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条件下顺槽综放工作面断面设计

软岩条件下顺槽综放工作面断面设计

一、软岩条件下综放工作面顺槽断面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认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霍昱名[2](2021)在《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及智能化放煤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矿业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采矿装备的电气化带动了采矿技术的快速发展,开采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工业5G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采矿方法,不仅能达到“无人”矿井的行业目标,更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机遇。尽管信息化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智能化综放开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综放开采理论、技术与智能化开采实践联系不紧密、应用程度不高等方面。厚煤层综放开采智能化的关键是放煤过程的智能化,须在掌握顶煤破碎、放出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化探测、控制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放煤控制体系。本文根据王家岭煤矿12309智能化建设工作面为背景,研究着眼于综放开采全过程,以顶煤采动应力场演化规律为切入点,揭示顶煤在综放开采过程中的破碎机理,阐明散体顶煤由后刮板输送机放出的放出特性,提出合理的放煤方法,为厚煤层智能化放煤的增产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实现智能化放煤所需的各项关键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为厚煤层智能化放煤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基于主应力空间,研究了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受力单元主应力场演化规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对顶煤的支撑作用,阐明了高水平应力条件下顶煤主应力值变化及方向偏转特性,在此基础上将顶煤划分为原岩应力区、中间主应力升高区、应力显着升高区、应力峰后降低区及液压支架控顶区5个分区,得到了高水平应力条件下顶煤主应力驱动路径,为后续顶煤渐进破碎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应力边界条件。(2)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明析了描述顶煤应力状态的平均应力、偏应力及应力Lode角3个参数在综放开采中的演化过程,揭示了上述3个参数在各顶煤分区中的演化特性,基于高精度工业CT扫描技术,运用合成岩体(SRM)数值建模方法,重构了裂隙煤体三维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差分-颗粒流”耦合数值方法,建立了“连续-非连续”耦合真三轴数值模型,在指定主应力边界条件下模拟了顶煤渐进破碎过程,阐明了试件裂隙发育迹线及破碎块度分布规律,实测了放落顶煤破碎块度分布特性,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类比分析,证明了数值方法可靠性,为后续散体顶煤运移及放出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3)基于“有限差分-颗粒流”耦合算法,建立了“连续-非连续”耦合综放开采数值模型,开发了“随机自由落体-逐步伺服夯实”的耦合建模方法,反演了综放开采从工作面设备安装至放煤稳定的全过程,得出了煤矸分界线形态演化的3个特性,并以此为依据改进了“Hook”函数,使之适于描述煤矸分界线形态,以改进的“Hook”函数对煤矸分界线形态进行了拟合,揭示了综放开采煤矸分界线形态从初次放煤到周期放煤的演化规律,将其演化历程分为了初采影响阶段、过渡放煤阶段和周期放煤阶段3个阶段,为后续基于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的放煤工艺选择提供了顶煤位移边界条件。(4)将整个放煤过程划分为放煤开始前、放煤过程中及放煤结束后3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内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包括:放煤开始前的顶煤厚度探测、采煤机惯导定位,放煤过程中的放煤机构精准监测控制、煤矸识别,放煤结束后的采出量实时监测。将上述智能化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体系,从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及自执行4个层面,揭示了各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的内在联系,最终构建了智能化放煤控制的基本结构,为后续智能化放煤工艺参数选择及实现智能化放煤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5)基于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体系,以煤矸分界线演化特性研究结果为顶煤位移边界条件,改进了Bergmark-Roos理论,建立了周期放煤时间预测理论模型,提出了放煤口启停判别的综合判别方法,建立了包含多台液压支架的“有限差分-颗粒流”耦合数值模型,优化得出了适用于现阶段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的合理放煤工艺参数,最终于王家岭煤矿12309工作面建立了智能化综放示范工作面,升级更新了工作面主要生产设备及组织关系,验证智能化放煤控制各项技术的可靠性,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振云[3](2020)在《张家峁煤矿4-2煤层煤巷锚杆支护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陕北矿区煤层赋存条件较好,浅埋煤层煤巷锚杆支护有较明显的富裕系数。目前煤巷支护成本居高不下。以张家峁煤矿4-2煤层14204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物理模拟、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2煤层煤巷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通过现场获取岩样和实验室测定,得出张家峁煤矿4-2煤层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根据顶板稳定性分级的结果,4-2煤层顶板为II类顶板;对现有4-2煤层顺槽收敛量和表面观测结果得出:距回采工作面53m以内,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运输顺槽两帮累计变形量及顶板累计下沉量都不断增大。然而,辅运顺槽的测点在距工作面煤壁-30m(采空区后方)左右,超前压力影响急剧增大,顺槽表面有片帮现象。基于回采过程对辅运顺槽松动圈观测结果得出:当监测点距回采工作面煤壁的距离20m时,顶板围岩破碎区有所增加;当监测点距回采工作面煤壁距离-63m时,在距孔口0.51m有明显破碎,顶板孔内有一定破碎;当监测点距回采工作面煤壁距离-93m时,破碎区域较前明显增大,且帮部片帮严重。根据顺槽收敛监测结果、顶板离层监测结果、围岩松动圈监测结果,采用锚杆支护理论对现有锚杆尺寸和支护强度进行了优化。利用ANAYS模拟得出,碟形直边托盘能满足变形和受力要求,确定碟形直边托盘尺寸为120×120×8mm,孔径21mm,厚度20mm。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对优化前后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顺槽顶板和两帮变形值差别不大,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满足顺槽稳定,有效的控制顺槽围岩变形。同时,工程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支护强度的降低节省了支护材料,降低了支护成本;确定优化后的参数能最大程度节约成本164元/m,节约的支护成本达214.35万元。研究成果将促进矿区的高效发展。

张嵘[4](2020)在《园子沟煤矿大跨度切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切巷作为采煤工作面回采的起点,主要用于安装回采相关设备,是煤矿开采的重要场所。工作面相关设备的安装和工作面回采需要相对稳定的切巷围岩条件,因此合理有效的切巷围岩控制技术在确保工作面的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巷道支护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切巷不同于一般的煤层巷道,其跨度、宽高比大的多,切巷宽度成为影响其围岩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另一方面,厚煤层工作面的切巷大部分都设计于煤层的底部,巷道两帮及顶板均为煤体,围岩力学性质较差,原生裂隙较发育,应力环境复杂,极易产生较大的变形量及破坏范围。上述情况对此类巷道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支护难度较大。因此,大跨度切巷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煤矿开采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以园子沟煤矿10120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其切巷沿2煤底板掘进,设计的断面尺寸高为3950mm,宽为9600mm,断面尺寸、跨度均较大、顶煤厚,同层位的工作面顺槽在掘进过程中暴露出巷道片帮严重、顶板下沉剧烈等问题,威胁工作面施工和人员安全。若仍沿用原顺槽支护理念,切巷掘进过程中必定会出现顶板下沉、帮部鼓出等问题,影响设备正常安装及矿井接续计划。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可以有效地增加切巷围岩的稳定性:锚杆用来加固围岩浅部岩体,从而承担浅部围岩施加的作用力,减少围岩变形,锚索则穿过围岩浅部岩体中的锚杆锚固体组合拱结构,从而将该拱固定在深部岩体中,利用深部岩体的稳定性,变“托”为“拉”,通过此方法围岩中形成多层保护支护体系,以此达到使围岩浅部岩体稳定性增大的目的,从而使围岩浅部岩体作为支护体系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进而增加围岩稳定性。基于锚杆支护的悬吊理论和组合梁理论,提出了基于桁架锚索的顶板控制技术,确定切巷围岩支护方案及支护参数。为了客观评价切巷围岩的稳定性控制效果,对切巷围岩进行了矿压观测。结果显示,切巷顶板离层程度小,属于平稳不变型离层;围岩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均在合理范围内;锚杆(索)锚固效果较好,进行支护后的围岩稳定性较强,大跨度切巷得到较好的控制。论文共有图41幅,表12个,参考文献63篇。

景帅[5](2019)在《冲击载荷下深埋特厚煤层顺槽围岩变形规律与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展冲击载荷作用下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槽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支护技术研究,对保证冲击地压下顺槽安全施工和工作面安全开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胡家河煤矿4煤综放工作面顺槽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胡家河4煤综放工作面顺槽围岩冲击地压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煤岩物理力学特性、高地应力、断层及褶皱、矿山压力显现等动载扰动及支护方式。高应力下动载扰动是其诱发主导因素,坚硬顶板及特厚煤层是其储能条件,底板为冲击地压能量较易释放部位。(2)采用室内(单)三轴动静载试验辅以声发射检测手段,研究煤岩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静载下煤岩呈单向剪切破坏,随着围压升高其峰值强度与应变显着提高。煤岩动载后强度劣化明显且由剪切破坏转变为横向拉伸破坏,一定振幅下其峰值强度与频率呈非线性负相关。煤岩存在静载临界荷载,未达到临界值时煤岩在长时间动载作用下裂隙发育逐渐稳定,超过临界值后在动载下会发生迅速破坏。煤岩声发射事件主要发生在其动载初期及峰值破坏阶段,动载后凯泽效应明显。声发射点主要集中在煤岩剪切及拉伸破坏面附近并由中心向四周扩展,可较好反映其破坏演化趋势。(3)基于FLAC3D有限差分法建立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槽开挖支护过程分析模型,研究其高应力及动载下顺槽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动载下顺槽呈明显不对称变形,随着动载强度增加变形量急剧增长。动载下顺槽变形划分为变形振动期、变形恢复期、变形稳定期三个时期。(4)根据得出的冲击载荷下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槽围岩变形规律,提出综放面顺槽采用“强支强卸”的支护理念,完成了深埋特厚煤层顺槽支护设计。现场实践表明:顺槽围岩经动载扰动后变形加大但未发生过大失稳破坏,支护措施能有效预防动载后围岩发生瞬间失稳而急剧破坏的现象,支护方案合理有效。

李西君[6](2019)在《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顺槽支护设计》文中认为开展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顺槽支护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以上湾煤矿12401综采面顺槽支护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稳定性,研究了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给出了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参数设计方案,并对其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工作和结论有:(1)分析了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不受采动影响、一侧采空和两侧采空时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影响大采高综采面顺槽破坏失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综采面顺槽的主要破坏型式包括:拉裂破坏、剪切破坏和复合破坏,提出了大采高顺槽围岩变形破坏的控制措施。(2)研究表明,大采高综采面平均来压步距约为13.3m,来压强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来压强度较强和来压强度明显减弱;综采面微震事件主要分布在距工作面切眼150m范围内,且以小能量事件为主;综采面回采过程中地表有新的裂缝产生,裂缝宽度多数100mm以下,个别裂缝宽度在100-200mm,最大裂缝宽度500mm,裂缝两侧落差最大约为200-300mm之间。(3)采用非弹性区支护理论对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参数进行了设计,给出了胶运顺槽和辅运顺槽支护方案,并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参数合理可行。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李诚[7](2019)在《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综采矿压显现规律与顺槽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某铀矿为工程背景,针对于浅埋薄层弱胶结软岩的物理力学特征,开展弱胶结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相似材料的研制、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等研究,揭示了综采工作面围岩的矿压显现规律,结合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了支护结构对围岩稳定的控制作用,提出工作面顺槽支护技术方案。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弱胶结软岩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反映了该软岩有较强的膨胀性,胶结性极差,遇水易泥化、崩解,获得了铀矿地层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对弱胶结软岩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和细观特征分析,揭示了该铀矿地层弱胶结软岩的膨胀性和材料组构及铀矿床及赋存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2)结合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岩的物理力学特征,通过系列相似材料的配置,获得了适用于该铀矿地质条件的相似材料配比,即细砂:石膏:碳酸钙:膨润土为4.5:0.5:0.2:0.3、6:0.6:0.2:0.2、3.5:0.5:0.3:0.2及4:0.5:0.3:0.2为模拟物理模型的矿体、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通过铝条承压试验确定了其相似模型中对应的型钢支架型号,而混凝土喷层采用碳酸钙液固化涂层进行模拟。(3)通过UDEC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采场上覆岩层运动分布特征、竖直位移变化及应力演化规律,获得了初次来压约8.0 m和周期来压步距约3.0 m;采用数字照相量测分析系统和薄膜压力式传感器监测手段,分析验证模型试验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越靠近采空区位移越大,最大下沉量约为1.6 m,并且最大下沉位置不断前移,表土层竖向位移的最大值不断增加,最大沉降量约0.69 m;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卸压,上覆岩层下沉,采空区压实,远离采空区范围内围岩的竖直应力逐渐恢复至接近原岩应力0.030.04 MPa,应力峰值逐渐变大,最大值约为0.07 MPa,靠近采空区附近测点的应力变化明显大于其他测点。(4)通过FLAC3D对工作面顺槽关键支护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型号的工字钢在8种工况下的可行性,选取11#工字钢,间排距为0.8 m;通过大型三维相似模型对选用的支护参数进行试验研究,随着荷载的增加,上部覆岩位移增大,其顶板位移最大值为0.02 m,两帮位移偏小,收敛不明显;各测点的垂直应力随荷载增加而逐渐增加,荷载达到目标值9 k N,最大应力约为0.05 MPa,应力场从加载板向模型中心其值依次减小,越靠近加载面应力越大;支架受力的变化规律大致能够分波动增长阶段到平稳阶段及阶梯性增长阶段,荷载增加到目标值,两帮的应力值较顶板的应力值偏小,支架应力约为0.020.04 MPa。

李晓飞[8](2013)在《大佛寺矿采区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开展采区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大佛寺矿4号采区108工作面和110工作面为依托,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工作。主要结论有:(1)根据大佛寺矿采取的煤和岩石的样品,进行物理力学等试验,从而得到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所需参数的基础资料。通过化学试验,得到岩石、煤的主要成分,为研究松动圈岩石性状提供基础资料,得出40110工作面顺槽底板中高岭石等具有膨胀性的岩石成分含量过高,遇水易膨胀、泥化、岩体破碎,导致过大的巷道变形等结论。(2)以理论分析和钻孔窥视仪现场测试为基础可知:相邻巷道40108工作面回采对40110工作面运输顺槽影响较大,其巷道两帮出现塌孔现象。在40110工作面切眼形成后,由于锚杆、锚索的永久支护及两排单体液压支柱的临时支护,测出松动圈范围控制在2.0m之内,切眼的支护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在回采过程中,因回采动压影响,使得顺槽围岩松动圈范围进一步扩大,锚杆支护未能满足要求,需对顺槽围岩进行加强支护。(3)基于工作面顺槽围岩破坏机理和松动圈测试结果,运用FLAC模拟对顺槽现有支护方案合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完成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分析表明,顺槽现有支护方案不能满足安全回采的要求,从而对巷道顶板进行了增加锚索和减小间排距的优化布置,顺槽顶板变形得到控制;由于锚索加密布置起到了减跨作用,顺槽顶板变形更加均匀;帮部补强锚杆布置位置合理,通过减跨作用使得帮部最大位移点向底部移动,有效控制了帮部变形。(4)研究了采区巷道底臌发生的机理,提出了“锁脚钢管+注浆+树根桩+卸压槽”的顺槽底臌治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顺槽底臌治理方案合理可行。

孙淼[9](2010)在《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理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工作面顺槽围岩控制一直是人们所致力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松软煤层、破碎顶、底板等不利条件下的顺槽围岩控制更是困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在分析总结当前国内外长壁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的基础上,以长平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4302工作面顺槽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实验观测等方法,对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复杂的顺槽围岩地质条件,通过对4302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现场观测研究,掌握了长壁综放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及采动影响下顺槽的矿压显现规律,获得了长壁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主要特征参数,揭示了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回采对工作面顺槽稳定性影响机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锚固体强度与围岩应力、位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顺槽的合理支护原则及形式;研究了不同煤柱宽度对工作面顺槽围岩矿压显现的影响机理,揭示了煤柱对工作面顺槽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顺槽煤柱破坏失稳机理及煤柱上覆岩体的结构特征、垮落失稳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煤柱宽度的计算公式。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条件下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的技术途径,即“合理宽度煤柱的留设+低预紧力高强度锚网联合支护+恶劣区域采动影响下围岩注浆或短锚索局部加强支护”。并成功进行了实践应用,为进一步完善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理论技术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杨永亮[10](2009)在《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两巷锚喷支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锚杆支护技术理论及支护设计的不断认识和创新,锚杆支护成为了巷道支护的主流。锚杆支护技术使原有的被动支护向主动支护转变,很好的解决了巷道支护问题,尤其是软岩巷道,由于其岩性的特殊性,使原有的支护方式难以适应围岩的变形等因素,巷道破坏严重。锚杆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巷道的支护状况,保证了安全生产。本文结合蒲河煤矿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首先在对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现有巷道锚杆支护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围岩基础参数(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数、围岩松动圈、地应力等)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影响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两巷支护的主要因素。基于围岩松动圈理论“锚喷网”支护设计机理和锚喷网支护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矿综放工作面两巷的“锚杆+锚索+金属网+钢筋梯+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方案,并对支护方案进行Flac数值模拟试验和实施200m试验巷道现场试验,辅之以现场矿压观测。通过试验巷道的宏观效果和矿压观测结果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为该矿回采巷道使用锚杆支护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解决该矿综放工作面两巷支护难题。

二、软岩条件下综放工作面顺槽断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岩条件下综放工作面顺槽断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及智能化放煤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综放开采技术发展历程
        1.2.2 顶煤采动应力场演化规律
        1.2.3 顶煤破碎机理及冒放性评价
        1.2.4 顶煤运移特性及放出规律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动应力场演化机制
    2.1 顶煤应力状态描述及数值模拟方案
        2.1.1 基于主应力空间的顶煤应力状态
        2.1.2 煤岩层赋存条件及力学参数测定
        2.1.3 数值模型及方法
    2.2 高水平应力条件下顶煤主应力场演化规律
        2.2.1 主应力分布规律及数值监测方法
        2.2.2 主应力值演化规律
        2.2.3 应力主轴偏转特性
    2.3 顶煤主应力演化路径
        2.3.1 主应力场顶煤分区方法
        2.3.2 顶煤分区特征位置及应力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
    3.1 各顶煤分区内相关参数演化特性
    3.2 裂隙煤体三维重构及细观参数标定
        3.2.1 高精度工业CT扫描试验
        3.2.2 节理裂隙数值重构
        3.2.3 基于SRM方法的裂隙煤体数值建模
    3.3 主应力路径下顶煤破碎规律
        3.3.1 数值模型及主应力加载流程
        3.3.2 裂隙煤体渐进破碎迹线
        3.3.3 裂隙煤体破碎块度分布及现场实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运移放出规律
    4.1 数值模拟方法及前期结果
        4.1.1 FDM-DEM耦合数值模型
        4.1.2 本构模型及模拟参数分析
        4.1.3 数值模拟流程及放煤前结果分析
    4.2 初次放煤过程顶煤运移放出规律
        4.2.1 初放放出体形成过程
        4.2.2 初放松动体演化特性
        4.2.3 初放煤矸分界线动态分布
    4.3 周期放煤过程顶煤运移放出规律
        4.3.1 顶煤放出体演化历程
        4.3.2 放煤松动体范围扩展规律
        4.3.3 煤矸分界线形态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化放煤控制方法及放煤工艺参数
    5.1 智能化放煤控制过程及控制体系
        5.1.1 放煤前顶煤厚度探测及采煤机定位
        5.1.2 放煤中放煤机构动作启停判别及控制
        5.1.3 放煤后放出量实时监控
        5.1.4 智能化放煤控制体系
    5.2 基于放煤时间预测模型的放煤终止原则
        5.2.1 放煤时间预测模型
        5.2.2 重力加速度修正系数的标定
        5.2.3 放煤时间预测模型的应用
    5.3 放煤步距与放煤顺序优化
        5.3.1 放煤步距及放煤顺序优化方法
        5.3.2 不同放煤顺序下放出体形态特性
        5.3.3 不同放煤顺序下顶煤放出量及回收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厚煤层智能化放煤工业性试验
    6.1 12309 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建设概况
        6.1.1 工作面人员配置及分工
        6.1.2 顺槽协同放煤控制中心
        6.1.3 地面放煤监测与控制中心
        6.1.4 智能化放煤控制流程
    6.2 智能化放煤控制技术试验
        6.2.1 放煤前顶煤厚度探测及采煤机定位
        6.2.2 放煤中放煤机构动作启停判别及控制
        6.2.3 放煤后采出量实时监测
        6.2.4 放煤远程集中控制软件
    6.3 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张家峁煤矿4-2煤层煤巷锚杆支护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浅埋煤层顺槽顶板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煤巷支护理论研究
        1.2.3 煤巷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张家峁煤矿4~(-2)煤层巷道支护理论分析及参数确定
    2.1 张家峁煤矿4~(-2)煤层巷道支护理论分析
    2.2 煤岩物理与力学试验
        2.2.1 试样制备及物理试验
        2.2.2 超声波煤样缺陷分析试验
        2.2.3 煤岩力学试验
    2.3 本章小结
3 14204工作面煤巷原支护状况监测及效果评价
    3.1 研究区概况
    3.2 煤巷锚杆支护监测方案设计
    3.3 煤巷锚杆支护监测结果分析
        3.3.1 顺槽收敛量
        3.3.2 顺槽表面观测
        3.3.3 顶板离层量
        3.3.4 围岩松动圈
        3.3.5 锚杆锚固力
    3.4 现有煤巷锚杆支护效果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14204工作面煤巷锚杆支护参数设计
    4.1 锚杆(索)参数理论确定
        4.1.1 锚杆悬吊理论计算
        4.1.2 锚索参数确定
    4.2 现有支护方案
    4.3 优化结果
    4.4 经济性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煤巷锚杆支护优化方案数值模拟分析与工程验证
    5.1 不同形状托盘受力分析
        5.1.1 模型建立
        5.1.2 模拟结果分析
    5.2 不同工况的数值分析
        5.2.1 工况模型的确定
        5.2.2 参数确定
        5.2.3 4~(-2)煤层辅运顺槽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2.4 锚杆受力分析
    5.3 工程实践应用
        5.3.1 14207工作面顺槽概况
        5.3.2 14207工作面正帮松动圈窥视
        5.3.3 14207工作面负帮松动圈窥视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园子沟煤矿大跨度切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作面概况
    2.2 工作面覆岩性质判别
    2.3 煤岩体力学特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切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支护参数确定
    3.1 锚杆支护机理
    3.2 锚杆支护理论
    3.3 切巷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切巷围岩控制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型建立
    4.2 数值计算方案
    4.3 支护对切巷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4.4 切巷顶板岩梁下沉演化规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切巷围岩控制方案
    5.1 第一次掘进——导硐掘进支护设计
    5.2 第二次掘进——扩刷支护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矿压观测及效果分析
    6.1 观测内容及方法
    6.2 围岩表面位移监测数据及分析
    6.3 围岩顶板离层监测数据及分析
    6.4 锚杆(索)受力监测数据及分析
    6.5 切巷支护效果评价
    6.6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冲击载荷下深埋特厚煤层顺槽围岩变形规律与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深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1.2.2 深埋煤层煤岩动静载下破坏机理
        1.2.3 深埋煤层顺槽围岩变形及支护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深埋煤层冲击地压诱发机理及煤岩动力特性
    2.1 胡家河煤矿4煤综放工作面概况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1.3 胡家河4 煤综放工作面顺槽围岩动力特性
    2.2 冲击地压下顺槽围岩破坏类型及判据
        2.2.1 冲击地压分类
        2.2.3 冲击地压发生理论及判据
    2.3 深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因素及机理分析
        2.3.1 断层及褶皱
        2.3.2 顺槽围岩埋深
        2.3.3 动荷载诱发
        2.3.4 煤岩冲击倾向性
    2.4 顺槽围岩动力破坏机理及声发射特性研究
        2.4.1 基于弹塑性理论围岩变形破坏分析
        2.4.2 冲击载荷下围岩动力特性分析
        2.4.3 煤岩变形破坏过程声发射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煤岩动载变形破坏机理室内试验
    3.1 试验方案
        3.1.1 动载三轴试验系统介绍
        3.1.2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3.1.3 试验设计依据
    3.2 煤岩冲击倾向性测定及分析
        3.2.1 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测定试验步骤
        3.2.2 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标测定结果
    3.3 不同围压下煤岩静载试验
        3.3.1 不同围压静载试验方案
        3.3.2 不同围压下煤岩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3.3.3 单三轴下煤岩声发射特性分析
        3.3.4 不同围压下煤岩破坏规律及声发射定位分析
    3.4 围压12MPa下煤岩不同条件动载试验
        3.4.1 煤岩围压12MPa下动载试验方案
        3.4.2 振幅2.5MPa下煤岩破坏机理分析
        3.4.3 振幅5MPa下煤岩破坏机理分析
        3.4.4 煤岩长时间动载分级加载破坏机理分析
        3.4.5 动载诱发煤岩破坏声发射特性分析
        3.4.6 煤岩动载分级加载破坏声发射特性分析
    3.5 动静载试验煤岩破坏机理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深埋煤层动静载下顺槽围岩变形规律FLAC3D分析
    4.1 顺槽围岩变形FLAC3D模型建立
        4.1.1 模型建立
        4.1.2 静力计算工况模拟及参数确定
        4.1.3 动力计算工况模拟及参数确定
    4.2 高地应力下顺槽围岩变形分析
        4.2.1 顺槽围岩变形云图分析
        4.2.2 顺槽围岩变形曲线分析
    4.3 顺槽不同卸压措施下围岩应力分析
        4.3.1 不同卸压措施下顺槽应力分布云图分析
        4.3.2 不同卸压措施下顺槽应力曲线分析
    4.4 动载应力波扰动后顺槽煤岩变形分析
        4.4.1 动载下顺槽围岩变形云图分析
        4.4.2 动载下顺槽围岩变形曲线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冲击载荷下深埋煤层顺槽围岩支护技术
    5.1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
        5.1.1 监测方案布置
        5.1.2 冲击地压预警指标
    5.2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
        5.2.1 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5.2.2 危险区域划分结果
    5.3 顺槽工作面支护卸压措施分析
        5.3.1 高强度支护措施
        5.3.2 大孔径卸压措施
        5.3.3 顺槽强支强卸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成果
附录2 论文主要符号的含义

(6)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顺槽支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1.2.2 大采高顺槽围岩变形控制研究
        1.2.3 大采高顺槽支护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破坏机理分析
    2.1 大采高顺槽的特点
    2.2 大采高顺槽矩形巷道力学特性
    2.3 大采高顺槽围岩破坏失稳机理
        2.3.1 顺槽围岩破坏特征
        2.3.2 顺槽围岩破坏形式
        2.3.3 顺槽围岩破坏失稳机理
    2.4 大采高顺槽围岩破坏主要影响因素
        2.4.1 矿压显现
        2.4.2 地质因素
        2.4.3 矿井水
        2.4.4 顺槽断面尺寸
        2.4.5 地应力
        2.4.6 埋深
        2.4.7 其他因素
    2.5 大采高顺槽围岩破坏控制措施
        2.5.1 选择合理支护参数
        2.5.2 改善围岩强度
        2.5.3 隔绝地下水
        2.5.4 选择合理顺槽截面尺寸
        2.5.5 提高支架工作阻力
    2.6 本章小结
3 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
    3.1 工程概况
        3.1.1 综采面位置及井上井下关系
        3.1.2 煤层赋存特征
        3.1.3 工程及水文地质
        3.1.4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3.2 矿压显现规律监测方案
        3.2.1 监测内容
        3.2.2 测点布置
        3.2.3 监测方法
    3.3 矿压显现规律监测结果分析
        3.3.1 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3.3.2 超前矿压显现特征
        3.3.3 地表裂缝监测结果
        3.3.4 工作面微震监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设计
    4.1 支护设计理论
        4.1.1 非弹性区支护理论
        4.1.2 悬吊支护理论
        4.1.3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4.1.4 组合梁支护理论
    4.2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支护参数设计
        4.2.1 辅运顺槽锚杆(索)参数设计
        4.2.2 胶运顺槽锚杆(索)参数设计
    4.3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效果分析
        4.3.1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支护效果FLAC分析
        4.3.2 大采高综采面顺槽围岩支护效果现场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综采矿压显现规律与顺槽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弱胶结铀矿地层软岩的基本物理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弱胶结岩体基本物理特性
    2.2 弱胶结岩体基本力学性质
    2.3 本章小结
3 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相似材料研制研究
    3.1 相似材料的配比设计
    3.2 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4.1 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2 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模型试验方案
    4.3 模型顶板岩层运动规律分析
    4.4 模型变形场分析
    4.5 模型应力场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综采工作面顺槽支护技术研究
    5.1 工作面顺槽支护方案可行性数值模拟分析
    5.2 工作面顺槽支护技术模型试验方案
    5.3 模型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5.4 模型变形场分析
    5.5 模型应力场分析
    5.6 支架受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大佛寺矿采区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1.2.2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2.3 动压巷道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大佛寺矿工作面顺槽围岩性质试验研究
    2.1 煤的物理特性试验研究
        2.1.1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2.1.2 试验项目
        2.1.3 试验过程
    2.2 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2.1 试验项目
        2.2.2 试验过程
    2.3 试验结果
3 顺槽围岩松动圈现场测试研究
    3.1 顺槽围岩松动圈测试方案设计
    3.2 相邻巷道回采过程中40110工作面顺槽松动圈范围测试
    3.3 40110工作面形成后切眼及靠近切眼顺槽松动圈范围测试
    3.4 40110工作面回采前后顺槽松动圈对比分析
    3.5 40110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离层监测
        3.5.1 顶板离层监测布置
        3.5.2 顶板离层监测数据分析
    3.6 小结
4 顺槽围岩破坏规律与支护技术研究
    4.1 顺槽围岩破坏的影响因素
    4.2 40110 顺槽巷道底臌产生原因分析
        4.2.1 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岩样化学成分
        4.2.2 底板岩石的膨胀性试验
        4.2.3 顺槽底板遇水膨胀机理分析
    4.3 顺槽支护方案理论计算
        4.3.1 经验公式的计算法
        4.3.2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设计法
        4.3.3 非弹性区理论与组合拱支护理论的计算方法
        4.3.4 运输顺槽支护设计方案优化
    4.4 小结
5 顺槽巷道支护方案可行性评价
    5.1 顺槽支护方案FLAC数值模拟评价
        5.1.1 模拟工况
        5.1.2 模拟方案
        5.1.3 模拟结果分析
    5.2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5.3 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
    6.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9)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理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1.2.2 巷道支护控制理论技术研究现状
    1.3 当前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开采对顺槽的影响机理
    2.1 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2.1.1 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移动规律
        2.1.2 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一般规律
        2.1.3 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及其显现特征
    2.2 综放回采影响下工作面顺槽矿压显现规律
        2.2.1 综放回采影响下工作面顺槽侧帮支承压力实测分析
        2.2.2 综放回采影响下工作面顺槽变形规律实测分析
    2.3 综放回采对工作面顺槽的影响机理
        2.3.1 直接顶垮落前综放回采对工作面顺槽影响机理
        2.3.2 老顶垮落后综放回采对工作面顺槽影响机理
    2.4 小结
第三章 工作面顺槽的合理支护理论
    3.1 工作面顺槽变形破坏机理及原因
        3.1.1 工作面顺槽变形破坏力学机理
        3.1.2 工作面顺槽变形破坏原因
    3.2 支护与围岩共同承载原理分析
        3.2.1 锚固体强度与围岩应力相互关系分析
        3.2.2 锚固体强度与围岩位移相互关系分析
    3.3 工作面顺槽支护原则及方式
        3.3.1 工作面顺槽支护原则
        3.3.2 工作面顺槽支护方式
    3.4 小结
第四章 顺槽煤柱对工作面顺槽稳定性影响及合理顺槽煤柱留设宽度分析
    4.1 顺槽煤柱对工作面顺槽稳定性影响分析
        4.1.1 不同宽度顺槽煤柱对工作面顺槽围岩受力特征影响分析
        4.1.2 不同宽度顺槽煤柱对工作面顺槽围岩变形量影响分析
        4.1.3 顺槽煤柱对工作面顺槽稳定性影响分析
    4.2 合理顺槽煤柱留设宽度分析
        4.2.1 顺槽煤柱稳定性分析
        4.2.2 顺槽煤柱破坏失稳机理和过程
        4.2.3 顺槽煤柱上覆岩体的结构特征
        4.2.4 顺槽煤柱上覆岩层垮落失稳机理
        4.2.5 合理顺槽煤柱留设宽度
    4.3 小结
第五章 松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技术
    5.1 改善围岩力学条件
        5.1.1 改善围岩性质提高围岩强度
        5.1.2 改善围岩受力状态
        5.1.3 巷道卸压降低巷道围岩应力
    5.2 松软厚煤层工作面顺槽支护原则及方式
        5.2.1 松软厚煤层工作面顺槽支护原则
        5.2.2 松软厚煤层工作面顺槽支护方式
    5.3 留设合理宽度煤柱加强巷道保护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力学特性
    6.2 工作面布置情况
    6.3 4203 巷永久支护方式
    6.4 采动影响下4203 巷稳定性控制技术
    6.5 煤柱稳定性控制
第七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加科研项目

(10)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两巷锚喷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锚杆支护研究现状
        1.2.1 国外锚杆支护现状
        1.2.2 国内煤巷锚杆支护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矿井基本概况
    2.1 井田水文、地理概况
    2.2 矿井基本概况
    2.3 小结
3 围岩松动圈锚网喷巷道支护机理
    3.1 围岩松动圈理论
        3.1.1 巷道围岩松动圈的概念
        3.1.2 围岩松动圈的性质
        3.1.3 围岩松动圈的分类
        3.1.4 围岩松动圈的确定
        3.1.5 围岩松动圈对锚喷支护结构的影响
    3.2 巷道锚喷网支护理论
        3.2.1 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
        3.2.2 锚喷网组合拱设计原理
    3.3 小结
4 软岩巷道锚喷网支护设计方法
    4.1 断面设计
    4.2 组合拱厚度确定
    4.3 锚杆支护参数确定
    4.4 锚杆、托盘选型
    4.5 喷层支护设计
    4.6 金属网和钢筋梯
    4.7 小结
5 蒲河煤矿综采工作面两巷锚喷网支护设计
    5.1 工程概况
    5.2 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定
    5.3 蒲河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定
        5.3.1 围岩松动圈的测定工作原理
        5.3.2 松动圈测定及结果分析
    5.4 地应力测量
        5.4.1 地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5.4.2 地应力测量
    5.5 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两巷锚喷支护设计
        5.5.1 锚杆间排距D 的确定
        5.5.2 锚杆长度的确定
        5.5.3 锚杆直径的确定
        5.5.4 锚杆锚固力的确定
        5.5.5 锚杆类型的选择
        5.5.6 锚索支护参数的确定
        5.5.7 金属网尺寸的确定
        5.5.8 钢筋梯参数的选择
        5.5.9 锚杆(索)锚固方式的确定
        5.5.10 锚杆(索)复合托盘的使用
        5.5.11 综放工作面顺槽锚喷支护设计
    5.6 综放工作面两巷支护技术要求
    5.7 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顺槽锚喷支护数值模拟
        5.7.1 模拟实验的目的
        5.7.2 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5.8 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顺槽矿压观测
        5.8.1 观测基点的安设
        5.8.2 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5.8.3 试验巷道顶板离层观测结果与分析
        5.8.4 试验巷道锚杆、锚索锚固力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5.9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软岩条件下综放工作面顺槽断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破碎机理及智能化放煤控制研究[D]. 霍昱名.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张家峁煤矿4-2煤层煤巷锚杆支护优化研究[D]. 刘振云.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园子沟煤矿大跨度切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张嵘.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5]冲击载荷下深埋特厚煤层顺槽围岩变形规律与支护技术研究[D]. 景帅.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大采高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顺槽支护设计[D]. 李西君.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浅埋薄层弱胶结铀矿综采矿压显现规律与顺槽支护技术研究[D]. 李诚.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8]大佛寺矿采区巷道围岩松动圈分布规律及支护技术研究[D]. 李晓飞.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9]松软厚煤层长壁综放工作面顺槽稳定性控制理论技术研究[D]. 孙淼.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10]蒲河煤矿综放工作面两巷锚喷支护技术研究[D]. 杨永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软岩条件下顺槽综放工作面断面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