响
        4.2.2.3 不同时期添加乙醇胺对斜生栅藻和小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升微藻脂质生产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D]. 郁彬琦. 扬州大学, 2021(09)
  • [2]藻群协同作用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与机制[D]. 吴佳铭.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3]哈蟆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累积途径及固体分散体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D]. 孙敬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不同培养方式对纤细裸藻生长及代谢作用机理的研究[D]. 张文慧.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5]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微藻油脂产量的影响与机制[D]. 张超凡. 吉林大学, 2018(01)
  • [6]3种处理对纤细角毛藻生长及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J]. 张娜,胡文峰,靳翠丽,李嘉梁,周晓见.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8(02)
  • [7]海洋微藻种间混合培养效应[D]. 吴皓. 暨南大学, 2017(02)
  • [8]富油海洋微藻的筛选及营养条件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D]. 高影影.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9]音乐声波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生理特征影响的初步研究[D]. 朱玉杰.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10]三种微藻比较代谢组学及脂含量提高的研究[D]. 牛艳红. 天津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超声波辐照增加扁藻亚珊瑚脂肪酸不饱和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