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连词的几种中文翻译方法

前连词的几种中文翻译方法

一、连词before的几种汉译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凡[1](2021)在《英语经济类文本长句汉译逻辑关系重组 ——A Financial System that Creats Economic Opportunity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开展,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与全球的经济贸易合作也不断加深。为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此次翻译实践所选文本为A Financial System that Creats Economic Opportunity:Nonbank Financials,Fintech,and Innovation的第二章。该文本是美国财政部回应13772号行政命令(“政府金融监管核心原则”)系列的第四份报告书。全文共五章,报告内容涉及拥抱数字化、数据和技术;调整监管框架;更新特定活动的条例以及启用策略环境等内容。根据该经济类文本的文本特征,翻译实践主要关注长句的翻译。通过对初译阶段的审校分析,将长句的翻译问题与难点界定为,逻辑关系不明晰、修饰成分较繁多以及结构层次较复杂。针对界定的翻译问题,尝试采用逻辑关系重组作为翻译策略。针对逻辑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分别采用语义增补逻辑重组、句式融合逻辑重组、词汇衔接逻辑重组作为解决方案;对于修饰成分较复杂的问题,分别采用顺序逆序逻辑重组、主从分译逻辑重组、词类转换逻辑重组作为解决方案;对于结构层次较复杂的问题,分别采用断句拆分逻辑重组、重心转移逻辑重组、综合译法逻辑重组作为解决方案。翻译实践总结和案例分析表明,所选逻辑关系重组相关翻译策略对该类文本长句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效力,译文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翻译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张瑞[2](2021)在《《家庭教育》(第四、五章)英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节选自民国时期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着的《家庭教育》一书。全书共13章,笔者选取其中第四章和第五章作为翻译实践的原文本,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结合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笔者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信息型文本中教育文本的翻译策略,较为明确地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一书语言朴实直白,浅显易懂,用拉家常的语调和幼儿父母讨论子女的教育问题;内容丰富全面,事例详实,是典型的信息型文本。进行翻译实践时,笔者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本书语言古朴,部分词汇当时的含义与现在差别较大,能否正确理解是翻译的关键;二是本书语言风格独特,轻松明快,多口语化用法,翻译时怎样将这种风格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也是一大难题。故笔者选择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本翻译实践的指导思想,认真研读原文本,广泛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较好地解决了翻译难题。不同的文本类型需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家庭教育》一书属信息型文本,翻译此类文本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并译出原文信息,同时注意目的语读者的反应。交际翻译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翻译时应发挥译入语的语言优势,必要时打破原文的语言结构,调整原文的逻辑关系,使译文流畅通顺,易于读者理解接受。然而,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组合、句式结构和语篇衔接上都有明显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是解决翻译问题的前提。因此笔者依据交际翻译理论,结合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在翻译时适当采取意译、直译、增译、合译、转换等翻译策略,以期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即翻译任务描述,翻译理论综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案例分析和结论。通过《家庭教育》节选章节的翻译实践,笔者探讨了交际翻译理论对信息型文本中教育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理论运用、翻译策略及方法,以期对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对促进中国幼儿教育理念及思想方法的国际交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永皓[3](2020)在《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文中提出翻译研究的方法、路径、范式在不断翻新,翻译理论也越来越丰富,翻译不应被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应同时兼顾语言、跨文化交际、语篇特征等属性,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本论文认为,翻译的直接对象应该是原文语篇,而翻译的最后成果则是译文语篇。因此,本论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句法学、语用学等的相关理论,宏观上从语法连贯、语义连贯、语用连贯三个大的角度,微观上则是从该三大角度的下位分类出发,以中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日译本《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两个语料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分析两个文本各自的语篇连贯的基础上,对语篇连贯在日译本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语篇连贯在汉译日翻译过程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及应用的可能性,并以此检测译文的准确性。在语法连贯视角下,首先从照应、替代和省略、连接等多个具体的角度对日译本中的语篇连贯的重构展开了研究。在“照应”这一小节,主要探讨了第一、二、三人称及其复数的日译。在“替代和省略”小节,着重探讨了指示词“如此”、“这么”、“这样”的日译。“连接”小节里,对连词“以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文语篇要达到连贯重构的目的,不可过多受原文语篇的掣肘,而是应根据日语的语言特质、译文的语篇连贯特性等,作适度的增减及调整,不能简单地移植原文的结构。其次,从修辞连贯的角度对译文语篇的连贯进行了研究。具体是择取了有代表性的“排比”修辞格,从句子的排比和句子成分的排比两个角度分别展开了研究。原文语篇中的排比对译文语篇中排比的使用与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多数情况下按照原文中顺序翻译为日语,即可重构连贯。另外还发现,语篇中存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日译词不同的情况。为了使语篇在连贯方面更紧密,有必要对译词进行统一化处理,以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再次从句法连贯的角度,以“被”字句为探讨研究对象展开了研究。发现原文中的“被”字句与日语被动句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多数的“被”字句可以译为日语的被动句,但也有例外,有的“被”字句翻译成日语被动态反而不自然,进行汉译日翻译时,需要同时兼顾译文的连贯性。然后是从语序的角度,包括主谓殊位、定语、状语等角度,考察了译文语篇中的连贯是如何重构的。通过对原文语篇的整体分析,发现主谓殊位主要发生在汉语的“是”字句中,数量也很少,且并未发现“是”字句以外的主谓殊位的情形。“定语”小节中,主要探讨了双重定语和多重定语的日译。整体而言,译文中多重定语的排序受到的制约因素很多,需要在译前准备阶段,译者对原文语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分析清楚多重定语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主位推进模式的角度探讨了一个较长篇幅语篇中连贯的重构,发现原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在译文中往往会发生变化。主位推进模式是否要调整,不仅取决于译者,还要观察译文语篇连贯性是否得以保证,以及连贯是否顺畅。语法连贯是研究《治国理政》及其他中央文献日译的根本出发点和基础,同时也是首要层次,因为翻译说到底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译者要处理的首先是语言,尤其在书面形式的语篇中,这一特征更为显着。在由低到高的、划分为词、句、超句体、段落、语篇的各个层级上,中央文献的汉译日都要遵守译语的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译语语篇中的前后句子、前后段落的连接上,要流畅自然、不带逻辑矛盾,同时体现应有的、恰当的逻辑关系,以使译文语篇的连贯得以恰当重构。在语义连贯视角下,首先从小句经验功能角度对语篇连贯在《国政运営》的语篇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及物性系统的六个“过程”(process)在翻译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具体例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论文认为,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过程中,译文语篇的小句的“过程”类型的择取,要兼顾语篇的意义;其次,译文语篇的小句间逻辑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服从于译文语篇的整体意义,并同时受原文语篇中小句的“过程”类型的影响和制约;再次,由于原文语篇中的一个小句,在译文语篇中可以用两种或多种形式表达,同时为使译文语篇的语义连贯重新构建起来,小句也有可能进行分译、合译、不译,甚至有可能降至次一级的单位(词组、短语等)进行表达。其次从重复和同义性衔接两个角度,对《国政运営》中的句际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两个语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有的原文的衔接在译文语篇中保留下来,从而使译文语篇的连贯性比较明显;而有的例子中,衔接在译文语篇中没有完全保留下来,有衔接中断的现象,对语篇的连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使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也能清晰可见,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应当参照原文语篇中的语义上的连贯,使其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再次从同现关系的角度,对语义连贯进行了探讨。在《治国理政》的汉译日翻译中,要注意具体语义的表达,消除歧义,以确立该词的具体语义指向,消除模糊语义,重新构建译文语篇的连贯。然后从段际语义连贯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发现通常需要让译文语篇在语义连贯方面与原文语篇保持一致,一般不做改动。为了保持语义连贯、保证原文意义的准确传达,有时需要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分译、合译等。最后从深层逻辑语义的角度对两个实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在《国政运営》语料中,有的深层逻辑语义没有翻译出来,造成译文读者难以把握原文语篇的意义,主旨不鲜明,导致翻译出现了失误,连贯发生了断裂。因此本论文认为,译者需要全面分析原文语篇的深层逻辑语义,并在译文语篇中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在语用连贯视角下,首先,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对语篇连贯重构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并从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个不同的视角,对连贯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进行了研究。直接和间接翻译方法使《治国理政》的日译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目的,在译文语篇的连贯方面也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其次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语域的三要素方面,对应清楚,所表述的主题基本一致。语场方面,原文语篇的连贯,在译文语篇中以相同的语言结构保留;语式方面,原文和译语之间对应性强,各自也都达到了语式的要求;语旨方面也符合讲话人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原文的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得以重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最后从语域的角度,对其在《国政运営》的语篇连贯重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语域包含语场、语式及语旨,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影响语言使用,从而导致不同的语域产生。语式方面,结构上存在对应,句式既有变化又有规整,如长句与短句的结合严密。语旨方面,译文语篇也没有改变原文语篇的讲话特色,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可以说,语场、语式、语旨对日译及《国政运営》的语用连贯重构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以上三个视角的探讨和研究,本论文认为三者在《国政运営》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三者所构建的译文语篇《国政运営》的连贯在整体上不是线性的或单向的,而是一个互相交织的立体网络。语法连贯处于最基础维度,是汉译日翻译和译文语篇实现连贯重构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首要视角和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语义连贯与语法连贯紧密相联,且处于语法连贯的上一层次。语法连贯与语义连贯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互不相关,而是同时发挥指导作用、并行不悖的关系。语用连贯是高于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一个维度,处于二者之上,《治国理政》和其他中央文献的日译,在使译文语篇的语法连贯和语义连贯的同时,也要兼顾语用连贯。通过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语篇连贯在中央文献汉译日的翻译中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对译文语篇中的连贯重构具有指导性作用。语篇连贯在译文语篇中的重构,可使译文语篇更具有连贯性,同时也使语篇特征更为清晰。基于语篇连贯角度的本次研究,不再局限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而是将中央文献的汉译日翻译看作是超越字对字、句对句逐一翻译、机械翻译的翻译,将研究视野拓展至语篇层次,探讨语篇层次上的译文语篇的连贯重构。本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文本对比分析法、文献综述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等。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视角独特。本次研究是从一个崭新的语篇连贯的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开的汉译日翻译研究。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相同或相似视角的研究,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紧密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日译本的相关数据,并以获取的数据为依据,对日译本的受众接受度进行分析,同时也是对本论文的客观性的支持;(3)紧密联系中央文献研究实际。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语篇连贯视角下的中央文献的汉译日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本论文所采取的视角和方法,是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和研究《治国理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期待能为其他中央文献的外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外宣翻译质量、助力中国声音的海外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禹小溪[4](2020)在《《5G神话》(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全球各国争相发展5G通信技术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开始了加快推进5G网络覆盖的步伐,目前,全国5G商用加速,各省也在加快5G建设的布局,与5G技术相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翻译实践中,译者以威廉·韦伯教授的新作《5G神话》为翻译材料,希望通过英汉翻译实践能够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以期对国内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5G神话》中的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翻译素材。这几章主要阐述了实现5G网络覆盖一致性的途径,且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本中非谓语动词的数量较多,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一定困扰,是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探究重点。非谓语动词在句中可担当除谓语之外的所有句子成份,不同的类型可对应不同的翻译手段,这与变译理论中“变通”的特点较为符合,即依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动。因此译者选取了变译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详细探讨文本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本报告着重于案例分析部分,译者在变译理论指导下,探讨了动名词作主语、分词短语作定语时的改译;动名词作介词宾语、不定式作主语时的编译;不定式作状语、分词短语作状语时的增译,译者将变通手段对应非谓语动词的不同类型,使案例与理论的结合更有针对性。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归纳了一些应对通信文本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够为同类文本的汉译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廷泽[5](2020)在《《商业和工业-新兴视角》中状语从句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报告是基于凡卡泰什·加纳帕斯所着《商业和工业—新兴视角》一书节选章节中的状语从句的翻译实践。该书立足于大量史料和官方数据,从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探寻印度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本文以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为指导,根据目的语境中的目标目的和目标读者,对状语从句的译文做出调整,从而使译文通顺易懂。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五种翻译方法:如果状语从句的逻辑规律与汉语表达一致,采用原序法翻译;如果状语从句语序与汉语表达不一致,采用重组法翻译;如果状语从句的引导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发生了变化,根据其逻辑涵义,采用转换法翻译;如果状语从句与其所修饰的主句逻辑关系并不密切,但也表达了相对完整的意思,采用分译法翻译;如果只用一种方法难以将句子准确流畅地翻译,采用综合法翻译。这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处理本次翻译实践中状语从句的汉译,希望本实践报告对商务文本中状语从句的翻译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胡楠[6](2020)在《英语学术文本复合句汉译翻译实践报告 ——以Translation and Rewriting in the Age of Post-translation Studies(节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合句是翻译实践中的难点,它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类型多样,同时由于中英语言结构差异很大,如果直译或是顺译某些复合句往往会造成词不达意的结果,无法准确传递出源语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翻译复合句时,译者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复合句的句法结构和句型特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与技巧,精准地还原源语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同时要关注汉语句法结构规范。英语文本中的复合句频现,会导致译者在汉译中遇到诸多困难,探索上述翻译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利于为复合句汉译增加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以埃德温·根茨勒的Translation and Rewriting in the Age of Post-translation Studies作为翻译实践文本,分析并解决复合句汉译的问题。Translation and Rewriting in the Age of Post-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中复合句较多,而且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形成一定的翻译困难。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涉及含有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结构复杂、含有假设关系的主从复合句成分冗长、以及含有条件与目的关系的主从复合句逻辑衔接隐化。这就要求在翻译复合句时,要理清句子主干,根据语法和逻辑合理地加以分析,佐以适当的翻译手段,将复合句根据其主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以转换,形成符合汉语语言规范的译文,以利于译入语读者理解。通过大量翻译实践,本文总结出针对复合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即针对含有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结构复杂的问题可采用移位法和变序法,针对含有假设关系的主从复合句成分冗长的问题可采用句内整合法和逻辑重组法,针对含有条件与目的关系的主从复合句逻辑衔接隐化问题可采用条件与目的标记显化的方法。基于上述翻译实践,本文总结出复合句的翻译方法和规律,希望能对同类学术文本中的复合句汉译提供借鉴。

杨茹茹[7](2020)在《The Crest of the Continent中的介词(短语)翻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任务是汉译美国作家恩斯特·英格索尔(Ernest Ingersoll)的作品《大陆之巅》(The Crest of the Continent)。该书共37个章节,记录了作者游览美国科罗拉多州各市、县的所见所闻所感。该书取材范围广,语言丰富,笔者从中节选几个章节作为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素材,节选部分以地点为线索,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句式多长句。笔者在汉译过程中发现:本书介词及介词短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由于介词语境依赖性较强,同一个介词在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故介词和介词短语的汉译成为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研究重点。本实践报告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理论,结合传统翻译技巧,探索《大陆之巅》(The Crest of the Continent)中的介词(短语)翻译。本实践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主要包括任务背景以及任务意义。第二章为任务过程,主要介绍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审校。第三章为翻译目的论及介词(短语)翻译,首先介绍指导理论翻译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和目的论三原则;然后概述介词及介词短语的特点和传统翻译技巧,最后分析原文本介词(短语)的使用情况。第四章结合原文本进行案例分析,使用省译与增译、转译与直译、分译与合译等传统翻译技巧探索《大陆之巅》(The Crest of the Continent)中的介词(短语)翻译。第五章为实践总结,笔者对此次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刘瑷嘉[8](2020)在《历史故事类文本汉译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古埃及人的一天》(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实践报告是译者基于24 Hours in Ancient Egypt《古埃及人的一天》第一章至第八章的英汉翻译实践撰写的。《古埃及人的一天》讲述了24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其中穿插介绍了古埃及的历史文化知识。文本语言生动形象,内含较多抽象表达和文化类词汇。翻译此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了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探讨历史故事类文本中词汇、语篇及语境层面隐性信息的翻译。在翻译本书节选部分的过程中,译者发现由于思维方式及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文中有许多地方需要化隐为显,诸如抽象词汇、隐性逻辑、文化背景信息等。为了使目标语读者获得同源语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译者采用了词义引申、增词、释译等多种补偿手段,力求将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信息体现在译文中,保证语义对等,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生动性。通过撰写本翻译实践报告,译者对历史故事类文本的翻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希望报告中所归纳、总结的翻译方法能够为相关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刘欣洋[9](2020)在《两项英文协议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涉外交往活动日渐频繁,法律翻译需求量激增,特别是英文协议的翻译。协议规约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翻译和研究英文协议具有实用价值,能够帮助签约方知晓英文协议内容,避免歧义的产生。本实践报告以笔者在留学移民公司翻译的两项英文协议:《销售人员雇佣协议》和《短期保证租房协议》为分析案例。本文首先概述选题背景、相关文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然后从词汇、句式、篇章三个层面对原文特点加以分析,接着描述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理解与表达和译后校对;翻译过程以“精准性、简明性、一致性、语言专业化”翻译原则为指导,并通过个案研究法结合实例论证其重要性;然后通过实例探析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的难点和所运用的变通手段,词语翻译包括古旧副词词语、情态动词、法律术语、具有法律概念的词语、类义词的处理;句子翻译包括被动句和长难句的翻译,论证语态转换、顺序法、逆序法和词性转换等翻译技巧的可行性;语篇翻译探析句群衔接与连贯和篇章程式化与条目化,形成语篇意识;最后,归纳本次翻译实践的收获并总结不足。本文旨在为英文协议研究者提供参考,帮助这类文本的译者熟悉英语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从而提升译文质量。

林珈仰[10](2020)在《《桑德兰霍布森维尔街区房产买卖合同》中条件句的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告选取《桑德兰霍布森维尔街区房产买卖合同》这一法律文本进行相关翻译实践。条件句在该英语法律文本中占有大量篇幅,笔者在进行翻译实践时,以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依据,首先通过有无条件句引导词,区分出法律文本中的条件句种类是显性条件句还是隐性条件句,再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在本房产买卖合同中翻译法律英语条件句时所运用的翻译策略。本篇实践报告共分为以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任务描述,介绍翻译材料的内容特点及项目简介;第二部分对翻译的过程进行说明,详细介绍译前准备、翻译过程、译后事项以及相关翻译理论在法律文本汉译中的运用;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合同中的显性条件句及隐性条件句的不同译法,总结出英语法律文本翻译中条件句的常用翻译策略;第四部分为翻译实践总结,总结翻译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及对日后翻译工作的启示。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更加了解英语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策略。虽然该实践报告尚存不足之处,但笔者希望自己总结的实践经验能够为以后从事相关翻译实践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二、连词before的几种汉译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连词before的几种汉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经济类文本长句汉译逻辑关系重组 ——A Financial System that Creats Economic Opportunity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任务背景
    (二)任务描述
二、翻译任务过程
    (一)译前准备
        1.译前资料准备
        2.文本特征分析
        3.翻译工具和相关书籍
        4.术语表的制定
        5.目的论理论概述
    (二)翻译过程
        1.初译阶段
        2.审校阶段
        3.翻译问题界定
        4.改译阶段
三、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逻辑关系不明晰与解决方案
        1.语义增补逻辑重组
        2.句式融合逻辑重组
        3.词汇衔接逻辑重组
    (二)修饰成分较繁多与解决方案
        1.顺序逆序逻辑重组
        2.主从分译逻辑重组
        3.词类转换逻辑重组
    (三)结构层次较复杂与解决方案
        1.断句拆分逻辑重组
        2.重心转移逻辑重组
        3.综合译法逻辑重组
四、翻译实践总结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及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术语表
附录 B 原文
附录 C 译文
致谢

(2)《家庭教育》(第四、五章)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研究背景
    1.2 原作简介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实践报告结构
第2章 翻译理论综述
    2.1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及文本类型划分
    2.2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
    2.3 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
第3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译中难点
    3.3 译后审校
第4章 翻译技巧探析
    4.1 意译法
    4.2 直译法
    4.3 转换翻译法
        4.3.1 词性转换
        4.3.2 句式转换
    4.4 增译法
    4.5 合译
第5章 结论
    5.1 收获与不足
    5.2 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翻译实践文本汉英对照
    附录B 翻译实践中专有名词的汉英对照
致谢

(3)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问卷概要
        1.3.2 问卷问题说明
        1.3.3 问卷调查结果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1.6 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溯源及界定
    2.2 衔接与连贯
        2.2.1 衔接
        2.2.2 连贯
        2.2.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2.3 语篇连贯与翻译及外宣翻译
        2.3.1 语篇连贯
        2.3.2 语篇连贯与翻译
        2.3.3 语篇连贯与外宣翻译
    2.4 语境及翻译语境
    2.5 国内外中央文献翻译及翻译研究的概况
        2.5.1 《治国理政》以外的中央文献日译及研究概况
        2.5.2 《治国理政》的日译及研究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1 衔接与《治国理政》日译
        3.1.1 照应视角
        3.1.2 替代和省略的视角
        3.1.3 连接视角
    3.2 修辞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 句法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3.3.1 “被”字句的范围
        3.3.2 “被”字句的日译
    3.4 语序与《治国理政》日译
        3.4.1 语序变化
        3.4.2 常位与殊位
        3.4.2.1 主谓殊位
        3.4.2.2 定语
        3.4.2.3 状语
    3.5 主位推进模式与《治国理政》日译
        3.5.1 主位与主位结构
        3.5.2 主位推进模式
        3.5.3 主位推进模式在《国政运営》中的重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1 小句经验功能
    4.2 句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2.1 重复
        4.2.2 同义性衔接
    4.3 同现关系与《治国理政》日译
    4.4 段际语义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4.5 深层逻辑语义与《治国理政》日译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用连贯与《治国理政》日译
    5.1 关联翻译理论
        5.1.1 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1.2 间接翻译与《治国理政》日译
    5.2 语境
    5.3 文化语境与《治国理政》日译
    5.4 语域与《治国理政》日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总结
    6.2 中央文献日译方略
        6.2.1 语法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2 语义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2.3 语用连贯视角下的方略
    6.3 研究展望
图目
表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目录
附录二 调查问卷原文
日本语要约
在学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4)《5G神话》(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翻译文本分析
    2.1 文本内容
    2.2 文本特点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1.1 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3.1.2 平行文本的阅读
    3.2 翻译过程
        3.2.1 翻译原文的通读
        3.2.2 翻译难点的分析
    3.3 译后审校
        3.3.1 自我审校
        3.3.2 他人审校
第四章 非谓语动词变译案例分析
    4.1 变译理论
        4.1.1 变译理论的背景
        4.1.2 变译理论的内涵
        4.1.3 变译理论的特征
        4.1.4 变译理论的核心
    4.2 非谓语动词的改译
        4.2.1 作主语的动名词改译为动词
        4.2.2 分词短语的被动语态改译为主动语态
    4.3 非谓语动词的编译
        4.3.1 动名词作介词宾语时的语序调整
        4.3.2 作真正主语的不定式与形式主语换序
    4.4 非谓语动词的增译
        4.4.1 作状语的不定式增加连词
        4.4.2 作状语的分词短语增加连词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5.2 翻译实践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列表
致谢词

(5)《商业和工业-新兴视角》中状语从句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任务描述
    1.1 作品介绍
    1.2 任务简介
2.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项
3. 案例分析
    3.1 文本中状语从句的分类
    3.2 目的论
    3.3 状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3.3.1 原序法
        3.3.2 重组法
        3.3.3 转换法
        3.3.4 分译法
        3.3.5 综合法
4.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原文与译文
附录B 专有名词与缩略语表
致谢
作者简历

(6)英语学术文本复合句汉译翻译实践报告 ——以Translation and Rewriting in the Age of Post-translation Studies(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复合句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1.1 复合句的定义和特征
    1.2 复合句的分类及其在英语学术文本中的体现
第二章 翻译任务简介
    2.1 任务描述
    2.2 翻译过程
第三章 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1 含有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结构复杂
        3.1.1 含有说明性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结构复杂
        3.1.2 含有推论性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结构复杂
    3.2 含有假设关系的主从复合句成分冗长
        3.2.1 含有一致性假设关系的主从复合句成分冗长
        3.2.2 让步性假设复句成分冗长
    3.3 含有条件与目的关系的主从复合句逻辑衔接隐化
        3.3.1 含有条件关系的主从复合句逻辑衔接隐化
        3.3.2 含有目的关系的主从复合句逻辑衔接隐化
第四章 解决方案
    4.1 含有因果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翻译方法
        4.1.1 移位法
        4.1.2 换序法
    4.2 含有假设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翻译方法
        4.2.1 句内整合法
        4.2.2 逻辑重组法
    4.3 含有条件与目的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翻译方法
        4.3.1 条件标记显化法
        4.3.2 目的标记显化法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英语复合句汉译方法总结
    5.2 目前实践的局限与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术语表
附录Ⅱ 原文与译文
致谢

(7)The Crest of the Continent中的介词(短语)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查阅文本信息
        2.1.2 阅读原文本
        2.1.3 挑选合适的翻译辅助工具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改
第三章 翻译目的论与介词(短语)翻译
    3.1 翻译目的论
        3.1.1 翻译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
        3.1.2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
    3.2 介词及介词短语概述
    3.3 英语介词(短语)翻译
    3.4 原文本介词(短语)使用情况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省译与增译
        4.1.1 省译
        4.1.2 增译
    4.2 转译与直译
        4.2.1 转译
        4.2.2 直译
    4.3 分译与合译
        4.3.1 分译
        4.3.2 合译
第五章 实践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历史故事类文本汉译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古埃及人的一天》(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文本选择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选择
        2.1.2 翻译辅助
        2.1.3 理论准备
    2.2 翻译计划
    2.3 翻译过程
    2.4 译后事项
        2.4.1 自我校对
        2.4.2 他人审校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的翻译
        3.1.1 含有隐性信息的名词翻译
        3.1.2 含有隐性信息的动词翻译
    3.2 语篇层面的翻译
        3.2.1 代词照应的翻译
        3.2.2 隐性逻辑的翻译
    3.3 语境层面的翻译
        3.3.1 言内语境
        3.3.2 言外语境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2 反思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原文与译文
致谢

(9)两项英文协议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内容概述
第二章 文本分析与翻译过程
    2.1 文本特点分析
        2.1.1 词汇特点
        2.1.2 句式特点
        2.1.3 篇章特点
    2.2 翻译过程
        2.2.1 译前准备
        2.2.2 理解与表达
        2.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
    3.1 精准性原则
    3.2 简明性原则
    3.3 一致性原则
    3.4 语言专业化原则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翻译
        4.1.1 古旧副词的翻译
        4.1.2 情态动词的翻译
        4.1.3 法律术语的翻译
        4.1.4 含法律概念词语的翻译
        4.1.5 类义词的翻译
    4.2 句子翻译
        4.2.1 被动句的翻译
        4.2.2 长难句的翻译
    4.3 语篇翻译
        4.3.1 衔接与连贯
        4.3.2 程式化与条目化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收获
    5.2 不足之处
    5.3 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桑德兰霍布森维尔街区房产买卖合同》中条件句的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翻译材料介绍
    1.2 翻译任务简介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描述
    2.3 译后事项
    2.4 理论准备
        2.4.1 功能对等理论
        2.4.2 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合同条件句翻译中的应用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法律合同中的条件句分类
        3.1.1 显性条件句
        3.1.2 隐性条件句
    3.2 《房产买卖合同》中条件句的翻译策略
        3.2.1 显性条件句的翻译策略
        3.2.1.1 If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2 Where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3 When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4 Provided that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5 Subject to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6 In the event(that) /in the event of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7 In the case of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8 Unless/except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9 Without prejudice to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10 In accordance with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1.11 Notwithstanding引导的条件句的译法
        3.2.2 隐性条件句的翻译策略
        3.2.2.1 介词短语隐含条件的译法
        3.2.2.2 Until引导的隐性条件句的译法
        3.2.2.3 Nothing引导的隐性条件句的译法
        3.2.2.4 定语或定语从句隐含条件的译法
        3.2.2.5 隐含在句子逻辑中的条件关系的译法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经验
    4.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附录3 术语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连词before的几种汉译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经济类文本长句汉译逻辑关系重组 ——A Financial System that Creats Economic Opportunity翻译实践报告[D]. 吴凡.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家庭教育》(第四、五章)英译实践报告[D]. 张瑞.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基于语篇连贯视角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译研究[D]. 关永皓.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4]《5G神话》(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禹小溪. 湘潭大学, 2020(02)
  • [5]《商业和工业-新兴视角》中状语从句的翻译实践报告[D]. 王廷泽.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英语学术文本复合句汉译翻译实践报告 ——以Translation and Rewriting in the Age of Post-translation Studies(节选)为例[D]. 胡楠.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7]The Crest of the Continent中的介词(短语)翻译[D]. 杨茹茹. 山西大学, 2020(01)
  • [8]历史故事类文本汉译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古埃及人的一天》(第一章至第八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刘瑷嘉.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7)
  • [9]两项英文协议汉译实践报告[D]. 刘欣洋.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桑德兰霍布森维尔街区房产买卖合同》中条件句的汉译实践报告[D]. 林珈仰.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前连词的几种中文翻译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