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早期脱落和恒牙全脱落一例

乳牙早期脱落和恒牙全脱落一例

一、乳牙早期脱落伴全口恒牙缺失1例(论文文献综述)

史晓彤[1](2020)在《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分析山西省12-15岁学生口腔乳牙滞留患病状况及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2.研究个体体征、社会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为口腔临床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空气污染、植被覆盖等环境因素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为政府部门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及预防等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按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理区位进行地市级抽样设计,以城乡分层,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区市抽取一区(城)、一县(乡),共得到10个县区,每县(区)各抽取3所中学。采用临床检查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描述性统计指标(频数、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分布、患病情况等,乳牙滞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人均乳牙滞留颗数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空间异质性分析采用q-Statisti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实施,统计显着性水平取0.05.乳牙滞留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考虑到环境因素(降雨量、PM2.5浓度、年度积温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为避免环境因素之间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引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混杂影响的前提下研究了非环境因素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随后,为尽量排除非环境因素的混杂影响,本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PSM)--校正法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降雨量、空气PM2.5浓度、植被覆盖量)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结果: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患病总率为11.09%,人均乳牙滞留颗数为0.24颗。12-15岁患病率分别为19.9%、10.76%、7.48%、6.17%,人均乳牙滞留颗数分别为0.53、0.23、0.12、0.09颗。随年龄增大,乳牙滞留率逐渐减低,人均乳牙滞留颗数逐渐减少。本调查中12岁青少年的乳牙滞留率最高,且男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增长到13岁以后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省抽样调查的5个地市滞留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吕梁市(晋西)>太原市(晋中)>晋城市(晋南)>大同市(晋北)>阳泉市(晋东),各区域乳牙滞留率以及人均乳牙滞留颗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大体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城乡之间,乳牙滞留率以及人均乳牙滞留颗数差异不明显(P>0.05)。乳牙滞留的牙位分布,按照绝对值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55、65、75、85>53、63>54、64、74、84>73、83>71、81>52、62>51、61、72、82。乳牙滞留颗数在不同牙位男女性之间具有差异(F=7.66,P=0.006),总体上男性青少年的乳牙滞留情况较女性严重。且在滞留的乳牙中,各年龄段近50%的滞留乳牙患龋未经治疗,乳牙的患龋率高而治疗率很低,已充填无龋牙数占到不足1%。乳牙滞留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非环境因素方面,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看过牙,母亲高学历是保护性因素;而独生子女,口内有龋齿为危险性因素。具体而言,BMI越大,患乳牙滞留的可能性越小,OR值为0.928(95%CI:0.9090.947);口内龋齿数量越多,患乳牙滞留的可能性越大OR值为1.272(95%CI:1.2241.321);独生子女乳牙滞留VS非独生子女OR=1.218倍(95%CI:1.0391.427);看过牙的人VS没有看过牙的人OR=0.751(95%CI:0.6550.861);高中学历以上的母亲,其孩子乳牙滞留的可能性小于低学历母亲的孩子OR值为0.598(95%CI:0.3830.935)。环境因素方面,PM2.5浓度是乳牙滞留的危险因素,植被覆盖量是乳牙滞留的保护性因素。PM2.5浓度越高,患乳牙滞留的风险越大,OR值为1.293(95%CI:1.2461.342);植被覆盖度越高,患乳牙滞留的风险越低,OR值为0.664(95%CI:0.4510.978)。结论:1.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状况不容乐观,且滞留乳牙龋坏率高,治疗率低,这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应当加强乳恒牙更替的科普宣传,认识到乳牙逾期不脱落的危害,及时就诊。2.山西省乳牙滞留率在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差别,大体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3.BMI指数高,口内龋齿数量少,去看过牙的青少年不容易乳牙滞留。全身状况与口腔疾病息息相关,应该及时关注关注青少年的全身健康与口腔健康,定期到口腔科常规检查十分必要。4.母亲的学历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家长应重视孩子的乳牙脱落状况,若发现意外,应及时就诊。5.环境条件对一般健康和牙齿状况具有一定影响,空气污染会增加乳牙滞留的风险,正处于经济社会重大改革期和转折期的山西,应高度重视“污染健康”问题,及时防控大气污染,增加植被覆盖,以减轻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钟天骄[2](2019)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三维形态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形态,咬合垂直距离和胎平面的关系,有利于辅助临床正确测定咬合垂直距离并辅助个性化全口义齿制作。本研究利用CBCT三维重建影像测量下颌骨矢状向及冠状向形态特征,并依据测得参数构建回归方程预测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的咬合垂直距离及胎平面倾斜度。[方法]锥形束CT扫描73例颅颌面基本对称的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的颅颌骨形态。纳入标准:牙列完整;成人或颅颌面生长发育已结束;颅颌面基本对称。排除标准:颌面部明显欠对称;存在正畸,正颌,唇腭裂治疗史;伴有严重口腔疾病。CBCT摄片获得的Dicom格式影像数据通过Mimics21.0构建三维重建影像并确定39个硬组织标志点及2个软组织标志点。通过测量标志点间所构成的线距及角度获得下颌骨在矢状向及冠状向的形态参数,每组数据由2名不同研究者测量2次取平均值。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的下颌骨形态参数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其异同。存在差异的下颌骨形态参数则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构建参数间的相关性。最后以下颌平面角,咬合垂直距离,骀平面倾斜度等直接与咬合重建及正畸治疗相关的下颌骨形态参数为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方程。[结果]1.在本研究73例成人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在矢状向变异方面,高角组中的∠FH-MP,∠FH-GOP,∠ANS-LXI-Pm,∠ANS-RXI-Pm,ANS-Gn,Sn-Mes显着高于均角组与低角组(P<0.001);高角组的H5(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处下颌骨高度)同样大于低角组(P<0.05),但与均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高角组的代表下颌骨中前段下颌骨高度的H4,H3,H1大于低角组(P<0.01),但与均角组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均角三组在下颌骨中后段即下颌第一恒磨牙处下颌骨高度(H6)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冠状向变异方面,高角组中ANB,∠GoL-Gn-GoR大于低角组,同时SNB,Go-Gn,∠CRL-Gn-CRR,∠L4U-Gn-R4U,∠L3U-Gn-3UD小于低角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ANS-LXI-Pm,∠ANS-RXI-Pm与∠FH-MP,∠FH-GOP,ANS-Gn,Sn-Mes,H5,H4,H3,H1存在强正相关关系(P∠0.001);咬合垂直距离与下颌骨中后段H6之间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功能性抬平面倾斜度∠FH-GOP与∠FH-MP,∠ANS-LXI-Pm,∠ANS-RXI-Pm,ANS-PM,Sn-Mes存在强正相关关系(P<0.001);与H5,H4,H3,H1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关系;与H6无统计学相关性。3.本研究中双侧下面部高度角的回归方程为:∠ANS-LXI-Pm=9.326+0.597ANS-Gn+0.187∠FH-MP-0.286H3;∠ANS-RXI-Pm=9.046+0.615ANS-Gn+0.173∠FH-MP-0.309H3。功能性颌平面倾斜度回归方程为:∠FH-GOP=4.928+0.770∠MP-FH-0.311∠ANS-XI-Pm.[结论]1.本研究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下颌骨形态存在差异,其差异更多的体现在矢状向。高角型人群拥有更大的咬合垂直距离,前面部高度及更陡峭的功能性胎平面倾斜度。临床在评估咬合垂直距离及(牙合)平面倾斜度时应将垂直骨面型的差异纳入考量。2.本研究中高角型人群在下颌骨中后段(下颌角至下颌第一磨牙处)其下颌体高度小于均角型人群及低角型人群,在下颌骨中段下颌体高度逐渐持平(下颌第一磨牙处至下颌第一前磨牙处),在下颌骨中前段及前牙段(下颌第一前磨牙处至颏部正中联合),高角型人群下颌体高度大于均角及低角型人群。高角型人群从后至前下颌骨高度呈现顶角位于下颌角,底边位于颏部的三角形发育趋势,而低角型人群从后至前的下颌骨高度近似矩形。3.本研究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在下颌骨冠状向形态上变异较小。低角型人群下颌骨下缘长度大于均角型人群及高角型人群。三维颅颌骨形态测量上,角度表示法可能比线距表示法存在一定优势,这种优势一则体现在测量的精确度上,二则是利用了形态学思想减免了种族,性别,发育状况带来的颌骨大小不同产生的误差。

刘博宇[3](2019)在《突变Ectodysplasin-A1对牙源性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牙源性细胞转染突变EDA1,探讨突变EDA1对牙源性上皮细胞(LS8细胞)及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突变EDA1导致先天缺牙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LS8细胞及DPSCs常规传代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0.25%胰酶+EDTA消化细胞传代。转染野生型及突变型EDA1质粒及空载体质粒,将实验分组为:野生型EDA1组(Wt)、单纯型突变EDA1各组(A259H、R334H和S374R)、综合征型突变EDA1组(XLHED)和空载体pCR3对照组(pCR3)。MTT法检测LS8细胞及DPSCs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LS8细胞及DPSCs各组的细胞周期分布。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P值设定为0.05。结果:1.MTT实验中,Wt组LS8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第72小时,与pCR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第96小时,与XLHED组及pCR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分别为P<0.05;P<0.01)。单纯型突变EDA1各组(A259E组、R334H组和S374R组)分别与Wt组、XLHED组和pCR3组比较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2.细胞周期实验中,与Wt组及单纯型突变EDA1各组(A259E组、R334H组和S374R组)比较,XLHED组LS8细胞在G0/G1期分布比例显着增加(P<0.05),在S期细胞分布比例显着降低(P<0.01)。3.DPSCs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实验中,各组间比较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野生型EDA1较综合征型突变EDA1促进LS8细胞的增殖;2.与野生型及单纯型突变EDA1比较,综合征型突变EDA1将LS8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降低S期细胞分布比例;3.EDA1对DPSCs增殖及细胞周期均未见明显作用。

罗维佳,陈莉,欧国敏[4](2018)在《多数牙先天缺失复杂牙列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文中指出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常伴有因恒牙缺失而导致的牙槽骨高度及宽度的严重不足,影响种植体植入。本文通过已行种植修复完成的病例,讨论多数牙先天缺失复杂牙列种植修复治疗中方案的设计。

王婷,林松杉,王峰,陈彩云[5](2017)在《口腔正畸患者牙齿发育异常情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了解口腔正畸患者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的口腔正畸患者1534例,均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统计分析恒牙先天缺失、乳牙滞留、多生牙和埋伏牙发生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1534例中,恒牙先天缺失(不含第三磨牙缺失)发生率7.8%,其中,侧切牙所占比例最高,为55.4%(77/139),下颌侧切牙为好发牙位,占48.9%(68/139);乳牙滞留发生率2.0%,其中,第二乳磨牙所占比例最高,为70.3%(26/37),下颌第二乳磨牙为好发牙位,占64.9%(24/37);多生牙发生率2.0%,其中,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牙所占比例最高,为48.6%(17/35);埋伏牙发生率1.2%,其中,上颌尖牙所占比例最高,为73.7%(14/19)。结论:某医院口腔正畸患者牙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和好发牙位基本符合一般情况,应重视恒牙先天缺失、乳牙滞留、多生牙和埋伏牙等的早期诊治。

李思洁,肖雪,赵玮[6](2016)在《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口腔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毛发、指甲、牙齿、汗腺等外胚叶组织发育欠缺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口腔常表现为先天性无牙或少牙,且余留牙外形不良,颌骨常发育不良,牙槽嵴低平,对患者口腔功能、美观与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该类患者通常就诊年龄小,配合程度差,对其进行口腔修复是一项高难度的、多学科参与的治疗方式,其修复策略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期的修复及发育完成后的成人期修复,任何不当的方式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对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口腔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制定口腔修复方案提供参考。

龚淼[7](2015)在《中国汉族人群BMP2和BMP4基因多态性与先天缺牙的易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中国汉族人群BMP2和BMP4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缺牙的关联性研究先天缺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牙齿发育异常。以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根据不同的人种和地理分布,其发生率也不同,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他恒牙的先天缺失概率约为2.6%-11.3%。牙齿的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由许多信号通路和分子调控的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HH,WNT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这四大通路是公认的参与并影响牙齿发育的信号通路。先天缺牙的病因比较复杂,但至今仍未有明确的阐述。早在1975年,就有学者提出先天缺牙是多种基因参与的疾病。基因多态性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其数量多,等位基因频率易估计,易于基因分型,适合于对复杂疾病基于群体的基因识别方面的研究,是目前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迄今为止,已有文献报道MSX1,PAX9,AXIN2,EDA,EDARADD等基因的多态性与先天缺牙相关。BMP作为牙齿发育中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其家族成员BMP2、BMP4在牙齿发育的早期就有表达,并在上皮和间充质的相互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BMP2、BMP4的基因多态性与墨西哥人群的先天缺牙相关,BMP4的基因多态性还与巴西人群的先天缺牙的发生相关。为了探讨中国汉族人群BMP2和BMP4与先天缺牙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就诊于江苏省口腔医院和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到335例先天缺牙病例和444例健康对照人群,所有研究对象均告知实验目的及样本用途,获取其知情同意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5ml,提取基因组DNA,并使用TaqMan技术对BMP2和BMP4共五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拟进一步进行功能验证。在我们的研究人群中,对照组人群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群性别、年龄分布无差异。BMP2和BMP4基因的五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在缺牙组以及对照组中没有显着性差异。在总体关联分析中,BMP2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3178250和rs15705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39和P=0.046,P<0.05)。我们根据缺牙类型对病例组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3178250、rs15705位点的下切牙隐性模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并能增加下切牙的缺失风险(rs3178250,Prec=0.020,ORrec=1.60,95%CIrec=1.08-2.37;rs15705,Prec=0.024,ORrec=1.57,95%CIrec=1.06-2.37),而rs235768的下切牙隐性模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且其AA基因型较TT基因型能够降低下切牙缺失的风险(Phom=0.03,Prec=0.033,ORrec=0.36,95%CIrec=0.14-0.95)。BMP4(rs17563)与前后牙同时均缺失(APTA)的先天缺牙表型相关,位点突变后能降低先天缺牙发生的风险(PAllele=0.018,ORAllele=0.37,95%CIAllele=0.15-0.87)。本研究结果显示BMP2及BMP4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先天缺失相关,但其具体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中国汉族人群BMP2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缺牙的功能性研究人类BMP2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短臂12区,长16kbp,共含有3个外显子。BMP2基因编码产物为BMP信号通路中的因子,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TGFβ超家族参与了牙齿发育的多个阶段,有研究表明其多个家族成员在小鼠的切牙牙髓中有表达。釉结是牙齿发育的信号中心,包括BMP2在内的多种TGFβ超家族成员在其中有所表达。此外,BMP2在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牙槽骨的诱导形成以及牙周组织再生中发挥作用。在小鼠胚胎11天和12天,BMP2在上皮也有特异性的表达,对颌骨间充质有直接的分子作用,并能诱导MSX1的表达。除了牙齿胚胎外,在人发育中的颌骨,横纹肌,平滑肌,脊索,鼻气道和食道上皮中BMP2也有所表达。我们的前期关联研究发现BMP2基因3’UTR(3’untranslated region)的rs15705和rs3178250两个位点的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缺牙的易感性相关。于是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与这两个位点结合的miRNA(mir-1273d和mir-4639-5p),并分别转染至293A以及COS7细胞,通过RT-PCR观察BMP2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将BMP2 3’UTR报告基因质粒(WT和MT)与mimics共同转染至293A和COS7细胞,观察miRNA与细胞BMP2 3’UTR靶位点结合情况。RT-PCR的结果显示BMP2 mRNA的表达降低(P<0.05),进一步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两个位点突变后,miRNA与BMP2 3’UTR相应位点的结合能力增强(P<0.0001)。因此,我们推测BMP2基因3’UTR的多态性位点rs15705和rs3178250可能通过改变mi R-1273d和mi R-4639-5p与BMP2的结合能力影响BMP2的表达,进而增加先天缺牙的易感性。

陶娴[8](2013)在《临床病例研究报告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法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到厦门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三位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口腔情况、主观意愿等进行修复方案设计。从义齿的固位、舒适度、咀嚼功能及面型改善、远期修复计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患者或其家长对义齿给予评价。随访半年后拍摄CBCT,对患者修复后颌骨发育情况、颞下颌关节改建以及基牙根尖及牙周组织进行评价。结果:义齿初戴时,患者或其家属对义齿固位,美观表示满意;对病例进行半年后随访,三位患者对义齿舒适度、咀嚼功能及面型改善均表示满意,修复体固位、稳定效果好,余留基牙根尖及牙周组织未出现病变,未成年患者颌骨发育。结论:对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患者的修复,理想的治疗计划包括早期的正畸治疗,中期的临时修复体的过渡,以及后期的种植义齿修复。本报告中使用常规的修复方案也能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陈琦[9](2013)在《湘潭地区942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湘潭地区942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第三磨牙除外)的发病率、缺牙数目、牙位分布以及先天缺牙患者咬合关系情况,提高对先天缺牙正畸患者的认识,为本地区临床正畸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湘潭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接诊的湘潭本地出生居住的汉族患者942人进行调查分析,942名患者中男378例,女564例。通过临床检查和曲面断层片确诊先天缺牙,通过与相关文献比较分析湘潭地区先天性缺牙的患病率、缺牙数目、先天缺牙牙位分布情况、伴发咬合异常等得出本地区先天性缺牙的特点。结果942例正畸患者中,恒牙先天缺失(不包括第三磨牙)106例,患病率11.25%。378例男性患者中,恒牙先天缺失46例,患病率12.17%;564例女性患者中,恒牙先天缺失60例,患病率10.64%,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缺失牙齿167颗,其中缺失1颗牙患者67例,占63.2%,其中男29例,女38例;缺失2颗牙患者36例,占33.96%,其中男14例,女22例;1名男性患者缺失4颗牙齿;多数牙缺失患者最少,仅2名男性患者,分别缺失10颗和14颗牙齿;下颌缺牙发生率(76.70%)高于上颌缺牙发生率(23.30%),二者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称性缺牙36例,最多的是下颌第二前磨牙。按缺牙颗数由多到少统计排列顺序为: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侧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上中切牙;缺牙数≥4的中重度缺牙患者均为对称性缺牙。先天缺牙患者的正畸患者中,深覆盖51例(48.11%),浅覆盖27例(25.47%),对刃牙合7例(6.60%),反牙合21例(19.81%)。结论湘潭地区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不包括第三磨牙)患病率为11.25%;男女间发病率无差异;先天缺牙以个别牙、少数牙先天缺失为主;湘潭地区正畸患者最常见的缺失牙位是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缺牙发生率高于上颌缺牙发生率;当先天缺牙数目≥2时,缺牙患者多为对称性缺牙;先天缺牙引起的各类咬合关系异常各不相同。

吴昊,刘健,郭盛[10](2012)在《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1例》文中指出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又名Papillon-Lefèvre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由Papillon、Lefèvre二位学者1924年首次报道,其特点是手掌及脚掌部位的皮肤过角化和牙周组织快速严重的破坏。本病罕见,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无种族差异性,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至四,携带者的几率为2~4‰。本文就长沙市

二、乳牙早期脱落伴全口恒牙缺失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牙早期脱落伴全口恒牙缺失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乳牙滞留状况分析
        2.2 滞留乳牙的牙位分布
    3 讨论
        3.1 乳牙滞留流行病学特征
        3.2 滞留乳牙牙位特征
    4 结论
第二部分 山西省12-15 岁青少年乳牙滞留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统计分析方法
    3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1 单因素分析
        3.2 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个体特征影响
        4.2 社会经济影响
        4.3 环境因素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介

(2)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三维形态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下颌骨形态差异及咬合垂直距离测定
    一:垂直骨面型与下颌骨形态及咬合垂直距离
    二:咬合垂直距离的X线测量法
    三:总结
第二章 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形态相关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形态相关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件 研究生病案总结报告
    病例一. 瓷贴面修复釉质发育不良前牙区变色牙
    病例二. 牙周手术优化红白美学后的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
    病例三. 下颌闭口式印模制作全口注塑义齿
    病例四. 非综合征型先天性多数牙缺失的活动义齿修复
    病例五. 上下颌可摘局部义齿
    病例六. 26全瓷冠修复
    病例七. 11,21前牙树脂充填修复
    病例八. 21根管再治疗
    病例九. 35楔状缺损露髓
    病例十. 25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

(3)突变Ectodysplasin-A1对牙源性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牙髓干细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多数牙先天缺失复杂牙列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骨增量方案的选择
    3.2 咬合关系的重建
    3.3 天然牙与种植牙的联合修复

(5)口腔正畸患者牙齿发育异常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恒牙先天缺失情况
    2.2 乳牙滞留情况
    2.3 多生牙情况
    2.4 埋伏牙情况
3 讨论

(7)中国汉族人群BMP2和BMP4基因多态性与先天缺牙的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中国汉族人群BMP2与BMP4 的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缺牙的关联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中国汉族人群BMP2 基因多态性与先天缺牙易感性的功能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8)临床病例研究报告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法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方法
病例报告
    病例报告一
    病例报告二
    病例报告三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其他病例报告
    1. 固定修复
        1.1 病例报告四
        1.2 病例报告五
        1.3 病例报告六
        讨论
        参考文献
    2. 中重度牙周炎的修复治疗
        2.1 病例报告七
        讨论
        参考文献
    3. 重度磨耗牙的咬合重建
        3.1 病例报告八
        讨论
        参考文献
    4. 全口义齿修复
        4.1 病例报告九
        4.2 病例报告十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湘潭地区942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3. 设备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先天缺牙的患病情况(见表1)
    2. 先天缺牙缺牙数目分布情况(见表2)
    3. 先天缺牙患者的牙位分布情况(不包括多数牙缺牙)(见表3)
    4. 先天缺牙患者咬合关系情况分布(见表4)
讨论
    1. 先天缺牙的相关概念
    2. 先天缺牙的发病率
    3. 先天性缺牙的性别差异
    4. 先天缺牙缺牙数目分析
    5. 先天缺牙好发牙位及颌位情况
    6. 先天缺牙患者咬合关系异常
    7. 先天性缺牙的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四、乳牙早期脱落伴全口恒牙缺失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史晓彤.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2]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三维形态相关性分析[D]. 钟天骄. 南京大学, 2019(07)
  • [3]突变Ectodysplasin-A1对牙源性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D]. 刘博宇.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4]多数牙先天缺失复杂牙列种植修复方案的设计[J]. 罗维佳,陈莉,欧国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03)
  • [5]口腔正畸患者牙齿发育异常情况调查[J]. 王婷,林松杉,王峰,陈彩云. 人民军医, 2017(03)
  • [6]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口腔修复策略的研究进展[J]. 李思洁,肖雪,赵玮.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6(03)
  • [7]中国汉族人群BMP2和BMP4基因多态性与先天缺牙的易感性研究[D]. 龚淼. 南京医科大学, 2015(05)
  • [8]临床病例研究报告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修复方法及评价[D]. 陶娴.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9]湘潭地区942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D]. 陈琦. 中南大学, 2013(06)
  • [10]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1例[J]. 吴昊,刘健,郭盛. 口腔医学研究, 2012(12)

标签:;  ;  ;  ;  ;  

乳牙早期脱落和恒牙全脱落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