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症饮食

心脏神经症饮食

一、心脏神经官能症食疗方(论文文献综述)

杨芙蓉[1](2021)在《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自噬及其介导的GLUT4表达的调控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的精神类疾病,它严重困扰着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给社会造成不小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在抑郁症的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最为常见。肝郁脾虚证的主要有肝郁所致的与情绪相关的症状和脾虚所致的胃肠功能的紊乱和物质能量代谢失常的症状。其中,肝郁的病机与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而物质能量代谢则与脾虚的病理表现息息相关。本课题组多年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的物质能量代谢失调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可其中枢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自噬参与了肝郁脾虚证的能量代谢过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member 4,GLUT4)是机体摄取外周葡萄糖的主要调节蛋白,能在下丘脑神经元中发挥维持机体葡萄糖稳态的作用。Ras GTPase超家族中的成员Rab8和Rab10可共同调控自噬的成熟及GLUT4囊泡的运输,在自噬参与调控GLUT4转位中起到重要衔接作用。研究发现逍遥散能改善CUMS引起的抑郁样行为,但逍遥散能否调节下丘脑神经元自噬,并通过调节GLUT4的水平进一步影响肝郁脾虚证葡萄糖代谢尚不明确。故从自噬和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GLUT4切入,有助于深入了解肝郁脾虚证的现代发病机制,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模型,并设立自噬阻断为对照,通过运用行为学检测、透射电镜、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RT-q PCR等现代技术,探讨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自噬的改变及其对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影响,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逍遥散对其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肝郁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和逍遥散的抗抑郁作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1.选用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60只,6-8周龄,体重18-25g左右,适应喂养7d,称重。剔除过于活跃和过于安静小鼠(根据旷场实验),以及体重增长缓慢和过快的小鼠,进行编号,并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CUMS模型、逍遥散和氟西汀4组,每组15只,分3笼喂养。正常组小鼠自由进食进水,无应激。CUMS模型、逍遥散和氟西汀3组均接受为期6周的连续不可预知温和应激造模和不同的药物灌胃给药。从应激的第4周开始进行灌胃给药,正常组和CUMS模型组灌胃去离子水,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灌胃逍遥散和氟西汀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宏观表征、体重和摄食量),并通过旷场实验、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实验对模型进行评价。后面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检测小鼠血糖,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改变,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小鼠下丘脑自噬的变化,再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q PCR等生物学手段检测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自噬相关指标LC3、p62和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GLUT4、Rab8、Rab10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2.通过第一部分实验验证,得知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的自噬水平下降,葡萄糖代谢紊乱,为了进一步研究自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选用第二批C57BL/6J雄性小鼠80只,6-8周龄,体重18-25g左右,适应喂养7d,称重。剔除过于活跃和过于安静小鼠(根据旷场实验),以及体重增长缓慢和过快的小鼠,进行编号,并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手术组和逍遥散4组,每组20只,分4笼喂养。各组小鼠自由进食进水,无应激。假手术组小鼠将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手术组和逍遥散组小鼠将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手术恢复后对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小鼠灌胃去离子水,逍遥散组灌胃逍遥散进行干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情况(宏观表征、体重和摄食量),并通过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实验对各组尤其是手术组小鼠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价。后续其他检测方法同第一部分实验。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实验结果(1)模型评价结果:(1)一般情况:CUMS造模导致模型组小鼠逐渐出现精神状态差、蜷缩扎堆、倦怠懒动、毛发干枯杂乱、便溏等症状,且造模应激过程中反抗明显减弱,有的甚至无挣扎情况,在逍遥散进行干预后,精神状态逐渐好转、毛发渐有光泽,活动度和反应度增加,粪便成形。在体重上,各组小鼠开始成稳步增长趋势,从第3周末直到第6周,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小鼠体重都有所下降,且与正常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其他三组小鼠体重差异不大(P>O.O5)。各组小鼠的每日摄食量虽起伏不定,但整体上模型组小鼠的摄食量少于其他三组,尚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O.O5)。(2)行为学结果:各组小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距离减少(P<0.05),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与模型组相比大大增加(P<0.05或P<0.01);各组小鼠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结果得知,模型组小鼠在旷场箱中央区停留的时间明显少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的小鼠在中央区停留的时间均有所增长(P<0.05)。各组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比正常组显着延长(P<0.01),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小鼠的不动时间减少比模型组短(P<0.05或P<0.01)。各组小鼠糖水偏好实验结果表明,6周的CUMS造模降低了模型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0.01),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率与模型组比明显增高(P<0.01)。(2)自噬水平的变化:(1)通过拍摄各个实验组下丘脑透射电镜图,我们发现跟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下丘脑自噬小体数量明显降低(P<0.01),逍遥散和氟西汀两个用药组自噬小体跟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2)各组小鼠WB结果显示,在下丘脑LC3的蛋白表达中,模型组跟正常组比LC3水平下降,尤其是LC3II下降比较明显,LC3II/LC3I的值低于正常组(P<0.05);在给模型组灌胃逍遥散和氟西汀之后,LC3II/LC3I的值均有升高(P<0.05或P<O.O1);在下丘脑p62的蛋白表达中,模型组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逍遥散和氟西汀降低了模型小鼠该蛋白的表达(P<0.05)。(3)各组小鼠RT-q PCR结果表明,在下丘脑LC3的基因表达中,模型组比正常组LC3的水平要低(P<0.05),而逍遥散和氟西汀组比模型组表达要高(P<0.05);在下丘脑p62的基因表达中,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5),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低于模型组(P<0.05)。(3)GLUT4等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1)就GLUT4免疫荧光结果来看,模型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和室旁核GLUT4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组小鼠(P<0.01),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小鼠下丘脑该核团GLUT4的表达比模型组均显着增高(P<0.01)。(2)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着下降(P<0.01),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比模型组有了显着升高(P<0.01)。(3)通过对各组小鼠分别进行0、15、30、60、120 min的血糖检测,各组小鼠IPGT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正常组和两个治疗组,在60 min时的血糖值跟逍遥散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120 min时,比正常组、逍遥散和氟西汀组均明显升高(P<0.01、P<0.01或P<0.05)。(4)WB结果表明,模型组GLUT4的表达比正常组低(P<0.01),逍遥散和氟西汀组比模型组高(P<0.05);在下丘脑Rab8和Rab10的蛋白表达中,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5)各组小鼠RT-q PCR结果表明,在下丘脑GLUT4的基因表达中,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逍遥散和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5);在下丘脑Rab8和Rab10的基因表达中,模型组的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2.第二部分实验结果(1)行为学评价结果:(1)一般情况: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逍遥散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毛发光亮,对外界活动的反应度高,粪便干湿软硬适中;手术组小鼠与另外三组比,状态稍差,毛发光泽度下降,反应灵敏度较低,粪便基本正常。就小鼠体重而言,各组小鼠体重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正常组小鼠体重最高,假手术组和逍遥散组小鼠体重比较接近,手术组小鼠体重略低于其他三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摄食量结果显示,手术组小鼠的摄食量始终处于最低水平,其他三组之间摄食量的差异不明显(P>O.O5)。(2)行为学结果:各组小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结果表明,手术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假手术组小鼠与正常组比无明显变化(P>0.05),假手术组和逍遥散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比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各组小鼠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结果显示,手术小鼠在旷场箱中央区停留的时间跟正常组比大大缩短(P<0.01),而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假手术组和逍遥散组比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P<0.05)。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的结果显示,跟正常组比较,手术组小鼠在悬尾实验过程中的不动时间显着延长(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假手术组和逍遥散组与手术组相比,小鼠不动时间明显要短(P<0.05)。小鼠糖水偏好实验结果如下,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小鼠的糖水偏好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差异不大(P>0.05),逍遥散组的糖水偏好率与手术组比明显增高(P<0.01)。(2)自噬水平的变化:(1)通过拍摄各个实验组下丘脑透射电镜图,我们发现手术组的自噬小体数量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要少(P<0.01),假手术组跟正常组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逍遥散组下丘脑自噬小体数量比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2)通过WB结果,我们得知在下丘脑LC3的蛋白表达中,手术组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LC3Ⅱ的表达明显降低,p6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而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灌胃逍遥散之后,LC3Ⅱ的表达明显上升,而p62的表达则明显下降(P<0.05)。(3)观察RT-q PCR结果可知,在下丘脑LC3的基因表达中,手术组LC3的水平比正常组有所下降(P<0.05),假手术组略有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手术组比,逍遥散组LC3的表达升高(P<0.05)。在下丘脑p62的基因表达中,手术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和正常组间无差异(P>0.05),逍遥散组跟手术组相比水平下降(P<0.05)。(3)GLUT4等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1)各组小鼠GLUT4免疫荧光结果如下,正常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和室旁核GLUT4的表达明显多于手术组小鼠(P<0.01);假手术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GLUT4的表达明显多于手术组(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比室旁核表达较少,背内侧核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跟手术组相比,逍遥散组小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和室旁核GLUT4的表达显着增多(P<0.01)。(2)就血清胰岛素结果看,手术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着下降(P<0.01),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之间无差异(P>0.05),逍遥散组跟手术组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有了显着升高(P<0.01)。(3)IPGTT结果显示,手术组小鼠在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其他三组,手术组小鼠的血糖值在15、30、60 min时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逍遥散组小鼠的血糖值在15和60 min时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4)从WB结果看,在下丘脑GLUT4的蛋白表达中,手术组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明显下降(P<0.01或P<0.05),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无明显差别(P>0.05),逍遥散组比手术组明显上升(P<0.05)。在下丘脑Rab8和Rab10的蛋白表达中,跟正常组比,手术组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跟假手术组比,手术组的表达也降低了,Rab8的降低幅度大于Rab10(P<0.01或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均无差异(P>0.05);逍遥散组小鼠下丘脑这两个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手术组(P<0.01或P<0.05)。(5)在下丘脑GLUT4的基因表达当中,手术组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要低(P<0.05),假手术组跟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逍遥散组明显高于手术组的表达水平(P<0.05)。在下丘脑Rab8和Rab10的表达中,手术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低于假手术组,但Rab8的表达无较大差异(P>0.05),Rab1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两个基因的表达均无显着区别(P>0.05);逍遥散组Rab8和Rab10的表达比手术组均有提升(P<0.05或P<0.01)。研究结论1.采用6周CUMS构建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模型,通过观察动物宏观表征和进行行为学测试,并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以方测证,对此模型进行评价,最终成功构建了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2.依据透射电镜、WB、RT-q PCR等实验结果,可知肝郁脾虚证模型小鼠下丘脑自噬水平下发生改变,而逍遥散对其具有调节作用。3.根据小鼠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值,以及WB和RT-q PCR的实验结果,结合自噬水平的改变,提示下丘脑神经元自噬介导Rab8和Rab10改变GLUT4的表达,影响葡萄糖代谢。4.通过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正向与反向验证了逍遥散通过调节下丘脑神经元自噬介导GLUT4的表达,从而影响肝郁脾虚证葡萄糖代谢的治疗作用。

陈路遥[2](2021)在《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基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并局限治疗范围,为其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数据。研究方法:首先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文献学和考据学研究法,系统查阅和梳理历代文献,考证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源流,分析其组方依据、组方结构和组方特色,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梳理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总结其核心功效和主治病证,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三家医院5年(2015年1月-2019年12月)用安神补心六味丸治疗的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用药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做描述性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做关联规则分析,为精准临床定位提供临床应用数据。最后结合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初选安神补心六味丸的临床适应病证,局限治疗范围。研究结果:(1)组方理论研究:①组方源流:经文献收集与查证,收录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文献共有19部;本方首载于1971年的《蒙药验方》,原方名“宝荣宁-6”,主治心慌、心脏不适引起的气短;199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将本方正式定名为“安神补心六味丸”,有祛“赫依”,镇静功效,主治心慌,气短;虽然文字记载较晚,但本方在1971年前就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本方共有11个方名,均以方中君药或方剂功效命名;方中六味药物基源和剂量配比稳定,一般制为每丸3g或5g的蜜丸,每次服用1丸,每日1到3次不等,用温开水或蜂蜜水送服,无服药禁忌的记载。②组方依据:安神补心六味丸主治赫依盛型心悸症、赫依性激荡和赫依性心刺痛等心赫依病,其核心病机为病变赫依客于心脏,常见心慌,心悸,心胸疼痛,头晕,耳鸣,失眠,情绪不稳,舌干燥,尿清泡沫多等症;治疗以镇赫依为基本原则,配以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③组方结构: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野牦牛心(牛心)为君,丁香、肉豆蔻、广枣为臣,枫香脂为佐,木香为使,全方效重、腻,味辛、甘、苦,镇赫依的同时又能清希拉,是消化味和药物功能相符的性温方;六药相伍,既可镇赫依,又能补心、止痛、镇静。④组方特色:选药配伍具有功能组方和标本兼治的特色,善用野牦牛心(牛心)此类动物脏器药达到以补为养的目的,利用镇赫依的功能和使用治疗郁症的高频药物发挥形神同调的治疗效果。综上,安神补心六味丸以镇赫依为核心功效,兼能补心止痛、镇静安神、解郁除烦,是治疗心赫依病的良方。(2)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共收集3家医院5年病例5796例,剔除病历信息不完整病例14例,入院诊断疾病不符合安神补心六味丸适用范围病例3443例,最终获得病例2339例用于分析。结果显示,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情况为:①使用人群:临床使用人群无显着性别差异,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年龄集中在46-69岁和69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1.52±12.68岁。②应用科室:应用科室分布广泛,但主要用于脑病科、心身医学科、心病科、针推科及肺病科五个科室。③主要治疗疾病:西医诊断为冠心病、脑梗死和高血压病,蒙医诊断为心刺痛、萨病和白脉病,病程以一年以上居多。④主要治疗症状: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胸痛,乏力,心慌,失眠,胸部不适;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症状组合主要为“头痛+头晕”和“胸闷+气短”。⑤蒙医辨证: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应用证型主要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主要舌象为舌淡红、苔薄白;主要脉象为弦、虚、微、滑、数;主要病位在心、肝和白脉;病因主要为赫依、希拉和血。⑥服用天数、单次用药剂量及给药时辰:服用天数最长为150天,最短为1天,但集中于8天、7天和7天以内;最多的单次使用剂量是2粒,单次剂量平均值为6.8粒,中位数为5.5粒;给药时辰常在晚上,其次是早上。⑦合并用药:沉香安神散是最常用的药引;从用药频次分析,联用蒙成药最多的是珍宝丸,其次是沉香安神散和檀香三味汤;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最常合并使用2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檀香三味汤”“珍宝丸+扎冲十三味丸”和“珍宝丸+草果四味汤”;最常合并使用3种蒙成药的组合是“珍宝丸+沉香安神散+檀香三味汤”。研究结论:结合安神补心六味丸的组方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数据认为,本制剂为镇赫依之经典制剂,具“双心同调”与“心脑同治”的治疗优势,其临床适应症为头痛,头晕,胸闷和气短;蒙医治疗优势病种为赫依偏盛伴希拉紊乱的心赫依病;西医治疗优势病种为心脑血管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

倪凌雁[3](2020)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不明确,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该疾病的治疗方案多样,但是其临床效果不佳,大大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针灸疗法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其效果显着。为进一步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症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期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全部患者均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1片/次,早、中午各口服药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选取百会、内关、神庭、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实施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 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压、文化程度、肌酐(CRE)、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病史等指标差异不显着,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差异不显着,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01),且试验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不显着(P=0.90)、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不显着(P=0.57)。治疗后,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01),其中,试验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7)。4.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总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费用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4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5%,差异显着(P=0.04);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费稍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结论:1.与单纯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相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显着。2.与单纯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相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差异不显着,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苏卓异[4](2020)在《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比观察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口服西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本方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优势,探索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研究针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依照纳入标准纳入研究72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平衡火罐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方法,治疗前后焦虑状态改善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抑郁状态改善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价;躯体化症状改善程度以“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zation Symptom Scale,SSS)评价;对中医症候的治疗作用通过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评价。通过对上述量表评分的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价针刺结合平衡火罐法对于本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HAMA、SSS、HAMD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经统计学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比较,经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治疗组HAMA焦虑状态有效率91.18%,对照组HAMA焦虑状态有效率75.76%,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3)两组治疗后SSS评分比较,经非参数两样本秩和检验P<0.01,治疗组SSS躯体化症状有效率91.18%,对照组SSS躯体化症状有效率81.82%,躯体化症状的减轻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4)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经非参数两样本秩和检验P<0.01,治疗组HAMD抑郁状态有效率88.24%,对照组HAMD有效率72.73%,抑郁状态的缓解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5)两组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经非参数两样本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有效率91.18%,对照组症候积分有效率81.82%,对中医症候的治疗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1、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应用西药治疗本病,对本病的症状表现均有改善作用,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2、相比于口服西药,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对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焦虑状态、中医症候减轻明显,对抑郁状态及躯体化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优。3、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行之有效的中医外治疗法。

姚姝君[5](2020)在《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得出其用药规律经验,剖析辨证论治思路,总结其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疗效,为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提供新的临床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身科顾石松主任医师门诊的75例符合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断的患者所使用的共计218首有效中药处方。在数据标准化后,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录入数据形成数据库,统计患者的性别构成及其门诊处方中各个中药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并将结果制成图表;将Excel中的高频药物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2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药物组合。分析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功效,讨论聚类分析后得到的药对组方,总结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思路以应用于临床。结果:1.顾石松老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中,男性占比为25.33%,女性占比为74.67%,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符合流行病学特点。2.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所使用的有效处方中,共使用88味中药,总用药频次为3467次,其中频次大于60次的共17味中药,频次由高到低为:桂枝、甘草、干姜、龙骨、牡蛎、制附子、茯神、酸枣仁、首乌藤、磁石、砂仁、珍珠母、肉桂、补骨脂、香附、吴茱萸、龙齿。3.四气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平性、温性、寒性、热性、凉性。4.五味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味、辛味、苦味、咸味、酸味、涩味、淡味。5.归经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心经、肝经、脾经、肾经、肺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心包经。6.功效频次前5种由高到低依次为:安神药、温里药、补虚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7.将高频药物的数据表格导入SPSS 2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组中药组合,分别为:第1组:桂枝、龙骨、牡蛎;第2组:制附子、干姜、甘草;第3组:茯神、酸枣仁;第4组:首乌藤、磁石;第5组:龙齿、珍珠母;第6组:肉桂、补骨脂;第7组:吴茱萸、香附、砂仁。结论:1.顾石松主任医师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多与药食不当、情志失节、体虚劳倦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心阳不足、心神不安;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性以虚证为主,而虚者以阳虚多见;基本病机为心阳不足、心神浮越,治法以温潜法为主,温补心阳、潜镇安神。2.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汤,当心悸伴随失眠症状时,加茯神、酸枣仁、首乌藤、磁石;伴有焦虑、紧张、强迫、恐惧甚至双手颤抖的症状时,加龙齿、珍珠母;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等肾阳虚明显的症状时,加肉桂、补骨脂;日常恐病伴精神压力大而导致的肝气郁滞,可加吴茱萸、香附、砂仁。3.顾石松主任医师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时采用心身同治,在应用中药汤剂的同时结合森田疗法进行心理调护。

王强强[6](2020)在《手法配合中药对围绝经期椎动脉型颈椎病(肾虚肝郁型)患者焦虑状态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手法配合中药对围绝经期椎动脉型颈椎病(肾虚肝郁型)患者焦虑状态治疗效果的观察,进一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焦虑状态共病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对颈肩头面部手法、“疏肝补肾”法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探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30例,于入组时分别对所有患者年龄、病史、症状及体征等基础资料统计,对TCD检查基底动脉Vp、Vm、PI、RI值及FS-CSA、HAMA、PSQI等量效指标进行测评,治疗组在“疏肝补肾”法用药原则下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给予颈肩头面部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枕颌带牵引,治疗周期14天,于治疗后对上述量效指标进行复测,于结束治疗后7天、14天再次对HAMA、FS-CSA、PSQI测评。最后将治疗前后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选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描述。结果:1.两组治疗后HAMA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HAM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组间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后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后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与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后7天、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与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组间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FS-CS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组间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前后TCD检查对比Vp值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值比较: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中药对围绝经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伴发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显着,与对照组比较在HAMA、PSQI、FS-CSA改善方面,能更好的改善CSA患者因焦虑而导致的焦虑、睡眠障碍及心理、功能障碍,并能明显改善基底动脉Vp、Vm指数。

赵佳[7](2020)在《针药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疗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实验平台,以针药结合、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的治疗方法,对AMI大鼠进行治疗。旨在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基于氧化应激探讨3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大鼠模型,选取15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将造模成功的60只AMI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单针组、单药组、针药组),共5组,即(1)空白组:束缚;(2)模型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束缚;(3)单针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束缚+针刺双侧内关穴、心俞穴;(4)单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束缚+注射丹参多酚酸盐;(5)针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束缚+针刺双侧内关穴、心俞穴+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各组每日干预1次,共持续7天。在第7天干预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成像,并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CK-MB和c Tn T的浓度、MDA含量和SOD活力;检测单药组和针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结果1.模型制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后1小时,EF<55%,说明模型制备成功。2.大鼠超声心动图:干预7天后,空白组、单药组、针药组的EF值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单针组的EF值高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的EF值显着高于单针组(P<0.05);针药组的EF值高于单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血清中CK-MB和c Tn T的浓度:干预7天后,针药组CK-MB的浓度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单针组和单药组CK-MB的浓度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组和针药组c Tn T的浓度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单针组c Tn T的浓度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c Tn T的浓度显着低于单针组(P<0.01);针药组c Tn T的浓度低于单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鼠心肌组织的HE染色:干预7天后,模型组可见大量的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单针组可见少量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和少量中性粒细胞;单药组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且心肌细胞肥大;针药组仅可见个别中性粒细胞,心肌细胞稍肥大。5.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干预7天后,空白组、单针组、单药组和针药组的MDA含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针药组低于单针组和单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干预7天后,空白组、单针组、单药组和针药组的SOD活力均低于模型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大鼠心肌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针药组丹酚酸b的浓度高于单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对AMI大鼠的疗效优于两者单独应用的疗效。2.针药结合增效的机制可能是针刺促使药物更多的富集到AMI大鼠的心脏中,协同增强机体抗氧化和清除膜脂过氧化产物的能力,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进而改善心肌损伤。

杨琍舒[8](2019)在《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古今临床应用古代虚劳名方薯蓣丸的经验,明晰薯蓣丸的适用病症和适用人群,为进一步安全有效使用薯蓣丸提供临床经验的支持。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是基于薯蓣丸相关的古今文献和导师黄煌教授的临床案例,进行经典文献解析、临床个案分析、案例统计以及社会调查,从而提炼出薯蓣丸的方证,即适用疾病和适用人群。结果:薯蓣丸的主治疾病谱主要分布在晚期肿瘤、老年病、贫血、慢性咳喘、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产后虚损等,大多是消耗性疾病的迁延期或终末期。适用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人体消瘦,面色及肤色萎黄、肢冷、肌肉萎缩、脉虚弱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等。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便溏、怕冷、咳嗽、心悸、胸闷以及关节疼痛。整理发现薯蓣丸适用于“虚劳夹有风邪”的虚性体质。体质形成的因素多与外感未能及时治愈,久病、手术、放化疗、营养不良以及高龄等相关。导师临床案例以及其他文献调查发现,本方对肿瘤晚期以及慢性虚损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晚期肿瘤治疗上,本方能增进食欲,增加体重,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无任何副作用。从组方功效分析发现,薯蓣丸具有理虚拯劳,扶正祛邪的效用。由炙甘草汤、桂枝汤、理中丸、八珍汤、柴胡桂枝汤、十全大补汤等组成,君药为山药,大枣和甘草。全方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和祛风散邪的功效。药理研究提示薯蓣丸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肾功能、促进白细胞、红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薯蓣丸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结论:基于对经方薯蓣丸的文献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认为薯蓣丸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的食疗方以及老年保健方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国锋[9](2019)在《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舒心方对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干预作用,探讨舒心方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以冀舒心方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将6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冠心病的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加服舒心方,疗程3个月。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三个量表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相关条目的分数,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临床疗效、焦虑及抑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SAS、S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症状和中医证候较前有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临床研究提示了舒心方干预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后,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中医证候,可以显着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说明了舒心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彭慧心(PANG Wai Sum Nicki)[10](2019)在《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癌症疼痛是大肠癌患者经历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同时它亦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问题,有效之止痛治疗尤其对晚期癌症病者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癌痛是所有疼痛中机制最复杂、类型最全、种类最多的一种,并会随着肿瘤的进展而不断变化,大约有6 9%病者之疼痛症状会影响机体之正常功能。尽管现代医学有许多资源,然而不同癌症患者仍未得到适切的癌症疼痛治疗,并且它亦大大地降低了患者之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寻求更多以及适切的癌痛治疗,以提高病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有大肠癌的病者寻求补充和替代治疗,例如艾灸。麦粒灸是中国的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它不仅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还用于缓解不同类型的疼痛。最近更有研究显示,艾灸能有效地治疗癌症疼痛。采用非药物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麦粒灸,成为人类战胜癌痛的一个亮点。岭南名中医林国华教授的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治疗痛症,一直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麦粒灸及四花配募合穴(林国华教授之经验穴)以治疗大肠癌症疼痛,对于充实传统中医疗法对治疗癌症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观察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林国华经验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了解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对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四花配合募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大肠癌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以依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下服用第一及第二阶梯口服药物为对照组,以接受麦粒灸及依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下服用第一及第二阶梯口服药物为治疗组。在接受治疗时,会先于治疗组患者的穴位涂上薄薄一层的跌打万花油,再将1:35的精制艾绒搓成麦粒般大小(约重2mg)置于已覆盖一层薄薄万花油的四花穴及募合穴;然后用线香点燃麦粒炷,于艾炷燃至约3/4,患者告诉有疼痛感约2~3秒后,便用镊子将艾炷移开,然后去掉残艾,每次灸7壮,灸后干棉签擦拭。隔日1次,共治疗10次。研究的主要结局以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评价。次要结局则采用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QLICP-C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所有指标均于开始研究前,完成第一次疗程及完成第二次疗程结束后评定一次,以评价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每整个研究过程中,皆会监察有否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项研究计划在研究之前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试验组7.457±0.158 VS对照组7.520±0.155)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4.307±0.073)均显着低于对照组(4.740±0.1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试验组55.500±1.863 VS对照组54.067±1.74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72.200±1.760)显着优于对照组(62.433±1.80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功能指标(试验组66.200±1.313 VS对照组68.800±1.40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心理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48.700±1.294)显着优于对照组(61.733±1.19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社会功能指标(试验组75.667±1.201 VS对照组72.000±1.826)亦未有得到一定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共性症状及副作用指标(试验组54.933± 1.130 VS对照组55.933±1.46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副作用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40.567±1.044)显着优于对照组(48.767±1.16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特异模块指标(试验组65.767±1.602 VS对照组67.600±1.39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特异模块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44.100±1.272)显着优于对照组(57.033± 1.247)(P<0.05);总括而言,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61.533±0.567 VS对照组61.833±0.42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56.267±0.631)显着高于对照组(60.500±0.481)(P<0.05)。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中只有2位受试者在麦粒灸后出现晕灸,经医师治理后已无大碍,属轻微事件。有3位受试者起水泡,均属于精灸造成,水泡很小,未有给予特殊处理后亦自行恢复。其他出现之症状与整合措施无关,于试验组则出现了 3人食欲不振、2人口干次和2人便秘;药物组出现了 1人心悸,3人口干、2人食欲不振、4人头晕次以及2人便秘,纵使有以上副作用,然而均属于轻度,未给予特殊处理,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造成。总括来说,整合针灸与药物治疗均属安全,故值得推广。结论:本研究观察到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有利于减轻大肠癌疼痛;另一方面,除了社会功能外,这个研究发现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对大肠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之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特异模块、共性症状及副作用以等,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未来可考虑依据不同癌症种类之特点,进行针对性多中心以及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完善干预之方案。

二、心脏神经官能症食疗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食疗方(论文提纲范文)

(1)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自噬及其介导的GLUT4表达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探讨
    1.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概况
        1.1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1.2 自噬与抑郁症
    2.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方案
    3.抑郁症肝郁脾虚证辨识
        3.1 肝脾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
        3.2 抑郁症之肝郁脾虚证
    4.自噬与肝郁脾虚证的关系
        4.1 自噬与肝郁
        4.2 自噬与脾虚
        4.3 自噬与肝郁脾虚证
    5.自噬与GLUT4 的关系
    6.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小鼠基本情况
        2.2 行为学测试结果
        3.讨论
    实验二 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自噬的改变及逍遥散的调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透射电镜(TEM)
        2.2 蛋白免疫印迹(WB)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3.讨论
    实验三 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神经元GLUT4 等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及逍遥散的调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1.3 实验药物及处理方法
        1.4 实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免疫荧光
        2.2 血清胰岛素
        2.3 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
        2.4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3.讨论
    实验四 自噬抑制剂对小鼠抑郁相关行为学的改变及逍遥散的调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小鼠基本情况
        2.2 行为学测试结果
        3.讨论
    实验五 自噬抑制剂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自噬和GLUT4 的改变及逍遥散的调控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透射电镜
        2.2 免疫荧光
        2.3 血清胰岛素
        2.4 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
        2.5 蛋白免疫印迹(WB)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3.讨论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逍遥散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2)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1 木香药理活性研究
        1.2 枫香脂药理活性研究
        1.3 丁香药理活性研究
        1.4 肉豆蔻药理活性研究
        1.5 广枣药理活性研究
        1.6 牛心药理活性研究
    二、安神补心六味丸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研究概况
    四、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研究概况
        4.1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概念
        4.2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不清的原因
        4.3 明确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的意义
        4.4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原则
        4.5 中药制剂临床定位确定的方法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
    一、组方源流考证
        1.1 方源考略
        1.2 方名考释
        1.3 组成剂量考
        1.4 功效主治考
        1.5 制备用法考
        1.6 小结
    二、组方依据分析
        2.1 赫依的概念
        2.2 心赫依病的概念
        2.3 心赫依病的病因病机
        2.4 心赫依病的证候表现
        2.5 心赫依病的治法治则
        2.6 “镇赫依”及“祛赫依”使用探讨
        2.7 小结
    三、组方结构阐述
        3.1 蒙药药味、药性及药效概念
        3.2 安神补心六味丸单味药药味、药性及药效
        3.3 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结构分析
        3.4 小结
    四、组方特色探析
        4.1 功能组方,标本兼治
        4.2 以补为养,形神同调
        4.3 小结
    五、组方理论研究结果
第二章 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3.1 数据采集及管理
        3.2 采集内容
        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3.4 分析内容
        3.5 统计方法
    四、病例数据收集统计流程图
    五、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5.1 基本信息
        5.2 诊断信息
        5.3 用药信息
        5.4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主症的关联规则分析
        5.5 安神补心六味丸与证型的关联规则分析
        5.6 安神补心六味丸联用蒙成药关联规则分析
        5.7 小结
讨论
    一、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分析
    二、临床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三、安神补心六味丸使用人群特征分析
    四、安神补心六味丸应用病证特征分析
        4.1 蒙西医诊断分析
        4.2 主症分析
        4.3 蒙医辨证分析
    五、安神补心六味丸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六、安神补心六味丸的治疗优势在于“双心同调”和“心脑同治”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基线资料
        3.2 临床效果评价
        3.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4 心理情况指标
        3.5 生活质量评分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1.3 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1.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1.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1.6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费用比较
讨论
    1 西医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认知
    2 中医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认知
        2.1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名诊断
        2.2 历代中医学家对心悸的认知
        2.3 历代中医学家对郁证的认知
    3 针灸疗法与穴位选择的中医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4.2 两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4.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西医学认识
        1.1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概念及症状表现
        1.2 发病机制
        1.3 西医诊断技术
        1.4 西医治疗
        1.5 小结
    2.中医学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认识
        2.1 古文献“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古文献情志疾病与心悸之间关系的认识
        2.3 现代中医辨证分析
        2.4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治疗
        2.5 小结
    3.平衡火罐
        3.1 拔罐的发展
        3.2 平衡火罐疗法及其作用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案
        2.1 分组
        2.2 对照方法
        2.3 治疗组
        2.4 对照组
        2.5 工具选择
    3.观察指标
        3.1 评定量表
        3.2 疗效评价
    4.统计分析方法
    5.不良事件及脱落病例的处理
    6.研究结果
        6.1 一般资料比较
        6.2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SSS躯体化症状评分比较
        6.4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抑郁状态评分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6.6 结果分析
讨论
    1.立题依据
    2.选穴依据
    3.平衡火罐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原理
        3.1 中医学原理
        3.2 针灸学原理
    4.平衡火罐的作用机理
        4.1 调节神经系统
        4.2 改善微循环
        4.3 提高免疫功能
    5.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的作用
    6.HAMA、HAMD、SSS量表
    7.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认识
    2 高频次中药讨论
    3 性味归经统计结果讨论
    4 功效统计结果讨论
    5 药物组合聚类分析讨论
    6 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经验总结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手法配合中药对围绝经期椎动脉型颈椎病(肾虚肝郁型)患者焦虑状态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姜劲挺教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肾虚肝郁型)经验总结
    1.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思路概析
        2.1 对手法治疗的经验总结
        2.2 对药物治疗的经验总结
        2.3 对功能康复的经验总结
    3.对预后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脱落病人的处理
        1.7 分组
    2.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HAMA改善率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HAMA评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PSQI评分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FS-CSA评分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TCD比较
    4.结论
    5.讨论
        5.1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焦虑状态的相关性探讨
        5.2 颈肩头面部手法作用机理探讨
        5.3 对“疏肝补肾法”作用机理探讨
    6.创新性与展望
    7.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焦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流行病学研究
    2.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焦虑相关性因素研究综述
        2.1 焦虑与疼痛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2.2 焦虑与脑血流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2.3 焦虑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2.4 焦虑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2.5 焦虑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自愿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医学伦理审查表
    附录-3 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图
    附录-4 临床病例资料采集册
    附录-5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
    附录-6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7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HAMA)
致谢辞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针药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疗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疗效的观察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小结
第二部分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机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干预心脏相关经穴对冠心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文献收集
        2.2. 文献确认
        2.3. 文献分析
        2.4. 结果及讨论
第二章 古代文献研究
    1. 薯蓣丸原方
        1.1. 薯蓣丸方剂类文献研究
        1.2. 薯蓣丸方论研究
        1.3. 薯蓣丸组方方解
    2. 薯蓣丸类方
    3.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文献研究
    1. 名中医经验
        1.1. 虚劳
        1.2. 老年衰老
        1.3. 肺结核
        1.4. 肿瘤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肾炎
        1.7. 皮肤病
    2. 临床报道
        2.1. 肿瘤
        2.2. 呼吸系统疾病
        2.3. 肾病
        2.4. 循环系统疾病
        2.5. 慢性肝病
        2.6. 其他
    3. 药理研究
        3.1. 免疫调节作用
        3.2. 肾功能保护作用
        3.3. 抗肿瘤作用
        3.4. 其他
        3.5. 山药药理
        3.6. 大枣药理
    4. 小结
第四章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的经验
    1. 薯蓣丸病案统计
        1.1. 主治疾病统计
        1.2. 适用人群特征统计
        1.3. 薯蓣丸临床症状统计
        1.4. 薯蓣丸的剂型与剂量
        1.5. 疗效评价
    2.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典型病案
        2.1. 结肠腺癌侵犯十二脂肠案(患病2011-)
        2.2. 胰头颈癌侵犯门静脉、肝总动脉案(患病2014-)
        2.3. 多发性骨髓瘤案(患病2016-)
        2.4. 左上肺中分化腺癌—肺小细胞肺癌案(患病2010-)
        2.5. 消瘦腹泻案
    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1. 经典原文的诠释
        1.1. 关于“虚劳诸不足”
        1.2. 关于“风气百疾”
        1.3. 关于“虚劳诸不足”与“风气百疾”的关系
    2. 薯蓣丸组方结构分析
        2.1. 薯蓣丸中方剂分析
        2.2. 薯蓣丸药对分析
        2.3. 薯蓣丸单味药分析
    3. 薯蓣丸功效探讨
        3.1. 理虚拯劳
        3.2. 扶正祛邪
    4. 薯蓣丸方证探讨
        4.1. 推荐处方
        4.2. 适用人群
        4.3. 主治疾病谱
    5. 薯蓣丸方证的鉴别
        5.1. 与炙甘草汤的鉴别
        5.2. 与八珍汤的鉴别
        5.3. 与十全大补汤的鉴别
    6. 薯蓣丸的使用注意
        6.1. 热证慎用
        6.2. 水饮病慎用
    7. 薯蓣丸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7.1. 薯蓣丸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
        7.2. 薯蓣丸可以作为消耗性疾病的食疗方
        7.3. 薯蓣丸可以作为老年保健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黄煌教授薯蓣丸与其他方剂交替使用的治疗经验整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汇缩略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指标
4.统计分析
5.结果
    5.1 病例选择与入组
    5.2 一般资料比较
    5.3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焦虑评分比较
    5.4 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抑郁评分比较
    5.5 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6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5.7 安全评价
6.讨论与分析
    6.1 西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
    6.2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
    6.3 舒心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机理
    6.4 结语、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SAS(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附录二 文献综述
        综述1 双心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浅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医学伦理

(10)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癌症与癌性疼痛的现况
    1.2 疼痛的类型
    1.3 大肠癌疼痛
    1.4 癌性疼痛中西医治疗之进展
        1.4.1 西医治疗
        1.4.2 中医治疗
    1.5 癌痛药物治疗癌痛的难点
    1.6 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
    1.7 麦粒灸临床应用与特点
        1.7.1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
        1.7.2 麦粒灸的特点
    1.8 四花穴的发展趋势及临床研究概况
        1.8.1 古代四花穴定位方法
        1.8.2 近代四花穴组成
        1.8.3 四花穴配伍主治
        1.8.4 四花穴之针灸方法
        1.8.5 四花穴治疗坐骨神经痛Sciatica
    1.9 俞募与募合配穴的发展趋势及临床研究概况
        1.9.1 四花配募合乃俞募配穴与募合配穴之结合
        1.9.2 常用配穴
        1.9.3 前后配穴
        1.9.4 俞募配穴法
        1.9.5 上下配穴
        1.9.6 募合配穴治疗腑病
        1.9.7 对本研究应用之募合穴作个别分析探讨-天枢与上巨虚
        1.9.8 联合募合及俞募配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入选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终止研究标准
    2.2 研究设计与研究步骤
        2.2.1 研究设计
        2.2.2 随机分组方法
        2.2.3 设盲
        2.2.4 治疗方案
        2.2.5 研究步骤
        2.2.6 治疗及操作方法
        2.2.7 研究日程表
    2.3 疗效标准与评价
        2.3.1 疼痛程度和疗效标准
        2.3.2 生活质量评定疗效
        2.3.3 安全性标准
    2.4 研究质量控制与原则
        2.4.1 研究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4.2 研究资料之收集
        2.4.3 数据安全监查
        2.4.4 临床研究的伦理学
    2.5 统计分析方法
        2.5.1 分析有效性
        2.5.2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线情况
        3.1.1 受试者一般资料
        3.1.2 性别构成比较
        3.1.3 两组年龄比较
        3.1.4 受试者病程构成比较
        3.1.5 受试者病程诊断诊断构成比较
        3.1.6 受试者癌症分期构成比较
        3.1.7 受试者文化程度构成比较
    3.2 统计分析
        3.2.1 主要结局分析
        3.2.2 次要结局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主要结局分析
        4.1.1 从中医角度看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
        4.1.2 从西医角度看癌性疼痛的原因
        4.1.3 疼痛产生的机制
        4.1.4 四花穴之作用机理
        4.1.5 四花穴对五脏神之整合效应
        4.1.6 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四花穴如何缓解疼痛
        4.1.7 募合配穴之作用机理
        4.1.8 本研究所应用之募合配穴-天枢与上巨虚
        4.1.9 俞募配穴舆募合配穴之组合
        4.1.10 灸法治痛机制
        4.1.11 麦粒灸的作用
        4.1.12 麦粒灸之温通特性及其镇痛机制
        4.1.13 小结
    4.2 次要结局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4.4 主要贡献与创新
    4.5 问题评估
    4.6 关键技术和实践难点
    4.7 研究之不足及优点
    4.8 研究展望与建议
        4.8.1 进一步修正量表
        4.8.2 采用后续法(横断后续法)
        4.8.3 寻找大肠癌疼痛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性
        4.8.4 探讨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对不同类型或不同位置的癌症疼痛的效果
        4.8.5 探索不同艾灸量对治疗大肠癌痛的疗效与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的效果
        4.8.6 探索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介入时机及其他疗法综合应用的切合点
        4.8.7 依据辨证论治设计研究方案
        4.8.8 研究运用中医理疗结合四花穴配募合穴治疗其他癌痛
        4.8.9 研究四花穴配募合穴并吩坦尼止痛贴片治疗癌痛之疗效
        4.8.10 制定针灸治疗癌症疼痛指南
        4.8.11 倡中西共济,互补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记录表
    附录2: 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QLICP-CR)
    附录3: 纳入/排除标准审查表
    附录4: 受试者日程表
    附录5: 受试者安全性记录表
    附录6: 常用癌痛治疗药物表
    附录7: 随机分组程序
    附录8: 内脏痛觉传入通路
    附录9: 内脏痛觉的神经支配
    附录10: 三阶梯止痛法
    附录11: 伦理审查批件APPROVAL LETTER(共2页)
    附录12: 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担当讲者及演讲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食疗方(论文参考文献)

  • [1]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抑郁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自噬及其介导的GLUT4表达的调控作用[D]. 杨芙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组方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回顾性分析[D]. 陈路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灸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D]. 倪凌雁. 苏州大学, 2020(02)
  • [4]针刺结合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D]. 苏卓异.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顾石松主任医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及经验总结[D]. 姚姝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手法配合中药对围绝经期椎动脉型颈椎病(肾虚肝郁型)患者焦虑状态的治疗研究[D]. 王强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针药结合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疗效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 赵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D]. 杨琍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国锋.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研究[D]. 彭慧心(PANG Wai Sum Nic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心脏神经症饮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