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_6注射引起的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维生素B_6注射引起的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一、维生素B_6注射液致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吴丹丹,吴萍[1](2021)在《以药物不良反应为切入点,提升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监护能力》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以药物不良反应为切入点,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用药监护的途径和目的。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和循证资料,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用药监护,帮助临床规避用药风险。结果:临床药师可以利用专业特长,更敏锐地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安全用药的意识。结论: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临床药师的职责,也是提升临床药师用药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庞国勋,闫彬,靳会欣[2](2021)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中配伍禁忌分析与预防策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及联合用药中的配伍禁忌,探讨预防策略,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及药品说明书修订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2007—2020年,纳入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ADR及联合用药中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3篇,其中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致ADR文献8篇(1篇为多病例报告,7篇为个案报告),联合用药中配伍禁忌相关文献45篇。所有ADR均为静脉滴注给药,除1例使用果糖注射液作为溶剂且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浓度较高之外,其余患者均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正常用法与用量用药,滴注速度亦符合要求;多病例报告中,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致ADR发生在输注开始后15 min左右,9例个案报告中,6例(占66.67%) ADR发生于给药后1~6 h; ADR的临床表现包括血管局部疼痛明显,血管呈条索状内陷、闭塞且周围皮肤痛感明显,输注部位红肿、疼痛、硬结,静脉炎,输液反应和皮肤坏死等;所有ADR预后基本良好,未出现严重的ADR及死亡病例。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的ADR发生率不高,以静脉炎为主; ADR、配伍禁忌的发生与溶剂选择、输注速度、输注顺序和用药监护等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应用时,应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尽量单独、缓慢滴注,并加强用药监护,确保用药安全。目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致ADR以及配伍禁忌的报道多来自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需药学专业人员进一步研究。

高锦萍[3](2021)在《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护士处方权申请资质的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的处方药物及其处方形式,以期为我国今后护士处方权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试点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半结构访谈法及德尔菲法对我国皮肤科及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的处方内容及处方形式进行研究。1.文献调研法:以护士、护士处方权、皮肤科等作为关键词在Pub Med、CINAHL、Scopus等外文数据库查找国外皮肤科及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的相关资料,在国外官网上查询美国(俄亥俄州)、英国、澳大利亚、英国及南非护士处方集,翻译以上处方集中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药物,同时参考我国最新版的《临床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版)以此制定初始问卷。2.半结构访谈法:通过文献回顾和课题组讨论形成半结构访谈提纲,遴选皮肤科4名医疗专家与4名护理专家、烧伤整形科4名医疗专家和4名护理专家对初始问卷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专家意见对咨询问卷进行修改、整理,最终形成第一轮护士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问卷。3.德尔菲法:在同意授予护士处方权的专家中遴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纳入标准为:(1)副高及以上职称;(2)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3)本科及以上学历;(4)严谨求实,自愿参与,其中(1)-(3)条,符合两条即可。因此皮肤科护士药物处方权问卷遴选了山西、福建、湖北等10个省和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皮肤科36名专家,32名专家全程参与,其中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各16名。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问卷遴选了福建、湖北、山西等8个省和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烧伤整形科3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32名专家全程参与,其中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各16名。结果:1.皮肤科护士处方药物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皆为0.81。确定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护士可开具的皮肤科药物共13大类63种药物,其中倾向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31种、协议处方17种、延长处方10种、延长处方或调整处方3种、独立处方1种、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1种。各处方形式具体的药物为:(1)独立处方形式的1种药物:碘伏;(2)协议处方形式的17种药物:氧化锌、高锰酸钾、淀粉、呋喃西林、薄荷脑、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尿素、尿囊素、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维康福、复合维生素B、钙尔奇;(3)延长处方形式的10种药物:溴苄烷胺、樟脑、庆大霉素、诺氟沙星、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馏油、复方硝酸益康唑、卡泊三醇、他卡西醇、水乐维他;(4)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形式的31种药物为:硅油、鞣酸、硫酸锌、达克罗宁、杆菌肽、黏菌素、克林霉素、氯化氨基汞、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煤焦油、鱼石脂、对氨苯甲酸、二氧化钛、酮洛芬、布洛芬、复方克霉唑、复方卤米松、米诺地尔、维生素B1、丙硫硫胺、呋喃硫胺、长效核黄素、烟酸、烟酰胺、泛酸钙、维生素B4、芦丁、阿法迪三、维乐生、多维元素片;(5)延长处方或调整处方形式的3种药物:水杨酸苯酯、依托芬钠酯、复方曲安奈德;(6)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形式的1种药物:炉甘石。2.烧伤整形科护士处方药物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1。最终确定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的外科用药为5大类26种药物,其中11种药物处方形式倾向于协议处方,9种药物倾向于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4种药物倾向于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各有1种药物分别倾向于独立处方、独立处方或延长处方。各处方形式具体药物为:(1)倾向协议处方形式的11种药物: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醋酸蓖麻油、磺胺嘧啶银、康瑞保、美宝湿润烧伤膏、新的肤医用硅酮凝胶、液状石蜡、莫匹罗星软膏、过氧化氢溶液;(2)倾向于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的9种药物:碘酊、高锰酸钾、呋喃西林、口服洗肠散、愈创蓝油烬、依托芬那酯乳膏、鱼石脂软膏、吸收性明胶海绵、布洛芬乳膏;(3)倾向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的4种药物:苯扎溴铵、乙醇、醋酸氯已定、戊二醛;(4)倾向独立处方的1种药物:聚维酮碘;(5)倾向独立处方或延长处方的1种药物:软肥皂溶液。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初步得出我国三甲医院皮肤科护士可开具13大类63种皮肤科药物和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5大类26种烧伤整形科药物,处方形式以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和协议处方为主。两轮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因此本研究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吴鸿斌[4](2021)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寒湿型LDH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其穴位注射的药物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选取肾俞穴、夹脊穴和阿是穴等腧穴进行配伍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每疗程均为7天,共4疗程(28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总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详细记录,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上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和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治疗前的VAS、ODI、JO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量表对比:将两组内治疗前后的VAS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有下降,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疼痛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VAS分值进行比较,治疗组的分值下降幅度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同样的治疗时间下,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减轻寒湿型LDH引起的疼痛方面较有优势,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3.JOA评分量表比较:将JOA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组内治疗后JOA分值均有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JOA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评分增加更多,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优于口服塞来昔布疗法,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相关临床检查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改善更佳。4.ODI评分量表比较:经治疗后两组ODI分值均有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起效。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ODI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分值降低幅度更大,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佳,在改善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程度方面具有优势。5.关于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0.0%,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86.7%,愈显率为43.33%,经统计学检验,此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证明治疗组的疗效更佳,通过两组在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各等级分布人数和愈显率高低,可以看出治疗组对寒湿型LDH的症状改善幅度更大。结论:1.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寒湿型LDH的症状,尤其是对于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方面更有优势,说明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具有相互协同而增强疗效的作用,是治疗寒湿型LDH的一种有效方法。

朱云腾[5](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康莱特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NSCLC(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系统性评价,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并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使用过康莱特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相关信息整理分析,探讨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和临床联合用药规律,结合TOPSIS法分析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网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平台(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有关中药注射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纳入,并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数据采用Wingbug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软件Stata 16.0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等。2.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遴选该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使用过康莱特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用药信息,对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清洗。利用SPSS 19.0、Clementine 12.0和Excel 2010等统计软件对整理过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性统计分析,同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该院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1.网状meta分析结果临床有效率: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治疗NSCLC优于单独使用GP,艾迪注射液联合GP治疗方案优于参附注射液联合GP(P<0.05);生活质量:艾迪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鸦胆子乳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G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优于单独使用GP方案(P<0.05);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14种中药注射液联合GP方案与单独GP方案无统计学差异(P>0.05)。2.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分析2.1患者基本信息统计通过对所有数据规范化清洗整理后,纳入1517例住院患者信息,共计1987例次独立病历。对1517例住院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患者有833例(占54.9%),女性患者684例(占45.1%),男性多于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96岁,平均年龄68岁,60岁~80岁年龄阶段的患者最多,有822例(占54.2%);收集的患者信息癌肿分类最多的为肺癌322例(21.2%),其次为结直肠癌238例(15.9%)、胃癌166例(10.9%);除去无肿瘤分期记录的862例,有分期记录的具体如下:Ⅰ期19例(占1.3%),Ⅱ期39例(占2.6%),Ⅲ期73例(占4.8%),Ⅳ期524例(占34.5%);有癌肿家族史记录(直系亲属或3代以内旁系亲属及配偶)的患者364例占24.0%,有药物过敏史记录的患者306例占20.2%,有食物过敏记录的患者24例占1.6%。2.2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统计通过对1987例次独立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康莱特注射液临床治疗中全部采用静脉滴注,一日一次方式给药;临床给药剂量大多数以单次剂量200 ml为主有1842例,占总病例数92.7%,最大日剂量为200 ml,最小日剂量为100 ml;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用药疗程最多的前三组为21天(191例次,占9.6%)、14天(123例次,占6.2%)、8天(110例次,占5.5%),平均疗程13天,临床给药疗程以11-20天疗程段居多(834例次,占比42.0%),其次为1-10天疗程段(827例,占比 41.6%)。2.3联合用药情况统计对使用康莱特注射液期间同时使用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与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为氯化钾注射液、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人血白蛋白、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呋塞米注射液、胰岛注射液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对肺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主要以消化系统大类中的止吐药、免疫功能用药以及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较多,具体为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消癌平注射液等。2.4加权TOPSIS法评价分析对1987例次独立病历分析,相对接近度大于等于80%的1129例(占56.8%),相对接近度在60%~80%的658例(占33.1%),相对接近度在60%以下的有200例(占 10.1%)。结论1.网状meta分析基于网状meta分析和累积排序概率结果,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较其他中药注射剂相对有效;中药注射剂联合GP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有效率。2.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的适宜性通过对1987例次独立病历进行分析,结合加权TOPSIS法制定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可知该院康莱特注射液在给药方式、给药频次、给药剂量、适应症方面基本符合说明书要求,但在康莱特注射液使用疗程上与说明书规定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药疗程不足。该院康莱特注射液整体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但仍需加强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对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987例次独立病历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37例次,多表现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和发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肝癌患者。由于本研究中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大部分为晚期肿瘤患者,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且大部分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此外,研究过程中存在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数据缺失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信息无法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康莱特注射液的使用直接相关联,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4.临床联合用药情况通过对整体联合用药情况分析可知,康莱特注射液临床治疗中主要与营养补充剂、消化系统用药、抗肿瘤中药注射剂联用较多;其次,对肺癌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采取姑息治疗的患者联用频次较高的为祛痰平喘药、止吐药,采取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主要以止吐药、免疫功能调节剂、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等使用较多,大部分为预防用药,以降低化疗所产生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整体较为适宜。

史凌子[6](2021)在《聚乙二醇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导致手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聚乙二醇化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是外层为聚乙二醇化修饰的双脂质层,中心为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分子水性核心的化疗药物。相较于传统蒽环类药物DOX,PLD可显着降低心脏毒性、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但其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发生率随着剂量的增加明显增加,目前的论点主要为局部药物积累、皮肤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尚无相关的系统性实验支持。为此我们通过HFS大鼠模型,探讨PLD引起HFS的机制,为临床上预防及治疗HFS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雌性SD(Sprague Dawley,SD)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LD)、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所有大鼠均采集静脉血并采集后爪掌部照片,建立HFS模型(PLD或5%葡萄糖注射液经尾静脉注射,7mg/kg,每3天给予1次,共10天,每只大鼠累计给药量28mg/kg);10天后再次采血、采集照片并评判HFS分度,对样本血行4-羟基-苯磺酸定量检测;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CD31、CD34、F8)染色观察大鼠后爪皮肤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后爪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孔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器结构改变;采用Evans Blue法定量测定大鼠后爪微血管通透性改变;定量检测皮肤局部药物。结果:1.PLD组SD大鼠3度/非3度HFS的发生率各为50%,对照组无HFS发生。2.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静脉给予PLD后,发生3度/非3度HFS的两组大鼠给药前外周循环4-羟基-苯磺酸含量对比P=0.907>0.1,无统计学差异;给药后两组间对比P=0.008<0.01,具有显着意义;同组大鼠用药前后4-羟基-苯磺酸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3.实验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大鼠,后爪皮肤出现角质层分离、表皮层变薄、基底层细胞肿胀;真皮层疏松水肿、真皮内血管扩张,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壁变薄,内皮细胞数量减少;CD31、CD34及F8分布更少。4.扫描电子显微镜示:实验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大鼠,后爪皮肤出现毛细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打开、基底膜微孔开放、基膜分离、周围水肿等现象;内皮细胞轻度核固缩;透射电子显微镜示:实验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大鼠,后爪皮肤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微孔开放。5.EVB检测:实验组大鼠相较于对照组大鼠,后爪皮肤微血管渗漏更严重,两组大鼠后爪药物渗漏差别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局部药物检测:实验组大鼠后爪皮肤多柔比星蓄积,对照组未检测到任何药物。结论:1.我们能够成功建立PLD诱导HFS的SD大鼠模型。2.PLD诱导HFS发生的可能机制为:PLD能够造成SD大鼠后爪掌侧皮肤组织毛细血管壁的损伤,渗透性增加,PLD渗出增加,多柔比星在皮肤组织蓄积,损伤表皮,从而造成HFS的发生。3.从代谢组学观察,HFS的发生可能与4-羟基-苯磺酸的缺乏有关。

王煜[7](2019)在《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大黄、芒硝)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药物引起局部疼痛的可行性,为提高外周静脉输液舒适度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手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小组会议首先验证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的有效性等。并且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与规范化。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患者外周留置静脉留置针且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药物首次发生疼痛的患者。分为三组:(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组(试验组)、单纯(热纱布)湿热敷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于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调研与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管条件等情况。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组予以常规护理+中药湿热敷的方式,在输液含钾离子同时予以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30min,干预2次,每天1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单纯湿热敷的方式,在输液含钾离子同时予以单纯(热纱布)湿热敷30min,干预2次,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三组患者分别记录首次疼痛、第一次干预结束后及输液后、第二次干预结束后及输液后的疼痛评分,并观察患者有无拔针要求、输液依从性、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及心率)、满意度。结果1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确定为大黄5g,芒硝20g,蜂蜜水100ml。2优化并确立了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3主要指标3.1疼痛比较应用数字评估法结合脸谱评估法,结果显示: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疼痛均表现为轻度中度疼痛,落实预防措施后,仍会出现疼痛,但疼痛感明显比首次未预防时下降,中药湿热敷组和单纯湿热敷组已经陆续出现无疼痛发生的患者,第一天干预后(或30’)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4.8%,试验组7.1%;第一天输液结束后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7.1%,试验组16.7%;第二天干预后(或30’)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0.8%,试验组9.5%;第二天输液结束后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7.1%,试验组31.0%。第一天干预后及输液后、第二天干预后及输液后疼痛评分,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0.000(P<0.01)有明显差异,且中药湿热敷优于其他两组。3.2患者是否要求拔针重置的比较患者对于拔针的需求不同,但在第一天干预后(或30’)(P=0.002<0.01)及到输液结束(P=0.046<0.05)这一期间三组拔针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两两之间比较中药湿热敷组及单纯湿热敷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中药湿热敷组与单纯湿热敷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3.3患者输液依从性之间的比较通过三组Nemenyi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论第一天干预后、输液结束后;第二天干预后、输液结束后哪一个阶段进行依从性的测试,中药湿热敷与空白组、单纯湿热敷与空白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然而中药湿热敷组与单纯湿热敷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4患者心率、血压变化的比较(1)疼痛影响心率波动变化较明显,轻度疼痛(13分)组之间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性,重度疼痛(46分)组之间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性。(2)干预后与干预前三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明显差异,说明无论干预与否,三组在心率及血压方面效果均等。3.5患者满意度间的比较(1)正向、反向总分进行三组Nemenyi法两两之间多重比较,空白对照组与单纯湿热敷组和中药湿热敷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00<0.01),并且单纯湿热敷组与中药湿热敷组之间同样具有显着差异性。且中药湿热敷的正向分值均高于其他两组,负向分值均低于其他两组。单纯湿热敷的正向分值高于空白对照组,负向分值低于空白对照组。(2)单一条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分别在条目49、112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条目10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条目13中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1中药湿热敷对于个体有差异性,不能达到100%预防疼痛的目的,但能够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输液性局部疼痛感。2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输液性局部疼痛感以轻中度疼痛为主,且中度疼痛能够引起心率明显波动。3中药湿热敷安全有效,满意度、接受度都是比较好的,值得推广。

朱蓉[8](2017)在《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以穴位为切入点,根据作用于穴位的不同方式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护理技术分为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三类,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临床总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安全性四个结局指标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施提供证据支持,为提高DPN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试验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参考,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按“PICOS”要素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并拟定详细的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AMED、CINAHL、CBM、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DPN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截止日期至2016年4月。使用EndNoteX7软件管理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由3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文献偏倚风险的评价,并自制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最后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敷贴)对DPN临床总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干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其中穴位注射干预DPN的研究中,为减少临床异质性,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结果共纳入69项研究,其中穴位注射51项,穴位按摩8项,穴位敷贴10项。偏倚风险评价多为不清楚,系统评价结果如下:1.临床总有效率:(1)穴位注射的研究中,51项研究报告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4.51,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3.80,5.37),P<0.00001]。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显示弥可保穴位注射组、中药穴位注射组、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组、其他药物穴位注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穴位按摩的研究中,8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穴位按摩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7.27,95%CI(4.44,11.90),P<0.00001]。(3)穴位敷贴的研究中,9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03,95%CI(2.64,6.17),P<0.00001]。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1)穴位注射的研究中,10项研究报告了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4.06,95%CI(3.47,4.64),P<0.00001]。5项研究报告了腓总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腓总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4.50,95%CI(3.13,5.87),P<0.00001]。各亚组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大部分S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穴位按摩的研究中,2项研究报告了左、右胫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按摩组左、右胫神经的SNCV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95%CI(-5.42,1.99),P=0.36],[MD=1.49,95%CI(-0.43,3.40),P=0.13]。(3)穴位敷贴的研究中,2项研究报告了腓肠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腓肠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2.38,95%CI(1.19,3.57),P<0.0001]。3项研究报告了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1.17,95%CI(0.46,1.89),P=0.001]。描述性分析,2项研究胫神经的SNC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1)穴位注射的研究中,9项研究报告了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腓总神经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3.88,95%CI(2.32,5.44),P<0.00001]。各亚组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大部分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2)穴位按摩的研究中,2项研究报告了左、右胫神经的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按摩组左、右胫神经的MNCV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07,3.48),P=0.30],[MD=1.41,95%CI(-0.33,3.14),P=0.11]。(3)穴位敷贴的研究中,5项研究报告了腓总神经的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腓总神经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2.47,95%CI(1.79,3.16),P<0.00001]。2项研究报告了腓浅神经的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腓浅神经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2.49,95%CI(1.69,3.30),P<0.00001]。4.安全性:穴位注射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另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肌肉酸胀的症状。穴位敷贴有10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的症状。但上述症状均逐步缓解或消失,穴位按摩无不良反应。结论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敷贴)对DPN患者是一种有效、较安全的护理技术。穴位注射的临床总有效率、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不同药物的亚组分析大部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穴位按摩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穴位敷贴的临床总有效率、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中,穴位注射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另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肌肉酸胀的症状。穴位敷贴有10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的症状。但上述症状均逐步缓解或消失,穴位按摩无不良反应。由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多为不清楚,部分结局指标纳入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谨慎对待此研究结论。今后应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规范报告的形式,将高质量的证据运用于DPN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同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

王莉[9](2017)在《不同制剂工艺及剂量苦碟子注射液致实验动物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实验及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了解苦碟子注射液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与制剂工艺、剂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可能机理。方法:1、文献检索:检索近十年来公开发表的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筛选出具体病例,对所得病例进行综合分析。2、动物实验:分为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实验(ASA)、SPF级C57BL/6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PCA)。实验分组:a、苦碟子注射液未超滤组:加炭过滤组、加炭过滤5倍组;b、苦碟子注射液超滤组:1万超滤稀配后组、3万超滤稀配后组、1万超滤稀配后5倍组、3万超滤稀配后5倍组;c、卵白蛋白阳性对照组;d、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ASA实验将48只豚鼠分入此8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实验分致敏和激发两个阶段。致敏阶段:每组豚鼠采用腹腔注射相应药物0.5ml/只/次,隔日一次,共注射4次;激发阶段:致敏14天后,足趾静脉推注2倍剂量(1ml/只)相应药物激发。观察并记录豚鼠症状30 min,后采用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IL-23、Ig E水平,并取右下肺行病理检查,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CA实验,小鼠分为免疫抗血清制备组、PCA组。免疫抗血清制备:随机选取32只小鼠,分为以上8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每组小鼠腹腔注射被试药物0.5ml/只/次,隔日一次,共注射4次。14天后采用眼球取血法获得实验动物全血,再分离出血清。PCA:80只小鼠,分为以上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组小鼠通过背部皮下注射相应免疫抗血清制备组制备而来的血清。24h后,采用尾静脉注射注入已掺入1%伊文思蓝的绿原酸供试液,30min后剪下小鼠背部皮肤,测量皮肤内层蓝斑直径。结果:1、共纳入文献19篇,纳入病例23例,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其次为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时间多为连续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段为中年及以上。2、ASA结果:在豚鼠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致敏性评价及最高评分中,未超滤苦碟子注射液致敏性及最高评分明显高于超滤后苦碟子注射液;在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评分中,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超滤组与未超滤组均有差异;未超滤组IgE、IL-23含量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渗出增加;高剂量组嗜酸性粒细胞渗出增加。3、PCA结果:未超滤组、高剂量组实验动物蓝斑颜色较深,超滤组实验动物蓝斑直径高剂量组大于相对应的常规剂量组。结论:1、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2、超滤工艺可减少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的发生;3、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可减少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的发生。

高巧丽[10](2017)在《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治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静脉炎患者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用于治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因采用外周静脉输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导致23级静脉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外贴,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抹,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护士操作难易程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爱立敷组治疗23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喜疗妥组和硫酸镁组,且患者满意度高,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P<0.05)。结论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治疗斑蝥维生素B6所致23级静脉炎患者的效果较好。

二、维生素B_6注射液致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B_6注射液致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以药物不良反应为切入点,提升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监护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途径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途径
2 参与药学监护典型案例
    2.1 参与治疗团队,出现不良反应后协助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2.1.1 例1:
        2.1.2 例2:
    2.2 协助护士规范临床用药
        2.2.1 例3:
        2.2.2 例4:
    2.3 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3.1 例5:
        2.3.2 例6:
3 小结

(2)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中配伍禁忌分析与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致ADR
        2.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
        2.2.2 用法与用量:
        2.2.3 ADR发生时间:
        2.2.4 ADR的临床表现:
        2.2.5 ADR的预后:
    2.3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配伍禁忌汇总
3 讨论
    3.1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配伍禁忌分析
        3.1.1 金属离子的影响:
        3.1.2 氧化还原反应:
        3.1.3 p H的影响:
        3.1.4 盐析作用的影响:
    3.2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致ADR及配伍禁忌预防策略
        3.2.1 建立新药药理培训制度:
        3.2.2 选择合适的溶剂:
        3.2.3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做好用药过程的监护:
        3.2.4 强化物理及药物干预:
        3.2.5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3.2.6 关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的药理特性,规避联合用药中的配伍禁忌:

(3)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设计咨询问卷
3 结果
    3.1 皮肤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结果
    3.2 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结果
    3.3 皮肤科医生组和护士组咨询结果差异分析
    3.4 烧伤整形科医生组和护士组咨询结果差异分析
4 讨论
    4.1 皮肤科药物咨询结果的分析
    4.2 烧伤整形科药物咨询结果的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的处理
        1.7 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化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3 观察指标
        2.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3.2 下腰痛评分标准(JOA)
        2.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年龄分布
        1.2 性别分布
        1.3 病程长短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总体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
        2.3 治疗前后的JOA评分
        2.4 治疗前后的ODI评分
    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1.1 中医对LDH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LDH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LDH的治疗
        1.3.1 中药口服
        1.3.2 中药外用
        1.3.3 单纯针刺
        1.3.4 艾灸
        1.3.5 穴位注射
        1.3.6 温针灸
        1.3.7 电针疗法
        1.3.8 推拿疗法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2.1 西医对LDH病因的认识
        2.1.1 生理性退变
        2.1.2 脊柱结构异常
        2.1.3 职业因素
        2.1.4 其他因素
        2.2 西医对LDH疼痛机制的认识
        2.2.1 机械压迫与异常受力
        2.2.2 神经根炎性刺激
        2.2.3 自身免疫反应
        2.3 西医对LDH的治疗
        2.3.1 卧床休息
        2.3.2 牵引治疗
        2.3.3 药物治疗
        2.3.4 封闭疗法
        2.3.5 手术治疗
    3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1 温针灸选择依据
        3.2 穴位注射
        3.2.1 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2.2 注射药物的选择依据
        3.3 治疗腧穴的选择依据
    4 观察量表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总体疗效比较
        5.2 VAS评分量表对比
        5.3 JOA评分量表比较
        5.4 ODI评分量表比较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康莱特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评价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联合GP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方法与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5 排序概率
        2.6 小样本效应
    3. 讨论
第三章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描述性统计研究
        2.2 相关性分析研究
        2.3 分层卡方检验
        2.4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用药分析
        2.5 加权TOPSIS法康莱特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
    3. 研究方法
        3.1 病历收集与筛选
        3.2 患者信息和治疗信息收集
        3.3 规范并录入所收集的数据信息
        3.4 数据信息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3.5 加权TOPSIS法
    4. 研究结果
        4.1 基础信息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4.3 不良反应与各因素的卡方检验
        4.4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用药情况
        4.5 加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
    5. 讨论
        5.1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适宜性
        5.2 相关性分析
        5.3 分层卡方检验
        5.4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情况
        5.5 康莱特注射液使用合理性评价
    6. 展望与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6)聚乙二醇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导致手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LD诱导HFS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及技术路线
    1 相关概念定义
        1.1 局部疼痛感的操作性定义
        1.2 中药湿热敷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 文献回顾
        2.1 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2.2 静脉输液10%氯化钾的必要性及输注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
        2.3 中西医干预静脉输液引起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
        2.4 中医护理技术在静脉输液引起疼痛干预中的优势
        2.5 文献回顾总结
    3 研究目的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的验证
    1 经验方来源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查阅法
        3.2 专家小组会议
    4 研究结果
        4.1 文献查阅结果
        4.2 小组讨论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中药湿热敷在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中应用的护理操作流程优化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头脑风暴人员纳入
        2.2 头脑风暴内容
        2.3 头脑风暴讨论议程
    3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 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方法
        2.4 研究工具与指标
        2.5 资料收集方法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保护的措施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
        3.2 三组患者临床研究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中药湿热敷的作用机制
        4.2 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的作用
        4.3 中药湿热敷对疼痛引起心率血压变化的间接影响
        4.4 中药湿热敷改善患者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4.5 中药湿热敷组患者的满意度
        4.6 中药湿热敷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7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第五部分 总结
    1 本研究的结论
    2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全文) 药物引起静脉局部疼痛感的临床应用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四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特殊药物
附录五 调查问卷
附录六 伦理审查审批件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8)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概述
        (一)西医学DPN研究现状
        (二)中医学DPN研究现状
    二、中医护理技术概述及其对DPN干预的研究现状
        (一)中医护理技术概述
        (二)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研究现状
    三、系统评价及其相关方法学介绍
    四、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文献检索
        (一)检索步骤
        (二)检索数据库
        (三)检索词
    四、筛选文献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六、数据提取
    七、数据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八、评估发表偏倚
    九、技术路线图
第四部分 结果
    一、文献检索和筛选纳入结果
    二、筛选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三、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临床总有效率的干预效果
        (二)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的SNCV干预效果
        (三)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的MNCV干预效果
        (四)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
        (五)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安全性
第五部分 讨论及研究结论
    一、讨论
        (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二)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效果评价
        (三)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安全性评价
        (四)研究的特色及优势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的局限性
    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检索策略
    附录2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
    附录3 数据提取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9)不同制剂工艺及剂量苦碟子注射液致实验动物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中药注射液现状
    1.2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1.3 苦碟子注射液现状
2 文献分析
    2.1 文献来源
    2.2 关键词
    2.3 文献检索
        2.3.1 清华同方CNKI系列数据库文献检索
        2.3.2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文献检索
        2.3.3 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
    2.4 文献纳入标准
    2.5 文献排除标准
    2.6 结果
        2.6.1 文献时间、数量及病例数量分布
        2.6.2 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系统及主要症状
        2.6.3 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时间分布
        2.6.4 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年龄分布
    2.7 讨论
        2.7.1 基于文献的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概况
        2.7.2 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3 预实验
    3.1 实验依据
    3.2 实验目的
    3.3 实验背景
    3.4 操作方法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小鼠饲养方案
        3.4.3 预实验方案
    3.5 统计学处理
    3.6 实验结果
        3.6.1 各组小鼠致敏性评价
        3.6.2 各组别小鼠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症状及最高评分
        3.6.3 各组小鼠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评分分析
    3.7 讨论
        3.7.1 苦碟子注射液在小鼠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致敏性评价分析
        3.7.2 苦碟子注射液在小鼠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症状分析
        3.7.3 苦碟子注射液在小鼠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评分分析
4 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实验
    4.1 实验依据
    4.2 实验目的
    4.3 实验背景
    4.4 操作方法
        4.4.1 实验材料
        4.4.2 实验豚鼠饲养方案
        4.4.3 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方案
        4.4.4 结果判定
    4.5 统计学处理
    4.6 实验结果
        4.6.1 各组豚鼠致敏性评价
        4.6.2 豚鼠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及评分
        4.6.3 ELISA检测结果
        4.6.4 病理检查结果
    4.7 讨论
        4.7.1 苦碟子注射液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可能机理
        4.7.2 不同制剂工艺苦碟子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分析
        4.7.3 不同剂量苦碟子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分析
5 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5.1 实验依据
    5.2 实验目的
    5.3 实验背景
    5.4 操作方法
        5.4.1 实验材料
        5.4.2 实验小鼠饲养方案
        5.4.3 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5.4.4 结果判定
    5.5 统计学处理
    5.6 实验结果
        5.6.1 小鼠背部蓝斑图片
        5.6.2 各组小鼠蓝斑直径情况
    5.7 讨论
6 研讨与结论
    6.1 研讨
        6.1.1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6.1.2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必不可少
    6.2 结论
        6.2.1 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
        6.2.2 超滤工艺可减少苦碟子注射液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的发生
        6.2.3 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可减少苦碟子注射液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的发生
    6.3 展望
7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苦碟子简介
    2 苦碟子注射液临床应用
    3 苦碟子注射液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事件
    4 苦碟子注射液导致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分析
        4.1 苦碟子注射液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反应
        4.2 合并用药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3 超说明书使用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4 老年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
        4.5 溶媒不合理使用易导致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治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静脉炎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
    2.2 3组治疗1周后2级静脉炎的疗效
    2.3 3组治疗1周后3级静脉炎的疗效
    2.4 3种方法对护士工作量、操作难度的影响
    2.5 3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四、维生素B_6注射液致局部皮肤过敏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以药物不良反应为切入点,提升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监护能力[J]. 吴丹丹,吴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8)
  • [2]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中配伍禁忌分析与预防策略[J]. 庞国勋,闫彬,靳会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7)
  • [3]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D]. 高锦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吴鸿斌.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D]. 朱云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6]聚乙二醇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导致手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D]. 史凌子.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D]. 王煜.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D]. 朱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9]不同制剂工艺及剂量苦碟子注射液致实验动物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分析[D]. 王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爱立敷薄型泡沫敷料治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所致静脉炎患者的疗效[J]. 高巧丽. 医疗装备, 2017(01)

标签:;  ;  ;  ;  ;  

维生素B_6注射引起的局部皮肤过敏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