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证券网解读券商新概念

飞虎证券网解读券商新概念

一、飞虎证券网诠释经纪新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王砂砂[1](2016)在《“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彩贵州”是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为提升贵州新形象,提高贵州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贵州文化强省,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区域文化品牌。基于“多彩贵州”特殊的“文化性”、“经济性”属性,品牌走“公益性”、“市场性”双效益的发展路径,被置于贵州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大局中进行思考。同时,“多彩贵州”作为中国首个全类注册的文化品牌,被写入国发【2012】2号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从民族学、文化产业学、传播学等学科角度出发,通过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区域环境、文化产业环境、经营管理环境、政府扶持环境四个领域优势研究分析品牌的发展机理,为提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做出思考。文章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分析了文章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及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多彩贵州”品牌发展历程主要为三阶段:起点:从文化活动到文化品牌;发展:“多彩贵州”品牌产业化过程;成效:初步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第三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现状研究。首先,全面分析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的基础,其次,基于品牌“公益性”、“经济性”双重属性特征,结合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多彩贵州”品牌形象认知度以及品牌授权企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四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即运用理论透彻分析品牌发展中问题的成因。通过对品牌授权企业的调查资料分析,总结出区域环境、文化产业环境、经营管理环境、政府扶持环境四个维度的优势发挥对品牌内在发展影响较为深入。第五章,在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历程的梳理,品牌整体形象、品牌授权企业的现状分析,以及品牌内在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品牌发展的建议对策。结语部分,在网络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观察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理论分析研究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性的概况。

黄书亭[2](2008)在《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南北战争以降的背景下,依托管理学基本原理,在多学科的视域中,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哲学、类型学、案例研究为框架,综合集成各种思想方法,以20世纪美国杰出CEO安德鲁·卡内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亨利·福特、艾尔弗雷德·P·斯隆、托马斯·J·沃森、小托马斯·J·沃森、李·艾柯卡、杰克·韦尔奇为线索,用比较的视角,实证的方法,述评的文体,对重大危机事件进行描述、对比、统计、总结、研究,基于案例进行推理,剖析决策过程,认识危机的发生机制与显着特征,分析危机管理策略,上升为方法论原则,回归到危机管理实践。危机的分类多种多样。危机的酝酿、发生和变化,关联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危机是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管理理论逻辑展开的结果,是人格缺陷、制度缺陷、美国难题的体现,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技术失灵”的后果,是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是若干周期理论的折射,是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较为科学的危机管理策略是:诚信,务实,盈利,专注,清醒,依法经营,肩负使命,洞悉人性,妥当归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财富观,承担社会责任。真诚面对公众,善待伙伴,擅长沟通,善于管理上司,防范环境污染,提防政治风险。热爱生活,忠于家庭,积极休闲,交往慎重。面对现实,反应适度,持续改进,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核心能力,摆脱行为惯性,不苛求完美。讲究方法,规避不确定性,创新品牌,警惕多元化陷阱。重视隐性知识,注重教育训练。保持历史感,避免简单化,建立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柔性的组织结构、规范的法律机制,建立“高瞻远瞩公司”。本文提供观察美国近现代史的新颖视角:多角度勾连企业、人物、社会与历史,构成研究美国经济制度史乃至美国历史的参照系,为理解企业管理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为观察新闻史、战争史及休闲史,为评价美国文化、美国内战、工人运动、城市化、新政、美国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提供新视角;本文是案例研究的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核心概念,选择事例,分析数据,提炼观点,审视、验证和创新传统理论,弥补理论分析的空洞、乏味,避免随机、失控现象,兼顾量的研究与质的分析,在研究和运用上开辟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建议,研究过程规范、标准;本文是学科交叉的有益探讨:涉及宽泛的时空范畴,涉猎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军事学等领域,在管理学与多学科的融合中,剖析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阐释杰出CEO的历史地位、得失成败与现实价值,体现扎实的人文功底,有助于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其研究策略、文体与叙述方式,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张苹[3](2007)在《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图书承袭了图书自产生以来的种种符号凝结,根据不同符号特征显现的比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沿袭传统图书的符号,以传播作者思想观点为主的图书,包括学术专着、自费出版物和传达政府意识形态的政策资料性读物;二是承接近代大众图书符号,以传递科技知识、人文关怀为主的实用性书籍,包括各类教材、教辅及专业图书;三是关注社会热点,消费大众欲望,制造符号霸权以谋取利润的畅销书。其中畅销书及畅销书现象是当代文化向消费转型最突出的代表,越来越受到大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对畅销书的研究却没有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研究做得深入。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畅销书是大众图书商业操作的成功范例,只是大众图书的冰山一角,与整个图书文本的研究牵连太多;而且畅销书的主题此起彼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致使文本过于分散,研究文本难以确定;二是畅销书运作涉及的环节太多,一本书能否畅销,文本只占三分之一的因素,此外还与出版编辑、装帧设计、营销宣传、物流、商流等诸多环节相关,业外人士很难把握。在信息泛滥,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图书生产面临越来越残酷的竞争:既要面对几十万个品种对图书市场的分割,又要面对报刊、影视和网络对人们注意力的分散。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图书传播最大化,成为名利双收的畅销书,是业界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实呼唤对图书畅销模式的深入研究!但目前对畅销书的研究还大都停留在一些个案分析的表象上。畅销书是图书生产与传播的最高级阶段,凝聚了图书文化符号的历史内涵;在现代消费社会,又显示出文化消费品的种种特点。为了动态地全面把握畅销书和畅销书现象,本研究将图书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符号,将之置于历史的、社会的大语境中,关注不同历史阶段的图书的符号特征,着重研究从传统经典图书到近代大众图书再到当代畅销书符号的转型的实现过程,力求寻找图书符号的产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对应关系;探讨图书符号对人们认知心理的影响和对社会文化的构建的辩证关系,深入理解畅销书符号消费与社会流行思潮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寻出图书畅销的规律。围绕这个主题,本研究共分八个部分展开:第一章是论述了对图书符号转型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第一节概述了我国当前大众出版面临的困境以及畅销书的研究对书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说明畅销书是符号消费的典型,引出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畅销书及畅销书现象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节综述了图书特别是畅销书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图书研究的局限;第二节介绍研究文本的来源以及对这些文本的选取运用的方法;第三节对研究方法——符号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介绍了罗兰·巴特的符号阐释学和鲍德里亚的符号经济学理论和成果,对在研究中进一步使用符号学打下基础。第四节提出本研究的学术创新点和难点,指出本研究在学术上的重要意义。第五节搭建了本研究的框架结构。第三章对我国古代图书符号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节分别从文明的发展需求、生产力技术的提高和文化教育的普及等角度论述了图书发展的历程,指出图书是社会文明的符号。第二节对古代主要的经典图书、启蒙读物和休闲读物分别进行了描述,以便对古代图书的文本的总体情况进行大致勾勒。第三节论述了古代图书生产和传播的概况,并从文教政策和文官制度详述了社会政治制度对图书符号的打造之功,并以《西厢记》的传播为例,说明了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第四节对传统图书承载的主要价值观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书写风格、内容分布和阅读方式进行总结,获得了传统图书的基本符号特点。第四章是对传统图书向大众图书的转型过程进行分析。第一节介绍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对新式出版物进行了分类描述,使我们对近代图书出版状况有大体的认识。第二节分别从近代图书创作主体的转变、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广以及图书生产目的改变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图书大众化的过程。第三节归纳了近代图书实用性、世俗化、多元政治性和交流互动性等符号特点,讨论了近代社会价值体系的转变与图书符号转型之间的关系。第四节详细论述近代大众传媒的兴起,并从其对大众读者的培养、对大众文化环境的构建着手对图书符号的转化过程进行了描述,说明图书符号的转变是与社会语境的构建紧密相关的。第五章是对中国都市人阅读轨迹的梳理。第一节对畅销书排行榜的发展历史做了简述,对其符号意义做了分析,指出它对畅销书文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对1995~2004年历年的畅销书排行榜加以归纳整理,直观展示了中国畅销书的发展轨迹,并对每一年的畅销书形势进行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畅销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第六章是对人物类畅销书和经管类畅销书进行的符号学的分类研究。第一节按社会角色分类对人物类畅销书人物符号的消费热点进行剖析,归纳出现代人眼中“成功人士”的标准的转变过程。第二节通过对不同阶段经济类畅销书蕴涵的财富观的分析,寻找出现代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认识。由此得出畅销书符号消费主要源于人们对于价值观转化社会认同的需要。第七章是对畅销书运作过程中的符号策略进行的分析。第一节论述了在畅销书文本的生产、宣传和销售环节中符号策略的运用。第二节以《富爸爸穷爸爸》为例,说明符号在畅销书营销中的巨大威力,揭示出畅销书是出版者、传播者和读者在符号传播机制下共同创造的神话。最后是结语,归纳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指出畅销书研究对书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图书营销传播中符号学的使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在整个研究中,第二、三、四章是对图书符号的纵聚合进行历时性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的分析和评述上,并利用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传统图书、近代图书和以及现代畅销书的符号特征。第五、六、七章是我研究的重点,着重从当代社会文化经济的角度对畅销书符号和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这是对畅销书符号横组合的共时性研究,力求寻找出各种社会因素在流行文化的系统中,如何互相影响;作者、媒介和读者如何在符号机制下,共同建构出畅销书的神话。所以我的整个研究分两条主线进行:首先将图书置于不同时代经济文化的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图书这一人类文化心理符号的消费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的内在关联;再将畅销书现象作为研究当代图书符号的范例,研究近十年畅销书主题的变化,研究它们如何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从生产、宣传和销售这三个环节中去剖析和总结它们如何被编码,如何被解码,如何被接受,找出符号运用与图书畅销的关系,由此印证文化消费与现代人们的审美价值的同质同构关系,揭示在图书推广传播中人类审美价值概念化的符号运作模式。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符号学这一融会了社会学、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的研究的方法,借用了罗兰·巴特符号学分析理论和鲍德里亚符号经济学的成果,并结合内容分析、现象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不同时代的图书符号、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突出图书符号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从文本创作、宣传、营销等角度对畅销书制作提供有益的思路。本研究开创了图书营销传播符号学的先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现代消费社会,在人们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时,只有图书生产者、传播者充分了解并掌握运用符号学的方法,才有可能将图书生产传播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厘清,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审美心理与价值观的变迁,才能充分利用符号学的原理策划出契合人们需要的选题,增加其符号内涵,加速其传播,促进人们对图书的接受和解读,实现图书销量的最大化。因此本研究的成果更具现实意义。

刘丽,胡槿,杜华[4](2006)在《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研究说明

张志安[5](2006)在《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 ——《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个案,考察其创办十年来的发展路径以及新闻生产的复杂过程,从编辑部场域的视角出发研究其新闻生产和社会控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力图揭示潜藏在宏大叙事和简单概括的理论背后真实、复杂的新闻生产实践和力量规制特征,由此,给我们解读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新闻改革与社会转型、媒介系统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勾联关系提供生动的现实依据。论文整体采用媒介组织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取向,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等人类学研究方法,深入南都编辑部组织内部进行研究,无论理论路径的确定或研究方法的运用都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创新价值。论文的逻辑组成主要包括“厚重描述”和“理论阐释”两部分,试图在描述南都复杂的新闻生产过程基础上,加以抽象、贴切的理论阐释。本文首先在前言中说明了选择南都作为研究个案的两点理由,继而在第一章中提出论文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并对中外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理论综述,同时对论文的关键词做了必要解释;第二章梳理了南都发展的三个阶段,然后对其“主流”转型的实质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其发展过程与外部政治和经济控制因素及内部专业控制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章从南都日常的新闻生产过程和编辑机制入手,分析其编辑部组织的价值观及新闻生产的场域特征;第四章研究南都时评的发展轨迹,着重叙述其从“公民写作”向“精英写作”、从公众表达向思想启蒙的转变过程,并分析其功能与意义;第五章研究南都的深度报道,先简要梳理其发展过程、编辑机制和报道形态,然后重点分析“孙志刚事件”报道的新闻生产过程,最后对深度报道的新闻生产特征及功能进行总结分析。在探究南都深度的操作策略及其新闻生产和社会控制的互动关系时,笔者还尝试提出“策略突围”、“协同默契”等概念,并做原创性的阐释;结语部分先将南都编辑部新闻生产的特征置身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情境中,分析此个案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然后以此为角度观察媒介、市场与民主在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互动关系,最后就都市报如何在市场化进程中更好地承担公共传播的责任提出若干建议。

李启军[6](2005)在《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这是一个符号统治的时代,其中也包括影视明星偶像符号的统治。在符号社会里,影视明星是符号化的影视明星。一个个影视明星偶像在不同的影视观众那里就是一个个意义充实的符号。 明星符号构成了当代人日常生活、思想沉思、艺术想象、社会批判的文化语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我们的学者在言谈、写作中要特别表示出对明星们的不屑一顾时,恰恰表征了明星现象、明星文化打破了我们可敬学者心中的那份宁静。既然明星现象、明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与其不闻不问或者情绪化地批判,还不如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思考和追问。 “追星”是当前社会的一大时尚。媒体在追星,制片商、导演在追星,影视迷们在追星。从报纸、杂志到电视、网络,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会开辟专门的版面、栏目、节目、窗口给各路明星,这是媒体的“追星”;影视片惯常打出明星牌、排出明星阵营,这是制片商、导演的“追星”;有自己的偶像出演的影视片就满怀热情去看,否则就没兴趣去看,这是影视迷的“追星”。媒体及制片商、导演追星,看重的是明星们的符号价值——体现为收视率、票房收入;影迷们追星,看重的是明星们的符号意义——在他们身上获得某种人生感悟和启迪,想象地满足某种愿望。所以,看影视明星、聊影视明星、读影视明星、写影视明星、追影视明星,也包括骂影视明星,成了当代大众日常生活必需的调味品。如果没有了影视明星可看、可聊、可读、可写、可追、可骂,对不少fans来说,恐怕不仅仅是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而且会感觉生活没有了意义。 虽然不能说没有明星制就没有明星,但是商业化的明星确实是作为商业手段的明星制的产物,而明星制是与影视的商业化发展互为表里的。中国影视业要走商业化道路,就不能拒绝明星制,就需要拥有自己的明星队伍。要培植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就不能伤害影视迷尤其是青少年影视迷对影视明星的那份

岳彩申[7](2003)在《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文中研究说明法律的形式一直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昂格尔认为,在现代西方法治的历史上,有一个压倒一切并包容一切的问题,即法律的形式问题。尤其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的变迁,形式理性逐渐成为理性的核心,从形式理性的角度对法律进行实证性研究,成为法学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经济法也不能例外。经济法自产生以来,一直是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对象,有关经济法研究可谓硕果累累。这些成果对于建立恰当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立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经济活动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是比较大的,在各种法律规范中,经济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以科学技术主义为基础以及以技术性为特征的形式理性表现得较为明显。然而,国内对经济法的形式理性缺乏必要的探讨,以价值判断与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辩性分析主导着经济法的研究,并引发了许多的学术争论。这种有关价值判断的讨论当然是重要的,但这种以价值性评价为基础的研究毕竟无法回答经济法的许多问题,如经济法的规范性问题、自治性与形式化的问题、基本范畴问题等,都不是用价值判断所能解释的。因此,对经济法的形式理性进行探讨,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也成为解释许多经济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必要途径。本文力求通过对经济法形式理性的研究,为认识经济法提供某些新的视角和新的解释。 如何界定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是本文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界定了经济法形式理性的维度与价值,即从制度角度、语言与符号的角度,以及思维方式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经济法的形式理性。从制度的视角讲,经济法的作用主要属于形式理性的作用,即为对国家干预提供可遵守的规则与程序。之所以经济法对于国家的干预行动而言主要具有形式理性的意义,是因为国家只要遵守经济法的规则与程序,其干预即被认为是正当的,至于国家干预遵守了经济法规则与程序是否就是正确的,经济法在制度层面无法完全回答这一问题。在这样的语境下,经济法通过规则与程序确认国家干预权的合法性,确认国家干预的有限性,并对国家干预施加程序上的限制。从语言与符号的角度,经济法的形式理性则发挥着通过语言表达要求与命令、为人们提供知识并传播经济法律制度的功能与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讲,经济法形式理性是一种通过语言符号进行交流与传达的手段。因此,如何通过语言的媒介准确与恰当地传达经济法规范的要求,是形式理性的重要内容。在思维模式与技术的视角,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是人们思考与处理经济法律问题的范式、方法与技术。从这一角度讲,经济法的形式理性实际上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从这三个维度看,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是经济法作为统一的、普遍的、实在的规则所赖以存在的载体。由此决定了研究经济法形式理性的方法必然是以实证的方法为主导。 既然经济法的形式理性存在于制度、语言与符号及思维方法与技术三个不同的层面,在第二章的内容中,本文着重探讨了经济法的逻辑起点、基本命题的可证伪性及基本范畴。本文认为经济法的逻辑起点是集体理性的有限性。因为人们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有了法律及其他规范。因为在市场中,集体理性是有限性,便需要国家干预并制止非理性的集体行动。为了保证国家干预的有效性与正当性,便产生了经济法,以约束国家干预经济的行动。虽然这些命题并非不可证伪,但可证伪性并不影响这些命题的合理存在。以集体有限理性为基础,本文认为经济法的初始范畴是经济权利,经济平等权、经济自由权及国家干预权构成经济法最基本的范畴,经济法体系就在这些范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经济法的形式理性集中体现在其规范性上,因此,本文第三章专门分析了经济法规范性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确定性与普遍性;分析了经济法规范在逻辑结构上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法自身的特点,其规范性出现明显的弱现象,即经济法的体系不如传统法律部门那样严密,其范畴与术语从经济学与其他法律部门中借用较多等。针对经济法规范性相对弱化的现象,本章全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经济法规范性的弱化是由其强调追求结果正义的个性以及满足经济不断变化的要求所决定的。 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优先性一直是法学领域争论的问题,就经济法而言,究竟是形式理性优先还是实质理性优先,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个性讲,经济法更倾向于追求实质正义,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经济法是社会实质正义的结果。但本文认为,虽然经济法更强调追求实质正义,以此解决现代社会的诸多矛盾,但经济法在多数情况下,形式理性仍然具有优先性。当然,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实质理性则具有优先性,而且经济法实质理性具有优先性的情况多于传统的法律部门。从理论上强调经济法形式理性的优先性,意在于要求政府及其机构在处理经济事务时,通常情况下仍然必然坚持规则与程序至上的法治理念。 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规范群体,当然有独立与自治的诉求。经济法的独立与自治程度最终会影响国家干预经济的制度化程度,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法治化程度。而经济法的独立与自治很大程?

路勇[8](2000)在《飞虎证券网诠释“经纪人”新概念》文中提出

二、飞虎证券网诠释经纪新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飞虎证券网诠释经纪新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文化品牌研究现状
        1.2.2“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发展历程
    2.1 形成:从文化活动到文化品牌
        2.1.1 品牌的由来
        2.1.2 品牌的塑造
    2.2 发展:“多彩贵州”品牌产业化过程
        2.2.1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成立。
        2.2.2 确定品牌核心价值,形成品牌知识产权
        2.2.3 规范品牌商标管理、引导品牌授权使用
    2.3 成效:初步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2.3.1“多彩贵州”旅游产业群
        2.3.2“多彩贵州”会展产业群
        2.3.3“多彩贵州”演艺产业群
第三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现状研究
    3.1“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基础
        3.1.1 贵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3.1.2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3.2“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形象认知度分析
        3.2.1“多彩贵州”品牌整体形象分析
        3.2.2“多彩贵州”品牌文化内涵分析
        3.2.3“多彩贵州”品牌文化符号分析
    3.3“多彩贵州”品牌企业现状分析
        3.3.1“多彩贵州”品牌企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
        3.3.2“多彩贵州”品牌民族特色性强
        3.3.3“多彩贵州”品牌发展类别集中,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3.3.4“多彩贵州”品牌发展受重视不够
        3.3.5“多彩贵州”品牌核心定位问题凸显
        3.3.6“多彩贵州”品牌发展方式欠佳
        3.3.7“多彩贵州”品牌传播方式固化,营销手段单一
第四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
    4.1 区域环境优势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1.1 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多彩贵州”鲜明的区域形象特征
        4.1.2 人文环境赋予“多彩贵州”独特的品牌文化
        4.1.3 历史工艺传承赋予“多彩贵州”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
    4.2 文化产业环境优势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2.1 文化产业规模化带动“多彩贵州”品牌快速发展
        4.2.2 文化产业集约化提升“多彩贵州”品牌价值创造能力
        4.2.3 文化产业一体化促进“多彩贵州”品牌企业进一步打造创意产业群
    4.3 经营管理环境优势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3.1 商标注册和授权管理促进“多彩贵州”产权清晰化
        4.3.2 监督规范管理利于提高“多彩贵州”发展效率
        4.3.3 品牌服务指导促进“多彩贵州”管理规范化
        4.3.4 营销推广提升“多彩贵州”知名度和塑造品牌良好形象
    4.4 政府扶持环境优势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4.1 政府提供政策扶持,推动“多彩贵州”品牌发展
        4.4.2 政府引领“多彩贵州”品牌发展方向
    4.5“多彩贵州”品牌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五章“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对策研究
    5.1 培育区域优势,凸显“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定位差异化
        5.1.1 挖掘“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区域特色
        5.1.2 保护和发挥自然资源环境优势
        5.1.3 整合提炼民族特色文化,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5.1.4 发挥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优势,塑造品牌特色
    5.2 培育和优化“多彩贵州”产业环境
        5.2.1 以优势、特色文化产业为依托,挖掘培育“多彩贵州”文化品牌
        5.2.2 以技术改良为手段开发和提升“多彩贵州”品牌产品
        5.2.3 以产业化带动“多彩贵州”品牌规模化和标准化
    5.3 完善“多彩贵州”品牌经营管理
        5.3.1 完善“多彩贵州”品牌产权制度,规范品牌授权申请使用制度
        5.3.2 完善注册商标和产品认证,规范和保护“多彩贵州”文化品牌
        5.3.3 加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形象塑造
        5.3.4 完善“多彩贵州”的传播推广与营销策略
    5.4 强化政府调控与扶持引导
        5.4.1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扶持“多彩贵州”品牌发展
        5.4.2 基于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促进“多彩贵州”品牌发展
        5.4.3 建立和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一“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形象调查问卷
    附录二“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2)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问题的意义与背景
    1.3 案例研究论考
    1.4 理论框架与篇章结构
    1.5 成果及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2 美国杰出CEO的综合背景
    2.1 美国近现代史概观
    2.2 CEO与"美国的世纪"
    2.3 企业环境的综合透视
    2.4 哲学视域中的管理与危机管理
    2.5 本章小结
3 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
    3.1 基本概念的进一步考察
    3.2 危机管理的理论渊源
    3.3 危机管理的类型学分析
    3.4 危机管理的多重研究向度
    3.5 危机成因剖析
    3.6 本章小结
4 泰罗、法约尔、韦伯时代(1890-1929)
    4.1 卡内基:蓝海战略与危机管理
    4.2 卡内基&弗里克:罢工事件与连锁反应
    4.3 摩根:危机管理中的传媒攻略
    4.4.本章小结
5 西奥多、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1901-1972)
    5.1 福特家族:家族企业与危机管理
    5.2 托马斯·沃森:企业文化、大型活动与危机管理
    5.3 斯隆:组织变革与危机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德鲁克时代(1945-2005)
    6.1 小托马斯·沃森:向上管理与危机管理
    6.2 艾柯卡:企业家社会的危机管理
    6.3 企业危机管理策略探析——以韦尔奇为例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案例的危机管理拓展研究
    7.1 休闲与创新
    7.2 军旅生活对CEO危机管理策略的影响
    7.3 杰出CEO人际关系策略考论
    7.4 "事业部制"理论应用研究
    7.5 危机管理策略的文化哲学批判
    7.6 危机管理策略述要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若干建议
    8.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3)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书业的现状和畅销书的兴起
    第一节 中国书业的现状
        一、大众出版的兴盛
        二、大众出版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畅销书的崛起
        一、畅销书的概念
        二、我国现代畅销书出现
        三、畅销书是典型的符号消费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畅销书研究现状
        一、我国图书研究历史综述
        二、畅销书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文本对象的选取
        一、文本的来源
        二、文本的使用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畅销书与大众文化研究
        二、文化研究的历史源流
        三、本研究采用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学术难点
        一、研究思路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的突破
        三、研究难点
    第五节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三章 传统图书的符号解读
    第一节 图书是文明的表征
        一、图书载体的进化
        二、图书印制工艺的发展
        三、传统图书的生产与经营主体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图书概述
        一、传统的经典图书
        二、古代的启蒙读物
        三、古代的休闲读物
    第三节 图书神圣地位的确立
        一、古代图书的生产和传播
        二、历代文教政策
        三、历代文官制度
        四、文化政治制度对图书符号的塑造
        五、从《西厢记》看科举制对图书传播的影响
    第四节 古代图书的符号意蕴
        一、传统图书承载的主流价值观
        二、传统图书是精英趣味的体现
第四章 近代大众图书的兴起
    第一节 我国近代的图书出版概况
        一、近代图书的定义
        二、近代图书符号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我国近代图书出版概貌
    第二节 图书大众化的过程
        一、生产主体——近代知识分子的崛起
        二、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生产目的的转变
    第三节 近代图书符号的特点
        一、从“文以载道”到“格物致知”
        二、神圣性被世俗化消解
        三、从一元统治的工具到多元政治的媒介
        四、从思想控制到文化交流
    第四节 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图书大众化的实现
        一、近代大众传媒的兴起
        二、大众传媒对我国近代公共领域的建构
        三、大众传媒对近代图书符号转型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 十年排行榜:都市人阅读轨迹
    第一节 我国畅销书排行榜概况
        一、畅销书排行榜的发展史
        二、我国畅销书排行榜的符号意义
        三、本研究对畅销书排行榜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 1995年—2005年畅销书排行榜描述与分析
        一、1995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二、1996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三、1997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四、1998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五、1999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六、2000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七、2001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八、2002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九、2003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十、2004年畅销书排行榜分析
第六章 从符号分析看畅销书转型
    第一节 对人物类畅销书的符号学分析
        一、图书主体人物符号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流行人物符号与“成功”观念转型
        三、人物类图书符号的变迁轨迹
    第二节 经管类畅销书的符号学分析
        一、不同阶段的财富符号
        二、经管类图书:从财富符号到心灵符号
第七章 畅销书运作与符号学运用
    第一节 畅销书运作的模式
        一、文本的生产
        二、宣传造势
    第二节 畅销书经典案例分析
        一、从《富爸爸穷爸爸》看图书的整体符号营销
        二、畅销书是共谋的神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5)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 ——《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取向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核心概念
第二章 发展历程及控制因素
    第一节 萌芽:周报“起步”
    第二节 发展:选择“另类”
    第三节 转型:实践“主流”
    第四节 主流转型的实质动因
    第五节 发展历程的控制分析
第三章 生产机制及场域特征
    第一节 新闻理念与编辑流程
    第二节 新闻生产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新闻生产的控制分析
    第四节 新闻生产的场域特征
第四章 时评:从公众表达到思想启蒙
    第一节 发展轨迹与动因分析
    第二节 编辑形态及生产机制
    第三节 时评生产的控制分析
    第四节 南都时评的功能意义
第五章 深度报道:抵达真相的路径
    第一节 发展轨迹
    第二节 编辑机制及报道形态
    第三节 典型个案:“孙志刚事件”报道
    第四节 新闻生产的控制分析
    第六节 深度报道的功能意义
    附录:“妞妞事件”报道
结语
    一、南都的普遍性及特殊性
    二、负责任的公共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开创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
    第一节 影视明星:被学术研究遗忘的角落
        一、一个明星符号统治的时代
        二、风光与寂寞:明星在大众传媒与学术研究中迥然不同的命运
        三、本研究的具体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影视明星研究现状描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一) 对明星社会地位的研究
        (二) 对明星文化意义的研究
        (三) 对明星身体及其表演的研究
        (四) 对明星符号意义的研究
        (五) 对明星职业工作及与其关联的明星制度的研究
        (六) 对影迷及影迷文化的研究
        (七) 符号学方法的运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一个构想: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
        一、研究对象:中国影视明星
        二、研究方法:符号学
        三、理论架构
第二章 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界定
    第一节 几个相关的概念
        一、影视明星与表演艺术家
        二、影视明星与影视演员
        三、影视明星与影视名人
    第二节 作为象征性偶像符号的影视明星
        一、从商业界定走向符号学界定
        二、影视明星是特殊的象征符号
        (一) 作为符号的象征
        (二) 象征符号是一种内涵符号
        (三) 影视明星是象征符号
        二、影视明星是象征性的偶像符号
        (一) 抽象符号与形象符号
        (二) 影视明星作为偶像符号的特殊性
    第三节 影视明星的符号结构与价值结构
        一、索绪尔二元结构说与皮尔斯三元结构说
        二、影视明星与一般演员的符号结构
        三、影视明星与一般演员的价值结构
第三章 影视明星认定与生产的符号学工程
    第一节 名导名片机制
    第二节 出镜率机制
    第三节 曝光率机制
    第四节 人气指数机制
    第五节 片酬与出场费机制
    第六节 票房号召力机制
    第七节 奖牌榜机制
    小结
第四章 1920-40年代:反叛时代
    第一节 好莱坞影响下早期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运作
        一、好莱坞类型片哺育了早期中国电影类型片
        (一) 国产滑稽喜剧片与好莱坞滑稽喜剧片
        (二) 国产侦探片与好莱坞侦探片
        (三) 通俗社会片与好莱坞情节剧
        (四) 国产爱情片与好莱坞爱情片
        (五) 响应好莱坞等外国历史片的国产古装片
        (六) 受好莱坞西部片、侠盗片启发的中国武侠片
        (七) 与好莱坞歌舞片竞争的中国歌唱片
        二、好莱坞明星制哺育了早期中国电影明星制
        (一) 好莱坞电影明星制
        (二) 早期中国电影明星制
        (三) 明星制与类型片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早期中国电影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1920年代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坏蛋符号
        (二) 侠义英雄符号
        (三) 俊男帅哥符号
        (四) 高超演技符号
        (五) 悲剧人生符号
        (六) 可爱童真符号
        二、1930年代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美女靓妹符号
        (二) 俊男帅哥符号
        (三) 硬汉符号
        (四) 高超演技符号
        (五) 蛇蝎美女符号
        (六) 坏蛋符号
        (七) 开心符号
        (八) 能歌善舞符号
        (九) 才女符号
        (十) 苦难童年或快乐童年符号
        三、1940年代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高超演技符号
        (二) 俊男帅哥符号
        (三) 善良朴实劳动者符号
        (四) 坏蛋符号
        (五) 清纯少女符号等
    第三节 早期中国影星符号意义分析
        一、整体符号意义:反叛先锋
        (一) 192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整体符号的反叛内涵
        (二) 19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整体符号的反叛内涵
        (三) 194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整体符号的反叛内涵
        二、个体符号意义:个案分析
        (一) 中国苦难美女符号——阮玲玉
        (二) “中国电影皇后”符号——胡蝶
第五章 1950-70时代:神圣英雄时代
    第一节 大陆电影生产体制及其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大陆电影生产体制
        (一) 管理机制
        (二) 电影观念
        二、“22大”明星及明星符号类型
        (一) 神圣英雄符号
        (二) 坏蛋符号
    第二节 港台电影生产体制及其明星符号类型
        一、港台商业电影生产体制
        (一) 台湾电影生产
        (二) 香港电影生产
        二、港台电影明星的符号类型
        (一) 侠义英雄符号
        (二) 硬汉符号
        (三) “白马王子”符号
        (四) 青春玉女符号
        (五) 开心符号
        (六) 高超演技符号
        (七) 贫穷善良老人符号
    第三节 1950-7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符号意义分析
        一、整体符号意义:神圣英雄
        二、个体符号意义:个案分析
        (一) 标准军人的符号——王心刚
        (二) 中国功夫的符号——李小龙
第六章 1980年代以来:从平民英雄到平民时代
    第一节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业发展概观
        一、1980年代以来大陆影视商业化进程
        (一) 电影业的重新商业化之路
        (二) 电视剧生产的商业化历程
        二、平民化时代影视英雄叙事的嬗变
        (一) 死了神圣化的英雄,诞生了平民化的英雄
        (二) 影视中的平民英雄叙事
        三、两岸三地影视发展趋向一体化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明星符号类型
        一、政治风云人物符号
        二、帝王符号
        三、侠义英雄符号
        四、男子汉/硬汉符号
        五、女强人符号
        六、俊男帅哥符号
        七、美女靓妹符号
        八、小人物符号
    第三节 1980年代以来中国影视明星符号意义分析
        一、整体符号意义:大众世俗理想与愿望
        二、个体符号意义:个案分析
        (一) 英雄气平民符号——周星驰
        (二) 普通平民符号——葛优
结语 一个新概念:明星符号学
    一、解神话:鲍德里亚消费符号学批判
    二、“明星符号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渊源
        (一)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二) 卡西尔的文化人类学符号学
        (三) 罗兰·巴尔特的神话符号学
        (四) 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学
    三、影视明星的多重符号意味
        (一) 影视明星是影视商业化生产体制的符号
        (二) 影视明星是大众文化心理的表征
        (三) 影视明星在影视生产系统中的符号力量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后记

(7)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经济法形式理性的维度与价值
    第一节 制度维度的经济法形式理性
    第二节 语言与符号维度的经济法形式理性
    第三节 思维方式与技术维度的经济法形式理性
第二章 经济法的逻辑起点、基本命题与范畴
    第一节 经济法的逻辑起点-集体理性
    第二节 经济法逻辑起点的推演与例证
    第三节 经济法命题的可证伪性
    第四节 经济法的范畴体系
第三章 经济法的规范性-形式理性的静态分析
    第一节 经济法规范性的解释与意义
    第二节 经济法及其规范的构成
    第三节 经济法规范性的弱化
第四章 经济法形式理性的优先性
    第一节 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的意义与要求
    第二节 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正当性的论证
    第三节 经济法形式理性优先的相对性与限度
第五章 论经济法的自治与形式化
    第一节 经济法自治的基本要求与动因
    第二节 经济法自治的努力与途径
    第三节 中国经济法的自治与形式化问题
第六章 经济法的开放性对形式化的否定
    第一节 经济法开放性的阐释
    第二节 经济法开放性对自治与形式化的矫正
    第三节 经济法开放性对自治及形式化的否定
    第四节 经济法开放性的限度及其与形式化的协调
第七章 经济法规则与事实的互动
    第一节 经济法规则与事实的分离
    第二节 经济法规则与事实互动条件之一-立法中的利益交换
    第三节 经济法规则与事实互动条件之二-适用中的理解与共识
    第四节 经济法规则与事实互动条件之三-适用的机制与技术
第八章 经济法形式理性的时空性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形式理性条件
    第二节 历史变迁中塑造的形式理性
    第三节 WTO规则与经济法形式理性的新视野
    第四节 经济法形式理性的局限与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飞虎证券网诠释经纪新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研究[D]. 王砂砂. 贵州民族大学, 2016(05)
  • [2]20世纪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D]. 黄书亭.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3]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 张苹. 四川大学, 2007(06)
  • [4]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6(05)
  • [5]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 ——《南方都市报》个案研究(1995-2005)[D]. 张志安. 复旦大学, 2006(02)
  • [6]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 李启军. 四川大学, 2005(02)
  • [7]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D]. 岳彩申. 西南政法大学, 2003(03)
  • [8]飞虎证券网诠释“经纪人”新概念[J]. 路勇. 北京工商管理, 2000(12)

标签:;  ;  ;  ;  ;  

飞虎证券网解读券商新概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