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一、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施永川[1](2021)在《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全球创业教育的领航者,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该校通过对创业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师资的选拔与培养、创业专业课程的设置、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和全过程的教学评价,形成了以追求卓越创业精神为宗旨、以全校性战略为保障、以开放与包容为理念、以注重实战体验为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提供有益借鉴。

傅波[2](2021)在《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的创业教育研究——哈斯商学院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为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近年来创业组织经历了巨大变革。创业教育者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更积极的反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构建以创业课程、导师制、创业比赛、初创公司加速器和种子基金为主体的跨学科创业教育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旧金山大湾区输送了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借鉴哈斯商学院的经验,我国创业教育应树立创业教育的全局观,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构建开放型、跨学科、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反思;充分融合创业教育与实践,全面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黄文武[3](2021)在《企业家精神视野中的大学革新》文中认为这是一个持续变革的时代,任何组织及个人的发展都处在时代变革的潮流之中,大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大变革时代需要对大学革新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大学过去发展历程中的辉煌与没落、此时此刻面对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统筹思考。基于对创新创业时代大学的转型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为改革而改革”、“为政府政策背书而改革”以及“以排名为导向建设‘双一流’”等问题的反思,促使我们思考大学究竟应该在一种什么力量和精神的引领与推动下才能实现我们所期盼的高质量发展。论文选择以“企业家精神”作为研究大学革新的概念工具和理论视角,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跳出经济学、管理学的视野,重新认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彰显“企业家精神”对“大学革新”的解释力,进而探究“企业家精神”在推动大学革新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则在于揭示企业家精神在实践层面对大学革新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强调为了创造大学的未来需要特别重视以企业家精神引领大学革新,唯有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力量以推动大学革新才能塑造大学的未来。研究首先基于“大历史观”的视野从纵向的维度考察从中世纪大学到现代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历史进程中大学发展所展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基于历史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强调对于以革新求生存图发展的大学而言,企业家精神不是外在于大学这一组织的,而是其本身持续发展应该具备的核心特征和品质。从历史的角度呈现企业家精神之于大学革新的意义和作用后,研究依据现实情景论证了企业家精神对于我们时代的大学革新之所以重要的原因。立足时代变革的大环境,强调当下的大学革新所涉及的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需要企业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家精神之于大学范式革命的重要性。在明确了企业家精神对大学革新的重要性,并对大学革新的过程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加以阐述后,需要追问的是大学革新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研究则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方法,从国家的企业家精神、组织的企业家精神和个人的企业家精神三个维度进行较为详细的阐释。在横向上从大学革新的丰富事例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来说明这三种企业家精神之于大学革新的意义,即为了更好地把握大学发展的未来,需要个人的、组织的、国家的企业家精神的共同作用。在理论层面充分阐述了“企业家精神”对于大学革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后,研究的重点在于凸显企业家精神对大学革新在组织结构、制度、管理模式以及行动方式等实践层面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引领下的大学革新展现出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既超越组织发展历史/传统的范畴,又突破校园的围墙。企业家精神引领和推动大学革新实践就体现在激励学科知识生产和学术创业、加快学科-专业-产业链建设、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治理以及推动大学创新创业社区建设等几个方面。同时,研究还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实践,分析企业家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以更好地实现大学发展目标。当前,“双一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政策驱动,强调走向卓越的大学更应该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引领,并从个人的企业家精神、组织的企业家精神和国家的企业家精神三个维度阐明了“企业家精神”之于“双一流”建设的作用。

王俊威[4](2021)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力量源泉,由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创新创业教育以激发人的创新素养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最终指向培养出适应未来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中职学校在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其他类型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以创新创业教育来推动社会发展也成为其义不容辞的使命。其中,中职文秘专业作为初、中级秘书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发展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局面,因此更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初、中级秘书人才培养的方案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以及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但是仍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应有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以教育生态学为研究视角,以生态系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三螺旋理念等为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典型学校的生态系统,归纳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维度及参数,构建了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并且基于模型对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进行问题分析、原因分析,以此来提出促进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具体策略。绪论部分主要探讨了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在厘清研究背景之后,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为之后研究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几组概念进行界定,首先界定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并指出三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网格化的特点。其次在对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界定基础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进行明晰,明确其是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最后对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概念界定,根据中职文秘专业特点指出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偏向提高中职文秘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此外,还对本研究所涉及生态系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三螺旋理论以及全面发展理论进行说明,为本研究做好理论铺垫。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建构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章节,又分为两个小部分。第一是经验借鉴,对于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中职学校的典型经验进行生态化梳理,从消费者、生产者、影响者和分解者四个角度对其内部因子进行分析,找出其生态共性,总结对构建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宝贵经验。第二部分是本土构建,在经验借鉴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所要构建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的表现形式,总结归纳出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维度及参数,从而构建出中职文秘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为之后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提供了研究“锚标”。此外,为了提升生态模型与中职文秘专业的契合度,特提出建构该模型的四条原则:契合中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中职文秘专业独有专业特色、促进中职文秘专业职业化的发展以及拓宽中职文秘学生职业发展路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现状调查部分。该部分是对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调查,结合本研究所构建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对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分析出与应然模型之间的差距与不足,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生态化原因分析。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还存在着“环境不健全”、“结构不平衡”、“功能不充分”、“机制不协调”以及“生态弹性不强”的五个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分别是“重视程度不高”、“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组织机构发展滞后”以及“边缘效应”。基于生态模型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基于上述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本研究所构建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对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较为中观的发展策略,以促进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得以完全发挥。

向春霞[5](2019)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创业热潮的风起云涌,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国纷纷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重地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些高校的模式、经验和问题,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显得颇为必要。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本为基础,基于三螺旋理论探索性地研究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的现状,总结出对我国高校的借鉴和启示。通过对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政府引领、高校实施、企业协作下而形成的“三位一体”协同模式。其中,作为实施者的高校: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类课程和教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和学生实训能力提升;作为协作者的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师资支持、课程与教材建设、资金支持等方式来协同育人;作为引领者的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实训平台建设方式来协同育人。结合本研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研究又分别从高校、企业、政府及其他四个层面分析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通过对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现状进行案例分析,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结合我国高校的问题和国外高校案例的经验,本研究对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进行了一定优化:由主要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政府引领、高校实施、企业协作下而形成的“三位一体”协同模式优化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在政府引领、高校实施、企业协作、社会各方协助下而形成的“四位一体”协同模式。

张卫民[6](2019)在《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KCI18所高校案例的分析》文中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接受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考夫曼基金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鉴于创业的本质特性和广泛适用性,创业知识可以在具体课程层面和专业学科教育项目、主修或主修方向层面进行跨学科融合。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必然性和现实需求。中国高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创业教育之初,就明确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全校性创业教育方向,但全校性创业教育一直处在各高校自由探索阶段,各高校重视程度、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全校性创业教育效果尚不明显。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主要采取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从2012年开始,国家层面先后三次(2012年8月、2015年5月和2016年6月)发文,提出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来推进创业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各高校推动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但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一批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制度化成果作为支撑。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嵌入某一具体专业教育方面,没有探索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和跨学科创业教育制度,这不利于广泛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本研究正是聚焦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策略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研究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为我国跨学科创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策略支持。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在系统整理跨学科创业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总结归纳出了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的共性特征,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跨学科创业师资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高校的跨学科创业教育特点。最后,在分析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教育实践的薄弱环节之后,给出了实施建议。在理论基础方面,本研究认为创业活动更加复杂,创业者不仅要懂得怎样筹集资金、怎样注册企业、怎样管理企业、怎样推销产品和怎样依法纳税等,更要不断“生产”科学管理企业的知识和新产品开发知识,从而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这种知识的生产过程,符合“知识生产模式II”。此外,创业家或企业领导角色具有特殊性,他们在企业中必须扮演多重角色和与各种企业成员发生相互作用,因此,经理角色理论和交往实践理论对跨学科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方面,对18所样本高校的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进行了分析,依据企业家“个人知识”的特点及其知识生产方式,探究了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概括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策略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本研究认为,应然的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为: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模式和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建设方面,研究发现跨学科创业中心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包括四个方面:跨越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师队伍的知识背景来源广泛;以教学和实践指导为主,科研为辅;服务对象超越跨学科中心涉及的学科范围。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方面,具有三个共性特征:一是创业课程跨学科融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将创业知识嵌入其中;二是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和讲授以非商学院教师为主;三是体验式教学法是跨学科创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发现,跨学科师资培养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学历教育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二是通过创业实践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三是通过创业培训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基于卡内基大学基本分类法,将考夫曼校园计划资助高校分为2类:授予博士学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和授予本硕学位的教学型学院或大学。综合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包括:(1)成立协调和管理全校范围创业教育的领导机构。(2)多种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混合使用,最大化实践效果。(3)发挥创业管理学科的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性创业教育开展。教学型学院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主要有:(1)采用相对单一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普及创业教育。(2)依托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3)强化第二课堂,丰富创业实践活动和指导。通过探究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和对中美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存在跨学科创业教育理念落后、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单一、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和课程严重缺乏和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尚未成熟等问题。由于对创业者和企业家“知识个人”生产方式,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体验性、实践性和“意会”性,这也决定了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同时,考夫曼校园计划参与高校的实践经验也给我国探究跨学科创业教育以启示。因此,依据创业教育的跨学科性、体验性、实践性和“意会”性,以及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我国跨学科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和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本研究对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实施建议:利用大学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整合大学资源,建立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和提升各学科专业师资的创业素养,开发跨学科创业课程。

周琼[7](2018)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A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新能力明显不足。201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创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教育界尤其是高校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尚不成熟,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面临许多难题。创业教育模式是经过理论和实践证明的具有可复制性的培养创业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创业教育模式,无疑能有效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目前高校现行的几种典型创业教育模式,尽管有效促进了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以A校为例,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力图克服现行模式的不足,构建“六位一体”创业教育新模式。本文在创业教育模式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高校已形成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政府及社会都对高校创业教育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关注;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近些年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探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A校为例,对其创业教育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研究过程发现,A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过程偏离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少体系,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及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不健全。继而,本文在问卷及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创业教育模式在宏观支撑层面及微观运行层面的六个相关主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校创业教育模式问题的原因包括政府的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社会对创业教育支持不全面,行政人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对创业教育的适应性不够及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协同创新理论,提出“六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并就新模式提出具体对策和意见。

陈晨[8](2018)在《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1636年美国哈佛学院诞生之日起,美国文理学院已有近400年历史。毋庸置疑,在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构成了特色的组织传奇,秉承着博雅教育的理念,试图以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知识基础。从传统上讲,美国文理学院以小规模、重视博雅教育、寄宿制和专注于为本科生提供优质的本科教育被学界誉为“隐藏的常春藤”和“本科教育的最佳典范”,文理学院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学院输送了优秀的生源,同时培养出具有博雅素养的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构成社会的中坚力量。在19世纪中叶之前,美国文理学院一直占据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取向的日渐盛行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现实环境下,美国文理学院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挑战,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则会演化成为文理学院的危机。因此,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需求的双重挤压下,美国文理学院势必要做出调整和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其中进行的一种变革性的转变就是文理学院开始开展创业教育来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与美国文理学院面临着诸多类似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对于我国本科院校的转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从演进的历史、嬗变的缘由、实施路径以及影响四个维度对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基于在现实背景下,客观看待文理学院在面临外部挑战时如何进行变革性转变。紧接着本文通过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五所文理学院的全校性创业教育以及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全校性社会创业教育的案例研究,以证明文理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适切性及促进作用。最后,研究者总结出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是基于现实的做法,同时产生的结果具有超越现实的意义,结合文理学院创业教育实践的经验,旨在对我国本科院校转型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建议,最终形成了本研究。

赵国靖[9](2016)在《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创新和创业是主要时代命题。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评价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助于加强创业教育的有效性。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12月中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高校自2016年起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确定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参与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师资和课程管理五个维度,对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温州大学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展开课程需求现状调查,并利用SPSS 20.0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百森商学院(单一磁石模式)、斯坦福大学(多重磁石模式)和康奈尔大学(辐射模式)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这三所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概况、目标、内容、结构、师资和评价,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最后对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进行比较研究,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明确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构建跨学科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管理机构,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

胡祯臻[10](2015)在《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和国家把促进就业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如何实现就业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015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思路,变被动择业为主动创业,并要求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要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重视创业人才培养。然而,截止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非常低,仅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这种现象说明我国高校现有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针对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本文采用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理论进行梳理,并对中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个案的基础上,发现我国高校创业人才培养在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培养、创业实践以及创业理论研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明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创业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创业课程内容交互性,实现创业人才的分类培养;加强创业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创业教育质量;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

二、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背景
二、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1.将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2.将卓越教学作为创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二)师资的选拔与培养
    (三)创业专业课程的设置
    (四)课堂教学过程的安排
        1.跨学科融合
        2.体验式学习
    (五)课外实践活动的创新
        1.火箭营销
        2.创业思想与行动挑战赛
        3.创业加速器项目
    (六)全过程的教学评价
三、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以全校性战略为宗旨
    (二)以开放与包容为理念
    (三)以注重实战体验为导向
    (四)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重任
四、结语

(2)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的创业教育研究——哈斯商学院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验式教育理论及其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育根植于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二)体验式教育理论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
    (三)体验式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拓展
二、哈斯商学院创业教育经验
    (一)创业教育体系跨学科、创业过程全覆盖、精益创业模型贯穿其中
    (二)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设计课程
    (三)通过比赛培养创业能力与竞争意识
        1.初创公司加速器
        2.风险资本投资比赛
        3.种子基金
    (四)导师辅导成为创业的催化剂
三、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构建开放型、跨学科、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团队合作与反思
    (三)创业教育与实践融合,提升创业教育质量

(3)企业家精神视野中的大学革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1. 关于创新创业时代大学转型发展的审视
        2. 对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再思考
        3. 对“双一流”建设的反思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关于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1. 关于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研究的整体性概述
        2. 关于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内涵和类型研究的述评
        (二) 关于大学革新的相关研究
    三、 基本概念
        (一)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二) 大学革新
    四、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 研究方法
        (一) 方法论基础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学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企业家精神
        一、 中世纪大学的制度构建
        二、 中世纪大学中的教师与学生
        三、 作为社会性组织的中世纪大学
    第二节 现代大学的创立与企业家精神
        一、 现代大学的早期发展
        二、 洪堡与柏林大学的创建
        三、 后洪堡时代现代大学的持续变革
    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的崛起与企业家精神
        一、 科研的兴盛与研究型大学典型模式的确立
        二、 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本科教育改革
        三、 走向服务社会的研究型大学
    第四节 创业型大学的繁荣与企业家精神
        一、 创业型大学中的商业性企业家精神
        二、 制度性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型大学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学革新为什么需要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技术变革需要企业家精神
        一、 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二、 教育技术革新需要企业家精神
        三、 外部技术环境变革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
    第二节 制度创新需要企业家精神
        一、 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企业家精神
        二、 大学多重制度逻辑整合中的企业家精神
    第三节 大学范式革命需要企业家精神
        一、 范式与大学范式革命
        二、 创新创业:大学转型发展的新范式
        三、 以企业家精神推动大学范式革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学革新需要何种企业家精神
    第一节 个人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革新
        一、 哈珀的企业家精神与芝加哥大学的创建
        二、 艾略特的企业家精神与哈佛大学的转型
        三、 蔡元培的企业家精神与北京大学的再造
        四、 特曼的企业家精神与斯坦福大学的崛起
    第二节 组织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革新
        一、 麻省理工学院的组织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型大学的兴起
        二、 香港科技大学的组织企业家精神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崛起
        三、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组织企业家精神与“全球性知识企业”的塑造
    第三节 国家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革新
        一、 美国的国家企业家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积聚
        二、 以色列的国家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国度中的大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家精神如何促进大学革新
    第一节 以企业家精神激励学科知识生产和学术创业
        一、 企业家精神与学科建设中“学术创业”的兴起
        二、 学科建设中知识生产与学术创业的统筹
        三、 企业家精神引领下的学科知识生产与学术创业整合
    第二节 以企业家精神加快学科-专业-产业链建设
        一、 企业家精神助推学科-专业-产业链创建
        二、 企业家精神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协同治理
        三、 大学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以企业家精神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治理
        一、 大学治理:从正当到绩效
        二、 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大学有效治理的关键
        三、 为创新创业而治理:企业家精神推动大学治理模式变革
    第四节 以企业家精神推动大学创新创业社区建设
        一、 大学创新创业社区的内涵及其演进
        二、 大学创新创业社区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模式
        三、 以企业家精神协同推进大学创新创业社区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企业家精神引领“双一流”建设
    第一节 国家的企业家精神与“双一流”建设
        一、 提升政府政策运行效能:政策工具的动态整合
        二、 掌舵而不是划桨:包容性治理理念下的“府-学”关系重塑
        三、 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创建以大学为中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 重塑高等教育系统: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 塑造企业家式政府角色:从官僚主义行为转向企业家行为
    第二节 组织的企业家精神与“双一流”建设
        一、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 以商业性企业家精神塑造新型“产-学”关系,增强大学资源创生能力
        三、 社会性企业家精神助推社会创业实践,突出大学社会责任感意识
        四、 企业家精神引领大学自我建构与革新,实现组织创新创业范式转型
    第三节 个人的企业家精神与“双一流”建设
        一、 以企业家思维代替排名思维,促进大学从优秀走向卓越
        二、 整合组织领导中的多重企业家角色,扩展大学社会关系网络
        三、 创建组织特色发展模式,形成大学独特竞争优势
        四、 科学制定组织战略规划,形塑大学未来发展愿景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一、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二、 创新之处、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4)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4.中职文秘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5.中职文秘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6.教育生态学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述评
        1.国内外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2.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2.教育生态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3.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支撑
        1.生态系统理论
        2.人力资本理论
        3.三螺旋理论
        4.全面发展理论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教育生态学的内在联系
        1.本体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内含教育生态学特质
        2.方法准备:教育生态学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提供视角
        3.价值目标:教育生态学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实现
三、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构建
    (一)经验借鉴: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的经验启示
        1.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的经验
        2.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建设的启示
    (二)本土建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的构建
        1.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的构建思想及目标
        2.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的构建过程及依据
        3.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的构建维度及参数
        4.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型的构建原则及成果
四、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及访谈的设计
        4.调查结果
    (二)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发展现状分析
        1.学校实施层
        2.交流转化层
        3.社会支持层
    (三)基于生态模型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问题分析
        1.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不健全
        2.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结构不平衡
        3.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功能不充分
        4.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机制不协调
        5.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弹性力不强
    (四)基于生态模型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困境审视
        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2.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存在偏差
        3.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4.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发展滞后
        5.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边缘效应”
五、基于生态模型的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一)以转变教育认识为核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
        1.转变教育理念
        2.转变就业观念
    (二)以优化教育结构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师生态
        1.构建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2.组建不断发展的师资队伍
    (三)以补足教育支持为保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
        1.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2.健全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四)以协同教育机制为抓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生态
        1.以机构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2.以校企协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五)以促进教育循环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性
        1.维护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平衡性
        2.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开放性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5)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理论基础
    1.6 研究设计
2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2.1 文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高校角色:实施者
    2.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企业角色:协作者
    2.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中政府角色:引领者
    2.5 本章小结
3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问题分析
    3.1 高校层面:实施效果欠佳
    3.2 企业层面:协同存在偏差
    3.3 政府层面:引领不到位
    3.4 其他层面:资源整合不全面
4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案例分析
    4.1 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现状:磁石模式
    4.2 牛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运行现状:互动模式
    4.3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借鉴及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KCI18所高校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价值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跨学科
        (二)跨学科教育
        (三)创业教育
        (四)跨学科创业教育
    三、文献综述
        (一)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一般理论研究
        (三)创业教育嵌入某一具体专业教育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界定
        (一)本研究中的创业教育“跨学科”界定为跨出商科之外
        (二)本研究中的跨学科创业教育限定在创业学术教育领域
    六、创新之处
        (一)探究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概括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第一章 作为知识生产者的创业者
    一、成功企业家的知识生产
        (一)知识和知识生产模式
        (二)“知识生产模式II”
        (三)成功的企业家的知识生产模式
    二、成功的企业家的交往
        (一)企业家的角色
        (二)企业家的交往
    三、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第二章 考夫曼校园计划(KCI)
    一、考夫曼基金会概况
    二、考夫曼校园计划
        (一)背景与理念
        (二)资助与管理
        (三)活动与影响
    三、考夫曼校园计划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一)罗切斯特大学的创业学术项目
        (二)维克森林大学的本科创业教育
        (三)霍华德大学的本科创业辅修和证书项目
        (四)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创业辅修与创业主修项目
        (五)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六)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创业教育的混合模式
        (七)伊利偌伊大学-香槟分校创业教育的辐射模式
        (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创业教育的磁石模式
        (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业教育的辐射模式
        (十)普渡大学的创业教育平台
        (十一)雪城大学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十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创业教育的磁石模式
        (十三)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的学科方向创业教育
        (十四)鲍德温华莱士大学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十五)伍斯特学院的创业指导
        (十六)希拉姆学院的“创业住宿学习社区”
        (十七)伊利湖学院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
        (十八)欧柏林学院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
第三章 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模式
    一、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
        (一)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的内涵
        (二)KCI高校主修专业+“创业证书”或“创业辅修”项目模式的实践
    二、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模式
        (一)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模式的内涵
        (二)KCI高校创业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模式的实践
    三、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
        (一)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的内涵
        (二)KCI高校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模式的实践
第四章 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跨学科创业中心
    一、跨学科创业中心:一种跨学科学术组织
    二、跨学科创业中心基本特征
    三、KCI校园计划高校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情况
    四、案例:罗切斯特大学全校性跨学科创业中心
        (一)中心概况
        (二)跨学科的组织架构
        (三)跨学科的创业教师队伍
        (四)跨学科的创业学术项目
第五章 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
    一、跨学科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和商科课程的关系
        (一)创业课程和商科课程的关系
        (二)跨学科创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关系
    二、跨学科创业课程的基本特征
    三、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策略
        (一)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
        (二)跨学科创业课程开发步骤
    四、案例: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艺术创业课程”开发
        (一)艺术创业课程规划
        (二)艺术创业课程标准研制
        (三)艺术创业教材编写与实施
第六章 :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跨学科创业师资的现实需求
        (一)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兴起
        (二)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和课程数量不断增加
        (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跨学科创业教师的需要
    二、跨学科创业教师的胜任力
        (一)专业教师的胜任力
        (二)创业学学科教师的胜任力
        (三)跨学科创业教师的胜任力
    三、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审视
    四、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通过学历教育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
        (二)通过创业实践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
        (三)通过创业培训培养跨学科创业师资
第七章 :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一、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方法及KCI高校分类
        (一)卡内基基金会的教育使命
        (二)卡内基高等学校分类法
        (三)2018版卡内基基本分类法
        (四)基于卡内基基本分类法的KCI高校分类
    二、跨学科创业教育视角下不同类型高校办学特点
        (一)综合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特点
        (二)教学型学院的办学特点
    三、不同类型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一)综合研究型大学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二)教学型学院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第八章 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一)第二课堂为主的起步阶段(1997—2001)
        (二)创业学科化倾向的建设阶段(2002—2011)
        (三)跨学科创业教育发展阶段(2012—至今)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现状
        (一)创业教育社会氛围逐渐浓厚
        (二)所有大学生必须接受创业教育
        (三)创业教育需融入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四)创业教育仍然以第二课堂为主
    三、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一)跨学科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二)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三)跨学科创业教育项目和课程严重缺乏
        (四)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尚未成熟
    四、我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建议
        (一)利用大学现有资源,选择合适的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
        (二)整合大学资源,建立跨学科创业学术组织
        (三)提升各学科专业师资的创业素养,开发跨学科创业课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KCI高校创业双学位或联合学位项目运作与课程体系
    附录二 :KCI高校跨学科创业学术项目运作与课程体系
    附录三 :罗切斯特大学和伊利偌伊大学创业师资学术背景和创业情况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7)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A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2.1.1 创业教育
        2.1.2 创业教育模式
    2.2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影响因素
    2.3 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意义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2 三螺旋理论
        2.4.3 协同创新理论
第三章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历程及典型模式分析
    3.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3.2 我国高校现行创业教育典型模式
        3.2.1 融入式创业教育模式
        3.2.2 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
        3.2.3 “一体两翼”型创业教育模式
        3.2.4 区域特色导向型创业教育模式
    3.3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典型特征
第四章 A校创业教育模式调查及问题分析
    4.1 A校创业教育模式基本情况
    4.2 A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方法与实施
        4.2.1 调查方法
        4.2.2 问卷及访谈的实施
    4.3 A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4.3.1 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过程偏离创业教育目标
        4.3.2 创业教育教学形式单一
        4.3.3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缺少体系
        4.3.4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4.3.5 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A校创业教育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创业教育模式宏观支撑层面分析
        5.1.1 学校自身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5.1.2 政府对学校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5.1.3 社会对学校创业教育支持不全面
    5.2 创业教育模式微观运行层面分析
        5.2.1 行政人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5.2.2 教师对创业教育的适应性不够
        5.2.3 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第六章 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与启示
    6.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6.1.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
        6.1.2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6.2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6.2.1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
        6.2.2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6.3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6.3.1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历程
        6.3.2 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6.4 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6.4.1 高校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
        6.4.2 政府给予高校创业教育众多支持
        6.4.3 社会形成浓郁的创业氛围
第七章 完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
    7.1 指导思想
        7.1.1 以提升人才创业素质为目标
        7.1.2 以协同创新发展为理念
    7.2 基本思路
        7.2.1 克服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不足
        7.2.2 构建“六位一体”创业教育新模式
    7.3 具体对策
        7.3.1 明确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7.3.2 建立社会全方位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7.3.3 加快高校自身创业教育体系的全面建设
        7.3.4 发挥高校行政人员在新模式中的服务作用
        7.3.5 提升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素质及能力
        7.3.6 调动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二: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三: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现状访谈内容整理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8)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一、政策驱动:顺应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创业转型
        二、市场驱动:回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创业转型
        三、全球化驱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竞争的创业转型
    第二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美国文理学院
        二、创业教育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有关文理学院使命漂移的述评
        二、有关文理学院商业化运作模式的研究述评
        三、有关文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整体研究问题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美国文理学院使命的嬗变与演进
    第一节 文理学院使命的坚守:博雅教育为主(1636 年-1861 年)
        一、文理学院的建立与坚守
        二、文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古典语言文学和神学为主的博雅教育
    第二节 文理学院使命的动摇:职(专)业教育的渗入 (1861 年-1970 年)
        一、文理学院的地位弱化与内部分化
        二、文理学院的课程设置:增加更多的职业及专业课程
    第三节 文理学院使命的妥协:博雅教育与职(专)业教育均衡化发展(1970 年-至今)
        一、文理学院的地位边缘化与生存困境
        二、文理学院的课程设置:文理课程与职(专)业课程的均衡化
    第四节 文理学院使命的新定位:鼓励开展创业教育 (2006 年—至今)
        一、文理学院的维持与维新
        二、文理学院的创业课程设置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文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缘由
    第一节 政府相关教育法案与政策的导向
        一、美国教育法案与政策的历史沿革
        二、重视职业教育与忽视博雅教育的政策偏见
    第二节 需求端偏好的转变
        一、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
        二、学生对于职业课程需求的日益增长
    第三节 供给侧组织的同构
        一、新制度理论的解释
        二、同质化竞争的日益激烈
    第四节 文理学院变革的内生力量
        一、内在压力:通识(博雅)教育设置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课程
        二、内在动力:加强博雅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的机制转变
    第一节 构建专业合作组织突破文理学院的发展困境
        一、文理学院多样的专业合作组织
        二、工作-学习-服务为一体的工作学院
    第二节 通过市场化招生管理策略增加学生注册人数
        一、文理学院的市场营销策略与招生经济
        二、艾德里安学院“入学增长战略”项目的传奇
    第三节 开设职业发展中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连接专业学科与职业选择的就业指导机构
        二、基于现实诉求的卡尔顿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创业中心
        二、依托商学院形式
        三、创业办公室
    第二节 创业教育课程与项目
        一、创业课程的分类纬度
        二、创业课程的主要类型
        三、创业课程的运行方式
        四、创业课程的教和学方式
    第三节 美国文理学院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实践——以考夫曼校园行动项目为视角
        一、考夫曼基金会与摩根基金会:互动互补的合作关系
        二、基于“考夫曼校园行动”理念框架下文理学院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实然情况
        三、文理学院全校性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文理学院开展社会创业教育的案例研究——以明德学院为例
    第一节 明德文理学院开展社会创业教育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社会公共服务与全球化现代技术的驱动
        二、内部因素:学生核心竞争力与学院声望的追求
    第二节 明德学院社会创业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二、组建跨学科的社会创业教师队伍
        三、主办社会创业竞赛和相关创业活动
        四、搭建社会创业的组织保障
        五、健全社会创业网络
    第三节 明德学院社会创业教育的特色分析
        一、特别注重以体验性为主的课程体系
        二、相关部门协同作战构建社会创业文化
        三、吸引外部力量参与并形成有效互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启示与建议
    第一节 美国文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变革中坚守:开展创业教育对文理学院自身的影响
        二、现实的超越: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或创业教育的耦合
        三、对多样性消逝的拷问:文理学院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现状
    第二节 美国文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一、合作是文理学院创业教育机制转变的重要力量
        二、全校性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文理学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社会创业教育是文理学院传统使命的实践途径和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理学科与非文理学科CIP编码
附录二 美国文理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状况统计表
附录三 “考夫曼校园行动”项目中文理学院数据结果
附录四 “考夫曼校园行动”文理学院创业教育效果
附录五 明德学院社会创业教育课程详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获取的科研成果
后记

(9)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3 对前期研究结果的评价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创新之处
    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创业教育
        1.2 创业教育课程
        1.3 课程设置
    2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2.1 创业胜任力模型理论
        2.2 课程理论
    3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要素分析
第三章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
    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历史沿革
        1.1 萌芽启动阶段——各高校自主探索的阶段
        1.2 试点阶段——政府推动下的多元发展阶段
        1.3 发展阶段——国家政策全面推进阶段
    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实证分析——以三所大学为例
        2.1 浙江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2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3 温州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4 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温州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需求现状实证分析
第四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
    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历史沿革
        1.1 探索与起步阶段
        1.2 发展与完善阶段
        1.3 繁荣与成熟阶段
    2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实证分析——以三所大学为例
        2.1 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2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2.3 康奈尔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
第五章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1 课程设置背景比较
        1.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背景
        1.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背景
        1.3 比较分析
    2 课程目标比较
        2.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2.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目标
        2.3 比较分析
    3 课程内容比较
        3.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3.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3.3 比较分析
    4 课程实施比较
        4.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施
        4.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实施
        4.3 比较分析
    5 课程评价比较
        5.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评价
        5.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评价
        5.3 比较分析
第六章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 明确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
    2 构建跨学科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3 构建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4 建设多元化的创业师资队伍
    5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管理机构
    6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1.4 国外研究综述
        1.1.5 国内研究综述
        1.1.6 文献评述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
第2章 创业人才培养基本理论
    2.1 创业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1.1 创业人才的内涵
        2.1.2 创业人才的基本特征
    2.2 创业人才的基本素质
        2.2.1 创业意识
        2.2.2 创业能力
        2.2.3 创业人格品质
    2.3 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理论
        2.3.3 科学人才观
第3章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3.1 体系结构的含义
    3.2 建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依据
    3.3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3.3.1 创业课程体系
        3.3.2 创业指导与训练体系
        3.3.3 创业实践体系
        3.3.4 创业理论研究体系
第4章 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分析
    4.1 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成功经验分析
        4.1.1 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体系分析
        4.1.2 国外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
    4.2 国内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主要体系分析
    4.3 国内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4.3.2 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4.3.3 创业师资结构不合理
        4.3.4 创业实践教育效果欠佳
第5章 案例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5.1 重庆工商大学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5.1.1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2 研究结果与分析
    5.2 重庆工商大学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2.1 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
        5.2.2 缺乏专职创业导师
        5.2.3 创业实践缺乏微企融入
        5.2.4 政策宣传效果欠佳
第6章 构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
    6.1 明确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6.2 注重课程内容交互性
    6.3 加强创业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6.4 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6.5 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 施永川.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2]基于体验式教育理论的创业教育研究——哈斯商学院的经验与启示[J]. 傅波. 高教探索, 2021(11)
  • [3]企业家精神视野中的大学革新[D]. 黄文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职文秘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 王俊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基于2016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D]. 向春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KCI18所高校案例的分析[D]. 张卫民. 苏州大学, 2019(06)
  • [7]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A校为例[D]. 周琼. 福州大学, 2018(03)
  • [8]美国文理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 陈晨.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9]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 赵国靖. 温州大学, 2016(05)
  • [10]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 胡祯臻. 重庆工商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商学院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