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霍乱流行概况

全球霍乱流行概况

一、全球的霍乱流行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逄波,阚飙[1](2021)在《新中国的霍乱防控》文中提出霍乱是全球关注的烈性传染病,当前全球仍处于霍乱的第七次大流行中。1961年第七次全球大流行出现以来,霍乱在我国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范围的暴发流行。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霍乱防控、卫生医疗人员高度专业负责、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霍乱流行在我国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传染病防控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霍乱防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当前我国霍乱流行特点发生变化,整合多维数据及新技术、范围覆盖全国的实验室监测网络在霍乱的敏感监测和应对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姜兴鹏[2](2021)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港检疫研究(1930-1937)》文中研究指明

薛永强[3](2021)在《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文中研究说明清末民国时期浙江省疫病频生,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及生产生活。在此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浙江积极构建本省的疫病防控机制,通过设置防疫机构、颁布相关法规、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等,致力于疫病的救治与预防工作。浙江省防疫事业的推进涉及应急性疫病救治和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推动浙江防疫事业走上正轨。应急性疫病救治方面,政府根据疫病种类,设置专项防治机关,调查疾病成因,开展防治工作。在疫病救治过程中,政府还联合社会力量防疫,有效快速地扑灭疫情,降低危害。预防性公共卫生建设方面,涉及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学校卫生、卫生运动等多个路径。在具体实践中,政府与群众的观念、利益出现了矛盾,民众的犹疑观望也导致防疫工作一度停滞。随着政府的宣传教育及防疫措施取得成效,民众开始转变观念,积极配合防疫。尽管在建设防疫机制过程中,时常面临经费、资源、人才奇缺等因素的掣肘,但浙江省防疫机制的初步建立,对于疫病防治而言事半功倍,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浙江地区的卫生状况。

马千紫[4](2021)在《冷战时期中越医疗合作研究 ——基于援越抗美时期的考察(1960-1975)》文中研究表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围追堵截,20世纪60年代起,中苏关系日趋恶化,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处境危机四伏。此时,美国对越南觊觎已久,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一时间,战争的阴影笼罩中南半岛。美国军机、舰船不断入侵中国领土,打死打伤中国军民,威胁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在此背景下,应越南劳动党的请求,我国制定了援越抗美政策。援越抗美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还包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援助与合作。在援越抗美时期,中国人民发扬了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对越南人民进行医疗援助。其中以援建南溪山医院、援助医疗器械及药品、派遣援越军医、救治越南边民、对在华越南学生进行医疗保健等直接援助的方式为主。除了直接援助以外,中越双方还在探索医疗制度、学习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在越南战争期间,越南民主共和国破除了殖民时期的影响,走上了以群众为主的医疗卫生道路,建立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制度,为日后越南的医疗卫生改革打下基础。本文以冷战为背景,探讨援越抗美时期中越医疗合作的动机、目的、具体方式和成效。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越南近代医疗卫生制度的探索之路。法国殖民者到来后,对越南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进行改造,直接导致旧有的医疗制度的崩溃。法属时期的医疗体系仅服务于殖民统治者和少部分亲法的越南精英,广大越南普通百姓并不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然而殖民政府在制度层面排斥东医的存在,不认可东医存在的合法性。而作为代表文明和现代化的越南西医的处境也非常尴尬。一方面,法国殖民者不允许越南西医与法国人争夺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越南百姓认为西医远离人民,是亲法的民族败类。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团结了越南东、西医,并逐渐探索出符合越南实际情况的医疗卫生道路。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对越南医疗援助与合作的原因和具体方式。中国对越南的医疗援助与合作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动机:在援越抗美政策的背景下,医疗援助是各类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中共的政治理念影响,革命胜利时要外援,这是天经地义的国际主义原则,而医疗卫生作为贴近人民生活的服务,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医疗援助主要体现在援建南溪山医院、派遣援越军医、救治越南边民和对越南在华学生的疾病救治等方面。第三部分探讨了中越医疗合作较少关注到的另一层面——制度合作。北越建立政权后,急需打破法国殖民制度对越南的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团结人民的凝聚力,决定学习中国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在20世纪50-60年代,中越双方频繁互相派遣卫生代表团,进行经验共享和技术交流。第四部分论述中越医疗合作中的越南作为。越南独立后,坚持把医疗重点放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在缺乏药品和器械的战争背景下,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灭活卡介苗进行预防接种,防止疫情扩散,改善了人民的健康状况,展现了北越政府一定的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援越抗美时期的中越医疗合作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李楠[5](2021)在《1932年广州市霍乱研究》文中认为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它与鼠疫、天花一并作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史上极具重要的一环。1932年的霍乱遍及全国诸省,其特点是蔓延速度之快、死亡人数之多以及社会不稳定之乱。而广州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此次疫情中患疫者众多,且谣言肆虐,给社会造成巨大恐慌。本文论述了面对1932年广州市霍乱暴发时,对其进行防治的主体有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民众,他们是此次疫情防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主要从官方层面对民众进行组织与约束,而社会力量也倾力其中,补充了政府行为能力的不足,共同为霍乱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霍乱虽对广州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中包括死亡人数较多、社会经济发展滞缓以及社会的不安与不稳定因素。但客观上又促成了广州市公共卫生建设的发展以及民众卫生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与卫生习惯的逐渐养成,这些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构建广州现代化城市的面貌也有促进作用。最后从对霍乱原因的分析出发,对传染病仍存在的今天,如何开展高效的防疫措施也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之处。

龚震宇[6](2021)在《2019年全球霍乱流行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2019年全球霍乱病例(923 037例)比2018年(499 447例)增加了近1倍,这似乎是全球霍乱控制的倒退;但是也有非常积极的信息,报告的霍乱死亡总人数减少了36%,从2018年的2 990例减少到2019年的1 911例;2019年非洲报告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少的;自2010年霍乱传入海地以来,2019年美洲报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少。也门霍乱报告病例数增加导致全球霍乱报告病例急增,2019年该国报告病例861 096例,占全球总数93%。区域霍乱负担和报告准确性的长期趋势影响了全球病例总数的年度变化,

张晓娟[7](2020)在《公共卫生援助塞拉利昂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公共卫生援塞队员行前培训、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执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塞拉利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第二期技术援助项目”的全体31个公共卫生援塞队员为研究对象。对全体31个队员连续4次在出国前1个月、出国后3个月、出国后6个月、回国后1个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及潜在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完成124人次调查。基于文献理论研究,以信息饱和为原则,目的性抽样选取19个援塞队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laizzi七步分析法研究步骤整理、分析资料。运用Excel 2013、SPSS24.0、SAS 9.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绘图。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31个公共卫生援塞队员,男性占71.4%(23/31),女性占28.6%(8/31);平均年龄37.97(±6.33)岁;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占96.8%(30/31);职称为中级及以上的占93.5%(29/31)。2.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随时间变化呈现低-高-低的趋势。4次调查共有10人18人次出现SCL-90阳性结果,SCL-90阳性率分别为9.68%、19.35%、16.13%和12.90%。3.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对4种传染病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疟疾的知晓率为80.65%(250/310),霍乱的知晓率为66.13%(205/310),伤寒的知晓率为 70.32%(218/310),埃博拉的知晓率为69.35%(215/310)。70%(7/10)的SCL-90阳性队员对传染病的知晓率低于80%。4.51.6%的队员认为援塞工作中后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心理健康潜在影响因素前三位为后勤兼职(8/19)、工作环境变化(7/19)、生活环境变化(6/19)。5.多数访谈对象(12/19)建议结合非洲发展目标和实际需求调整援塞工作的方式和内容。研究结论:公共卫生援塞队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队员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环境变化、传染病知识储备、后勤兼职等因素的影响,应该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并持续关注援塞队员的心理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援外工作需要根据非洲实际需求改革和创新,丰富工作形式和内容。

申楠楠[8](2020)在《1946年长春市霍乱及其防治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是对1946年长春市霍乱发生的背景、原因、概况、防治措施、经验教训进行初探讨,以此为我们现今的医疗卫生及社会带来启示和思考。长春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从1800年设厅开始,其行政区划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1946年5月国民党进驻长春市后,对其进行长达2年4个月的统治,并对长春市进行新的规划。霍乱的流行传播与社会自然环境、交通发展、人口流动、卫生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霍乱在世界大流行时期传入我国,其爆发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了灾难,故针对霍乱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1946年7月到8月长春市由于外来霍乱疫菌的输入而爆发霍乱,患者众多,死亡率极高。当时的长春市正处于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此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成立临时防疫总队来进行总体指挥;通过寻求外援和加紧赶制疫苗的方式来满足药物需求;对防疫工作进行分工并有序进行清扫消毒活动;禁止市面上销售生冷瓜果并对小商贩卫生问题进行监管;通过各种途径对群众进行防疫宣传。这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再加上天降大雨的条件,使长春市最终战胜这场霍乱。但是此次的防疫也存在不足。一,由于战争的破坏,防疫准备工作不足使得疫情发生后不能进行及时的救治;二,行政部门采取措施不够及时,效率低;三,社会监管不力,出现不法医生敛财的现象;四,防疫宣传力度不够充足,群众防疫意识低下,造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少,加大防疫困难。当前我们国家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医疗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健全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不仅是治疫,还要防疫,加大对群众防疫和卫生知识的普及。防疫和卫生知识的普及不仅能减少疫情的发生,更有利于疫情发生后进行有效的防治,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当社会总体的卫生防疫意识得到提高时,政府与群众才能在治理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

卢明,陈代杰,殷瑜[9](2020)在《1854年的伦敦霍乱与传染病学之父——约翰·斯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霍乱4次出现于英国,传播速度快,患者死亡率高。1854年,约翰·斯诺(John Snow)首次发现霍乱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在其霍乱研究进程中,他将霍乱病例放置在地理网格上以及根据家庭供水来源比较霍乱发病率,这方面的独创性构成了传染病学方法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毫无疑问,斯诺为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具体阐述1854年的伦敦霍乱发展进程以及传染病学之父斯诺对于传染病学建立的重要影响,并对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

付文文[10](2020)在《19世纪英属印度霍乱中的英帝国殖民医学》文中研究指明殖民医学又称为帝国医学,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殖民地中的医疗实践及其与之相关的医疗机构、制度和医疗行政权力等。殖民医学通常以西方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式为基础,并辅以殖民地本土的传统医学。殖民医学伴随着宗主国的殖民活动而生,这也决定了殖民医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殖民地中,它始终从属于殖民政府,始终以维护殖民利益为出发点。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17世纪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到达印度,开始了对印度的殖民。19世纪,英国在印度取得了殖民进程中的关键胜利,1858年英国正式接管印度事务,印度成为了英国的直辖殖民地。随着英国殖民权力的增长,殖民医学凭借自身的政治优势日益壮大,它在殖民地中的表现和作用也日趋复杂多样。霍乱在印度自古有之。19世纪时,随着世界范围内殖民网络的构建,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霍乱得以走出“家乡”——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在整个印度次大陆及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霍乱的高死亡率给英国殖民者的殖民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均未对霍乱的致命原因达成一致意见,这也为英国殖民者根据自身殖民利益制定应对措施留下了空间。面对国际上要求英印政府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的高呼声,出于对保障殖民利益的考虑,英印政府开始对霍乱的医学理论采取官方态度,即坚持认为霍乱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是印度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的。在对疫情的应对上,英印政府将重点放在了与英国殖民利益切实相关的人员身上,消极应对地方疫情。在殖民地中,殖民医学的首要作用是保障殖民者的健康,维护殖民利益。随着殖民进程的加深,殖民医学逐渐演变为殖民行政和霸权的一部分。医疗机关牢牢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并听命于英国政府,印度传统医学逐渐被边缘化,同时,医学还成为了展现英国文明优越性的工具。但印度传统医学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以具有创造力的方式应对挑战。本文以19世纪英属印度的霍乱疫情和殖民医学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霍乱时期英印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推行的原因,并分析了殖民医学在殖民地中的作用,旨在揭示殖民医学的殖民性和工具性,管窥殖民过程中宗主国及其附属国之间的关系博弈,以期对相关历史问题提供理解的某种模式。

二、全球的霍乱流行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球的霍乱流行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的霍乱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七次大流行中的世界与中国的霍乱疫情
2 我国的霍乱防控成就及经验
3 科学和技术研究对我国霍乱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4 新时期我国霍乱流行特点和防控需求

(3)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浙江省疫病传播概况
    1.1 疫病传播状况
        1.1.1 烈性传染病
        1.1.2 急性传染病
        1.1.3 慢性传染病
        1.1.4 寄生虫病
    1.2 疫病传播原因分析
        1.2.1 浙江省自然环境
        1.2.2 社会文化因素
    1.3 疫病传播特点分析
        1.3.1 病种多样,呈季节性、地域性特征
        1.3.2 灾异与疫情相伴
        1.3.3 疫情频繁,致死率高
第二章 浙江省防疫机制建设
    2.1 浙江省卫生行政体系建设
        2.1.1 省级卫生行政机构
        2.1.2 市(县)卫生行政机构
    2.2 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
        2.2.1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2.2 建立卫生防疫机构
第三章 浙江省疫病应急救治
    3.1 浙江省疫病官方应对
        3.1.1 官方应急救治的常规举措
        3.1.2 以血吸虫、姜片虫为中心考察官方应急救治
    3.2 社会应对
        3.2.1 民间的自发防疫
        3.2.2 红十字会的慈善防疫
        3.2.3 教会医院的福音防疫
第四章 浙江省疫病防控下的公共卫生建设
    4.1 环境卫生
        4.1.1 街道清洁与垃圾处理
        4.1.2 粪便管理和厕所改良
        4.1.3 殡葬管理
        4.1.4 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
    4.2 饮食卫生
        4.2.1 饮水改良
        4.2.2 食品监管
    4.3 学校卫生
        4.3.1 颁布规则,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
        4.3.2 卫生教育与宣传
        4.3.3 健康教育与防疫
    4.4 卫生运动与婴儿健康比赛
第五章 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成效
    5.1 浙江省疫病防治成就
        5.1.1 初步建立疫病防治机制
        5.1.2 一定程度上转变民众卫生防疫观念
    5.2 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的不足
        5.2.1 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均
        5.2.2 人才短缺,卫生防疫机制不健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冷战时期中越医疗合作研究 ——基于援越抗美时期的考察(1960-197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社会动荡与传统医疗体系的崩溃:越南医疗的现代化探索
    一、法属时期的越南医疗卫生
        (一)医学与教育
        (二)预防保健和全民医疗
    二、在曲折中探索:国家主义影响下的越南医疗事业
        (一)被歧视的越南东医
        (二)越南的现代西医
    三、在革命中整合的越南医学
        (一)胡志明对越南医学的观点
        (二)越盟领导下的东西医
第二章 中国对越医疗合作的原因与方式
    一、中国对越医疗合作的原因
        (一)医疗在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
        (二)援越抗美政策下的疾病流行隐患
        (三)援越抗美政策下的医疗技术交流
    二、中越医疗合作的具体方式:以直接援助为主
        (一)援建南溪山医院
        (二)援越军医
        (三)对越南学校学生的医疗保健
        (四)针对越南边民的人道主义医疗援助
第三章 制度、技术合作:中越医疗合作的另一层面
    一、制度学习:越南学习中国爱国卫生运动背后的政治意图
    二、经验传授:卫生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中国经验
    三、面对共同的敌人:应对“细菌战”的经验共享
    四、团结中(东)西医: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经验与技术交流
        (一)传统药材的种植与应用
        (二)中西结合医治疗技术交流——以治疗眼疾为例
第四章 中越医疗合作中的越南作为
    一、制度层面:越南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的建立与完善
        (一)越南省、县及乡以下各级医疗机构的规模
        (二)县(市区)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规模
        (三)乡以下各级卫生组织概况
        (四)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方法
    二、越南南北方在越战时期在公共卫生治理上的对比——以传染病防治为例
        (一)南越的鼠疫、霍乱疫情
        (二)越南北方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三)中国对越南经验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1932年广州市霍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霍乱研究成果概况
        (二)广州市霍乱研究现状
        (三)广州市霍乱脉络梳理
    三、相关说明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霍乱疫情暴发及其社会危害
    第一节 霍乱暴发及其蔓延
    第二节 霍乱流行造成的社会危害
第二章 广州市政府与社会的疫情应对措施
    第一节 政府防疫
    第二节 社会防疫
第三章 霍乱与广州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公共卫生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民众卫生意识与习惯的形成
第四章 广州市霍乱暴发原因与历史启示
    第一节 霍乱暴发的原因
    第二节 对当代防疫事业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公共卫生援助塞拉利昂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心理健康定义
        1.2 心理健康标准
        1.3 心理健康评估及测量
        1.4 对非公共卫生援助
        1.5 卫生援外人员心理健康潜在影响因素
        1.6 塞拉利昂常见传染病流行概况
    2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定量研究
        2.2 定性研究
    3 技术路线
    4 预调查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审查
结果
    1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的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
        1.1 援塞队员的基本情况
        1.2 不同时间点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结果
        1.3 援塞队员对4种传染病的知晓率
    2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的定性访谈结果
        2.1 援塞工作中后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
        2.2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心理健康潜在影响因素
        2.3 公共卫生援塞工作内容的调整
讨论
    1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2 不同时间点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波动
    3 传染病知晓率与心理健康
    4 援塞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结论
创新性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公共卫生援外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SCL-90信效度分析
附录2: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出国前1个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第一次调查)
附录3: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出国3个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第二次调查)
附录4: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出国6个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第三次调查)
附录5: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回国1个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第四次调查)
附录6: 公共卫生援塞队员回国1个月访谈提纲
附录7: SCL-90量表测评纸
个人简介
致谢

(8)1946年长春市霍乱及其防治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目的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瘟疫的总体研究
        1.2.2 有关霍乱的区域研究
        1.2.3 有关霍乱的多角度研究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之处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1946 年长春市霍乱的背景,原因及概况
    2.1 长春市霍乱的背景
        2.1.1 长春市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1800 年-1947 年)
        2.1.2 国内政治格局与东北形势
        2.1.3 霍乱的简介
    2.2 1946 年长春市霍乱的原因及概况
        2.2.1 1946 年长春市霍乱的原因
        2.2.2 1946 年长春市霍乱的概况
第3章 1946年长春市霍乱采取的防治措施
    3.1 长春市霍乱防治总体部署与医务人员扩充
        3.1.1 霍乱防治总体部署
        3.1.2 防疫医务人员的扩充
    3.2 霍乱防治的具体措施
        3.2.1 防疫注射及知识宣传
        3.2.2 饮食及卫生监管
        3.2.3 病后处理
第4章 1946年长春市霍乱防治过程的评析
    4.1 疫情防治的主要经验
    4.2 疫情防治中的不当之处
        4.2.1 疫情发生之前的预防不足
        4.2.2 疫病处理过程中治理不当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1854年的伦敦霍乱与传染病学之父——约翰·斯诺(论文提纲范文)

1 1854年伦敦霍乱暴发前的研究进展
    1.1《柳叶刀》杂志编辑的长文拉响世界第一次警报
    1.2 Amariah Brigham第一次绘制了与商贸路径相关的霍乱流行地图
    1.3 Thomas Shapter明确提出霍乱存在人传人,但传播途径仍为空气传播
    1.4 William Budd医生提出了霍乱除了空气传播外,也可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1.5 斯诺理论的统计学基础——Farr统计学方法
    1.6 John Sutherland明确否定霍乱的空气传播理论
    1.7 斯诺霍乱传播模式的提出
2 1854年的伦敦霍乱与传染病学之父——斯诺
    2.1 对“瘴气理论”的质疑与冒着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
    2.2 斯诺“伦敦霍乱水源论”的进一步提出及验证
3 斯诺对传染病学建立的影响
    3.1 1854年伦敦霍乱暴发的零号患者发现者——Henry Whitehead
    3.2 斯诺对传染病学建立的影响
    3.3 伟人的丰碑,永恒的纪念
4 霍乱致病菌的发现和霍乱疫苗的发明历程
    4.1 第一个看到霍乱弧菌的科学家——Filippo Pacini
    4.2 第一个分离获得霍乱弧菌的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
    4.3 第一个发明霍乱疫苗的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4.4 霍乱疫苗的应用与传染病防治
    4.5 小结
5 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5.1 霍乱弧菌的分型
    5.2 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
        5.2.1 水环境中生物膜的形成
        5.2.2 霍乱弧菌在水中利用各种吸收系统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营养
        5.2.3 霍乱弧菌进入人体后对各种挑战的应对措施
        5.2.4 霍乱弧菌离开人体后的进一步循环
    5.3 霍乱弧菌对人体的致病机制
        5.3.1 霍乱弧菌在肠道内的定植
        5.3.2 霍乱细胞毒素的产生
6 人类数次病毒性传染病大流行
    6.1 病毒与细菌的差异
    6.2 人类几次病毒性传染病大流行
        6.2.1 雅典瘟疫
        6.2.2 安东尼瘟疫-天花病毒
        6.2.3 黄热病-黄热病毒
        6.2.4 猪流感
        6.2.5 禽流感
        6.2.6 埃博拉病毒疫情
        6.2.7 西尼罗热
        6.2.8 非典-SARS病毒
        6.2.9 中东呼吸综合征
        6.2.1 0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

(10)19世纪英属印度霍乱中的英帝国殖民医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和选题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1.学术意义
        2.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概念界定
一、19世纪霍乱在英属印度的流行
    (一)霍乱流行的原因
        1.自然原因
        2.社会因素
        3.殖民活动的推动
    (二)霍乱的流行情况
    (三)霍乱流行的影响
        1.削弱殖民军队战斗力
        2.加深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裂痕
        3.引发英印政府恐慌
二、19世纪殖民医学对霍乱的认知
    (一)主要的霍乱医学理论
        1.体液论
        2.卫生论
        3.瘴气论
        4.空气传播论
        5.水媒理论
    (二)英印政府对霍乱医学理论的官方立场
三、英印政府对霍乱疫情的干预
    (一)改善殖民者生活条件
        1.英国士兵
        2.印度士兵
        3.英裔移民
    (二)消极应对地方疫情
四、殖民医学在英属印度的作用
    (一)保障殖民者生命健康,维护殖民利益
    (二)展现西方文明优越性
    (三)促使印度传统医学创新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全球的霍乱流行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的霍乱防控[J]. 逄波,阚飙. 疾病监测, 2021(09)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港检疫研究(1930-1937)[D]. 姜兴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浙江省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研究(1927-1937)[D]. 薛永强. 河北大学, 2021(02)
  • [4]冷战时期中越医疗合作研究 ——基于援越抗美时期的考察(1960-1975)[D]. 马千紫.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1932年广州市霍乱研究[D]. 李楠.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6]2019年全球霍乱流行概况[J]. 龚震宇. 疾病监测, 2021(05)
  • [7]公共卫生援助塞拉利昂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晓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
  • [8]1946年长春市霍乱及其防治的历史考察[D]. 申楠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9]1854年的伦敦霍乱与传染病学之父——约翰·斯诺[J]. 卢明,陈代杰,殷瑜.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04)
  • [10]19世纪英属印度霍乱中的英帝国殖民医学[D]. 付文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全球霍乱流行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