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

浅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

一、谈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雨潇[1](2021)在《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以人教版地理1、地理2为例》文中认为

李宏[2](2021)在《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难度的定量分析 ——以必修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了重大变化。以《新课标》为参照系,编写了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四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由于不同出版社的编写者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广度与深度的把握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势必也会造成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组织形式、呈现风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所以,教材难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基于此,本研究以必修二为研究样本,以地理教材难度模型为研究工具,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以期为教材完善、教材选用、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阅读文献对教材难度进行概念界定、找出有关教材难度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进行梳理,形成文献综述。其次,依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将教材难度研究维度划分为知识内容难度、习题难度、拓展难度。以史宁中的课程难度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地理教材知识内容难度模型;以鲍建生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地理教材习题难度模型;以廖伯琴的拓展难度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地理教材拓展难度模型。再次,进行数据收集,将其分别代入地理教材知识内容难度模型、地理教材习题难度模型、地理教材拓展难度模型,从三个维度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难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内容难度方面,整体来看,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难度水平均高于《新课标》,其中鲁教版的内容难度与《新课标》契合度最高。从各个影响因素来看,在内容广度上,人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的内容广度水平相当,高于鲁教版与《新课标》;在内容深度上,湘教版的内容深度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图版、鲁教版、人教版,《新课标》最低;在进度上,湘教版、鲁教版的课时数高于《新课标》,人教版、中图版低于《新课标》;在可比广度上,鲁教版、湘教版的可比广度与《新课标》的契合度最高,中图版适中,人教版的偏离度最大;在可比深度上,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可比深度均高于《新课标》,其中鲁教版的契合程度较高,中图版、人教版的偏离程度较大。在习题难度方面,整体来看,鲁教版的习题难度最高,湘教版、人教版居中,中图版最低。从各个影响因素来看,在认知水平上,中图版的难度值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版本;在背景水平上,人教版的难度值最高,中图版的难度值最低;在知识含量上,难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人教版;在回应方式上,湘教版、鲁教版的难度水平相当,中图版最低;在设问要求上,鲁教版的难度值最高,人教版、湘教版居中,中图版最低;在信息呈现方式上,鲁教版的难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版本。在拓展难度方面,整体来看,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拓展难度水平相差不大,由高到低可排序为:鲁教版>湘教版>人教版>中图版。从各个影响因素来看,在拓展广度上,人教版中拓展材料的数量要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版本;在拓展深度上,拓展广度较小导致人教版的拓展深度也较小。最后,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在教材完善、教材选用、教学三个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在教材完善角度,本文从三个维度提出相应建议,即知识内容系统应浓缩知识主题,突出核心素养;增加学习方法的指导,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知识类型的均衡选择,重视技能与情感的培养;适当增加学科交叉渗透内容。习题系统应精选问题情境,创设多种呈现方式;设置章节检测题,注重习题“碎片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类型设置多样化,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差异,设置不同难度习题。拓展系统应丰富拓展栏目类型,增强教材的趣味性;注重拓展材料的时效性,逐渐走向生活化;优化拓展内容,合理控制知识容量。在教材选用角度提出建立基于评价的教材选用方案,构建完善的教材选用程序,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在教学角度提出基于教学内容特点,有效控制内容难度;基于习题设置特点,为学生提供分层练习;灵活运用拓展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崔朝峰[3](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文中认为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要求各个学科要制定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由此基础上,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四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人地协调观的研究越发细致,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再次强调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特点来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展开多种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而教材中的活动栏目正是对于上述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通过活动栏目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活动课程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就通过活动栏目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活动、活动栏目以及人地协调观做出了相关的概念界定,对国内外关于活动栏目以及人地协调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梳理,总结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例,对活动栏目的数量、分类、功能以及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同时以新课标以及前人对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研究为基础,对教材中的活动栏目所蕴含的人地协调观以及水平层次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第三部分是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来了解地理活动栏目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在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现状,并就利用活动栏目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和咨询,了解到高中教师对活动栏目使用以及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程度不够,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在第四部分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包括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人地协调观与活动栏目的认知和教学水平,明确活动栏目的人地协调观水平要求等。最后,根据教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付雪[4](2021)在《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 ——以新版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明确将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今后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其中,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现了其培养的必要性。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基于新课标中对人地协调观不同水平的划分,梳理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的内容;基于此,开展针对日照市高一地理课堂教学中人地协调观落实状况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必修一(自然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建议,选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作为案例教学设计。主要结论有:1.通过对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的梳理发现:在涉及人地协调观的内容上,总体所占比重较大,各个章节均有涉及;侧重通过各地理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反映或体现人地协调观念。从表现形式上看,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多借助“活动”、“案例”、“自学窗”以及章末“问题研究”等栏目的设置来体现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念,具有探究性。2.有关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人地协调观的含义及内容,已经意识到人地协调观在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时的重要性,但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其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对人地协调观体现较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精力都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等原因,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3.基于上述调查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改进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建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材内容、组织优化教学过程、及时完善教学反思。4.选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的相关内容,参考上述建议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和改造水循环的某些环节,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该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刘静妮[5](2021)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研究 ——以中图版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课程标准的修订本,提出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材随之更新。本文以2008、2019两版中图版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新教材在编写理念、知识结构、表层系统的变化和特点,并提出教材使用建议和策略,以期能为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研究的起点。通过对2017版课标的分析,发现地理学科的教育理念由三维目标培养转向区域认知、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紧跟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育方针。课程内容内容要求简化;课程结构更全面、系统。2.教材结构体系与学科内容的整体架构。新教材删除了大量理论性知识,补充了土壤及海洋水等内容,知识体系更加系统,也更强调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探究和活动素材的选取更加丰富,更贴合生活实际。3.教材的课文系统是学科内容的系统表述。新教材的课文系统更具逻辑性、条理性;表述更加生活化;教学辅助材料数量明显上升,为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4.教材的图像系统是学科理论内容的生活化表达。新教材的图像系统更丰富多样,素材紧跟时代发展。图文配合程度加强;景观图、组合图数量上升,示意图数量下降;强化了地理知识的视觉呈现效果,增强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学方式的融合。5.教材的作业系统是教学活动的检验。新教材作业题目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图文作的结合;作业数量整体下降,题量分布均匀,分布密度减小,篇幅增加。作业题目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实践性增强。结合新教材特征和中学教师访谈,教师应从教材出发,熟悉、钻研、分析教材,在课堂里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课后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呼斯乐[6](2021)在《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地理学科属性提出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应在理论上成为地理课程共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类型多样,目标鲜明,合理地优化“活动”系统能够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源于蒙古民族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身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教学案例能让蒙授学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真正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本文以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研究背景下,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蒙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典型案例分析,实施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策略,促进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初步形成并拓展学生学习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思路和提高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通过遴选适合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11个“活动”系统,结合蒙授学生学情选择贴近蒙古族生活环境和蒙古族文化习俗的案例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第二,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了解蒙授初中生和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了解和教育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基本内涵的了解不够深刻、对蒙古族文化中蕴含的人地协调思想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具体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实践活动;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缺少学习兴趣、学习途径较为单一、学习方式传统;蒙授初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人地协调观的了解不够系统、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不合理、人地协调观评价方式单一。第三,通过分析16个培养人地协调观为主的典型教学案例,得出教学目标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具体化、教学过程突出人地协调观内涵、教学评价可测量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研读教材和课标是基础、分析学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6个案例分析启示,和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依据课标和蒙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蒙授初中生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相关的案例,教学评价设计要注重将内隐的人地协调观素养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或言语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完善,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3个教学策略:观察民俗,举一反三激发思维火花策略、深学细悟,提升人地协调观认知策略、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操作策略。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四级认知水平,需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在教学案例中突出蒙古族文化习俗或居住环境,教学过程中模拟蒙古族文化习俗或居住环境,运用情境教学;突出人地问题,提供充分的人地协调信息,让学生主动去摸索和探究人地问题;设计开放式结论,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碰撞和思考的空间,避免结论单一、缺乏创新性,而且开放式的作业中,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蒙授初中生达到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目标。

张振洁[7](2021)在《基于地理教科书“活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为例》文中提出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杜威“从做中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了有关教科书中“活动”、地理实践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活动”、地理活动教学和地理实践力进行概念界定;具体研究工作与研究结果有:(1)选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人的分析整理,将“活动”分为两大类:认知类和实践类。(2)并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认知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的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发现实践类活动占比较小(15%)。(3)选择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六个实践类活动从教材、学情、目标和重难点方面进行案例设计。(4)笔者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九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地图的阅读”和“多变的天气”两节课内容,设计出两份调查问卷前测,对现阶段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初中生“活动”教学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具备动手能力但是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水平较低,对实际生活中遇到可实践的地理知识兴趣不强。(5)基于以上前测结果分析,选择教科书中“绘制校园平面图”和“模拟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的“活动”进行教学案例完成实施,展示活动成果。(6)最后从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中,选择适合的题目作为问卷调查后测,以检验通过实践“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否得到提高。因此可见,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践操作中对教科书中给定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手、脑、眼同时动起来,并且让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探究更流畅。证实了通过教科书中“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可行性。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的引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何把实践中获取到的直接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工具,也需要教师针对性的指导。

娜布其[8](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研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如何编写基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以及对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提供课程资源。本文以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教材专题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主题,研究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对人地协调观的维度进行划分,即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等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微观分析,得出每一章节中关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得到的启示与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研究关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典型案例,得到相关案例设计启示,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现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提炼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三大策略:一,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三,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并依据上述案例分析启示与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四节教学设计。

王思源[9](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提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闫明智[10](2020)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研究 ——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地理核心素养构成的三个层次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区域认知不仅是学生分析地理要素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理解人地协调系统的重要思想。因此,把握区域认知素养构成要素及内涵并探索其评价与培养路径成为了一线教师面临的新任务。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分析工具及思想,在区域认知素养评价与培养中的应用具有其潜在的优势。因此,将SOLO分类理论融入区域认知素养的评价及其培养中对丰富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现状,系统梳理近年高考题中的区域认知考试内容,并对区域认知素养能力构成进行详细解析,提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方案。为确保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依据不同教材不同课标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教学要求进行分析,从“思维-递进”“思维-引导”和“思维-进阶”3个视角研发教学资源并创新设计教学案例。基于5个教学班各8场次的测验数据,选定1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共90学生参与2场次教学实验,收回有效试卷185份。结合评价方案、教学案例及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从教学实施过程及区域认知培养模式2个方面出发,对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优化策略进行讨论与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近年高考题中的区域认知考查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对区域认知素养能力构成详细解析,构建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方案。提出区域认知素养由区域空间定位、区域事象认知、区域差异对比、区域空间联系、区域决策评析等五种能力构成。探索性地确定了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能力指标和16个二级要素指标组成;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方案可从评价要素的确定、评分标准的特征以及评分标准的结构3个方面展开构建。(2)通过对不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入对比分析,从教学内容及要求出发,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学案例设计。发现该章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更宽泛,强调区域视角及区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体现出“关注不同典型区域”、“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体现不同地理要素”3个特性。因此,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核心理念,从“挖掘乡土素材”和“利用信息技术”2个方面进行教学资源研发,从“思维-递进”、“思维-引导”和“思维-进阶”3个视角创新设计教学案例。(3)利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实施教学案例开展教学实验。先对5个教学班各开展8场次的班级水平诊断,选择学习水平和状态相近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而展开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区域认知素养诊断与教学效果评价。再用SPSS软件分析前测试题和后测试题的反馈数据,发现其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5,KMO检验系数均超过0.8,前测和后测数据均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方案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前测数据显示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处于多点结构的学生数量均不足20%,后测数据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多点结构水平从16.1%提升至40%,SOLO分类视角下的区域认知素养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总结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案例设计及教学过程实验,从教学过程实施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2个角度展开讨论与探索,提出区域认知素养的培育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SOLO分类理论确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和优化课堂提问;在培养模式上,教师可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阶段均融入SOLO分类理论,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再到“迁移运用”的思维结构发展过程。

二、谈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难度的定量分析 ——以必修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对象和内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四)研究现状
        1.国外教材难度研究
        2.国内教材难度研究
        3.研究述评
    (五)概念界定
        1.课程
        2.教材
        3.课程难度
        4.教材难度
    (六)研究方法和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地理教材难度模型构建
    (一)教材难度评价的维度划分
    (二)教材三维度难度模型的构建
        1.知识内容难度模型构建
        2.习题难度模型构建
        3.拓展难度模型构建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难度定量分析
    (一)知识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1.《新课标》知识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2.人教版知识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3.中图版知识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4.湘教版知识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5.鲁教版知识内容难度定量分析
        6.各版本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的比较结果分析
    (二)习题难度定量分析
        1.各版本教材习题的数量
        2.各版本教材习题难度的定量分析
        3.各版本教材习题难度的比较结果分析
    (三)拓展难度定量分析
        1.人教版拓展难度定量分析
        2.中图版拓展难度定量分析
        3.湘教版拓展难度定量分析
        4.鲁教版拓展难度定量分析
        5.各版本教材拓展难度的比较结果分析
四、建议
    (一)教材完善的建议
        1.知识内容系统的建议
        2.习题系统的建议
        3.拓展系统的建议
    (二)教材选用的建议
        1.建立基于评价的教材选用方案
        2.构建完善的教材选用程序,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
    (三)教学的建议
        1.基于教学内容特点,有效控制内容难度
        2.基于习题设置特点,为学生提供分层练习
        3.灵活运用拓展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存在的不足
        1.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仍需提高
        2.研究样本的广泛性有待加强
        3.研究结论的普适性需要验证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突出成果

(3)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课标以课程目标的形式明确了对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要求
        2.活动栏目的有效实施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3.教师需要合理利用教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活动栏目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活动
        2.活动栏目
        3.人地协调观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活动课程理论
三、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活动栏目的内容分析
    (一)教材活动栏目的类型
        1.读图分析类
        2.调查研究类
        3.问题探究类
        4.阐述观点类
        5.动手实践类
    (二)教材活动栏目的特点
        1.活动类型多样,内容新颖
        2.与图表相关的活动占比较高
        3.活动内容切近生活
        4.活动注重实践与应用
    (三)教材活动栏目的功能
        1.有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巩固及拓展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4.优化教学活动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教材活动栏目人地协调观水平层次划分
        1.教材活动栏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次划分
        2.教材活动栏目人地协调观的具体分析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使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编制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形式与内容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活动栏目教学策略与案例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活动栏目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人地协调观与活动栏目的认知和教学水平
        2.明确活动栏目的人地协调观水平要求
        3.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水平
        4.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栏目的教学目标
        5.对活动栏目进行适当的优化,充分发挥活动栏目的功能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活动栏目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一:牧民的愁与乐
        2.教学案例二:探究大连船舶工业的区位因素
六、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之处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使用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使用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 ——以新版人教版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人地协调观内容梳理
    (一)“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梳理
    (二)“地球上的大气”内容梳理
    (三)“地球上的水”内容梳理
    (四)“地貌”内容梳理
    (五)“植被与土壤”内容梳理
    (六)“自然灾害”内容梳理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与实施
        1.调查内容
        2.调查实施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2.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认知状况
        3.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实际践行情况
        4.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的测试
        5.小结
    (四)教师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信息
        2.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
        3.人地协调观实践教学
        4.对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建议
四、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教学建议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1.明确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
        2.目标细化、具体化
    (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2.适当拓展其他内容
    (三)组织优化教学过程
    (四)及时完善教学反思
        1.口头反思
        2.书面反思
五、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标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学习重难点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地理必修一阶段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地理必修一阶段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3 高中地理必修一阶段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的访谈提纲
后记

(5)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研究 ——以中图版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2017 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
    一、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
    二、课程结构
    三、课程内容
第二章 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分析
    第一节 内容结构分析
        一、教材逻辑结构
        二、教材内容组织
        三、教材内容增减特征
    第二节 章节编排和数量分析
        一、编写体例与章节设置
        二、探究系列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新教材课文系统分析
    第一节 叙述类课文系统
        一、概念性文字表述特征
        二、正文文字表述特征
        三、小结
    第二节 活动类课文系统
        一、辅助材料
        二、活动形式
        三、小结
第四章 新教材图像系统分析
    第一节 图像数量、密度与分布特征
    第二节 图像类型及呈现方式分析
        一、图像数量变化
        二、图像变化特征
        三、小结
第五章 新教材作业系统分析
    第一节 类型和内容
        一、类型和内容变化情况
        二、类型和内容变化特征
    第二节 数量和分布
        一、数量和分布特征
        二、小结
第六章 新教材应用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教材应用
        一、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
        二、“谈”新教材
    第二节 教学建议
        一、内容结构的组建
        二、教材应用的策略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国内外“活动”系统研究背景
        2.国内外人地协调观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研究现状
        2.国内外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研究现状
        3.国内外中学民族课程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活动
        2.地理活动
        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4.人地协调观
    (二)理论基础
        1.地理科学论
        2.活动课程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二、初中地理教材“活动”中适宜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一)教材“活动”系统中蕴含人地协调观的内容统计
    (二)教材“活动”系统中蕴含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三)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分析
三、蒙授初中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的选择
        2.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初中地理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认识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人地协调观培养情况调查
        3.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了解程度现状调查
        4.蒙授初中生已有人地协调观水平分析
    (三)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1.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
        2.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蒙授初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四、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示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目标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具体化
        2.教学过程突出人地协调观内涵
        3.教学评价需可测量人地协调观
        4.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
        5.研读教材和课标是基础
        6.分析学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利用活动系统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
        1.教学案例选择
        2.依据4F教学模式
        3.教学案例设计
    (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实施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启示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实施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启示
    (四)利用“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实施策略
        1.观察民俗,举一反三激发思维火花
        2.深学细悟,提升人地协调观认知
        3.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操作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适合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活动”系统
        2.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案例设计的一般程序
        3.提出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汇总表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报告
    附录三:案例分析目录
    附录四:其他教学案例分析
    附录五:教学设计
致谢

(7)基于地理教科书“活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研究内容
        2.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地理教科书中“活动”的研究
        2.关于地理实践力的研究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1.“活动”
        2.地理活动教学
        3.地理实践力
    (二)理论基础
        1.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二、人教版地理课标及教科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分析
    (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二)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中“活动”类型分析
        1.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活动”梳理
        2.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活动”类型分析
    (三)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活动”的分析
        1.地理教科书中“活动”与地理实践力的对应关系
        2.地理教科书中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要求分析
三、基于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一)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原则的分析
    (二)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来源分析
    (三)地理实践活动案例的组成分析
    (四)地理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的分析
四、基于七年级教科书“活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教科书“活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设计
    (二)基于教科书“活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实施
        1.案例实施前测
        2.案例实施过程
        3.案例实施后测
五、主要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案例设计文献一览表
附录2 地图的阅读(前测)
附录3 多变的天气(前测)
附录4 地图的阅读(后测)
附录5 多变的天气(后测)
致谢

(8)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人地协调观国际研究背景
        2.人地协调观国内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人地协调观研究
        2.国内人地协调观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人地协调观
        2.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地协调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二、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人地协调观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对应分析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分析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分析
        3.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分析
        4.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分析
    (二)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三)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逐章内容分析
        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启示
        1.目标突出人地协调观,兼顾其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选择最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内化人地协调观
        3.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表达要准确
        4.依据课标设计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水平
        5.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组成
        1.课标分析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方法与策略
        6.教学过程
        7.教学反思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示
        1.教学案例选择依据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3.《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3.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教学案例实施记录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二)教学案列实施反思与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汇总表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3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研究 ——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1.1 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开展思维结构评价是促进区域认知素养形成的重要手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区域认知研究进展
        1.2.2 思维结构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地理核心素养
        2.1.2 区域认知素养
        2.1.3 SOLO分类理论
    2.2 理论基础
        2.2.1 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章 区域认知素养的能力结构解析与评价方案
    3.1 区域认知的能力结构解析
        3.1.1 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3.1.2 区域事象认知能力
        3.1.3 区域差异对比能力
        3.1.4 区域空间联系能力
        3.1.5 区域决策评析能力
    3.2 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方案构建依据与原则
        3.2.1 构建依据
        3.2.2 构建原则
    3.3 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方案的制定
        3.3.1 评价要素的确定
        3.3.2 评分标准的特征
        3.3.3 评分标准的结构
第四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实践课例
    4.1 课标及教材分析
        4.1.1 不同课标解读
        4.1.2 不同教材分析
    4.2 人教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学内容特性
        4.2.1 关注不同典型区域——区域性
        4.2.2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社会性
        4.2.3 体现不同地理要素——综合性
    4.3 人教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教学资源开发
        4.3.1 紧跟时代热点,挖掘乡土地理素材
        4.3.2 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案例素材地图
    4.4 人教版“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实践课例设计
        4.4.1 “思维—递进”视角下设计教学目标
        4.4.2 “思维—引导”视角下选用教学方法
        4.4.3 “思维—进阶”视角下实施教学过程
第五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实证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目标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变量
    5.2 实验过程
        5.2.1 实验前期准备
        5.2.2 前测后测实施
        5.2.3 实验数据收集
    5.3 实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5.3.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5.3.2 实验后测数据分析
    5.4 实验结果评价
第六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优化
    6.1 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6.1.1 遵从学生认知,确定教学目标
        6.1.2 促进思维发展,选用合理方法
        6.1.3 注重问题结构,优化课堂提问
    6.2 SOLO分类理论在区域认知中的培养模式探讨
        6.2.1 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制定
        6.2.2 区域认知素养培养流程设计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评价方案要素构成
    附录2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测试工具
    附录3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案例
    附录4 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评测试卷学生作答汇总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谈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地理教材分析 ——以人教版地理1、地理2为例[D]. 杨雨潇.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难度的定量分析 ——以必修二为例[D]. 李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D]. 崔朝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 ——以新版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 付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研究 ——以中图版必修一为例[D]. 刘静妮.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6]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D]. 呼斯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基于地理教科书“活动”培养初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案例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为例[D]. 张振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D]. 娜布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9]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研究 ——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为例[D]. 闫明智.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浅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时代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