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

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

一、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康晓宇,刘丽旭[1](2021)在《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心肺复苏后的脑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因素,然而迄今为止针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如何针对心脏骤停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有效的脑保护,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针对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炎华[2](2020)在《电针针刺内关穴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提高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1.文献研究,探讨针刺内关穴在心肺复苏方面应用的潜在机制以及穴位针刺在心肺复苏的应用概况。2.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针刺组(n=14)、对照组(n=15)、手术空白组(n=6),对照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后间歇7min开始标准心肺复苏;电针组在心脏骤停前先给予左侧内关穴电针刺激30min(电流强度1mA,频率100Hz),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耗时、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存活时间,复苏后血乳酸,动脉血气情况。结果:1.经文献调研,内关穴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方面有减轻活性氧损伤、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管张力、抑制心肌凋亡的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也具有抗氧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生成,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2.实验结果,针刺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率较对照组成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vs 73%,Fisher’s exact P=0.65>0.05);针刺组复苏耗时较对照组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7±111.4 vs 348.3±117.3,P=0.64);针刺组的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vs47%,Fisher’s exact P=0.46>0.05)。针刺组在 15min至 60min各个时段的平均动脉压水平比对照组的高(60min,95.8±21.2(n=9)vs 90.4±14.0(n=8),P=0.55>0.05),自主循环恢复即时针刺组的心率水平较对照组高(279.2±15.2(n=12)vs 259.0±34.1(n=1 1),P=0.07>0.05),60min 时针刺组心率较对照组低(298.9±38.6(n=9)vs 314.4±36.2(n=8),P=0.41>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比对照组的短(14.9±10.0(n=8)vs 25.9±9.9(n=7),P=0.05),两组平均存活时间较一致(50.1±5.5(n=12)vs 51.2±5.1(n=11),P=0.88>0.0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复苏后氧分压较对照组的高(3.88±2.11 vs 5.79±5.27,P=0.35>0.05),血乳酸水平比对照组低(134.9±126.6 vs 67.5±21.8,P=0.14>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文献研究提示针刺内关穴对心肌以及神经细胞的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范围的保护作用2.动物实验未能明确电针针刺内关穴会显着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但针刺在自主循环恢复、动脉血压的维持、调控心率、自主呼吸的恢复以及降低乳酸等各方面均有改善作用的趋势。

叶待君[3](2020)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应用于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患者治疗时机和疗程对于疗效的影响,为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共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救医学科(ICU病房)于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术成功抢救后行脑复苏治疗,共219例。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治疗组89例,对照组130例(E组)。所有患者收治后即开始使用脑复苏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是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不同介入时机高压氧治疗,并依据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时机的不同将治疗组分为4个亚组,即患者抢救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12h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A组)、1372h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B组)、37d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C组)、721d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D组)。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疗程后(1、2、3个疗程)的格拉斯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ion electro encephalogram,aEEG)变化,分析不同介入时机、不同疗程HBO治疗对脑复苏的影响。结果:(1)组间比较:(1)在治疗前,HBO治疗组各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与对照组(E组)的GCS评分及aEEG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1疗程、2疗程、3疗程时,HBO治疗组各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与对照组(E组)的GCS评分及aEEG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不同的介入时机HBO对于GCS评分及aEEG评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O治疗不同疗程对GCS评分及aEEG评分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不同疗程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GCS评分及aEEG评分随着HBO疗程增多而增加。结论:(1)HBO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复苏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2)在3个疗程内,随着HBO治疗疗程的增加,脑复苏的疗效越来越显着。(3)在21d内,HBO治疗介入时机的早晚对脑复苏疗效无明显影响。

陈容校,周艳,陶蓓蓓[4](2019)在《高压氧综合救治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救治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方法行心肺复苏治疗的60例幸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综合救治,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昏迷评分(GCS)、预后评分(GOS)、脑复苏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与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救治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效果显着,能够增强预后,促进患者脑部血流改善。

徐璐阳[5](2019)在《116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可能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各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江西省19家综合性医院所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脏骤停原因、复苏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和使用亚低温治疗情况,患者最终预后等资料;统计分析上述可能的影响因素和心肺复苏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16名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57例(49.1%)患者存活,其中46例(39.7%)神经功能明显好转。患者年龄、性别与预后无直接关系(P>0.05),而心脏骤停的病因、复苏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及是否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效果有关(P<0.05)。结论短时间内可治性病因,尤其是麻醉意外、溺水、院内复苏、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至恢复自主循环时间越短及复苏后使用亚低温治疗均是心脏骤停后患者生存的有利因素。

祁琴,蒋功达,林金芳[6](2018)在《心肺复苏后带机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初步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临床上,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往往生命体征不稳定,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其能否存活直接取决于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和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因此对脑组织缺氧的治疗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高压氧(hyperbaric oxy,HBO)是心肺复苏术后各种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首选有效治疗手段[1],主要作用表现在减轻脑水肿、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和促进组织修复等几个方

杨云珠,钟艳霞,刘家斌,李广生,符青青,孙伟[7](2017)在《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用于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住院的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9例,均行高压氧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行BAEP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49例患者中BAEP异常率为40.82%,较治疗前的73.47%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Ⅰ、Ⅴ波异常率以及Ⅰ~Ⅴ峰间期异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EP恢复正常29例,临床可达到完全恢复。结论:BAEP可有效评估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效果,同时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顾春娟,张晓坤,徐静[8](2017)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ICU心肺复苏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ICU心肺复苏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科心肺复苏患者33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分为两组(2015年观察组和2014年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肺复苏患者(P<0.05)。结论给予心肺复苏患者优质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牛锋,何岱昆,李玉芳,冯桂英,汤红萍,费强峰[9](2016)在《高压氧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2月60例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降低颅内压、脱水及抗感染等治疗为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者为观察组(30例)。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评价其恢复情况,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价其预后情况。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G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观察组GCS评分、GOS评分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各项血流速度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以高压氧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可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姜道新,谢川,王楠,马得旅,陈琼英,张毅[10](2016)在《康复促醒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促醒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指出在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促醒治疗和疗效评定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促进康复促醒治疗和疗效评定方法的规范化。

二、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三、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的研究现状
    1. 高压氧治疗:
    2. 亚低温治疗:
    3. 药物治疗:
四、新的脑保护药物研究进展
    1. 多巴胺能药物:
    2. 自由基清除剂:
    3. 麻醉及镇静药物:
    4. 维生素类药物:
    5. 其他:
五、总结与展望

(2)电针针刺内关穴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针刺内关在心肺复苏方面应用的机制以及穴位针刺在心肺复苏的应用概况
        1.1.1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1.1.2 针刺内关穴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1.1.3 穴位针刺在心肺复苏上的临床应用
        1.1.4 结语
第2章 电针刺激内关穴对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有效性的研究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用药物
        2.1.3 实验用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操作步骤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2.5 结果
        2.5.1 各组大鼠造模后生理状态的比较
        2.5.2 大鼠诱导至心脏骤停情况
        2.5.3 大鼠心肺复苏效果
        2.5.4 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情况
    2.6 讨论
        2.6.1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
        2.6.2 内关穴在心肺复苏上应用的潜力
        2.6.3 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的制备
        2.6.4 电针针刺内关穴对大鼠心肺复苏的效果
        2.6.5 电针心肺复苏的策略探讨
    2.7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心肺复苏后的病理生理特点
        1.1.1 缺氧脑损伤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1.1.2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1.1.3 心肌损伤
        1.1.4 原发疾病的持续性损伤
    1.2 高压氧在脑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1.2.1 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
        1.2.2 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1.2.3 抗神经元凋亡
        1.2.4 抑制炎症反应
        1.2.5 稳定血脑屏障作用
    1.3 高压氧在脑复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4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第2章 引言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伦理学
    3.2 治疗方法
        3.2.1 HBO治疗方案
        3.2.2 常规药物治疗
    3.3 疗效判定标准
        3.3.1 GCS评分
        3.3.2 aEEG评分
    3.4 研究方法
    3.5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1 两组性别的比较
        4.1.2 两组年龄的比较
        4.1.3 治疗前两组GCS评分比较
        4.1.4 治疗前两组a EEG评分比较
        4.1.5 两组患者心跳停止时间比较
        4.1.6 两组患者心跳复苏时间比较
        4.1.7 治疗组各亚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GCS评分的数据分析
        4.2.1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一疗程不同介入时机的GCS评分比较
        4.2.2 治疗组不同介入时间不同疗程的HBO治疗对GCS评分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2.3 治疗组中不同基础病因心脏骤停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比较
    4.3 aEEG评分的数据分析
        4.3.1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一疗程不同介入时机的aEEG评分比较
        4.3.2 治疗组不同介入时间不同疗程的HBO治疗对a EEG评分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3.3 治疗组中不同基础病因心脏骤停患者治疗前后的aEEG评分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116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116例CA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描述
    3.2 复苏地点、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从CA至恢复自主循环时间、亚低温治疗等对CA后综合症预后相关性分析
    3.3 非条件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7)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BAEP检查
    1.3 观察指标
    1.4 结果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49例患者治疗前后BAEP异常情况比较
    2.2 患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8)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ICU心肺复苏患者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亚低温治疗
        1.2.2 高压氧治疗
        1.2.3 肠内营养支持
        1.2.4 心理护理
        1.2.5 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预防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高压氧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GO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3 讨论

(10)康复促醒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定义及区别
2 康复促醒治疗
    2.1 高压氧治疗
    2.2 刺激治疗
        2.2.1 感觉刺激
        2.2.2 电刺激治疗
    2.3 针刺治疗
    2.4 亚低温治疗
3 存在的不足
    3.1 诊断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时间界限不统一
    3.2 康复促醒的基本指征和时机把握的欠缺
    3.3 缺乏统一的康复促醒技术标准
    3.4 疗效评定方法不一致
    3.5 缺乏RCT研究数据
    3.6 家属依从性差

四、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康晓宇,刘丽旭.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02)
  • [2]电针针刺内关穴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效果的研究[D]. 吴炎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D]. 叶待君. 吉林大学, 2020(08)
  • [4]高压氧综合救治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J]. 陈容校,周艳,陶蓓蓓. 现代实用医学, 2019(05)
  • [5]116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治疗的临床分析[D]. 徐璐阳. 南昌大学, 2019(01)
  • [6]心肺复苏后带机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初步探索[J]. 祁琴,蒋功达,林金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8(03)
  • [7]高压氧治疗成人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的BAEP评估[J]. 杨云珠,钟艳霞,刘家斌,李广生,符青青,孙伟. 中国医学创新, 2017(31)
  • [8]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ICU心肺复苏患者的效果观察[J]. 顾春娟,张晓坤,徐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7(01)
  • [9]高压氧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牛锋,何岱昆,李玉芳,冯桂英,汤红萍,费强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11)
  • [10]康复促醒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J]. 姜道新,谢川,王楠,马得旅,陈琼英,张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2)

标签:;  ;  ;  

高压氧对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