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的初步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的初步研究

一、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蓝雨,席丽艳,张军民[1](2019)在《皮肤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银屑病的发病率逐步增加,关于银屑病病因的研究更加深入。除了遗传、免疫和环境等相关因素,微生物与银屑病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关于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始于19世纪,认为糠秕马拉色菌可能是银屑病的致病因子,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后也有研究指出白念珠菌通过超抗原等作用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但银屑病患者依据自身IL-17增高的特点可以起到一定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因此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暂无定论。随着近年来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真菌感染仍是银屑病患者不可忽视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之一。明确真菌感染在银屑病患者体内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改善预后。

石晶晶[2](2018)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系统的不同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不同的B淋巴细胞亚群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不同。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关于冠心病的中医证候研究发现,血瘀证素相比其他证素在冠心病中占比例较高,是最多属于标实的证素。深入研究和探讨血瘀证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测定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及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性,并探究不同B细胞亚群与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血清IgA、IgG、IgM的水平,研究其与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为冠心病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指标。方法:收集2017年9月到2018年2月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病房经冠脉CT或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98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科与冠心病患者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者30例。对冠心病患者由两名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做出证候诊断,分为冠心病血瘀证组和冠心病非血瘀证组。所有入组患者清晨空腹收集外周血血清及肝素抗凝血浆样本,其中肝素抗凝血浆样本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外周血血清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同时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相关各项一般资料、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所得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析上述指标在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之间,冠心病血瘀证与冠心病非血瘀证之间的水平差异,并分析B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A、IgG、IgM水平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患者98例,健康体检者30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冠心病血瘀证患者49例;冠心病非血瘀证患者49例。经统计学分析,冠心病患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血糖、肝肾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血瘀证组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血糖、肝肾功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比例为7.05±3.44,健康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27±2.25。冠心病组CD19阳性细胞(即B淋巴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外周血B10细胞的比例为2.83±1.73、B1a细胞的比例为5.37±3.82,健康人外周血B10细胞的比例的为3.54±1.62、B1a细胞的比例为6.49±2.01。冠心病组B10、B1a细胞的比例显着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外周血FOB细胞的比例为12.04±5.97,显着高于健康组的比例:9.28±3.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外周血MZB细胞的比例为26.76±8.54、B1b细胞的比例为49.31±15.00,健康组MZB细胞的表达水平为28.59±7.28、B1b细胞的表达水平为48.45±11.2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外周血血清IgA水平为2.83±0.84,较健康组IgA 水平2.38±0.74显着升高(P<0.01);冠心病组IgG水平为13.84±3.86、IgM水平为1.59±0.77,均显着高于健康组IgG水平12.31±2.77、IgM水平1.2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CD19、B10、FOB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比例为7.72±3.46,非血瘀证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34±3.39。冠心病血瘀证组CD19阳性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B10细胞的比例为2.54±1.58,B1a细胞的比例为4.80±2.34,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外周血B10细胞的比例的为3.23±1.77,B1a细胞的比例为5.90±2.93,冠心病血瘀证组B10细胞的比例、B1a细胞的比例显着低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FOB细胞的比例为11.74±6.88,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外周血FOB细胞比例为8.76±4.46,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FOB比例显着高于健康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MZB细胞的比例水平为26.23±7.79、B1b细胞的表达水平为48.19±16.58,冠心病非血瘀证组MZB细胞的比例水平为27.30±9.28、B1b细胞的表达水平为50.37±13.4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血清IgA水平为2.85±1.35,较非血瘀证组IgA水平2.18±0.98显着升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血瘀证组外周血血清IgG水平为12.12±2.90、IgM水平为1.74±0.76,均显着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外周血血清IgG水平10.78±2.60、IgM水平1.43±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B10细胞、IgA水平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结论: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升高,B10、B1a细胞水平降低,FOB细胞水平升高。2.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3.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升高,B10、B1a细胞水平降低,FOB细胞水平升高。4.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

高凯敏[3](2014)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西医皮肤病名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几种诊疗模式;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和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和药理实验的研究。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分别介绍了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方法、当代西医的皮肤病分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通过对皮肤病分类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了对皮肤病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西医传入之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首先面临着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的问题。近代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着作中,西医皮肤病名都是直接音译的词汇,后来才出现固定、通用的中文名称。现代医家对于中西皮肤病名的对照研究不断成熟,开始对皮肤病名命名规律及中西皮肤病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出版了《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和《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演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期、背景下,有不同的诊疗模式的出现。本文分别阐述了皮肤病的诊疗模式由单纯中西药相加使用,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再到辨证微观化的发展过程。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等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并且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皮肤科工作者不但对这些重要法则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现代实验研究,本文对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这些中医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等疾病是目前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分别对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和研究概况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对现代药理证实的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抑制变态反应的20味皮肤科常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药理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学科发展史分3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的创刊与贡献;代表性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设及专业教育概况;几部代表着作的主要内容和几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和学术思想等。

汤洪山[4](2013)在《郁金消银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4和IL-22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郁金消银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及IL-22水平的变化,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初步探讨郁金消银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为郁金消银汤组,对照组血府逐瘀胶囊组。每2周复诊1次,共观察8周。观察患者皮损分布范围、鳞屑多少、红斑严重程度、浸润程度等病情的变化来判定疗效,通过对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监测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通过对治愈患者的随访来了解复发情况,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来观察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检测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4、L-22水平的变化来观察药物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59.52%、36.84%,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84.21%。无论是痊愈率还是总有效率,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两组痊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为35.7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21.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生活质量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细胞因子检测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4、IL-2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郁金消银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复发率低,能降低患者体内异常升高的IL-4、IL-22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贾名妍[5](2013)在《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白癜风是一种以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斑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该病由黑素细胞慢性、渐进性减少或消失引起。表皮、黏膜、视网膜及毛囊均可累及。一般肤色越深的人发病率越高,黄种人发病率介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大量人口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患病率在0.1%-2.7%,可以累及所有种族。该病常常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正常的学习、就业、婚姻、家庭、社交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病病因至今未明,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精神、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细胞因子、自由基、微量元素相对缺乏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关系密切。白癜风患者常伴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斑秃、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本研究通过对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及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旨在评估白癜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1.收集来自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为白癜风患者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来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白癜风患者40例,用于血清甲状腺抗体研究。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55岁,平均年龄27.08±10.86岁,进行期26例,稳定期14例。所有患者就诊前1个月未进行治疗,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为使对照组与白癜风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8.74±9.49岁。2.对白癜风患者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DLQI)的分级评估。3.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白癜风患者和对照组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水平。4.所有数据均采用X±S表示,应用SPSS17.0软件对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流行病学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白癜风患者及对照组TPOAb、TGAb阳性率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均为a=0.05。结果1.共100例白癜风患者接受调查,有效问卷为98份。DLQI得分:7.80±5.30分,显示白癜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相当影响。42.86%的患者生活质量有少许影响,28.57%的患者生活质量有相当影响,25.51%的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泛发型DLQI得分高于散在型、局限型、肢端型和节段型(P<0.05);而散在型DLQI得分高于局限型(P<0.05)。进展期DLQI得分高于稳定期(P<0.05)。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DLQI得分无明显差异。DLQI得分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Spearman系数=0.611),与病程、年龄及首发年龄无相关性。2.白癜风患者血清TPOAb和TGA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癜风患者TPOAb阳性率为25.00%,高于对照组的2.63%(P<0.05)。白癜风患者TGAb阳性率为22.50%,高于对照组的5.26%(P<0.05)。女性白癜风患者TPOAb和TGAb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21-30岁年龄段白癜风患者TPOAb和TGAb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白癜风患者(P<0.05)。白癜风患者TPOAb和TGAb的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型、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白癜风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相当影响。临床分型及分期对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DLQI得分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皮肤科医师应该关注白癜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白癜风患者血清TPOAb和TGA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癜风青年女性TPOAb和TGAb阳性率高。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白癜风伴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做到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蒋建华[6](2012)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07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的皮肤病,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有遗传、免疫、感染等几种学说。近几年来有关银屑病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银屑病分为两种亚型(Ⅰ型和Ⅱ型),40岁以前发病的是Ⅰ型,40岁以后发病的是Ⅱ型。Ⅰ型患者主要表达HLA-Cw6、HLA-B57、HLA-DR7:Ⅱ型患者过度表达HLA-Cw2。而HLA-DRB1*07是目前认为与银屑病联系最紧密的基因位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已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银屑病患者HLA-DRB1*07做了检测,认为HLA-DRB1*07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密切相关。但至今未见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银屑病患者的研究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07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对200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HLA-DRB1*07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与200例健康维吾尔族人群进行对照,分析了携带该基因的银屑病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关性。结果: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2.Ⅰ型寻常型银屑病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3.有银屑病家族史患者与无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比较携带HLA-DRB1*07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HLA-DRB1*07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易感基因.

王俊慧[7](2012)在《Pso P27抗原参与银屑病机制探索及清热凉血解毒法干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Pso P27抗原是一种在银屑病患者鳞屑中提取的银屑病相关抗原,由肥大细胞产生,在银屑病皮损及外周血中以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药物治疗后皮损区抗原表达可显着下降,然而该抗原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多项临床研究均支持了这一观点。而且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它能够有效降低Pso P27抗原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因此,为了揭示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科学内涵,为银屑病的临床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以探索Pso P27抗原诱发银屑病的内在机制,并且观察清热凉血解毒法体外干预效果。内容:(1)pso p27抗原对银屑病相关免疫细胞T细胞、PBMC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此两种细胞上清液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对以上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干预。具体实验方法如下:培养银屑病患者T细胞、PBMC细胞及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用pso p27抗原进行干预,分别采用MTT、WST-1及WST-8的方法检测不同时点三种细胞的增殖度,并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T细胞及PBMC细胞因子分泌,包括IL-1、TFN-α。采用大鼠含药血清制备的方法,制备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生地、紫草、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大青叶、赤芍、丹皮等),用不同浓度梯度含药血清干预T细胞、PBMC细胞及Hacat细胞,观察以上三种细胞的增殖情况(检测方法同前)。(2)清热凉血解毒药物有效单体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选择该方药可能有效的四种单体:熊果酸(白花蛇舌草)、落新妇苷(土茯苓)、紫草素(紫草)及丹皮酚(牡丹皮),以不同浓度干预Hacat细胞,以明确药物单体对该细胞的干预作用。检测指标包括:细胞增殖(WST-8)、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技术及免疫荧光技术均采用AV/PI双染法),RT-PCR观察该四种单体对Hacat细胞促凋亡基因Bax及抑凋亡基因Bcl-xl的影响。结果:(1)Pso P27抗原在体外并不能有效诱导T细胞的活化,同时对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亦无明显影响,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PBMC细胞的体外增殖,诱导其TNF-α的分泌。同时,银屑病患者PBMC上清液以及Pso p27干预后PBMC匕清液均可以刺激Hacat细胞的体外增殖,且抗原干预后增殖效果更为明显。而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细胞、PBMC细胞以及Hacat细胞的体外增殖,其抑制作用与含药血清的浓度及剂量相关,只有当血清浓度达到20%时,其抑制作用才较为明显,且其中以大浓度及阳性对照组为最显着。与此同时,我们连续5日观察了含药血清对Hacat细胞增殖干预的影响中发现,其抑制效果与作用时间之间关系并不十分明确。(2)中药单体对Hacat细胞的干预研究中,熊果酸、紫草素及丹皮酚均能够有效抑制Hacat细胞的体外增殖,且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而落新妇苷则对Hacat细胞具有体外促增殖作用。在对Hacat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中,前三者均可以对Hacat细胞产生周期阻滞,然而阻滞时期并不相同,如熊果酸可以将Hacat细胞阻滞于G1/G0期,而紫草素及丹皮酚则将Hacat细胞阻滞于G2/M期。由于落新妇苷对Hacat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因此其对Hacat细胞的周期影响并不能用周期阻滞表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胞G2/M期的含量,促使细胞及早进入G1/G0期。前三者还可以诱导Hacat细胞的凋亡,其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而落新妇苷则可以抑制(?)Hacat细胞的早期凋亡,其早期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在对Bcl-xl及Bax的干预作用中,四种单体干预效果均不同。熊果酸可以促进Bcl-xl的含量的升高,并降低Bax的含量,而紫草素则具有双抑制作用,丹皮酚则具有双促进作用,落新妇苷对它们的表达并无影响。结论:(1)Pso p27是银屑病相关抗原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它参与银屑病发病,然而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认为它与T细胞的活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然而实验结果证明它并不能有效诱导T细胞的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释放,但却可以对PBMC细胞产生促增殖及促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间接引起Hacat细胞的体外增殖。因此,我们认为Pso P27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与PBMC细胞密切相关,活化后的PBMC细胞可以释放相关细胞因子等,诱导银屑病的发病。然而,PBMC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的一个多细胞群,Pso P27抗原确切作用的靶细胞尚不完全明确,仍需要我们进一步通过实验,加以发现与验证。(2)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对银屑病发病相关细胞的干预存在不稳定性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对银屑病发病的多种细胞均具有体外抑制增殖的作用,其生物效应的发挥与药物浓度呈依赖关系。然而,由于中药含药血清的制备工艺较为繁琐,涉及环节较多,稳定性较差,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如何改进此中药药理学分析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中药复方的药理及药效研究服务。此外,中药复方干预疾病多是多通路多靶位的,抑制相关细胞的体外增殖,仅仅是其作用机制的一个侧面,我们还需要全面认识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疗效的发挥的作用机制。(3)清热凉血解毒中药单体对Hacat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作用各具特色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中药单体熊果酸、紫草素、丹皮酚及落新妇苷体外干预Hacat细胞,对其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凋亡以及凋亡基因Bcl-xl与Bax表达的影响。单体的药物作用既存在相同点,又各有特色。其中熊果酸、紫草素以及丹皮酚的作用,与白花蛇舌草、紫草以及丹皮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基本保持一致,在体外实验中仍能够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其凋亡,但是对于凋亡基因Bax、Bcl的影响各不相同。而落新妇苷在却能够体外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并对其早期凋亡具有一定抑制能力,而对凋亡基因Bcl-xl及Bax的表达无影响。这与土茯苓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我们考虑该单体可能并不是土茯苓治疗银屑病的有效单体,或者落新妇苷治疗银屑病的靶细胞并不是Hacat细胞而是T细胞等免疫细胞,或者与我们所选取的单体浓度相关。

李华[8](2012)在《自拟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消银汤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自拟消银汤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更多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方法:按照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纳入标准,选择35例银屑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其中剔除和脱落病例5例,最终治疗组获得有效病例30例,予中药自拟消银汤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1)评分,评价疗效。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抽取受试者空腹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记录检查结果。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抽空腹血查上述实验室指标。比较各组间及组内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本研究治疗组完成病例30例,其中,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5例,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评分。②正常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CD3+. CD8+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D4+和CD4/CD8+低于正常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CD3+和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4+/CD8+值均高于治疗前,且各项丁细胞亚群值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①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CD4+/CD8+值较健康者低,CD3+.CD8+与健康者无明显差异,证实了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异常,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下;经治疗后CD4+、CD4+/CD8+值较治疗前增高.且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表明自拟消银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实验室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丁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李东海[9](2009)在《清热祛瘀法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文中认为银屑病(Psoriasis)俗称“牛皮癣”,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疕”,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红色斑丘疹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我国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3%,大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白色人种中患病率高,其次为黄种人,黑种人较少。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邪入侵,七情内伤,脾胃失和等导致血热、血虚、血瘀而导致本病反复发作。西医认为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或诱因有遗传因素、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因素等。在总结前从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岭南气候湿热多变特点,从瘀热互结的角度出发,对中医“从血”论治银屑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认为银屑病系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热毒入里,耗伤津液,瘀滞气血,其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虽各有不同,但均有热、瘀的病理特点,瘀热互结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据此以《伤寒论》太阳病蓄血证瘀热互结证治为指导,制定清热祛瘀中药复方,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全文包括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文献综述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与研究进展,包括银屑病的历史沿革,近代及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内外治方法及近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第二部分综述了银屑病的西医临床与研究进展,由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故本病一直是皮肤科领域内的研究重点及难点,至今尚未有肯定结论,综述包括了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研究报告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临床研究通过清热祛瘀复方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验证,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临床研究的完成。在清热祛瘀复方治疗银屑病血热证临床验证中,共选取银屑病血热证78例,其中治疗组40例,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形态、治疗前PASI评分、中医临床症候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AS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疗效经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清热祛瘀复方与雷公藤多甙片总体疗效相当。清热祛瘀复方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心烦、口渴、便秘、尿黄、舌象、脉象等中医临床症候。结果表明中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有较好疗效。尤其对心烦、口渴、大小便等中医临床症状均具有良好疗效。实验研究包括三部分:实验研究一:利用雌激素期增生的小鼠阴道上皮模型研究清热祛瘀复方抑制增殖作用。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中药复方小、中、大剂量组(1、2、3组)、雷公藤多甙组(4组)、雷公藤多甙+中药组(5组)、阴性对照组(6组)。在此项实验中,阴性对照组与雷公藤对甙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5),阴性对照组与小剂量中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及雷公藤对甙+中药组比较也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各组与雷公藤多甙组比较发现,中药中剂量组与雷公藤多甙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小、大剂量组,及雷公藤多甙+中药组与雷公藤多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二:利用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研究清热祛瘀复方促进分化的作用,C57小鼠分组同上,在此项实验中,大中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没有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雷公藤多甙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用药的5组都没有显着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实验三:利用CBA技术观察中药复方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上述二组小鼠各取12份血清样本(昆明种每组取6只,C57小鼠每组取6只,♀♂各半)。6组外周血中IL-1R、IL-2、IL-5、IL-6、IL-10、TNF-a的水平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组别小鼠血清中IFN-γ、GM-CSF、IL-17、IL-4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某些剂量中药用药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表明祛清热祛瘀复方临床治疗银屑病血热证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该药具有明显抑制实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过快,提示该药能抑制银屑病表皮增生过快;其次,清热祛瘀复方能提高小鼠血清中IFN-γ、GM-CSF、IL-17、IL-4水平,提示该药治疗银屑病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细胞因子的简单升降所引起的,但其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且剂型亦有待改善。

张永[10](2009)在《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银屑病是遗传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身心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临床常反复发作而且缺乏有效的根治药物和手段。目前治疗银屑病尚无突破性进展。西医治疗近期疗效较好,但毒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停药后易复发加重,远期疗效差。中医药治疗银屑病采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内治外治结合,坚持治疗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因此采用中药内服加外用配合治疗银屑病是当前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全文包括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西医近年来对银屑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等不同方面的进展;第二部分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与研究进展,包括银屑病的历史沿革,近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内外治方法及近年的研究进展。研究报告包括银屑病的方证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三部分。方证研究通过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银屑病的110首方剂并整理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银屑病的分型论治,大多数医家主要从血分论治,分为血热型、血虚型、血瘀型三型。前三型所占总的比率共计89.1%。该统计也与临床实际所见相符。说明血分有热是银屑病发病的基本病因病机。而凉血解毒法是治疗银屑病基本方法。这和当代各皮肤科专家对银屑病血热型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施治是基本一致的。由于目前中医治疗银屑病的辨证分型太细,则与从血分论治大同小异,而且过于繁杂,不利于银屑病中医药治疗水平的总结和提高。所以有必要对银屑病的辨证分型论治以及常用中药进行规范统一,以有利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进一步推广。临床研究通过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来进行临床验证。对照组采用复方青黛胶囊口服配合加味黄芩油膏外用进行治疗;实验组内服凉血解毒汤配合加味黄芩油膏外用治疗。经两个月的治疗。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30人中显效率76.7%(显效23人),有效率23.3%(有效7人),无效率0;对照组30人中显效率23.3%(显效7人),有效率66.7%(有效20人),无效10%(无效3人)。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研究包括两个实验部分。将50只BLBC小鼠分成五组,分别为空白组A,造模组B,对照组C(复方青黛胶囊配合加味黄芩油膏外用),实验一组D(凉血解毒汤配合加味黄芩油膏外用),和实验二组E(凉血解毒汤配合制克银灵软膏外用)。第一部分是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作为超抗原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升高作为模型,来用中药内服加外用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相对于空白组A,造模组B而言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都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NF水平,提示中药治疗有效。第二部分观察了各实验组对Jarrett和Spearman所提出的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的作用,结果显示相对于空白组A,造模组B而言对照组C、实验一组D和实验二组E均具有明显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作用,能够使角化不全转变为正常角化。而对照组C和实验一组D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实验二组E有颗粒层的鳞片数增加更为明显,和对照组C实验一组D相比也有显着增加(P<0.01)。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显示中药凉血解毒汤加减配合克银灵软膏外用对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较好。

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皮肤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微生物定植异常与银屑病
2 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皮损
3 抗真菌治疗与银屑病
4 真菌性细胞增殖与银屑病
5 银屑病抵御真菌感染
6 展望

(2)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冠心病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瘀证中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IgA、IgG、IgM水平的研究
    实验二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IgA、IgG、IgM水平的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前言
    1.1 概念界定
        1.1.1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
        1.1.2 “皮肤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中国近现代皮肤病分类方法的沿革
    2.1 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
    2.2 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
    2.3 当代西医学的皮肤病分类
    2.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
    2.5 小结
3. 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1 近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2 现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几种诊疗模式
    4.1 中西药并用的综合治疗
    4.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4.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4.4 “引中西用”——西药中药化
5. 关于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
    5.1 活血化瘀法适应证的研究
        5.1.1 硬皮病
        5.1.2 银屑病
        5.1.3 红斑狼疮
        5.1.4 带状疱疹
        5.1.5 疣类赘生物和其他皮肤病
    5.2 养血润肤法适应证的研究
        5.2.1 老年皮肤瘙痒症
        5.2.2 慢性湿疹
        5.2.3 银屑病
        5.2.4 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
    5.3 清热凉血法适应证的研究
        5.3.1 银屑病
        5.3.2 过敏性紫癜
        5.3.3 皮炎湿疹类
        5.3.4 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病
    5.4 补肾法适应证的研究
        5.4.1 脱发
        5.4.2 黄褐斑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5.4.4 硬皮病及其他皮肤病
6. 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
    6.1 红斑狼疮
    6.2 银屑病
    6.3 湿疹
    6.4 硬皮病
    6.5 天疱疮
7. 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药理研究
    7.1 调节免疫中药
        7.1.1 雷公藤
        7.1.2 黄芪
        7.1.3 青蒿
        7.1.4 白芍
    7.2 抑制变态反应中药
        7.2.1 甘草
        7.2.2 白鲜皮
        7.2.3 黄芩
        7.2.4 徐长卿
    7.3 改善微循环中药
        7.3.1 益母草
        7.3.2 川芎
        7.3.3 丹参
        7.3.4 夏枯草
    7.4 抑菌消炎中药
        7.4.1 苦参
        7.4.2 地肤子
        7.4.3 紫草
        7.4.4 青黛
    7.5 抗病毒中药
        7.5.1 大青叶
        7.5.2 马齿苋
        7.5.3 薏苡仁
        7.5.4 板蓝根
8. 专业学会与专业期刊
    8.1 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8.2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9.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与专业教育概况
    9.1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
        9.1.1 天津市长征医院
        9.1.2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9.1.3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9.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9.1.5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9.2 专业教育概况
        9.2.1 “西学中”教育
        9.2.2 院校学历教育
10. 代表着作与代表人物
    10.1 代表着作
        10.1.1 《皮肤新编》
        10.1.2 《中西皮肤病学讲义》
        10.1.3 《中西医学汇综》
        10.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10.1.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10.1.6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10.1.7 《皮肤病研究》
        10.1.8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10.1.9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1.10 《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
        10.1.1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2 代表人物
        10.2.1 赵炳南
        10.2.2 朱仁康
        10.2.3 边天羽
        10.2.4 张志礼
        10.2.5 秦万章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个人简历

(4)郁金消银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4和IL-22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二、 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辨证标准
    三、 纳入病例标准
    四、 排除病例标准
    五、 剔除标准
    六、 治疗方法
        (一) 分组
        (二) 药物及治疗方法
        (三) 疗程
    七、 观察指标
        (一)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分方法
        (二) 患者相关生活质量调查指标
        (三) 实验室检测指标
        (四) 安全性观察指标
    八、 疗效评定标准
        (一)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二) 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三) 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九、 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 两组药物临床疗效比较
        (一) 临床疗效比较
        (二) 综合积分比较
        (三) 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二、 实验室检查
    三、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四、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监测
    五、 临床治愈病例随访结果
    六、 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
讨论
    一、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 对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对治疗方法的研究
    二、 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 对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二) 西医治疗概况
    三、 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四、 导师对气滞血瘀证银屑病的认识
        (一) 临床表现
        (二) 病机分析
        (三) 对本病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五、 方药分析
        (一) 立方依据
        (二) 药物组成
        (三) 组方分析
    六、 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三) 生活质量结果分析
    七、 作用机理探讨
        (一) 抗病原微生物
        (二) 抑制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三) 调节免疫
        (四) 抗炎作用
        (五) 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六) 抗氧化作用
        (七) 调节内分泌作用
        (八) 止痒作用
        (九) 整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5)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索引
第一部分 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白癜风患者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DLQI)
综述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07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血液标本处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溶液的成分和配制
        1.4 PCR引物
        1.5 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
        1.6 实验耗材
    2. 方法
        2.1 基因组DNA制备
        2.2 验证基因组DNA
        2.3 PCR-SSP法扩增
        2.4 PCR产物的检测
        2.5 结果判定
        2.6 质量控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Pso P27抗原参与银屑病机制探索及清热凉血解毒法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银屑病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
        1. 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CLA)
        2. 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HLA)
        3. 超抗原(SuperAntigens SAgs)
        4. 银屑病自身抗原(Autoantigen of Psoriasis)
        5. 讨论
    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1. 体内研究
        2. 体外实验
        3. 讨论
前言
第一部分 pso p27抗原诱导银屑病发病机制探索及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的干预影响
    pso p27抗原粗提液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Pso P27抗原对T细胞、PBMC、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PsoP27抗原对T细胞、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一.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对T细胞、PBMC、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第二部分 清热凉血解毒组方部分中药单体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熊果酸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一.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附
    落新妇苷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一.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紫草素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一.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丹皮酚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一. 实验方法
        二. 实验结果
        三. 小结
讨论
    Pso P27参与银屑病发病的确切机制还需进一步明确
    T细胞与Hacat细胞混合培养及增殖检测方法选择的若干问题
    清热凉血解毒含药血清对T细胞、PBMC、Hacat细胞的影响
    清热凉血解毒中药单体对Hacat细胞的干预特点及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8)自拟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对象
    4 诊断标准
        4.1 寻常型银屑病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5 病例选择标准
        5.1 纳入标准
        5.2 排除标准
        5.3 病例的剔除和退出标准
    6 治疗方法
    7 观察指标
        7.1 临床疗效指标
        7.2 总体疗效判定
        7.3 实验室观察指标
        7.4 不良反应的观察
    8 统计方法
    9 实验室检测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入组情况
        1.2 病例剔除及脱失情况
        1.3 一般情况
    2 两组均衡·性分析
        2.1 两组间性别分布情况
        2.2 两组患者年龄均数与分布情况
    3 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4 实验室指标比较
    5 不良反应
    6 结果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2 各个医家对血热证银屑病的认识
    3 导师对银屑病的认识
    4 血热证银屑病的治疗方药
    5 自拟消银汤的组方依据
    6 药物的中医论述
    7 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8 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寻常型银屑病关系的现代研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各个医家治疗银屑病经验集锦
        1.1 赵炳南论治银屑病
        1.2 朱仁康论治银屑病
        1.3 金起凤论治银屑病
        1.4 俞锡纯论治银屑病
        1.5 周鸣岐论治银屑病
        1.6 张志礼论治银屑病
        1.7 庄国康论治银屑病
    2 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免疫指标的实验室研究
    3 中医与免疫
        3.1 中医理论与免疫
        3.1.1 邪正学说与免疫
        3.1.2 藏象学说与免疫
        3.1.2.1 肾与免疫
        3.1.2.2 脾与免疫
        3.2 中医临床与免疫
        3.2.1 扶正固本与免疫
        3.2.1.1 黄芪
        3.2.1.2 当归
        3.2.1.3 枸杞子
        3.2.1.4 淫羊藿
        3.2.2 祛邪与免疫
        3.2.2.1 大青叶
        3.2.2.2 青蒿
        3.2.2.3 白花蛇舌草
        3.2.2.4 丹参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附表2

(9)清热祛瘀法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银屑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方面
        3 实验研究进展
        4 小结与展望
    第二节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3 银屑病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4 分析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中药复方对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节 中药复方对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分析
    第三节 中药复方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分析
讨论
    1 瘀热互结型银屑病与太阳蓄血证论治
    2 外邪侵袭,营卫不和所致银屑病从六经辨证之法
    3 脾肾阳虚型银屑病从太阴少阴论治
    4 中药复方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影响
    5 细胞因子网络与银屑病
    6 临床观察指标的选择
结语
    1 结论
    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10)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1.银屑病病因病理
        1.1 遗传学研究
        1.2 感染因素
        1.3 免疫研究
        1.4 精神神经因素
        1.5 角质形成细胞(KC)
        1.6 药物影响
        1.7 其他影响因素
    2.银屑病治疗概况
        2.1 内服药物
        2.2 外用药物
        2.3 物理疗法
        2.4 其他疗法
    3.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祖国医学对于银屑病的认识
    1.古代文献相关记载
        1.1 病名与症候辨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当代名医经验集粹
        2.1 赵炳南论治银屑病
        2.2 朱仁康论治银屑病
        2.3 金起凤论治银屑病
        2.4 周鸣岐论治银屑病
        2.5 张志礼论治银屑病
        2.6 讨论
    3.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3.1 辨证论治
        3.2 复方制剂
        3.3 单方验方
    4.中药实验研究进展
        4.1 抗炎及免疫调节
        4.2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
        4.3 生化方面研究
        4.4 组织病理学
        4.5 细胞因子
        4.6 其他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治疗银屑病方剂的配伍规律
    1.方剂统计整理分析
    2.讨论
第五章 凉血解毒汤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疗程:
    3.观察指标
        3.1 一般观察项目
        3.2 观察指标
        3.3 观察时点
        3.4 疗效判定
        3.5 统计分析
    4.临床资料分析与疗效观察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2 临床结果分析
    5.讨论:
        5.1 方药组成分析
        5.2 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凉血解毒汤与克银灵软膏对小鼠血清TNF-a水平及鼠尾皮肤颗粒层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试剂: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克银灵软膏的相关研究
        5.1 方剂配伍意义
        5.2 相关药理研究
        5.3 克银灵软膏对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银屑病的辨证分型论治银屑病方剂
    附录2 小鼠尾部皮肤病理照片
    附录3 克银灵软膏治疗银屑病的典型病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皮肤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相关性[J]. 蓝雨,席丽艳,张军民. 菌物学报, 2019(08)
  • [2]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研究[D]. 石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3]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D]. 高凯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4]郁金消银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4和IL-22影响的研究[D]. 汤洪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白癜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研究[D]. 贾名妍. 郑州大学, 2013(04)
  • [6]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与HLA-DRB1*07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D]. 蒋建华.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5)
  • [7]Pso P27抗原参与银屑病机制探索及清热凉血解毒法干预[D]. 王俊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8]自拟消银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D]. 李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 [9]清热祛瘀法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D]. 李东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张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抗真菌抗原IgG、IgA、IgM水平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