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

国内生产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

一、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实现国产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万林,李芮,孙乖绪,何丽蓉,王正[1](2021)在《Davy、Lurgi、Topsoe甲醇合成工艺对比分析及其应用情况》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众多大型煤基甲醇装置大多采用低压甲醇合成工艺,以市场占有率居前三的Davy甲醇合成工艺、Lurgi甲醇合成工艺、Topsoe甲醇合成工艺为例,介绍其常见的工艺流程配置、国内外主要应用业绩、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分析认为,Davy、Lurgi、Topsoe低压甲醇合成工艺在流程布置、设备数量、系统压降和能耗水耗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总体而言,同等甲醇产能情况下,系统压降方面Davy甲醇合成工艺占有优势,公用工程消耗及运行费用方面Lurgi甲醇合成工艺占有优势,Topsoe甲醇合成工艺在催化剂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新上甲醇项目选择甲醇合成工艺时,应综合考虑许可费(含专利和技术转让费)、工艺设计包和技术文件费、技术服务费和培训费,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及环保指标等。

高鹏[2](2021)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铂有序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人口激增与社会快速发展加重了现有化石能源对人类社会的供应负担。而伴随产生的全球变暖与环境污染更加促使了人类对改变现有能源结构的急切企盼。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兼载体。通过燃料电池,氢可以实现众多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轻质化的完美桥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尽管转换效率高、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且能低温保持性能,其阴极所用昂贵的铂金催化剂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绿氢经济刻不容缓,开发高性能且低成本的PEMFC阴极催化剂势在必行。本论文基于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理论知识、铂基合金催化氧还原反应基本机理、金属间化合物在氧还原反应中的特色应用理论等基础知识,逐步设计并合成了4种在酸性燃料电池工况下具有优异氧还原性能的催化剂。本着以合成小粒径的金属间化合物为目的,进行了如下探索:1.基于Pt-Fe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易于得到,Pt Ni(111)晶面拥有超高比活性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三元Pt-Fe-Ni/C催化剂。以金属间化合物为稳定性保障,Ni的引入为活性保障来同时达到提高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目的。加之引入高比例的Ni与Fe元素,进一步降低了Pt-Fe-Ni/C催化剂的成本。运用微波辅助多元醇法合成了不同Fe、Ni比例的Pt-Fe-Ni/C催化剂,接着通过不同温度的有序条件探索,优化了Pt-Fe-Ni体系下三元有序结构的合成温度。最终通过电化学测试筛选出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为Pt2Fe3Ni3/C-675,其质量活性达到0.73A/mg Pt,约为市售铂碳催化剂活性的7倍。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5nm)和面心四方有序相提高了Pt-Fe-Ni/C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Pt元素的表面偏析作用提高了高比例条件下Pt-Fe-Ni/C催化剂中Pt的利用率,这也是其质量活性较高的原因之一。2.限于在燃料电池实际工况下Fe元素的溶出与氧还原中间产物H2O2形成的Fenton试剂对质子交换膜造成破坏的隐患,设计并合成了碳载Pt-Ni金属间化合物。首次从实验角度证明了在850℃程序降温至400℃的退火条件可以有效合成Pt-Ni金属间化合物。X射线衍射(XRD)与高倍透射电镜(HRTEM)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比例条件下的Pt-Ni/C催化剂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分别为Pt Ni/C与Pt Ni2/C。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结构的存在,两种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表现同样不俗,活性与稳定性均达到2020年美国能源部的半电池标准。其中,Pt Ni2/C相对Pt Ni/C活性较好,这归功于Pt Ni2/C中面心四方结构的晶格失配而产生的应力效应以及次外层含量相对较多的Ni原子对Pt的配位效应协同降低了催化剂表面d-band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催化剂的氧吸附能。3.鉴于上述Pt-Ni金属间化合物粒径较大(7-8 nm),其活性可以得到进一步优化,设计并合成了Au元素修饰的超小粒径Au-doped Pt-Ni/C催化剂。首次采用聚乙烯醇(PVA)与氧化处理后的科琴碳载体结合的浸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8 nm的Pt-Ni/C催化剂。PVA的引入主要有如下三个作用:Ⅰ.粒径控制,PVA与活性碳载体中含氧官能团的氢键作用保障了小纳米颗粒的成功合成;Ⅱ.增稠作用,加强前驱体在载体上的分散,保证载体在浸渍过程中不沉淀;Ⅲ.保护作用,高温还原过程中与载体协同保护Pt-Ni纳米颗粒不团聚。表面伽瓦尼置换得到的Au-doped Pt-Ni/C催化剂的质量活性在30000圈耐久性循环后仍能保持0.6 A/mgPt,活性仅下降了14%。4.由于热力学与动力学因素限制,超小粒径的Pt-Ni金属间化合物合成较为困难。因此设计合成了小粒径的Pt-Co/C金属间化合物。通过PVA改进的浸渍还原法,Pt-Co纳米颗粒在较高的有序化温度下仍能保持2-3 nm。通过脱合金作用与后续的低温加热过程,Pt-Co/C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了以致密的Pt为壳,有序Pt-Co为核的核壳结构。独特的局部原子排布赋予了Pt-Co/C催化剂优异的活性与稳定性。其中O-Pt Co/C的活性优于O-Pt3Co/C,这是由于面心四方结构相对面心立方结构不寻常的双轴应力导致,而O-Pt3Co/C的稳定性大于O-Pt Co/C,则是由于O-Pt3Co/C催化剂中Co原子有更多的Pt原子的配位作用。

李敬[3](2021)在《磺酸甜菜碱聚合物涂层在连续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连续血糖监测传感器(CGMs)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的非常手段,能够有效地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是作为植入式医疗器械其存在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及在体内的异物反应严重影响了传感器的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论文通过“graft to”的方式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接枝到现有传感器表面,利用涂层的抗吸附性能解决葡萄糖传感器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问题,保证传感器电流信号的稳定传输的同时,达到延长探针有效监测时间的效果。论文分别从环氧化磺酸甜菜碱共聚物的合成、聚氨酯材料表面修饰条件的确定、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及涂层的稳定性等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聚合物的合成:首先优化甲基丙烯酸磺酸甜菜碱(SB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聚合溶剂,最终得到以AIBN为引发剂,在70℃的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反应6 h,得到的环氧化磺酸甜菜碱聚合物分子量适中且分布窄、环氧官能团也能够被很好地保留。(2)涂层修饰条件的优化:先在聚氨酯传质阻力调控层表面修饰氨基硅氧烷,再利用有机叔胺催化两性离子共聚物中所含环氧官能团与硅烷锚定的氨基接枝。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评价了两性离子共聚物修饰医用聚氨酯材料的条件,包括氨基硅氧烷浓度、聚合物浓度、有机胺催化剂的浓度和种类、单体配比以及催化时间,得到以氨基硅氧烷的异丙醇溶液100 ppm、GMA摩尔投料量为20%、聚合物浓度为7 mg/m L,有机胺催化剂DABCO为0.01 mg/m L、催化时间1 h时PU膜片的相对蛋白质吸附量降至5%以下,6 h时PU膜片的相对蛋白质吸附量降低了99%,并且不影响原有探头电化学信号的检测。(3)涂层性能的表征:分别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血液相容性和涂层的长期稳定性等检测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及涂层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两性离子聚合物修饰后的PU表面相对平整,PU、PU-NH2和PU-polymer均未表现出细胞毒性、溶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PU和PU-NH2表面均粘附有血小板且血小板已被激活,而PU-polymer表面血小板极少粘附,浸泡了1、14、30、60、90天PU-polymer表面的相对蛋白质吸附量仍低于5%,细胞也均未粘附在膜片表面,其抗蛋白质吸附效果能够持续长达90天甚至更久。另外将两性离子聚合物涂层应用于胰岛素注射管路(TPU)和针尖(不锈钢),其相对蛋白质吸附量能够分别降低85%和95%,且TPU、TPU-NH2和TPU-polymer也均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环氧化磺酸甜菜碱两性离子聚合物涂层提升了材料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为开发抗吸附材料及血液相容性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含有环氧化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对CGM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于解决CGM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及异物反应提供了较好的帮助,对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这种涂层作用于胰岛素输送管路,对实现人工胰腺的概念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吴争辉[4](2020)在《羰基金属脱除剂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保护与应用》文中指出甲醇是现代化工生产中一种基础的化工原料,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工业醋酸、甲胺、甲醛、氯甲烷等产品,而且也是农药生产、医药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油品添加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煤制甲醇项目具有生产工艺相对成熟、适合大宗生产和交易等特点。在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下行的大环境下,煤炭深加工成为了各大煤企和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的新出路。技术相对成熟、投资相对较小、市场较为广阔、适合大宗交易的煤制甲醇项目成为初次涉足煤炭深加工领域的首选。随着煤制甲醇项目的开工,生产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甲醇合成催化剂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众多问题当中,诸如催化剂粉化、系统压差过大、催化剂硫中毒、氯中毒、氨中毒等问题在国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毒机理、应对措施等相对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针对羰基金属中毒的情况虽然同样困扰着国内众多企业,但相应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实践却相对较少。本论文结合山西某甲醇生产企业生产实践,通过甲醇产品中存在结蜡问题和对合成气中羰基金属含量的测定,判断催化剂羰基金属中毒,并在羰基金属脱除剂的选型、应用和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催化剂羰基金属中毒初期,产量影响并不明显,随着中毒情况的加重,催化剂反应活性下降明显。通过对合成气中羰基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并根据装置整体运行实际情况,计算了羰基金属脱除剂的装填量,并根据羰基金属脱除剂的反应特性,提出了新的运行思路,解决了羰基金属脱除剂在使用中存在床层及出口温度急剧升高、接气初期结蜡严重、催化剂床层温度波动大、系统压差大等问题,优化了工艺操作,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催化剂后期依然表现出明显铁中毒的情况,无法达到催化剂预期使用寿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叶晃青[5](2020)在《铜/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封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VR/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兴起,现阶段的微电子器件正朝着小尺寸、多功能性、高集成化、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对电子封装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摩尔定律作为电子领域的第一定律,其延续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系统级封装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封装技术,有望在后摩尔时代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目标是实现整个微电子器件的系统集成和小型化,这对电子封装材料也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如何设计和制备出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纳级电子封装材料和研究其在电子封装领域的应用成为了关键。考虑到铜/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本论文主要围绕纳米铜/碳的可控合成及其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探索其作为电子封装材料在导电互连和热管理中的应用。主要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基于胶体钯活化剂在导电互连化学镀铜应用中,存在长期稳定性差和单位质量钯的催化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设计和制备了一种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负载的PdCu合金纳米颗粒(PdCu/rGO)。通过调节Pd/Cu的摩尔比,实现了不同Pd负载量的合金化结构的制备,所制得的Pd2Cu2/rGO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其单位质量活性是市售Pd/C的2.49倍;通过和商品胶体钯对比,所制得的电催化剂对甲醛氧化也表现出了更好的活性。同时,得益于双金属的协同作用和引入石墨烯作为支撑材料的优点,该催化剂也表现出了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在两种基材上的化学镀铜演示结果表明,PdCu/rGO能很好地实现绝缘基材上的金属化,所得到的铜层结构平坦,金属铜颗粒均匀,铜层的电阻值低。综上,所制备得到的PdCu/rGO具有高均匀性,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和低成本的优点,有望作为化学镀铜活化剂应用于电子封装导电互连。(2)考虑到化学镀铜活化剂在使用上工艺复杂,设计和制备了一种铜/碳纳米杂化材料,将其和高分子基体复合以制备导电复合物,以探索其直接用于电子封装导电互连中的可能性。这部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于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1)我们首先研究了在铜/碳纳米杂化材料制备过程中,纳米碳的结构特点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通过一锅水热碳化的方法,在温度低于300℃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二维多层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在水热碳化过程中原位生成的二维铜既起到模板作用,也起到了催化作用。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二维多层石墨化碳纳米片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以及更小的单层厚度,反应温度为300℃时,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厚度约2.86 nm,其对应的径厚比高达104。最后我们探讨了石墨化碳纳米片的生长机理,生物质在水热条件下水解生成糖类小分子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将Cu2+还原成二维纳米铜;碳水化合物在二维纳米铜表面脱水碳化,并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进一步形成石墨化的碳纳米片。这种以生物质为碳源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绿色、温和的优点,是一种普适性的制备二维碳纳米片的方法。(2)结合二维铜/碳纳米杂化材料制备过程中碳纳米片的结构特点和生长机理,我们进一步以铜纳米晶为主线,探索了二维铜/碳杂化材料结构特点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这种一锅水热法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的二维类树枝状结构的Cu/C杂化材料的制备,该方法具有简单低廉和绿色环保的优点,容易进行放大制备,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在水热反应中,生物质不仅作为纳米铜生长的还原剂、保护剂和模板剂,而且作为碳源实现了铜纳米晶的包覆。所制备得到的Cu/C纳米杂化材料有着较高的径厚比,同时得益于其二维结构的特点以及碳包覆层的优势,表现出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导电性能,有望作为导电复合物填料应用于电子领域。(3)基于所制备得到的二维铜/碳的纳米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径厚比,较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导电性能,同时考虑到铜自身有着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常被用于还原氧化石墨烯(GO)的催化剂,因此将其和石墨烯进行复合,以制备导电导热性能增强型的石墨烯复合膜,并初步探究其在电子封装热管理中的可能应用。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实现了二维纳米铜材料和石墨烯的复合,二维纳米铜在氧化石墨烯热还原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氧化石墨烯缺陷的修复,有效提高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石墨化程度,同时由于铜自身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Cu/rGO复合膜中的纳米铜成功起到了导电导热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导电导热通路的互连。对比于原始石墨烯膜(rGO),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膜(Cu/rGO-4)具有更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导电性能提升了3倍,导热性能提升了64.9%。进一步的散热实验演示表明,增强型石墨烯复合膜有望作为热管理材料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中。

许颖睿[6](2019)在《催化材料表面与孔道在加氢反应中的高效利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利用重质原油生产高质量超清洁燃料的技术途径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加氢工艺是改善油品质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中加氢催化剂作为加氢处理的关键环节,其载体的研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传统工业氧化铝及分子筛载体进行优化设计或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高效、简便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探究了氧化铝载体不同晶面暴露情况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活性相结构以及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氧化铝纳米颗粒的各晶面面积暴露比与其形貌密切相关。当水热合成体系的pH值从5增大至10时,氧化铝纳米粒子长径比逐渐降低,而其表面(111)晶面的暴露比也逐渐降低;当pH为5时,所得产物为具有最高(111)晶面暴露比的纳米棒状氧化铝(AN)。该氧化铝负载活性金属制成的加氢脱硫催化剂NiMo/AN,其MoS2纳米晶簇倾向于沿氧化铝纳米晶体边缘生长,形成长度较长且堆积层数较低的晶貌。并且所制催化剂显示出最佳的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活性。其次,采用高结晶度氧化铝纳米棒(AN)作为铝源,控制Al3+缓慢释放到合成体系液相中的策略,成功地合成了骨架铝在晶粒内部均匀分布的ZSM-5纳米晶体。高结晶度的氧化铝纳米棒结构在ZSM-5制备过程的严苛条件下仍能较长时段内稳定存在,在结晶过程中可作为Al3+的缓释存储库。这种工艺可有效避免合成体系液相中铝元素局部过量情况的出现。利用此种方法制备的ZSM-5样品结晶度高,结构稳定性好,表面积大,相对于传统方法制备的ZSM-5分子筛,在正庚烷异构化反应中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从而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采用选择性刻蚀技术,对骨架铝均匀分布的反应后ZSM-5催化剂样品进行处理;结果是,经刻蚀后的分子筛晶体所呈现的中空结构可有效地反映催化剂的积碳位置,从而佐证分子筛晶体内部骨架铝的分布状况。最后采用氨水刻蚀ZSM-5分子筛前躯体,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完整外壳的空心ZSM-5纳米晶体。本文提出的氨水刻蚀方法所得的产品与利用有机胺刻蚀的产物性质类似,而此种方法条件温和,操作便捷,所用试剂价廉易得,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与常见的四丙基氢氧化铵刻蚀法相比,在显着缩短的时间内制备出壳层厚度约40 nm的空心ZSM-5纳米晶体。氨水刻蚀方法的条件易于控制,通过对不同刻蚀时间的中间产物进行详细分析,表明ZSM-5纳米单晶的结构类似于微米尺度的ZSM-5分子筛晶体粒子结构,其结构由具有金字塔形边界的次级结构单位组成。本刻蚀法进一步推广至不含铝的ZSM-5分子筛(Silicalite-1)的刻蚀过程中,并进一步成功制备了空心S-1分子筛封装的Pt催化剂,此催化剂在均三甲苯和甲苯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择形选择性。

吕鹏功[7](2019)在《特殊形貌Pt合金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Pt-Pd-Cu截断八面体纳米结构、Pt-Co多面体纳米结构和Pt-Cu孔洞结构。首先,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前驱体和表面活性剂等实验条件对Pt基合金形貌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其次,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等进行了测试分析。此外,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Pt基合金的电化学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甲酸氧化过程中,所制备的Pt基合金催化剂表现出比商业铂黑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1)在乙二醇溶液中,以乙酰丙酮盐为金属前驱体,溴化钾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Pt-Pd-Cu截断八面体合金纳米结构,并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了各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Pt-Pd-Cu截断八面体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此外,对Pt-Pd-Cu纳米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t-Pd-Cu纳米催化剂比商业Pt黑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与稳定性。(2)在乙二醇溶液中,以乙酰丙酮铂与乙酰丙酮钴为金属前驱体,溴化钾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Pt-Co多面体合金纳米结构,并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前驱体摩尔比为1:1时,Pt-Co合金具有最优的组织形貌,合金纳米晶尺寸为9~10nm。同时,对Pt-Co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t-Co纳米催化剂比商业Pt黑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3)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还原剂和溶剂,乙酰丙酮铂与乙酰丙酮铜为反应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Pt-Cu孔洞结构,并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了各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24 h、聚乙烯吡咯烷酮取0.05 g且溴化钾取0.05 g时,Pt-Cu合金纳米晶的孔洞结构最为明显。

徐京磐[8](2013)在《煤基氮肥甲醇生产中深度净化技术综述(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介绍煤基氮肥、甲醇生产中气体深度净化技术,其中涉及中小型合成氨厂的深度净化技术,合成氨和甲醇厂的脱硫脱碳一体化净化技术,大型甲醇厂的深度净化技术,液氮洗净化技术,布朗深冷净化技术,焦炉煤气的深度净化技术等。

钱伯章[9](2005)在《炼油催化剂的现状分析和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周广林,周红军,杨彦伟,冯兵[10](2001)在《从合成气脱羰基铁、羰基镍的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对从合成气脱羰基铁、镍的几种方法做了综述和对比 ,认为高温型保护剂是脱除羰基铁、镍较为有效的方法 ,以此可以延长甲醇催化剂的寿命

二、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实现国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实现国产化(论文提纲范文)

(1)Davy、Lurgi、Topsoe甲醇合成工艺对比分析及其应用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型甲醇装置甲醇合成系统工艺流程配置
    1.1 串联工艺———Lurgi甲醇合成工艺
    1.2 并联工艺———Topsoe甲醇合成工艺
    1.3 串并联耦合工艺———Davy甲醇合成工艺
2 三种甲醇合成工艺在大型装置中的应用情况
    2.1 Davy甲醇合成工艺应用情况
    2.2 Lurgi甲醇合成工艺应用情况
    2.3 Topsoe甲醇合成工艺应用情况
3 三种甲醇合成工艺系统运行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Davy甲醇合成系统
    3.2 Lurgi甲醇合成系统
    3.3 Topsoe甲醇合成系统
4 结束语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铂有序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燃料电池
        1.2.1 氢燃料电池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3 燃料电池催化剂
        1.3.1 燃料电池催化剂概述
        1.3.2 纳米Pt基金属间化合物
        1.3.2.1 纳米Pt基金属间化合物的概念及其优势
        1.3.2.2 纳米Pt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分类
        1.3.2.3 纳米Pt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难点及其策略
        1.3.2.4 纳米Pt基金属间化合物的表征
    1.4 Pt基催化剂下的氧还原反应
        1.4.1 Pt表面的氧还原路径
        1.4.2 催化剂中ORR活性的影响因素
        1.4.2.1 d带(d-band)理论
        1.4.2.2 晶面效应
        1.4.2.3 配位效应
        1.4.2.4 应力效应
        1.4.2.5 台阶效应
        1.4.2.6 粒径效应
        1.4.3 Pt基催化剂的ORR稳定性
        1.4.3.1 Pt基催化剂的ORR稳定性概述
        1.4.3.2 纳米Pt基金属间化合物在ORR稳定性上的优势
    1.5 Pt基金属间化合物的ORR策略
        1.5.1 粒径控制
        1.5.2 核壳结构
        1.5.3 氮元素掺杂
        1.5.4 三元金属间化合物
        1.5.5 Pt与非Fe、Co、Ni、Cu的金属间化合物
        1.5.6 评论
    1.6 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所需解决的问题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7.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催化剂载体的预处理
        2.2.2 微波辅助多元醇法
        2.2.3 聚乙烯醇(PVA)辅助浸渍还原法
        2.2.4 催化剂的程序控温处理
    2.3 催化剂结构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
        2.3.2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
        2.3.3 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1 工作电极的制备
        2.4.2 循环伏安测试
        2.4.3 线性扫描测试
        2.4.4 动力学研究
        2.4.5 稳定性测试
第三章 高比例的三元Pt-Fe-Ni纳米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催化剂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t-Fe-Ni/C的晶体结构
        3.3.2 Pt-Fe-Ni/C的微观形貌
        3.3.3 Pt-Fe-Ni/C的元素组成与电子结构
        3.3.4 Pt-Fe-Ni/C的电化学性能
        3.3.4.1 循环伏安测试及线性伏安测试
        3.3.4.2 稳定性测试
        3.3.5 稳定性测试后的形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t-Ni纳米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阴极氧还原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O-Pt-Ni/C的晶体结构
        4.3.2 O-Pt-Ni/C的微观形貌
        4.3.3 O-Pt-Ni/C的表面电子结构
        4.3.4 O-Pt-Ni/C的电化学性能
        4.3.4.1 循环伏安及线性伏安测试
        4.3.4.2 稳定性测试
        4.3.4.3 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u修饰的Pt-Ni/C超小粒径催化剂的制备与氧还原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催化剂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t-Ni/C的晶体结构
        5.3.2 Sub-3 nm Pt Ni/C-Au的微观形貌
        5.3.3 Sub-3 nm Pt Ni/C-Au的表面电子结构与元素组成
        5.3.4 Sub-3 nm Pt Ni/C-Au的电化学性能
        5.3.4.1 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测试
        5.3.4.2 稳定性测试
        5.3.4.3 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细粒径Pt-Co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催化剂的制备
    6.3 催化剂的表征
        6.3.1 Pt-Co/C-PVA的晶格结构
        6.3.2 Pt-Co/C-PVA的微观形貌
        6.3.3 Pt-Co/C-PVA的表面电子结构与元素组成
        6.3.4 Pt-Co/C-PVA的电化学性能
        6.3.4.1 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曲线
        6.3.4.2 稳定性测试
        6.3.4.3 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磺酸甜菜碱聚合物涂层在连续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清单
第1章 绪论
    1.1 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1.1 第一代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1.2 第二代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1.3 第三代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1.4 第四代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1.2 连续血糖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2.1 生物相容性和异物反应
        1.2.2 酶失效
    1.3 构筑两性离子聚合物表面涂层的方法
        1.3.1 graft-from
        1.3.2 graft-to
        1.3.3 表面接枝共聚法
        1.3.4 后两性离子化
    1.4 课题思路和研究工作
第2章 环氧化磺酸甜菜碱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2.1 引言
    2.2 p(SBMA-co-GMA)的合成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2 聚合物的制备
    2.3 测试及表征
        2.3.1 分子量及其分布
        2.3.2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
        2.3.3 红外光谱表征
        2.3.4 环氧值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2.4.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4.3 红外光谱分析
        2.4.4 环氧值的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有机胺催化环氧化磺酸甜菜碱共聚物对聚氨酯表面的修饰
    3.1 引言
    3.2 聚氨酯表面修饰条件优化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2.2 各种溶液的配制
        3.2.3 两性离子聚合物涂层修饰条件的优化
        3.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氨酯表面环氧化磺酸甜菜碱共聚物涂层的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和材料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3 测试及表征
        4.3.1 涂层表面接触角测试
        4.3.2 涂层表面微结构表征
        4.3.3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4.3.4 血液相互作用测试
        4.3.5 涂层稳定性测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涂层表面接触角测试
        4.4.2 涂层表面微结构表征
        4.4.3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4.4.4 血液相互作用测试
        4.4.5 涂层稳定性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氧化磺酸甜菜碱共聚物对胰岛素注射管路的修饰
    5.1 引言
    5.2 不锈钢及TPU表面的修饰
        5.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5.2.2 材料预处理
        5.2.3 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测试
        5.2.4 细胞毒性测试
        5.2.5 胰岛素吸附量测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测试
        5.3.2 细胞毒性测试
        5.3.3 胰岛素吸附量测试
    5.4 医用聚氨酯表面的优化
        5.4.1 硅烷稀释剂的选择
        5.4.2 不同稀释剂下聚氨酯表面微结构
        5.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问题及展望
        6.2.1 问题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附录 Ⅳ
作者简介

(4)羰基金属脱除剂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保护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甲醇简介
        1.2.1 理化性质简介
        1.2.2 甲醇的用途
    1.3 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
        1.3.1 高压法合成甲醇
        1.3.2 低压法合成甲醇
        1.3.3 低温液相合成甲醇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煤制甲醇工艺概述
    2.1 煤制甲醇工艺的选取
    2.2 Topsφe甲醇合成工艺简述
    2.3 Topsφe甲醇合成关键工艺参数控制
        2.3.1 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
        2.3.2 合成回路压力控制
        2.3.3 合成回路循环气量(循环比)的控制
        2.3.4 合成塔压差的控制
    2.4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2.5 甲醇合成催化剂评价要求
        2.5.1 总体要求
        2.5.2 参数标准
    2.6 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的机理
    2.7 甲醇合成催化剂常见问题
        2.7.1 催化剂粉化
        2.7.2 催化剂活性热衰减、烧结
        2.7.3 催化剂非金属元素中毒
        2.7.4 催化剂金属元素中毒
    2.8 小结
第三章 羰基金属脱除剂工业化应用
    3.1 合成催化剂使用概况
    3.2 合成气羰基金属含量测定及来源分析
    3.3 某合成装置中历次催化剂分析数据
    3.4 羰基金属脱除剂用量计算
    3.5 羰基金属脱除剂装填
    3.6 羰基金属脱除剂活化概述
    3.7 催化剂活化流程
        3.7.1 准备工作
        3.7.2 汽包建立液位
        3.7.3 建立氮气循环
        3.7.4 合成回路循环升温
        3.7.5 羰基金属脱除剂还原
        3.7.6 甲醇合成催化剂还原
        3.7.7 提温还原阶段
        3.7.8 氢气浸泡阶段
    3.8 重点工艺参数及控制方法
    3.9 小结
第四章 羰基金属脱除剂使用效果及工艺参数调整
    4.1 羰基金属脱除剂使用效果对比
        4.1.1 第一批次催化剂活性
        4.1.2 第三批次催化剂活性
        4.1.3 第四批次催化剂活性
    4.2 羰基金属脱除剂对操作过程及操作方式的影响
    4.3 重点工艺参数调整
        4.3.1 硫保护器入口温度调整
        4.3.2 开车气量调整
        4.3.3 汽包压力调整
        4.3.4 合成回路控制更高的氢气含量
        4.3.5 降低新鲜气硫含量和水解水的喷入量
    4.4 对合成催化剂的不利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铜/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封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子封装
        1.2.1 电子封装概述
        1.2.2 电子封装发展趋势
    1.3 电子封装材料
        1.3.1 导电互连材料
        1.3.2 热管理材料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2章 石墨烯负载钯铜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PdCu/rGO的制备
        2.2.3 材料表征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2.5 化学镀铜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dCu/rGO的制备与表征
        2.3.2 电化学性能
        2.3.3 化学镀铜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维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二维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制备
        3.2.3 材料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二维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和表征
        3.3.2 二维石墨化碳纳米片的生长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维铜/碳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二维铜/碳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
        4.2.3 导电复合物的制备
        4.2.4 材料表征
        4.2.5 抗氧化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二维铜/碳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4.3.2 二维铜/碳纳米杂化材料的生长机理
        4.3.3 抗氧化性能和导电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维纳米铜增强型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二维纳米铜的制备及功能化
        5.2.3 Cu/GO复合膜的制备
        5.2.4 Cu/rGO复合膜的制备
        5.2.5 材料表征
        5.2.6 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二维纳米铜的表征
        5.3.2 Cu/GO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5.3.3 Cu/rGO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5.3.4 Cu/rGO复合膜的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催化材料表面与孔道在加氢反应中的高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延迟焦化工艺
        1.1.2 灵活焦化工艺
        1.1.3 固定床渣油加氢工艺
        1.1.4 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
        1.1.5 悬浮床加氢工艺
        1.1.6 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的研究
    1.2 多级孔材料的发展
        1.2.1 多级孔氧化铝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1.2.2 多级孔分子筛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1.2.3 载体材料的优化设计与改性
    1.3 选题依据及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主要试剂规格及来源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载体及相应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常规表征
        2.3.1 N_2吸脱附实验测试
        2.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
        2.3.3 热重(TG)测试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2.3.5 扫描电镜(SEM)测试
        2.3.6 高倍透射电镜(HRTEM)及测试
        2.3.7 程序升温还原(H2-TPR)测试
        2.3.8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测试
        2.3.9 固体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2.4.1 常压HDS反应装置与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
        2.4.2 高压反应装置及催化剂HDS活性评价方法
        2.4.3 连续式高压反应装置及催化剂选择性加氢反应评价方法
        2.4.4 间歇式高压反应装置及催化剂选择性加氢反应评价方法
第三章 高(111)晶面暴露的γ-氧化铝载体用于加氢脱硫催化剂
    3.1 引言
    3.2 γ-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3.3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3.4 NiMo/Al_2O_3系列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利用缓释型铝源制备具有均匀分布骨架铝的ZSM-5分子筛
    4.1 引言
    4.2 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4.3 Pt/ZSM-5催化剂反应性能
    4.4 反应后Pt/ZSM-5催化剂的积碳分布
    4.5 反应后催化剂的选择性刻蚀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内部缺陷导向溶解:中空ZSM-5分子筛纳米结构的可控演变
    5.1 引言
    5.2 氨水静态刻蚀前后的样品表征
    5.3 氨水动态刻蚀前后的样品表征
    5.4 中空Pt@S-1催化剂的制备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致谢

(7)特殊形貌Pt合金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结构
        1.2.1 核壳结构
        1.2.2 合金结构
        1.2.3 异质结构
    1.3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
        1.3.1 电催化反应
        1.3.2 有机催化反应
        1.3.3 对气体分子的吸附
    1.4 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因素
        1.4.1 尺寸的影响
        1.4.2 组分的影响
        1.4.3 形貌的影响
    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1.5.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1.5.2 PEMFC的发展
        1.5.3 PEMFC的问题
    1.6 PEMFC的催化剂
        1.6.1 阳极催化剂
        1.6.2 阴极催化剂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7.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实验设计及表征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表征方法
第三章 Pt-Pd-Cu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Pt-Pd-Cu合金纳米结构的制备
        3.2.2 催化剂的制备
        3.2.3 电催化测试
    3.3 表征与测试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Pt-Pd-Cu截断八面体合金纳米结构的表征
        3.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3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4 Cu(acac)_2用量的影响
        3.4.5 PVP和 KBr质量配比的影响
    3.5 机理研究
        3.5.1 Pt-Pd-Cu合金的EDS研究
        3.5.2 Pt-Pd-Cu合金的XRD研究
        3.5.3 Pt-Pd-Cu合金的ICP研究
        3.5.4 Pt-Pd-Cu合金的XPS研究
        3.5.5 Pt-Pd-Cu合金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t-Co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Pt-Co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4.2.2 催化剂的制备
        4.2.3 电催化测试
    4.3 表征与测试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4.4.3 Co(acac)_3用量的影响
        4.4.4 PVP用量的影响
        4.4.5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4.4.6 乙二醇的影响
    4.5 机理研究
        4.5.1 Pt-Co合金的EDS研究
        4.5.2 Pt-Co合金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t-Cu合金纳米晶的制备
    5.1 引言
    5.2 Pt-Cu合金的制备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表面活性剂对Pt-Cu合金影响
        5.3.2 PVP用量的影响
        5.3.3 KBr用量的影响
        5.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四、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实现国产化(论文参考文献)

  • [1]Davy、Lurgi、Topsoe甲醇合成工艺对比分析及其应用情况[J]. 李万林,李芮,孙乖绪,何丽蓉,王正. 中氮肥, 2021(05)
  •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铂有序催化剂的研究[D]. 高鹏.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
  • [3]磺酸甜菜碱聚合物涂层在连续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 李敬. 浙江大学, 2021(02)
  • [4]羰基金属脱除剂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保护与应用[D]. 吴争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2)
  • [5]铜/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封装领域中的应用研究[D]. 叶晃青.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0(01)
  • [6]催化材料表面与孔道在加氢反应中的高效利用[D]. 许颖睿. 厦门大学, 2019(02)
  • [7]特殊形貌Pt合金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 吕鹏功.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8]煤基氮肥甲醇生产中深度净化技术综述(下)[J]. 徐京磐. 氮肥技术, 2013(01)
  • [9]炼油催化剂的现状分析和技术进展[A]. 钱伯章. 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 [10]从合成气脱羰基铁、羰基镍的方法[J]. 周广林,周红军,杨彦伟,冯兵. 燃料化学学报, 2001(S1)

标签:;  ;  ;  ;  ;  

国内生产甲醇合成催化剂保护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