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磊[1](2021)在《探究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生命健康素养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效果的一种衡量标准,而生命健康教育又是提升大学生自我保护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培养,文章以大学生健康教育切入点,简单阐述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并基于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对大学生健康教育产生的原因和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以及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实现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帮助各大高校实现大学生生命健康素养的提升,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打下基础,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石珺怡,车晓玉,刘菊芬[2](2021)在《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研究进行Meta分析,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PubMed中有关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中英文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0日,使用R 3.5.1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总样本量为54 893人,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9.04%(95%CI:14.40%~25.16%),健康知识与观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健康技能水平及95%CI分别为31.02%(24.88%~37.16%)、28.82%(21.73%~35.91%)和35.02%(26.12%~43.92%);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信息素养、慢性病预防、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及95%CI分别为54.22%(43.28%~65.15%)、55.21%(45.87%~64.54%)、36.11%(28.45%~43.76%)、26.51%(18.96%~34.06%)、24.73%(20.68%~28.79%)、20.92%(15.14%~28.91%)。与2015年及之前相比,除基本健康技能、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外,各类健康素养水平均有上升。亚组分析发现,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少数民族;城市和发达地区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稍高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以往有所增高,但各方面素养发展不均衡。各方应协力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

肖文清,谭清立[3](2021)在《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我国正面临着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健康状况堪忧、健康知识缺乏、不良生活方式突出等问题。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以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入手,解析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迫切性,进而对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与探讨,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改善大学生健康现状,推动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佟佳春[4](2021)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研究》文中指出

谢恬[5](2021)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贵阳市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熊龙[6](2021)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价值观作为个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人态度、观点和看法等多方面的集合,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不断思考与追求。价值观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节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规范、导向、激励和凝聚等多方面的功能,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目标是促进他们精神层面的发展,把握住人生道路的方向,不断培养他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来看,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会有着不同的状态,根据价值观形成的状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依次呈现出从低到高的发展变化,形成的价值观也逐渐趋向成熟和稳定。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了解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遭遇到的难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维护社会安全稳步发展和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大学生在适应外部环境和满足自我需求之间所做出思考、评判和选择的结果。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需要具备个人需要、自我意识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的前提,这些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必要前提条件,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他们内在的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个人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意志调节等内在条件在价值观形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使得价值观形成带有主体的一系列特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除了考虑内在条件,还应该着重考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外部条件,这些也都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先是通过对社会事物的初步理解,从而对社会事物产生认同并做出进一步的选择,然后将社会事物的全部信息进行重新整合,这些整合的信息就会逐渐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他们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内在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在两者的共同参与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价值观形成也随之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价值主体方面更加的突出自我个性,在价值选择方面呈现出内外不统一的矛盾现象,在价值追求方面更加考虑社会现实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环境和个体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多样,其中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因素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社会因素方面主要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网络信息化的覆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学校因素方面主要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学方式、高校教学内容和高校教师队伍;在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有父母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个人因素方面主要有个人的思想认识、生活阅历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外在和内在因素都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深化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是一个多方位的复杂体系,需要将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断健全教育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教育举措,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发挥整体合力作用,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健康全面发展。

于丰源[7](2021)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指出当前,网络事实上已成为公众信息发布、获取、交互的主要载体,同时,整个社会也在向以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为公众提供自由便利的交互平台和免费、海量、快捷的信息的同时,也因其泥沙俱下的特点,导致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难以保障,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网络安全风险。对于以网络为信息获取主渠道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其求知欲旺盛、鉴别力较低,很容易陷入无法预测的问题和风险之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昭示,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迫在眉睫,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内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目前国内外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全面梳理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然后以大连五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和研判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以及网络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调查显示,在连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多数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知识缺乏,对网络环境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中潜在的风险点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未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开设课程的也存在形式僵化、效果不好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措施,首先政府提高认识,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制;其次高校要主动作为,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质量,改善和创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最后,以家庭为出发点,全社会合力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张学良,郭建军[8](2021)在《“体医融合”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探究》文中提出体医融合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着力推进的健康服务模式,对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在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现状与突出问题,探究体医融合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基础上,结合《纲要》精神与体医融合思维提出成立"健康管理委员会"、改组"体医融合健康管理中心"、构建"金字塔式"健康管理模式、建设"四位一体"数据平台、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发展策略。

吕小萍,邰杨芳[9](2021)在《国内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主题探析》文中提出以近十年国内大学生健康素养领域研究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主题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医学生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研究不够成熟,有待更深入地研究。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加强对特殊群体如医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的关注,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

邝佳佳[10](2020)在《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初步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基线水平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变化,为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制定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海南某高校151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问卷》,自行设计个人基本情况,对其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取部分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不同组别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变化。问卷录入采用Epi Data3.1软件,数据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x±s)、频数和百分数表示);健康素养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得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健康素养水平采用?(17)检验,干预前后健康素养水平的比较采用配对?(17)检验中的Mc Nemar Tes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且分布不均,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1.60%。三个方面健康素养具备人数和比例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382人,25.1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351人,23.14%)以及健康技能素养(244人,16.08%);六个维度健康素养具备人数和比例分别为科学健康观(849人,55.96%)、传染病预防素养(382人,25.18%)、慢性病预防素养(384人,22.94%)、安全与急救素养(1094人,72.12%)、基本医疗素养(109人,7.19%)和健康信息素养(298人,19.64%)。2.海南某高校大学生三个方面和六个维度健康素养掌握较好的条目占比分别为45%和48.75%,单项最高正答率为97.8%;而三个方面和六个维度健康素养掌握稍差的条目比例分别为12.5%和15%,最低条目仅23人答对,占比为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父亲健康状况以及每周网络游戏时间是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管理学>教育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城市高于农村;父亲身体健康的大学生高于父亲身体不健康的大学生;每周网络游戏时间0~5小时的大学生高于每周网络游戏时间5小时以上的大学生。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专业类别、性别、家庭所在地、吸烟和家庭月收入;而六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受年级、专业类别、性别、饮酒、吸烟、家庭所在地以及独生子女的影响。4.对照组和实验组大学生的人口学特征,除父、母亲是否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大学生总体、三个方面和六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与得分均有所提升;实验组三个方面健康素养得分干预前后增量不同;实验组干预前后大多数健康素养得分变化量和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1.海南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三个方面与六个维度健康素养分布不平衡,表现为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水平最高,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最低;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最高,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最低。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基本医疗、健康信息、传染病预防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2.海南某高校大学生知晓率较高的条目有食品安全、健康概念、艾滋病预防、高血压防治等;正答率较高的问题有网瘾危害、睡眠不足危害、抑郁症以及户外灾害等;但孕产知识、结核病防治、骨质疏松和糖尿病等防治方面回答正确率较低。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3.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父亲健康状况以及每周网络游戏时间是海南某高校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及六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受专业类别、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年级、吸烟、饮酒以及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4.健康干预有助于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3-PR”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从知识的学习到行为的形成再到技能的掌握,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健康工程。5.高校和有关部门可从健康影响因素考虑,运用“3-PR”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针对高校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等方面,从完善相应制度和创造支持性环境等方向着手,不断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二、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满足人才有效培养的需求
    1.2 满足人才正确培养的需求
2 导致大学生健康教育产生的原因
    2.1 健康生活方式
    2.2 疾病预防
    2.3 心理健康
    2.4 性与生殖健康
    2.5 安全应急与避险
3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现状
    3.1 部分相关人员参与度不够
    3.2 学生健康教育监管不足
    3.3 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不强
4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策略
    4.1 灵活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
    4.2 建立健全大学生健康教育机制
    4.3 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档案
    4.4 建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平台
    4.5 创建大学生健康教育机构
5 总结

(2)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1.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3 文献筛选
        1.2.4 质量评价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
    2.2 文献基本情况与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正态性检验和异质性检验
        2.3.2 健康素养水平
        2.3.3 亚组分析
        2.3.4 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2.4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变化
3 讨论
    3.1 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3.2 亚组分析结果
    3.3 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建议
    3.4 小结

(3)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1.1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
    1.2 大学生健康状况堪忧
    1.3 大学生健康知识缺乏
    1.4 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突出
2 高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健康教育课程不普及
    2.2 学校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3 高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2.4 教学内容与方式单一
    2.5 高校体育锻炼氛围不浓厚
3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重视程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3.2 引进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3.4 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加强家长对孩子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3.5创建更好的体育锻炼平台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3.6 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相关活动加强培养大学生健康意识

(6)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概述
    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相关概念释义
        2.1.1 价值观
        2.1.2 价值观形成
        2.1.3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目标导向
        2.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核心目标
        2.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高远目标
    2.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不同阶段
        2.3.1 价值观形成的发生培育阶段
        2.3.2 价值观形成的扩展探索阶段
        2.3.3 价值观形成的适应稳定阶段
    2.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2.4.1 有助于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2.4.2 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全稳步发展
        2.4.3 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2.4.4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3.1.1 人的本质理论
        3.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1.3 意识形态理论
        3.1.4 实践理论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3.2.1 接受理论
        3.2.2 灌输理论
        3.2.3 传播理论
    3.3 其他相关理论的借鉴
        3.3.1 认知发展理论
        3.3.2 价值澄清理论
        3.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机理
    4.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前提
        4.1.1 个人需要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客观前提
        4.1.2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前提
        4.1.3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前提
    4.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条件
        4.2.1 认知水平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起源
        4.2.2 情感体验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依据
        4.2.3 意志调节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保障
    4.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外在条件
        4.3.1 政治经济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制约
        4.3.2 社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熏陶
        4.3.3 教育力量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
        4.3.4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传播
    4.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活动
        4.4.1 对于事物信息的初步理解
        4.4.2 对于事物信息的自觉认同
        4.4.3 对于事物信息的理性选择
        4.4.4 对于事物信息的有机整合
    4.5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发展规律
        4.5.1 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
        4.5.2 内在思想的相互转化
        4.5.3 内外要素的相互统一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5.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特征
        5.1.1 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
        5.1.2 在价值主体上突显出自我化
        5.1.3 在价值选择上充满矛盾化
        5.1.4 在价值追求上转向现实化
    5.2 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5.2.1 社会因素的影响
        5.2.2 学校因素的影响
        5.2.3 家庭因素的影响
        5.2.4 个人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路径
    6.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原则
        6.1.1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6.1.2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6.1.3 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6.1.4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6.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方法
        6.2.1 传统方法的继承
        6.2.2 现代方法的运用
    6.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机制
        6.3.1 建立科学激励机制
        6.3.2 建立舆论引导机制
        6.3.3 建立环境育人机制
        6.3.4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6.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举措
        6.4.1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6.4.2 加强高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6.4.3 注重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6.4.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6.4.5 占领高校网络媒体的前沿阵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概述
    2.1 理论基础
        2.1.1 “5W”理论
        2.1.2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新媒体时代
        2.2.2 网络安全
        2.2.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2.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内容
        2.3.1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
        2.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
    2.4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类型
        2.4.1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2.4.2 网络财产安全问题
        2.4.3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2.4.4 网络成瘾问题
        2.4.5 网络暴力问题
    2.5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2.5.1 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2.5.2 与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
        2.5.3 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2.5.4 融入日常生活中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3.1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调查
        3.1.1 调查设计
        3.1.2 调查实施
        3.1.3 调查结果
    3.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3.2.1 网络安全教育主体单一
        3.2.2 网络安全教育没有普遍列为高校必修课程
        3.2.3 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不完善
        3.2.4 网络安全教育形式单一
        3.2.5 网络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
    3.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网络安全教育体制不健全
        3.3.2 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立法不完善
        3.3.3 网络安全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3.3.4 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3.3.5 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存在缺陷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提升对策
    4.1 政府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制
        4.1.1 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协同机制
        4.1.2 对网络安全教育进行引导和管理
        4.1.3 推动网络安全立法走向完善
    4.2 高校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质量
        4.2.1 开设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
        4.2.2 创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
        4.2.3 突出网络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人群
        4.2.4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4.2.5 健全网络安全教育机制
    4.3 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4.3.1 以家庭为网络安全教育的出发点
        4.3.2 在全社会积极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4.3.3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实践社会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8)“体医融合”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因素
    1.1 大学生的健康问题
        1.1.1 健康素养整体偏低、生活方式不健康
        1.1.2 身体素质显着下降
        1.1.3 亚健康发生率偏高
        1.1.4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1.2 高校学生健康管理问题
        1.2.1 健康教育显着不足
        1.2.2 政策间聚合效果差
        1.2.3 体系不完整,部门履职实效不佳
        1.2.4 实施主体间服务链缺环
2 体医融合是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的可行性因素
    2.1 体医融合是健康管理发展的新思维
    2.2 健康管理是健康中国推进的重要举措
    2.3 体医融合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探析
3 体医融合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策略
    3.1 成立有实权的“健康管理委员会”
    3.2 改组“体医融合健康管理中心”
    3.3 构建“金字塔式”健康管理模式
        3.3.1 金字塔式的基本架构
        3.3.2 技术、资源和话语权的融合
        3.3.3 核心职责
    3.4 建设“四位一体”健康管理数据平台
    3.5 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4 结语

(9)国内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主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频关键词
    (二)聚类分析结果
    (三)研究主题热点及趋势分析结果
三、研究结论
四、讨论及建议

(10)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初步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操作步骤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总路线
第三章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3.1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3.2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初步干预效果评价
    4.1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对照组与实验组健康素养得分比较
    4.3 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对照组与实验组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干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大学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李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34)
  • [2]2016—2019年中国高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Meta分析[J]. 石珺怡,车晓玉,刘菊芬. 中国健康教育, 2021(08)
  • [3]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 肖文清,谭清立. 中国校医, 2021(07)
  • [4]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研究[D]. 佟佳春. 辽宁工业大学, 2021
  • [5]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贵阳市高校为例[D]. 谢恬.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6]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 熊龙. 河北大学, 2021(09)
  • [7]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对策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于丰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8]“体医融合”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改革探究[J]. 张学良,郭建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 [9]国内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主题探析[J]. 吕小萍,邰杨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09)
  • [10]海南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初步干预效果评价[D]. 邝佳佳.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