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法介绍

林业病虫害防治法介绍

一、防治病虫害的林业防治法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石凯含[1](2020)在《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文中提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兼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我国农村地区首要污染类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市场化环境下绿色农业的纵深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成为我国涉农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可见,农业面源污染是政府长期关注焦点,其中化肥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更是引起了政府政策的持续关注。持续的宏观政策关注对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基层的深入了解,尤其是缺乏对我国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充分考虑,部分政策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妥善处置。如何有效处置化肥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阻碍,更是我国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焦点,而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须充分结合实际,考虑农业经营主体行为特征,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农民支持,才能实现政策与农户实际行为相协调,最终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实现政策目标。种植大户是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更是化肥面源污染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基层主体。基于此,本文以种植大户这一农业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中的重要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slope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空间冷热点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博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就种植大户行为与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间关系展开研究,以为政府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种植大户与化肥面源污染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内涵阐述。首先,对种植大户与化肥面源污染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其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为后文分析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化肥面源污染与治理现状及防治政策演进。首先,对化肥施用总体特征、化肥施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简要概括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并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化肥减量空间进行测算。之后,梳理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并对相应政策进行归纳,进而提出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存在的问题。三是种植大户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采纳的路径分析,进而对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进行博弈分析。首先,在对黑龙江省这一典型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采纳过程中种植大户认知—政策采纳意愿—行为三者的内在影响,探明种植大户对防治政策与污染水平的不同认知程度对多种政策的采纳意愿以及最终施肥行为的影响路径;其次,按照“理论综合探讨”→“现实量化分析”→“政策制定博弈”的逻辑通过对种植大户、政府、外部利益群体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特征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对面向种植大户行为特征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博弈。四是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及保障措施。在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博弈分析与国外先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政策执行性、政策成本控制与政策实效性制定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在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方面,从政策组合、激励手段、补贴程度、投入力度、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具体防治方案拟定上,从条件式污染防治激励方案、层级累进制的补贴激励方案、产研联动式的污染防治方案和政农协同式污染防治方案入手,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案覆盖。最终,结合肥料使用创新及现代数据技术,从政策设计端、政策执行端以及化肥面源污染防治资金端为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设置政策保障。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政策体系得到有效建构,各项辅助性技术手段发展程度有待提升。但是,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长效防治政策体系尚未确立,面向种植大户的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倾斜方式不明确,对种植大户这一市场化细分主体的利益考量程度不足。大户认知、大户偏好、大户特征等因素对化肥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政策的反馈性强。从细分来看,政府干预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与否对种植大户的影响性具有差别,应当倡导建立基于政策联动和政府—市场—种植大户互动的化肥面源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政策体系。基于政策角度与种植大户行为的交互研究,可知激励型政策与惩罚型政策对于种植大户影响程度强,而技术类的辅助型政策对大户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程度弱,但基于科技在农业种植业中的杠杆作用,其作为辅助型政策发挥作用具有必要性。基于此,拟从防治模式、激励手段、补贴程度、投入力度以及监管机制入手,发挥上述主要政策工具类型的作用,制定条件型污染防治激励方案,建构层级累进制补贴激励机制,探索产研联动式污染防治模式,以政农市场协同性防治机制提升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并全面兼顾数据技术在种植大户面源污染防治补贴中的作用,在现代化治理模式和农业发展生态机制之下探究与种植大户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相关的政策,从政农商社等多主体入手,建立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政策体系,夯实我国化肥面源污染治理效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

王占卿[2](2020)在《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微》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对维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平衡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这不仅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破坏和污染,完全符合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对此作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生物技术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生物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沿。

黄艺伟[3](2020)在《当代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是指充分发挥农业所拥有的物质循环功能,协调与生产力提高的关系,通过土壤复壮、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减轻对环境负荷,具有持续性的农业。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概念则由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92年首次提出。此概念的基本观点为“农业是与环境最谐调的产业”,主要内容为“通过适当的农业生产活动,保全国土和环境,充分发挥农业的物质循环机能、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环境负荷”。进而在环境保全型农业理念的指导下,日本政府在农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资源循环利用、有机农产品市场、环保科研与教育等五大方面进行了长久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保护农业环境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的安全以及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对日本的环境保护农业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当今时代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可以为中国正在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则采用了文献分析为基准、比较分析手段目的和多学科交叉升华意义等研究方法,对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历史源流、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起源受到了中国传统农业思想、自然农法以及西方国家环保型农业的深刻影响。同时在减少化肥农药、环境直接补贴与资源循环利用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经历了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的发展阶段。并最终在环境压力、政府激励、市场动力等多重动力机制的影响下,日本农业实现了从化学农业到环保农业的深刻转变。在治理和保护农业环境的过程中,日本的环境立法、民权保护、技术研发和政府投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企业和人民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全民参与,扎根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模式。在统一的环保理念下,各种手段和力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日本政府、民间社会、企业和国际团体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联合治理的典范。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全面小康、全面脱贫、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同样需要引起我国的极大重视。日本在转变发展理念、完善环保法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加强环保教育等领域的积极探索,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宋宁艳[4](2020)在《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滋养了许多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果园,其中一些一直延续至今,进而被评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果园作为中国复合式农业生产系统的代表,涵盖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多种经营方式的缩影,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树粮结合、果蔬结合与种养结合三种形式,经营管理中受传统农耕思想指导,坚持“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基本理念。传统果园中多方面的技术体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其中包括林间管理技术体系、林下管理技术体系及乡土知识体系三大方面,前两者是具体操作技术,后者则属于理论支撑。林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集中于对果树的管护,这些技术体系兼顾果树从“生”到“长”的全过程,如繁育技术、花果管理、防虫技术,是传统果园农业技术的特色体现;而传统果园林下管理技术体系则是从大田农业生产借鉴而来的技术经验,但又与之不同,传统果园结合当地特色,衍生出与众不同的技术体系,均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而构成乡土知识体系的主体是果农,他们经过实践形成有关“天”、“地”、“人”的乡土知识,并经过士人阶层与统治者的助力,在乡土文化的影响下最终形成知识体系。传统果园历史悠久,经历了传统时期、西方科学引进后与现代农业反思三个阶段的演变,促使演变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多方面,并暗含规律。传统果园历经数久演变而不衰与坚持传统技术体系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当地与整个流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探究传统果园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古籍文献,从横向分析其内部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机制,以传统果园演变历程为纵向研究出发点,从而得出黄河流域传统果园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与坚持传统技术体系有着密切关系,并进一步探析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的产生的效应。传统果园经久不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引起思考,其生产、管理技术与经验对现代果园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秀芬,于运峰,高晨,李卫东[5](2019)在《林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介绍了林业生物病虫害的现状,分析了林业生物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并研究了林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新技术,以期能够推动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董继敏[6](2019)在《林业病虫害特点与生态防治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森林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树种结构单一,年龄结构同一,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扰。一般的人工林都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品来控制病虫害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林业病虫,但长时间的使用化学药品会对人工林的总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林业病虫害也会因此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若再次发生病虫害,人工林将受到更大危害。本文主要阐述了林业病虫害的有关特点,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且针对性介绍了相关的生态防治技术。

崔巍[7](2019)在《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采集工作越来越追求规范化与制度化,不断提高防治管理水平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晋城市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填报模式工作效率较低,信息的上报时效性差,统计数据容易出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繁杂,也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监测防治资讯获取途径单一,不利于森防人员经验交流和技术提升。本论文从晋城市森防站需求出发,调研并分析了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现状和问题,力图提高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信息获取、填报流程、资讯共享等方面信息化程度,设计实现了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使用XAMPP作为开发环境,PHP作为系统开发语言,MySQL作为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实现了一个适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开展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让管理人员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监测信息管理集中化、平台化、清晰化,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发展成果面向系统管理人员、森防人员、专家、广大科技人员,做好系统化的服务工作,将有效提升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吕志方,杨雪[8](2019)在《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少林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日趋严峻,进而造成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频发。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病虫害作为当前影响森林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学者和森林保护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森林病虫害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发展现状,进而指出在未来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发展措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吴可嘉[9](2019)在《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事业不断进步,园林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但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使得植物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园林植物受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侵入,不但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而且降低了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近些年国内外对高校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少之甚少,高校校园作为特殊的空间,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存在特殊性,而校园绿化普遍存在缺失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研究等问题,因此,高校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研究对营造校园优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和紫金港校区、下沙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区域内共有58科95属120种植物,53种乔木,57种灌木,7种草本,3种藤本。落叶树种50种,常绿树种70种。其中蔷薇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1属14种;其次是木犀科,有5属7种,木兰科有3属7种。2.调查区域内植物共发生44种病害,以叶部病害为主;调查区域内植物共发生44种虫害,其中食叶类害虫共17种,蛀干类害虫共2种,刺吸类害虫共18种。发生及危害严重的病害有紫薇白粉病、紫薇煤污病、西府海棠锈病、山茶炭疽病、樱花褐斑穿孔病共5种。发生及危害严重的虫害有月季长管蚜、光肩星天牛、温室白粉虱、杜鹃三节叶蜂、红蜡蚧5种。3.对紫薇白粉病、紫薇煤污病、海棠锈病、山茶炭疽病、樱花褐斑穿孔病等主要病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调查区域内虫害种类、类型、为害部位、寄主种类、危害程度等,并对月季长管蚜、光肩星天牛、温室白粉虱、杜鹃三节叶蜂、红蜡蚧等分析其发生规律,并归纳总结出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4.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分别进行蚜虫黄板诱杀试验、天牛物理捕杀试验、月季白粉病高效低毒农药选用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在蚜虫黄板诱杀试验中,黄板南北向放置和东西向放置对诱杀效果无显着影响。在时间上,黄板诱杀技术可有效延缓5-10天的虫害发生期。在数量上,采用黄板诱杀技术的区域虫害发生量明显比对照区要少。因此,黄板诱杀蚜虫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2)在天牛物理捕杀试验中,采用两种类型的捕杀,一是用捕虫网捕捉成虫、踩死,二是用小铁锤击杀产卵痕,经试验发现,对校园内天牛采用物理捕杀的防治效果达到88.5%。因此,物理捕杀防治措施简便、经济有效,值得推广。(3)在月季白粉病高效低毒农药选用试验中,选用中保飞歌代森锰锌腈菌唑62.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中保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保苯醚甲环唑10%乳油1500倍液、新朝阳粉锈宁0.4%可溶液剂300倍液4种农药,等量清水做对照,经试验,防治效果依次是:中保飞歌代森锰锌腈菌唑62.2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中保苯醚甲环唑10%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中保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新朝阳粉锈宁0.4%可溶液剂300倍液防治效果。5.基于前期调研与试验结果,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常规防治措施可从植物检疫、栽培养护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建立病虫害预警防控网络体系等方面着手;季节性防治措施方面,对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期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研究,确定高校校园植物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等基本情况,并对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而提出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控高校校园绿化病虫害、提高校园美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道雄[10](2018)在《关于柳杉病虫害-白蚁防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林业不仅为社会建设提供木材具有社会经济价值,而且能够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生态价值。我国应该重视林业发展,而目前我国林业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其柳杉是重要的速生树木之一,本文以柳杉为例调查了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白蚁病虫害威胁的情况,进一步找到白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有效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防治病虫害的林业防治法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治病虫害的林业防治法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1.3.2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
        1.3.3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户行为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种植大户
        2.1.2 化肥面源污染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行为经济理论
        2.2.2 生态平衡理论
        2.2.3 农业政策及外部性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化肥面源污染与治理现状及防治政策演进
    3.1 化肥施用特征概况
        3.1.1 化肥施用量及施用强度
        3.1.2 化肥施用结构对比分析
        3.1.3 内部施用均衡度对比
    3.2 化肥施用时空特征分析
        3.2.1 研究方法
        3.2.2 化肥施用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3.2.3 空间冷热点分析
    3.3 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
        3.3.1 河流水体污染表现
        3.3.2 湖泊(水库)水体污染表现
        3.3.3 土地土壤污染表现
        3.3.4 农业废弃物污染表现
    3.4 化肥施用减量空间分析
        3.4.1 分析方法
        3.4.2 化肥施用效率测度
        3.4.3 化肥施用减量空间
    3.5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演进与归纳
        3.5.1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演进
        3.5.2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汇总
    3.6 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存在的问题
        3.6.1 政策缺乏前瞻性且手段单一
        3.6.2 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3.6.3 化肥面源污染数据管理水平低
        3.6.4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落地难
        3.6.5 盲目追求化肥减排量化目标
    3.7 本章小结
4 问卷设计、描述性统计及有效性检验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调查
    4.2 测量变量问项设计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测量变量问项设计
        4.2.2 测量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3.1 种植大户认知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3.2 种植大户政策采纳意愿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3.3 种植大户施肥行为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4 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4.4.1 种植大户施肥行为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4.4.2 种植大户政策采纳意愿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4.4.3 种植大户施肥行为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4.5 本章小结
5 种植大户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采纳的路径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5.1.2 模型适配度指标选择
    5.2 种植大户认知、经济政策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路径分析
        5.2.1 政策认知对经济政策采纳意愿的路径结果
        5.2.2 污染认知对经济政策采纳意愿的路径结果
        5.2.3 经济政策采纳意愿对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2.4 污染认知、经济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2.5 认知、经济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3 种植大户认知、惩罚政策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路径分析
        5.3.1 污染认知对惩罚政策采纳意愿的路径结果
        5.3.2 惩罚政策采纳意愿对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3.3 污染认知、惩罚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3.4 认知、惩罚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4 种植大户污染认知、辅助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分析
        5.4.1 辅助政策采纳意愿对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4.2 污染认知、辅助政策采纳意愿与施肥行为的路径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相关者利益特征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博弈
    6.1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利益相关者分类
        6.1.1 种植大户
        6.1.2 政府
        6.1.3 外部利益群体
    6.2 利益相关者利益特征分析
        6.2.1 种植大户利益特征
        6.2.2 非农社会性主体利益特征
        6.2.3 央地政府利益特征
    6.3 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制定博弈模型建构
        6.3.1 博弈模型假设
        6.3.2 种植大户与央地政府博弈模型
        6.3.3 种植大户与非农外部利益群体博弈模型
    6.4 不同治理模式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博弈分析
        6.4.1 治理成本最优决策分析逻辑
        6.4.2 整体收益最优决策分析逻辑
        6.4.3 基于外部性的决策分析逻辑
    6.5 本章小结
7 国外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经验借鉴
    7.1 美国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
        7.1.1 建构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7.1.2 重点区域划分治理模式
        7.1.3 探索污染多元防治机制
        7.1.4 丰富立体防治政策组合
    7.2 以色列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
        7.2.1 节水政策主导型污染防治
        7.2.2 多职能部门协同治理模式
        7.2.3 多类型政策交互覆盖机制
        7.2.4 产研财政联动式投入模式
    7.3 欧盟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
        7.3.1 命令控制型法律法规格局
        7.3.2 共同政策中心型治理逻辑
        7.3.3 有机农业效用最优化模式
        7.3.4 市场激励与政策调控融合
    7.4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经验的国际启示
        7.4.1 关注法律法规的防治先导性
        7.4.2 以科技手段为污染防治支撑
        7.4.3 培育规模生产主体发挥带头作用
        7.4.4 探索数据技术导向防治路径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及保障措施
    8.1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改进
        8.1.1 制定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组合
        8.1.2 推进财税协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
        8.1.3 制定多效化肥减量与有机肥补贴
        8.1.4 政企合作参与化肥面源污染防治
        8.1.5 收紧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监督口径
    8.2 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方案设计
        8.2.1 条件式大户化肥污染防治激励方案
        8.2.2 层级累进大户有机肥补贴激励方案
        8.2.3 产研联动式大户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8.2.4 政农协同式大户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8.3 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保障措施
        8.3.1 政策设计端严控化肥面源污染防治
        8.3.2 化肥面源污染政策执行端组织保障
        8.3.3 肥料施用创新及现代数据技术保障
        8.3.4 化肥面源污染防治资金端支持保障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技术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 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2.1 增强害虫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2.2 利用菌类防治病虫害
    2.3 加强人工诱杀技术的应用
    2.4 使用环保的生物农药
    2.5 抗虫、抗病基因育种技术
    2.6 应用工程微生物防治技术
3 生物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沿
    3.1 高浓度菌剂
    3.2 转基因技术
    3.3 多糖生物酶诱抗肽技术
4 结语

(3)当代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起源
    2.1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概况及产生背景
    2.2 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思想对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影响
    2.3 日本现代农业对自然农法的回溯
        2.3.1 日本自然农法概况
        2.3.2 日本自然农法影响下的实践与经验
    2.4 欧美环境保全型农业理念在日本的引进与实践
第三章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阶段
    3.1 确立阶段
        3.1.1 环境保全型农业思想在日本的兴起
        3.1.2 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的正式公布
    3.2 发展阶段:由政府主导的环境保全型农业
        3.2.1 环境保全型农业基本政策的实施
        3.2.2 环境保全型农业鼓励政策的推动与成果
    3.3 成熟阶段:由市场主导的环境保全型农业
        3.3.1 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3.3.2 生态认证体系的形成
        3.3.3 良好农业规范
第四章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理念的演进
    4.1 减少化肥与农药
        4.1.1 病虫害综合管理技术体系
        4.1.2 病虫害综合管理措施
    4.2 “3R利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理念
        4.2.1 “3R利用”理念概况
        4.2.2 “3R利用”理念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动力机制的演进
    5.1 环境压力
        5.1.1 种植业的环境问题
        5.1.2 畜牧业的环境问题
    5.2 政府激励
        5.2.1 环境补贴制度
        5.2.2 科研与教育
    5.3 市场动力
第六章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
    二、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严格执行环境法规
    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支持作用
    四、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黄河流域自然与历史背景
    2.1 自然环境背景
        2.1.1 气候
        2.1.2 土壤
        2.1.3 河流
    2.2 社会历史背景
        2.2.1 政治经济概况
        2.2.2 人口流动概况
        2.2.3 技术选择与域外交流
    2.3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
第三章 传统果园复合生产系统
    3.1 树粮结合
        3.1.1 树粮结合的历史渊源
        3.1.2 树粮结合的具体形式
    3.2 果蔬(果)结合
        3.2.1 果蔬(果)结合的历史
        3.2.2 果蔬(果)结合的表现形式
    3.3 种养结合
        3.3.1 种养结合的历史演变
        3.3.2 种养结合的实例
    3.4 思想表现
        3.4.1 树粮结合的思想
        3.4.2 果蔬(果)结合的思想
        3.4.3 种养结合的思想
第四章 传统果园林间管理技术体系
    4.1 繁育技术
        4.1.1 “种树”技术
        4.1.2 “栽树”技术
        4.1.3 “插树”技术
    4.2 花果管理技术
        4.2.1 授粉技术
        4.2.2 疏花、疏果技术
        4.2.3 其他花果管理技术
    4.3 修剪整形技术
        4.3.1 时间界定
        4.3.2 具体方法
    4.4 防虫技术
        4.4.1 生物防治
        4.4.2 物理防治
        4.4.3 农业防治
        4.4.4 药物防治
第五章 传统果园林下管理技术体系
    5.1 耕作技术
        5.1.1 深翻土地
        5.1.2 中耕除草
        5.1.3 果园覆盖
    5.2 施肥技术
        5.2.1 草木灰
        5.2.2 绿肥植物
        5.2.3 农家粪
    5.3 灌溉技术
        5.3.1 冬灌
        5.3.2 沟灌
        5.3.3 穴灌
    5.4 储藏加工技术
        5.4.1 干制法
        5.4.2 窖藏法
        5.4.3 作醋法
        5.4.4 酿酒法
第六章 传统果园民间乡土知识体系
    6.1 乡土知识
        6.1.1 与“天”相关的知识
        6.1.2 与“地”有关的知识
        6.1.3 与“人”有关的知识
    6.2 乡土文化
    6.3 体系的形成
        6.3.1 果农阶层
        6.3.2 文人阶层
        6.3.3 统治阶层
第七章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的历史演变
    7.1 阶段性演变
        7.1.1 传统时期
        7.1.2 西方科学引进后
        7.1.3 现代农业反思阶段
    7.2 演变动因
    7.3 规律探析
第八章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长期存在的原因与效应分析
    8.1 原因分析
        8.1.1 果园农业系统的特殊性
        8.1.2 坚持传统经营理念
    8.2 生态效应
        8.2.1 净化当地空气
        8.2.2 保持当地水土
        8.2.3 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8.3 经济效应
        8.3.1 果农收入
        8.3.2 社会收入
    8.4 社会效应
    8.5 文化效应
        8.5.1 饮食文化
        8.5.2 民间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林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生物病虫害的发展现状
2 林业生物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2.1 无法准确预测林业生物病虫害问题
    2.2 林业生物病虫害的地域分布广泛
    2.3 林业病虫害物种进化速度快
3 林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新技术
    3.1 精准施药
    3.2 TIT防治法
    3.3 虫道注射
        3.3.1 针头改进。
        3.3.2 注雾。
        3.3.3 灌注。
        3.3.4 鼠道注烟。
    3.4 注射防治法
    3.5 风送式静电喷雾
    3.6 航空施药
        3.6.1 改善航空器具。
        3.6.2 研发施药器具。
4 遥感技术在林业生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应用
5 结语

(6)林业病虫害特点与生态防治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预防难
    2.2 传播广
    2.3 进化快
    2.4 耐药性增强
3 林业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
    3.1 林种结构单一,对病虫害抗性差
    3.2 滥用农药制剂
    3.3 防治体系不完整
4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4.1 激素防治技术
    4.2 不育性防治技术
    4.3 微生物防治技术
    4.4 天敌防治技术
    4.5 利用物理防治技术
    4.6 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方法
    4.7 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
5 结束语

(7)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1.3.2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1.3.3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灾害标准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与概念
    2.1 XAMPP环境搭建技术
    2.2 数据库存储技术
    2.3 Ajax技术
    2.4 JQuery技术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分析
        3.1.1 用户分析
        3.1.2 业务流程分析
        3.1.3 功能需求分析
        3.1.4 性能需求分析
        3.1.5 数据流程图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软硬件环境设计
        3.2.2 系统架构设计
        3.2.3 功能模块设计
    3.3 系统详细设计
        3.3.1 数据库设计
        3.3.2 输入输出设计
        3.3.3 人机交互设计
4 系统实施及关键技术问题
    4.1 系统功能实现
        4.1.1 发生管理
        4.1.2 防治管理
        4.1.3 药剂药械管理
        4.1.4 森林基础知识库管理
    4.2 平台管理
        4.2.1 用户信息管理
        4.2.2 权限管理
        4.2.3 系统信息管理
    4.3 系统测试
        4.3.1 测试方法
        4.3.2 测试环境
        4.3.3 系统测试流程
        4.3.4 系统性能测试
        4.3.5 测试结果分析
    4.4 关键技术问题
        4.4.1 数据库存储检索问题
        4.4.2 外部服务接入问题
        4.4.3 外部数据导入问题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8)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病虫害内容概述
2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发展现状
3 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发展措施
4 结束语

(9)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寄主
        2.1.2 植物病害
        2.1.3 植物虫害
        2.1.4 化学防治
        2.1.5 生物防治
        2.1.6 物理机械防治
    2.2 国外研究动态
    2.3 国内研究动态
    2.4 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2.4.1 多样性
        2.4.2 隐蔽性
        2.4.3 突发性
        2.4.4 灾害性
        2.4.5 不可预见性
    2.5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5.1 园林植保人员环保意识淡薄
        2.5.2 片面注重病虫害防治成效
        2.5.3 病虫害防治公共意识淡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调查内容
    3.3 病虫害调查方法
        3.3.1 病害调查方法
        3.3.2 虫害调查方法
    3.4 病虫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3.4.1 病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3.4.2 虫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校园植物病害调查结果
        4.1.1 园林植物病害种类调查
        4.1.2 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分析
    4.2 校园植物虫害调查结果
        4.2.1 虫害种类调查
        4.2.2 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原因
    4.3 校园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
        4.3.1 植物引种的不合理
        4.3.2 植物群落配置与结构不合理
        4.3.3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4.3.4 管理人员意识不强
        4.3.5 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
    4.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验
        4.4.1 蚜虫黄板诱杀试验
        4.4.2 天牛物理捕杀试验
        4.4.3 月季白粉病高效低毒农药选用试验
5 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校园病虫害常规防治措施
        5.1.1 建立病虫害预警防控网络体系
        5.1.2 植物检疫
        5.1.3 栽培养护防治法
        5.1.4 物理机械防治法
        5.1.5 化学防治法
        5.1.6 生物防治法
    5.2 病虫害季节性防治措施建议
        5.2.1 春季防治
        5.2.2 夏季防治
        5.2.3 秋季防治
        5.2.4 冬季防治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结果
        6.1.2 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
    6.2 病虫害防治措施建议
附录1 调查区域内植物名录表
附录2 调查区域内植物主要病害名录表
附录3 调查区域内植物主要虫害名录表
附录4 调查区域内病害化学防治措施
附录5 调查区域内虫害化学防治措施
附录6 调查区域内植物病虫害危害表
附录7 调查区域内主要虫害图片
附录8 调查区域内主要病害图片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四、防治病虫害的林业防治法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种植大户行为的化肥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研究[D]. 石凯含.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2]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微[J]. 王占卿. 现代园艺, 2020(16)
  • [3]当代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研究[D]. 黄艺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D]. 宋宁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5]林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治施药新技术研究[J]. 吴秀芬,于运峰,高晨,李卫东. 现代园艺, 2019(24)
  • [6]林业病虫害特点与生态防治技术分析[J]. 董继敏. 花卉, 2019(14)
  • [7]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崔巍.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基于森林保护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 吕志方,杨雪. 农业与技术, 2019(05)
  • [9]杭州市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研究[D]. 吴可嘉. 浙江大学, 2019(06)
  • [10]关于柳杉病虫害-白蚁防治探讨[J]. 郑道雄. 花卉, 2018(14)

标签:;  ;  ;  ;  ;  

林业病虫害防治法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