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T序列模式的JPEG图像分析与实现

基于DCT序列模式的JPEG图像分析与实现

一、基于DCT顺序型模式JPEG图象的分析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傅齐鸣[1](2016)在《基于DCT和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的JPEG标准是非常受欢迎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这促进了JPEG格式图片的广泛应用,比如互联网和数码摄像机。JPEG编码系统的流行激发了学者对JPEG优化方案的研究,同时这些优化方案也遵守JPEG语义规范。然而,这些JPEG优化算法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JPEG的编码性能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传统的基于DCT的JPEG算法(DCT-JPEG)是一种分块图像编码算法,它存在在低码率下重建图像块效应严重、量化表复杂等问题。基于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ll Phase Biorthogonal Transform, APBT)的JPEG编码算法(APBT-JPEG)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由于APBT-JPEG尚缺乏快速APBT算法,导致APBT运算量较大,不能满足人们对实时图像处理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JPEG压缩性能,本论文在对DCT-JPEG和APBT-JPEG编码算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议两种JPEG图像编码算法优化方案,即:基于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Windowed All Phase Biorthogonal Transform, WAPBT)的JPEG编码算法和用于DCT-JPEG 的去块效应量化表。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加窗全相位数字滤波器(Windowed All Phase Digital Filter, WAPDF)的设计理论,在借鉴APBT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提出WAPBT且推导出其矩阵的一般形式,并进一步研究了WAPBT的性质。由于APBT是WAPBT在窗序列为矩形窗时的一个特例,因此,参照APBT-JPEG的良好性能,为进一步提高JPEG算法重建图像的质量,提议基于W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WAPBT-JPEG)。设计相关算法流程,使用现有的最优化算法寻找适用于JPEG编码系统的WAPBT优化窗序列,从而实现WAPBT在JPEG编码系统中的应用。(2)系统梳理了APBT的推导过程,在深入分析APBT的基础上,得到了APBT与传统DCT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研究JPEG的变换和量化过程,总结出APBT-JPEG与传统DCT-JPEG之间的联系,即通过使用一种新的类量化表,DCT-JPEG可完全取得和APBT-JPEG相同的压缩性能,该联系在仿真实验中得到验证。基于APBT-JPEG与DCT-JPEG之间的联系,提取出一种新型去块效应量化表,将其取代JPEG标准推荐的量化表,用于DCT-JPEG中可取得与APBT-JPEG几乎相同的压缩编码性能,重建图像块效应明显减弱。因为本论文提议的这些方案在优化JPEG编解码器的同时对现有编码框架并不作实质修改,因此它们不仅能进一步减小JPEG压缩图像的大小,而且很容易被推广应用,比如用在无线通信等场合。

殷颢玻[2](2015)在《二维码与图像信息隐藏相结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因特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输已经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秘性,信息隐藏技术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信息隐藏技术已成为信息安全、通讯、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中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二维码与信息隐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基于二维码的图像信息隐藏技术存在的问题,接着给出了二维码图像信息隐藏模型,然后提出了两种新的图像信息隐藏算法,分别是基于二维码的LSB新算法和基于二维码的DCT隐藏新算法。基于二维码的LSB新算法是先将秘密信息1转换成二维码图像,再将二维码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然后将秘密信息2利用LSB算法写入到灰度图像中,这时的灰度图中保存了两份秘密信息,达到提升容量的目的。基于二维码的DCT新算法是将秘密信息编码为二维码,并转换为灰度图像,再将灰度图像利用DCT算法隐藏到载体图像,从而实现信息的DCT域隐藏。第五章研究了两种算法的抗压缩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了本文算法具有一定的抗JPEG类压缩能力。最后一章总结全文内容,并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何建斌[3](2015)在《基于IPCS的医学图像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科考试使用基于网络的考试系统;其中在医学领域的学科当中,影像诊断学科由于跟计算机技术联系的最紧密,特别是为医院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而开发的图像处理和传输系统(Image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IPCS)越来越多的在医学院校的影像实验室中建立起来并运用到教学和考试中。IPCS系统带来新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推动了影像诊断学科教学发展,特别是IPCS对于提高学生独立的阅片能力优势明显,但单一的阅片写报告的模式在学科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IPCS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PCS的医学图像网络考试系统的解决方案,对开发系统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库等进行了设计,利用IPCS系统存储的大量患者身体各种不同部位或者不同医疗检查设备的DICOM图像(包括X线片,MR,CT,超声等),设计了DICOM文件格式转换插件,研究和探讨通过观察患者影像图片并通过点击鼠标确定患者病灶区域的考试新模式[1]。本文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考试图像数据库进行分析,提高教师组卷的效率,同时避免过于频繁的使用某个患者图像。通过该系统的研究,将会解决IPCS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设计点击图像找病灶的考试新模式,对影像诊断学科教学和考试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系统采用JPEG2000图像压缩算法,医学图像文件重要信息得到保留的同时文件存储空间大幅减少,题库因此可以存储大量的医学影像图片。该系统已经测试并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考试模式新颖,评分结果准确。在日常教学、考试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反馈情况多是正面的评价,对于学生掌握影像诊断学的知识点有明显的帮助。需要人工阅卷的看图写报告主观题时,系统使用了最长公共子序列(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LCS)算法,加入了报告痕迹对比的辅助阅卷,大大加快了阅卷的速度,减轻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当然,对于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试题质量的有效性仍然有待日后更多测试数据的进一步验证。本系统现在的研究重点是二维静止医学图像,随着三维图像在医学应用的日渐普及,其在医学诊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系统可以支持三维医学图像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郑二功[4](2011)在《基于图像内容的隐写分析与篡改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保障图像信息安全的两个重要技术手段,图像隐写分析和篡改检测技术已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图像隐写分析是针对数字隐写的逆向分析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秘密信息的存在性,并作为一条测试隐写算法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图像篡改检测是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在不依赖任何预签名提取或预嵌入信息的前提下,直接通过分析图像数据的固有特征,来鉴别数字图像的真实性。图像隐写分析和篡改检测主要依据秘密信息的嵌入和篡改操作导致的异常统计特征来实现。自然图像反映客观世界中不同景物空间结构关系所呈现的视觉信息,具有区域平稳特性。不同内容的图像区域具有不同的统计特性,隐藏信息存在性特征和篡改检测特征与图像数据的内容密切相关。结合图像局部区域的内容特征,研究图像隐写分析和篡改检测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将图像信源建模为区域平稳的Markov信源,在深入分析空域图像LSB匹配隐写和JPEG图像合成篡改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图像内容的隐写分析和篡改检测算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学术成果包括:1.自然图像统计特性分析:运用概率统计和信息论等方面的知识和已有的图像统计建模研究成果,分析了自然图像的灰度和细节分量的分布特性,及其与图像内容复杂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知,自然图像具有较强的邻域相关性,同一景物内部的统计特性相似,而不同景物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不同内容的图像子区域具有不同的统计特性。2.载体、载密图像统计特性分析:以自建单一内容分类图像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LSB匹配隐写对不同内容图像统计特性的影响。以典型的隐藏信息检测特征为参量分析了隐藏信息存在性特征与图像内容的关系,得出了图像平坦区域在秘密信息嵌入前后的统计特征差异更明显的结论,为开展基于图像内容的隐写分析技术研究、提出新的可靠的隐藏信息检测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3.基于局部方差直方图的LSB匹配隐写分析:将LSB匹配建模为加性噪声,在分析载体、载密图像局部方差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方差直方图的LSB匹配隐写分析算法。该算法利用差分预处理增强隐写噪声的“信噪比”;提取局部方差直方图的加权特征,以反映图像不同复杂度区域隐写前后的变化;利用降采样图像提取校准特征,并将原始特征和校准特征相结合,作为分类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4.基于局部线性变换和CF(特征函数)加权特征的LSB匹配隐写分析:分析不同内容图像细节分量隐写前后特征函数幅度的变化,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变换和CF加权特征的LSB匹配隐写分析算法。该算法将嵌入的秘密信息看作一种随机纹理,用一系列对纹理敏感的局部线性变换模板对图像进行分解;构造一种新的CF加权特征,以捕捉不同内容的图像隐写前后CF的最大变化;采用阈值选择算法搜索到一个次优的特征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检测性能总体优于典型隐写分析算法的检测性能。5.基于图像内容的分块联合判决隐写分析:基于隐藏信息存在性特征与图像内容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分块联合判决的隐写分析算法。该方法将图像划分为若干子图像,基于内容特征将子图像分为不同类别,为每个类别训练一个分类器,根据检测可靠性的高低赋予每个类别相应的权重。一幅完整图像的检测结果,通过对各子图像的检测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得到。针对LSB匹配的隐写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检测性能优于典型隐写分析算法的检测性能。6.基于块效应不一致性的JPEG图像篡改检测:针对一类JPEG合成图像,在分析篡改区域与非篡改区域块效应的不一致性和块效应与图像内容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篡改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估计的一次压缩质量因子对待检测图像进行裁剪再压缩,提取图像的块效应指数映射图,通过图像分割实现篡改区域的自动检测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受图像内容的影响较小,对于各种质量的JPEG图像和较小的篡改区域均能有效检测,当二次压缩与一次压缩的质量因子之差在15以上,虚警率控制在1%以内时,检测率可达90%以上。

刘晓腾[5](2010)在《基于JPEG压缩特性的彩色伪造图像盲取证》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码相机等成像设备的普及,数字图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方式。但是功能强大图像编辑软件的普遍使用,使得对数字图像的篡改更加容易。伪造图像大量地充斥在互联网和各类媒体上,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旨在检测图像真伪的盲取证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数码相机输出的图像和互联网上传播的数字图像大多数是以JPEG格式存储的,伪造图像的造假源往往也是JPEG图像。因此,检测JPEG压缩图像的真伪具有更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现有盲取证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分析了面向JPEG图像的盲取证技术的现状和不足。在研究图像生成原理、JPEG压缩标准和主要图像篡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JPEG图像常见的篡改模型,并将此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本文的盲取证技术研究。通过对JPEG压缩双量化特性的深入研究,得出不同的双量化过程会使图像产生不同程度的失真。根据这一特征提出了对伪造图像进行再压缩并考察压缩后图像失真的盲取证方法。由于伪造图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量化历史,因此可以根据再压缩后图像各部分失真程度的差异区分出图像的背景区域和篡改区域。在检测彩色图像时综合三个颜色分量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最终的篡改区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彩色JPEG图像的真伪并判断出被篡改的区域。通过对JPEG压缩图像整体块效应的进一步分析,定义了JPEG图像的局部块效应并给出评价公式。针对常见图像篡改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使用不同大小滑块衡量图像局部块效应的检测方法。根据待测图像不同区域局部块效应的明显差异识别出被篡改的区域。方法还对滑块大小和评价公式进行了改进,以寻找适合不同伪造图像的最佳取证条件。

唐垚[6](2010)在《数码相机高速图像压缩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高分辨率和高速相机载荷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国防、科学和探测等各个领域。大量的图像数据与传输、存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采用高速高效与高质量的图像与视频压缩成为必然的选择。论文主要围绕航空、航天等飞行器数码相机载荷的图像压缩问题,对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JPEG及M-JPEG图像压缩和基于小波变换的CCSDS图像压缩的原理和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从实际应用出发,讨论了高分辨率图像压缩前的图像增强问题。在对图像增强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高分辨率图像的自适应图像增强方法和一种结合JPEG压缩过程的压缩域图像增强方法。两种图像增强方法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低的复杂度,适合在FPGA硬件上实现。论文也对在FPGA上的实现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实验结果表明增强后的图像能更好的满足计算机视觉和人眼的需求。接着论文讨论了基于FPGA的JPEG编码器的设计。根据算法的原理和系统设计指标,结合硬件实现高速实时高分辨率JPEG图像压缩单元的特点,研究了图像压缩处理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颖的JPEG图像压缩编码处理器,保证了实时性的要求,更有效的利用了硬件资源。对FPGA实现的JPEG图像压缩处理器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测试结果。设计的JPEG压缩编码器功能正常,压缩质量与软件压缩质量相当,能够压缩最高分辨率为64K×64K的灰度图像,压缩一帧8176×6132的高分辨率图像的时间约为0.5秒,能够很好的满足高速图像压缩的指标要求。论文还对高速M-JPEG压缩进行了研究。在JPEG图像压缩编码器的基础上,开发出了M-JPEG压缩系统,实现对640×480@100fps的序列图像压缩。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完成视频图像序列的压缩。并且系统的最高数据吞吐率达到了103Mpixel/s,具备完成更高分辨率或更高帧频的M-JPEG压缩的能力。CCSDS图像压缩标准是一种针对航天应用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论文对CCSDS编码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C语言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在提升小波变换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改进的并行3级2-D整数9/7小波变换实现结构。实现了行、列变换的并行运算,同时对于3级小波变换,也采用了流水线结构,减少了存储器的使用量和对其访问造成的时间延迟,提高了变换速度。通过与JPEG2000进行比较,对CCSDS图像压缩编码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CSDS图像压缩算法以较低的编码复杂度达到了与JPEG2000相近的压缩质量。最后,论文结合某高分辨率航空数码相机的设计,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论述了电子学系统的组成,对其图像压缩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接口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图像处理器图像采集接口、SDRAM接口和图像传输接口等的设计以及仿真验证。以此为图像压缩处理器设计中各算法和原理结构实现的硬件平台,使原理能够结合实际得到很好的验证。论文采用Altera公司的QuartusII开发平台,在其StratixII系列FPGAEP2S30F672I4上完成了高分辨率图像JPEG压缩处理器以及CCSDS图像压缩处理器的小波变换。还采用了Xilinx公司ISE9.1开发平台,在Virtex4系列FPGAXC4VLX40F668C10上进行了高速M-JPEG图像压缩处理器的设计。

蔡旸[7](2009)在《JPEG静态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今后的信息是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信息。由于图像具有庞大的数据量,难以存储和传输,这就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较小的空间存储图像和较少的比特率传输图像,就需要采用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来实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JPEG标准化的历史,然后对JPEG算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和评价标准等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JPEG压缩编码的具体过程和方法,详细介绍了编码中DCT变换、量化、熵编码和霍夫曼编码等模块的原理和数学推导以及各模块的功能分析。并采用matlab等软件对JPEG算法进行了仿真,将不同量化等级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JPEG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Intenret上大多数图片是以JPEG的格式进行传播的。然而JPEG也是有明显缺点的,它在进行低频率下进行编码会产生严重的方块效应,且压缩速度也较慢。本文针对JPEG压缩时速率较慢的问题,利用查表法减少原DCT算法中大量的乘法运算,达到了提高压缩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查表法可将图像压缩的速率提高约48%。另外,针对JPEG标准算法中量化方法对高频分量量化间隔大,低频分量量化间隔小所造成的对不同图像无法都达到最佳压缩效果的问题,提出使用自适应量化法取代标准量化法,在不影响任何JPEG功能的情况下提高了相同压缩率下的压缩质量。

兰红星[8](2008)在《图像关联水印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化技术为数字信息的处理、复制、转发及销售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非法复制和非法篡改提供了可能。目前,数字水印技术已被认为是解决此难题的具有很大潜力的一种手段。数字水印技术在版权保护、数据认证、数据隐藏等方面具有较多应用。论文主要对数字水印理论及版权保护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概括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原理,介绍了水印技术的现状,系统阐述了水印嵌入与检测原理,分析了数字水印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特征和应达到的设计要求、评测方法等。提出了新的算法和应用模型,以利于解决若干理论和实际方面的问题,主要成果概括如下:1.对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域的第二代数字水印进行研究,提出能充分利用图像特征点信息的水印算法LWL,选择更合适的尺度因子来控制水印嵌入的强度和能量,从而有效地抵抗几何攻击和Stirmark攻击。2.在分析现有JPEG压缩算法模型和水印算法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位平面分解技术的水印算法LZL。该算法将水印技术与JPEG压缩技术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印信息,首先将不同类型的水印信息进行处理转换成统一的二值水印信息序列流,然后在JPEG压缩的过程中嵌入水印信息,从而使算法能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水印信息。3.利用DT-CWT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T-CWT域的数字水印算法LCL,它充分结合了人类视觉系统(HVS)的掩码特性,将水印嵌入到复小波域的低频系数中,提高了水印的性能,使得算法在抗干扰性和不可见性之间做出一个较优的选择。4.结合数字版权管理和水印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水印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模型WDP。它具有三个功能:第一,为用户提供查询、购买和使用数字内容,验证发行商和内容版权的服务;第二,为发行商提供交易内容、追踪内容和验证内容的版权等服务;第三,为版权所有者提供注册版权、委托发行和版权纠纷等服务。本文分析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安全性。5.结合密码学原理、数字水印技术和认证技术,提出基于数字电视机顶盒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版权保护系统设想。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抑制数字电视内容的非法传播,实现数字媒体内容的版权保护。

刘成文[9](2008)在《基于多平台图像编解码研究与技术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北京市教委的科研课题——基于DSP的嵌入式图像WEB服务器的构建为应用背景,作者展开了在PC和DSP两个平台上对于数字图像编解码的研究以及技术实现。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图像编码的意义、图像编码原理及图像编码国际标准。然后重点介绍了6000系列DSP的特性及软件开发环境CCS。认真研究了JPEG标准之后,在PC机上用C语言实现了JPE6编码器的软件原形。但因其目的是用硬件实现图像编码器,所以必须把PC机程序修改之后移植到DSP上,主要是把文件操作等改成针对DSP的内存操作。使用C6711DSP和RCM3200设计并构建一个嵌入式图像WEB服务器。移植PC机的JPEG程序到DSP,反复研究实验来优化代码,图像压缩速度达到分辨率为576*720 YUV2:1:1的图像每秒压缩五帧。在RCM3200平台上开发基于CGI功能的主动刷新WEB服务器。在该图像处理系统上做实验,改变质量参数Q,获得不同压缩比的图像。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质量参数从100到30变化,图片质量没有明显下降,但质量参数降到25以后,图像开始明显失真。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质量参数控制在50左右,能完全满足要求,既可以使用高压缩比又能保证图像质量。

臧臣瑞[10](2008)在《基于TMS320VC5402的静态图像采集与压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图像作为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这使得人们对图像信息处理与传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DPS芯片集成度、运算速度、数据吞吐率等性能的不断提高,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图像处理与传输领域。本文所描述的数字图像压缩系统,运用了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实现静止图像的采集、压缩和存储,然后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后续处理。文章首先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确定了以TMS320VC5402作为主处理器,以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信源,并引入CPLD作为逻辑控制部分的硬件方案,文章接着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作了简要描述。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分别就系统的功能模块-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视频采集模块采用的主要芯片是SAA7111,文章对其性能和结构特点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重点分析了它通过I2C总线进行操作控制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基于CPLD的帧存储器地址生成器的设计过程;JPEG压缩处理模块的设计是本文的另一重点,在介绍了JPEG算法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之后,重点就该算法在DSP上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论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软件主要分为采集和处理两部分,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这两个部分的工作过程和软件功能的实现,给出了详细的源程序。

二、基于DCT顺序型模式JPEG图象的分析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DCT顺序型模式JPEG图象的分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CT和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DCT和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
    2.1 JPEG图像编码算法
        2.1.1 离散余弦变换(DCT)
        2.1.2 基于DC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
    2.2 基于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
        2.2.1 全相位双正交变换(APBT)
        2.2.2 基于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
    2.3 图像质量评价准则
        2.3.1 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准则
        2.3.2 新兴的图像质量评价准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及其在JPEG图像编码中的应用
    3.1 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WAPBT)
        3.1.1 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推导
        3.1.2 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性质
        3.1.3 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的意义与不足
    3.2 加窗全相位双正交变换在JPEG图像编码中的应用
        3.2.1 基于W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
        3.2.2 获取适用于JPEG的WAPBT优化窗
    3.3 WAPBT-JPEG与DCT-JPEG和APBT-JPEG的性能比较
        3.3.1 重建图像的客观质量比较
        3.3.2 重建图像的主观质量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去块效应量化表及其在JPEG图像编码中的应用
    4.1 DCT-JPEG与APBT-JPEG的关系
        4.1.1 APBT的推导过程
        4.1.2 DCT-JPEG与APBT-JPEG关系的推导
        4.1.3 仿真实验验证
    4.2 去块效应量化表
        4.2.1 去块效应量化表的提取
        4.2.2 去块效应量化表的意义与展望
    4.3 与其他JPEG优化量化表的性能比较
        4.3.1 重建图像的客观质量比较
        4.3.2 重建图像的主观质量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二维码与图像信息隐藏相结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二维码的发展现状
        1.2.2 信息隐藏的发展现状
        1.2.3 基于二维码的信息隐藏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2 二维码与信息隐藏概述
    2.1 二维码概述
        2.1.1 二维码的基本概念
        2.1.2 二维码的分类
        2.1.3 二维码的特点及质量评价标准
    2.2 信息隐藏的分类及其特征
        2.2.1 信息隐藏的分类
        2.2.2 信息隐藏的特征
    2.3 典型的信息隐藏算法
        2.3.1 空域技术
        2.3.2 变换域技术
    2.4 信息隐藏系统的评价方法
    2.5 图像压缩理论概述
        2.5.1 JPEG图像压缩标准
        2.5.2 JPEG2000图像压缩标准
3 二维码的空域信息隐藏算法
    3.1 引言
    3.2 空域LSB信息隐藏算法
        3.2.1 L SB嵌入算法的实现
        3.2.2 L SB嵌入算法的仿真实验
    3.3 基于二维码的LSB新算法
        3.3.1 二维码生成
        3.3.2 二维码转换为灰度图
        3.3.3 二维码和LSB相结合的新算法
    3.4 新算法的具体实现
        3.4.1 新算法具体实现步骤
        3.4.2 新算法的关键代码
        3.4.3 新算法的仿真实验
        3.4.4 新算法的仿真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二维码的DCT域信息隐藏算法
    4.1 引言
    4.2 频域DCT信息隐藏算法
        4.2.1 D CT嵌入算法的实现
        4.2.2 D CT嵌入算法的仿真实验
    4.3 基于二维码的DCT新算法
        4.3.1 新算法流程图
        4.3.2 新算法流程图说明
    4.4 新算法的具体实现
        4.4.1 新算法具体实现步骤
        4.4.2 新算法的关键代码
        4.4.3 新算法的仿真实验
        4.4.4 新算法的仿真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隐藏算法的抗压缩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二维码的LSB新算法的抗压缩研究
        5.2.1 LSB嵌入算法的抗压缩性能研究
        5.2.2 基于二维码的LSB嵌入算法的抗压缩性能研究
    5.3 基于二维码的DCT新算法的抗压缩研究
        5.3.1 DCT嵌入算法的抗压缩性能研究
        5.3.2 基于二维码的DCT嵌入算法的抗压缩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IPCS的医学图像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主要技术分析
    2.1 IPCS系统影像图片格式转换
    2.2 ASP.NET技术
    2.3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2.4 数据挖掘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IPCS的网络考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总体架构设计
    3.3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3.3.1 图像管理模块的设计
        3.3.2 题库管理模块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IPCS的网络考试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架构的搭建与开发工具
        4.1.1 系统的搭建
        4.1.2 开发工具
    4.2 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
        4.2.1 学生管理模块的实现
        4.2.2 图像管理模块的实现
        4.2.3 题库管理模块的实现
        4.2.4 考试管理模块的实现
        4.2.5 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及性能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4)基于图像内容的隐写分析与篡改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信息隐藏
        1.2.1 信息隐藏概述
        1.2.2 数字隐写
        1.2.3 隐写分析
    1.3 数字图像取证
        1.3.1 数字图像取证概述
        1.3.2 图像来源鉴别
        1.3.3 图像篡改检测
    1.4 基于图像内容的隐写分析与篡改检测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1.6 章节安排
第二章 自然图像统计特性分析
    2.1 图像信源
    2.2 图像的灰度分布特性和信息熵
    2.3 图像细节分量的分布特性
        2.3.1 广义高斯分布模型
        2.3.2 高斯混合模型
        2.3.3 局部平稳高斯模型
        2.3.4 高斯尺度混合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体、载密图像统计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图像库
    3.3 数字隐写对图像统计特性的影响
        3.3.1 灰度直方图
        3.3.2 灰度共生矩阵
        3.3.3 细节系数直方图
    3.4 典型隐藏信息检测特征与隐写分析算法
        3.4.1 灰度直方图特征
        3.4.2 细节分量的PDF 矩和CF 矩特征
        3.4.3 典型隐写分析算法性能测试
    3.5 隐藏信息存在性特征与图像内容的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局部方差直方图的LSB 匹配隐写分析
    4.1 引言
    4.2 算法原理
        4.2.1 加性噪声隐写模型
        4.2.2 局部方差特征分析
    4.3 局部方差直方图的加权特征
        4.3.1 局部方差直方图
        4.3.2 横轴方向的加权特征
        4.3.3 纵轴方向的加权特征
    4.4 基于局部方差直方图的LSB 匹配隐写分析
        4.4.1 特征提取
        4.4.2 分类器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设置
        4.5.2 滤波模板的选择
        4.5.3 不同特征组合时的检测性能
        4.5.4 与其它算法的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局部线性变换和CF 加权特征的LSB 匹配隐写分析
    5.1 引言
    5.2 算法原理
    5.3 特征提取
        5.3.1 利用局部线性变换表示图像
        5.3.2 特征函数加权特征
    5.4 特征评价与选择
        5.4.1 特征评价
        5.4.2 特征选择
    5.5 算法流程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1 实验设置
        5.6.2 特征选择的实验结果
        5.6.3 图像库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5.6.4 与其它算法的性能比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图像内容的分块联合判决隐写分析
    6.1 引言
    6.2 算法原理及流程
        6.2.1 训练过程
        6.2.2 测试过程
    6.3 实现过程
        6.3.1 特征提取
        6.3.2 图像分割和子图像分类
        6.3.3 类别权重的确定
        6.3.4 联合判决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子图像尺寸和类别数的选择
        6.4.2 融合规则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6.4.3 与其它算法的性能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块效应不一致性的JPEG 图像篡改检测
    7.1 引言
    7.2 JPEG 压缩标准简介
        7.2.1 JPEG 编码器
        7.2.2 JPEG 解码器
    7.3 JPEG 图像的合成伪造模型
    7.4 算法原理
        7.4.1 量化误差与二次量化
        7.4.2 量化误差与图像内容的关系
    7.5 算法描述
        7.5.1 JPEG 二次压缩检测
        7.5.2 块效应指数映射的提取
        7.5.3 篡改检测与篡改区域定位
    7.6 实验结果与分析
        7.6.1 二次压缩检测
        7.6.2 篡改检测
    7.7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一、全文总结
    二、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5)基于JPEG压缩特性的彩色伪造图像盲取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盲取证技术概述
        1.2.1 盲取证技术研究现状
        1.2.2 面向JPEG压缩图像的盲取证技术
        1.2.3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JPEG伪造图像盲取证理论基础
    2.1 自然图像的生成分析
    2.2 JPEG压缩
        2.2.1 JPEG标准概述
        2.2.2 JPEG压缩算法
        2.2.3 JPEG图像文件格式
    2.3 图像篡改技术及篡改模型
        2.3.1 常见篡改手段简介
        2.3.2 JPEG图像篡改模型
    2.4 JPEG图像盲取证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JPEG双量化特性的彩色伪造图像盲取证
    3.1 双量化特性在盲取证中的应用
        3.1.1 双量化的产生
        3.1.2 双量化特性分析
    3.2 基于双量化特性的盲取证
        3.2.1 算法思想
        3.2.2 算法描述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实验结果
        3.3.2 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
        3.3.3 算法局限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JPEG压缩局部块效应的彩色伪造图像盲取证
    4.1 块效应特性
        4.1.1 块效应的产生
        4.1.2 块效应的评价
        4.1.3 局部块效应定义
        4.1.4 局部块效应仿真分析
    4.2 基于局部块效应的盲取证
        4.2.1 检测思想
        4.2.2 算法描述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实验结果
        4.3.2 算法分析及改进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数码相机高速图像压缩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图像压缩算法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点
    1.4 论文基本结构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分辨率图像增强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2.1 引言
    2.2 自适应图像增强的研究
        2.2.1 自适应图像增强原理
        2.2.2 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的改进
        2.2.3 自适应增强算法的 FPGA 实现
        2.2.4 图像采集和直方图统计
        2.2.5 自适应映射表的生成
        2.2.6 灰度的映射
        2.2.7 自适应图像增强实验结果
    2.3 基于压缩域图像增强的研究
        2.3.1 基于压缩域图像增强原理
        2.3.2 算法的应用与改进
        2.3.3 算法的 FPGA 实现
        2.3.4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JPEG 图像压缩编码器研究与实现
    3.1 引言
    3.2 图像压缩基本原理
        3.2.1 图像压缩理论简介
        3.2.2 图像统计特性与压缩编码
        3.2.3 图像质量的评价
        3.2.4 图像数据对硬件实现的要求
    3.3 JPEG算法基本原理
        3.3.1 JPEG 标准概述
        3.3.2 JPEG 基线系统工作流程
        3.3.3 JPEG 算法的应用与改进
    3.4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4.1 图像分块模块
        3.4.2 DCT 变换与之字扫描模块
        3.4.3 量化模块
        3.4.4 游长编码模块
        3.4.5 Huffman 编码模块
        3.4.6 可变位宽字节打包 FIFO
        3.4.7 JPEG 模块测试结果
    3.5 JPEG编码器设计结果分析
        3.5.1 系统资源利用情况
        3.5.2 静态时序分析
        3.5.3 可靠性设计
    3.6 JPEG压缩编码器的FPGA板级验证
        3.6.1 硬件测试环境
        3.6.2 验证结果与分析
        3.6.3 验证结果总结
    3.7 M-JPEG视频图像序列压缩编码器的实现
        3.7.1 M-JPEG 基本原理
        3.7.2 M-JPEG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7.3 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CSDS 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CCSDS图像压缩基本原理
        4.2.1 小波变换
        4.2.2 位平面编码
    4.3 基于FPGA的3级二维小波变换的实现
        4.3.1 二维 9/ 7 小波变换的结构
        4.3.2 小波变换的三级分解
        4.3.3 结合 BPE 的三级二维小波编码
    4.4 CCSDS与JPEG2000的比较
    4.5 实验结果分析
        4.5.1 性能分析
        4.5.2 功耗估算与测量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图像压缩处理器的系统集成
    5.1 引言
    5.2 电子学系统的组成
    5.3 图像处理器结构设计
        5.3.1 图像处理器结构
        5.3.2 图像处理器的仿真测试
    5.4 图像采集接口的设计
        5.4.1 LVDS 接口简介
        5.4.2 图像采集接口的设计
        5.4.3 数据采集模块的测试
    5.5 SDRAM 存储器接口控制器的设计
        5.5.1 SDRAM 简介
        5.5.2 SDRAM 控制器的设计
        5.5.3 SDRAM 接口控制模块的测试
    5.6 同步 RS-422 图像传输接口的设计
        5.6.1 RS-422 接口简介
        5.6.2 同步 RS-422 图像传输接口的设计
        5.6.3 图像传输模块的测试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JPEG静态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图像压缩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数字图像压缩原理
    2.1 图像压缩的必要性
    2.2 图像压缩的基础
    2.3 图像压缩的分类及其基本编码方式
        2.3.1 无损压缩
        2.3.2 有损压缩
    2.4 图像压缩效果的评价
第三章 JPEG 编码的研究
    3.1 JPEG 算法综述
        3.1.1 无损压缩编码
        3.1.2 基于DCT 变换有损JPEG 编码
        3.1.3 压缩编码器的主要算法及编码方法
    3.2 各模块分析
        3.2.1 色彩空间转换
        3.2.2 离散余弦变换
        3.2.3 量化
        3.2.4 差值预测编码
        3.2.5 熵编码和解码
    3.3 图像压缩效果和质量
    3.4 组成JPEG 压缩后比特流格式
    3.5 JPEG2000 压缩算法
        3.5.1 JPEG2000 压缩原理
        3.5.2 JPEG2000 压缩编码系统
    3.6 JPEG 和JPEG2000 压缩算法的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JPEG 图像压缩编码的实现与改进
    4.1 用matlab 实现图像的JPEG 压缩
        4.1.1 编码流程
        4.1.2 DCT 流程图
        4.1.3 量化流程图
        4.1.4 Zig-zag 扫描流程图
        4.1.5 霍夫曼编码流程图
    4.2 程序运行结果
    4.3 JPEG 算法的改进
        4.3.1 离散余弦变换的缺点
        4.3.2 查表法实现DCT 变换
        4.3.3 离散余弦变换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
        4.3.4 标准算法中量化部分的不足
        4.3.5 自适应量化算法
        4.3.6 自适应量化算法的实验结果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图像关联水印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
    1.2 密码学、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
    1.3 多媒体认证技术与数字水印
        1.3.1 数字水印的特性
        1.3.2 数字水印的主要应用
    1.4 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历程与现状
        1.4.1 国外研究的情况
        1.4.2 国内研究情况
    1.5 当前数字水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6.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6.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字水印相关技术分析
    2.1 数字水印研究的背景
    2.2 数字水印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2.1 数字水印的分类
        2.2.2 数字水印的基本模型
    2.3 水印相关技术
    2.4 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2.4.1 水印容量
        2.4.2 鲁棒性
        2.4.3 系统安全
        2.4.4 计算代价
        2.4.5 非盲检测与盲检测
    2.5 数字水印系统的评价
        2.5.1 峰值信噪比
        2.5.2 归一化相似性系数
    2.6 数字水印的攻击与反攻击
        2.6.1 攻击的分类
        2.6.2 数字水印攻击
        2.6.3 数字水印反攻击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小波域的第二代数字水印算法
    3.1 引言
    3.2 小波变换理论基础
        3.2.1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
        3.2.2 图像小波变换
        3.2.3 小波变换在水印中的应用
    3.3 一个基于小波域的第二代数字水印算法
        3.3.1 特征向量的选取
        3.3.2 水印的选择
        3.3.3 小波块的分类
        3.3.4 水印的嵌入算法LWL
    3.4 水印的提取及检测算法
    3.5 实验结果以及性能分析
        3.5.1 检测结果与性能分析
        3.5.2 与同类算法相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位平面分解技术的JPEG水印算法
    4.1 引言
    4.2 压缩域水印技术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4.2.1 JPEG压缩模型和水印模型的比较分析
        4.2.2 压缩域水印技术研究的几个要点
    4.3 水印信息的处理
        4.3.1 水印的预处理技术
        4.3.2 位平面分解技术
    4.4 基于位平面分解技术的JPEG水印算法
        4.4.1 块分类模型
        4.4.2 算法的基本模型
        4.4.3 算法的具体步骤
    4.5 实验结果以及性能分析
        4.5.1 检测结果与性能分析
        4.5.2 抗攻击实验
        4.5.3 与相应的算法进行性能比较
    4.6 针对随机序列水印信号的JPEG压缩水印技术
        4.6.1 混沌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6.2 针对随机序列的水印基本模型的改进
        4.6.3 具体的水印算法
        4.6.4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二元树复小波域的数字水印算法
    5.1 引言
    5.2 基于二元树的数字水印算法的相关研究
    5.3 一种基于二元树复小波域的数字水印算法
        5.3.1 算法的指导思想
        5.3.2 水印算法的设计
        5.3.3 实验结果以及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字水印的数字版权管理模型
    6.1 引言
    6.2 现有的数字电视版权保护方案分析
    6.3 基于数字水印的DRM模型
        6.3.1 DRM基本要素
        6.3.2 DRM基本模型
        6.3.3 提出的模型结构WDP
        6.3.4 WDP模型协议描述
        6.3.5 认证机理
        6.3.6 模型分析和评价
    6.4 基于数字水印的数字内容保护方案
        6.4.1 数字电视版权保护应用方案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9)基于多平台图像编解码研究与技术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图像编码的原理
    1.3 图像编码国际标准简介
    1.4 本论文所做工作
    1.5 小结
2. JPEG标准编解码研究与改进
    2.1 JPEG标准介绍
        2.1.1 文件格式
    2.2 JPEG算法的基本原理
        2.2.1 离散余弦变换
        2.2.2 JPEG中的二维 DCT
        2.2.3 DCT系数的量化及其编码
        2.2.4 DCT系数直流分量的编码
        2.2.5 DCT系数交流分量的编码
        2.2.6 二维 DCT快速算法
3 编码器软件实现
    3.1 小结
4. DSP处理器及其软件开发环境
    4.1 DSP芯片的发展和特点
    4.2 TMS320C6000系列DSP
    4.3 TMS320C6000的软件开发环境
        4.3.1 C6000的集成开发环境CCS
        4.3.2 实时操作系统DSP/BIOS
    4.4 小结
5. JPEG图像编码器在DSP上的实现
    5.1 TMS320C6711的结构特性
    5.2 ICETEK-C6711-IDK-YUV图像处理平台
        5.2.1 ICETEK-C6711-IDK-YUV图像处理平台简介
        5.2.2 ICETEK-YUV图像子系统的介绍
    5.3 JPEG算法的移植
    5.4 JPEG图像编码在C6711DSP上的优化流程
        5.4.1 C代码开发
        5.4.2 优化编译选项的采用
        5.4.3 使用库函数
        5.4.4 存储空间的考虑
        5.4.5 部分函数的修改
        5.4.6 利用DMA实现片上与片内的数据通信
        5.4.7 使用volatile关键字
        5.4.8 使用far关键字
        5.4.9 优化结果
        5.4.10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研究成果

(10)基于TMS320VC5402的静态图像采集与压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系统软硬件实现简介
    1.3 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图像采集与图像数据存储
    2.1 图像采集和输出模块SAA7111概述
        2.1.1 SAA7111的主要特点
        2.1.2 SAA7111的主要原理
        2.1.3 SAA7111主要寄存器设置
    2.2 利用DSP对SAA7111初始化
        2.2.1 I~2C总线的特点及基本通信协议
        2.2.2 DSP对SAA7111初始化
        2.2.3 利用定时器实现精确定时
    2.3 采集控制与存储地址产生电路设计
第3章 基于DSP的JPEG压缩编码
    3.1 JPEG标准概述
    3.2 JPEG基本系统
    3.3 二维DCT算法概述
        3.3.1 一维DCT算法
        3.3.2 二维DCT算法
    3.4 基于DSP的二维快速DCT变换
        3.4.1 行列分离式的二维快速DCT变换
        3.4.2 DCT快速变换的DSP实现
    3.5 量化
    3.6 Z字形编排
    3.7 熵编码
        3.7.1 DC系数编码
        3.7.2 AC系数编码
    3.8 JPEG算法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3.9 JPEG算法的实时性分析
第4章 基于TMS320VC5402的JPEG压缩系统实现
    4.1 存储器接口电路的设计
        4.1.1 TMS320VC5402的存储器结构
        4.1.2 TMS320VC5402存储器扩展方式
        4.1.3 片外SRAM接口电路的设计
    4.2 片外存储器片选与读写逻辑
    4.3 TMS320VC5402输入时钟产生
    4.4 设置等待状态产生器
    4.5 关键引脚及多余引脚的处理
第5章 在线Flash烧写程序设计
    5.1 Boot Loader概念
    5.2 Boot Loader模式
    5.3 并口Boot Loader原理
    5.4 Flash在线编程的实现
        5.4.1 Boot表的生成
        5.4.2 SST39VF400的烧写规则
        5.4.3 烧写程序设计
第6章 总结和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个MCU亮度系数JPEG主程序
附录2 利用DSP虚拟I~2C总线初始化SAA7111程序
附录3 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与中断向量表
附录4 图2-6中模块pcount、hcount、addr的VHDL程序
附录5 文中利用CPLD实现功能的顶层模块图与引脚分配
附录6 基于DSP的静态图像压缩平台的电路图
致谢

四、基于DCT顺序型模式JPEG图象的分析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CT和APBT的JPEG图像编码算法优化[D]. 傅齐鸣. 山东大学, 2016(02)
  • [2]二维码与图像信息隐藏相结合的研究[D]. 殷颢玻.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3]基于IPCS的医学图像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何建斌.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5(01)
  • [4]基于图像内容的隐写分析与篡改检测[D]. 郑二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1(07)
  • [5]基于JPEG压缩特性的彩色伪造图像盲取证[D]. 刘晓腾.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3)
  • [6]数码相机高速图像压缩处理器的研究与实现[D]. 唐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0(06)
  • [7]JPEG静态图像压缩算法的研究[D]. 蔡旸. 武汉科技大学, 2009(02)
  • [8]图像关联水印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 兰红星. 中南大学, 2008(02)
  • [9]基于多平台图像编解码研究与技术实现[D]. 刘成文. 北方工业大学, 2008(09)
  • [10]基于TMS320VC5402的静态图像采集与压缩[D]. 臧臣瑞. 内蒙古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基于DCT序列模式的JPEG图像分析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