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扦插繁殖试验简报

藜麦扦插繁殖试验简报

一、四翅滨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董然然[1](2016)在《抗寒梅花嫩枝扦插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Prunus mume)为中国传统的名花,曾多次被提名为国花,因此使其在北京地区迅速推广并建成江南梅林、梅园的景色尤为重要。嫁接是北方抗寒梅花扩大繁殖的主要手段,但繁殖过程中易出现不亲和性的缺陷,硬枝扦插结果也表明其效果并不理想。嫩枝扦插因繁殖快、成本低、效率高、占地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木本植物的繁殖,但在抗寒梅花繁殖中并未成功应用。本研究以初步建立抗寒梅花嫩枝扦插繁育体系为目的,主要研究抗寒梅花嫩枝扦插技术以及不同季节嫩枝扦插过程中插穗皮层及叶片内相关生理生化变化,并对1年生扦插苗年生长规律进行分析,能为北方抗寒梅花产业化生产和苗木培育奠定基础,并为北方抗寒梅花的大规模繁育提供新途径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梅花嫩枝扦插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月末扦插,梅花生根率及生根质量显着优于8月初。(2)基质、IBA、枝条部位三个影响因子中,IBA对‘美人’梅、‘淡丰后’、‘三轮玉蝶’嫩枝扦插生根率有显着促进作用,基质和枝条部位因品种和季节不同显着性不同。5月末,‘美人’梅选用基质3:1(泥炭:珍珠岩),‘三轮玉蝶’选用基质2:1(泥炭:珍珠岩)能显着提高插穗生根率,降低插穗腐烂率;5月末‘淡丰后’及8月初三个品种不同基质间嫩枝扦插生根率没有显着性差别。不同季节,IBA1500-2500 mg·L-1均能显着提高三个品种插穗生根率及生根质量,浓度过高表现为生长抑制作用;ABT1对‘美人’梅和‘三轮玉蝶’嫩枝扦插生根促进效果并不显着,生产中应慎用。对于枝条部位,除特别纤细的枝条外,选用枝条中、上部能显着提高插穗生根率。(3)‘美人’梅选择8 cm插穗能显着提高插穗生根率,使平均根长更长。(4)生根性状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关系,生产中,可以采取易于测得的生根率进行较适处理筛选。(5)9个梅花品种表现出不同的生根效果,其中生根指数较高的品种有‘淡粉’、‘龙潭玉蝶’、‘粉月香’,生产中,可对其进行扩大繁殖。对不同扦插时间‘美人’梅生根特性和生根指标差异及扦插后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及叶片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氧化酶(POD、PPO、IAA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美人’梅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均可分为根的诱导期(0—10d),表达期(10—30d)和伸长期(30—40d)3个阶段。(2)与对照处理生根率为0相比,IBA处理可显着提高‘美人’梅插穗生根率,5月份扦插效果显着优于8月份,生根率最高可达83%,平均根数可达21条,平均根长为8 cm。(3)不同扦插季节,母株插穗皮层内可溶性糖含量、PPO和POD活性与生根率正相关,叶片及插穗皮层内的IAAO活性与生根率负相关,推测其可能与‘美人’梅生根率季节性差异有关。(4)生根过程中,插穗皮层及叶片内营养物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与扦插生根密切相关。扦插时间不同,其内源物质含量及变化存在差异:5月份插穗皮层内可溶性糖含量及3种氧化酶的活性在表达期均高于8月份;8月份叶片内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峰值点相比于5月份均存在滞后现象,氧化酶POD活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且其含量较低,IAAO活性较高;整个生根期插穗皮层和叶片内PPO活性在5月份与8月份的变化均呈现相反规律。以上差异可能会对插穗生根产生影响。IBA处理可以加速插穗皮层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使POD活性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使IAAO的活性在诱导期较低,表达期持续升高,从而可能对插穗生根有利。对‘美人’梅一年生扦插苗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美人’梅苗高连续生长曲线表现为“S”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2)苗高和地径的净生长量均在7—8月之间达到峰值,6—8月为‘美人’梅扦插苗速生时期,此期间应当加强肥水管理。

赵丹[2](2010)在《麻栎组培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用途广,发展潜力大。麻栎无性繁殖育苗困难,研究组织培养以及扦插育苗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两个方面研究了麻栎无性育苗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麻栎的组织培养技术(1)用种子萌发的幼苗和麻栎大树萌条作为外植体效果较好。(2)外植体灭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消毒处理后,采用麻栎大树萌条作为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6.5%,萌芽率达73.1%;采用麻栎种子萌发的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7.5%,萌芽率达82%。(3)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1,发芽率高达83.3%。(4)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02 mg·L-1,增殖系数为4.6。(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1,生根率可达87%,移栽成活率达80%。(6)麻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表明:用生长素2,4-D1.5mg·L-1来进行愈伤诱导效果较好。2.麻栎的扦插育苗技术(1)用插条中部进行扦插,其成活率高于插条稍部和基部。(2)9种不同种源麻栎苗木茎干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安徽池州种源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达27.1%。(3)在硬枝扦插试验中,以苗木平茬后萌生的1年生萌条作为扦插材料,经过200ppm的ABT-1号生根粉浸泡2h后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达到40%。(4)6月20日的嫩枝扦插试验效果最好,经过200ppm 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2h的苗木萌条扦插成活率最高达56.7%。(5)麻栎扦插成活率与iPA、IAA、ZR及G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ABA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插穗中的ABA浓度普遍较高可能是导致麻栎扦插生根困难、成活率较低的重要原因。(6)不论是嫩枝扦插还是硬枝扦插,苗木萌条插穗成活率都显着高于大树萌条,这可能与其具有较高的N/P比和较低的C/N比有关。

郭喜平[3](2009)在《“蒙杞1号”枸杞的生物性状及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试验以枸杞新品种“蒙杞1号”和当地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试材,于2008年分别在前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乡)、临河(巴彦淖尔市河套大学农牧职业技术学校)、杭锦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3个地区对“蒙杞1号”枸杞的生物学性状、抗逆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等与“宁杞1号”做了详细比较分析;3个地区的试验定植苗木均为一年生嫩枝扦插苗,每个地区设置3个小区,每小区40株,“蒙杞1号”与“宁杞1号”按1:1的比例间隔种植,株行距为2m×2.5m,小区面积200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同时在内蒙古园艺所试验场智能温室内对不同生根剂配方(①100mg/kg萘乙酸(NAA),②100mg/kg吲哚丁酸(IBA),③100mg/kg萘乙酸(NAA)+100mg/kg吲哚丁酸(IBA),④200mg/kg萘乙酸(NAA)+200mg/kg吲哚丁酸(IBA),⑤对照,不沾生根剂)、不同插穗粗度(①插穗粗度0.2cm以下,②插穗粗度0.2~0.4cm,③插穗粗度0.4cm以上)、不同插穗成熟度(①插穗成熟度为未木质化,②插穗成熟度为半木质化,③插穗成熟度为木质化)、不同叶片数量(①插条上不留叶片(0片),②插条上留1~2片,③插条上留3~4片,④插条上留5~6片,⑤插条上留6片以上)及温室温度(①温度设为35~30℃,②温度设为30~25℃,③温度设为25~20℃)、湿度(①湿度设为95~90%,②湿度设为90~85%,③湿度设为85~80%,④湿度设为80~75%)对“蒙杞1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蒙杞1号”枸杞果实表现特大比“宁杞1号”增大1倍以上,产量稳定且与“宁杞1号”相当,三年生植株产量可达到1475.9kg/hm2,在3个试验地区的产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临河地区产量>前旗>杭锦旗。果实特优果率为95%以上,特级果率为100%,果实整齐漂亮,果实成熟后采摘期可达10d,比“宁杞1号”多1倍时间,果实受损率低于“宁杞1号”。(2)“蒙杞1号”枸杞果实营养成分含量高,总糖65.9%、还原糖64.0%、胡萝卜素41.7mg/100g、维生素B10.364mg/100g、维生素B20.338mg/100g、维生素C92.2 mg/ 100g、钙908mg/kg、铁85.3mg/kg、氨基酸总和7.824%、可滴定酸2.38%、灰分3.76%、水分15.4%。其中含糖量高于“宁杞1号”,其它营养成分和地产“宁杞1号”基本相当。(3)用100mg/kgNAA处理的苗木成活率为64%,较对照高出1倍;100mg/kgIBA处理的苗木成活率为75%,较对照高43%;100mg/kgNAA+100mg/kgIBA处理的苗木成活率为91%,较对照高59%;200mg/kgNAA+200mg/kgIBA处理的苗木成活率为84%,较对照高52%。这说明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两种生根剂都能明显提高“蒙杞l号”枸杞嫩枝扦插的苗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且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两种生根剂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效果好。生根剂配方的使用效果顺序为:100mg/kgNAA+100mg/kgIBA>200mg/kgNAA+200mg/kgIBA>100mg/kgIBA>100mg/kgNAA。(4)插穗保留的叶片数、粗度和木质化程度对“蒙杞l号”枸杞苗木的成活均有很大影响。不同插穗粗度试验发现,插穗粗度在0.2~0.4cm之间的效果最好,成活率和生根数量最大,分别为88%和6.3条;不同成熟度的试验结果是:半木质化程度的效果最好,成活率和生根数量分别为86%和4.8条;叶片保留试验结果为:叶片保留在3~4片的成活率和生根数量最高,分别为82%和4.5条。因此在“蒙杞l号”枸杞嫩枝扦插时应选择插穗粗度为0.2~0.4cm的半木质化插穗,并且保留3~4片叶子。(5)育苗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蒙杞l号”枸杞苗木成活有直接影响。“蒙杞1号”枸杞嫩枝扦插时育苗温室的最佳温度应在30℃左右,成活率可达89%;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5℃,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5℃。湿度最好保持在90%~95%之间,成活率高达90%;最低湿度不能低于85%(湿度低于80%以下成活率仅有32%)。

张雪[4](2009)在《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是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为金银花药材的地方习用品种,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大量栽培,是当地金银花药材的主流商品之一。它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首次将灰毡毛忍冬收载在新增药典品种山银花项下,列为山银花药材的基源植物之一。灰毡毛忍冬的无性繁殖特别是扦插繁殖国内还未见系统的报道。本研究对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激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研究表明:经ABT6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等生长指标都优于IBA、NAA的处理。使用外源激素处理后,插条的生根部位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节和节间的生根数量显着升高,而切口处生根数量明显减少。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A、ABT6和IBA的处理效果最佳的浓度分别为700mg·L-1、500mg·L-1和300mg·L-1。三种外源激素的作用均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范围则会降低。外源激素不同浸泡时间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A、ABT6和IBA三种外源激素最好的处理分别是:700mg·L-1NAA30s、500mg·L-1IBA10s和300mg·L-1ABT660min。处理时间增加或减少,效果均降低。扦插基质种类对插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腐殖土、珍珠岩、蛭石、河沙四种基质不同配比作为扦插基质,以腐殖土:珍珠岩=1:1为最好。营养物质动态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研究表明:插条叶片及插条基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定根的形成期含量最低。插条叶片及基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生根率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5、0.700、0.139、0.274。插条叶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趋势也是先下降后上升,而插条基部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则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后期下降较缓和。插条叶片及基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515、0.593)。插条叶片及基部的总氮含量均是呈先下降后趋于稳定,与生根率成负相关(r=-0.422、-0.500)。插条叶片及基部的C/N比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缓,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771、0.668)。叶片中全磷含量呈前期逐渐降低后期有所回升的趋势,插条基部全磷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569、0.655)。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研究表明:插条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为:在插条不定根原基的诱导期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的形成期则明显下降;在不定根形成后的伸长期中则又呈上升趋势。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625)。含水量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研究表明:插条叶片及基部的组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都是先下降再升高,谷值出现在不定根的形成期,插条基部及母叶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与生根率都是呈正相关的(r=0.525、0.874、0.793、0.366)。保护酶活性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MDA含量均是在插后12d内缓慢增加,然后随着不定根的凸出和生长又降低。MDA含量与生根率成负相关(r=-0.323、-0.499)。插条叶片的SOD活性在12d内降低,而后随着不定根的凸出和生长SOD活性逐渐升高。插条基部皮层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定根的形成期达到最大值,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SOD活性与生根率呈正相关的(r=0.449、0.757)。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生根率呈正相关的(r=0.631、0.732)。插条叶片的CAT活性呈一直降低的趋势,而插条基部皮层的CAT活性都是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CAT活性与生根率成负相关(r=-0.665、-0.596)。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IAA变化均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后趋缓的过程。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IAA含量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802、0.860)。插条叶片的ABA含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衡的趋势。基部皮层的ABA含量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趋缓的过程,与生根率成负相关(r=-0.388、-0.778)。插条叶片及基部皮层的IAA/ABA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后趋缓的过程,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352、0.937)。插条叶片GA3含量在插后4d有一定的下降,之后变化平缓,基部皮层含量波动比较大,插条叶片的GA3含量与生根率成负相关(r=-0.499),基部皮层的GA3含量与生根率成正相关(r=0.887)。灰毡毛忍冬生根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的不定根的发生属于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其根原基类型属于诱生根原始体型。

刘明虎[5](2008)在《工厂化嫩枝扦插育苗设备与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嫩枝扦插育苗工厂化的程度,取决于运用机械、电子及生物环境控制技术与生物技术密切结合的程度。目前我国嫩枝扦插工厂化程度总体偏低,常规的嫩枝扦插设备与配套技术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采穗设施过于简单,工作时间制约因素较多,劳动强度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二是落地式苗床栽培基质气相、液相指标不均匀,难于控制,不适宜工厂化生产,且苗床基质回收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及污染;三是喷雾设施喷雾量大、均匀度低,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常用的叶面水分控制仪只控制喷水的频率,而无法精确控制单次喷水强度,控制范围窄。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植物嫩枝扦插的工厂化生产程度,作者首先对传统嫩枝扦插使用的反冲旋转喷雾设施进行了部分优化,在此基础上从植物嫩枝插穗采集、扦插床和喷雾系统设备配置的主要环节入手,结合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制作了采穗箱、电热育苗箱和固定喷头式喷雾系统,并对所研发的设施进行指标参数的测定和生根试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1.采穗箱设计要点包括:顶盖内侧网状扁长方体形的冰块夹层、可向外打开的侧板、通气孔和挤满于箱底的多格水槽,使刚采的穗条迅速处于微光、较低温度、一定湿度、一定氧气含量的保存环境。经实验测定与分析,当采穗箱中放入3-4kg冰块时,箱内温度在采穗完成5min内达到19-20℃,接近早晚或阴天的温湿度状态与光照强度等条件,与不放冰块相比,穗条扦插成活率显着提高。使嫩枝扦插实现了白天正常时间生产作业,克服早晚采穗准确度低,在光源补充下,蚊虫叮咬,操作难度大、作业不安全、生产效率低等问题。2.电热育苗箱的设计要点包括:可拆装插接结构的2对侧板、1块底板和布设地热线的眼桩及安全隔地电源设施。其主要特点是既可实现基质加温又可在扦插流水线生产中自由搬迁。电热育苗箱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使扦插工作实现流水线生产,提高扦插工厂化程度,提高基质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基质污染,并配置低电压电加热设施,对于需要进行基质加温的扦插生产,可实现在高湿多水的环境下安全生产。经过试验检验,适当提高扦插基质的温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嫩枝扦插的生根数量。电热育苗箱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圆盘苗床和穴盘的精确控制均匀加温问题。3.基质的筛选试验证明:电热育苗箱适合使用各种工厂化育苗常用基质,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嫩枝扦插的基质,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插床使用的河砂。与圆盘型苗床相比,电热育苗箱显着增加了栽培基质的通气性,一是由于电热育苗箱结构形式上的架空使栽培基质气体有较好的扩散运动,二是由于其特有的结构形式促进了周期性喷雾形成较好的气体受迫运动。电热育苗箱较好地与扦插生根机理相吻合,能更好地给插穗提供适宜的气相与液相生根环境。电热育苗箱比传统圆盘苗床在提高植物嫩枝扦插成活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电热育苗箱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嫩枝扦插工厂化的程度。4.本题所述固定喷头喷雾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水源井多功能给水设施、晒水池及其附属紫外灯除绿苔配置及水位控制等;压力罐、电磁阀递次工作控制柜、喷头选择和淋流水回收设施等。整个供水及喷雾系统的优化,一方面使嫩枝扦插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叶面水分控制仪和电磁阀递次工作控制柜的优化组合,使嫩枝扦插喷雾系统的单次喷水强度实现精准控制,扩展了嫩枝扦插繁殖的植物范围,使早生植物嫩枝扦插育苗生产成为有保障、有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该系统的使用使嫩枝扦插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嫩枝扦插标准化和工厂化的发展。

崔宏安[6](2008)在《三种木本滨藜叶的结构与抗逆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滨藜属植物(Atriplex)是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的特点。既是垦荒、退化牧场改良的荒漠地带植物,亦是优良的饲料植物,现已成为美国西部干旱地区重要的饲料灌木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原产地的生境与我国西北干旱区有一定的相似性,青海、新疆、宁夏等地先后引进滨藜,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滨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栽培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苗圃三种滨藜: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努塌滨藜(Atriplex Gardneri)、三角滨藜(Atriplex Tridentate)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叶片解剖构造。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结构与抗旱、耐盐碱的关系,揭示滨藜的抗旱成因,旨在为筛选适合西北干旱地区栽培的滨藜种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从三种滨藜叶的解剖看:三种滨藜植物的叶结构都具有(1)表皮外具有覆盖物(盐囊泡),层数因上下表皮和种类而异。(2)表皮为复表皮由表皮和下皮组成。(3)叶肉由栅栏组织组成,排列紧密,叶肉中有储水细胞和分泌细胞。并且都有结晶。(4)维管束发达排列紧密,并且具有发达的维管束鞘。这些都是抗旱、耐盐碱特性。充分说明三种滨藜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碱特性。2.通过对三种滨藜叶解剖构造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叶片中结晶、中脉结晶、和上下表皮外的覆盖层等抗旱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滨藜的抗旱、耐盐碱具有显着差异。3.就三种滨藜而言,滨藜叶上、下表面均具有覆被物(盐囊泡),可起到减少蒸腾的作用。三种滨藜的下表皮覆盖层分别为三角滨藜(2.3层)>努塌滨藜(1.71层)>四翅滨藜(1.43层)。上表皮覆盖层三角为2.80层、努塌2.02层、四翅1.78层,三角>努塌>四翅,三角的抗旱性强于努塌和四翅。下表皮厚分别为三角8.25μm、努塌10.59μm、四翅12.60μm,三角<努塌<四翅。综合分析三角滨藜的抗旱、耐盐碱性最强。

李丕全,李存峰[7](2004)在《四翅滨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简报》文中认为

二、四翅滨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翅滨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抗寒梅花嫩枝扦插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抗寒梅花繁殖研究概况
    1.2 林木扦插技术研究进展
        1.2.1 影响扦插生根的内在因素
        1.2.1.1 植物的遗传性
        1.2.1.2 母株的年龄及取条部位
        1.2.1.3 插穗的年龄及采条时期
        1.2.1.4 插穗的长度与粗度
        1.2.1.5 植物生长调节剂
        1.2.2 影响扦插生根的外部因素
        1.2.2.1 水分
        1.2.2.2 温度
        1.2.2.3 湿度
        1.2.2.4 光照
    1.3 林木扦插生根机理研究进展
        1.3.1 解剖学研究
        1.3.2 生理生化研究
        1.3.2.1 营养物质与生根
        1.3.2.2 酶活性与生根
        1.3.2.3 植物内源激素与生根
    1.4 扦插苗年生长规律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2 抗寒梅花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三个梅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影响因子研究
        2.1.1.1 试验材料
        2.1.1.2 试验方法
        2.1.2 三个梅花品种激素筛选试验
        2.1.3 ‘美人’梅嫩枝扦插穗条长度筛选试验
        2.1.4 9个梅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性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三个梅花品种的生根类型
        2.2.2 不同扦插时间对三个梅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2.2.3 基质、IBA浓度、枝条部位对三个梅花品种生根性状的影响分析
        2.2.3.1 基质、IBA浓度、枝条部位对三个梅花品种生根率的影响
        2.2.3.2 基质、IBA浓度、枝条部位对三个梅花品种生根数的影响
        2.2.3.3 基质、IBA浓度、枝条部位对三个梅花品种平均根长的影响
        2.2.3.4 基质、IBA浓度、枝条部位对三个梅花品种腐烂率的影响
        2.2.4 三个梅花品种激素筛选分析
        2.2.5 三个梅花品种生根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2.2.6 插穗长度对‘美人’梅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2.2.7 9个梅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性分析
    2.3 讨论
        2.3.1 扦插时间对三个梅花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
        2.3.2 IBA浓度对三个梅花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
        2.3.3 基质对三个梅花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
        2.3.4 枝条部位对三个梅花品种扦插生根的影响
        2.3.5 插穗长度对‘美人’梅插穗生根的影响
        2.3.6 生根性状间的相关性
        2.3.7 同一梅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性状间的差异
        2.3.8 不同梅花品种嫩枝扦插生根性差异
    2.4 小结
3 ‘美人’梅嫩枝扦插繁殖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美人’梅扦插生根进程
        3.2.2 IBA处理及扦插时间对‘美人’梅扦插生根的影响
        3.2.3 ‘美人’梅母株插穗皮层及叶片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3.2.4 ‘美人’梅扦插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3.2.4.1 ‘美人’梅生根过程中叶片及插穗皮层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2.4.2 ‘美人’梅生根过程中叶片及插穗皮层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3.2.4.3 ‘美人’梅生根过程中叶片及插穗皮层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2.5 ‘美人’梅扦插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5.1 ‘美人’梅生根过程中叶片及插穗皮层中POD活性的变化
        3.2.5.2 ‘美人’梅生根过程中叶片及插穗皮层中PPO活性的变化
        3.2.5.3 ‘美人’梅生根过程中叶片及插穗皮层中IAAO活性的变化
    3.3 讨论
        3.3.1 ‘美人’梅母株插穗皮层及叶片内营养物质物和酶活性与生根的关系
        3.3.2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3.3.2.1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3.3.2.2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淀粉含量的变化
        3.3.2.3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3.3.3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3.3.1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POD活性的变化
        3.3.3.2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PPO活性的变化
        3.3.3.3 ‘美人’梅嫩枝扦插后插穗皮层及叶片内IAAO活性的变化
    3.4 小结
4 ‘美人’梅嫩枝扦插苗年生长规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美人’梅地径、苗高连续生长量
        4.2.2 ‘美人’梅地径、苗高净生长量
    4.3 讨论
    4.4 小结
5 结论
    5.1 抗寒梅花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5.2 ‘美人’梅嫩枝扦插繁殖机理
    5.3 ‘美人’梅一年生扦插苗年生长规律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麻栎组培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1.1 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概况
        1.1.2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方向
        1.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2.1 扦插材料对扦插的影响
        1.2.2 基质对扦插的影响
        1.2.3 扦插时期对扦插的影响
        1.2.4 环境因子对扦插的调控
        1.2.5 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的影响
        1.2.6 扦插生根的生理学基础
        1.3 国内外对麻栎组培和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3.1 麻栎组培研究进展
        1.3.2 麻栎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2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麻栎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外植体的筛选
        1.2 器具的准备
        1.3 培养基的制备和培养条件
        1.4 外植体的消毒
        1.5 研究方法
        1.5.1 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1.5.2 初代培养
        1.5.3 继代培养
        1.5.4 生根培养及移栽
        1.5.5 愈伤组织培养
        1.5.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菌培养体系建立
        2.1.1 外植体的筛选
        2.1.2 灭菌时间的选择
        2.1.3 取材时期的选择
        2.2 初代培养
        2.2.1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2.2.2 不同激素处理对无菌苗初代培养的影响
        2.3 继代培养
        2.3.1 生长素对芽增殖的影响
        2.3.2 细胞分裂素对芽增殖的影响
        2.3.3 6-BA、NAA 对芽增殖的综合作用
        2.3.4 调节琼脂浓度对丛芽增殖的影响
        2.4 生根培养与移栽
        2.5 愈伤组织培养
        2.5.1 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5.2 不同生长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外植体的筛选
        3.2 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3.3 取材时期的选择
        3.4 初代培养
        3.5 继代培养
        3.6 生根培养与移栽
        3.7 愈伤诱导
第三章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插条不同部位的扦插试验
        1.2.2 不同种源麻栎苗干的扦插试验
        1.2.3 不同药剂处理下的麻栎硬枝扦插试验
        1.2.4 不同药剂处理下的麻栎嫩枝扦插试验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3.1 扦插成活率
        1.3.2 插穗的内源激素浓度
        1.3.3 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
        1.3.4 插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1.3.5 插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1.3.6 插穗的碳含量
        1.3.7 插穗的全氮和全磷含量
        1.4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插条不同部位的扦插成活率
        2.2 不同种源麻栎苗干的扦插成活率
        2.3 麻栎硬枝扦插效果分析
        2.4 麻栎嫩枝扦插效果分析
        2.5 不同处理下的麻栎硬枝插穗内源激素分析
        2.6 不同处理下的麻栎插穗氮、磷、碳含量
        2.7 不同处理下的麻栎插穗PPO 活力
        2.8 不同处理下的麻栎插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3.1 插条不同部位的扦插成活率
        3.2 不同种源麻栎苗木的扦插成活率
        3.3 硬枝和嫩枝扦插效果
        3.3.1 硬枝扦插效果
        3.3.2 嫩枝扦插效果
        3.4 内源激素与生根的关系
        3.5 营养物质与生根的关系
        3.5.1 插穗中氮、磷含量与生根的关系
        3.5.2 插穗中C/N 比与生根的关系
        3.5.3 插穗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与生根的关系
        3.6 PPO 与生根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图

(3)“蒙杞1号”枸杞的生物性状及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枸杞的分布
    1.2 枸杞的植物学特征
    1.3 枸杞的生物学特性
    1.4 枸杞的营养价值
        1.4.1 枸杞果实
        1.4.2 枸杞叶
    1.5 枸杞研究状况
        1.5.1 枸杞育种研究现状
        1.5.2 枸杞扦插技术研究状况
    1.6 枸杞今后开发利用前景和方向
        1.6.1 广阔的开发前景
        1.6.2 枸杞产业发展方向
    1.7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蒙杞1 号”枸杞生物性状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学性状
        2.2.2 果实品质特性
        2.2.3 丰产特性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蒙杞1 号”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内容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生根剂配方对“蒙杞1 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2.2 不同粗度的插穗对“蒙杞1 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2.3 不同成熟度的插穗对“蒙杞1 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2.4 不同叶片数量对“蒙杞1 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2.5 育苗温室温度对“蒙杞1 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2.6 育苗温室湿度对“蒙杞1 号”枸杞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外源激素对扦插成活的影响
    4.2 插穗规格对扦插成活的影响
    4.3 环境因子对扦插成活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我国忍冬属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
        1.1.1.我国忍冬属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
        1.1.2.化学成分的研究
        1.1.3.药理作用的研究
        1.1.4.营养保健作用
        1.1.5.生态效益的研究
        1.1.6.我国忍冬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现状
    1.2.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1.2.1.基质的选择与处理
        1.2.2.生长调节剂对扦插的调控
        1.2.3.插穗类型对生根的影响
        1.2.4.环境因子对扦插的调控
        1.2.5.扦插时期对扦插的影响
    1.3.插穗生根的生理生化基础
        1.3.1.植物生长激素
        1.3.2.营养物质
        1.3.3.辅助因子
        1.3.4.抑制剂
        1.3.5.其他影响因子
    1.4.插穗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第2章 引言
    2.1.研究目的和意义
    2.2.研究内容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3.1.1.扦插材料
        3.1.2.试验地概况
        3.1.3.试验设计
        3.1.4.插条的处理
        3.1.5.扦插方法
        3.1.6.插后管理
        3.1.7.观测指标
    3.2.灰毡毛忍冬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基础的变化研究
        3.2.1.试验材料
        3.2.2.测定方法
    3.3.灰毡毛忍冬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3.3.1.试验材料
        3.3.2.试验方法
    3.4.数据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4.1.1.外源激素种类对插条生根及生根部位的影响
        4.1.2.外源激素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4.1.3.外源激素不同浸泡时间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4.1.4.扦插基质种类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4.2.灰毡毛忍冬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基础的变化研究
        4.2.1.营养物质动态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4.2.2.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4.2.3.含水量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4.2.4.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4.2.5.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4.3.灰毡毛忍冬生根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4.3.1.灰毡毛忍冬插条的初级解剖构造
        4.3.2.灰毡毛忍冬插条不定根的形成过程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5.1.1.不同激素种类对插条生根及生根部位的影响
        5.1.2.不同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5.1.3.外源激素不同浸泡时间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5.1.4.扦插基质种类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5.1.5.叶片在扦插生根中的作用
        5.1.6.ABT生根粉的选择
    5.2.灰毡毛忍冬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基础的变化研究
        5.2.1.生理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5.2.2.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5.2.3.内源激素变化与生根的关系
    5.3.灰毡毛忍冬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5.3.1.愈伤组织与生根
        5.3.2.根原基的类型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和参研课题

(5)工厂化嫩枝扦插育苗设备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大规模快速繁殖的迫切性
        1.1.2 扦插繁殖的优越性
        1.1.3 扦插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
        1.1.4 研究方向与意义
    1.2 研究概况
        1.2.1 植物扦插原理
        1.2.2 采穗设施与插穗
        1.2.3 栽培基质与扦插苗床
        1.2.4 喷雾系统
    1.3 研究生所在单位嫩枝扦插技术现状及研究生在其中的作用
        1.3.1 研究生所在单位(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嫩枝扦插技术现状
        1.3.2 研究生本人在其中的作用
    1.4 当前嫩枝扦插设施存在的问题
        1.4.1 采穗设施
        1.4.2 落地式苗床
        1.4.3 喷雾设施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与目的
        2.1.1 研发采穗箱及配套实用技术
        2.1.2 研发电热育苗箱及配套实用技术
        2.1.3 研发固定喷头喷雾系统配套设备及其控制、辅助设备与实用技术
        2.1.4 对研发设施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进行指标检测和生根试验评价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思路
        2.2.2 技术路线
        2.2.3 研究的方法
    2.3 预期目标或成果
    2.4 研究区自然概况
        2.4.1 地理位置
        2.4.2 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2.4.3 气候及降水条件
        2.4.4 土壤
        2.4.5 水系
        2.4.6 植物区系与植被
        2.4.7 政区现状
        2.4.8 生态建设现状
第三章 采穗箱的设计及其性能检测与分析
    3.1 采穗箱的设计与制作
    3.2 采穗与制穗
    3.3 采穗箱工作参数的测定
    3.4 采穗箱加冰对生根率的影响
        3.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4.2 结果分析
    3.5 小结
    3.6 讨论
第四章 电热育苗箱及其辅助设施的设计与使用技术
    4.1 电热育苗箱的设计与制作
    4.2 辅助设施
        4.2.1 加热电源设施
        4.2.2 钉板组件等设施
    4.3 电热育苗箱工作参数的测定
        4.3.1 基本参数
        4.3.2 加温性能
        4.3.3 耗电情况
    4.4 电热育苗箱基质温度与生根率关系的试验分析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结果与分析
    4.5 移栽
    4.6 小结
    4.7 讨论
第五章 电热育苗箱对培养基质通气性的影响
    5.1 基质的选择
    5.2 基质处理
    5.3 基质物理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5.3.1 基质物理性质测试方法
        5.3.2 测试结果分析
    5.4 电热育苗箱对栽培基质物理特性的影响
        5.4.1 对基质水分中溶解态CO_2的测定
        5.4.2 电热育苗箱与圆盘型苗床对生根率的影响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喷雾系统
    6.1 场地与温棚
    6.2 水源井与给水设备
    6.3 晒水池与水位控制
    6.4 过滤器、施肥罐与压力罐
    6.5 喷雾设备与水分控制
    6.6 喷头的选择
    6.7 淋流水的回收与温棚内其它设施
    6.8 喷雾设施指标测定与分析
        6.8.1 喷雾频度
        6.8.2 喷雾量的测定与计算
        6.8.3 耗电情况
    6.9 固定喷头式喷雾系统下不同喷水量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6.9.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9.2 结果分析
    6.10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采穗箱的设计
        7.1.2 电热育苗箱的设计
        7.1.3 固定喷头喷雾系统的设计
    7.2 讨论——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三种木本滨藜叶的结构与抗逆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木本滨藜的研究进展
        1.1.1 国外对滨藜属植物的研究
        1.1.2 国内对滨藜的研究
    1.2 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1.2.1 植物抗旱机制
        1.2.2 植物抗盐机制
    1.3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滨藜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3.1.1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
        3.1.2 努塌滨藜(Atriplex gardneri)
        3.1.3 三角滨藜(Atriplex tridentate)
    3.2 三种滨藜在原产地的分布与生活环境分析
    3.3 叶解剖结构的分析
        3.3.1 四翅滨藜
        3.3.2 努塌滨藜
        3.3.3 三角滨藜
    3.4 抗旱性分析与评价
        3.4.1 四翅滨藜
        3.4.2 努塌滨藜
        3.4.3 三角滨藜
    3.5 三种滨藜抗旱性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附件1 四翅滨藜叶的解剖
    附件2 努塌滨藜叶的解剖
    附件3 三角滨藜叶的解剖

四、四翅滨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抗寒梅花嫩枝扦插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D]. 董然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9)
  • [2]麻栎组培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D]. 赵丹.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 [3]“蒙杞1号”枸杞的生物性状及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D]. 郭喜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4]灰毡毛忍冬的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机理研究[D]. 张雪. 西南大学, 2009(10)
  • [5]工厂化嫩枝扦插育苗设备与技术的研究[D]. 刘明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6]三种木本滨藜叶的结构与抗逆性研究[D]. 崔宏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7]四翅滨藜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简报[J]. 李丕全,李存峰. 山西林业, 2004(06)

标签:;  ;  ;  ;  ;  

藜麦扦插繁殖试验简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