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败血症一例的护理

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败血症一例的护理

一、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彭萍[1](2021)在《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阐明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死亡的预测因素。为指导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提供依据以及指导临床医生尽早识别高危患者,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1)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西南医院住院并经临床证实为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菌株对头孢西丁的耐药性,将以上患者分为MRSA感染患者组(MRSA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组(MSSA组)。同时,参照MRSA组和MSS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区分布,选择300例未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时期住院患者(潜在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作为对照组。通过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2)根据预后,将上述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究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死亡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1)研究共纳入590例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251例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MRSA患病率为42.5%。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伤口和软组织感染(155例,61.8%),其次是呼吸道感染(51例,20.3%)和血液感染(24例,9.6%)。科室分布以烧伤科(98例,39.0%)、骨科(32例,12.7%)、脑外科(17例,6.8%)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1.932;95%CI,1.074-3.477;P=0.028)、吸痰(OR,2.887;95%CI,1.591-5.240;P<0.001)和总住院时间≥30天(OR,3.067;95%CI,2.063-4.559;P<0.001)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RSA组死亡率为27.5%,高于MSSA组(17.1%,P=0.002)和对照组(16.0%,P=0.001)。(2)251例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其中有69例死亡,182例(72.5%)预后良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2.744;95%CI,1.089-6.914;P=0.032)和使用免疫抑制剂(OR,3.140;95%CI,1.284-7.678;P=0.012)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经验性使用抗生素(OR,0.514;95%CI,0.282-0.935;P=0.029)则是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的保护因子。结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吸痰以及总住院时间≥30天是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是MRSA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而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则能对MRSA感染患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马飞跃[2](2019)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栓塞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对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患儿以及合并栓塞并发症的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近20年IE合并栓塞患儿的临床特点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998年5月至2018年7月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收治入院的1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成栓塞组与非栓塞组、前十年组(1998年5月-2008年5月)和后十年组(2008年6月-2018年7月),分别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发热、心脏杂音、肝脾大小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生化、血培养等)、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的差异,并对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为了解心脏基础疾病的影响,进一步对有心脏基础疾病患儿与无心脏基础疾病患儿的组间进行各因素比较分析。最后对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期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IE患儿中栓塞组19例,占16.96%,非栓塞组93例,两组比较,栓塞组体温高于非栓塞组(P<0.01);栓塞组贫血以及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非栓塞组(P<0.05);非栓塞组心电图有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栓塞组(P<0.01);栓塞组心瓣膜累及与心内赘生物形成的发生率高于非栓塞组(P<0.05);近十年栓塞的发生率高于前十年(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IE患儿中前十年组共纳入54例,后十年组共纳入58例,两组比较,后十年无心脏基础疾病患儿的构成比高于前十年(P<0.01);前十年IE患儿体格检查心脏杂音阳性及肝脏肿大情况发生率高于后十年(P<0.05);实验室检查中提示,后十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发生率高于前十年(P<0.05);影像学检查中提示,前十年心电图有异常的发生率高于后十年(P<0.05);后十年瓣膜累及与心内赘生物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前十年(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后十年IE患儿中有瓣膜累及者与无瓣膜累及者相比栓塞发生的风险较前十年增加(OR=5.446),后十年IE患儿中赘生物阳性者与赘生物阴性者相比栓塞发生的风险较前十年增加(OR=4.644),后十年体格检查提示肝脏增大的IE患儿与查体无肝脏增大患儿相比栓塞发生的风险较前十年降低(OR=0.336),后十年有心脏基础疾病的IE患儿相比无心脏基础疾病的患儿栓塞发生较前十年降低(OR=0.124)。进一步对有先天性心脏病和无心脏基础疾病的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比较,有先天性心脏病的IE患儿体格检查心脏杂音阳性及肝脏肿大情况、心电图有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无心脏基础疾病的患儿(P<0.05);无心脏基础疾病IE患儿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累及与心内赘生物形成的发生率高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IE患儿,无心脏基础疾病IE患儿主要累及二尖瓣,有先天性心脏病IE患儿主要累及主动脉瓣和三尖瓣(P<0.01);无心脏基础疾病IE患儿栓塞发生率高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IE患儿(P<0.01);无心脏基础疾病组的患儿左心IE发生率高于右心(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期其他研究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本组研究资料中前十年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后十年栓塞的发生率与同期其他研究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E患儿中有先天性心脏病基础的构成比、无心脏基础疾病IE患儿栓塞的发生率与其他研究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实验室检查多有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表现。超声心动图示有瓣膜累及者与赘生物阳性者为IE发生栓塞的高危人群,栓塞发生风险较前十年上升。值得关注的是,IE患儿中无心脏基础疾病患儿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栓塞的发生风险较高。

朱龙图,姜洪池,刘连新,王继洲[3](2019)在《预防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脾脏是一种免疫器官,具有清除丧失功能的血细胞和抵御细菌感染的功能。随着脾切除术的广泛应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已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并从患者教育、药物预防、疫苗接种、建立患者管理系统以及改进手术等方面讨论其预防措施的相关研究进展。

黄菊秀[4](2019)在《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目标治疗浓度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分布特点及目标治疗浓度方法:以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59例,其中针对性治疗组即G+球菌感染患儿21例,经验性治疗患儿38例。用药方案:初始给药剂量为10mg/kg.次,每次输注时间为1h,q6h给药,其中经验性治疗组中11例患儿根据初始血药浓度治疗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为15mg/kg.次,q6h给药。监测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时浓度,谷浓度至少在第4次给药前半小时,峰浓度至少在第4次给药后0.5-1小时采集,同时避开输液侧采血,留取静脉血标本2ml,标本统一送至本院药剂科进行检测。数据利用SPSS24.0软件处理,利用统计学分析总体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分布特点,对初始谷浓度存在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治疗组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得出临床可能的最佳浓度值。结果:初始谷浓度与峰浓度存在线性关系,方程为Cmax=3Cmin(r=0.604,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血药浓度分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病情危重组血药初始谷浓度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初始谷浓度及峰浓度均明显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P<0.05)。先心病组初始谷浓度明显高于非先心病组(P<0.01)。肝肾功能均异常组血药初始谷浓度明显高于肝肾功能均正常组(P<0.05)。尿PH偏酸性组初始谷浓度明显高于尿PH碱性组(P<0.05)。严重低白蛋白组初始谷浓度及峰浓度均高于非严重低白蛋白组,对不同IgA水平、是否使用机械通气、特殊物理降温、静脉营养及利尿剂分组比较,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调整给药剂量前后的谷浓度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182),峰浓度分布差异显着(P=0.006)。同时观察到8例腹泻患儿血药浓度均高于同年龄相同给药剂量下的平均药物浓度。通过逐步进入法,对初始血药浓度可能存在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方程中的自变量是危重程度、脓毒性休克、先心病、白蛋白、尿PH。对针对性治疗组患儿,将初始血药浓度与最终疗效作ROC曲线得出初始谷浓度7.120ug/mL,初始峰浓度29.325ug/mL为可参考的最佳疗效界值浓度。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及不同体质患儿中分布差异显着。对于病情极危重、感染严重存在脓毒性休克、先心病及中重度腹泻等导致体循环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状态以及影响药物体内结合及排泄的因素如低白蛋白、低IgA水平,用药前肝肾功异常的患儿中血药浓度普遍偏高。血药浓度越大,达到临床有效的可能性越大,但对于重症感染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体内药分布异常、排泄下降,常规给药下即可能出现血药浓度的偏高,此时增加药物剂量可能导致体内药物的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姜美玉[5](2016)在《199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药敏、治疗及预后等情况。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及儿科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诊断为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l6.0软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一般情况:199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2:1。年龄范围在15天10岁,平均发病年龄2岁4月,以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为多见。主要在夏、秋、冬季发病。城市与农村的比例为1:4。2.误诊情况:当地医院诊断为SSSS的患儿仅5例,57例误诊为皮炎湿疹类或其他皮肤病,其余137例诊断不详。3.临床特征:所有患儿均有全身弥漫性片状红斑,其中尼氏征阳性33例,松驰性水疱、脓疱者76例,典型的口周放射状裂纹者138例。发热88例,多为低热,其余111例体温正常。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升高者118例;部分患儿血红蛋白(HB)降低,血小板(PC)、电解质、肝肾功能轻度异常;30例患儿心肌酶检测结果24例不同程度升高。5.药敏试验:154例患儿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88例,其药物敏感率:左氧氟沙星97.7%、奎奴普丁/达福普丁98.9%、环丙沙星96.6%、红霉素4.5%、庆大霉素95.5%、苯唑西林56.8%、青霉素0%、利福平58.0%、复方新诺明55.7%、四环素77.3%、林可霉素10.2%、苄星青霉素96.6%、阿莫西林82.8%、氯霉素89.7%、氯林可霉素3.4%、头孢唑啉82.8%、亚胺硫霉素82.8%、氧哌嗪青霉素93.1%;吗啉恶酮、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莫西沙星均为100%。28例患儿血培养仅1例检出金葡菌,除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外对其它上述药物均敏感。6.治疗:抗生素应用主要为半合成青霉素、头孢、克林霉素、磷霉素。以皮疹消退时间为指标统计分析以上四组结果无差异;以住院天数为指标头孢组较半合成青霉素组效果好,而其余各组间无差异。一代、二代、三代头孢组之间以住院天数为指标进行比较无差异;而以皮疹消退时间为指标则二代头孢较三代头孢效果更好。分别以住院天数及皮疹消退时间为指标对是否加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者之间均无差异。7.转归:199例患儿中11例签字出院,其余好转或治愈,住院天数417天,平均为89天,无死亡病例。结论:(1)SSSS发病年龄主要为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好发于夏秋冬季,农村多于城市,诱发因素为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外伤等。(2)SSSS患儿在基层医院易被误诊,基层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3)系统应用抗生素应早期、足量,其中二代头孢效果较好。(4)病原学检查建议取创面分泌物进行培养;心肌酶可作为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酌情加用保护心肌的药物。

郭熙英,徐佩茹,彭怡[6](2010)在《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8月某院收治的52例疑似细菌感染败血症住院早产儿进行研究,分析hsCRP、传统CRP、外周血常规对早产儿细菌感染性败血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本组细菌感染26例,非细菌感染26例。hsCRP≤3μg/ml29例,3~8μg/ml者23例,敏感度为80.7%,特异度92.3%;传统CRP≤8μg/ml者44例,﹥8mg/dl者8例,敏感度为26.9%,特异度为96.1%;血常规阳性者15例,阴性者37例,敏感度为38.5%,特异度80.8%。hs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高于传统CRP及外周血常规。[结论]在早产儿感染的诊断中,hsCRP升高明显,对诊断感染灵敏,是诊断早产儿细菌感染的适宜指标。

刘靖[7](2008)在《流腮合并睾丸炎并金葡菌败血症1例的护理》文中认为

田美华[8](2003)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局部抗菌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与多种诱因有关,其中细菌感染因素,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或定植与AD发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AD皮损细菌感染情况、金葡菌与AD关系及莫匹罗星局部抗菌治疗在AD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该病提供依据。 方法 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Hanifin-Rajka诊断标准,共入组AD患者48例。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于43例AD患者皮损处取标本,同时对39例AD患者非皮损处及10例健康人取标本作对照,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所有金葡菌予常规药敏试验。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48例AD患者分为两组,前2周分别给予莫匹罗星+来可得与莫匹罗星基质+来可得外用对比治疗;后2周改为开放试验,所有患者均给予莫匹罗星+来可得治疗;48例患者治疗前后均给予皮损处细菌培养,同时进行临床皮损严重度评分(参照SCORAD方法计分)。研究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结果 AD患者皮损细菌阳性率74.42%,金葡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占65.63%,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28.13%;急性渗出型皮损细菌阳性率高达82.61%,金葡菌占68.42%,但与慢性斑块型皮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细菌平均密度54954/cm2,金葡菌平均密度207096/cm2;急性渗出型皮损处细菌及金葡菌平均密度与慢性斑块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非皮损处也可分离出细菌,细菌阳性率为20.51%,金葡菌仍为主要致病菌,皮损处细菌及金葡菌检出率与非皮损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正常皮肤处细菌平均密度2138/cm2,金葡菌平均密度9333/cm2。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皮损处细菌及金葡菌密度明显高于非皮损处b叩.05;P叩.0们)。” IO例健康人中未检出细菌阳性者。 金葡菌药敏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性最高;其次为 阿米卞星、头袍匹肘、弧拉西林/他哇巴坦、左氧氟沙星等;红霉 素、青霉素及部分头抱类药物耐药。 治疗后第1周、第2周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 74.07%、88.88%,对照组25%、60%;经统计学检验台疗组总有效 率优于对照组(P北.OI,P训.05);治疗后第4周两组总有效率 分别为:治疗组 92.5毗,对照组 95儿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总有效 率无差异(p>0.OS)。治疗后第1、2、4周时细菌学清除率两组 相卜统计学无差异(p>0.05)。 结论 细菌感染因素,尤其是金葡茵感染或定植在 AD的发 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葡菌不仅可分泌多种具有超抗原特性的纠。 毒素而诱友、加重该病,也可作为一种变应原导致毒素特异性屹 升高而加重皮损。金葡菌药敏结果显示万古霉素、w环素可作为治 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金葡菌感染可降低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局部应用抗生素不仅可 有效祛除AD中的细菌,减少超抗原的产生,减轻AD症状,防止 搔抓引起的细菌播散,还可避免系统应用抗生素的危险,与糖皮质 类固醇合用;可增加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减轻AD炎症反应,更有 效地控制病情。本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抗菌药物与糖皮质类固醇联合 应用治疗AD疗效仇于单用糖皮质类固醇,莫匹罗星作为一种新的 局部外用抗生素,体外试验证明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性很低, 可作为治疗AD的首选纠-用抗菌药物。

孔佳佳[9](2000)在《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庄欠刚,庄会欣,李守林[10](1999)在《L型细菌败血症病儿的诊治》文中提出①目的 探讨小儿L型细菌败血症(SBL)的诊断与治疗。②方法 对我院收治临床疑有败血症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的病儿进行高渗细菌培养,做药敏试验并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③结果 共确定L型细菌败血症46 例,对其中36 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青霉素类抗生素极不敏感,而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先锋霉素V 等药物对L型细菌敏感性高。使用相应抗生素辅以支持疗法,治愈39例,未愈5例,2 例死于原发病。④结论 临床普通培养阴性而疑有败血症病儿,应做普通及高渗双份血培养以发现L型细菌,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二、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MRSA概述
    1.2.MRSA耐药性及机制
    1.3.医院获得性感染
    1.4.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5.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2.1.材料
        2.1.1.研究对象
        2.1.2.菌株来源
        2.1.3.主要试剂及仪器
    2.2.方法
        2.2.1.细菌鉴定
        2.2.2.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
        2.2.3.资料收集和相关定义
    2.3.统计学处理
    2.4.研究结果
        2.4.1.入院时基本情况
        2.4.2.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3.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4.临床结局的比较
    2.5.讨论
第三章 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1.1.研究对象及分组
        3.1.2.研究方法
        3.1.3.资料收集
        3.1.4.统计学处理
    3.2 研究结果
        3.2.1.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死亡组基本情况
        3.2.2.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死亡相关预测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3.2.3.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死亡相关预测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栓塞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期栓塞发生率
    2.2 前十年与后十年各临床资料比较
    2.3 进一步对有无心脏基础疾病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4 与同时期国内外其他研究相关资料进行对比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管理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预防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脾脏功能
二、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一) 早期感染性并发症
    (二) 晚期感染性并发症
    (三) OPSI
三、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其他预防措施
    (一) 宣教
    (二) 抗生素预防
    (三) 疫苗预防
    (四) 建立无脾患者的管理系统
四、结论

(4)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目标治疗浓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2.1 给药方案
        2.2.2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2.2.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2.2.4 描述总体血药浓度分布情况
        2.2.5 对针对性治疗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2.2.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分析
    3.3 分组比较不同因素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布差异
    3.4 对初始谷浓度可能存在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3.5 用药时存在腹泻的患儿血药浓度分布分析
    3.6 药物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分析
    3.7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199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6)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金标准[2, 3]
    1.2 研究方法
        1.2.1 方法
        1.2.2 双盲
        1.2.3 分组评判标准
    1.3 评价指标
2 结果
    2.1 早产儿细菌感染败血症发生情况
    2.2 hs CRP、CRP、血常规检查诊断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结果
    2.3 hs CRP、CRP、血常规检查评价指标数据
    2.4 hs CRP、CRP的ROC曲线
3 讨论

(7)流腮合并睾丸炎并金葡菌败血症1例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护理

(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局部抗菌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特应性皮炎皮损金葡菌感染情况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莫匹罗星局部抗菌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小结
附录
致谢
综述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有关治对策
    2 特应性皮炎治疗新进展
附件
    已发表文章: 药物所致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待发表文章
        1.20例女阴巨大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2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瘤病2例及家系分析

四、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地区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结局分析[D]. 彭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2]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栓塞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马飞跃. 浙江大学, 2019(02)
  • [3]预防脾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朱龙图,姜洪池,刘连新,王继洲.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03)
  • [4]儿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目标治疗浓度探讨[D]. 黄菊秀.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5]199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回顾性分析[D]. 姜美玉. 遵义医学院, 2016(08)
  • [6]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 郭熙英,徐佩茹,彭怡. 现代预防医学, 2010(21)
  • [7]流腮合并睾丸炎并金葡菌败血症1例的护理[J]. 刘靖.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2)
  • [8]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局部抗菌治疗研究[D]. 田美华. 南京医科大学, 2003(01)
  • [9]1例L型金葡菌感染性败血症的护理[J]. 孔佳佳. 医学文选, 2000(06)
  • [10]L型细菌败血症病儿的诊治[J]. 庄欠刚,庄会欣,李守林. 齐鲁医学杂志, 1999(04)

标签:;  ;  ;  ;  

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败血症一例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