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微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镁微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一、镁剂微泵注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董春蕊[1](2021)在《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寻找疗效佳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19年0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符合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诊断[1-4]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3例不遵从医嘱服药,15例失访,给予剔除后剩余186例,实验组87例,对照组99例。所有患者均按照《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5]进行基础治疗,即包括吸氧、心电监护、控制血压、他汀类调脂等一般处理,神经保护、改善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扩容降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以0.4μg/kg/min的速率静点30min,而后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泵点36h,在32h时给予同对照组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序贯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础资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师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3d、14d、30d、90d的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90d的m RS(Modified Rankin Scale,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记录评分结果及患者的一般基础资料,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例数及具体情况,记录经积极治疗后再次进展加重的例数。对收集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NIHSS评分及m RS评分评估疗效及预后,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并用再次进展发生率评估替罗非班能否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再次加重,改善远期预后。结果:1两组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疗效及预后评价2.1两组NIHSS评分比较:2.1.1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对比,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差值的比较,实验组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2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14d、30d、90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d相比,治疗后14d、30d、90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4d相比,治疗后30d、90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30d相比,实验组治疗后90d时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显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2.2两组m RS评分比较:2.2.1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时m RS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2.2.2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90d时两组患者m RS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3两组再次进展的发生情况比较:再次进展发生率:实验组VS对照组(3.45%VS 13.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VS对照组(3.45%VS 2.0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序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着提高。2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可以降低进展性脑梗死再次加重的发生率,减少卒中恶化,改善预后。3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序贯治疗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相比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用药安全可靠。

何迎春[2](2004)在《非溶栓指征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的临床和细胞培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 cerebral infarction,ACI)非溶栓治疗时间窗以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简称ZFXN)干预的临床及细胞培养研究。 方法: 1 临床研究:(1)应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应用ZFXN治疗的462例ACI病人,与同期甘肃省张掖地区人民医院481例ACI病人的概况进行了描述,并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2)对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伴发病积分、既往史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BI)、昏迷评分(GCS)与发病到就诊不同时间段(≤6h、6h—12h、12h—24h、24h—48h、48h—72h、72h—1w)进行分层基线齐性检验;(3)评价两组病人在不同时间段接受治疗后30d,60d,90d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能力恢复良好评分(BI)、残疾评分(GOS)等疗效;(4)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研究分析影响病死率、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及其最佳治疗时间窗。 2 实验研究:(1)运用血清药理学和脑脊液药理学方法,取正常Beagle犬含药脑脊液、血清及线拴法制备的大鼠急性脑缺血模型的含药血清;(2)采用原代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方法对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进行体外培养,并鉴定神经细胞的纯度;(3)建立离体的神经细胞谷氨酸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利用噻唑兰比色法(MTT),通过测定光密度值(OD)筛选正常Beagle犬含药脑脊液、脑缺血SD大鼠含药血清的最佳剂量;(4)通过形态学观察、噻唑兰比色法(MTT)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含药脑脊液、含药血清对谷氨酸缺血缺氧损伤后6h,24h,48h,72h,96h的细胞活力、LDH漏出及细胞凋亡率。 3 文献综述:查阅中医古籍并通过中国医学检索光盘及Medline检索近十年来有关中风病、缺血性卒中、中风病与时间窗、脑梗死与时间窗、脑损伤与谷氨酸等有关文献,并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结果: 1 临床研究:(1)基线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在各时间段均具有可比性(P>0.05);(2)病死率:0—1w时间窗内接受ZFXN治疗可以降低90dACI患者的病死率,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生活能力(BI):0一lw时间窗内接受ZFXN治疗可提高60d、90d生活能力,尤其是0一24h内疗效更加显着;(4)神经功能缺损(Nmss):0一一lw内接受ZFXN治疗可改善90d神经功能缺损 (p<0.05),。一12h疗效更加显着(p<0.01):(5)多元回归结果:基线GCs、伴发病及治疗时间窗是影响ACI患者90d生活能力(BI)的主要因素(户<0.05)。说明ZFXN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基线伴发病和昏迷程度越重,预后越差;基线GCS、治疗方法是影响ACI患者90d病死率的主要因素(P<0.05,P<0.01)。说明基线的GCS评分越重,死亡率越高,预后也越差。积极干预可以降低病死率;(6)发病到就诊时间窗与疗效:发病6h、12h、24h就诊并应用ZFXN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 (BI)残疾评分(GOs)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0一lw应用也有作用(p<0.05)。2实验研究:(1)谷氨酸损伤合缺血缺氧损伤模型与单纯谷氨酸损伤模型比较,其细胞存活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该模型创建成功;(2) 10%中剂量含药脑脊液、10%低剂量含药血清为最佳剂量浓度,与其它各剂量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3)ZFXNBe铭le犬含药脑脊液能增强0一96h谷氨酸损伤神经细胞活力、减少12一96h LDH释放、降低0一96h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4)zFXNSD大鼠含药血清与阳性组 (尼莫地平)比较,在12h、24h、48h对细胞活力、LDH释放均有作用(P<0.05),而ZFXN在72h、96h的作用与阳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3文献综述:古今中医对中风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有分期分阶段、辨证、辨病、单方、复方等不同,处方用药则更是百花齐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时间窗研究较少,大多认为6h是最佳治疗时间窗;对脑损伤与谷氨酸的认识较一致,其治疗方法有减少突触前膜Glu释放、阻滞突触后膜Glu受体等。结论:(l)早期应用ZFXN能够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病死率;(2)基线GCS、伴发病积分越重,死亡率越高,预后也越差;发病后lw内积极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3)Z FXNIO%中剂量脑脊液、10%低剂量血清对抑制细胞凋亡效果最佳;10%脑缺血模型含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药血清对神经细胞没有毒性作用;(4)ZFXN含药脑脊液、血清可以延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时间窗;(5)Z FXN可能的神经保护机理:增强细胞活力、减少LDH释放、抑制细胞凋亡;(6)l庙床及实验研究结论的得出,为急性脑梗死非溶栓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丁树林,丁雪明,何龙锦,李萍,薛枫,陈孝健,赵向东[3](2003)在《镁剂微泵注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徐雅倩[4](2020)在《肾脑复元汤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肾脑复元汤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在不同时间段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的增殖作用及对其周期的影响,探究肾脑复元汤联合h UC-MSCs在动物实验中最佳时效及量效关系,为二者联合在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积累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高、中、低剂量肾脑复元汤水煎液灌服SPF级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以正常血清为对照。2.经CCK-8观察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选择20%质量分数的血清浓度及用于后续干预体外培养的h UC-MSCs;3.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各组细胞周期情况;4.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CCK-8法检测:10%含肾脑复元汤血清在48小时对h UC-MSCs的增殖活性最佳。2.流式细胞周期结果表明:10%肾脑复元汤含药血清在处理细胞后48小时可以诱导细胞周期向G2/M期转变。3.Western blot法检测:10%肾脑复元含药血清干预h UC-MSCs在一定程度上对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起到促进作用,且在48小时时间段最佳。结论:肾脑复元汤可促进对促进h UC-MSCs增殖及诱导细胞周期向G2/M期转变,且在10%含药血清在48小时段最佳,从为二者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且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蛋白β-catenin,c-Myc、cyclin D1表达有关。

孙洋[5](2019)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血浆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表达水平,评估血浆VWF表达水平在DVT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VWF是反应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性指标,目前临床上存在对于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是否会增加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的顾虑,通过比较DVT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或者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VWF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AngioJet与CDT相比是否会增加血管内皮的损伤。研究方法1.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共选择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DVT组,再依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和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CDT组32例和AngioJet组28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接受CDT治疗或者AngioJet治疗。收集该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3.本研究使用法国Stago公司的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人血浆VWF表达水平,共90例,包括60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4.其他临床资料:收集DVT组急性下肢DVT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以及DVT组患者发病时间、DVT分型等一般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DVT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溶栓药物(尿激酶)使用总量和溶栓总时间。结果1.DVT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DVT组患者治疗前VWF表达水平为163.93±29.25%,对照组VWF表达水平为140.67±22.89%,急性下肢DVT患者治疗前VW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VT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空腹血糖、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抗凝血酶原Ⅲ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急性下肢DVT与VWF等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下肢DVT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浆VWF、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WF、D-二聚体水平表达增加与急性下肢DVT具有相关性。4.根据DVT组和对照组血浆VWF表达水平,制作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95%置信区间(0.729,0.906),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0.05),Youden指数最大为0.533,此时VWF的最佳临界值为157.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0.0%,阳性似然比为2.78,阴性似然比为0.2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67.7%,预测准确度78.9%。同样的方法制作D-二聚体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95%置信区间(0.756,0.93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0.05),Youden指数最大为0.633,此时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为1.385mg/L,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86.7%,阳性似然比为5.77,阴性似然比为0.27,阳性预测值92.0%,阴性预测值65.0%,预测准确度80.0%。5.CDT组和AngioJet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血栓类型和治疗前患健侧大腿周径差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AngioJet组患者治疗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较CDT组患者小,AngioJet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较CDT组患者高,AngioJet组患者尿激酶使用总量和溶栓总时间较CDT组患者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和AngioJet组患者治疗后血浆VW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T组和AngioJet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VWF表达水平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急性下肢DVT患者中血浆VWF水平表达增加。2.血浆VWF、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增加与急性下肢DVT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3.血浆VWF水平在预测急性下肢DVT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DVT诊断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检验效能没有D-二聚体高。4.在急性下肢DVT患者中,无论是采用CDT还是AngioJet开通下肢深静脉,对静脉血管内皮都有一定的损伤,并且两者在治疗后短期内对静脉血管内皮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但是采用AngioJet可以更快速地开通狭窄闭塞的静脉管腔,减少溶栓药物(尿激酶)使用总量和溶栓总时间。

商旭华[6](2017)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大灶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梗死病灶体积小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灶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

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高黎明,邹永周,毛元潮,罗懿,王璐,朱殊[7](2017)在《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使用rt-pA剂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低剂量rt-pA(0.6mg·kg-1)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标准剂量rt-pA(0.9mg·kg-1)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观察2组静脉溶栓治疗14d内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4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治疗后90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或P<0.01),2组各时点NIHSS、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内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1)。治疗组NIHSS评分<12分患者治疗后90dmRS评分≤2分者较NIHSS评分≥12分患者显着增加(P<0.05)。结论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颅内出血和死亡事件发生率低,尤其对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效果好。

郑晓霞[8](2016)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依据,将时间医学模式引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研究并客观评价本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7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并随机分为中医时间治疗组(时间组)和普通治疗组(普通组)各35例,时间组予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卒中单元治疗,普通组予常规卒中单元治疗。治疗期28天后,运用安全性评价指标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对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时间组35例,普通组35例,试验过程中未发生脱落或终止等特殊情况。评价如下:1)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分析: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均具疗效,且存在差异,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2)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分析:经治疗后时间组共35例,总有效率100%;普通组共35例,总有效率97.14%,都具显着疗效,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3)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分析:治疗后BI积分都明显提高,且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均有疗效,且存在差异,时间组优于普通组(P<0.05);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差异改变,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中医时间治疗模式安全性良好。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时间医学模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显着,无明显不良作用,且能优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恢复,并降低脑梗死对肢体功能活动的不良影响,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李茜[9](2016)在《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对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抗缺血、改善侧支循环的机制,探索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实施静脉溶栓前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头MRA、ASL,对患者血管再通及侧支循环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血管再通及侧支建立的影响。方法:将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1例。对照组按溶栓治疗指南直接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在入院行头CT决定溶栓后,等待化验或转院过程中立即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恩必普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ml PE输液器静点,病情平稳或复查头CT除外颅内出血后继续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 PE输液器2/日静点,两次间隔7小时,连用14天。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保护、活血化瘀、降压、降糖、降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病情出现变化随时复查头CT。如病情无变化,溶栓24小时后常规行头CT,除外颅内出血后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分别记录患者于入院时、静脉溶栓后1小时、用药第7天、第14天行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死亡情况。静脉溶栓24小时内行头MRA+DWI+ASL检查,记录完成ASL检查的患者所得图像,通过functool 5×2.1.08软件进行处理,记录感兴趣区CBF数值,比较两组病变区域的CBF数值有无差异及血管再通情况。根据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别比较血管再通及未再同患者的患者于入院时、静脉溶栓后1小时、用药第7天、第14天行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CBF数值。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基线水平及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I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指数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更显着。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BI指数及临床疗效在治疗后第一小时、第7天、第14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行头MRA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再通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中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静脉溶栓后行头DWI+ASL检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B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5例血管未再通患者,两组CB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及早静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提高静脉溶栓效果、血管再通率;2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后均静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溶栓未达到血管再通者,仍可取的较满意的效果。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提高rt-PA静脉溶栓疗效的机制可能与及早改善侧支循环有关。

王忠安,黎开谷,刘金辉,樊静[10](2014)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06—2013-06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记录患者ES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43例患者均救治成功,无死亡,总有效率90.68%;溶栓后NIHSS评分较溶栓前有显着下降(P<0.05),ESS评分较溶栓前有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仅1例发生出血,2例DSA下血管未通。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临床可推广应用。

二、镁剂微泵注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镁剂微泵注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非溶栓指征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的临床和细胞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1 背景与目的
        2 病例来源及研究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缺血性脑损伤不同时间窗的实验研究
        背景和目的
        实验一 ZFXN血清药理学及脑脊液药理学实验研究
        1 含药BEAGLE犬脑脊液及血清的制备
        2 含药大鼠血清的制备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GLU损伤致皮层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三 正常Beagle犬含药CSF对抗SD大鼠皮层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最佳剂量的筛选
        1 剂量分组
        2 神经细胞活力的测定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正常Beagle犬含药CSF对SD大鼠皮层神经元谷氨酸损伤模型的作用时间窗的研究
        1 方法和分组
        2 实验结果
        实验五 脑梗死SD大鼠模型含药血清对大鼠皮层神经元谷氨酸损伤作用时间窗
        1 含药血清最佳剂量筛选
        2 细胞活力及LDH漏出检测
        3 实验结果
        实验部分讨论
        1 血清药理学与脑脊液药理学在本研究中的合理应用
        2 “损伤极联反应”是脑梗死发生后的主要病理改变
        3 积极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延长有效治疗时间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4 谷氨酸损伤模型的创建为研究神经细胞损伤提供了保证
        5 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是研究细胞死亡较可靠的指标
        6 含中药血清依然有神经保护作用
        7 ZFXN可能的作用机理
        8 实验结论
        9 存在的问题
        全文讨论
        1 中风醒脑口服液可能的作用机理
        2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指导意义
        3 导师陈绍宏教授对中风病的认识
        4 问题与展望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
    综述三 对抗脑缺血后谷氨酸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结论
致谢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肾脑复元汤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主要液体及试剂配置
    2.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肾脑复元汤含药血清配备
        2.2 细胞培养、传代
        2.3 分组
        2.4 检测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实验结果分析
        1.1 细胞形态观察
        1.2 不同浓度肾脑复元汤对hUC-MSCs的增殖活性
        1.3 肾脑复元汤对hUC-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
        1.4 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c-Myc、cyclin D1 蛋白表达
    2.讨论
        2.1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必要性
        2.2 hUC-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
        2.3 肾脑复元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2.4 肾脑复元汤与hUC-MSCs通过神经保护对脑梗死治疗的可能机制
        2.5 β-catenin,c-Myc、cyclin D1 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3.问题及展望
        3.1 存在的问题
        3.2 展望
    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研究对象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NIHSS评分比较
    2.2 mRS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比较
    2.4 治疗组不同NIHSS评分患者治疗后90dmRS评分比较
    2.5 其他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8)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 临床观察
    1 临床研究对象的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分组方式
        2.3 治疗方法
        2.4 观测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2.9 伦理要求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3.3 疗效观察指标评价
        3.4 疗效判定标准评价
        3.5 安全性结果
二 讨论
    1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相关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认识
        1.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认识
    2 子午流注思想与时间医学临床机理
        2.1 子午流注理论渊源与机制
        2.2 子午流注理论在现代中风病中的应用
        2.3 时间医学的认识
        2.4 中医时间医学模式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
    3 关于疗效观测指标的选择
        3.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与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3.2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
        3.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4 研究结果疗效分析
        4.1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
        4.2 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
        4.3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
        4.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5 本研究创新、问题与展望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附录二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附录三 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
    附录四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附录五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记分
    附录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 Stroke Scale,NIHSS )
    附录七 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6)
    附录八 技术路线图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1.1 一般治疗
        1.2 特殊治疗
        1.3 其他治疗
    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方法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9)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对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侧支循环建立与改善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疗效判定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疗效分析
    2.2溶栓前后ESS评分
3 讨论

四、镁剂微泵注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前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董春蕊.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2]非溶栓指征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的临床和细胞培养研究[D]. 何迎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03)
  • [3]镁剂微泵注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丁树林,丁雪明,何龙锦,李萍,薛枫,陈孝健,赵向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06)
  • [4]肾脑复元汤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D]. 徐雅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D]. 孙洋. 苏州大学, 2019(04)
  • [6]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大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商旭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19)
  • [7]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 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超,高黎明,邹永周,毛元潮,罗懿,王璐,朱殊. 实用临床医学, 2017(01)
  • [8]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研究时间医学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D]. 郑晓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丁苯酞注射液预处理对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D]. 李茜.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10]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分析[J]. 王忠安,黎开谷,刘金辉,樊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09)

标签:;  ;  ;  ;  ;  

镁微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