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

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

一、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茹毅[1](2021)在《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锅炉排烟是一种丰富的低温余热资源,为了避免烟道和设备的低温腐蚀,我国燃煤锅炉排烟温度大多设计在130℃左右,部分高硫煤锅炉设计排烟温度可达160℃以上。另一方面,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形成的低温湿饱和烟气中汽化潜热丰富。如能设计一种烟气深度处理系统,使用耐低温腐蚀材料制成低压省煤器(GWH)和冷凝器(CDH),使用除盐水作为吸热介质将换热系统串联,可以在深度余热回收的同时,对低温湿饱和烟气进行深度冷凝,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削减或治理白色烟羽,起到节能减排双重作用,具有更好的推广价值和竞争力。首先,本文对耐低温腐蚀的新型材料氟塑钢的材料特性进行研究。氟塑钢是指将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或其它氟塑料直接热熔成型在钢管表面,无缝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型材料。氟塑钢一般使用0.3 mm厚PFA+1.0 mm厚不锈钢基管采用热熔工艺制成,氟塑钢实测当量导热系数为0.61~1.17 W/(m·K)。氟塑钢低压省煤器应设置在除尘器后,以减轻烟气粉尘对表层氟塑料的磨损。氟塑钢具有良好的单侧耐腐蚀性,可以耐受强酸腐蚀。氟塑钢轴向相对热胀性系数为4.38×10-5cm/(cm·℃),为了避免相对收缩使换热器基管外露腐蚀失效,实际应用中管板连接采用了O型圈柔性连接结构。氟塑钢有良好的抗积灰性,但也需注意烟气控制、壁温控制并合理设置吹灰。氟塑钢的长期使用温度建议不超过260℃,制造和安装时应注意避免焊接高温对材料的影响、避免外面表划伤。在合理设计和使用下,氟塑钢可以在低温烟气环境中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其次,本文对氟塑钢烟气换热器的全设计过程进行研究。氟塑钢烟气换热器属于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中首先进行换热设计和结构设计,再进行应力校核和振动校核。确保设备换热性能和阻力性能满足要求的同时,对应力和振动进行控制,确保设备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再次,本文对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的工艺设计进行研究。系统由氟塑钢GWH、氟塑钢CDH和附属系统组成,能够实现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节水、粉尘/NOx/SOx等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削减白色烟羽现象。系统总计新增烟气阻力≤400Pa,一般利用原有系统风机余量即可满足系统要求。系统能够提高脱硫塔脱硫效率,有助于脱硫塔运行,但应注意系统对脱硫塔水平衡的影响。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能够提高机组微细颗物脱除效率、脱除烟气中部分水分、排出大量盐类物质。根据测算,系统总效益为249.9万元/年,项目初始设备及工程投资总计约200万元,一年内即可回收成本,项目效益良好。最后,本文在工程项目中对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验证和分析。额定工况下,GWH平均换热量1518.1 k W;CDH平均换热量1721.5 k W;GWH平均总换热系数51.0 W/(m2·K);CDH总平均换热系数220.7W/(m2·K);收集的烟气凝结水量平均值为2.16 t/h。自动状态下,系统的运行状态主要受机组主蒸汽负荷影响。系统运行半年后,系统烟气阻力参数正常,停炉检查发现换热管表面未发生明显积灰现象,无腐蚀、应力破损痕迹,管膜相对位移在预期范围内。可以看出,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治理系统表现出了强可靠性,能够在低温烟气环境中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余娇[2](2020)在《基于“水—能—碳”关联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水系统碳排放是城市重要的碳源。快速城市化过程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了城市水系统对水、能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开展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水系统中水资源流动、能源消耗过程与碳排放的内在关系机理,还有利于统筹协调城市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城市水系统低碳运行和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基于“水—能—碳”关联视角构建了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采用2008~2017年郑州市取水、给水、用水、污水处理等环节的能源消耗数据,评估了郑州市水系统运行全过程的碳排放,探究了影响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因素,并结合情景分析法分析了不同运行情景模式下郑州市水系统的碳减排潜力,最后提出了基于水能协同优化的城市水系统低碳运行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一)2008~2017年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583.58×104t增长到了2017年的833.16×104t,年均增长率为4.04%,这主要归因于快速城市化引致的居民和公共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在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中,用水系统碳排放占主导地位(碳排放贡献率91.31~92.65%),剩下依次为给水系统、取水系统、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二)郑州市水系统不同运行环节的能源强度差异较大,其中,能源强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居民生活用水(17.931kWh/m3)、引黄供水(0.090kWh/m3),其余环节的能源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公共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雨水回用、污水回用、制水过程、农业用水、配水过程、污水处理、地下水供水、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南水北调供水,由于能源强度最高的三个环节均属于用水系统,这也是造成用水系统碳排放占据了郑州市水系统总碳排放90%以上的主要原因。(三)2008~2017年,郑州市单位GDP水系统碳排放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0.19t/万元下降到了2017年的0.09t/万元;郑州市人均水系统碳排放变化较稳定(0.74~0.86t/人),其年际变化趋势同水系统整体碳排放基本一致;研究期内,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对全社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在9.85~14.15%之间波动。(四)从“水—能—碳”关联视角分析郑州市城市水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质上是探究水系统中“水”和“能”变化的影响因子,影响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的水源类型与条件、水质标准与水处理工艺、用水设备的类型与能效等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用水行为习惯、水能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等。(五)通过对2030年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的情景分析发现,高度低碳情景下的城市水系统运行模式的减排潜力最大,较基准情景可减少629.91×104t的碳排放;此外,在城市水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中,用水系统的碳减排潜力最大,特别是表现在生活用水环节,因此未来应重点考虑该环节的节水节能以推动城市水系统碳减排。(六)综上研究,建议城市水系统低碳运行应重点考虑以下策略:(1)面向节能减碳目标开展城市水系统低碳设计;(2)健全节水体制机制,引导水系统节能减排;(3)优化节水节能过程,推动水系统低碳运行;(4)加强资源综合管理,促进水能协同优化和碳减排。

孙德林[3](2020)在《石化行业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及清洁生产技术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化行业是典型的高消耗、高污染行业,节水、节能、减污是石化行业的关键目标,因此在该行业挖掘改善潜力以及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石化生产过程中水和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产生之间存在显着的耦合关系,传统的单独考核节水、节能、减污指标的方法无法准确识别改善潜力,筛选出最优技术。基于耦合关系和水-能源-环境污染物(WEEN)系统整体的视角,综合评价系统节水、节能、减污潜力进而指导筛选和实施最优清洁生产技术的方法是缺乏的。本研究从耦合关系的综合分析、清洁生产技术的评价及筛选两个方面开展,并以我国某典型石化企业为案例,识别企业节水、节能、减污潜力,制定改善策略,筛选最优清洁生产技术。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3M”综合分析方法识别和量化石化企业WEEN耦合关系。“3M”指石化行业通用WEEN模型、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WEEN分析矩阵。建立了三个基于“3M”方法的量化指标,包括WEEN相关比例、耦合关系数对、耦合关联强度,分别从系统、要素、装置层面量化分析耦合关系。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层面,95.87%的水耗、61.97%的能耗和54.99%的污染物产生具有耦合关系,能源子系统在WEEN中占主导地位,是高消耗和高污染的根源,具有最高优化优先级;在要素层面,根据要素间的协同和权衡效应,9种要素被划分到3个优化优先级,即高优先级(除氧水和燃料)、中优先级(蒸汽、循环水、废水)和低优先级(新鲜水、除盐水、废气、电能);在装置层面,按照对企业整体节水、节能、减污潜力的大小将10套装置分成3个等级,并基于耦合关系制定了改善策略,与不考虑耦合关系的传统方法对比发现后者存在潜力的高估(加氢装置和延迟焦化装置)和低估(常减压蒸馏装置)现象。(2)建立了基于耦合关系的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方法。包括构建耦合关系分析框架,利用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量化耦合关系并计算技术的直接和间接节水、节能、减污量,以及建立环境和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筛选最优清洁生产技术。根据中国和欧盟颁布的节水、节能、减污推荐技术,建立了包含37项技术的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清单。针对案例企业,共筛选出分布于7个成本区间的11项最优清洁生产技术。具有最大综合效益的技术每年可节水894.96万t,节能2.70万toe,减排废气35.44万t,减排废水32.67 万 t,其中 SO2、NOx、烟尘、COD、氨氮分别减排 4.47、12.57、2.41、16.66、0.19 t,环境效益为0.62;可节省操作费用1.2亿元/a,经济效益(效益-成本比)为1.41 a-1。

王燕[4](2020)在《水与能源耦合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和能源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重要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气候变化、快速的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水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愈发凸显。在全球各项体系日益复杂并且相互关联的背景下,未来风险冲击可能性的增加对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水资源与能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传统的水资源、能源规划往往将两个系统分开,导致以牺牲一方的资源来谋求另一方的发展,这种决策方法已不能满足的现状需求。本文通过科学解析水资源与能源纽带关系,构建水与能源耦合系统仿真模型和综合风险评估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实证研究了典型年水资源系统的能耗量,能源生产的用水量和外部能源供应引起的虚拟水转移量,并对北京市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的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下耦合系统的响应进行了仿真模拟,分别设置了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技术维度、政策维度的调控方案,并对各调控方案的有效性和能水节约的协同性进行了评价。通过优选的Frank Copula函数构建耦合系统的二维连接函数,对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的综合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估。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物理过程、系统学基本模式、纽带关系属性,从多角度科学解析了水与能源纽带关系。水资源和能源之间存在多个角度的纽带关系。从物理过程而言,在生产阶段,能源的开采、提取和生产伴随着水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同时水生产过程,即制水环节需要消耗能源来达到用水标准。在运输阶段,能源是水资源的取水、输配水、排水过程中的动力保障,水资源的运输过程的每个环节均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在终端使用阶段,生活部门的水与能源关系体现在水为载体,能源为动力进行的耦合,其目的是为维持正常生活提供服务。工业部门常常将水作为冷却剂、化石燃料作为动力参与工业生产。从系统学的基本模式来看,水与能源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可归纳为增强回路、成长上限、事与愿违和富者愈富和四种模式。从纽带关系的属性而言,水与能源耦合关系在环境、社会、经济、技术与政策维度具有明显的属性。(2)定量计算了北京市的水与能源纽带关系本文从水资源系统的能耗量、能源生产的用水量及外调能源供应引起的虚拟水转移量三个方面定量化的计算了北京市水与能源的纽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2017年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总过程的能源消耗量为678.06万吨标准煤,约占2017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7132.84万吨标准煤)的9.51%。其中,用水环节的能耗最大,占总过程能耗的92.08%。2017年能源生产及外调能源生产用水总量为4.92亿m3,其中本地生产用水量为2.02亿m3、外调能源生产用水量为2.90亿m3。能源生产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5.1%,占工业用水量的57.7%,北京市能源生产部门是工业用水大户。2012年北京市外调能源供应引起的虚拟水流入量总计5.03亿m3,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11亿m3)是虚拟水流入量最多的能源行业,占能源行业总量的42%,并且北京市外调能源供应引起的虚拟水流入量较多的省份主要来自于水资源匮乏的北方省份。(3)对北京市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的演变趋势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各个维度调控方案有效性及能水节约的协同性进行了评价。基于构建的系统动力学的水与能源耦合系统仿真模型的预估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下,到2035年北京市总需水量达67亿m3,相较于基准年2017年增长了1.7倍;能源需求总量到达11130.3万吨标准煤,相较于基准年增长1.49倍,总能耗在2030年后增长趋于稳定状态;水资源利用过程能耗达949.6万吨标准煤,约占社会总能耗的8.53%,相较于基准年增长了 1.52倍;能源生产用水量在达11.7亿m3,约占社会总用水量的17.5%,相较于基准年增长了 2.4倍。不同的维度的调控方案的具有不同的节水、节能效果,对比来说,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技术维度和政策维度—供电结构调整具有能水协同节约效果,社会维度和经济维度措施的能水协同节约效果最为明显,政策维度—再生水回用及南水北调措施虽然缓解了本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系统的负担。(4)对北京市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的综合短缺风险进行了评估基于优选的边缘分布函数和耦合系统的Frank Copula二维连接函数计算了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的综合短缺风险。结果表明,到2035年北京市水资源子系统的短缺风险将达到0.90,能源子系统的短缺风险将达到0.87,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的短缺风险为0.86。政策维度—再生水回用措施的落实对于水资源子系统短缺风险的改善最为有效,社会维度政策和政策维度-南水北调为主的措施次之;而经济维度政策的落实对能源子系统短缺风险的改善最为有效,社会维度和技术维度-节能措施次之;对于水与能源耦合系统而言,经济维度政策对于其短缺风险的降低最为有利,社会维度和政策维度-再生水回用为主的政策次之。政策维度-再生水为主的措施落实后,水资源子系统的短缺风险下降到了 0.70,经济维度措施落实后,能源子系统的短缺风险降到了 0.71,耦合系统的短缺风险降到了 0.68。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水与能源纽带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水与能源的协调可持续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提高区域内的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率具有实践价值。

李江铃[5](2019)在《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期间,国内各大高校主要通过锅炉房实现稳定热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加剧,锅炉房逐渐被闲置废弃,失去了往日的光彩。[38]锅炉房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空间的多样性与形象的标识性,在工业建筑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绿色改造是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使用功能等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26]相对于推倒重建,对废旧锅炉房进行绿色改造,植入新的功能业态,提升其使用价值;在空间改造与立面改造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绿色建筑理念,结合绿色设计方法,合理利用锅炉房建筑的独特特点,在延长建筑寿命的同时减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单位时间的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符合功能、环境、生态的多重要求,符合当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项目实践,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与模拟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绿色改造的发展现状与案例实践,在项目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过程中的绿色改造策略进行演绎分析与归纳总结。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绿色改造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明确选题背景与意义。其次,对相关绿色改造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与项目相关的绿色改造方法。然后,在梳理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明确项目改造的可行性与改造目标。最后,对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进行拆解研究,内容包括绿色改造设计策略、绿色改造技术策略与改造绿色设计评估三个方面。研究在确立绿色改造理念与原则的基础上,综合绿色改造技术方法,进行绿色改造设计演绎,并进行改造绿色设计评估,以验证绿色改造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研究为废旧锅炉房改造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和设计参考,对于既有工业建筑的绿色改造及旧建筑的可持续再生具有较高的类比价值和代表意义。

耿婧婷[6](2019)在《基于水网络优化模型的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园区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工业是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低碳工业供排水系统设计未充分考虑厂际间排水综合回用潜力,造成排水系统的超规模设计和可回用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在分析低碳工业园区用水与排水现状的基础上,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提出了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策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针对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缺乏对可回用水资源的水质和水量分析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低碳工业园区的排水特征和用水需求。从排水规律、排水污染程度和特征污染物角度,筛选出了适于循序利用的排水流股,其中排放连续且稳定、污染程度低、不含有毒污染物的适合于直接循序利用;排放有规律、中度污染以下、微毒或无毒的适合于间接循序利用。通过分析工业园区的用水特点和典型企业的用水现状,筛选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回用潜力较高的清下水流股。通过计算得到三家企业厂内循序利用的节水潜力分别28.8%、31.9%、6.3%,厂际循序利用的用水潜力为80%、75%、49%,厂际循序利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节水潜力。针对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厂际循序利用设计不系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水资源循序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案,以最小新鲜水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厂际间接循序利用模型。比较了模型在五种不同分质处理单元组合下的求解结果,并分析了五种情况下的新鲜水量、污染物排放量和运行费用。设置分质处理单元平均出口浓度越小,新鲜水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越小,运行费用越高。针对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供需点企业信息不对称、企业改造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合同节水管理的管理机制,构建了合同节水框架下园区、节水服务企业和供需水企业的管理制度。合同节水管理的制约因素,包括排水信息、企业成本和项目风险。搭建信息平台和完善水资源利用指标可以减少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大相对用水成本可以增大企业循序利用的动力;关键节点安装水质在线检测系统可以提高用水安全性。

王豆[7](2018)在《基于物联网的高校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与评价》文中认为高校既是高等人才的聚集地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单位,对高校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实现节能减排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我国高校供热系统中锅炉运行效率低、管网输送效率不高、水力失调等问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中,实现供热系统管监测、控制、管理一体化,从而实现精准控制、合理用能,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供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铜川某学院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该校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节能改造方案,并进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热系统节能设计改造。从节能、经济、环境效益和供热质量方面对其改造前后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这项节能改造,供热系统采暖季的能耗显着降低,供热质量有提所高,不仅节能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根据铜川某学院采暖建筑物分布特点将其供热管网进行系统划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了该校供热系统智能监控平台,以分时分区控制器和气候补偿控制器作为网络节点,通过Internet与远程控制中心交互实现供热系统的远程监控。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的方式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考核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线性综合法和成功度法为理论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了能反应该类项目特征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5个二级评价指标。用该评价体系对铜川某学院的供热改造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A(成功)级,表明此项改造工程是成功的,同时也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该考核评价体系具有普遍性,希望能对今后类似改造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悦[8](2018)在《吴定地区陆上油田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吴定地区陆上油田位于陕西省吴起、定边县域内,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系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盘踞了长庆油田、延长油田十多个采油厂,根据地质结构划分有吴旗油田、姬塬油田等,是陕西省油田开发的重要地区和板块。吴定地区陆上油田清洁生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方法,降低环境影响,建设环境友好型油田企业。对于陆上油田清洁生产方案设计,最关键的就是研究如何通过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减少原油、原煤、电、柴油、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同时,研究如何通过环境工程和技术的实施,实现油田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合规处置,降低废弃物排放。通过对原油开采、集输全过程清洁生产优化与持续改进,使油田企业清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持续改善,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陆上油田企业。通过开展吴定地区陆上油田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解决机采系统、注水系统、集输系统、输配电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五低”问题(即:生产设备效率低、生产系统效率低、伴生气综合利用水平低、新能源利用水平低和余热余压利用水平低),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终实现温室气体CO2减排。通过开展吴定地区陆上油田污染减排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识别采油生产现场、增压站等油气集输场站(包含计量站、转油站等)、联合站、注水站等生产站点的污染物,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采取工程技术或管理对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作业废水、采出水、回注水质、作业废气、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场站噪音进行处置,提升企业清洁生产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吴定地区陆上油田环境风险防控与节能节水提效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识别原油生产、集输过程中的环保风险,尤其是加强对原油集输过程中的泄漏风险进行防范,有效识别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要求,符合环保合规性管理。同时,对节能节水管理方法进行讨论,组织开展能源精细化管理,强化能效对标、节能监测、节能改造、能源审计的四位一体建设,持续提升节约发展能力。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终实现年节电能力2388.85万千瓦时,节原煤31380.12吨,节原油977.8吨,节伴生气15.43万标方,折合标准煤30989.65吨,最终实现温室气体CO2减排25852.98吨;实现年伴生气综合利用能力1438.64万标方,废水减排量7.701万方,废气减排量6216.37方,SO2减排量102.4吨,NOx减排量70.35吨,油泥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1758方。

许新忠,刘菊莲,曾令光,周建秀[9](2014)在《锅炉节能节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的工程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采用锅炉节能节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对企业锅炉系统进行改造,保证企业锅炉在零排污工况下的安全、经济运行,降低了企业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安全、节能、节水、减排等特点。实践证明:锅炉吨蒸汽补水量从1.5m3下降到0.073m3;吨蒸汽废水排放量从1.4m3下降到0.004m3;吨蒸汽耗煤量由168.3kg下降到152.3kg;锅水溶解固形物从3000mg/L下降到2100mg/L;碳钢腐蚀率≤0.001mm/a、阻垢率≥99.95%。2台35t/h中压锅炉年可节约费用825.3万元。

谭果[10](2013)在《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火电厂节能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次能源消耗强度持续加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火电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户,火电企业的节能降耗对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火电厂节能评价是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整个企业的能耗水平,既是对以前节能工作的总结,也为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指导方向。本文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了一套火电厂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从节煤、节电、节水三个方面对应选取了三个总评价指标:发电煤耗、综合厂用电率、发电水耗率,然后从三者的影响因素中选取了共计13个分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运用了物元分析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将物元分析这一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引入到火电企业的节能评价体系中。根据物元分析理论创建了火电厂节能评价物元分析模型,引用湖南省大唐集团某电厂的运行统计数据,对该电厂的节能水平进行了总评价和节煤、节电、节水分评价。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论述了开发应用软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基于VB程序语言的火电厂节能评价物元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其具有节能总评价和节煤、节电、节水分评价功能。用该电厂的同一套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结果一致。评价过程方便、快捷,评价结果直观、准确。

二、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氟塑钢材料性能研究
    2.1 材料应用环境
    2.2 烟气换热材料的选择
    2.3 氟塑钢材料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换热设计
    3.1 氟塑钢烟气换热器结构设计
    3.2 初始设计数据
    3.3 氟塑钢低压省煤器换热设计
    3.4 氟塑钢冷凝器换热设计
    3.5 氟塑钢烟气换热器应力校核
    3.6 氟塑钢烟气换热器振动校核
    3.7 设备结构图
    3.8 本章小结
4 氟塑钢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工艺设计和影响分析
    4.1 氟塑钢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工艺设计
    4.2 氟塑钢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影响分析
    4.3 预期节能效益
    4.4 本章小结
5 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使用验证和分析
    5.1 系统设计验证
    5.2 系统自动运行情况
    5.3 系统运行半年后可靠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2)基于“水—能—碳”关联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水系统运行的碳排放是城市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
        1.1.2 快速增长的城市用水需求导致了水能资源消耗的快速增长
        1.1.3 基于水能协同的城市水系统碳减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进展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区概况
        1.5.1 郑州市自然条件
        1.5.2 郑州市社会经济条件
        1.5.3 郑州市水能资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
2 理论框架、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框架与机理分析
        2.1.1 城市水系统概念界定
        2.1.2 城市水系统碳排放核算边界及其机理分析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1 碳排放系数的确定
    3.2 取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2.1 蓄水工程供水碳排放核算
        3.2.2 地表水提水工程供水碳排放核算
        3.2.3 引黄供水碳排放核算
        3.2.4 南水北调供水碳排放核算
        3.2.5 地下水供水碳排放核算
        3.2.6 非常规水源供水碳排放核算
    3.3 给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3.1 制水过程的碳排放核算
        3.3.2 配水过程的碳排放核算
    3.4 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
        3.4.1 农业用水碳排放核算
        3.4.2 工业用水碳排放核算
        3.4.3 居民生活用水碳排放核算
        3.4.4 公共生活用水碳排放核算
    3.5 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核算
        3.5.1 污水收集碳排放核算
        3.5.2 污水处理碳排放核算
4 郑州市水系统不同环节碳排放特征分析
    4.1 取水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4.1.1 蓄水工程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2 提水工程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3 引黄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4 南水北调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5 地下水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6 非常规水源供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1.7 取水系统各环节碳排放对比
    4.2 给水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4.3 用水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4.3.1 农业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2 工业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3 居民生活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4 公共生活用水碳排放特征分析
        4.3.5 用水系统各环节碳排放对比
    4.4 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特征分析
5 “水—能—碳”关联下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总体特征分析
    5.1 城市水系统不同环节能源强度对比
    5.2 城市水系统全过程碳排放特征分析
        5.2.1 城市水系统“水—能—碳”的关联特征分析
        5.2.2 单位GDP水系统碳排放变化
        5.2.3 人均水系统碳排放变化
    5.3 城市水系统碳排放贡献率
    5.4 城市水系统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6 郑州市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1 郑州市水系统不同运行模式的情景设定
    6.2 取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3 给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4 用水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5 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减排潜力分析
    6.6 郑州市水系统碳减排潜力综合评价
7 城市水系统碳减排政策建议
    7.1 面向节能减碳目标开展城市水系统低碳设计
    7.2 健全节水体制机制,引导水系统节能减排
    7.3 优化节水节能过程,推动水系统低碳运行
    7.4 加强资源综合管理,促进水能协同优化和碳减排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8.2.1 创新点
        8.2.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石化行业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及清洁生产技术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1.2.1 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的概念
        1.2.2 耦合关系的研究范围
        1.2.3 耦合关系的研究方法
        1.2.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清洁生产技术评价研究进展
        1.3.1 清洁生产的概念
        1.3.2 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
        1.3.3 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1.3.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1.5.1 论文框架
        1.5.2 技术路线
2 石化行业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综合分析方法及案例研究
    2.1 方法研究
        2.1.1 石化行业WEEN模型
        2.1.2 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
        2.1.3 WEEN分析矩阵
        2.1.4 WEEN三级耦合关系的量化
    2.2 案例研究
        2.2.1 案例企业简介
        2.2.2 数据收集、处理、不确定性分析及结果验证
        2.2.3 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综合分析
    2.3 与传统分析方法的对比
    2.4 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耦合关系的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
    3.1 方法研究
        3.1.1 石化行业耦合关系分析框架的构建
        3.1.2 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量化耦合关系
        3.1.3 基于耦合关系的清洁生产技术评价
    3.2 案例研究
        3.2.1 案例企业简介
        3.2.2 石化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清单的建立
        3.2.3 耦合关系计算
        3.2.4 技术节水、节能、减污量计算
        3.2.5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计算
        3.2.6 最优清洁生产技术筛选
    3.3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水与能源耦合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与能源纽带关系的研究内容
        1.2.2 水与能源纽带关系的研究方法
        1.2.3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理论与技术框架
    2.1 水与能源纽带关系解析
        2.1.1 水与能源的联系
        2.1.2 水与能源的因果反馈关系
        2.1.3 纽带关系的属性
    2.2 纽带关系的计算
        2.2.1 水资源利用过程能耗
        2.2.2 能源生产过程的用水
        2.2.3 能源供应的虚拟水省际间转移
    2.3 水与能源耦合模型的构建
        2.3.1 模型建立的目的
        2.3.2 模型建立的步骤
        2.3.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要素
        2.3.4 耦合模型的结构分析
    2.4 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综合风险评估
        2.4.1 Copula函数的理论
        2.4.2 Copula函数的选择步骤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
    3.2 经济社会概况
    3.3 水资源系统
    3.4 能源系统
第四章 北京市水与能源纽带关系定量计算
    4.1 北京市水资源系统的能耗分析
    4.2 北京市能源生产的用水量
    4.3 外调能源供应引起的虚拟水的省际间转移量
        4.3.1 数据来源
        4.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市水与能源耦合模拟与调控方案评价
    5.1 北京市气象要素演变规律
        5.1.1 典型测站气象要素演变规律
        5.1.2 北京市未来气候预估
    5.2 北京市水与能源耦合系统仿真模拟
        5.2.1 模型设定
        5.2.2 模型有效性检验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调控方案评价
        5.3.1 调控方案的有效性评价
        5.3.2 调控方案的能水协同节约效果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京市水与能源耦合系统综合风险评估
    6.1 边缘分布函数的优选
    6.2 Copula连接函数优选
    6.3 耦合系统风险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表 耦合模型核心参数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致谢

(5)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项目选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概述
        1.2.2 国内研究发展概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绿色改造案例研究
    2.1 废旧锅炉房绿色改造案例分析
        2.1.1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1.2 徐州矿大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办公楼
    2.2 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为建筑创作空间案例研究
        2.2.1 上海现代申都大厦
        2.2.2 天津天友绿色设计中心
        2.2.3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办公楼
    2.3 绿色改造案例总结
        2.3.1 绿色建筑创作空间设计要求
        2.3.2 废旧锅炉房适应性改造模式
        2.3.3 绿色改造技术归纳
        2.3.4 改造绿色评价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
    3.1 项目可行性研究
        3.1.1 项目背景
        3.1.2 现状分析
        3.1.3 改造目标
    3.2 绿色改造设计策略
        3.2.1 绿色改造理念
        3.2.2 绿色改造原则
        3.2.3 多方案设计比较
        3.2.4 最终方案
        3.2.5 绿色改造设计策略总结
    3.3 绿色改造技术策略
        3.3.1 结合当地气候的绿色改造技术分析
        3.3.2 被动式绿色改造技术
        3.3.3 主动式绿色改造技术
        3.3.4 绿色改造措施汇总
    3.4 改造设计绿色评估
        3.4.1 专项模拟计算
        3.4.2 整体对标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
    附录一 国内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认证案例
    附录二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现状图纸
    附录三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项目施工图(选录)
    附录四 改造方案结构核算
    附录五 不同被动式技术策略焓湿图逐月分析图
    附录六 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项目室外光环境模拟对比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水网络优化模型的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
    1.2 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现状
        1.2.1 园区循序利用的发展历程
        1.2.2 园区循序利用的利用模式
        1.2.3 园区循序利用的技术方法
    1.3 工业园区水资源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
        1.3.1 政策体系
        1.3.2 管理体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问卷与专家咨询法
        2.2.2 理论论证与类比分析法
        2.2.3 数学模型与对比分析法
第3章 低碳工业园区的排水特征与用水需求
    3.1 低碳工业园区的特点
    3.2 低碳工业园区的排水特征
        3.2.1 工业废水排放规律
        3.2.2 排水污染程度
        3.2.3 特征污染物与毒性
    3.3 低碳工业园区的用水需求
        3.3.1 低碳工业园区的用水特点
        3.3.2 低碳工业园区的用水现状
        3.3.3 低碳工业园区的回用潜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的技术
    4.1 水资源循序利用系统的建立
        4.1.1 循序利用系统的构建步骤
        4.1.2 水平衡图的简化原则
        4.1.3 需水点的优先匹配原则
    4.2 水资源循序利用方案的设计
        4.2.1 模型数据
        4.2.2 模型参数
        4.2.3 模型目标函数求解
    4.3 水资源循序利用方案的比较
        4.3.1 最小新鲜水量比较
        4.3.2 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4.3.3 运行费用比较
    4.4 水资源循序利用方案的评价
        4.4.1 结果评价
        4.4.2 模型评价与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的管理
    5.1 水资源循序利用面临的管理问题
    5.2 水资源循序利用的管理机制——合同节水管理
        5.2.1 水资源循序利用的主体
        5.2.2 水资源循序利用的管理机制框架
    5.3 合同节水管理制度
        5.3.1 园区管理制度
        5.3.2 节水服务管理制度
        5.3.3 供需水企业管理制度
    5.4 合同节水管理的制约因素
        5.4.1 供排水信息
        5.4.2 用水成本
        5.4.3 项目风险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水资源分配MATLAB程序
附表1 工业企业用水与排水情况调查表
附表2 2000~2015 年分行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耗表
致谢

(7)基于物联网的高校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供热系统物联网
    2.1 物联网概述
    2.2 供热系统物联网
        2.2.1 集中供热系统物联网组成
        2.2.2 供热系统物联网构架
        2.2.3 供热系统物联网主要技术
    2.3 本章小节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3.1 高校供热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3.2 高校供热系统解决方案
    3.3 气候补偿控制系统
        3.3.1 工作原理
        3.3.2 节能效果分析
        3.3.3 安装方式
        3.3.4 气候补偿器控制柜安装
    3.4 分时分区控制系统
        3.4.1 工作原理
        3.4.2 节能效果分析
        3.4.3 安装方式
        3.4.4 分时分区控制柜安装
    3.5 物联网技术在两个控制系统的应用
        3.5.1 控制系统拓扑
        3.5.2 DCS电控柜
        3.5.3 网络通信拓扑
    3.6 构建供热系统通用智能监控平台
        3.6.1 高校供热系统智能监控平台框架概述
        3.6.2 供热系统智能监控平台网络拓扑
        3.6.3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6.4 供热系统智能监控平台通信网络
        3.6.5 高校供热系统监控组态软件
        3.6.6 高校供热系统监控平台数据采集
    3.7 本章小节
4 基于物联网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实例
    4.1 某高校供热项目概述
        4.1.1 改造前供热系统概况
        4.1.2 热源概述
        4.1.3 供暖运行工况
        4.1.4 2015-2016主要建筑供暖季供暖质量描述
    4.2 存在问题
    4.3 改造方案
    4.4 改造内容
        4.4.1 更换锅炉房循环变频水泵
        4.4.2 安装气候补偿控制系统
        4.4.3 建立锅炉房供暖数据监控台
        4.4.4 建立锅炉房智能控制中心
        4.4.5 供热系统水力失调部分的改造
        4.4.6 安装分时分区控制系统
        4.4.7 采集器与传感器的安装
        4.4.8 搭建该校供热系统物联网监控平台
    4.5 运行效果分析
        4.5.1 供热质量分析
        4.5.2 节能效益分析
        4.5.3 经济效益分析
        4.5.4 环保效益分析
    4.6 本章小节
5 基于物联网的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评价
    5.1 评价体系构建
        5.1.1 系统评价概述
        5.1.2 构建系统评价的理论方法
    5.2 评价指标建立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5.2.2 各评价指标的含义
    5.3 评价指标层次划分
    5.4 指标权重计算
    5.5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5.5.1 无量纲化方法
        5.5.2 经济指标无量纲化
        5.5.3 技术指标无量纲化
        5.5.4 节能指标无量纲化
        5.5.5 环境指标无量纲化
        5.5.6 用户效益指标无量纲化
    5.6 线性综合
    5.7 综合评价
    5.8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公开发表论文
    专利

(8)吴定地区陆上油田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清洁生产研究现状
        1.2.2 陆上油田节能节水清洁生产研究现状
        1.2.3 陆上油田污染减排清洁生产研究现状
        1.2.4 陆上油田环境风险防控及节能节水管理提效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吴定地区陆上油田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
    2.1 吴定地区陆上油田基本概况
        2.1.1 区域概况
        2.1.2 自然概况
        2.1.3 油藏特征
        2.1.4 主要生产工艺
    2.2 吴定地区陆上油田能源消耗类型及清洁生产思路
        2.2.1 用能单元分类及概述
        2.2.2 油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方案设计思路
    2.3 机采系统提效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2.3.1 机采系统效能影响及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2.3.2 机采系统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
    2.4 注水系统提效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2.4.1 注水系统效能影响及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2.4.2 注水系统提效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2.5 集输系统提效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2.5.1 集输系统效能影响及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2.5.2 集输系统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
    2.6 输配电系统提效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2.6.1 输配电系统效能影响及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2.6.2 输配电系统清洁生产方案设计及实施
第三章 吴定地区陆上油田污染减排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
    3.1 油田污染物的种类及清洁生产思路
    3.2 油田采出水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2.1 油田采出水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2.2 油田采出水回注指标
        3.2.3 油田采出水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思路
        3.2.4 油田采出水再利用清洁生产设计方案设计与实施
    3.3 油田作业废水减量化与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3.1 油田作业废水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3.2 油田作业废水减量化与再利用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3.3.3 油田作业废水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效果
    3.4 油田生活废水减量化与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4.1 油田生活废水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4.2 油田生活废水减量化与再利用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3.4.3 油田生活废水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效果
    3.5 油田废气减量化、资源化与再利用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5.1 油田废气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5.2 油田废气减量化与资源化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3.6 油田危险废物减量化与有效处置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6.1 油田危险废弃物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6.2 油田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3.6.3 油田危险废弃物清洁生产方案设计及效果分析
    3.7 油田一般固体废物减量化与有效处置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7.1 油田一般固体废物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7.2 油田一般固体废物减量化与资源化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3.8 油田生产场站噪音治理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3.8.1 油田生产噪音的产生及环境影响
        3.8.2 油田生产噪音清洁生产设计思路
        3.8.3 油田生产噪音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
第四章 环境风险防控与节能节水提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4.1 油田环境风险防控清洁生产管理
        4.1.1 吴定地区陆上油田环境风险识别
        4.1.2 环境风险防控清洁生产管理方案设计
    4.2 油田节能节水管理提效
        4.2.1 节能节水管理提效基本思路
        4.2.2 开展能源审计专项工作
        4.2.3 开展能效对标专项工作
        4.2.4 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锅炉节能节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的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简介
    1.1 技改前锅炉运行情况、存在问题
        1.1.1 锅炉运行情况
        1.1.2 存在问题
    1.2 技改工程方案
2 技改内容
    2.1 锅炉运行工艺的选择及设计
    2.2 技改内容
        2.2.1 去掉了软化水处理系统 (制水车间)
        2.2.2 去掉除氧器
        2.2.3 高温排污水回收
        2.2.4 高温凝结水回收
3 实施效果及效益分析
4 技术特点分析及技术经济指标
    4.1 技术原理
    4.2 关键技术
        4.2.1 系统平衡技术
        4.2.2 氧化性水工况及其防腐阻垢技术
        4.2.3 超分子缓蚀剂法防腐蚀技术
        4.2.4 核态清洗强化技术
    4.3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4.4 项目建设支持性政策
5 结语

(10)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火电厂节能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一次能源利用状况
        1.1.2 我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1.3 火电厂节能评价的意义
    1.2 火电厂节能评价研究现状
    1.3 论文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评价方法介绍与物元分析
    2.1 评价方法介绍
        2.1.1 综合评价概述
        2.1.2 主要综合评价方法
        2.1.3 评价方法选用
    2.2 物元分析理论
        2.2.1 物元分析理论相关术语概念
        2.2.2 火电厂节能评价物元分析模型
        2.2.3 节能评价物元分析步骤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电厂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火电厂节能总评价指标
        3.3.1 发电标准煤耗
        3.3.2 综合厂用电率
        3.3.3 发电水耗率
    3.4 火电厂节能分评价指标
        3.4.1 节煤分评指标
        3.4.2 节电分评指标
        3.4.3 节水分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计算过程与实例分析
    4.1 火电厂节能总评价
        4.1.1 评价指标处理
        4.1.2 确定经典域距和节域距
        4.1.3 分配指标权重
        4.1.4 评价值与结论
    4.2 火电厂节能分评价
        4.2.1 节煤分评价
        4.2.2 节电分评价
        4.2.3 节水分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元分析模型应用软件设计
    5.1 Visual Basic语言简介
        5.1.1 Visual Basic的发展历程
        5.1.2 VB的功能特点
        5.1.3 VB设计基础概念
    5.2 软件算法设计
    5.3 软件功能与界面设计
    5.4 实例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关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旳研究成果
致谢

四、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D]. 茹毅. 浙江大学, 2021(02)
  • [2]基于“水—能—碳”关联的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研究[D]. 余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石化行业水—能源—环境污染物耦合关系及清洁生产技术评价研究[D]. 孙德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水与能源耦合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估研究[D]. 王燕.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5]西建大废旧热力中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D]. 李江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基于水网络优化模型的低碳工业园区水资源循序利用研究[D]. 耿婧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基于物联网的高校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研究与评价[D]. 王豆.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8]吴定地区陆上油田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 张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锅炉节能节水近零排放成套技术的工程实践[J]. 许新忠,刘菊莲,曾令光,周建秀. 环境与发展, 2014(Z1)
  • [10]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火电厂节能评价模型研究[D]. 谭果. 中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锅炉节水节能方法的应用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