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岩[1](2020)在《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文中指出2008年经济危机后,为摆脱经济下行的轨道,美国、日本、德国先后提出了“重振制造业”(2009年)、日本版“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年)、“工业4.0”(2012年)等战略计划,而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这些战略规划的陆续出台拉开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 T)、人工智能(AI)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帷幕。而作为第二经济大国,我国应如何借助于这一难得机遇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则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回顾日本走过的“路”可知,其也曾作为“第二经济大国”面临过相似的难题,且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比较和所面临的“三期叠加”状态来看,我国现阶段也更为接近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而日本却在当时的情况下借助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成功地推动了国内产业的改造升级。基于此,本文以日本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阶段锁定在其取得成功的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进而研究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接下来要走的“路”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引和借鉴。在对熊彼特创新理论以及新熊彼特学派提出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产业技术范式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部门创新体系理论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本文借助于此从创新体系的视角构建了“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即:从整体产业体系来看,其属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过程,该过程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且两者间的匹配性决定着产业升级的绩效;而深入到具体产业来看,其又是通过催生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对于此分析的最佳维度则是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同样地,两者间的匹配性也决定着各产业升级的成效。回顾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可知,其呈现出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重化型”化,70~80年代的“轻薄短小”化,以及90年代后的“信息”化。其中,“轻薄短小”化阶段是日本发展最为成功的时期,也是本文的研究范畴所在。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可知:虽然效仿欧美国家构建的重化型产业结构支撑了日本经济“独秀一枝”的高速发展,但在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后,这一产业结构所固有的局限性和问题日渐凸显,倒逼着日本垄断资本进行产业调整;而与此同时,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恰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这种机遇对于后进国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机会均等”的,该国能否抓住的关键在于其国内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而日本战后近20年的高速增长恰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又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积累了殷实的技术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借助于上文所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后文从创新体系的视角解释了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以及日本为何更为成功的。就整体产业体系而言,科技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引致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且这一过程是在由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主体联盟等构建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实现的。战后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仍是美国,日本的参与借助的是范式转换过程中创造的“第二个机会窗口”,换言之,日本的成功得益于对源于美国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其技术经济范式呈现出“应用开发型”特点。而分析日本各创新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行为可以发现,无论是政府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等支持创新的行为,还是企业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遵循“现场优先主义”原则、实施“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以及培训在职人员等创新行为,或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针对产业技术进行研究、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以及培养理工科高科技人才等行为,亦或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的创新主体联盟联合攻关尖端技术、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等行为都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微电子技术发展潜力的。而这种“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间的相匹配正是日本能够更为成功地借力于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根因所在。进一步地从具体产业来看,科技革命引致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表现为新兴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和改造传统产业技术范式的过程,这也是科技革命“双重性质”的体现。而对这一层面的分析则要用到能够体现“产业间差异性”的部门创新体系。在选取半导体产业和计算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以及选取工业机器产业(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主)和汽车产业作为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产业的典型后,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这些产业在技术体制、所处的产业链位置、所在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等方面的不同,其产业技术范式是相异的,而日本之所以能够在这些产业上均实现自主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功就在于日本各创新主体针对不同的产业技术范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分别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而进一步比较各部门创新体系可知,日本政府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针对“催新”和“改旧”分别形成了一套惯行的做法,但在这两类产业升级间又存在显着的差异,即:日本政府在“催新”中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均表现出了贯穿始终的强干预性,尤其是在计算机产业上;而在“改旧”中则干预相对较少,主要是引导已具备集成创新能力的“逐利性”企业去发挥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制度建设”,创新体系具有“临界性”特点且其优劣的评析标准是其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日本能够成功地借力于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的经验就在于其不仅构建了与当时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而且注重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加速推进了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并推动了新旧产业的协调发展。但是,这种致力于“应用开发”的“追赶型”创新体系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以及政府主导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等,这也是日本创新和成功不可持续以致于在20世纪90年代后重新与美国拉开差距的原因所在。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在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追赶先进国家的“机会窗口”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追跑”“齐跑”“领跑”并行发展的机遇,并为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由于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因此,必须构建极其重视基础研究且具有灵活性的国家创新生态体系,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以及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等。

余利丰,肖六亿[2](2015)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构建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2006-2012年的化工、有色、钢铁和纺织4个传统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投入与其应用效果关联度最高,信息化程度与生态环境改善关联度最高;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果明显,尤其是技术进步在改造提升不同传统产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河南省要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效果,一方面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优惠政策。

刘宁宁,沈大伟,宋言东[3](2013)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而引起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的升级。国内学者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广泛研究是从2006年开始的,而且大多集中于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学者研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侯珍珠[4](2011)在《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提出装备制造业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也是综合竞争力的基本体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首要地位。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其装备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尤其是传统装备制造业。由于过去河南省对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缺少足够的重视,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及适应性战略调整的长期影响,致使装备制造业整体上技术落后,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装备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竞争力不足,因此,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落后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于评价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产业经济学、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及产业影响力理论的基础知识,界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含义及特征;其次,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相互关系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进了适合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的评价模型,指出高新技术产业是从3个方面出发,经过4个大的途径对传统装备制造业来产生影响的;最后,依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并根据结果提出目前河南省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水平的对策及建议。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相互关系分析,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是从高新技术产业渗透水平、传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改造投入吸收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效果3个方面出发,通过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及自主创新4个途径对传统装备制造业产生影响的。根据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可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处在中等偏下水平,主要原因是受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水平及技术水平,传统装备制造业中研发,技术创新及人才结构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但从2000年至2009年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发展空间比较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及对策,来提高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力水平,改善河南省传统装备制造业落后的技术条件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产业经济增长。

黎春秋[5](2012)在《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县域经济相对于省、市域经济而言,传统产业所占比重通常更大,资源统筹范围和能力也十分有限,同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非常突出。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县域经济的这些特殊性,对所有县域地区采取相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政策或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针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特殊性,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从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模式、县域传统产业的战略性升级、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形成和巩固以及具体的制度与机制设计等方面系统研究解决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问题。首先,论文从产业角度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技术、人才、资本等相对落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提出培育和发展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认为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需考虑国家、县域、产业、风险等多种因素,遵循“七大选择原则”,提出并建立了基于主客观结合的"AHP-PCA-IE"组合赋权选择模型,并对不同产业特征的县域经济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其次,论文从对立产业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下的县域传统产业转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将对县域传统产业产生三大效应: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基于这三大效应,县域传统产业相应有三种基本转型模式:技术升级模式、结构优化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论文对这三类模式的特征、选择条件和实施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再次,论文从产业耦合和产业链形成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和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合项目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存在耦合关系,两类产业的发展最终会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耦合系统、形成相互补充的产业链条,并据此构建了两类产业耦合程度和发展阶段的评价模型,对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定位和形成提成了新的思路。最后,论文通过对湖南省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及传统产业转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了论文研究的合理性,并对县域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论文提出的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为县域经济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刘凌霄[6](2011)在《河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现代化,和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实现工业化,这是我省今后几十年必须面对和完成的艰巨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并结合我省的实际作出合理选择,是实现该任务的关键。本文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两种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促进。应当把两种发展结合起来,用高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两种产业的共同发展。

吴芳[7](2011)在《天津传统产业改造战略研究 ——以纺织产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津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是其支柱产业,是天津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和不可或缺的基本力量。纺织业是天津的典型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为天津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由于各种原因,天津纺织业出现衰落态势,虽经调整得到初步复苏,但多年来,粗放式发展、低附加值、营销能力弱等问题暴漏了天津纺织产业发展的种种弊端。若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天津纺织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势在必行。高新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加快天津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当前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概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方法。第二章是对所涉及概念和理论的综述,包括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涵义及其各自的特点,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发展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第三章对天津传统产业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方向。第四章为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天津纺织产业研究。以天津纺织产业为实例,利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天津纺织产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结构,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天津纺织产业进行了分析和战略选择,制定了天津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和路径。第五章,总结和提出不足。当前,使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研究不断涌现,不少学者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对天津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纺织产业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天津传统产业尤其是纺织产业的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构建,希望能对促进天津纺织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杨志忠[8](2010)在《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河南传统产业》文中指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南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内容主要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手段、提升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改造提升的重点主要是机械、化学、食品、纺织、煤炭、有色金属等河南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基本思路是实现观念市场化、机制高效化、运行信息化、装备高新化、管理现代化、生产绿色化。

罗元青[9](2009)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切入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高新技术产品本身的方式存在;二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中。在我国尤应以后者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切入点。因为传统产业不仅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发展创造市场空间,而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是提高产业结构效率,加快产业结构高效化的要求。同时,其现实意义还在于搞活企业、扩大生产、从而扩大就业。

童宗青[10](2007)在《浅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文中研究指明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传统产业相对落后,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的中心任务。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为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一般分析
    2.1 科技革命的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2.1.1 科技革命的概念
        2.1.2 战后科技革命研究范围的界定
    2.2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及研究范围界定
        2.2.1 科技革命推动下产业升级的内涵
        2.2.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研究范围界定
    2.3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2.3.1 熊彼特创新理论
        2.3.2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2.3.3 产业技术范式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基于创新体系视角的分析框架
    3.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3.1.1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本质:技术经济范式转换
        3.1.2 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催新”与“改旧”
    3.2 创新体系相关理论
        3.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3.2.2 部门创新体系理论
    3.3 以创新体系为切入点的分析视角
        3.3.1 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3.3.2 部门创新体系与产业技术范式匹配性分析视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与背景
    4.1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历程
        4.1.1 战前科技革命成果推动下日本产业的“重化型”化(20世纪50-60年代)
        4.1.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轻薄短小”化(20世纪70-80年代)
        4.1.3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产业的“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后)
    4.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背景
        4.2.1 重化型产业结构的局限性日渐凸显
        4.2.2 世界性科技革命的爆发为日本提供了机遇
        4.2.3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经济基础
        4.2.4 日本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奠定了技术基础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
    5.1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载体: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5.2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5.2.1 传递最新科技情报并辅助企业引进技术
        5.2.2 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5.2.3 制定激励企业研发的经济政策和专利保护制度
        5.2.4 采取措施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5.2.5 改革教育体制并强化人才引进制度
    5.3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5.3.1 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5.3.2 遵循技术创新的“现场优先主义”原则
        5.3.3 实行考虑市场因素的“商品研制、推销一贯制”
        5.3.4 将资金集中投向开发研究和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
        5.3.5 重视对在职人员的科技教育和技术培训
    5.4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5.4.1 从事与产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5.4.2 重视通识教育和“强固山脚”教育
        5.4.3 培养了大量的理工类高科技人才
    5.5 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5.5.1 产学官联合攻关尖端技术
        5.5.2 建立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5.5.3 联合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5.6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技术经济范式的匹配性评析
        5.6.1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5.6.2 “追赶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应用开发型”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战后科技革命催生日本主要新兴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6.1 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与日本部门创新体系
    6.2 微电子技术催生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6.2.1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6.2.2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6.2.3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
        6.2.4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6.2.5 微电子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6.3 计算机技术催生下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6.3.1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6.3.2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6.3.3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6.3.4 计算机技术产业化中的需求因素
    6.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的匹配性评析
        6.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半导体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4.2 部门创新体系与计算机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4.3 部门创新体系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相匹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战后科技革命改造日本主要传统产业:基于部门创新体系的分析
    7.1 科技革命改造传统产业的本质: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
    7.2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工业机器自动化的发展
        7.2.1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7.2.2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7.2.3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7.2.4 工业机器自动化中的需求因素
    7.3 微电子技术改造下日本汽车电子化的发展
        7.3.1 汽车电子化中政府支持创新的行为
        7.3.2 汽车电子化中企业的创新行为
        7.3.3 汽车电子化中的创新主体联盟
        7.3.4 汽车电子化中的需求因素
    7.4 日本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的匹配性评析
        7.4.1 部门创新体系与工业机器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4.2 部门创新体系与汽车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4.3 部门创新体系与传统产业技术范式变革相匹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教训
    8.1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经验
        8.1.1 构建了与微电子技术经济范式相匹配的国家创新体系
        8.1.2 重视创新体系的层级性和差异性建设
        8.1.3 加速推进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的形成
        8.1.4 借力科技革命的“双重性质”推动新旧产业协调发展
    8.2 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的教训
        8.2.1 创新体系的基础研究能力不足
        8.2.2 创新体系不利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产生
        8.2.3 政府主导下的大型研发项目模式存在定向失误的弊端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创新体系视角下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对我国的启示
    9.1 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
        9.1.1 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机会窗口”
        9.1.2 为我国新兴产业“追跑”“齐跑”与“领跑”的并行发展提供机遇
        9.1.3 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会
    9.2 构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创新体系
        9.2.1 构建国家创新生态体系
        9.2.2 重视部门创新体系的“产业间差异性”
        9.2.3 形成与新兴产业技术范式相匹配的部门创新体系
        9.2.4 建设能够促进传统产业技术范式演化升级的部门创新体系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证分析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 样本及数据来源
2 河南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评价计量分析
3 政策建议

(3)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4)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创新之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新技术产业含义
        2.1.2 传统装备制造业含义
        2.1.3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相关概述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产业结构理论
        2.2.2 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化理论
        2.2.3 产业关联理论
        2.2.4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现状
        2.3.2 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研究现状
        2.3.3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相互关系分析
    3.1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与基本关系
        3.1.1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比较
        3.1.2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基本关系
    3.2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机理
    3.3 本章小结
4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1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特点
        4.1.1 构建原则
        4.1.2 构建方法
    4.2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1 指标体系设计依据
        4.2.2 指标体系设计
        4.2.3 指标体系的解释说明
    4.3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4.4 本章小结
5 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方法的设计
    5.1 影响力评价方法的选取
    5.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5.2.1 权重确定的方法
        5.2.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5.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3.1 模糊评价基本模型
        5.3.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
    5.4 本章小结
6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实证分析
    6.1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6.1.1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6.1.2 河南省传统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6.2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6.2.1 各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6.2.2 实证分析
    6.3 对策及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5)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战略性产业
        2.1.2 新兴产业
        2.1.3 传统产业
        2.1.4 主导产业
        2.1.5 战略性新兴产业
    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1 产业关联理论
        2.2.2 产业演进理论
        2.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2.4 产业链理论
    2.3 县域经济(产业)相关理论
        2.3.1 县域经济增长有关的理论
        2.3.2 区域产业转移相关的理论
        2.3.3 区域产业集群相关的理论
        2.3.4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相关的理论
第三章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县域经济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3.1.1 县域经济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3.1.2 县域经济(产业)的主要特点
    3.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3.2.1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2 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选择
        3.2.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积极意义
    3.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可行性分析
        3.3.1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环境基础和要求
        3.3.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环境支撑
第四章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思路与路径
    4.1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总体思路与原则
        4.1.1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总体思路
        4.1.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4.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范围
    4.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与阶段
第五章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与方法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性及现有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缺陷
        5.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评价的特殊性
        5.1.2 现有单一选择与评价方法的主要缺陷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评价的组合赋权法设计
        5.2.1 备选产业集的建立
        5.2.2 指标体系的选择
        5.2.3 基于“AHP-PCA-IE”的选择模型
    5.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
        5.3.1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整体模式
        5.3.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细分模式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下县域传统产业的转型
    6.1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性与原则
        6.1.1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必要性
        6.1.2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基本原则
    6.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传统产业转型的外部效应
        6.2.1 溢出效应
        6.2.2 置换效应
        6.2.3 联动效应
    6.3 县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基本模式
        6.3.1 基于溢出效应的优化升级——技术升级模式
        6.3.2 基于置换效应的优化升级——结构优化模式
        6.3.3 基于联动效应的优化升级——模式创新模式
        6.3.4 混合型优化升级模式
    6.4 县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模式选择与效果评价
        6.4.1 县域传统产业优化模式选择
        6.4.2 县域传统产业优化的效果评价
第七章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
    7.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关系
        7.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7.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的定义
        7.1.3 耦合关系的类型
    7.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结构
        7.2.1 耦合空间结构
        7.2.2 耦合时间顺序
    7.3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评价模型
        7.3.1 模型构成及功能
        7.3.2 模型的构建
        7.3.3 耦合指标体系设计
第八章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形成与制度支撑
    8.1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定位
        8.1.1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展具备的条件
        8.1.2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8.1.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定位
    8.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形成模式
        8.2.1 基于空间定位的形成——融入模式
        8.2.2 基于结构定位的形成——片断模式
        8.2.3 基于功能定位的形成——特色模式
    8.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
        8.3.1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政策保障
        8.3.2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机制创新
        8.3.3 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九章 实证研究:以宁乡县为例
    9.1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9.1.1 宁乡县简介
        9.1.2 宁乡县产业发展情况
        9.1.3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需求
    9.2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
    9.3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与路径
        9.3.1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
        9.3.2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路径
    9.4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背景下宁乡县传统产业优化
        9.4.1 宁乡县产业特征分析
        9.4.2 宁乡县传统产业优化模式选择
    9.5 宁乡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9.5.1 加强产业规划
        9.5.2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
        9.5.3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9.5.4 完善财政、税收、激励等政策制度体系
        9.5.5 建立并推动高水平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的结论
    10.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0.2.1 研究的不足
        10.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天津传统产业改造战略研究 ——以纺织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成果
        1.2.1 国外情况
        1.2.2 国内情况
    1.3 实践中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传统产业
        2.1.1 传统产业的涵义
        2.1.2 天津的传统产业及其界定
    2.2 高新技术
        2.2.1 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涵义
        2.2.2 高新技术的特点
        2.2.3 高新技术的扩散效应
    2.3 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关系
    2.4 战略管理理论
        2.4.1 基本竞争战略
        2.4.2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2.4.3 SWOT 分析工具
    2.5 微笑曲线理论
        2.5.1 什么是“微笑曲线”
        2.5.2 微笑曲线的启示
第三章 天津传统产业分析及改造方向
    3.1 天津传统产业现状
        3.1.1 传统产业的重要经济地位
        3.1.2 天津传统产业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3.2 天津传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3.2.2 产品附加值低
        3.2.3 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3.2.4 知识产权发展滞后
    3.3 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主要内容和遵循的原则
        3.3.1 企业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
        3.3.2 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3.3.3 信息化与高新技术应用相结合
        3.3.4 优化布局与淘汰落后相结合
        3.3.5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3.4 重点推广的高新技术
        3.4.1 信息技术应用
        3.4.2 绿色技术
        3.4.3 节能环保技术
        3.4.4 现代制造集成技术
    3.5 建设传统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章 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天津纺织产业研究
    4.1 纺织行业的界定
    4.2 纺织行业在全国和天津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2.1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及现状
        4.2.2 天津纺织行业概况
    4.3 天津纺织行业PEST(宏观环境)分析
        4.3.1 政治法律环境
        4.3.2 经济环境
        4.3.3 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4.3.4 科技环境
    4.4 行业状况分析
        4.4.1 行业阶段分析
        4.4.2 行业结构分析——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4.5 基于微笑曲线的分析
        4.5.1 以“微笑曲线”看天津纺织
        4.5.2 金融危机下的倒微笑曲线
    4.6 SWOT 分析
        4.6.1 天津纺织行业SWOT 分析
        4.6.2 天津纺织行业SWOT 分析表
    4.7 天津市纺织产业升级的基本对策
        4.7.1 发展策略
        4.7.2 发展路径
    4.8 天津纺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改造提升之路
        4.8.1 主业提升战略
        4.8.2 研发带动和技术创新战略
        4.8.3 品牌支撑战略
        4.8.4 多元化经营战略
        4.8.5 融资发展战略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河南传统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内容
    1. 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2. 改造提升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手段。
    3. 促进传统产业产品升级换代。
    4.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重点
    1. 机械工业。
    2. 化学工业。
    3. 食品工业。
    4. 纺织工业。
    5. 煤炭工业。
    6. 有色金属工业。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思路
    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首先要树立市场观念, 实施市场导向战略。
    2. 建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机制, 实现技术改造动力机制高效化。

(9)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切入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
二、传统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市场
三、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产业结构高效化的步伐
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现实意义——扩大就业

(10)浅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传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改造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必要性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经验借鉴与应用实践
    (一) 发达国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经验借鉴
        1.“技术立国”发展战略, 使日本经济实现了由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
        2. 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 为美国传统产业生存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 促进了法、德两国传统产业转型进而焕发生机。
    (二) 国内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应用实践
        1. 围绕市场选产品, 围绕产品抓创新, 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
        2. 管理体制创新, 引进资金和技术, 促进传统铜工业基地焕发青春。
四、国内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启示
五、结束语

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战后科技革命推动日本产业升级研究 ——基于创新体系的视角[D]. 刘伟岩. 吉林大学, 2020(03)
  • [2]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余利丰,肖六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5)
  • [3]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J]. 刘宁宁,沈大伟,宋言东. 商业时代, 2013(34)
  • [4]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评价 ——以河南省为例[D]. 侯珍珠. 西安工程大学, 2011(01)
  • [5]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 黎春秋. 中南大学, 2012(02)
  • [6]河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研究[A]. 刘凌霄.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part 4), 2011
  • [7]天津传统产业改造战略研究 ——以纺织产业为例[D]. 吴芳. 天津大学, 2011(06)
  • [8]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河南传统产业[J]. 杨志忠. 企业活力, 2010(04)
  • [9]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切入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J]. 罗元青. 商场现代化, 2009(27)
  • [10]浅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J]. 童宗青. 铜陵学院学报, 2007(04)

标签:;  ;  ;  ;  

用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