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论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强,孙张[1](2021)在《回顾与展望:中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在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业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的中国出版业提出建议。文章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在政策、产业、服务、传播、技术、监管六个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进行了总结,也提出了存在着质量问题、客观差距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矛盾等问题。文章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出版应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行业结构性优化并加强应急管控与服务能力建设。

卞娜娜[2](2020)在《新世纪我国城市书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展又称图书博览会、图书订货会、书市,是出版产业的“风向标”,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图书出版及相关行业。城市书展是书展的一种类型,指以城市为主体举办的,以书为媒介,以服务出版发行产业,助推全民阅读为宗旨,具备图书展销、形象展示、文化交流与传播、全民阅读推广等功能,同时带来经济、文化、社会价值的周期性、综合性图书展销和阅读推广活动。新世纪,实现了市场化转型的出版业,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改革流通发行,调整结构布局,明晰性质归属,逐步确立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驶入发展“快车道”。全民阅读活动也随着国家的重视逐渐从“民间倡议”上升至“国家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广。二者为城市书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我国城市书展不断崛起,在规模、形式、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行业和政府重点组织和扶持的对象,城市书展逐渐发展成为集图书展销、文化交流与传播、形象展示、推广阅读的重要平台,全国掀起办展热潮。城市书展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共经历了起步与初兴阶段(1980-1994)、遇冷阶段(1995-1999)、回暖阶段(2000-2005)、勃发阶段(2006-2010)以及兴盛阶段(2011-至今)五个发展时期。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市书展逐步发展并日益走向成熟和规范。尤其是21世纪的前20年,城市书展更是获得了快速发展。通过对现有城市书展整体统计分析发现,新世纪,我国城市书展正呈现出数量增加;规格升级;展期主要设置在第三季度;东部地区城市书展的质量和数量大于中西部,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特征。随着城市书展的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延伸。城市书展的功能变迁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书展以书为本,更多的承担“市”的作用,是书商的交易和联系之所,主要存在排他性看样订货功能、公共性图书零售功能、宣传展示功能和社会交往功能,其中以订货与零售为主的图书交易功能占据功能主位。第二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城市书展的订货功能逐渐弱化,展示功能得到强化。从出版商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到政府展城市文化品牌,最后到国家展示时代主题。城市书展以展为主,实现了从展书到展时代主题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第三阶段,城市书展发展成为重视阅读推广,构建书香社会的“书香节”,此阶段城市书展以人为本,向市民推介精品新书,公布年度好书,同时向下延伸,向基层下沉,扩大阅读推广范围,促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被“书香节”的阅读氛围吸引,加入到全民阅读的行列,全省联动效果良好。最后,城市书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展出效果成效低,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营销内容未深耕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以上问题,可通过转换政府职能、发挥行业协会领导作用、培养专业办展人才三方面入手协力提高展出效果;根据东部、中部、西部不同梯度的城市书展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弥补区域间差距;明晰书展定位、增加跨媒介展览形式以及发挥社交媒体的平台价值,以此来提高营销水平,获取受众注意力。针对以上提出的认识和见解,希望能为城市书展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周蔚华[3](2018)在《中国出版体制改革40年:历程、主要任务和启示》文中提出本文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任务,指出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与发展出版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改革的依据是对出版物双重属性不断明晰的认识,改革的主线是围绕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的关系进行,打破束缚出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难点是如何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改革的方法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规划、上下联动、协调推进、渐进推开,改革的目标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强国。

秦晨菲[4](2018)在《法布尔《昆虫记》在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法国作家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所着关于昆虫习性研究的着作《昆虫记》于1879年-1910年出版,共十卷。该着作兼具文学作品、博物学作品、科普作品的身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翻译介绍到中国至目前(2016年)为止,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重视,近百年的时间中出版热度不减。这种现象在科普史、出版史上并不多见,因此具有典型性,应当作为典型案例研究。但目前对于《昆虫记》的研究仅停留在简单的翻译史介绍、哲理反思和语文学科教育层面,对法布尔的科学思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昆虫记》这一独特的传播现象也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本文主要以《昆虫记》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国总书目》(1981年-2011年纸质与电子版,2011年后没有《全国总书目》纸质版与电子版的数据),国家图书馆馆藏检索,并辅助以百链图书搜索及当当、京东、亚马逊图书购买平台,收集到法布尔《昆虫记》出版作品共831种,涉及出版社237家,整理出《昆虫记》出版情况编目,见附录1。第一,文章对法布尔的生平,科学思想、传播理念进行了分析,为后面几章《昆虫记》在中国的传播的分析与研究提供基础。第二,文章对《昆虫记》早期在中国的翻译引进及传播情况进行梳理。第三,根据附录1对《昆虫记》不同时期的译着、出版状况进行总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831多种《昆虫记》进行了分类统计,共分为科普类、文学类、新课标类、其他四种,并对分类统计数据背后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重点对科普着作分类下的《昆虫记》和新课标分类的《昆虫记》的传播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该书中所传播的博物学理念、研究方法以及法布尔对博物学、数理科学等方面的看法进行了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昆虫记》虽然20世纪20年代已经译介到中国,但80年代之前,甚至到90年代《昆虫记》出版与传播仍然非常有限,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有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以2013年最为突出,其中新课标与《昆虫记》的关联,成为《昆虫记》出版发行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2.《昆虫记》作为一部兼具科学与人文特征的着作,早期传入中国之时就认识到其科学价值、科学普及价值,但随着不同的翻译文本的出现以及译介,文学价值得到了进一步肯定,而科学价值有所减弱。其原因一方面与译着介绍导读的偏好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科普着作出版的整体情况也不无关联。3.通过对《昆虫记》出版、译介、内容的翻译选择以及读者反馈来看,法布尔的科学思想的传播与介绍是薄弱环节。通过我们对法布尔英文版《昆虫记》的序、回忆性文章,以及国外对法布尔的研究文章来看,法布尔有他自身对博物学、数理科学、实验科学的思考与看法,而且这种思考与看法渗透在他对昆虫的研究中,对我们今天理解科学、理解科学方法仍有重要的启示。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法布尔及其科学思想,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之所在。本文对《昆虫记》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特点及其原因进行探讨,对其中表现出的独特传播现象进行反思,以期为中国科学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案例基础。

宋菲菲[5](2014)在《论地方政府在地方出版业发展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出版业正在逐步走向市场。作为国家传统事业单位的出版社也加快朝着向现代企业的方向转型。但是,相对于其他经济领域而言,由于出版业的市场化起步较晚,政府的管理尚处在一种模式探索与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因此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政府管理效能缺失、管理职能错位,导致政企不分、事企一体、行政干预过多、一管就死、一放又乱等弊端。本文通过梳理政府管理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演变,深入探析政府在出版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此,尝试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第一章主要指出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案,对所使用的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第二章通过描述不同历史时期图书出版的状态,归纳中国出版发展的历程,对比政府于相应历史阶段在出版业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所扮演的管理角色及其管理特色、行为特征等。第三章主要分析地方政府在地方出版业发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出版业法制建设还需完善等方面。第四章针对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尝试从行政主体、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法制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薄丽丽[6](2013)在《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出版业在引领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省也不例外。目前,我省图书出版业完成转制工作时间还不长,虽然我省图书出版业的规模、效益和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出版企业内部,能够适应市场大形势的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有关出版业转制后更好更快地跟上市场步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考察我省图书出版业是否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是重中之重。构建出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能够完善和发展我省图书出版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出版业提供一个测算的参考标准,最大化地体现出图书出版业的社会效益状况。这样也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对其实施引导、服务、管理,也便于社会对其进行监督,进而能够指导我省图书出版业调整未来发展的步伐和管理模式的方向,提高我省图书出版行业的社会效益。本文中出版业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倾向于从外部角度来选取一些指标,落脚点是考察出版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程度。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功效系数法、访谈法等多种手段,选取一些相关度高的且容易量化的指标,参照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办法等标准,借鉴相对科学的方法,建立一个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的研究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到我省6家出版社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了2010年至2012年共三年的指标数据。经过功效系数法的测算,得出我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的现状:社会效益水平整体偏低,前景堪忧。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我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三个层面的建议。

赖政兵[7](2012)在《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认为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转型“首先是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同时还伴随着“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深刻变迁”过程。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必然要求出版业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版转型同时也是中国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论文认为,产业属性是出版业的自然属性,是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属性;而其传播内容的意识形态属性形成了出版业的社会属性,即出版业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这些属性衍生出了出版业的三大功能,即:宣传导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商业经营功能。出版产业既不同于“僵化的为纯工厂功能”的“制造业”,也不同于直接提供劳务的“服务业”,它具有“实质物品价值低”而“内容的价值高”的“内容产业”特质。出版物是一种文化商品,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出版商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出版物是一种内含版权的商品;出版物有显着的差异化。在中国,出版业的制度变革应看作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制度变迁在总体上是由国家作为制度主体进行制度选择,国家扮演着制度决定者的角色,是制度供给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出版行业必然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因此,研究中国出版经济必须首先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出版经济研究的约束条件。总体来看,我国出版业主要由准入、内容和产权制度三部分构成。我国出版业现行制度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建立和壮大国营出版社的力量,以及对私营出版业(包括出版、印刷、发行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后来我国的出版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但这个变迁过程所依赖的路径正是以“国营”为根本特点的计划体制。30年来,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相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出版业制度改革也逐渐深入,经历了增量发展、结构优化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的本质,也是为了解放被旧的出版制度所束缚的生产力,进而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总体来说,我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的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二者相结合;第二,我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的模式是“渐进式”的。这30年来,利益驱动是出版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动力。利润的潜在驱动是出版业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但是,出版业的制度创新也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主体竞争程度、技术因素、交易费用的制约以及政府的行政干预等。本文从康芒斯的理论出发,把交易活动划分成三种类别,包括市场交易、管理的交易或称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与其相对应的是现代社会中三种基本的制度安排,即市场、企业和政府。这三种交易方式或三种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首先是市场交易和企业内交易的关系。企业是选择市场交易方式还是选择企业内交易方式,取决于企业独立生产的生产费用节省和市场上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其次是企业内交易和政府管理的关系。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个人选择和公共选择(即非个人选择)的关系。最后是政府和市场存在着既相互替代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一方面,市场失灵表现在政府能够替代市场是因为政府能够节约一定程度的交易成本,但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也会产生费用,比如运行成本以及腐败导致的经济无效率。本研究论文共分七章,每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明确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描述、分析和总结目前与本选题相关的学术研究的现状,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创新点及不足。本文还分析了出版业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政府对出版企业的规制问题。第二章是中国出版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首先,本章对出版业的内涵、功能和经济特征进行了一个总结。出版业兼具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二者决定了出版业同时具有宣传导向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商业经营功能。出版物是一种文化商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是一种内含版权的商品,同时也有显着的差异化。在我国,出版业的制度主要由准入、内容和产权三部分构成。改革开放来,出版业制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先后经历了增量发展阶段、结构优化阶段和体制改革阶段。第三章是中国出版业制度的三角框架及博弈分析。本章提出了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的分析框架,即三角分析框架。在制度三角的基础上引入博弈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在出版业制度创新中政府和企业围绕着放权让利进行的博弈分析框架。模型证明,如果上缴利润控制权在政府手里,公司化的结果是政府给企业的补贴减少,同时上缴增加。同时非国有化比例增加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上缴利润控制权在企业手里,提高经理利润分配权同样会导致政府补贴减少,同时上缴增加。这意味着利润控制权无论是在政府手里还是出版企业手里,提高公司化比重以及非国有化比重都能够提高利润上缴水平同时减少政府对企业补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第四章主要从企业制度的维度探讨我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的问题。首先,本章阐述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企业制度的经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外出版企业大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然后,本章分析了我国出版业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部分经营性出版单位的转制是通过政府主导来推动的,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导致转制流于形式,出版单位内部交易成本过高。接下来,本章探讨了我国出版业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本章认为,企业的交易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出版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必须促进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实现管理机制再造,降低企业内交易成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最后,本章还以广东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第五章为出版业市场制度的创新。首先探索了中国出版业发展的目标选择,出版业虽然具有与其他产业的差异,但更多的则是共性,尤其是在确立市场化的发展目标选择上,实践表明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是有利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的。而市场机制的确立和创新需要从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竞争性市场等方面的制度准备,这样才能为市场机制的创新奠基机制,这些方面也是中国出版业在确定了市场化发展路径中所缺少和存在不足的。与此同时,市场机制也是存在缺陷的,尤其是在出版业发展的方面,存在与政府机制和企业内部机制的互补,需要准确界定企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探索市场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需要从基础、主体、过程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即通过市场化方式重构出版企业产权制度,建立现代出版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竞争性的出版市场和发展新型的出版市场交易途径。第六章为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首先,本章指出了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即不仅在规制指导思想上,在规制模式和内容上,出版业都存在路径依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章提出,出版业的政府规制应遵循市场规则,采用分类规制原则,推动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至于在具体制度方面,本章分别从规制模式、准入制度、审查方式和市场监管方面论述了具体制度的创新。第七章为出版业制度创新的评价、风险控制及对策。本章强调,在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和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基础上,政府要创新对出版业管制的方式和方法,提高管制的效率。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出版业的制度三角分析框架,特别是将非政府组织和中介机构纳入到了出版业制度三角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来。从康芒斯的理论出发,本文以制度三角为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从政府交易、企业内交易和市场交易的角度出发来论述出版业的制度创新。不过,在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中间地带,还存在着另外两个重要的组织或者中介——非政府组织以及市场中介。在出版行业中,非营利性协会组织,一方面能够联系和调动出版企业自我规范和协作,同时便于政府与出版界的沟通,因而在很多方面往往可以发挥远超政府直接管理而能够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本文指出,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强出版业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建立,搭建起政府交易、市场交易以及企业交易的中介平台;另一方面,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使用各种市场中介服务来减低运营成本,改进企业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2)提出我国出版业政府规制模式应当由二重模式改革为三重模式。我国当前的规制模式是一种二重监管,即由要监管层次和配合监管层次构成。本文认为,我国未来出版业规制模式可以设置三层监管模式:第一重是中共党委负责意识形态控制,但不能以意识形态为指挥棒直接干预出版业。第二重是出版业政府专门规制部门。第三重是出版业行业协会。把行业管理职能交还出版业协会,改变出版业协会“二政府的状态”。当前我国出版业行业协会只不过是出版业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言人,行政化倾向非常严重,并未真正起到行业管理的作用。今后出版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步伐,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加强监督,为出版业行业协会的运作创造空间。出版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市场监管、产业调控的基础上,将大量微观的、技术性和事务性的职能向行业协会这样的社会组织转移,让行业协会把政府原来承担的行业统计、行业信息的发布、市场的整顿规范等一部分服务经济的职能承担起来。从体制上、机构设置上解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职能划分,确立出版行业协会的合法地位。(3)在制度三角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政企围绕“放权让利”的博弈分析框架,拓展了制度三角分析,使得制度三角分析更为深入。本文的政企博弈分析框架还为这个制度三角分析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数理分析基础,使得制度三角分析的逻辑更为严密,经济学直觉更为直接。借鉴最新的博弈论分析方法,本文发现政府主导的市场化——包括公司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显着提高了政府和企业的收益。同时本文的博弈分析框架也表明,在出版业企业改革进程中,不正当的企业寻租行为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这个模型的结论也证明,市场化有助于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双方利益,结合实际,在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和执政党地位的前提下,应创新出版业管制方式和方法,提高管制效率。

倪庆华[8](2011)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进入了后改制时代。由于出版体制改革本身的内生动力不足和外在条件不够充分,使得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的进展、力度、成效差异很大。不少转制后的出版单位,只完成了形式上的转企,还有很多体制、机制、制度问题并没彻底解决,制约出版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出版业后改制时代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步伐。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由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它的本质是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产业的效率。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支点是研究制度,研究人、制度、经济活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版单位从事业变成企业,就是人、制度、经济关系三者之间关系的改变。为了深入探讨人、制度和经济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了涉及出版业转企改制最核心的四个理论分支,先后分析论述了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本质和动力,为提供后改制时期的变革方向提供理论支撑。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础之一,它是分析问题的基础;产权理论对转企改制的核心--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理论关注的是组织的效率,它有助于分析影响组织绩效的经济学原因;制度理论有助于帮助实现出版制度创新和变迁,提高转企改制的有效性。本文围绕交易费用这一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分析工具展开,分析了造成出版业后转制时期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改制的盲目性、被动性和局限性,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旧体制下对人、制度和经济关系三者之间不合理关系的路径依赖。并就此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实质是从社会组织变成经济组织、是建立新的出版业体系构架、是出版行业和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出版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出版企业是产权制度的创新安排。

章华荣[9](2010)在《新闻出版业的公共服务功能研究》文中认为构建新闻出版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出版事业在新的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和重要任务。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我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我国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我国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基本思路、措施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功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李霄[10](2010)在《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出版业是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传统行业,又是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新兴产业。出版业历来都处在文化和经济的交汇处,不断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出版产业化发展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各种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出版市场的健康与发展,给出版行业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此外,随着国内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版业内产生了大量的行业管理事务,给目前出版行政管理独大的行业管理模式提出改革的要求,除了法律规制和行政管制的宏观管理手段之外,出版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中观管理机制,即行业自律管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构成要素,通过运用公共管理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借鉴英美出版发达国家的自律管理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制度建设视角出发,探讨了出版行业自律组织功能、出版行业自律监控机制、出版行业自律规范等问题,尝试为我国出版业行业管理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建设提供理论性参考。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方法,分类评述了现有的出版行业自律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侧重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界定了出版行业自律概念,从立法、自律组织、管理体制、自律规范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现状,论述了出版业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重点论述了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理论、规制多元论、行业自律组织功能理论,为本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四章探究了出版行业自律组织功能。从内涵、界定、配置方面对行业协会的职能进行一般性探讨,观察分析了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和英国出版商协会(PA)的具体职能,审视了我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职能,并对比分析这三个出版行业协会的具体职能,最后总结分析了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的变革趋势。第五章探讨了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控制与监督机制,提出分别从立法控制和行政管理控制,以及行业组织的内外监督机制来对行业自治权进行管控。第六章重点讨论了出版行业自律规范。首先概述了出版业的行业自律规范的基本情况,解释了出版行业规范的形式、性质和规范效力;然后重点讨论了我国出版行业自律规范的审查机制,强调指出我国应完善行政备案并建立有效的司法审查机制,探讨了加强我国出版行业自律从规范的执行机制,包括通过行业组织内部惩戒裁决,以及司法执行和社会救济的外部机制;最后指出我国出版行业应建立法律规范与自律规范分工协调的规范建构。第七章回归到建立我国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的现实起点,首先提出了建立我国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的理念,并阐述其内涵要素、建设原则,指出我国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出版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的权力分配。其次,针对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若干改革建议,包括建立出版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分权制度、制定出版行业协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以及应对社会法团出版行业组织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措施。此外,建议通过行政放权和拓展行业协会服务职能来强化出版行业协会的职能建设。最后,从加强自律组织的管理职权、自律组织机构、自律管理机制,和自律组织经费以及人才供给方面论述了加强建设行业自律的治理机制。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我国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目前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二、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回顾与展望:中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业的成绩回顾
    1.体制法规全面完善,建立坚实制度保障
    2.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产业结构动态调整①
        (1)图书出版增速明显,主题图书成就瞩目。
        (2)期刊产业持续调整,科技期刊实力加强。
        (3)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出版总体良好,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3.公共服务加速升级,惠民工程成效显着
    4.“走出去”形式多元,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1)图书“走出去”。
        (2)版权“走出去”。
        (3)实体“走出去”。
    5.深度融合孕育动能,创新引领行业进步
    6.日常监管勤抓不懈,维权打非久久为功
二、“十三五”时期中国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控之网仍有疏漏
        (1)编校质量。
        (2)印刷复制质量。
    2.客观差距依然存在
        (1)人均出版物拥有水平不高。
        (2)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有待提高。
        (3)与发达国家版权贸易逆差大。
        (4)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水平有差距。
    3.疫情冲击激化矛盾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
    1.坚持质量原则,引导供给侧质量提升
    2.着力内涵式发展,推动行业结构性优化
    3.立足世界变局,加强应急管控与服务

(2)新世纪我国城市书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城市书展的历史流变
    一、城市书展起步与初兴阶段(1980-1994)
    二、城市书展遇冷阶段(1995-1999)
    三、城市书展回暖阶段(2000-2005)
    四、城市书展勃发阶段(2006-2010)
    五、城市书展兴盛阶段(2011-至今)
第二章 新世纪我国城市书展发展概况及类型
    一、城市书展的发展态势
        (一)办展数量增加
        (二)办展规格升级
    二、城市书展的时空分布
        (一)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
        (二)空间分布:东部大于中西部
    三、城市书展的类型
        (一)类型划分
        (二)代表性书展
第三章 城市书展的功能变迁
    一、书市:以书为本,书商交易与联系之所
        (一)排他性看样订货功能
        (二)公共性图书零售功能
        (三)宣传展示功能
        (四)社会交往功能
    二、书展:以展为主,从展书到展品牌的进阶之路
        (一)订货与零售功能弱化
        (二)展示功能强化
        (三)全民阅读推广功能的衍生
    三、书香节:以读者为中心,推广全民阅读
        (一)全民阅读推广功能的深化
        (二)交流与传播功能的保留与扩展
第四章 城市书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展出效果成效低
    二、东多西少,区域分布不均衡
    三、定位窄化,营销内容未深耕
第五章 城市书展发展优化路径
    一、协同合作,提高办展效率
    二、因地制宜,弥补区域间差距
    三、提高营销水平,获取受众注意力
结语:城市书展演进的时代动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我国城市书展统计(以时间为序)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中国出版体制改革40年:历程、主要任务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 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探索阶段 (1979—1992年)
    (二) 以治理整顿和强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阶段 (1992—2002年)
    (三) 以转企改制和集团化为主要内容的体制转型阶段 (2002—2012年)
    (四) 以融合发展和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业态转型阶段 (2012年至今)
二、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 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 形成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 增强出版企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
    (三)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出版产业格局
    (四)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
    (五) 形成完善的出版创新体系, 推进内容创新
    (六) 鼓励中国出版“走出去”, 提升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出版体制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一) 出版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与发展出版生产力,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
    (二) 改革的依据是对出版物双重属性不断明晰的认识, 性质决定体制, 体制决定机制
    (三) 改革的主线自始至终围绕如何正确处理政府、
    (四) 改革的难点是如何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五) 出版体制改革的方法是坚持问题导向, 系统规划、上下联动、协调推进、渐进推开
    (六) 改革的目标是提升文化软实力,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强国

(4)法布尔《昆虫记》在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及意义
    (三) 本研究欲解决的问题
    (四) 研究综述
    (五)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六) 研究方法
一、法布尔及《昆虫记》的译介与传播(1923年-1981年)
    (一) 法布尔及其《昆虫记》
        1 法布尔生平
        2 《昆虫记》的内容
        3 法布尔《昆虫记》及其传播理念
    (二) 《昆虫记》的传入
        1 《昆虫记》最早的译介者
        2 《昆虫记》最早的传播媒介
        3 汉译《昆虫记》的主要译本来源
二、《昆虫记》的翻译、出版状况(1981年—2016年)
    (一) 《昆虫记》的出版的整体情况
        1 《昆虫记》出版数量及变化趋势
        2 变化趋势的社会原因分析
        3 《昆虫记》作为科学传播案例的独特性
    (二) 《昆虫记》出版的分类统计
        1 《昆虫记》出版项的简要说明
        2 《昆虫记》分类统计
    (三) 《昆虫记》译着者及出版地的分布研究
        1 《昆虫记》的着译者
        2 《昆虫记》出版地的分布
        3 小结
三、《昆虫记》的科学传播状况分析
    (一) 《昆虫记》——大众科普读物的科学传播
        1 《昆虫记》作为科普读物出版的数据分析
        2 《昆虫记》在中国科学传播理念的分析
    (二) 《昆虫记》——新课标读物的科学传播
        1 作为新课标读物出版的《昆虫记》的数据分析
        2 《昆虫记》在语文新课标中的选录与教学要求
    (三) 《昆虫记》在中国传播的反思
        1 《昆虫记》在中国的传播特点
        2 对博物科学传播的缺失
        3 重新认识法布尔及其《昆虫记》
        4 对中国科学传播现状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昆虫记》出版情况编目(1981-2016)
附录2 不同类型《昆虫记》目录、内容对比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论地方政府在地方出版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一)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概念界定
        (一) 出版、图书出版
        (二) 图书出版业属性界定
        (三) 政府
        (四) 政府规制与政府管理
    五、相关理论梳理
        (一) “政府干预”理论
        (二) “政府与市场、企业关系”理论
第二章 政府管理与地方出版业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政府管理与出版业关系的不同历史分期
        (一)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二) 社会转型时期(1978—2002年)
        (三) 市场主导时期(2002年—至今)
    二、政府在出版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推动体制改革,扩大内外开放
        (二)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变方式
        (三) 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换代升级
        (四) 强化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扶持
第三章 政府在出版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束缚有待进一步解放
        (一) 地方政府对出版工作重视不够
        (二) 对图书审查过于强调意识形态
        (三) 对出版社的经营范围限制过死
    二、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一) “笼中鸟”与“林中鹰”
        (二) “政事不分”与“政企不分”
        (三) “进入”难,“退出”也难
    三、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合理
        (一) “小而全、大而全”
        (二) “拉郎配”和“硬着陆”
    四、出版业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章 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政府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统筹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原则
        (二) 规范性原则
        (三) 科学化原则
        (四) 法制化原则
        (五) 公平性原则
    二、促进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厘清行政管理主体
        (二) 科学管理
        (三) 民主管理
        (四) 依法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概况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难点
    1.6 研究范围
    1.7 创新点
第2章 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界定及内涵
    2.1 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界定
        2.1.1 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界定
        2.1.2 图书出版业经济效益概论
    2.2 图书出版业双效的关系
    2.3 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内涵
        2.3.1 推进教育发展,提高民众素质
        2.3.2 保存遗产,弘扬中华文化
        2.3.3 解放思想,推进社会文明
        2.3.4 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
        2.3.5 积累智慧,创新科学技术
        2.3.6 引导舆论,促进舆论整合
第3章 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河北省图书出版业基本情况简介
    3.2 民众对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的认识
    3.3 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构建
        3.3.1 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设定原则
        3.3.2 社会效益研究指标维度的选定
        3.3.3 社会效益研究具体指标的选取
    3.4 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权重的设定
    3.5 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相关公式
    3.6 社会效益研究指标体系计算方法
第4章 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实证研究
    4.1 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指数测算
    4.2 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指数分析
第5章 提升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建议
    5.1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5.2 出版社加强自我完善
    5.3 编辑提高自身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出版业制度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1.2.1 出版业面临的机遇
        1.2.2 出版业面临的挑战
    1.3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述评
        1.4.1 关于制度创新的主要研究成果
        1.4.2 出版业制度创新的研究现状
        1.4.3 简评
    1.5 研究思路、难点和方法
        1.5.1 研究的思路和逻辑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之处
    1.7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中国出版业制度的构成与特点
    2.1 出版业的特征
        2.1.1 出版业的内涵
        2.1.2 出版业的属性和功能
        2.1.3 出版业和出版物的经济特征
    2.2 中国出版业的制度构成
        2.2.1 出版业的准入制度
        2.2.2 出版业的内容制度
        2.2.3 出版业的产权制度
    2.3 中国出版业制度的形成、变迁和特点
        2.3.1 我国出版业制度的形成
        2.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制度变迁的阶段性
        2.3.3 我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的特点、动力和制约因素
    本章小结
3. 中国出版业制度的三角框架及博弈分析
    3.1 出版业制度创新的三角分析框架
        3.1.1 制度经济学中的“三角”
        3.1.2 三种交易方式之间的联系
        3.1.3 制度三角分析的扩展
        3.1.4 制度三角在出版业制度创新中的运用
    3.2 出版业制度创新的博弈分析
        3.2.1 出版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博弈关系
        3.2.2 博弈模型的建立
        3.2.3 博弈模型的求解
        3.2.4 模型的结果讨论
    本章小结
4. 中国出版业企业制度的创新
    4.1 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企业制度及其启示
        4.1.1 基于明晰产权制度的兼并重组与分层管理
        4.1.2 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
        4.1.3 实施以绩效为导向的经营制度
        4.1.4 西方出版企业制度的启示
    4.2 我国出版业企业制度问题分析
        4.2.1 企业内交易成本过高
        4.2.2 产权改革不到位,产权安排的有效性不足
        4.2.3 出版企业内部治理尚待完善
    4.3 出版业企业制度创新之路径及而向
        4.3.1 理顺产权关系,促进出版业产权安排的有效性
        4.3.2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
        4.3.3 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支持作用
        4.3.4 促进出版企业内部市场化
    4.4 出版企业制度创新案例分析
        4.4.1 企业基本情况
        4.4.2 制度创新经验
        4.4.3 制度创新总结与建议
    本章小结
5. 中国出版业市场制度的创新
    5.1 出版业市场化发展的目标选择
        5.1.1 市场机制的优势
        5.1.2 出版业发展与市场化的关系
    5.2 出版业制度创新的制度准备
        5.2.1 市场化的逻辑起点:产权制度
        5.2.2 市场化的内部前提:公司治理结构
        5.2.3 市场化的外部条件:竞争性市场
    5.3 正确定位市场与企业、政府的边界
        5.3.1 市场机制与企业内部机制的互补
        5.3.2 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互补
    5.4 制度三角互补下市场制度创新的有效路径
        5.4.1 市场制度创新的基础: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5.4.2 市场制度创新的主体: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出版业市场主体
        5.4.3 市场制度创新的实现过程:完善竞争性的出版业市场
        5.4.4 市场机制创新的交易方式:发展新型的出版市场交易途径
    本章小结
6. 中国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
    6.1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的变迁
        6.1.1 古代出版业的政府管理制度
        6.1.2 近代出版业的政府管理制度
        6.1.3 当代中国出版业的政府管理制度
    6.2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6.2.1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指导思想变迁的路径依赖
        6.2.2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
        6.2.3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内容变迁的路径依赖
    6.3 出版业政府管理制度指导思想的创新
        6.3.1 遵循舆论导向原则
        6.3.2 采用分类规制原则
        6.3.3 遵循市场规则原则
        6.3.4 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
    6.4 出版业政府管理的具体制度创新
        6.4.1 出版业规制模式创新
        6.4.2 市场准入规制创新
        6.4.3 出版审查方式创新
        6.4.4 出版市场监管创新
        6.4.5 市场退出规制创新
    本章小结
7. 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评价、风险控制和对策
    7.1 对我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的评价
        7.1.1 评价一:市场交易和出版企业内交易的替代上的发展
        7.1.2 评价二:政府交易和出版市场交易的替代
        7.1.3 评价三:出版行业企业间组织的发展
    7.2 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的风险控制
        7.2.1 面临的风险
        7.2.2 风险控制措施
    7.3 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对策分析
        7.3.1 政府在出版业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7.3.2 市场在出版业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7.3.3 企业在制度创新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问题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趋势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理论资源
第一章 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沿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出版与出版业
        一、出版
        二、出版业
        三、新闻出版业
    第二节 出版业发展沿革
        一、第一时期,建国起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
        二、第二时期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三、第三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第三节 出版业转企改制现状
        一、大学出版社改制现状
        二、中央和地方出版社改制现状
    第四节 出版业转企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企改制的目的性
        二、转企改制的盲目性
        三、转企改制的被动性
        四、转企改制的局限性
        五、转企改制外部条件的有限性
第二章 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出版业改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出版业的规制系统
        二、出版业的组织系统
        三、出版业的产权
        四、出版业的体制
        五、出版业外部性影响因素
        六、出版业内部性影响因素
    第二节 出版业转制的新制度经济学解读
        一、降低交易费用
        二、建立有效产权制度
        三、提高企业绩效
        四、实现制度变迁
第三章 实证分析—以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建为例
    第一节 改制前基本情况
    第二节 基于理论指导的转制原则
    第三节 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转制目标
    第四节 围绕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
    第五节 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第六节 基于企业性质实行局部产权制度多元化实验
第四章 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对策
    第一节 转企改制的必然趋势
    第二节 选择合理有效的产权结构
    第三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国有独资出版企业的治理结构
        二、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企业
    第四节 探索管理者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节 尝试建立职工持股制度
    第六节 以资本的力量带动企业扩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新闻出版业的公共服务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功能的理论基础
    2.1 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功能的内涵
    2.2 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功能的特点
        2.2.1 政府的主导性
        2.2.2 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2.2.3 个体需求的差异性
        2.2.4 公益性和社会性
    2.3 我国加强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3.1 我国加强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2.3.2 我国加强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现实意义
第3章 我国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3.2 我国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3.2.1 政治和意识形态功能较强,公共服务功能不明显
        3.2.2 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绩效低下
        3.2.3 公共服务供给失衡,效率不高
第4章 国外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研究状况
    4.1 国外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4.2 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给我们的启示
        4.2.1 明确出版业公共服务的价值体系
        4.2.2 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
        4.2.3 加大对出版业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
第5章 我国新闻出版业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5.1 我国新闻出版业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思路
    5.2 我国新闻出版业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的措施
        5.2.1 制定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政策和规划
        5.2.2 确定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主体,形成公共服务生产运行体系
        5.2.3 完善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体系
        5.2.4 着力打造一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的惠民工程和项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10)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我国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1.3.2 出版行业组织研究
        1.3.3 中外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对比研究
        1.3.4 我国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和体系研究
        1.3.5 出版道德自律研究
    1.4 研究创新和意义
        1.4.1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意义
2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概念界定
        2.1.1 释义"自律"
        2.1.2 出版行业自律
    2.2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现状
        2.2.1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立法现状
        2.2.2 出版行业自律组织现状
        2.2.3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体制现状
        2.2.4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现状
    2.3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必要性
        2.3.1 出版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3.2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
        2.3.3 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出版行业接轨的要求
    2.4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可行性
        2.4.1 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
        2.4.2 政治民主化发展
        2.4.3 民主社会的发展
        2.4.4 行业自律管理立法保障
3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治理理论(GOVERNANCE THEORY)
    3.2 规制多元论(REGULATORY PLURALISM)
    3.3 行业自律组织功能理论
        3.3.1 行业协会功能理论一般分析
        3.3.2 行业协会生发机制与行业协会功能
4 出版行业自律组织职能分析
    4.1 行业协会职能一般分析
        4.1.1 行业协会职能的内涵
        4.1.2 行业协会职能政策性界定
        4.1.3 行业协会职能配置
    4.2 出版行业协会的具体职能
        4.2.1 出版行业协会职能分析
        4.2.2 美国出版商协会(AAP)职能具体分析
        4.2.3 英国出版商协会(PA)职能具体分析
    4.3 我国出版行业协会职能分析
        4.3.1 我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基本职能概述
        4.3.2 中英美出版行业协会职能配置对比分析
        4.3.3 转型时期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的职能转变
5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控制与监督
    5.1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控制
        5.1.1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的立法控制
        5.1.2 出版行业自律行政管理控制
    5.2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监督
        5.2.1 内部监督(会员监督、监事会)
        5.2.2 外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
6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
    6.1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的一般分析
        6.1.1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形式
        6.1.2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的性质与效力
    6.2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效力审查机制
        6.2.1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审查意义
        6.2.2 我国行业自律规范效力审查机制存在的问题
        6.2.3 建立出版行业自律规范效力有效审查机制
    6.3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的执行机制
        6.3.1 行业内部执行机制
        6.3.2 行业外部执行机制
    6.4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分工与协调
        6.4.1 出版行业规范与出版法规的关系
        6.4.2 出版行业规范性文件体系的结构
        6.4.3 出版行业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协调
7 关于我国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建设的建议
    7.1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分析
        7.1.1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化理念
        7.1.2 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要素
        7.1.3 建立我国出版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的原则
    7.2 对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7.2.1 建立出版行业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的分权制度
        7.2.2 创造适宜于出版行业协会向前发展的制度环境
        7.2.3 顺应社会法团型出版行业组织出现的措施
    7.3 对强化我国出版行业协会职能的建议
        7.3.1 行政管理部门适当放权,对行业协会职能建设给与支持
        7.3.2 挖掘会员企业需求,努力拓展会员服务职能
    7.4 对加强出版自律治理机制的建议
        7.4.1 充实自律管理职权
        7.4.2 加强自律组织机构建设
        7.4.3 加强自律管理机制建设
        7.4.4 加强自律组织经费和人才供给制度
8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一、图书
        二、期刊
        三、报纸与网站
        四、法规
        五、学位论文
    外文参考文献
        BOOK
        JOURNAL
读博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谈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回顾与展望:中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建议[J]. 张志强,孙张. 编辑之友, 2021(02)
  • [2]新世纪我国城市书展研究[D]. 卞娜娜. 河南大学, 2020(02)
  • [3]中国出版体制改革40年:历程、主要任务和启示[J]. 周蔚华. 出版发行研究, 2018(08)
  • [4]法布尔《昆虫记》在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D]. 秦晨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8)
  • [5]论地方政府在地方出版业发展中的作用[D]. 宋菲菲.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6]河北省图书出版业社会效益研究[D]. 薄丽丽. 河北大学, 2013(S2)
  • [7]中国出版业制度创新研究[D]. 赖政兵. 江西财经大学, 2012(06)
  • [8]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研究[D]. 倪庆华. 武汉大学, 2011(07)
  • [9]新闻出版业的公共服务功能研究[D]. 章华荣. 南昌大学, 2010(02)
  • [10]出版行业自律管理研究[D]. 李霄. 武汉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论我国出版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