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的意义

血清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的意义

一、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母树静[1](2020)在《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的改变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长期无法提供足够的心输出量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以及接受足够的静脉回流,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儿童CHF是导致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CHF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虽然是心力衰竭诊断与评估的强有力的工具,但仍存在缺陷。BNP系列标志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让人们看到了血清循环标志物的价值,因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较低,所以近年来,有关CHF循环标志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心室重塑是导致CHF的关键,而心肌纤维化是心室重塑的基础。心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中的胶原纤维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组成。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the 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CP)、Ⅲ 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he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PⅢNP)分别是胶原纤维生成过程中分解出的片段,与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的生成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CHF患者中血清PICP、PⅢNP水平表达升高,但其在儿童CHF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CHF儿童血清中PICP、PⅢNP 水平及其与心室重塑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其在CHF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血管内科并确诊为CHF的患儿40例作为心衰组。根据原发疾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23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组17例。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轻度)组12人,心功能Ⅲ级(中度)组15人,心功能Ⅳ级(重度)组13人。另选取同期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ICP、PⅢNP水平,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等指标。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述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以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衰组患儿治疗前血清PICP、PⅢNP水平,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心衰组患儿治疗前血清PICP、PⅢNP水平,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衰组心功能Ⅲ级、Ⅳ级组血清PI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血清PⅢ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P<0.05);心功能Ⅱ级组血清PICP、PⅢ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DCM、EFE两组患儿血清PICP、PⅢ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衰组患儿治疗前血清PICP、PⅢNP水平互相呈正相关(r=0.71,P<0.05);血清PICP水平与心功能、NT-proBNP水平、LVEDd、LVM呈正相关(r分别=0.53、0.4、0.3、0.27,P<0.05),与 LVEF、LVFS 呈负相关(r分别=-0.50、-0.44,P<0.05);血清 PⅢNP水平与心功能、NT-proBNP水平、LVEDd 呈正相关(r 分别=0.51、0.44、0.32、0.27,P<0.05),与 LVEF、LVFS 呈负相关(r分别=-0.52、-0.48,P<0.05)。结论1.PICP、PⅢNP参与了儿童CHF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2.血清PICP、PⅢNP水平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儿童CHF、心功能分级以及评估CHF的治疗效果。

赵月[2](2018)在《滋肾活络方干预醛固酮逃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滋肾活络方干预醛固酮逃逸对培哚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培哚普利组和滋肾活络方组,另设同周龄WKY对照组(n=8)。培哚普利组上午给予培哚普利混悬液(1mg/kg·d),下午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滋肾活络方组上午给予培哚普利混悬液(1mg/kg·d),下午给予滋肾活络方(12.7g/kg·d);生理盐水组和WKY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上下午各一次。各组均按1ml/100g体质量体积灌胃给药,连续12周。给药0、4、8、12周末,尾动脉测压法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ELISA法测定血清醛固酮水平;第12周末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ICTP)浓度,计算PICP/ICTP值;分离左心室,测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碱水解法检测心肌组织羟脯胺酸(Hyp)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Co-IP分别检测胞浆盐皮质激素受体(MR)与striatin及小窝蛋白1(Cav-1)的相互作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p EGFR、p ERK1/2蛋白表达。结果:(1)给药前/后各时间点,生理盐水组大鼠SBP、DBP、MBP水平均显着高于WKY对照组(P<0.05)。给药4周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大鼠SBP水平显着降低(P<0.05);滋肾活络方组大鼠SBP、DBP、MBP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滋肾活络方组大鼠DBP、MBP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给药8周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和滋肾活络方组大鼠SBP、DBP、MBP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滋肾活络方组大鼠SBP、DBP、MBP水平显着降低(P<0.05)。给药12周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滋肾活络方组SBP、DBP、MBP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滋肾活络方组大鼠DBP、MBP水平显着降低(P<0.05)。(2)给药前/后各时间点,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显着高于WKY对照组(P<0.05)。给药4周、8周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和滋肾活络方组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显着降低(P<0.05)。给药12周后,与生理盐水组和培哚普利组相比,滋肾活络方组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显着降低(P<0.05)。(3)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生理盐水组大鼠+dp/dtmax显着低于WKY对照组,LVDP、-dp/dtmax显着高于WKY对照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培哚普利组比较,滋肾活络方组大鼠+dp/dtmax显着升高,LVDP、-dp/dtmax显着降低(P<0.05)。(4)生理盐水组大鼠BW低于WKY对照组,LVMI显着高于WKY对照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培哚普利组和滋肾活络方组LVM、LVMI均显着减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滋肾活络方组大鼠LVMI显着降低(P<0.05)。(5)生理盐水组Hyp、PICP、PICP/ICTP均显着高于WKY对照组,ICTP显着低于WKY对照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滋肾活络方组大鼠Hyp、PICP、PICP/ICTP显着降低(P<0.05)。(6)左室乳头肌部位横截面HE染色显示,与WKY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室壁较厚,心肌细胞排列疏松,间隙扩大。左室局部心肌纵切面HE染色显示,WKY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致密、结构清晰,细胞核大小均一,胞质染色均匀;生理盐水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扭曲、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不规则,可见大量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扩大。各用药组上述病变减轻,以滋肾活络方组改善最为明显。(7)Co-IP结果显示滋肾活络方组MR与Cav-1的免疫共沉淀显着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培哚普利组,MR与striatin的免疫共沉淀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和培哚普利组(P<0.05)。(8)与生理盐水组和培哚普利组比较,滋肾活络方组大鼠心肌组织p ERK1/2、p EGFR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结论:(1)滋肾活络方联用培哚普利对SHR有较好降压作用,降压效果优于培哚普利单用。(2)滋肾活络方联用培哚普利能显着降低SHR LVMI、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效果优于培哚普利单用。(3)滋肾活络方联用培哚普利可降低SHR心肌组织Hyp含量,抑制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沉积,改善心肌纤维化。(4)长期培哚普利治疗可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滋肾活络方具有一定克服醛固酮逃逸作用,这可能是其逆转左室肥厚疗效优于培哚普利的主要原因。(5)滋肾活络方干预醛固酮逃逸可能与影响MR的膜转位和定位,调控其下游EGFR/ERK信号通路有关。

杜鑫[3](2011)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长轴功能和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探讨正常左室射血分数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之间的关系。2.调查原发性高血压对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3.观察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后心电图侧壁导联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的变化,并明确主动脉瓣压力阶差和左室质量指数与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入选57例正常左室射血分数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30例左室射血分数和主动脉瓣均正常的受试者构成了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和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2.入选219例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和左室长轴收缩功能。3.对72例接受无支架生物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于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前、术后1周、6月、12月和24月记录数字化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平均主动脉瓣压力阶差和左室质量指数。应用心电图机的内置软件,在等电位线水平测量每份心电图I、aVL、V5和V6导联的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取这4个导联的平均值。研究结果:1.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降低(-17.1±2.1vs.-18.8±1.4%,P<0.001),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增高(2.5±0.6vs.2.1±0.4ug/l, P<0.001)。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左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和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负性相关(r=-0.67,P<0.001)。异常左室舒张功能患者比正常左室舒张功能患者左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降低(-16.3±1.5vs.-18.8±2.1%,P<0.001)和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增高(2.8±0.5vs.2.0±0.3ug/1, 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左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和舒张压是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0.71,P<0.001)。2.与正常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的年龄较大,且具有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P<0.001)。此外,高血压组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的比值(E/e’)较大,左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降低和左室质量指数增加(所有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左室质量指数和高血压是E/e’值和左室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的独立预测因素。3.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前、后,平均主动脉瓣压力阶差由43.3±16.9mm Hg降至10.3±5.0mm Hg (P<0.001);而ST段压低程度由术前-39.4±40.8uV改善为术后1周-3.7±40.7uV(P<0.001),并且在术后24月维持不变。左室质量指数在术后6月时下降(129.6±31.3g/m2vs.174.7■39.0g/m2, P<0.01),T波幅度的改善发生在术后12月(64.2±108.7uV vs.-11.5±189.4uV, 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平均主动脉瓣压力阶差和左室质量指数分别是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变化最为重要的预测因素(分别r=-0.42和r=-0.35,P<0.001)。研究结论:1.正常左室射血分数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升高可反映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受损)。此外,受损的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和升高的血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在异常左室舒张功能的患者最为明显。2.原发性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和亚临床收缩功能不全(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受损)的发展。3.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ST段压低主要是由主动脉瓣压力阶差引起,因此术后变化会立即出现,并回升趋向正常基线水平;T波幅度低平或倒置主要是由左室肥厚引起,并在左室肥厚消退时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的改变应被视为两种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生理意义的现象。

詹源胜[4](2010)在《转化生长因子-α和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发生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TGF-a)及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PⅠNP)水平,探讨TGF-α及PⅠ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组5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15例,无左室肥厚35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于清晨采集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空腹外周血,离心外周血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TGF-α和PⅠNP浓度,比较各组血清中TGF-α及PⅠNP水平;同时用心脏彩超测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LVPWT)、舒张期末期左室内径(LVEDD);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TGF-α及PⅠNP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并且合并左室肥厚者血清中TGF-α及PⅠNP浓度均高于非肥厚者(P<0.05)。(2)高血压病组LVMI高于对照组(P<0.05)。(3)TGF-a水平与PⅠNP水平成正相关(r=0.579,P<0.01),TGF-a水平与LVMI正相关(r=0.431,P<0.01),PⅠNP水平与LVMI正相关(r=0.544,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TGF-a及PⅠNP水平均升高,发生左室肥厚者较非肥厚者更显着升高;TGF-α及PⅠNP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关。

党彦平,耿秀双[5](2009)在《早期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早期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AMI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29例)和非溶栓组(27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结果溶栓组患者在溶栓开始后1、2、4、6周血清PⅢP含量分别为(92±14)、(90±11)、(86±8)和(82±7)μg/L,较同期非溶栓组患者PⅢP(1 18±11)、(112±11)、(104±11)和(95±9)μg/L明显降低(P<0.05或P<0.01);溶栓未再通组血清PⅢP含量显着高于再通组(P<0.05或P<0.01)。血清PⅢP含量与左室重塑(LVRM)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4314,P<0.05),与左室舒缩功能呈负相关(r=-0.4233,P<0.05;r=-0.4542,P<0.05)。结论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AMI患者血清PⅢP水平,减少LVRM发生,改善患者左心功能。

郭宇光[6](2008)在《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对SHR左心室肥厚及心肌Ⅰ、Ⅲ型胶原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组织形态学、心肌超微结构、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中医发病机理及改善左心室肥厚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雄性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SHR-C),依那普利组(SHR-Y),中药高剂量组(SHR-Z1),中药中剂量组(SHR-Z2),中药低剂量组(SHR-Z3)。每组10只。给药4周后取材,测量给药前后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观察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心肌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表达。结果:1.随着周龄的增加,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SHR的SBP逐渐升高。给药4周后,中药高、中剂量组,依那普利组SBP较空白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2.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依那普利组LVWI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中药低剂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光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部分心肌纤维变粗,有的可见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部分细胞核肥大。高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心肌纤维大部分正常,两组之间差异不大,较中、低剂量组好。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肌丝排列紊乱,部分肌丝溶解、断裂,肌节明、暗带不清,闰盘轻度分离,部分线粒体增多、嵴断裂,细胞核呈不规则形。中药高、中剂量组、依那普利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随着周龄的增加,SHR血压逐渐升高,LVH逐渐形成。2.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能明显降低SHR的SBP,减轻LVWI。且上述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3.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中医发病机制可能与毒损心络相关。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能减缓SHR的LVH,延缓心肌组织重构,降低心肌Ⅰ、Ⅲ型胶原,可能是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改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机制之一。

黄力[7](2006)在《降压脉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而且以每年新增600多万人的速度迅速增加,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其中高血压所致的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是导致心脏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此外,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更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治疗高血压病,防治其并发症及合并症为医学界的重要任务。一、临床部分:目的:寻求中西医结合方法控制高血压,并干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临床角度探求其初步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Ⅰ、Ⅱ级)78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降压脉净颗粒剂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硝苯地平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2.4±12.97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2.11±12.99岁。两组病变程度、高血压分级及中医辨证分型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予以药物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给予降压脉净颗粒剂(桑寄生、决明子、丹参、生山楂等组成)口服,每次18g,每日两次,同时予以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两次。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两次。于治疗前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内皮素(E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RGP)的指标变化。结果:①降低血压疗效: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大,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药后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②调节血脂疗效:治疗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比治疗前下降,P<0.001和P<0.05;但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与治疗组的药后值比较也有显着性降低,P<0.05;③ET:治疗组疗后的ET值较疗前有显着性降低,P<0.01,与对照组疗后值比较亦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01;④SOD:治疗组疗后SOD值较疗前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⑤CRGP:治疗组疗后CRGP值较疗前有显着性提高,P<0.05;与对照组疗后比较亦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二、实验部分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和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中心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及分组:选用纯种自发高血压大鼠(SHR) 8周龄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并以SD大鼠8周龄10只作为对照组。本实验共设有5组:①正常对照组(SD)、②模型组(SHR)、③降压脉净颗粒剂+络活喜(治疗组:)、④络活喜(西药对照组)和⑤牛黄降压丸+络活喜(中药对照组)。药物:①降压脉净颗粒剂(桑寄生、、决明子、丹参、生山楂等组成),溶成药液,含药量1.3g/ml;②络活

张国华[8](2006)在《平肝、祛瘀、化痰法对EH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MFs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目的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我国高血压病发病趋势十分严峻,2002年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91年的11.88%上升至18.8%。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s)是高血压引发心脏损害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是以心脏间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心脏间质重构,也是导致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防止与逆转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已成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抑制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虽然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至今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释清楚。因此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积累了许多经验,如降压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经典方剂天麻钩藤饮,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尤其是在治疗脏器纤维化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同时中医药具有标本同治,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本研究将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心肌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认识,从临床到实验,从整体、细胞及基因调控水平多层次、多环节探讨中医药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以寻找切断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逆转心肌纤维化过程,寻求中医药防治心肌纤维化的共同性与特异性规律。 导师赵立诚教授长期从事高血压病的研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等有较深的认识,高血压病中医病机简要而言为本虚标实,归纳起来主要有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导师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分析,认为高血压的本质是心主血脉功能的异常,而心主血脉在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气机升降及血的输布运行的同时,亦成为瘀血、痰浊易成的生理基础。高血压病所导致心肌纤维化并引起的心脏病通常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生痰”,痰与瘀又相互影响,痰阻则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痰滞日久必致血瘀,血瘀内阻,久必生痰。久病则心虚气弱、心肾阳虚、气阴两虚,气血运行不畅则瘀血停心、水湿内停化痰成饮则阻滞心络。所以高血压心肌纤维化阶段,在病机方面痰、瘀、虚较风、火更为突出。故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病机为五脏虚损为本,阴虚阳亢、痰浊和血瘀内结心络为标。其中瘀血、痰浊贯穿于心肌

杨曙光,朱文晖[9](2006)在《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评价高血压(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以寻求一种可靠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41例EH患者(伴心肌肥厚者19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22例)的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浓度,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并用血流多普勒法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值,比较两种方法测值与PCⅠ、PCⅢ的相关性。结果:1.EH患者非左室肥厚组(non-LVH)与左室肥厚组(LVH)PCⅠ、PC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LVH组PCⅠ明显高于non-LVH组(P<0.05)。2.EH患者非左室肥厚组(non-lVH)与左室肥厚组(LVH)二尖瓣血流参数,Vp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EH患者non-LVH组与LVH组间E、E/A无明显差别(P>0.05),但LVH组Vp明显低于non-LVH组(P<0.05)。4.EH患者non-LVH组血清PCⅠ、PCⅢ与E/A及Vp均呈负相关(r=-0.58P<0.01,r=-0.61P<0.01及r=-0.67P<0.01,r=-0.51P<0.05);而LVH组血清PCⅠ、PCⅢ与Vp亦呈负相关(r=-0.69P<0.05,r=-0.65P<0.01);与E/A无明显相关(r=-0.41P>0.05,r=0.02P>0.05)。结论: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与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血清PCⅠ、PCⅢ浓度相关良好,不受心脏负荷及年龄的影响,作为评价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有临床意义。

边树怀,高晶,黄希正[10](2006)在《胶原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文中研究指明

二、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的改变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PICP、PⅢ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滋肾活络方干预醛固酮逃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高血压LVH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高血压LVH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高血压LVH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高血压LVH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现状
    2.高血压LVH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高血压LVH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
        2.2 高血压LVH与醛固酮逃逸
        2.3 高血压LVH的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制备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溶液配制
        1.5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药物干预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对大鼠血压水平变化的影响
        3.2 对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3.3 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3.4 对大鼠BW、LVM、LVMI的影响
        3.5 对大鼠心肌组织Hyp、PICP、ICTP、PICP/ICTP的影响
        3.6 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
        3.7 对MR和 Cav-1、MR和 striatin相互作用的影响
        3.8 对心肌组织pEGFR、pERK1/2 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对高血压LVH本虚标实证的认识
    2.滋肾活络方组方配伍意义
    3.滋肾活络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滋肾活络方联合培哚普利逆转高血压LVH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4.1 滋肾活络方联合培哚普利对SHR血压的影响
        4.2 滋肾活络方联合培哚普利逆转高血压LVH的作用
        4.3 滋肾活络方提高ACEI治疗高血压LVH疗效的分子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论文着作

(3)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长轴功能和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血PⅢNP水平和亚临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之间的关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常规超声心动图
        1.1.3 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1.1.4 左室舒张功能
        1.1.5 血PⅢNP水平的测定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基线特征
        1.2.2 左室结构、收缩和舒张功能及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
        1.2.3 胶原蛋白标记物
        1.2.4 胶原蛋白标记物和左室功能的关系
    1.3 讨论
        1.3.1 心肌纤维化和左室肥厚
        1.3.2 心肌纤维化和左室长轴收缩功能
        1.3.3 心肌纤维化和左室舒张功能
        1.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1.4 小结
二、原发性高血压可加重损害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室功能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常规超声心动图
        2.1.3 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基线特征
        2.2.2 超声多普勒指标评价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
        2.2.3 左室结构、收缩和舒张功能
    2.3 讨论
        2.3.1 原发性高血压在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患病率
        2.3.2 原发性高血压对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2.3.3 原发性高血压对无症状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2.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2.4 小结
三、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心电图ST-T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外科技术
        3.1.3 心电图
        3.1.4 超声心动图
        3.1.5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心电图QRS电压、侧壁导联ST段偏移程度和T波振幅的变化
        3.2.2 血流动力学、左室几何形态和收缩功能的改变
        3.2.3 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的相关性
        3.2.4 ST段偏移程度和T波幅度变化的预测因素
    3.3 讨论
        3.3.1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左室逆向结构重构和电重构
        3.3.2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ST段压低的生理机制
        3.3.3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波异常的生理机制
        3.3.4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ST段压低及T波异常的细胞学基础
        3.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转化生长因子-α和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发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材料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心脏彩超比较
    3.2 各组血清中TGF-α及P Ⅰ NP浓度比较
    3.3 高血压病组TGF-α与PⅠ NP相关性分析
    3.4 高血压病组TGF-α、P Ⅰ NP与LVMI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转化生长因子-α及Ⅰ型胶原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6)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对SHR左心室肥厚及心肌Ⅰ、Ⅲ型胶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主要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1.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现代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概况
    3. 心肌胶原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对高血压LVH的影响
        2. 滋阴潜阳解毒通络法逆转高血压LVH的机理探讨
        3. 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配伍原理及组方思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7)降压脉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心肌纤维化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临床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8)平肝、祛瘀、化痰法对EH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MFs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平肝、祛瘀、化痰法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纳入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不良反应
    4.讨论
        4.1 西医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4.2 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早期诊察手段
        4.3 开搏通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理
        4.4 中医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认识及诊疗原则
        4.5 平肝、祛瘀、化痰法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总结
第二部分 平肝、祛瘀、化痰法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机理研究
    实验一: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的制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环境与设施
        1.2 实验药物
        1.3 动物数量及来源
        1.4 动物分组
        1.5 给药与取血方法
        1.6 制备含药血清
        2.讨论
        2.1 人与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2.2 含药血清药理的方法学
    实验二 SHR新生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实验器材
        1.2 培养液、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1.3 实验动物
        1.4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分离
        1.5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
        1.6 心肌成纤维细胞的鉴定
        2 结果
        2.1 倒置显微镜观察
        2.2 免疫鉴定结果
        3 讨论
        3.1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选择和评价
        3.2 细胞培养研究方法学的意义
        3.3 心肌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实验三: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对SHR大鼠CFb增殖的影响
        1 材料
        1.1 仪器
        1.2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生长曲线的绘制
        2.2 分组情况
        2.3 同步细胞
        2.4 加样检测
        2.5 细胞增值分析(实验原理)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CFb生长曲线
        4.2 空白兔血清对CFb增殖的影响
        4.3 不同浓度含药兔血清对CFb增殖的影响
        5 讨论
        5.1 CFb增殖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发生
        5.2 各中药方抑制CFb增殖,延缓心肌纤维化
        5.3 各中药方抑制CFb增殖的可能作用机理
    实验四:天麻钩藤饮、温胆汤和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血压及左室重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4 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
        1.5 各组大鼠左室重量的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尾动脉血压水平比较
        2.2 各组大鼠左室重量的比较
        3、讨论
    实验五: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液中ALDO和Ang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4 标本采集
        1.5 心肌及循环中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LDO含量变化
        2.2 血浆和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变化
        3 讨论
        3.1 AngⅡ、ALDO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3.2 各中药方抑制AngⅡ、ALDO激活,抑制心肌纤维化
    实验六: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大鼠心肌组织内IGF-1和TGF-β_1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4 标本采集
        1.5 心肌组织内IGF-1和TGF-β_1表达的检测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肌组织中IGF-1的表达
        2.2 心肌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
        3 讨论
        3.1 TGF-β_1、IGF-1与高血压心肌纤维化
        3.2 各中药方可抑制TGF-β_1、IGF-1的表达,发挥抗MFs的作用
        3.3 各中药方可抑制TGF-β_1、IGF-1的表达的可能机制
    实验七: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SHR大鼠血液中PⅢNP、LN和HA的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1.4 标本采集
        1.5 血液中PⅢNP、LN、HA水平的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血液中PⅢNP水平的影响
        2.2 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血液中LN水平的影响
        2.3 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和天麻钩藤饮对血液中HA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PCⅢ、HA、LN在高血压MFs发病中的作用
        3.2 各中药方抑制血清PCⅢ、HA、LN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
        3.3 各中药方抑制PCⅢ、HA、LN的可能机制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1:观察表
附2:综述
附3:实验图片
附4:在校期间工作总结
附5:中英文对照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9)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慢性心力衰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的改变及意义[D]. 母树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2]滋肾活络方干预醛固酮逃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赵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长轴功能和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研究[D]. 杜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6)
  • [4]转化生长因子-α和Ⅰ型前胶原N端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发生的关系[D]. 詹源胜. 中南大学, 2010(03)
  • [5]早期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及左心功能的影响[J]. 党彦平,耿秀双. 中国实用医刊, 2009(02)
  • [6]滋阴潜阳解毒通络饮对SHR左心室肥厚及心肌Ⅰ、Ⅲ型胶原的研究[D]. 郭宇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04)
  • [7]降压脉净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干预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黄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8]平肝、祛瘀、化痰法对EH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MFs机理研究[D]. 张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9]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J]. 杨曙光,朱文晖.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1)
  • [10]胶原代谢异常和高血压[J]. 边树怀,高晶,黄希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6(01)

标签:;  ;  ;  ;  ;  

血清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