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对位置的判断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对位置的判断

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位置的一个判定(论文文献综述)

杨钧宇[1](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钢丝头参数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螺纹钢是建筑构件中不可或缺的结构性材料,为了达到建筑结构的质量标准,要求在生产时检测螺纹钢丝头的参数是否满足生产规格,以确保螺纹钢与套筒有较高的配合精度。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已开始在螺纹测量领域得到应用,但在对螺纹钢丝头参数进行检测时,存在中径测量不够准确、缺少丝头端面角度检测及丝头螺纹遮挡失真等不足。因此,研究应用于建筑螺纹钢丝头的参数检测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螺纹钢丝头现场检测的需求,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钢丝头参数检测系统,通过对螺纹钢丝头图像牙型角点的提取,拟合计算出螺纹钢丝头各个参数,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根据测量需求完成硬件平台设备的选型;考虑到加工过程噪声大、螺纹钢表面存在冷却液等因素,采用中值滤波实现图像降噪,选取Otsu进行图像分割,利用Canny算子得到图像边缘;为了降低伪角点对后续拟合产生的影响,利用方差曲率角与灰度面积比例法来对伪角点进行去除,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Sigmoid边缘亚像素细分算法,实现边缘角点细分;在角点亚像素细分的基础上,根据螺纹钢参数定义设计了大小径、螺距以及牙型角的拟合方法;此外,针对中径拟合测量方法存在误差的问题,设计相邻牙型线距离绝对值最小的螺纹中径线计算方法,采用自适应非线性收敛鲸鱼算法进行寻找最优中径线,减小了中径拟合误差;为了检测螺纹钢端面是否平整,设计了一种螺纹钢丝头端面角度拟合方法;针对垂直照明所导致的螺纹钢丝头图像牙型线存在遮挡失真现象,通过推导真实牙型线与失真牙型线方程,对该现象所导致的中径测量误差进行补偿;最后在现场搭建了系统软硬件实验平台,将所测量的数据与标准器测量值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满足现场检测要求,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本课题实现对建筑螺纹钢丝头进行参数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吴凡[2](2020)在《基于暗场散射的精密表面微小缺陷检测能力提升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精密表面光学元件在诸多高精尖仪器和设备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表面缺陷检测是光学元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缺陷不仅影响元器件的美观,还会降低所属光学系统的性能,尤其对于高能激光系统,缺陷甚至会造成致命的危害。随着光学元件的广泛应用,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化、定量化变得愈加迫切。相比传统的人工目视检测法和其他检测技术,基于暗场散射技术建立的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灵敏度高,同时还能兼顾检测效率和精度,逐渐成为当前实现精密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的最佳方案。然而,随着惯性约束核聚变、极紫外光刻等光学系统工程的精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磁流变抛光、单点金刚石车削等光学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表面缺陷的检测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方面,检测系统要具有足够高的检测灵敏度,能检出更微小、更微弱的表面缺陷,以确保光学元件的性能和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检测系统要具有足够强的定量检测能力,包括准确的缺陷定位、缺陷尺寸度量、缺陷类别判定等,从而给出有效的危害评估和修复方法,回溯缺陷产生的原因,为光学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反馈和指导。现有的暗场散射检测系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要求,因此对检测能力的提升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论文分别从光学层面如何提高缺陷的散射信号质量,算法层面如何构建准确的缺陷图像,以及如何提高缺陷类别的区分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对基于暗场散射精密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提升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表面缺陷暗场散射的理论模型与仿真分析,基于点扫描和多通道的改进系统方案与标定技术,基于偏振特性的表面缺陷分类方法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从课题组已有的表面缺陷评价系统出发,介绍了暗场散射缺陷检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势,并指出这类典型的系统在当前检测需求下存在的局限性。为了探究系统性能的提升方法,构建表面缺陷暗场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不同种类、尺寸、方向缺陷的散射场分布特性,并建立有限孔径内的散射强度模型,模拟暗场散射环境下光学系统实际接收的信号强度。依据理论模型和仿真结果,总结了提升系统检测能力的主要手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向,为基于暗场散射的缺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套基于点扫描的多通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并分别从光学系统设计、扫描方式、图像重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均值的图像重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缺陷图像的噪声水平。大孔径收集光路的设计提高了系统对微小尺寸缺陷的检测灵敏度,多通道的设计使系统能够获取额外维度的信息,用于缺陷的准确分类。此外,针对点扫描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偏差造成重构图像失真的问题,建立了实际扫描轨迹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度和尺度约束的系统偏差标定算法,以及相应的基于标定结果的系统调整方法,从而获得完整无形变的表面缺陷图像,为高精度的定量检测奠定基础。针对传统暗场散射检测方法中灰尘和麻点这两类微小点状缺陷难以区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特性的灰尘麻点分类方法。分析了灰尘麻点的偏振特性差异和基于此差异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建立了暗场散射偏振测量系统的一般结构,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只与缺陷偏振特性有关的偏振特征的提取方法;提出了基于Mueller矩阵样本集的偏振特征区分度优化算法,包括一种基于概率密度最大可分法的区分度定量评价函数的构建,和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最小化问题的求解,从而获取系统的最优偏振测量态,并建立基于偏振特征的灰尘麻点分类器;最后探讨了本方法在不同暗场散射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中的实现方案。该分类方法充分利用了灰尘和麻点在偏振特性上的差异,提取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区分度,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的缺陷分类能力。对本论文提出的系统和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搭建了基于点扫描的多通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实验装置,制作了标准缺陷板,对系统进行了标定和图像重构实验,重构图像的最大直线度误差从标定前的大于50像素降低到标定后的小于1.8像素,尺度误差控制在0.7像素以内;对不同深度的微小尺寸表面缺陷进行了检测实验,并使用已有的表面缺陷评价系统进行成像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本论文提出的系统在检测灵敏度、成像均匀性和信噪比上均具有更好的表现,对于深度为几十纳米的微弱缺陷,系统的最小可检麻点直径优于1.6μm,最小可检划痕宽度优于0.5μm;最后,搭建了暗场散射偏振测量的验证系统,通过实验测量建立了灰尘麻点归一化Mueller矩阵样本集,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的基于偏振特性的灰尘麻点分类方法开展实验,结果表明其对样本集的预测分类错判率仅为0.46%,对实际灰尘麻点的分类准确度达到90.5%,相比原有的基于传统暗场图像的分类方法有了明显的提升。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周星宇[3](2020)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山区公路平纵线形参数识别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交通安全相关的辅助导航与智能无人驾驶车辆均需要自动进行路况判别的方法,而构建此类方法的数字道路建模与数据识别模型是其实现的基础,本文将探讨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文章在前半部分提出一种基于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的栅格数据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了适当的平、纵两种道路线形几何特征的参数状态界定阈值分别为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00与坡度值大于等于4%,并依此对数据集标签制定方法做了规定。随后,文章介绍了一种无设计文件时使用的道路平纵线形数据还原方法,此方法基于卫星正射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对山区公路数据进行还原处理,并通过提取坐标信息、曲率与坡度值计算、二次归一化等流程获取了包含平纵信息的特征数据。进一步地利用Arc GIS地理信息系统,将上述特征数据先后进行了矢量化与栅格化处理,依据感兴趣区域原理缩小了数据的提取范围,并按照标签制定标准绘制了数据分类标签,最后通过Arc GIS导出工具获取了较大样本量的数据集。至此完成了训练/验证两部分数据集的构造。文章于后半部分引入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对前述数据的识别。首先,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归纳了需要进行优化的超参数类别,使用Keras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编译,并根据需要重点优化的背景值属性、模型结构、优化器类别三大超参数进行了对比实验设计。随后,依照三组对照实验设计与Keras编码对模型进行实际训练,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将对比的模型进行评分,最终发现微调后的VGG-16卷积神经网络结构配合Adam优化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分类结果。最后,使用真实道路设计文件进行道路建模,并构造了评估测试数据集对最终的平、纵线形数据分类模型进行独立测试。统计1000次测试结果显示,平、纵两种模型在正负样本量不一致、数据区分度较好的测试数据上进行随机抽样数据分类时,均能够达到97%以上的平均正确率。

牟金保[4](2020)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专门内容知识被描述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数学知识,而本文所研究的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就是属于专门内容知识的范畴。本研究主要关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与HPM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建构,目前尚无人进行研究,但有高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研究可供参考,也有国内外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方面的研究可供参考。由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目前并没有现存的,为了得出本文理论框架的要素和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流程,研究者针对15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利用模糊Delphi法通过三个步骤,对要素指标进行了筛选。研究者主要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建构了PT-HSCK九成分的九边模型,这九个知识成分维度分别为选择与引入的知识、比较与设计的知识、回应与解释的知识、探究与重演的知识、表征与关联的知识、编题与设问的知识、评估与决策的知识、判断与修正的知识、解决与运用的知识。同时,针对参与者的水平高低按照每个知识成分维度划分成五种不同的水平等级。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者在HPM干预之前,调查了西藏地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在职数学教师以及西藏地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同时调查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选定了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为本文个案研究对象,针对无理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判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等三角形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6个知识点,设计了由24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组成的PT-HSCK九成分五水平测试问卷。为了探讨HPM干预对西藏职前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影响变化,研究者建立了HPM干预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指导对选定的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模糊Delphi法筛选6个知识点以及史料阅读、HPM讲授和HPM教学设计三个阶段分别进行HPM干预。在HPM干预之后,研究者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和作业单反馈分析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变化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通过对PT-HSCK九个知识成分维度的前后测成对t检验发现,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的水平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从藏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藏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从汉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汉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总之,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可以为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提供实施理论框架和有针对性推广的数据支持。

陈建琳[5](2020)在《基于问题驱动的几何基本图形教学研究 ——以《相交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发展最原始的驱动力是问题,而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结果也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揭示数学本质的问题驱动教学则较好地反映了数学学科的特点。目前,初中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仍较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梳理问题驱动教学的相关理论,总结问题驱动教学的设计要点及策略,由上述思辨结果和经验总结,结合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教学实践,以期能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和指导。本研究通过理论思辨、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分析。在理论层面上,以弗莱登塔尔的教育观、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由文献梳理问题驱动、初中几何基本图形的相关研究,理清核心概念,了解研究现状。基于思辨与总结对问题驱动下的基本图形的教学环节及设计要点进行了思考,主要聚焦核心问题,问题情境以及问题链。最后利用上述理论对《相交线》这一节内容进行了完整的设计。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实验、问卷、个别访谈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象进行考察评估,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检验问题驱动教学的效果,同时了解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实际水平的差异。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常规教学相比,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几何基本图形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在: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的理解记忆、实际应用层面有积极影响,但是在认知的综合运用与分析层面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体现,另外发现问题驱动式教学更能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更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学生主观上也认为问题驱动教学对其学习方式、知识理解、问题解决、抽象思维水平存在积极影响。同时发现不少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水平与实际水平相差不大,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水平缺乏切合实际的认知,自我感觉优于实际水平。基于研究结果作出如下思考:在进行问题驱动教学时,要由中等水平学生的情况动态把握问题驱动课堂的进度,并注意观察暂时处于落后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情感教育。

朱莉[6](2019)在《基于APOS理论高中数学例题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中的例题是学习知识的关键点,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等特征.同时,它们也积极促进了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新一轮高中课改也强调了注意教材的使用,因此例题的教学在实际课堂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例题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一个主要表现为缺少理论的指导.APOS理论也是为数不多的依据数学学科特点而建立的教学理论,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主要从两方面了解学生在数学例题课中的学习现状.一方面通过问卷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三个维度上的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测试卷的形式,根据APOS理论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仅有57.4%的学生达到图式阶段.很多学生仍停留在概念理解的表面,认知水平不高,对概念的建构不完整,不能灵活运用概念.通过对例题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POS理论的数学例题课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在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该理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选择例题要有代表性;(2)呈现例题的探索过程;(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上研究旨在提高高中教师和学生对例题的重视和理解,希望为一线数学教师的例题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黄艺娟[7](2019)在《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将看不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以及思考方法显性地呈现出来.可视化使知识变得更易理解与记忆,便于师生在教学中进行沟通与交流,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解题规律模型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式地教学,学生往往对知识没有深度地理解,更多的是依靠死记硬背去记忆,常常出现遗忘快、记不牢固等现象.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不应再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思考、记忆、创造、解决问题等.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势在必行.本文是在新课标要求以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如何将思维可视化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界定了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与可视化教学等相关概念,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分析概括思维可视化所适用的可视化教学内容以及介绍了几种思维可视化常用工具.其次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及在不同教学环节所适用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最后选取并设计了思维可视化在不同课型中运用的典型案例,将本文所提出的思维可视化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旨在说明这些思维可视化策略的可操作性,检验这些思维可视化策略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林缘缘[8](2019)在《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要求重视“四基”和“四能”的培养.同样的,成功智力理论要求关注学生的成功智力的培养,以实现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帮助学生最终走向成功.可以看到,无论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是成功智力理论,都体现了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能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人.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普遍存在“过于倚重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形式,片面培养分析性智力”,“不能很好地协调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的培养,忽视概念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作用”,“轻概念、重解题”,“轻探索、重结论”,“轻思考、重技巧”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本文在整理、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筑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成功智力理论为指导编制调查问卷,就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现状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Excel、问卷星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得出在成功智力理论视阈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相应地提出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施原则、模式与策略,并借助具体案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段维嘉[9](2018)在《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技术和微带天线的光控相控阵天线(OCPAA)系统传输损耗小,瞬时带宽宽,轻便灵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实现移动通信用OCPAA系统工程化角度出发,对移动通信用OCPAA测试系统与技术展开深入地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提出了移动通信用OCPAA测试系统框架,定义了OCPAA系统性能指标;提出了2×2子阵和并行馈电网络微带阵列天线方案,采用全波仿真软件分析了天线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优化设计并制备了四单元微带阵列天线,测试结果满足预定的天线性能指标。然后针对OCPAA测试系统中阵列天线交叉极化问题,构造了基于阻抗可调、无反射、简化的TM波极化器;提出了各项异性介质单、双填充的两种单元晶格实现方案,给出了简化的介电系数;仿真分析了简化的介电系数对极化器性能影响,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分层3D打印和介质填充相结合的高介电系数差极化器制备方案以及基于石墨胶带掩模填充法,制备了极化器样品,验证了所提极化器模型、制作方案与方法的有效性。接着研制了满足OCPAA测试系统要求的吸波材料和微波暗室。提出了双层频率选择表面(FSS)吸波材料结构,建立了FSS复合吸波材料理论模型,优化设计出十字和方环组合四种FSS结构;提出了FSS复合吸波材料石墨丝网印刷制作方法,制备出可复用FSS结构衬底面板,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提出并研制了多功能活动式紧凑型屏蔽暗室,实测屏蔽效能>60dB;提出并研制了大型远场微波暗室,实测综合屏蔽效能>90dB。最后提出了OCPAA系统测试方法,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测试验证了OCPAA测试系统中自主研制的阵列天线和极化器;提出了OCPAA测试系统简化的半闭环电路反馈方法,补偿和校准了测试系统后端射频链路的相位和幅度,获得OCPAA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讨论了方向图、相位和增益等性能测试的误差来源。

王丹菂[10](2018)在《机载激光测深回波信号探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载激光测深(Airborne LiDAR Bathymetry,ALB)技术在浅水、海岸带测绘领域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在数据处理方面仍存在较多困难,制约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围绕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测深回波信号探测展开研究,主要涉及海陆回波分类以及水域回波的波形滤波、波形去卷积、峰值检测、波形分解五个方面。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论述了ALB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ALB的系统构成、测深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水域回波构成和辐射传输模型,并针对数据特点在处理流程上进行了适当改进。2.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特征的海陆回波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依据近红外回波特征自动生成训练样本,并提出了新的多通道特征综合提取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人工采集样本的缺陷,构建了训练样本与未分类回波的联系,分别采用决策树、支持向量机、k邻近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四种分类器完成海陆分类,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无人工干预条件下可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3.针对测深信号检测中浅水回波信号重叠、底部弱回波信号探测和水体后向散射影响三个关键性问题,从波形滤波、波形去卷积、峰值检测和波形分解四个方面对现有的波形处理方法展开了全面剖析,综合比较了相关算法在测深信号检测中的性能,为研究ALB数据处理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结论。4.为解决现有波形处理方法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自适应的机载激光测深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波形有效范围实现了水深的快速估计,在波形预处理中顾及深度因素有效融合了理查德露西去卷积和平均差平方函数法的优势,在波形分解中提出了二阶多项式指数函数模型以降低模型对水深的敏感性,并在模型参数求解中引入信赖域算法,突破了系统采样间隔对检测精度的限制,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显着提高了测深信号检测精度,且对不同水深的波形检测保持了较好的稳健性。

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位置的一个判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位置的一个判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钢丝头参数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接触式测量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非接触式测量研究现状
        1.2.3 机器视觉测量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螺纹钢丝头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螺纹钢丝头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2.1.1 螺纹钢丝头检测系统需求
        2.1.2 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螺纹钢丝头检测的优点
    2.2 机器视觉测量系统方案
    2.3 螺纹钢丝头检测系统硬件选型
        2.3.1 工业相机选型
        2.3.2 镜头选型
        2.3.3 照明系统设计
    2.4 螺纹钢丝头检测系统软件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螺纹钢丝头图像预处理
    3.1 图像预处理
        3.1.1 中值滤波图像降噪
        3.1.2 基于Otsu的图像分割
    3.2 图像边缘的像素提取
        3.2.1 经典边缘检测算子
        3.2.2 二阶微分算子
    3.3 本章小结
4 螺纹钢丝头轮廓角点提取算法
    4.1 基于方差曲率角与灰度比例的角点定位
        4.1.1 曲率角定义
        4.1.2 基于方差曲率角的角点定位
        4.1.3 灰度区域比例法排除伪角点
    4.2 图像边缘的亚像素提取
        4.2.1 亚像素边缘提取算法
        4.2.2 基于Sigmoid拟合函数的亚像素角点提取
    4.3 本章小结
5 螺纹钢丝头参数计算方法
    5.1 螺纹钢的基本参数
    5.2 拟合方法
        5.2.1 大径测量
        5.2.2 中径测量
        5.2.3 螺距测量
        5.2.4 端面角度测量
        5.2.5 螺纹钢丝头牙型角的测量
    5.3 图像牙型线失真误差补偿
        5.3.1 螺纹图像失真现象
        5.3.2 螺纹牙型线失真数学模型
        5.3.3 螺纹牙型线失真方程推导
        5.3.4 实验分析
        5.3.5 失真误差补偿
    5.4 螺纹钢丝头图像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验证与误差分析
    6.1 现场实验平台
    6.2 螺纹钢丝头测量系统标定实验
        6.2.1 相机内外参数计算
        6.2.2 测量系统像素当量值计算
    6.3 螺纹钢丝头参数计算
    6.4 螺纹钢丝头参数测量结果分析
        6.4.1 各参数均值测量误差
        6.4.2 单次测量误差
        6.4.3 环规的通规与止规验证实验
        6.4.4 拉伊达准则分析
        6.4.5 影响测量结果的其他因素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暗场散射的精密表面微小缺陷检测能力提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表面缺陷相关标准及人工目视检测法概述
        1.2.1 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标准与标注方法
        1.2.2 标准规定的人工目视检测法
    1.3 精密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1 基于形貌特性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
        1.3.2 基于光学特性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2 精密表面缺陷暗场散射理论模型与仿真分析
    2.1 典型的暗场散射精密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2.1.1 表面缺陷评价系统
        2.1.2 表面缺陷评价系统的局限性
    2.2 精密表面缺陷暗场散射理论模型研究
        2.2.1 散射场的表征方法
        2.2.2 划痕和麻点缺陷的散射模型
        2.2.3 灰尘缺陷的散射模型
        2.2.4 微粗糙表面的散射模型
        2.2.5 有限孔径内的散射强度
    2.3 精密表面缺陷暗场散射仿真分析
        2.3.1 不同精密表面缺陷散射场仿真结果分析
        2.3.2 不同孔径散射强度仿真结果分析
    2.4 暗场散射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改进方向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点扫描的多通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及标定技术
    3.1 基于点扫描的多通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3.1.1 基于暗场散射的多通道检测光路
        3.1.2 点扫描轨迹规划
        3.1.3 基于权重均值的图像重构方法
    3.2 点扫描检测系统的标定技术研究
        3.2.1 系统偏差引入影响分析
        3.2.2 点扫描检测系统的标定流程设计
        3.2.3 实际扫描轨迹数学模型的建立
        3.2.4 基于直线度和尺度约束的系统偏差标定算法
        3.2.5 基于标定结果的系统调整方法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偏振特性的灰尘麻点分类技术研究
    4.1 光学偏振原理
        4.1.1 光学偏振理论基础
        4.1.2 偏振光的数学描述
    4.2 灰尘麻点偏振特征的获取方法
        4.2.1 灰尘麻点偏振特性分析
        4.2.2 暗场散射偏振测量系统的一般结构
        4.2.3 灰尘麻点偏振特征的提取
    4.3 灰尘麻点偏振特征的区分度优化方法
        4.3.1 归一化Mueller矩阵样本集的建立
        4.3.2 偏振特征矢量区分度的评价方法
        4.3.3 最优偏振测量态的非线性优化
    4.4 基于偏振特征的灰尘麻点类别判定
    4.5 偏振分类方法在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中的实现方案
        4.5.1 面扫描的表面缺陷评价系统的实现方案
        4.5.2 点扫描的多通道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实现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暗场散射的精密表面微小缺陷检测能力验证实验
    5.1 暗场散射检测系统的标定与微小缺陷检测实验
        5.1.1 实验系统布局
        5.1.2 系统标定及图像重构实验结果与分析
        5.1.3 微小缺陷检测实验及成像效果对比与分析
    5.2 基于偏振特性的灰尘麻点分类方法验证实验
        5.2.1 灰尘麻点分类验证系统的搭建
        5.2.2 灰尘麻点Mueller矩阵测量结果与分析
        5.2.3 最优偏振测量态的获取与分类器的建立
        5.2.4 灰尘麻点分类实验与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山区公路平纵线形参数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介绍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山区公路危险线形研究现状
        1.2.2 深度学习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章节概览
第2章 平纵线形参数分类标准确定
    2.1 识别问题的定义
    2.2 参数阈值的确定
        2.2.1 平曲线参数阈值的确定
        2.2.2 纵断面参数阈值的确定
    2.3 特征值类型的选择与参数判定标准确定
        2.3.1 平、纵线形特征值的选择
        2.3.2 特征值与参数判定标准对照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
    3.1 数据的获取
        3.1.1 危险路段来源
        3.1.2 影像数据的准备
        3.1.3 高程数据的准备
    3.2 线路数据还原
        3.2.1 平曲线数据还原
        3.2.2 纵断面还原设计
        3.2.3 三维道路曲面建模
        3.2.4 点集数据的生成与导出
    3.3 曲率与坡度数值的计算
        3.3.1 曲率的定义与计算
        3.3.2 坡度的定义与计算
        3.3.3 数据归一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ArcGIS的平纵栅格训练数据与标签构造方法
    4.1 ArcGIS简介
        4.1.1 ArcGIS-GDB文件数据的存储
        4.1.2 矢量要素类
        4.1.3 栅格数据
    4.2 矢量数据的处理与转换
        4.2.1 数据点要素生成
        4.2.2 泰森多边形的创建
        4.2.3 泰森多边形栅格化
        4.2.4 感兴趣区域范围确定
    4.3 标签制作与训练数据输出
        4.3.1 AutoCAD桩号筛选与掩膜面绘制
        4.3.2 ArcGIS中的标签与控制面的绘制
        4.3.3 导出训练数据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原理
    5.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
        5.1.1 数据样本与张量
        5.1.2 反向传播算法
        5.1.3 卷积神经网络原理
        5.1.4 常用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5.2 CNN的超参数与优化思路
        5.2.1 神经网络超参数的选取
        5.2.2 CNN模型的优化思路
    5.3 基于Keras神经网络编程框架的网络模型编译
        5.3.1 基于Anaconda编译器的环境搭建
        5.3.2 训练数据集预处理
        5.3.3 Keras中的神经网络模型编译
        5.3.4 数据编码与训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卷积神经网络建模与优化
    6.1 训练与验证数据集划分
    6.2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编译
        6.2.1 简单CNN模型编译
        6.2.2 微调Alex-Net模型编译
        6.2.3 微调VGG-16模型编译
    6.3 卷积神经网络训练与优化实验
        6.3.1 背景值验证实验
        6.3.2 模型结构与优化器筛选
        6.3.3 训练轮数筛选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模型评估测试
    7.1 测试数据准备
        7.1.1 数据来源
        7.1.2 测试栅格数据输出
    7.2 待评估模型训练
        7.2.1 曲率栅格识别模型训练
        7.2.2 坡度栅格识别模型训练
    7.3 模型评估
        7.3.1 曲率模型测试
        7.3.2 坡度模型测试
        7.3.3 模型评估参数分析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神经网络BP算法原理推导图
    附录2 :Keras卷积神经网络编译代码

(4)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藏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现状
    2.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2.3 HPM研究的现状
    2.4 学科内容知识的研究
    2.5 HSCK理论框架的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现状和态度研究对象
        3.1.2 个案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流程
    3.3 研究方法
        3.3.1 个案研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访谈
    3.4 研究工具
        3.4.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与态度问卷
        3.4.2 PT-HSCK问卷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1 数据编码
        3.5.2 量化数据及其分析
        3.5.3 质性数据及其分析
第4章 PT-HSCK理论框架的建构
    4.1 PT-HSCK理论框架建构的动机
    4.2 基于模糊Delphi法的PT-HSCK理论框架建构
        4.2.1 评估指标
        4.2.2 专家反馈资料之适度检验
        4.2.3 初步重要的评估指标之筛选
        4.2.4 相对重要程度之阈值
    4.3 PT-HSCK的九种知识成分
    4.4 PT-HSCK的五级水平划分
    4.5 HPM干预框架
第5章 干预前现状与态度调查研究
    5.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
        5.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5.1.2 西藏在职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5.2 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5.3 PT-HSCK的现状调查
第6章 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HPM干预
    6.1 HPM干预的前期准备
    6.2 HPM干预案例一:无理数的概念
        6.2.1 史料阅读阶段
        6.2.2 HPM讲授阶段
        6.2.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2.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3 HPM干预案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6.3.1 史料阅读阶段
        6.3.2 HPM讲授阶段
        6.3.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3.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4 HPM干预案例三:平行线的判定
        6.4.1 史料阅读阶段
        6.4.2 HPM讲授阶段
        6.4.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4.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5 HPM干预案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
        6.5.1 史料阅读阶段
        6.5.2 HPM讲授阶段
        6.5.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5.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6 HPM干预案例五:全等三角形应用
        6.6.1 史料阅读阶段
        6.6.2 HPM讲授阶段
        6.6.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6.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7 HPM干预案例六: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6.7.1 史料阅读阶段
        6.7.2 HPM讲授阶段
        6.7.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7.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第7章 干预结果及其变化分析
    7.1 职前数学教师的总体变化分析
    7.2 藏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7.3 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7.4 藏族与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对比分析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以及PT-HSCK的现状与态度
        8.1.2 建立了理论框架以及干预框架
        8.1.3 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影响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学生用)
    附录2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教师用)
    附录3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态度问卷
    附录4 :PT-HSCK测试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问题驱动的几何基本图形教学研究 ——以《相交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几何基本图形的相关研究
        2.1.1 概念界定
        2.1.2 分类标准
        2.1.3 初中几何图形的教与学现况
    2.2 问题驱动的相关研究
        2.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2 研究现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育观
        3.1.2 建构主义理论
        3.1.3 最近发展区理论
        3.1.4 元认知理论
    3.2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思路
4 基于问题驱动的几何基本图形课堂教学及其设计
    4.1 教学环节及其设计要点
        4.1.1 教学环节
        4.1.2 核心问题的发现
        4.1.3 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4.2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几何基本图形教学设计
        4.2.1 相交线的内容解析
        4.2.2 相交线的教学设计
5 基于问题驱动的基本几何图形教学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
    5.3 实验对象
    5.4 实验变量
    5.5 实验方式
    5.6 实验材料
        5.6.1 学习材料
        5.6.2 评估材料
    5.7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
        5.7.1 前后测试卷基本情况
        5.7.2 前测试卷的结果及分析
        5.7.3 后测试卷的结果及分析
        5.7.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7.5 元认知知识水平与实际水平差异分析
        5.7.6 个别访谈结果分析(实验班)
        5.7.7 实验教学过程讨论
        5.7.8 实验结论
6 结论、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6)基于APOS理论高中数学例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的要求
        1.1.2 教育改革的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例题
    2.2 APOS理论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范例教学理论
        2.3.2 学习迁移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数学例题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高中生数学例题课学习水平的调查研究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对象的选择
        3.1.4 调查结果及分析
    3.2 基于APOS理论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
        3.2.1 调查内容
        3.2.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APOS理论指导下高中数学例题的设计原则
    4.1 例题的设计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性
    4.2 例题的设计要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4.3 例题的设计确保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和层次性
第五章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的目的
    5.2 实验对象的选择
    5.3 实验准备工作
    5.4 实验的实施
        5.4.1 实施的要求
        5.4.2 APOS理论指导下例题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措施
    5.5 教学实录
    5.6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六章 APOS指导下高中数学例题教学的具体案例设计
    6.1 以“向量的数量积”为例
    6.2 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为例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数学例题课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中数学数列测试卷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概念界定
        2.2.1 知识可视化
        2.2.2 思维可视化
        2.2.3 可视化教学
    2.3 理论基础
        2.3.1 双重编码理论
        2.3.2 脑科学理论
        2.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2.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工具与内容
    3.1 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3.1.1 思维导图
        3.1.2 概念图
        3.1.3 鱼骨图
        3.1.4 流程图
    3.2 思维可视化的内容
        3.2.1 概念、命题——具体化
        3.2.2 解题过程——简明化
        3.2.3 知识巩固——条理化
第四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原则
    4.1 开放性原则
    4.2 发展性原则
    4.3 精简性原则
    4.4 过程性原则
第五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策略
    5.1 新知引入中的思维可视化策略
        5.1.1 基于“问题情境导入”的可视化策略
        5.1.2 基于“实际应用导入”的可视化策略
        5.1.3 基于“动手实践导入”的可视化策略
        5.1.4 基于“类比迁移导入”的可视化策略
        5.1.5 基于“目标驱动导入”的可视化策略
    5.2 新知探究中的思维可视化策略
        5.2.1 基于“顺序式线索链接”的可视化策略
        5.2.2 基于“递进式线索链接”的可视化策略
        5.2.3 基于“中心发散多维引导”的可视化策略
        5.2.4 基于“外围聚合多维引导”的可视化策略
    5.3 新知应用中的思维可视化策略
        5.3.1 基于“分散问题目标”的可视化策略
        5.3.2 基于“建立解题模型”的可视化策略
        5.3.3 基于“转化表征方式”的可视化策略
    5.4 复习小结中的思维可视化策略
        5.4.1 基于“完善教学目标”的可视化策略
        5.4.2 基于“建立问题串”的可视化策略
        5.4.3 基于“辨析异同点”的可视化策略
        5.4.4 基于“聚焦易错点”的可视化策略
第六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案例研究
    6.1 案例及分析
        6.1.1 新授课——《图形的旋转》
        6.1.2 习题课——《抛物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6.1.3 复习课——《全等三角形》
    6.2 小结与建议
        6.2.1 小结
        6.2.2 建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成功智力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二、数学概念教学研究成果综述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成功智力理论
第二章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的准备与实施
        一、调查的准备
        二、调查的实施
    第二节 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一、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第三章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原则
    第一节 目标性原则
    第二节 过程性原则
    第三节 评价性原则
第四章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与策略
    第一节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一、运用TIA模式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关注点
        二、运用TIA模式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第二节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策略
        (一)“分析性智力培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策略
        (二)“创造性智力培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策略
        (三)“实践性智力培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策略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
        (一)并重性策略
        (二)多样性策略
        (三)整体性策略
第五章 运用TIA模式实施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案例与分析——以“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为例
    第一节 教学案例
    第二节 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光控相控阵天线基本原理
        1.1.1 传统相控阵天线基本原理与局限
        1.1.2 光控相控阵天线基本结构与特点
    1.2 光控相控阵天线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光程差延迟技术
        1.2.2 色散延迟技术
        1.2.3 光载波调制延迟技术
        1.2.4 非线性效应延迟技术
    1.3 光控相控阵天线系统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3.1 微波暗室及其设计方法
        1.3.2 吸波材料
        1.3.3 测试方法与标准
    1.4 本文研究工作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工作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与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
    2.1 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框架
    2.2 光控相控阵天线扫描理论与性能指标
        2.2.1 光控相控阵天线波束扫描理论
        2.2.2 光控相控阵天线性能指标
    2.3 微带天线仿真分析
        2.3.1 微带天线初始参数设计
        2.3.2 微带天线参数对其性能影响分析
    2.4 四单元微带阵列天线研制
        2.4.1 子阵衬底材料与结构
        2.4.2 馈电网络优化设计
        2.4.3 子阵与阵列天线辐射性能分析
        2.4.4 天线制作与测试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变换光学的人造TM波极化器设计与研制
    3.1 模型与机理
        3.1.1 基于阻抗可调变换光学的TM波极化器模型
        3.1.2 改进的TM波极化器模型
    3.2 仿真分析与设计
        3.2.1 参数计算与选取
        3.2.2 基于有效介质近似的单元构造
        3.2.3 仿真分析
    3.3 TM波极化器研制
        3.3.1 高介电系数差人造材料的分层3D打印和石墨胶带掩模法相融合的极化器制备方案
        3.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吸波材料与微波暗室的设计与研制
    4.1 单层FSS复合吸波材料研究
        4.1.1 单层FSS复合吸波材料理论模型
        4.1.2 单层FSS复合吸波材料结构
        4.1.3 单层FSS复合吸波材料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4.2 双层FSS复合吸波材料研制
        4.2.1 双层复合吸波材料设计
        4.2.2 石墨丝网印刷法制作FSS复合吸波材料
        4.2.3 复合吸波材料测试
    4.3 紧凑型屏蔽暗室研制
        4.3.1 活动式屏蔽方案设计
        4.3.2 屏蔽效能检测
    4.4 大型远场微波暗室研制
        4.4.1 屏蔽和吸波方案设计
        4.4.2 微波暗室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系统性能测试
    5.1 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测试标准
        5.1.1 测试环境和设备
        5.1.2 测试方法
    5.2 主要元部件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阵列天线测试
        5.2.2 极化器测试
    5.3 光控相控阵天线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相位补偿、校准与测试
        5.3.2 方向图与交叉极化
        5.3.3 增益
        5.3.4 波束扫描
    5.4 误差来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附录
    表格索引
    图形索引

(10)机载激光测深回波信号探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LB系统发展现状
        1.2.2 数据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载激光测深技术理论基础
    2.1 系统构成
        2.1.1 系统组成
        2.1.2 多通道采集
        2.1.3 扫描方式
    2.2 测深原理
        2.2.1 基本原理
        2.2.2 改进数据处理流程
        2.2.3 水域回波构成分析
        2.2.4 辐射传输模型
    2.3 实验数据
        2.3.1 实测数据
        2.3.2 模拟数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通道特征的海陆回波自动分类方法
    3.1 海陆回波波形对比与分析
    3.2 传统海陆分类方法
        3.2.1 影像辅助法
        3.2.2 DEM辅助法
        3.2.3 多通道回波辅助法
    3.3 基于多通道特征的海陆回波自动分类方法基本原理
        3.3.1 基于近红外通道回波的样本集建立
        3.3.2 多通道特征综合提取
        3.3.3 海陆回波分类
    3.4 实验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载激光测深信号检测中波形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4.1 测深信号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4.2 波形滤波
        4.2.1 平均差平方函数
        4.2.2 连续小波变换
        4.2.3 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
        4.2.4 算法性能的对比与实验分析
    4.3 波形去卷积
        4.3.1 去卷积的物理意义
        4.3.2 经典算法原理
        4.3.3 算法性能的对比与实验分析
    4.4 峰值检测
        4.4.1 极大值检测
        4.4.2 一阶导数检测
        4.4.3 算法性能的对比与实验分析
    4.5 波形分解
        4.5.1 水面和水底回波模型
        4.5.2 水体后向散射模型
        4.5.3 模型参数求解算法
        4.5.4 模型的对比与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度自适应的机载激光测深信号检测方法
    5.1 基本思想
    5.2 基于波形有效范围的水深估计
    5.3 多通道波形联合逐级检测
    5.4 基于信赖域算法和EFSP模型的波形分解
    5.5 实验与分析
        5.5.1 多通道波形联合逐级检测中阈值TD的设置
        5.5.2 EFSP模型建模实验
        5.5.3 测深信号检测方法对比实验
        5.5.4 点云生成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关位置的一个判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视觉的螺纹钢丝头参数检测系统研究[D]. 杨钧宇.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基于暗场散射的精密表面微小缺陷检测能力提升技术研究[D]. 吴凡. 浙江大学, 2020(02)
  • [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山区公路平纵线形参数识别方法研究[D]. 周星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D]. 牟金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问题驱动的几何基本图形教学研究 ——以《相交线》为例[D]. 陈建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APOS理论高中数学例题的教学研究[D]. 朱莉. 江苏师范大学, 2019(12)
  • [7]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D]. 黄艺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基于成功智力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 林缘缘.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移动通信用光控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与技术研究[D]. 段维嘉. 东南大学, 2018(01)
  • [10]机载激光测深回波信号探测技术研究[D]. 王丹菂.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对位置的判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