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解决方案

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解决方案

一、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徐勇,马赫[1](2022)在《智能云网嬗变:定不负“云”起之望》文中认为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基建的关键之年,行业数字化转型上升到新战略高度,上云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智能云网作为数字经济的联接底座,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智能云网的技术和应用,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

丁易[2](2021)在《时间敏感网络资源调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5G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网络应用随之兴起,诸如无人驾驶、远程手术、增强现实等网络应用对于互联网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TCP/IP网络在传输数据包时对于数据包的行为缺乏统一的调度和规划,数据包时延存在长尾效应,难以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时间敏感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网络做出了改进。时间敏感网络的核心思想是减少转发过程中的排队时延。首先在交换设备中使用不同队列将时间敏感流和非时间敏感流隔开,再通过为队列分配专用时隙的方式实现可预计的端到端时延。现有的研究大多在指定业务路由的条件下展开,且缺少对于时间敏感网络系统应用的研究。本文以保证时间敏感流的QoS为主要目标,以网络中的时隙资源和业务路由为切入点,对时间敏感网络中的调度问题和确定性网络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基于QoS保证的时间敏感流的路由和时隙联合调度问题。研究的目标是在满足服务请求的QoS并且最大化的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必须满足网络资源条件的约束。为此,本文为网络服务请求和网络时隙资源建立了模型,并建立了以最大化网络中部署的服务请求为目标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然后,本文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能为每项服务请求决策其在网络中是否部署,并且为每个成功部署的服务请求规划路由并分配网络资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能够在保证服务请求时延要求的同时最大化网络成功部署的请求数,与对比算法相比有较好的性能。然后,本文研究了确定性网络的应用问题。本文将确定性网络与段路由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将适用于实际系统中的转发模型代替算法中的理想模型,保证数据包的端到端时延。段路由能够简化传统网络中繁琐的转发步骤,进一步保证服务请求的QoS。同时,本文使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思想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将网络中请求响应、拓扑管理、路由计算等功能集中到一些网络设备上进行,以减少网络管理的成本。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TCP/IP网络相比,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在保证服务请求的时延和抖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现。

王晨曦,古锐,肖亚群,王卫波,王肖飞,刘悦[3](2020)在《基于“IPv6+”的智能IP网络方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第4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需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IP网络,基于"IPv6+"的SRv6、BIERv6等技术是使能新一代IP网络的关键基础。全面阐述了"IPv6+"的技术内涵,结合华为在智能IP网络解决方案上的创新和思考,介绍了"IPv6+"在极简连接、SLA保障、专网体验、质量感知和云网一体等多个解决方案场景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助力5G与云业务发展。

蔡承德[4](2020)在《5G承载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VR,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据业务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趋势驱动下,运营商要求5G承载网具备大传输容量、超长传输距离、组网灵活高效、设备功耗低、建设成本低和智能管控等功能。5G承载网将向更快传输速度、均衡配置系统业务和支撑流量、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支持多种业务传输、转发功能与控制功能分离、网络设备具备可解耦、可重新组网的方向演化。为迎合网络演化趋势,满足网络功能需求,更迫切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5G承载网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本文基于多年承载网工作经验对5G承载网络的关键技术和承载方案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对5G承载网的组网架构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转发面架构、协同管控架构、高精度同步网三部分。随后对5G大容量承载网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因此而带来的技术需求做了说明,并为此提出了几种关键技术,如网络切片技术、时针同步技术和网络SDN技术等;(2)基于建设成本分析,提出了前传部署模式;基于模型预测的前传的带宽需求,提出了前传技术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可行性和建设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具性价比的前传技术方案;基于单基站配置模型和传输网络架构模型预测的单基站承载带宽需求和中回传带宽需求,提出了中回传承载的技术方案。同时针对5G网络的切片技术提出了其承载技术方案;(3)基于组网设备选型和网络建设成本二维度,对5G承载网建设方案进行建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三种适用于当前承载网的建设方案,同时对三种建设方案的业务适配层、分组转发层、TDM通道层、数据链路层和光波传送层的主要功能做了分析和比较,并对这三种方案的技术特点和网络架构做了说明,并在这几种承方案基础上结合电信某省电信网络现状编制了5G承载网络建设方案指引。(4)对5G承载网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开展的方向。本文研究主要聚焦在5G网络承载侧,针对前传、中传和回传网络建设从技术的先进性、网络带宽需求、建设总成本、可操作性和网络的统一性等多维度进行了论证和研究。为运营商响应中央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高效优质的5G传输网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赵天姿[5](2020)在《VoLTE网络优化与改进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移动通信业务保持较快发展的今天,4G网络已成为全球运营商为客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的网络载体,但是在语音业务方面依然延用2G网络与3G网络。VoLTE技术应运而生,VoLTE技术(VoiceoverLTE)属于IP数据传输技术,无需使用2G和3G网络即可直接把语音业务链接4G网络,使网络数据、语音业务在同一网络下共同承载。现阶段,VoLTE技术已趋向成熟,全球范围内运营商纷纷开始VoLTE技术部署,实现运用4G网络同时为客户提供视频、语音业务。2016年7月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VoLTE技术,后续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持续优化网络,使业务质量得到提升,是后续网络维护亟需解决的问题。VoLTE分别将IMS、EPC作为业务控制层、承载层,通过IMS域端、电路域、无线网络、终端技术配合实现相关功能,以满足IMS分组语音、多媒体业务的要求。VoLTE选用QoS等级无线承载标识、语音编码(AMR-WEB)、SIP&SDP、健壮性包头压缩协议(RoHC)、半持续调度(SPS)、eSRVCC等作为VoLTE业务质量的支撑技术。现阶段,VoLTE在全国范围内省份、城市、地区均有覆盖,基于用户感知角度分析,VoLTE网络通话经常发生吞字、掉话、单通等方面的故障。为了有效提升VoLTE网络质量,急需针对此类问题提出网络优化可行方案。本文基于VoLTE技术网络化进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本次研究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基于LTE网络发展历史,分别从技术背景、技术优势、网络结构组建、关键技术指标、网络呼叫流程等维度进行研究。根据现阶段VoLTE网络用户需求,确定后期的优化方向,判断当前无线网络出现的典型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某城市为例,客观的分析和研究VoLTE网络优化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最后,总结全文内容,分析VoLTE无线网络优化时的不足,并对VoLTE无线网络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文主要分析VoLTE网络关键技术及VoLTE网络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对比研究网络性能评估指标前与执行后的指标变化得出结论,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妥善解决VoLTE的一系列典型问题,特别是用户端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提升VoLTE无线网络的质量。总结分析VoLTE网络在优化时的关键指标,提出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满足VoLTE中语音业务的质量,使用户体验感有所提升,为后期无线网络的发展奠定基础。

蒋雅丽[6](2020)在《从2019年财报看ICT行业的“辛”与“兴”》文中研究指明经过2019年下半年的积极探索,ICT行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向阳而生"。承受"阵痛"或是完成"蜕变"的必经体验——随着流量红利快速释放、4G完全成熟、5G建网投资逐步加大,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持续推进,2019年的ICT行业整体进入"换挡"窗口期。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1—6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通信业2019年1—6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10亿元,同比下降0.2%,这是自4G商用后我国电信业首次出现负

李懋林[7](2019)在《混合组网下的VoLTE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国内LTE网络建设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部分先进省市的LTE网络已较为完善。然而国内各个运营商VoLTE进展不一,目前中国移动已初步商用VoLTE,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尚未全面商用VoLTE。随着LTE业务的不断快速发展,2G网维护成本日益升高,国内运营商开始考虑将2G优质频谱资源重耕给LTE。VoLTE网络将逐步取代原有的2/3G网络成为主流成熟的语音承载网,在混合组网期间VoLTE网络如何优化就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用户语音感知为切入点,对4G中VoLTE的原理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分析LTE时期的几种语音解决方案;随后以中国移动为例研判目前运营商无线网络运营的现状,探讨当前2G/3G/4G混合组网下的网络优化基本策略,重点研究了系统间互操作的实施技术、优化策略;接着对4G网络部署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制定了混合组网期间的网络协同优化模型。论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某地市移动的VoLTE优化过程中主要影响,VoLTE质量的若干类问题:接通类、掉话类、时延类进行定位,依托制定的网络协同优化模型,总结VoLTE网络中优化问题的分析步骤,梳理优化思路,同时整理部分VoLTE网络优化案例,其优化策略对于后续的混合组网以及全VoLTE模式网络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华[8](2018)在《VoLTE系统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4G时代,基于LTE网络的语音实现(Voice over LTE,VoLTE)是移动通信网络语音演进的最终方向。VoLTE技术给4G用户带来了升级的话音体验,呼叫接续时间比2/3G大幅缩短,高清语音和视频编解码的引入显着提高了通话质量。VoLTE的实现有效提升了运营商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带动相关领域技术革新升级。VoLTE是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的LTE语音技术实现,由于涉及整个核心网多域进行升级改造,技术复杂,升级难度较大。中国移动VoLTE从试点到全面商用,到结构调整一直处于缓中求稳节奏。结合中国移动VoLTE技术的建设与实施,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VoLTE网络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针对VoLTE中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对VoLTE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然后对移动某中等省份的VoLTE网络进行了需求分析,网络架构规划,相关领域升级改造分析,技术升级步骤的研究,明确了VoLTE网络建设的策略,对总体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述,此次研究方案采用三融合HLR/HSS、被叫锚定、eSRVCC等先进技术,对VoLTE相关设备进行分区规划和合理部署,保障了VoLTE技术安全完整实现。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测试论证。测试结果表明VoLTE技术极大提升了语音业务通话质量,缩短了呼叫接续时延,真正推动网络进入4G语音时代。

马骏[9](2019)在《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与因特网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现阶段,因特网已经充分渗入到了生活、学习中的各个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起,各国政府加强了对校园网建设的重视与投资力度,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有较为完整的校园网络结构。在校园网的建设过程中,除建设各类应用外,应该选择网络结构清晰、运维高效、配置精简、可拓展性强的组网方案。论文首先介绍了因特网的发展史以及校园网建设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校园网存在的不足,例如:网络地址转换(Net Address Translation,NAT)多层嵌套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网络环路带来的广播风暴问题,校园网网络框架复杂增加了运维难度以及校园网主干链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化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堆叠技术以及关键节点部署包守恒算法(Packet conservation algorithm for Internet,IPCA)以达到简化校园网网络框架结构,精简相关网络配置,提高网络稳定性以及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的效果。同时,从网络结构,资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相关维度与传统校园网框架进行对比,体现该方法的优势。校园网建设等同于一个中、大等规模的园区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园区网更加复杂与多元。敏捷校园优化方法是否能满足当前人们对校园网的需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去发现,论文对相关思路进行了应用实践,并描述了其具体应用效果。

吴念达[10](2019)在《CMNET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及部署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膨胀,IP地址的需求量也在成几何数量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IPv4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网络地址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了,并且它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瓶颈。随着互联网技术需求不断提高,IPv6技术也就很自然的孕育而生了,作为IPv4技术的升级版本,IPv6先天上就有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在特定技术选择后,可以与IPv4技术实现平稳的过渡。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城域网环境下的,运营商如何选择IPv6过渡的技术及部署方案,IPv6技术由于能够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势必将成为今后网络发展建设的基础方向与核心。但是由于之前网络的大量设备与应用都是基于IPv4技术的,很难短时间内全部替换到IPv6协议,所以IPv4技术到IPv6技术有一个过渡期,过渡期技术选择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选择能够实现的技术不仅可以兼顾两种网络技术的过渡还需要具备可以解决IP地址匮乏问题的能力,达到高标准的网络平衡。本文通过对三种过渡技术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依照三种协议适用的网络环境,按照某公司城域网现有网络结构特点及项目投资成本,决定本方案采用双栈技术,设定了包括部署方式、用户溯源方式及端口分配等,论文重点研究了部署方案的技术细节,详细探讨了双栈技术部署的步骤原则和配置范本,并进一步研究了相关配套软件与硬件的部署。在网络部署实现和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IPv6协议技术研究进行了网络性能的实验条件环境下的测试,测试的各项结果都达到了网络侧组网结构要求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整个城域网IPv4向IPv6过渡部署取得了成功。后期可全面的推动运营IPv6的互联网建设目标。

二、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云网嬗变:定不负“云”起之望(论文提纲范文)

抓住智能云网这枚硬币的机遇面 加速全行业数字化进程
    云网为基,机遇与挑战并存
    智能云网,云与网协同共进
    以用促建,使能千行百业
从向云而生到云网融合 “IPv6﹢”智能云网打造坚实的数字经济底座
    从向云而生到云网融合
    “IPv6﹢”成为云网融合坚实的技术底座
    “IPv6 ﹢”智能云网迎接数字新时代
落实“十四五”规划 智能云网助力运营商转型
    政策加持:我国数字化发展迎来春天
    技术创新:IPv6﹢智能云网打破网络瓶颈
    落实规划:智能云网已发挥作用

(2)时间敏感网络资源调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介绍
    2.1 时间敏感网络概述
        2.1.1 时间敏感网络发展过程
        2.1.2 时间敏感网络框架
    2.2 时间敏感网络重要标准
        2.2.1 802.1AS
        2.2.2 802.1Qbv
        2.2.3 802.1Qch
    2.3 时间敏感网络中调度算法的分析
        2.3.1 严格优先级调度算法
        2.3.2 帧抢占调度算法
        2.3.3 门控制调度算法
        2.3.4 CBS调度算法
    2.4 段路由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隙与路由联合调度方法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数学模型研究
        3.2.1 网络模型
        3.2.2 服务请求模型
        3.2.3 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3.3 启发式算法设计
        3.3.1 遗传算法
        3.3.2 Random Routing算法
        3.3.3 算法复杂度分析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仿真环境设置
        3.4.2 仿真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Rv6 的确定性网络架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SRv6 概述
    4.3 CSQF概述
        4.3.1 CSQF基本概念
        4.3.2 CSQF队列模型
        4.3.3 CSQF时延模型
    4.4 用户网络配置模型
        4.4.1 全分布式模型
        4.4.2 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用户模型
        4.4.3 全集中式模型
    4.5 SR-DetNet网络
        4.5.1 SR-DetNet网络架构
        4.5.2 SR-DetNet网络确定性转发策略
        4.5.3 SR-DetNet网络联合调度算法
    4.6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1 仿真环境设置
        4.6.2 仿真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基于“IPv6+”的智能IP网络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极简连接
    2.1 协议简化,全业务承载
    2.2 SRv6更适用于大规模组网
    2.3 SRv6 VPN快速业务开通
3 SLA保障
    3.1 新一代的流量工程——SRv6 Policy
    3.2 基于SLA约束的路径编程
    3.3 灵活的业务引流方式
    3.4 超高可靠,业务永久在线
4 专网体验
    4.1 基于SRv6的大规模网络切片
5 质量感知
6 云网一体
    6.1 BSID使能网络能力开放,实现企业灵活上云
    6.2 SRv6在电信云中的应用
    6.3 SRv6在SFC中的应用
7 结束语

(4)5G承载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5G承载网
    2.1 5G承载网组网架构
        2.1.1 5G承载网转发平面
        2.1.2 5G承载网络管控架构
        2.1.3 5G同步网组网架构
    2.2 5G承载网挑战和需求
        2.2.1 5G承载网面临的挑战
        2.2.2 5G承载网功能需求
    2.3 5G承载网关键技术
        2.3.1 5G承载网大带宽
        2.3.2 超低时延技术
        2.3.3 5G网络切片技术
        2.3.4 5G网络时针同步技术
        2.3.5 5G承载网SDN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5G承载网技术方案
    3.1 5G前传技术方案
        3.1.1 5G前传部署模式
        3.1.2 TCO成本分析
        3.1.3 部署模式方案
        3.1.4 5G前传网带宽预测模型
        3.1.5 5G前传承载技术方案
    3.2 5G中回传技术方案
        3.2.1 5G中回传带宽需求预测
        3.2.2 5G中回传承载方案
    3.3 5G网络切片承载技术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5G传输承载网建设方案
    4.1 建设方案的分析
        4.1.1 设备选型分析
        4.1.2 建设成本分析
    4.2 建设方案的选择
        4.2.1 SPN建设方案
        4.2.2 OTN(M-OTN)建设方案
        4.2.3 STN(新型IPRAN)&光层建设方案
    4.3 中国电信5G承载网部署方案实例
        4.3.1 业务需求分析
        4.3.2 IPRAN网络现状
        4.3.3 5G承载网发展目标
        4.3.4 5G承载网发展思路
        4.3.5 5G承载网建设方案指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VoLTE网络优化与改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VoLTE通信技术
    2.1 VoLTE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及结构
        2.1.1 VoLTE通信技术基本原理
        2.1.2 VoLTE网络架构
        2.1.3 VoLTE通信技术优势
    2.2 VoLTE关键技术
        2.2.1 半持续调度技术
        2.2.2 无线承载QoS等级标识
        2.2.3 AMR-WB语音编码技术
        2.2.4 eSRVCC技术
        2.2.5 健壮性报头压缩协议(ROHC)
        2.2.6 安全加密
    2.3 VoLTE网络呼叫流程
        2.3.1 语音通话流程及重要信令详解
        2.3.2 eSRVCC切换及重要信令详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VoLTE网络优化分析
    3.1 VoLTE网络优化目标
        3.1.1 VoLTE网络概况
        3.1.2 优化目标
    3.2 VoLTE性能评价与功能标准
        3.2.1 话务统计评估
        3.2.2 测试评估
        3.2.3 网络功能标准
        3.2.4 网元安全性标准
    3.3 VOLTE网络优化策略
        3.3.1 MBB网络管理系统
        3.3.2 SEQ平台简述
        3.3.3 测试终端及软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VoLTE网络优化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语音质量问题改进
        4.1.1 改进方案
        4.1.2 实施效果
    4.2 掉话率高网络优化
        4.2.1 具体升级方案
        4.2.2 优化效果简述
    4.3 切换网络优化
        4.3.1 优化的具体方案
        4.3.2 优化的实际效果
    4.4 核心功能优化
        4.4.1 视频通话丢包过多
        4.4.2 CQI级修正时间滞后
        4.4.3 优化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VoLTE网络优化案例解析
    5.1 VoLTE掉话原因
        5.1.1 S1 切换不成功
        5.1.2 eSRVCC切换不成功
    5.2 视频未接通原因
        5.2.1 站内切换与Modify并发
        5.2.2 IMS网元无法完成新入网TAC识别
    5.3 切换失败及单通
        5.3.1 切换失败
        5.3.2 单通
    5.4 RRC重建场景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从2019年财报看ICT行业的“辛”与“兴”(论文提纲范文)

破局传统业务的“迷思”
转型升级脉络逐渐清晰
5G发展使产业链站在“风口”

(7)混合组网下的VoLTE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1.1 LTE语音业务发展背景
        1.1.2 4G语音业务需求及运营商面临的挑战
        1.1.3 VoLTE的发展现状
    1.2 论文研究意义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VoLTE的原理与关键技术
    2.1 LTE时代语音解决方案演进
        2.1.1 SVLTE多模多待技术
        2.1.2 CSFB回落技术
        2.1.3 SRVCC切换技术
        2.1.4 VoLTE技术
    2.2 VoLTE背景及架构
    2.3 VoLTE无线关键技术
        2.3.1 IP包头压缩技术
        2.3.2 半持续调度技术
        2.3.3 无线承载QoS等级标识
        2.3.4 TTI Bundling
        2.3.5 上行RLC分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营商无线网络部署分析
    3.1 运营商无线网络发展情况
        3.1.1 无线通信发展历程
        3.1.2 LTE网络通信发展
    3.2 5G发展趋势
        3.2.1 5G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3.2.2 5G布局情况
    3.3 运营商无线网络部署、运营情况
        3.3.1 某地市无线网络部署现状
        3.3.2 无线网络部署中存在的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制式混合组网下网络优化策略
    4.1 移动2G/3G/4G网络定位
        4.1.1 GSM/TD-SCDMA网络情况分析
        4.1.2 LTE网络情况分析
        4.1.3 中国移动三张网络定位分析
    4.2 4G至2G系统互操作实现方式
        4.2.1 4G到2G系统的小区重选
        4.2.2 4G到2G系统的重定向
        4.2.3 4G到2G系统的切换
    4.3 2G至4G系统间互操作实现方式
        4.3.1 2G到4G系统的重选
        4.3.2 2G到4G系统的切换
    4.4 混合组网下的协同优化模型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o LTE优化策略实施及验证
    5.1 VoLTE优化思路
        5.1.1 VoLTE优化思路
        5.1.2 VoLTE优化特点
    5.2 VoLTE优化提升
        5.2.1 接通类问题优化
        5.2.2 掉话类问题优化
        5.2.3 时延类问题优化
    5.3 eSRVCC优化提升
        5.3.1 eSRVCC切换准备时延长问题优化
        5.3.2 eSRVCC用户面中断时延长问题优化
        5.3.3 eSRVCC测量参数配置建议
        5.3.4 4G至2G邻区配置建议
    5.4 混合组网下的优化案例
        5.4.1 大话务场景下频繁发生未接通案例
        5.4.2 2G丢包导致eSRVCC成功率劣化案例
        5.4.3 邻区漏配导致VoLTE起呼失败发生CSFB案例
        5.4.4 质差场景冗余外部邻区导致e SRVCC失败案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VoLTE系统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VoLTE核心网相关技术
    2.1 概况
    2.2 主要涉及网元及功能
    2.3 接口与协议
    2.4 VoLTE路由组织原则
        2.4.1 VoLTE用户注册
        2.4.2 VoLTE基本音视频语音业务路由原则
        2.4.3 VoLTE被叫锚定路由
        2.4.4 VoLTE被叫域选择路由
        2.4.5 eSRVCC
        2.4.6 VoLTE用户之间的呼叫
        2.4.7 VoLTE用户做主叫呼叫非VoLTE用户
        2.4.8 非VoLTE用户呼叫VoLTE用户
第三章 某中等省份移动公司VoLTE建设前基本情况
    3.1 电路域现状
    3.2 EPC核心网现状
    3.3 IMS核心网现状
        3.3.1 CM-IMS核心网
        3.3.2 CM-IMS业务平台
    3.4 Diameter信令网现状
    3.5 IP专用承载网现状
    3.6 CMNet网现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中等省份移动公司VoLTE建设方案
    4.1 VoLTE总体建设思路
    4.2 总体建设原则
    4.3 业务预测及容量计算
        4.3.1 业务预测
        4.3.2 VOLTE IMS相关网元容量计算方法
    4.4 2/3/4G融合核心网升级改造方案
        4.4.1 HSS建设方案
        4.4.2 MME、SAEGW融合改造方案
        4.4.3 PCC融合改造方案
        4.4.4 eMSC建设方案
        4.4.5 VoLTE对MSC改造需求
        4.4.6 VoLTE对GMSC改造需求
    4.5 IMS网络建设方案
        4.5.1 IMS网络架构
        4.5.2 VoLTE相关IMS网元(含融合网元)建设方案
        4.5.3 网络组织
        4.5.4 IMS域内网络组织
        4.5.5 与Diameter信令网的网络组织
        4.5.6 与七号信令网的网络组织
        4.5.7 IP专用承载网接入方案
    4.6 带宽计算方法
        4.6.1 基础参数
        4.6.2 各网元带宽计算
        4.6.3 带宽需求汇总
    4.7 地市节点及局址选择
第五章 实施及测试
    5.1 工程方案实施
    5.2 测试原则
    5.3 测试过程及结论
    5.4 重点指标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与应用
        1.2.1 国内外技术现状
        1.2.2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3 未来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敏捷校园方案概述
    2.2 IPCA技术
    2.3 SVF超级虚拟化
    2.4 交换机的堆叠
    2.5 CSS集群交换机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层次化的敏捷校园优化思路
    3.1 校园网设计目标
    3.2 常规性原则
    3.3 敏捷校园与传统校园网比较
    3.4 敏捷校园设计框架与思路
        3.4.1 校园网设计框架
        3.4.2 核心层改造思路
        3.4.3 汇聚层改造思路
        3.4.4 接入层规划思路
        3.4.5 VLAN规划
        3.4.6 IP地址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敏捷校园网结构设计
    4.1 敏捷校园框架设计
        4.1.1 逻辑框架设计
        4.1.2 网络实体架构设计
    4.2 IPV6 业务兼容性承载方案
        4.2.1 IPV6 兼容概述
        4.2.2 接入层IPV6 兼容设计
        4.2.3 汇聚层IPV6 兼容设计
        4.2.4 核心层IPV6 兼容设计
        4.2.5 园区出口IPV6 兼容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敏捷校园关键应用实现
    5.1 交换机的堆叠
        5.1.1 堆叠卡组建堆叠
        5.1.2 业务卡组建堆叠
        5.1.3 堆叠故障处理方法
        5.1.4 效果分析
    5.2 交换机的集群的安装与组建
        5.2.1 集群交换机的安装
        5.2.2 通过业务口组建集群
        5.2.3 集群卡故障处理
        5.2.4 业务卡故障处理
        5.2.5 效果分析
    5.3 IPCA原理与实现
        5.3.1 IPCA应用场景
        5.3.2 网络级丢包统计模型
        5.3.3 设备级丢包统计
        5.3.4 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CMNET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及部署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文章主要内容
第2章 主要理论技术概述
    2.1 IPv6 协议
    2.2 IPv4与IPv6 对比
    2.3 双栈过渡技术简介
    2.4 隧道过渡技术简介
    2.5 NAT技术简介
        2.5.1 NAT技术概述
        2.5.2 NAT444 策略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域网的规划与建设分析
    3.1 某公司现网拓扑情况
    3.2 现网问题分析
        3.2.1 设备改造
        3.2.2 人员能力提升
        3.2.3 IPv4 网络体验感知
    3.3 IPv6 过渡需求原则及城域网改造范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域网IPv4向IPv6 过渡方案
    4.1 某公司城域网网络现状
        4.1.1 网络改造计划
        4.1.2 存在的短板问题
    4.2 IPv6 过渡技术选择
    4.3 城域网IPv6 过渡步骤
    4.4 某公司地址规划
        4.4.1 地址核算模型
        4.4.2 网络及用户地址规划
    4.5 某公司城域网IPv6 过渡方案设计
        4.5.1 网络基本情况介绍
        4.5.2 改造内容
        4.5.3 现网协议部署情况
        4.5.4 路由协议部署
        4.5.5 家庭宽带接入部署
        4.5.6 网络安全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域网配置与测试
    5.1 设备配置总体原则
    5.2 核心NE5000E设备配置
        5.2.1 ISIS路由协议配置
        5.2.2 BGP路由协议配置
        5.2.3 静态路由配置
    5.3 华为BRAS(ME60-X16)设备配置
        5.3.1 全局下开启IPv6 功能
        5.3.2 BRAS互联接口IPv6 配置
        5.3.3 路由协议配置
    5.4 场景测试及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云网嬗变:定不负“云”起之望[N]. 徐勇,马赫. 人民邮电, 2022
  • [2]时间敏感网络资源调度机制研究[D]. 丁易.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IPv6+”的智能IP网络方案[J]. 王晨曦,古锐,肖亚群,王卫波,王肖飞,刘悦. 电信科学, 2020(08)
  • [4]5G承载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D]. 蔡承德.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VoLTE网络优化与改进措施研究[D]. 赵天姿. 吉林大学, 2020(08)
  • [6]从2019年财报看ICT行业的“辛”与“兴”[J]. 蒋雅丽. 通信世界, 2020(09)
  • [7]混合组网下的VoLTE网络优化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与实践[D]. 李懋林.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8]VoLTE系统建设的研究[D]. 李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9]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敏捷校园优化方法[D]. 马骏.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10]CMNET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及部署方案研究[D]. 吴念达. 吉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华为推出IPv6端到端全业务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