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县级农机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

开创县级农机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

一、开创县级农机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谭聪[1](2021)在《农机驾驶培训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农机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现代化农业机械高质量健康发展。安全事故的发生涉及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原因错综复杂,其中驾驶员是引发事故的首要根源也是防护农机安全的首道警戒线。而夯实这道防线的基石是依靠每年输送大量安全意识强、驾驶技术合格学员的驾培机构,其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平安农机"的创建有着深刻的影响。

徐莉[2](2017)在《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文中提出教育2030提出“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的新主张,并强调没有这种变革方式的出现,全球的改革事业都将因此受阻。变革路径的逻辑重构,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深层意义框架内,理论指导对成功实践变得空前重要。那么,这个新变革方式的核心是什么?其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又是什么?本研究认为,此两个问题都非现存理论所能解决,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来探索和审视。然而,这种新理论意识却并没有真正地被感知到,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在边角思想的传统框架内徘徊。研究发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整体重新设计,而非在既有框架下能改造而成的,硬把两个体系进行拼接的结果,不是把事情搞得更糟,就是毫无意义。而这种路径却仍在被不断地重复着,由此使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步履维艰。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着眼于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尝试了以新方法和新视角,系统探讨了变革的内在机理及规律,并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可持续变革理论框架。全文沿着理论—实证—理论的线索展开:首先,构建了以突破性变革为起点的问题前提及新概念框架。针对终身教育与变革理论研究中概念使用的混乱问题,尝试将概念对象从单个变为图式块进行研究,为本文新理论体系提供了概念框架,并有效解决了相关概念混乱的现实难题;其次,着力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变革系统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案例研究及理论构建提供了逻辑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而,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采用罗伯特·K·殷创立的案例实证研究法,对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进行了系统严谨的研究。研究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七种来源数据,包括遍及全国的50余人(共计300多小时)的关键人物访谈和4个学习型城市1600份调查问卷及其他类重要资料。获得了理论构建的重要数据资料。并取得可作为研究工具共享使用的附带性成果:一份案例实证研究设计,一个终身教育改革试点研究数据库;最后,在理论研究与案例抽象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并据此设计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新路径方案(见图7-8),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和改革生态诊断案例。本研究的结论,关于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框架:由“外边界框架”“思想体系”“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三部分构成。外边界框架(见图7-2),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原理得出。框架界定了完整的理论视界,主要部分包括:变革目标体系、变革实施体系和人的要素三个方面,以及整体变革生态的形成和可持续性能的生成。该框架将有助于确保变革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完整无残损性;思想体系(见表7-1),来源于对案例实证研究结论的抽象。体系构成于五个关键要件,即分别从时代、社会、事物自身、以及事物的质变标志、质变的深、广度五个视角上抽取观察事物发展阶段的关键信号。这些信号可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变革对象的发展阶段,以便决定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此5个关键信号构成系统,被视为使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系统,可为科学构建变革中的关键和首要的目标问题,减少变革失误提供科学支持。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见图2-4,图2-5),是由“适时、适度、连续”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可持续变革系统内模型,其作用是,从根本上说明可持续变革机制的来源,揭示出实现变革有效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此模型源自于对复杂适应系统变革机制的探索,是可持续变革理论最深层的本质内核。其核心思想是,变革策略和变革干预强度的选择,要与变革对象在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特点相适应。是“整合的”“包容的”“可永续的”变革系统理想状态模型。第二,形成了 3个配套的理论操作工具:(1)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表7-4)。本量表可在三个方面为选择变革路径提供支持:一是根据“方向、张力、节奏、内涵、广度”几个关键要素间关系的规律,识别事物发展阶段;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三是根据变革策略确定改革内容,并由此确定变革在制度体系、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几个方面实现变革的任务目标;(2)变革策略整合模型(图7-4)。整合已有变革理论中孤立使用的不同变革模型而形成的变革类型选择参照表;(3)可持续变革三层任务操作框架(图7-5)。可持续变革实施过程路线图,是一份有助于改善变革质量的操作性工具。该工具可为克服变革实施的随意性提供设计规范和原则。本研究提出的可持续变革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态、适应及可持续性,即有节律有张力并且节律张力合理的连续可持续性的变革过程。研究的主要突破:一是使变革系统自身成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适应性系统;二是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开辟了新道路;三是在现有维持型变革基础上,使变革类型得到了扩展和完整。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两个相对的方向运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传统变革理论关注的是保持事物已确定状态下的稳定问题,本研究关注了另一个方向上的问题,即发展与突破的问题,亦即如何推动某种新质事物产生的问题。

钱冰[3](2014)在《广东省河源市农民培训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十多个一号文件都聚焦在“三农”方面,对农民培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更是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培训体系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根基,也担负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重任。本论文分析总结了国外农民培训体系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体系的借鉴与启示,结合河源市成功实施的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对河源市农民培训体系的发展现状、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提出河源市农民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针对河源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学校体系建设,提升办学整体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加强规范,确保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加强教学与管理,扩大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创新,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解决农民培训和农民需求的脱节问题;加大政府对农民培训专项经费的投入,同时加强项目支撑,真正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在依法行政、整合资源、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制度建设、人才开发等多个方面下功夫,着力加强农民培训体系的条件建设,发展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培训网络,逐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培训需求,为农民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

李富,卢宝华,刘仁坤[4](2014)在《我国远程教育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模式研究——基于绥棱电大学习中心“多元为体”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对县域的相关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包括电大在内的职教中心,不仅从事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同时,还承担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技工教育、短期培训等。它突破了单一的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无论在办学形式、办学类型、投资方式、人才培养、功能和作用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本案例的研究就是以绥棱电大分校在向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转型为对象,分析其构成要素、功能和作用,为类似学校提供可复制的学习中心构建模式。

吕瀚[5](2014)在《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要抓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本文以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全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对策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于为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为深入的对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对江苏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江苏在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重点对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现有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分析由于“三农”的现状,农机化教育培训具有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内容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重性三种主要特征;其次根据培训对象、培训主体、培训运作方式等因素,分析了江苏当前阶段的农机从业人员主要的四种培训模式:政府引导型、学校自主型、企业自身型、校企合作型等培训模式;再次对江苏培训模式的探索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江苏探索出了一些值得推广的基本经验的同时,也存在培训模式的普遍适用性不强、培训模式还有缺陷等问题;第四章总结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经验和模式,进而提炼出可借鉴的完善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启示;第五章对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机从业人员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多方式结合的培训方式、最希望的师资是企业技术人员、更愿意接受2-3天的短期培训、更愿意在乡镇接受相关培训;第六章在上述内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有关建议:首先提出要加强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建设的建议;其次提出了加强农机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的有关建议;第三是提出了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能力建设的有关建议;第四是提出了完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配套措施;最后提出了完善江苏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具体可行的多种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形式探索建议。

张智侠[6](2013)在《新形势下澄城县农机校发展探讨》文中指出介绍澄城县农机校培训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设施、加强师资、改进教学等对策,以推进县级农机校的进一步发展。

唐智彬[7](2012)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农村问题,中央政府最近连续9年均将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涉农”。农村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和国民待遇的改善,而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让农村人口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承担了面向农村人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提供正式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村创业培训等诸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且体系复杂,目前问题较多,改革的难度较大。基于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本文认为办学模式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分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特征,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内容与举措。本文分别从两个视角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迁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从手工业时代,到前期工业经济时代,再到发达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同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要适应一定阶段与一定区域的主流生产方式,才可能具备满足需求的服务能力。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问题上,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经济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嵌入”是理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关系的重要工具;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嵌入在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具有典型的嵌入性特征;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与分析。在历史研究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回顾了民国教育家的农村教育实验、“社来社去”模式、“半农半读”模式、“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模式、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等,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历史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本文从经济、社会与政策三个方面对办学模式改革的嵌入环境进行了分析,嵌入环境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征。嵌入环境下办学模式改革需求主要体现在功能扩展、质量提高和注重地区差异等方面。因此,办学模式改革主要是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方式、办学内容;在改革的措施方面,要重视发挥政府职能、拓展部门合作机制、改革培养模式,激发教育产业的融资功能、树立正确改革代价观等。基于上述讨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一个地区的办学模式,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办学模式是否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及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一个地区被验证为成功的办学模式,在“移植”到其他地区之后,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造。因而,在办学模式的选择上,“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附录部分是两个案例研究:一是湖南邵阳“十百千万工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脱嵌”及其遭遇挫折带给我们的反思与教训;二是湖南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改革的嵌入性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反思,我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走出“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怪圈、要走出过度依赖政府、走出部门之间合作困局,办学模式改革也要超越“设计”与“内生”之争,在充分考虑嵌入性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发展对策。

殷瑾,马倩,徐梓皓[8](2012)在《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和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其知识和技能水平已成为决定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通过培训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及利用各种生计资本的能力,对丰富农民生计策略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我国农民收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并结合四川省培训现状进行讨论,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相关建议。

赵龙中[9](2011)在《创新思路 多重结合 开创农机培训新局面》文中指出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广大农民购置、使用新机具热情不断高涨,农民对"会用、用好"农机,渴望得到培训的需求日益强烈。这给农机培训工作带来了有利机遇和挑战,也成为广大农机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新课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培训工作,对农机化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郑小钢[10](2011)在《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农机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无论是在保障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方面,还是在构筑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都离不开农机人才的开发工作。农机化教育培训是农机化服务推广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围绕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拖拉机驾驶培训、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特有工种工勤技能岗位技术等级培训考核、各类师资培训等方式,全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但也存在培训投入少、培训机构设备老化、培训师资层次不高、培训开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实践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进行分析。从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实际出发,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对江苏省内衣机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机用户,以及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培训主要方式进行调研。结合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情况和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江苏省农机化教育机构培训情况调研分析、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调研分析,阐述现阶段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存在问题,进一步探讨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新途径和新模式。文章提出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发展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认识,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更新理念,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农机化重点项目开展培训,拓宽思路、开展政(校)企合作等。文章目的是为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开创县级农机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创县级农机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农机驾驶培训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机驾驶培训行业现状
    (一)初级发展阶段
    (二)行业规范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综合实力偏弱未能有效构建农职教育体系
    (二)办学创新体系未能有效建立
    (三)生源供需失衡性致使办学运营能力弱化
    (四)管理部门监督和扶持力度薄弱
三、加快驾培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互联网+”有效推动资源整合构建优质校企
    (二)创新推动有效促进转型升级和降本提质
    (三)构建监管驾培新体系推动共享发展新格局

(2)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 选题经过:对识别一个真问题的警醒和追求
        (二) 选题反思:是否为一个真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
        (一) 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的总体思考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具体呈现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创新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创新
    四、研究综述
        (一) 有关终身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 有关变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综述小结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可持续变革研究的问题阐释
        (一) “变革我们的世界”和“如何变革我们的世界”
        (二) 变革规律及“可持续变革”的思考框架
    二、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 研究的起点和目标方向问题
        (二) 研究的基本概念问题
    三、本研究基本问题的尝试性解释框架
        (一) 关于起点和方向问题的解释框架
        (二) 关于基本概念问题的解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可持续变革研究框架建构
    一、探索人类社会复杂系统奥秘的工具:CAS
        (一)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阐释
        (二)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适切性
    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变革机制初探
        (一) 变革机制的宏观视域:人类社会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二) 变革机制的中观探察:变革真相与理想道路寻求
        (三) 变革机制的深层探源:理想变革的适应性内模型及其含义
    三、复杂适应系统(CAS)变革机制下研究框架建构
        (一) 本文案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界定
        (二) 研究空间:逻辑与实证之间的往返穿梭
        (三) 研究框架:多视角分析框架的组合尝试
第三章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的研究设计
    一、案例意义:独具解剖和研究价值的典型实例
        (一) 大力推进的时代价值
        (二) 走出困境的研究价值
    二、案例的研究目标及分析单位
        (一) 研究目标
        (二) 拟解决的问题及分析单位
    三、案例的观察框架
        (一) 确保足够视域度的双维度观察思路
        (二) 变革的行动维度:启动—实施—成果
        (三) 变革的目标维度:理想目标—政策目标—实践目标
        (四) 双维度组合的案例观察框架构成
    四、案例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一) 数据收集:全面完整可靠多来源
        (二) 数据分析:数据因子—数据单元—数据链—数据库
        (三) 数据库建构
    五、信效度及伦理问题
        (一) 信效度
        (二) 伦理遵循
第四章 社会惯常视角的案例研究结果呈现
    一、试点启动:目标和规模
        (一) 理想目标——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再推进
        (二) 政策目标——新世纪中国迈向终身教育的规划纲要及实施
        (三) 实践目标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四) 一场空前规模的教育改革
    二、试点实施:项目背景及行动策略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
        (二) 开放大学建设项目
    三、试点结果:成效及制度化情况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向世界亮出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 开放大学建设——新历史起点上升起的一颗新星
        (三) 不能不提的部分特别的改革者队伍
        (四) 制度化成果——标志性文件及机构变化
第五章 局内人视角的案例评估与反思
    一、经验启示:愈是基础性改变,愈能解决整体性问题
        (一) 试点案例改革成功推进的主要经验
        (二) 打散重组战略转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三) 试点案例战略转型经验的重要启示
    二、教训反观:愈是局部上的困境,愈在折射着全局性后果
        (一) 试点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困境
        (二) 问题困境所致的阻滞性变革难题
        (三) 试点案例问题及困境的深刻警示
    三、试点结果的评估与反思:终身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一) 挤在方格子里的变革图景
        (二) 试点结果并非为全局性问题的答案
        (三) 冷静审视局部性改革成效
第六章 研究者视角案例改革路径的探察与审思
    一、研究者视角试点案例改革模式的探寻
        (一) 试点运行的改革系统环境
        (二) 试点运行的改革内生空间
        (三) 试点改革模式的形成及影响过程评估
    二、试点改革路径的审视与反思:与解决终身教育问题南辕北辙
        (一) 并非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适切路线
        (二) 单一维持型模式的方向错误与不可持续性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的理论启迪
        (一) 对一项好的改革之关键要素的理论启示
        (二) 案例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模型匹配
第七章 可持续变革理论构建及终身教育建设改革路径重构
    一、可持续变革理论的系统构建
        (一) 名称来历及本研究的新定义
        (二) 理论构建的前提及关键所在
        (三) 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成
        (四) 可持续变革的理论属性及优越性
    二、范型:可持续变革理论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路径重构
        (一) 五要件内涵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识别与建构
        (二) 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三) 三层任务操作框架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方案设计
结论
    一、研究回望
    二、研究结果及主要贡献
        (一) 变革理论的系统探索
        (二) 方法论的新尝试
    三、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一) 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四、中国教育改革及试点案例的对策与建议
        (一) 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诊断和修复
        (二)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重新审视再出发
    附: 可持续变革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改革生态诊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关键人物访谈信息一览表(局内人与局外人)
附录3: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一)
附录4: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二)
附录5: 关键文件一览
附录6: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致谢

(3)广东省河源市农民培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农民培训现状
        1.2.2 国外农民培训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农民培训的相关理论及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农民
        2.1.2 农民培训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终身教育理论
3 河源市农民素质的概况和差异分析
    3.1 河源市概况
    3.2 河源市农村劳力与培训调查情况
    3.3 河源市农民素质分析
        3.3.1 农民参加培训率偏低
        3.3.2 农村劳动力“三化”现象突出
        3.3.3 农民培训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
4 河源市农民培训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河源市农民培训的基本概况
    4.2 河源市农民培训调研情况
        4.2.1 受访农民基本情况
        4.2.2 培训开展情况
        4.2.3 培训效果情况
        4.2.4 培训需求情况
        4.2.5 调研结果分析
    4.3 河源市农民培训发展现状
        4.3.1 组织管理
        4.3.2 教育培训机构
        4.3.3 师资队伍
        4.3.4 实践实训基地
        4.3.5 制度建设
    4.4 河源市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4.4.1 培训范围小,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少
        4.4.2 农民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落后
        4.4.3 培训专业单一,不能满足企业和农民工的实际需求
        4.4.4 基层培训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4.4.5 农民培训体系整体能力不高
        4.4.6 农民培训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5 河源市农民培训对策
    5.1 不断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5.2 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农民培训
    5.3 突出培训重点,培育合格人才
    5.4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5.5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5.6 加强人才开发力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民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4)我国远程教育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模式研究——基于绥棱电大学习中心“多元为体”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元为体学习中心构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多元化学习中心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多元为体办学模式的构建
    1. 多元为体办学模式构建的背景
    2. 多元为体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多元为体学习中心功能和作用
五、启示

(5)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
    2.2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现有模式研究分析
    3.1 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特点分析
        3.1.1 培训对象的多元化
        3.1.2 培训内容的多样性
        3.1.3 培训效果的多重性
    3.2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现有模式研究
        3.2.1 政府引导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3.2.2 学校自主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3.2.3 企业自身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3.2.4 校企合作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
    3.3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3.3.1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探索的基本经验
        3.3.2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国内外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分析和启示
    4.1 国内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经验分析
        4.1.1 国内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经验的介绍
        4.1.2 国内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经验的启示
    4.2 国外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模式分析
        4.2.1 国外农业从业人员典型培训模式介绍
        4.2.2 国外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启示
    4.3 国内外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比较
第五章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5.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5.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3 基于调查问卷的启示
第六章 完善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建议
    6.1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建设
        6.1.1 完善农机人员教育培训法规法规建设
        6.1.2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建设
        6.1.3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保障和激励制度建设
    6.2 加强农机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6.2.1 健全农机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6.2.2 构建多元化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机构
        6.2.3 规范农机化教育培训行为
    6.3 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能力建设
        6.3.1 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扶持力度
        6.3.2 加强农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6.3.3 加强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6.3.4 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建设
    6.4 完善农机从业人员培训的配套措施
        6.4.1 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6.4.2 营造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良好氛围
        6.4.3 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程
    6.5 探索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新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新形势下澄城县农机校发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机校培训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
        1.1.1 资金投入不足, 设备老化严重。
        1.1.2 教学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1.2 培训的形式传统落后, 缺乏创新
2 农机校培训工作发展对策
    2.1 改善培训基地设施
    2.2 加强农机培训宣传力度
    2.3 创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4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2.4.1 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 因需施教。
        2.4.2 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趣味性。
    2.5 转变观念, 积极参与培训市场竞争

(7)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缘起
        一、为什么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二、为什么选择“嵌入性”视角
    第二节 文献述评
        一、“办学模式”在国家教育政策中的出现与演变
        二、办学模式的有关研究
        三、嵌入理论的有关研究
        四、国外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问题研究的简单回顾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研究假设与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内容
        二、结构安排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基本健全,体系初步完善
        二、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基本稳定,普职比逐步合理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效益逐步显现,影响扩大
    第二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职业教育基层体系破环严重,功能难以发挥
        二、民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严重,农村职业教育认同度低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难以满足需求
    第三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一种典型的依赖型困境
        二、我国基层财政体制特征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三、功能性约束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第四节 从办学模式角度看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体制单一性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困难
        二、办学内容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三、培养模式的功能性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参与度不高
        四、保障措施不完善与执行不力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乏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一) ——生产方式变革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第一节 手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学徒制模式
        一、手工业阶段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二、手工业时代的传统学徒制职业教育
        三、传统学徒制的几个基本特征
    第二节 前期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一、前期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二、前期工业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三、前期工业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发达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一、发达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二、发达工业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三、发达工业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一、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三、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生产方式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影响
        一、生产方式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在特质
        二、生产方式影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外在形态
        三、生产方式影响职业教育具体办学内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二) ——嵌入性理论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嵌入性理论的源流与内容
        一、卡尔.波兰尼对“嵌入性”理论的开创
        二、格兰诺维特对“嵌入性”理论的重新阐释与发展
        三、“嵌入性”理论的几个重要内容
    第二节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分析视角
        一、嵌入性理论视角考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切性
        二、嵌入性理论视角考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方式
    第三节 嵌入性视角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体现嵌入性的事实与特征
        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嵌入经济社会环境的方式与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1949年前农村教育实验的回顾与启示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实验
        三、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乡农教育实验
        三、中华平民教育推进会——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四、乡村教育实验的几点启示
    第二节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回顾与启示
        一、农村业余教育、“社来社去”及“半农半读”的基本做法
        二、农村业余教育、“社来社去”及“半农半读”的启示
    第三节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模式的做法与启示
        一、“三教统筹”的基本做法
        二、“农科教结合”模式的基本做法
        三、“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模式的启示
    第四节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做法与启示
        一、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基本做法
        二、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重要经验
        三、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启示
    第五节 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做法与启示
        一、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基本做法
        二、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启示
    第六节 历史比较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特点与规律
        一、办学模式总是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相契合
        二、办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机构、社会各方因素参与互动的过程
        三、办学模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背景研究
    第一节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经济背景
        一、我国三次产业的总体发展特征
        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生产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小规模分散经营并存
        四、工业转型升级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六、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社会背景
        一、城乡差距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特征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民进城”
        四、我国人力资源构成的结构性矛盾
        五、非正规化就业模式逐渐普遍
        六、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存在问题的简单分析
    第三节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政策背景
        一、农村发展的相关重要政策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
        三、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重要政策
    第四节 嵌入环境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需求分析
        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面临着改革的重要机遇与条件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功能扩展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本质是培养质量提高
        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应注重地区差异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一、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理想目标
        二、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一、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一般过程
        二、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举措
        一、重视对改革对象的调研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与推动职能
        三、拓展部门的合作机制
        四、发挥教育产业的融资功能
        五、尊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
        六、遵循农村空间特征对办学的需求
        七、尊重农村不同人群的教育服务需求和认知规律
        八、树立正确的改革代价观
    本章小结
结语: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附录一:“脱嵌”与“十百千万工程”办学模式的挫折
    第一节 “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上世纪90年代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
        二、“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萌发
        三、“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发展与影响扩散
        四、“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式微
    第二节 “脱嵌”与“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挫折
        一、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两次选择的回顾、反思及启示
        二、为什么选择“十百千万工程”模式作为分析对象
        三、“十百千万工程”办学模式的“脱嵌”及理论分析
    第三节 “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教训及启示
        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要尊重职业教育办学的自身规律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实施
附录二: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改革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为什么选择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二、进入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案例的过程与收获
    第二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基本状况
        一、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二、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嵌入分析
        一、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政治嵌入分析
        二、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经济嵌入分析
        三、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结构嵌入分析
        四、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文化嵌入分析
        五、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嵌入性分析的反思
    第四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反思
        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如何能走出“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怪圈?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如何不再过度依赖政府的作用?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如何走出部门之间难以合作的困局?
        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到底是需要设计还是内生?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和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研究回顾
三、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
    (一) 培训基础构建
        1.农民健康和教育水平
        2.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3.基础设施和农用机具
        4.经费投入和贷款融资
        5.社会联系和交流范围
    (二) 生计技能培训
        1.种养技能培训
        2.农机技能培训
    (三) 农民自我建设
        1.增强投资观念
        2.加强社会联系
    (四) 丰富生计策略
        1.农作物多样化
        2.转变生产方式
        3.其它生计策略
四、四川省农民培训案例
    (一) 背景介绍
    (二) 案例分析
        1.培训基础构建
        (1) 医疗和教育投资力度加大。
        (2) 重视经济效益, 忽略生态效益。
        (3)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机补贴力度。
        (4) 经费投入不足, 来源渠道单一。
        (5) 加大组织力度和社会联系范围。
        2.生计技能培训
        (1) 种养技能培训
        (2) 农机技能培训
        3.农民自我建设
        4.生计策略
五、结论

(9)创新思路 多重结合 开创农机培训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教学条件
2. 提高师资素质, 树立服务理念
3. 立足农机抓培训, 搞活形式促培训
4. 创新工作思路, 拓宽发展空间

(10)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2.1 国外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2.2 国内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现状
    2.1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总体情况
    2.2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主要方式
    2.3 农机化教育培训教材的开发与运用
    2.4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典型案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情况和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
    3.1 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3.2 农机用户培训情况调研分析
    3.3 “十二五”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情况调研与分析
    4.1 江苏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基本现状
    4.2 江苏省农机化学校基本情况调查
    4.3 江苏省农机化技术学校承担各类培训情况调研分析
    4.4 江苏省农机化技术学校师资队伍情况调查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调研与分析
    5.1 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总体情况
    5.2 江苏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情况调研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6.1 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6.2 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建议
        6.2.1 进一步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认识
        6.2.2 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培训结构
        6.2.3 加强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6.2.4 更新理念,提高培训质量
        6.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2.6 围绕农机化重点项目开展培训
        6.2.7 加强农机培训的宣传,提高农民参加培训认知度
        6.2.8 拓宽思路,开展政(校)企合作培训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7.1 总结
    7.2 讨论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编写的教材书籍

四、开创县级农机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机驾驶培训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谭聪.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1(01)
  • [2]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D]. 徐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3]广东省河源市农民培训问题研究[D]. 钱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7)
  • [4]我国远程教育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模式研究——基于绥棱电大学习中心“多元为体”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 李富,卢宝华,刘仁坤.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4(04)
  • [5]江苏省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调查研究[D]. 吕瀚.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 [6]新形势下澄城县农机校发展探讨[J]. 张智侠.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8)
  • [7]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 唐智彬.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 [8]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和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案例[J]. 殷瑾,马倩,徐梓皓. 中国软科学, 2012(02)
  • [9]创新思路 多重结合 开创农机培训新局面[J]. 赵龙中. 现代农机, 2011(06)
  • [10]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D]. 郑小钢.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开创县级农机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新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