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中医辨证

肥胖症的中医辨证

一、肥胖病的中医辨证(论文文献综述)

谢汉兴[1](2021)在《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探讨电针联合减肥方对相关肥胖指标、临床疗效及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所裨益。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8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电针组30例、减肥方组29例。基于“引气归元健脾胃”的学术思想,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以天枢、滑肉门、曲池、内庭、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关元、气海、下脘、中脘为主穴,波形为疏密波,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3次,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中药组采用清胃健脾减肥方治疗,每日1剂,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疗程同上;治疗结束后,结合患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综合评价,从而观察三组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总结三组间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共有85例完成实验,其中联合治疗组29例,电针组29例,减肥方组27例。(1)临床总有效率: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5.9%,减肥方总有效率为59.3%,经比较,联合治疗组优于电针组及减肥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减肥方组疗效相当(P>0.05)。(2)肥胖相关指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TG、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在改善体重、BMI、腰围、臀围、TG、LDL-C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组及减肥方组(P<0.05);在改善体重、BMI、腰围、臀围、LDL-C方面,电针组与减肥方组疗效相当(P>0.05),在改善TG方面,电针组亦优于减肥方组(P<0.05)。(3)中医症候积分:三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优于电针组和减肥方组(P<0.05),电针组亦优于减肥方组(P<0.05)。(4)炎症因子水平:经治疗后,三组研究对象TNF-α、IL-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TNF-α、IL-6下降程度明显优于电针组及减肥方组(P<0.05),电针组较减肥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减肥方是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及减肥方组,在改善肥胖相关指标方面、机体炎症水平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引气归元健脾胃”为学术思想,根据清胃健脾、化痰消脂的原则选用电针结合减肥方疗法治疗胃热湿阻型肥胖是合理有效的。

曾启峰[2](2021)在《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验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肥胖各项指标如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外周血相关内分泌激素如瘦素(Leptin)、胰岛素(INS)的影响以及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肥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将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30例、西药组30例;埋线组根据三焦辨证分型后以基础穴方(双侧肺俞、脾俞、三焦俞、膀胱俞、天枢和单侧血海、足三里以及命门、膻中、中脘、气海穴)随证加减穴位行埋线治疗,每15天1次,6次为1疗程;西药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起始每日2次,每次餐前口服1片,约一周后,可加至每日3次,每次1片,90天为1疗程。干预治疗结束前后,均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及Leptin、INS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肥胖各项指标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一月后的随访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经实验脱落处理,最终58例完成实验,其中埋线组28例,西药组30例。(1)各项指标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均较治疗前减小,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能改善肥胖指标,两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P<0.05,提示埋线减肥效力优于西药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ptin、IN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均P<0.05),提示两种方法都对肥胖患者Leptin、INS水平具有影响作用,两组间治疗后组间比较均P<0.05,说明在本实验中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Leptin、INS水平的影响作用会比西药二甲双胍肠溶片更明显。本实验对受试肥胖患者进行BMI指数与瘦素、胰岛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瘦素、胰岛素水平均与BMI呈正相关,两组分别以BMI差值为因变量,瘦素差值、胰岛素差值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P<0.05),最终发现两组纳入模型的两个变量均P<0.05,说明瘦素、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会对BMI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3)BMI反弹情况:埋线组BMI反弹3例,西药组BMI反弹11例,两组BMI反弹率经卡方检验比较,P=0.01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埋线治疗较西药治疗更不容易出现BMI反弹。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和西药(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治疗肥胖,但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疗法的减肥效力更为突出,并且埋线减肥在长效治疗、巩固疗效方面较西药治疗会更具优势,这可能是因为穴位埋线良性调节了瘦素及胰岛素水平,改善了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机制从而达到了减肥目的。

尹甜甜[3](2021)在《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观察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水平的影响变化,并与单纯针刺疗法做对照相对比,在临床疗效差异上进行两组比较,以探析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治疗该病的临床价值,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的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患者,共纳入66例,每组33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将埋线组替换成Ⅰ组,针刺组替换成Ⅱ组,将33个Ⅰ组与33个Ⅱ组排成一列,再用Excel的rand()函数随机打乱,按就诊先后顺序进入Ⅰ组、Ⅱ组。埋线组进行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第一组选穴:带脉、章门、五枢、维道、地机、血海、足三里、丰隆(均取双穴),第二组选穴:带脉、章门、五枢、维道、三阴交、阴陵泉、上巨虚、梁丘(均取双穴),两组进行交替埋线,15天治疗1次,2次为1疗程。针刺组选取《针灸治疗学》中关于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取穴,处方为:中脘、天枢、大横、曲池、支沟、内庭、丰隆、上巨虚、阴陵泉,加脾俞、足三里健脾利湿,单纯针刺疗法,隔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疗程,均治疗2疗程,两组均在治疗完成后第4周随访。在两组患者基线期、治疗2疗程后进行记录体重(Kg)、体质指数(kg/m2)、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Kcal)水平变化,随访期记录体重(Kg)、体质指数(kg/m2),并分析前后及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运用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1.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上P均>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两组具有可比性。2.完成病例情况:在本次研究期间,共纳入66例,埋线组中止1例,脱落1例,针刺组脱落1例,最终埋线组31例,针刺组32例完成研究。3.体重(Kg)前后比较:在基线期,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P=0.87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上P埋线组前后比较=0.000<0.05,P针刺组前后比较=0.000<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埋线组与针刺组组间比较P=0.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体质指数(kg/m2)前后比较:在基线期,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P=0.07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上P埋线组前后比较=0.000<0.05,P针刺组前后比较=0.000<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埋线组与针刺组组间比较P=0.03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身体脂肪率(%)前后比较:在基线期,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P=0.52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上P埋线组前后比较=0.000<0.05,P针刺组前后比较=0.000<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埋线组与针刺组组间比较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基础代谢(Kcal)前后比较:在基线期,埋线组与针刺组比较P=0.53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两组治疗前后相比上P埋线组前后比较=0.000<0.05,P针刺组前后比较=0.000<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疗程后,埋线组与针刺组组间比较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疗效比较:在2个疗程的治疗后,在疗效分级上,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1%,非参数检验示P=0.01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随访期比较:(1)在体重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比较方面,组内比较中,埋线组随访期分别与埋线组基线期、埋线组治疗2疗程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均<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中,针刺组随访期与针刺组基线期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随访与针刺组治疗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埋线组随访与针刺组随访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中P=0.001<0.05,则两组在随访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BMI治疗前后及随访期比较方面,组内比较中,埋线组随访与埋线组基线期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埋线组随访与埋线组治疗后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针刺组随访与针刺组基线期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随访与针刺组治疗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埋线组随访与针刺组随访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中P=0.017<0.05,则两组在随访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改善体重、体质指数、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水平变化上均有良好疗效,但在降低体重、体质指数、身体脂肪率、基础代谢上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在治疗完成后第4周随访时,埋线组在体重、体质指数上优于针刺组,在远期改善上比针刺组更得到保持。

卢佩佩[4](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福利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张福利教授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处方用药规律,结合平素临床跟师学习和文献研究,旨在总结导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用药规律,以期发现新的药物组合与处方,开拓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新的思路,临床应用上为病患解除疾病之苦,更好的总结名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方法:按照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0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张福利教授在时珍中医馆中医科门诊(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门诊)治疗单纯性肥胖处方为来源进行筛选,共收集完整病历处方216个。通过临床医案采集,结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福利教授在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常用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处方。结果:通过对收集的治疗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215首处方。结果得出药物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有20味中药。药物以寒、温性为主,占77.59%。五味以苦、甘、辛味药为主,占87.23%。归经主要为脾经2539次,胃经2344次、肝经1907次、肺经1815次、心经1265次、肾经971次。在“组方规律”下设置支持个数为213,置信度为0.9,得到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核心药物8味。在“新方分析”下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得到4组新方。结论:1.单纯性肥胖病临床以脾胃气虚证、痰湿内停证、痰瘀气滞证为常见证型,总结出张福利教授在治疗上多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兼以行气通络祛瘀为主要治法;2.甘味、苦味、辛味;温性、寒性、平性;脾经、胃经、肝经为张福利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用药的主要性味与归经;3.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为张福利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主要用药,其中又以茯神、生地黄、甘草、桑寄生、半夏。白术、麦冬、黄芩、竹茹、陈皮、枳实等为核心药物;4.张福利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对机体气机变化的把握贯穿始终。

付培涛[5](2020)在《肥胖症的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肥胖症的病因、症状和中医状态的分布规律,探索肥胖症的症状和中医状态的系统分类方法,及针对病因、中医状态的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中医状态辨识及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防控与中药干预提供借鉴。通过对肥胖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在生活习惯上的改变,降低肥胖症的发病率,对肥胖症的中医状态分类和中药干预方案结果,可为该病临床中药干预提供借鉴。方法1.文献研究法(1)病因文献搜集与整理:检索古籍数据库、现代期刊与博硕论文数据库、超星图书数据库,系统整理分析肥胖症的病因。(2)证候标准文献搜集: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3月期间关于肥胖症中医状态辨识相关文献,包括期刊、博士硕士论文、会议、报纸、专利等文献。然后,逐条查阅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中引用的肥胖症中医证候标准(包括引用标准和自拟标准),提取证候标准的参考文献信息。依据证候标准来源信息,从知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等文献数据库,以及学校馆藏图书等获取肥胖症中医证候标准文本,并按照格式录入为word文档,进行校勘,形成本次研究的证候标准文本。(3)中药干预文本搜集:从上述期刊和博硕论文文献中,筛选有中药干预的文献,并摘录其中的中药干预方案文本。2.数据库方法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平台Microsoft Access2010进行管理,将文献来源、证候、中药干预等文本等按照格式输入数据库,构建证候标准来源数据表、证候标准数据表、中药干预数据表。证候病例数录入:从文献中摘录证候对应的病例数,并录入数据库。3.文本挖掘与数据分析法(1)证候术语规范:原始证候术语以《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的证候名称为依据进行证候术语规范,标准中没有的证候则根据证候命名原则自拟证候名称。(2)文本分词与术语规范:对症状、中药、证候等文本进行人工切词标记,利用SAS9.4软件编程提取症状、中药、单证(由证候名称分解而来)等术语,并输出到Access数据库中进行规范,构建症状、中药和单证的术语同义词表,以规范术语名称。(3)术语分类:对规范后的术语进行系统分类,症状参照国际基层医疗分类(ICPC)体系进行二级分类,并编写ICPC代码;中药参照《中药学》教材的功效分类方法进行二级分类;单证按照病位、病性(包括虚实、寒热)和病理因素进行系统分类。(4)文本频数统计:按照术语分类统计症状、证候、单证和中药术语的频数,及占比。(5)证候、单证的病例数统计:采用SQL查询语句统计规范证候、单证的病例频数及百分比。(6)中医状态与中药干预的关联关系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肥胖症不同中医状态(病位、病性与病理因素)与中药的关系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计算频数、置信度、反向置信度和平均置信度,保留平均置信度大于40%的关联关系。以上文本分词、术语提取、统计分析均在SAS9.4平台上进行。结果1、病因研究结果:肥胖症主要病因为由于素体痰湿、气虚或阳虚,或饮食失节,好静恶动,七情所伤等,致脾胃受损,水湿运化失司、津液温煦受阻,积聚化湿为痰,膏脂痰浊内蕴。2、肥胖症中医症状分析结果:(1)按ICPC分类分析统计结果:一般及非特异的(全身性虚弱/疲倦(339)、其他全身性症状/主诉(191))、消化系统((大便/排便的改变(126)、口/舌/唇的症状/主诉(183)、消化系统的其他症状/主诉(316))、神经系统(眩晕/头晕(119))、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的(肥胖(256))、泌尿系统(尿的其他症状/主诉(127))。(2)症状统计分析结果:形体肥胖(215),头晕(72),神疲乏力(疲乏(51)、嗜睡(48)、乏力(44)、神疲(44)、倦怠(32)、无力(31)、肢体困重(72)),口干(66),腹胀(43),大便多见便秘(65)、便溏(78),女性可见月经不调(45)甚或闭经(28),男性可见阳痿(23)。3、舌象、脉象的统计结果(1)肥胖症脉象频数统计(仅列出百分比>5的脉象):脉细(45.72)、脉滑(30.68)、脉弦(30.68)、脉沉(25.37)、脉数(23.6)。(2)肥胖症舌象频数统计(仅列出百分比>5的舌象):舌苔白(37.76)舌苔腻(30.38)、舌苔薄(27.73)、舌苔黄(15.34)、舌苔滑(9.73)、舌质淡(25.96)、舌质红(19.17)、舌质淡红(6.49)、舌质暗红(5.01)、舌体胖(17.7)、舌边有齿痕(12.68)。4、肥胖症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分析结果(1)肥胖症中医证候引用结果1)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引用文献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脾虚湿阻证(14,41.18)、脾肾阳虚证(9,26.47)、气滞血瘀证(8,23.53)、脾胃湿热证(4,11.76)。单证引用文献频数(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脾虚(24,70.59)、痰湿(20,58.82)、脾阳虚(9,26.47)、肾阳虚(9,26.47)、血瘀(8,23.53)、肝气郁(6,17.65)2)中医标准证候及单证病例数统计结果:标准证候病例数分布(括号内为病例数,百分比):脾虚湿阻证(471,27.72)、脾胃湿热证(288,16.95)、脾肾阳虚证(159,9.36)、肝气郁结证(141,8.3)、气滞血瘀证(114,6.71)、脾肾两虚证(110,6.47)单证病例数分布(括号内为病例数,百分比):脾虚(815,47.97)、痰湿(650,38.26)、肝气郁(258,15.19)、湿热(186,10.95)、脾阳虚(159,9.36)、肾阳虚(159,9.36)(2)肥胖症中医证候与中医症状相关性结果1)标准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脾虚湿阻证:形体肥胖(21,42.50)、肢体困重(17,42.50)、尿少(12,41.43)、脉细(21,44.74)、脉濡(13,43.53)肝郁气滞证:多梦(18,72.47)、胃脘痞满(14,69.33)、月经不调(20,66.21)、失眠(17,65.29)、闭经(17,61.96)、舌质暗红(14,71.61)、舌苔白(17,43.92)、脉弦(23,61.74)、脉细(18,45.34)气滞血瘀证:形体肥胖(16,45.92)、闭经(11,45.12)、月经不调(11,41.45)、脉弦(14,43.99)湿热伤胃证:口干(16,62.70)、消谷善饥(13,56.10)、喜饮(10,49.77)、倦怠(10,47.38)、形体肥胖(14,47.09)、口臭(8,46.06)、肢体困重(11,42.23)、头胀(8,41.67)、舌质红(16,62.31)、舌苔腻(14,50.62)、脉数(15,56.37)、脉滑(15,54.23)湿热证:口干(16,62.70)、消谷善饥(13,56.10)、喜饮(10,49.77)、倦怠(10,47.38)、形体肥胖(14,47.09)、口臭(8,46.06)、肢体困重(11,42.23)、头胀(8,41.67)、舌质红(16,62.31)、舌苔腻(14,50.62)、脉数(15,56.37)、脉滑(15,54.23)脾肾阳虚证:肢冷(14,53.00)、畏寒(10,42.73)、形体肥胖(19,42.53)、舌苔白(21,50.61)、舌质淡(18,46.59)、脉沉(21,54.36)脾肾两虚证:阳痿(13,67.78)、无力(11,49.55)、疲乏(11,43.36)、形体肥胖(13,41.33)、舌苔白(14,46.92)、脉沉(14,49.41)2)单证候与中医症状频数与置信度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脾虚:食欲不振(30,71.83)、肢体困重(26,66.75)、便溏(35,66.24)、疲乏(29,64.09)、无力(23,60.57)、尿少(18,56.92)、浮肿(14,54.69)、形体肥胖(45,53.91)、阳痿(14,52.12)、乏力(16,48.87)、腹胀(20,46.88)、倦怠(8,42.62)、胸闷(10,41.15)、舌边有齿痕(17,58.02)、舌苔白腻(9,57.03)、舌质淡(33,56.91)、舌质淡红(16,54.61)、舌体胖(23,49.92)、舌苔白(32,46.62)、脉沉(35,56.51)、脉濡(15,53.39)、脉弱(9,52.03)、脉细(40,51.87)、脉缓(18,51.57)痰湿:肢体困重(27,81.14)、尿少(16,57.61)、形体肥胖(33,54.00)、浮肿(12,52.14)、倦怠(9,51.89)、食欲不振(18,50.98)、便溏(21,48.95)、疲乏(18,47.67)、嗜睡(12,41.91)、舌边有齿痕(13,50.07)、舌体胖(19,49.56)、舌质淡(22,47.59)、舌苔白腻(7,47.43)、舌苔腻(20,46.61)、脉濡(15,59.96)、脉细(27,46.85)、脉沉(21,43.11)、脉缓(13,42.94)肝气郁:月经不调(24,73.00)、多梦(18,68.16)、胃脘痞满(14,61.47)、失眠(17,60.11)、闭经(17,56.73)、舌质暗红(14,66.33)、舌苔白(22,50.35)、脉弦(31,72.47)、脉细(19,40.44)脾阳虚:肢冷(14,58.44)、畏寒(10,49.41)、形体肥胖(19,45.92)、舌苔白(21,56.19)、舌质淡(18,52.98)、舌体胖(13,44.06)、脉沉(21,59.50)、脉无力(10,45.00)、脉细(16,40.25)肾阳虚:肢冷(14,58.44)、畏寒(10,49.41)、形体肥胖(19,45.92)、舌苔白(21,56.19)、舌质淡(18,52.98)、舌体胖(13,44.06)、脉沉(21,59.50)、脉无力(10,45.00)、脉细(16,40.25)(3)肥胖症中药干预治疗的中药分类统计1)中药频数统计结果(括号内为频数,百分比):茯苓(110,53.4%)、白术(85,41.26%)、泽泻(76,36.89%)、甘草(75,36.41%)、陈皮(53,25.73%)、山楂(49,23.79%)、半夏(42,20.39%)、大黄(40,19.42%)、白芍(36,17.48%)、苍术(34,16.5%)、柴胡(33,16.02%)、荷叶(32,15.53%)、厚朴(32,15.53%)、枳实(30,14.56%)、薏苡仁(29,14.08%)、黄芪(28,13.59%)、川芎(25,12.14%)、党参(24,11.65%)、黄芩(24,11.65%)、桂枝(23,11.17%)。从药物使用频数分析,茯苓在所有药物中使用频数最高。2)中药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利水渗湿药(278)和补虚药(415)使用频次较高,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频次较高的包括茯苓(110)、泽泻(76)、薏苡仁(29);有补虚功效的药物频次较高包括白术(85)、甘草(75)、黄芪(28),提示脾虚湿阻是肥胖症的重要病机。其次为清热药(196)、理气药(162)和化湿药(133)、活血化瘀药(84),提示肝气郁滞、气血瘀阻、阴虚内热和湿热内阻是肥胖症的主要病机。3)中药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中药性味多见于温、微温或者平性药,寒、凉药物少见。(4)肥胖症中医状态与中药用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1)肥胖症病位主要在肝、脾、肠;病理因素主要为气郁、湿、宿食、痰、瘀血;病性虚实以虚为主,包括肺虚、肝虚、脾虚、肾虚,以脾虚为主,病性寒热以热为主。2)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关系分析结果(括号内为频数,平均置信度):脾虚证:白术(48,67.58)、泽泻(33,48.76)、甘草(29,43.11)、陈皮(23,40.55)、苍术(20,45.81)、薏苡仁(17,43.25)、黄芪(17,44.29)、党参(14,40.64)脾虚寒:茯苓(13,49.36)、附子(12,71.58)、肉桂(6,53.34)肾虚寒:茯苓(15,51.07)、附子(14,78.02)、肉桂(7,59.48)、熟地黄(6,42.65)痰:茯苓(21,45.93)、半夏(17,49.55)、天南星(3,55.17)、薤白(2,53.45)、白矾(2,53.45)湿:茯苓(28,44.08);白术(26,44.19);薏苡仁(15,42.53);黄芪(14,40.56);白扁豆(8,48.89);冬瓜皮(4,44.45);远志(3,40.84);绿豆(2,52.22);马齿苋(2,52.22)气郁:柴胡(20,71.97)、白芍(16,55.56)、枳壳(12,53.57)、香附(12,62.50)、郁金(6,55.36)、合欢花(2,54.17)。结论(1)肥胖症并非单一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由禀赋体质、饮食、运动、药物以及精神情志等诸多因素引起机体脾虚、痰湿、脾虚寒、肾虚寒、肝气郁等证候,临床主要表现为表现出形体肥胖,头晕、神疲乏力、大便的异常改变等,脉象多见于细脉、滑脉、弦脉、沉脉、数脉;舌象多见于舌苔白、腻,舌质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2)采用ICPC分类标准对肥胖症的中医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其症状分布特点为:除了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的症状之外,其症状还多涉及一般及非特异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3)采用病位、病性、病理因素对肥胖症的中医状态进行分类,其中医状态分布特点为:多属脾虚、痰湿、湿阻、胃热、脾阳虚、肾阳虚、血瘀、气郁。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肠;病理因素以气郁、湿、宿食、痰、瘀血为主;病性虚实以虚为主,包括肺虚、肝虚、脾虚、肾虚,以脾虚为多见,病性寒热以热为主。(4)肥胖症的中药功效的应用规律为:以利水渗湿药和补虚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的功效为主,且多为补益脾气,性味以温、微温、平为主;利水渗湿药性味以寒凉为主,提示虚证主要为脾气虚,实证主要为湿热内阻,补气健脾,利水渗湿为肥胖症的主要治法。(5)肥胖症中医状态与中药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中医状态的中医干预规律为:脾虚以茯苓、白术、泽泻、甘草、陈皮、苍术、薏苡仁、黄芪、党参、桂枝、砂仁、木香、白扁豆、莲子、人参、益智仁、太子参、沙苑子、绿豆、核桃仁、白芥子等为核心用药;脾虚寒证以茯苓、附子、肉桂等为核心用药;肾虚寒证以茯苓、附子、肉桂、熟地黄等为核心用药;痰证以茯苓、半夏、天南星、薤白、白矾等为核心用药;湿证以茯苓、白术、薏苡仁、黄芪、白扁豆、冬瓜皮、远志、绿豆、马齿苋等为核心用药;气郁证以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合欢花等为核心用药。

姜丽[6](2019)在《儿童肥胖病痰湿型的中医健康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归纳与总结儿童单纯性肥胖痰湿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理论基础,制定与实施中医健康管理方案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为肥胖的防治及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收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78例单纯性肥胖病痰湿型的受试儿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数表分为中医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对中医健康管理组进行3个月的中医健康管理,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于干预前、干预3月后将体脂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患儿家属肥胖知晓度,患儿生活习惯采纳情况及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在肥胖知晓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中医健康管理组在提高儿童肥胖知晓率方面得到提高。在改善生活习惯方面,除适度运动和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无显着差异外,中医健康管理组在增加蔬菜水果、清淡饮食、控制摄入量均得到提高。肥胖控制效果方面,中医健康管理组较对照组体脂率均降低,干预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且嗜食肥甘厚味、肢体困重、大便黏腻的症状也得到一定改善。结论:通过此次中医健康管理研究,证明中医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单纯性肥胖病痰湿型儿童的体脂率,提高家庭对儿童肥胖病的认识,积极预防肥胖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在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儿童肥胖病痰湿型的健康管理模式。

丁晓媛[7](2019)在《济南西藏中学肥胖病与高血压现状与中医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济南西藏中学在读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青少年超重、肥胖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探讨其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舌象特点,并根据中医证型,提出相应的防治青少年高血压的对策。方法:对济南西藏中学的466名中学生进行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筛选出肥胖、超重和高血压患儿。发放调查表,并采集舌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466名学生中,超重的发病率为24.03%,肥胖的发病率为5.15%。男生肥胖/超重率为3.94%、14.28%;女生肥胖/超重率为6.08%、31.56%。在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的发病率为7.8%。男生发病率为13.79%,女生发病率为3.04%。在性别、超重、肥胖、家族史、多盐、运动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特点显示高血压与苔色、苔的厚薄以及裂纹舌之间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证型分布显示以胃热湿阻证居多16例(44.44%),其次是脾虚湿盛证8例(22.22%),肝郁气滞证7例(19.44%),脾肾两虚证5例(13.89%)。结论:济南西藏中学超重与肥胖的总检出率为29.18%,女生的发病率高于男生。高血压发病率为7.8%,其中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运动量多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舌象以裂纹舌、厚苔为主,证型以胃热湿阻证居多,为以后防治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提供依据。

姜斗善[8](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是单纯性肥胖病为研究对象,而收集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最疗效的临床研究文献,腧穴处方整理、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肥胖病的针灸治疗及穴位的配伍情况,以分析针灸穴位优化和配伍规律。方法:收集1950至2018年有关肥胖的现代期刊文献。剔除不合格文献后,在标准文献中整理出完整的针灸方。并利用这些数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Excel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优化针灸处方的配伍规则,并对理论研究进行了说明和补充。结果:通过反复,筛选和分类,共收集针灸文献处方298条,共计137个穴位,总频次为2494次,共计15次经络。腧穴频率分析结果:主要分布于中脘,足三里,天枢,三阴交,丰隆等;经络相关分析结果: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和任脉;部位结果分析:胸腹部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下肢;特定穴的关联分析结果:五输穴数量和使用率非常高。腧穴优选方面,利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中脘(164次),经络的使用最多为足阳明胃经(707次)。腧穴配伍规律优选方面,配伍出现频次最高为中脘配足三里(122次),腧穴配伍具有局远配伍法为主,其次是局部配伍法、远端配伍法,上下配伍法。结论:(1)临床应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优选选择中脘、足三里、天枢等为主。(2)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优选以局部选穴为主,尤其重视五输穴。(3)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腧穴配伍以中脘配足三里为主(4)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腧穴配伍以局远配伍为主。

林缌羽[9](2019)在《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此次课题研究主要是以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的单纯性肥胖病对比普通艾条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雷火灸配合针刺组)及对照组(普通艾灸配合针刺组),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实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的单纯性肥胖病具有更好的效果及其在治疗疾病的相关作用,为中医的辨证施治及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及安全有效的疗法。研究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康复护理中心住院部、中医特色治疗门诊及针灸科门诊就医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中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行随机、单盲的对照研究,将60位受试者患者以1:1的比例分配成两组,治疗组为先针刺中脘、水分、天枢、大横、带脉、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施行捻转手法使针刺得气,针刺时间25分钟。出针后施以雷火灸25分钟,雷火灸脾俞、肾俞、气海、关元,雷火灸施灸部位要以局部皮肤透红为度,施灸结束后使用纱布擦干局部水分;对照组是先针刺中脘、水分、天枢、大横、带脉、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施行捻转手法使针刺得气,针刺时间25分钟。出针后施以艾灸25分钟,艾灸脾俞、肾俞、气海、关元,艾灸施灸部位要以局部皮肤透红为度。背部及腹部灸疗每次交替进行,先阳后阴,先灸背部,再灸腹部。疗程为每周3次,隔日治疗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持续治疗二个疗程,观察两个月后评价两组受试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将数值整理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本研究符合标准纳入的60例患者,最终全部完成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有30例病患,其评估两组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基线用SPSS分析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估两组的体重、腰围、身体质量指数及肥胖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8例。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方法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均有疗效,两组受试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肥胖度都有下降,但治疗效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佳,且患者脾肾阳虚的相关症状,如腰膝酸软、怕冷、腹泻、女性痛经皆有得到改善,可见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法,值得推广。

熊炜[10](2019)在《补脾泻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补脾泻湿法和口服奥利司他片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补脾泻湿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该病提供更好的临床方案。方法:将符合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3例,治疗组用补脾泻湿法治疗,即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奥利司他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脾虚湿阻症状积分的变化来评价补脾泻湿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脱失情况:在治疗期间治疗组脱失患者2例,最终有31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剔除患者1例,最终有32例患者完成治疗。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体重均较治疗之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降低患者体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体重方面疗效齐同。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变化: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体重指数均较治疗之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降低患者体重指数;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体重指数方面疗效齐同。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肥胖度变化: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肥胖度均较治疗之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降低患者肥胖度;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肥胖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肥胖度方面疗效齐同。6)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腰臀比变化: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腰臀比均较治疗之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降低患者的腰臀比;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腰臀比方面疗效齐同。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脾虚湿阻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治疗组脾虚湿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脾泻湿法能明显改善患者脾虚湿阻症状,但奥利司他片对该症状改善不佳;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补脾泻湿法(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及口服奥利司他片均能有效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肥胖度、腰臀比。2)补脾泻湿法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脾虚湿阻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二、肥胖病的中医辨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病的中医辨证(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与单纯性肥胖
        1.1 对单纯性肥胖病名的认识
        1.2 对单纯性肥胖病因的认识
        1.3 对单纯性肥胖病机的认识
        1.4 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2 现代医学与单纯性肥胖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诊断标准及分类
        2.3 病理机制及病因
        2.4 治疗方法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
        2.6 不良反应及其它可能问题的处理
        2.7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三组研究对象体重比较
        3.3 三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比较
        3.4 三组研究对象腰围比较
        3.5 三组研究对象臀围比较
        3.6 三组研究对象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7 三组研究对象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3.8 三组研究对象血脂的比较
        3.9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的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意义
    2 本研究治疗原则及指导思想
    3 本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
        3.1 电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3.2 选方原理及组成
    4 临床结果分析
    5 观察指标的选取
        5.1 肥胖相关指标的选择
        5.2 肥胖与炎症因子水平
    6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研究
        1 单纯性肥胖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2 单纯性肥胖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3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3.1 营养治疗
        3.2 运动治疗
        3.3 药物治疗
        3.4 外科手术
    二、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1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病名
        2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
        2.1 中医病因认识
        2.1.1 饮食失节
        2.1.2 运动不足
        2.1.3 先天禀赋
        2.1.4 年老体衰
        2.1.5 其他因素
        2.2 中医病机认识
        2.2.1 肥胖常伴气血失调
        2.2.2 肥胖发病的病理关键因素
        3 单纯性肥胖的常规中医辨证分型
        4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
        4.1 内服中药法
        4.2 中医外治法
        5 单纯性肥胖的预防调护
    三、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筛选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的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终止、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法
        2.3 异常情况处理
        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5 观察指标
        2.5.1 基础指标测定
        2.5.2 生化指标的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3.1 体重指标比较
        3.3.2 BMI指标比较
        3.3.3 WC指标比较
        3.3.4 WHR指标比较
        3.3.5 Leptin指标比较
        3.3.6 INS指标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的BMI与 Leptin、INS相关性分析
        3.5.1 埋线组治疗前后的BMI差值与Leptin、INS差值相关性
        3.5.2 埋线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5.3 西药组BMI治疗前后差值与Leptin、INS相关性分析
        3.5.4 西药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6 随访情况
        3.7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方案的相关探讨
    2 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法的中医机理探讨
        2.1 三焦与单纯性肥胖相关性
        2.1.1 三焦的概念及形态结构
        2.1.2 三焦生理与肥胖关系
        2.1.3 三焦病理与肥胖关系
        2.2 调理三焦法埋线减肥理念的形成
    3 调理三焦法埋线减肥方选穴组方依据
        3.1 基础穴方
        3.2 辨证配穴
    4 基于实验结果探讨调理三焦法埋线的临床减肥机制
    5 优势与创新点
    6 实验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基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估算
        1.3 一般资料
        1.4 诊断标准
        1.4.1 中医诊断标准
        1.4.2 西医诊断标准
        1.4.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脱落标准
        1.9 剔除标准
    2.干预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操作器材
        2.3 治疗方法
        2.4 注意事项
        2.5 不良反应处理
        2.6 安全性评价
        2.7 疗效指标
        2.7.1 疗效结局指标
        2.7.2 疗效评价指标
        2.8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治疗流程图
        3.2 疗效指标比较
        3.3 穴位埋线/针刺安全性评价
        3.4 结论
讨论
    1.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认识
        1.3 病机认识
        1.4 中医辨证
        1.5 治疗方法
    2.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影响因素
        2.3 治疗方法
    3.带脉理论探讨
    4.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4.1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探讨
        4.1.1 依据探讨
        4.1.2 穴位埋线与脾虚湿阻型关联探讨
        4.2 脾胃经探讨
        4.3 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探讨
        4.3.1 中医认识
        4.3.2 结合脾胃经探讨
        4.3.3 与穴位埋线结合探讨
        4.3.4 与脾虚湿阻型关联探讨
        4.3.5 选穴依据
    5.针刺对照确立依据
    6.研究指标确立依据
    7.研究结果分析
    8.局限性与可推广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不良事件及反应记录表
    附录三 每日饮食运动记录表
    附录四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福利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进展
        1.1 单纯性肥胖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及其预防
    2.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2.2 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对单纯性肥胖病的治疗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选取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信息采集
        2.2 数据挖掘
研究结果
    1.基本信息资料统计结果
        1.1 性别统计结果
        1.2 年龄统计结果
    2.用药部分统计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布
        2.2 药物功效频数频率统计
        2.3 药物常用计量统计
        2.4 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频数频率统计
    3.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处方组方规律分析
        3.1 药物组合分析
        3.2 组方规律分析
    4.基于熵聚类的用药规律分析
讨论
    1.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聚类分析的讨论
        1.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1.2 聚类分析
    2.一般资料分析
    3.药物分析
        3.1 药物四气分析
        3.2 药物五味分析
        3.3 药物归经分析
        3.4 药物频次分析
    4.组方分析
        4.1 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4.2 熵聚类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肥胖症的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肥胖症的中医治疗
        1.1 肥胖症中药治疗
        1.2 肥胖症的针灸治疗
        1.3 肥胖症的推拿按摩治疗
        1.4 肥胖症的功法干预治疗
    2 中医状态理论研究
        2.1 对中医状态的认知
        2.2 中医状态分型研究
        2.3 中医状态的量化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 肥胖症的病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1 肥胖症与饮食的关系及其干预对策
    2 肥胖与体质的关系及其干预对策
    3 肥胖与运动的关系及其干预对策
    4 肥胖与环境的关系极其干预对策
    5 肥胖与精神情志的关系及其干预对策研究
    6 肥胖与药物的关系及其干预对策
    7 讨论
第二部分 肥胖症的中医症状分类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肥胖症症状ICPC分类频数统计
        2.2 肥胖症症状频数统计
5的症状)'>2.3 肥胖症脉象频数统计(仅列出百分比>5的症状)
5的症状)'>2.4 肥胖症舌象频数统计(仅列出百分比>5的症状)
    3 讨论
        3.1 肥胖症症状ICPC分类频数统计
        3.2 肥胖症脉象频数统计
        3.3 肥胖症舌象频数统计
第三部分 肥胖症的中医状态系统分类与中药干预方案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肥胖症中医证候标准引用情况
        2.3 肥胖症的中医证候统计
        2.4 肥胖症证候与症状关联关系分析
        2.5 肥胖的中药干预分析结果
        2.6 肥胖症的中医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肥胖症中医证候标准引用情况
        3.2 肥胖症的中医证候统计
        3.3 肥胖症证候与症状关联关系分析
        3.4 肥胖症中药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3.5 肥胖症中药按功效分类频数统计结果分析
        3.6 肥胖症中药按功效四气分类频数统计结果
        3.7 肥胖症的病位病性状态分类与用药关系分析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儿童肥胖病痰湿型的中医健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资料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调查问卷的制定
        3.3 中医健康管理
        3.4 疗效性观察指标
        3.5 疗效评估指标
    4.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
    2.基本情况
    3.健康宣教干预前后变化
        3.1 儿童肥胖病知晓率
        3.2 生活习惯采纳程度
    4.综合效果
    5.中医证候积分
    6.经典案例分析
讨论
    1.肥胖的中医认识
    2.小儿肥胖与痰湿的相关性
    3.儿童肥胖病痰湿型中医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
        3.1 辨证管理及健康宣教
        3.2 膳食调理
        3.3 运动健康管理
        3.4 规律作息
        3.5 注意情志调养
        3.6 中医特色疗法
    4.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的优势
    5.中医健康管理临床效果评价
        5.1 中医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肥胖知晓度
        5.2 中医健康管理能够纠正肥胖患儿不良生活方式
        5.3 中医健康管理能降低肥胖患儿体脂率及改善临床症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现状分析及健康管理研究
    1.肥胖的现状
    2.肥胖的病因
    3.肥胖的危害
    4.健康管理
        4.1 健康管理的概念
        4.2 中医健康管理及“治未病”思想
        4.3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管理研究
    5.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7)济南西藏中学肥胖病与高血压现状与中医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问卷调查
    1.资料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超重和肥胖病诊断标准
        2.2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2.3 舌象
        2.4 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6.舌象的采集及质量控制
    7.统计方法
调查结果
    1.超重、肥胖病
        1.1 一般情况
        1.2 超重、肥胖病的发病率
    2.高血压
        2.1 高血压的发病率
        2.2 青少年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3 舌象
        2.4 证型分布情况表
讨论
    1 中医古籍对肥胖病的研究
        1.1 概念认识
        1.2 肥胖病的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对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研究进展
        2.1 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发病率
        2.2 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相关因素
        2.3 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病的发病机制
        3 中医古籍对高血压的研究
        4 现代医学对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
        5 现代医学对藏族高血压的研究
结果分析
    1.超重肥胖病的结果分析
        1.1 肥胖病的发病现状
    2 高血压的结果分析
        2.1 高血压的发病率现状分析
        2.2 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2.3 高血压的舌象分析
        2.4 高血压的证型分析及相应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表
致谢
发表论文

(8)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对肥胖病的研究概况
        1.1 西医肥胖病的发病机制
        1.2 西医治疗方法
        1.3 中医肥胖病的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肥胖病进展
        2.1 对于肥胖病的辨证分型
        2.2 有关肥胖病的针灸疗法研究
        2.3 中药方剂内服
        2.4 中成药内服
        2.5 其它治疗
    3 总结
文献研究
    1.数据采集
    2.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统计
讨论
    1.腧穴优选规律研究
    2.腧穴配伍规律研究
    3.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于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一、单纯性肥胖病的定义
        二、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认识
        三、单纯性肥胖病的传统医学病因
        四、单纯性肥胖病的传统医学病机
        五、单纯性肥胖病的传统医学特质
        六、单纯性肥胖病的中医证型
        七、单纯性肥胖病与脾肾两虚型(又称脾肾阳虚型)的关系
        八、单纯性肥胖病中医特色治疗
        九、雷火灸的应用理论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研究概况
        一、单纯性肥胖病的定义及分级标准
        二、单纯性肥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三、单纯性肥胖病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
        四、单纯性肥胖病常见的并发症
        五、单纯性肥胖病的现代医学治疗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式
        二、治疗方式
        三、操作方式
        四、研究治疗疗程
        五、可行性分析
        六、治疗过程间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七、治疗过程可能遇到的不良事件及解决办法
        八、其他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第三节 观察项目
        一、受试者的基本情形:年龄、性别、病程、肥胖度比较等
        二、评估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
        三、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体重、腰围、BMI、肥胖度的变化
    第四节 疗效评判标准
    第五节 统计方法
    第六节 研究结果
        一、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基本资料评估
        二、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三、不良反应事件情形
第三章 讨论及分析
    一、选题目的
    二、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病的总结
    三、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的单纯性肥胖病
    四、穴位选择依据
    五、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补脾泻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研究内容
    1.病例来源
    2.研究方案
        2.1 试验设计
        2.2 病例选择
        2.3 干预方法
        2.4 观测记录
        2.5 临床评价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原则
    3.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基线分析
        3.3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3.4 安全性分析
        3.5 依从性评价
    4.技术路线图
讨论
    1.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1.1 中医对肥胖病名记载
        1.2 中医对肥胖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对肥胖病机的认识
        1.4 单纯性肥胖的中医治疗
    2.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
    3.单纯性肥胖病的危害
        3.1 肥胖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3.2 肥胖对内分泌的影响
        3.3 肥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4 肥胖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4.本课题研究方法的设计
        4.1 脾虚湿阻证型的选择
        4.2 治疗方案的选择
    5.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5.1 基线讨论
        5.2 治疗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量表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肥胖病的中医辨证(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联合减肥方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观察[D]. 谢汉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研究[D]. 曾启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带脉结合脾胃经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尹甜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数据挖掘的张福利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用药规律[D]. 卢佩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肥胖症的因症态系统分类与干预研究[D]. 付培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儿童肥胖病痰湿型的中医健康管理研究[D]. 姜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济南西藏中学肥胖病与高血压现状与中医对策分析[D]. 丁晓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谱研究[D]. 姜斗善.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研究[D]. 林缌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补脾泻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熊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肥胖症的中医辨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