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老年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广州市老年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一、对广州市城区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艺彤[1](2021)在《提升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街区地块环境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与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且从根本上严重受制于所居住街区地块的空间环境特征。通过对街区地块建成环境的有效干预,提高老年人居住满意度水平,开发积极的街区建设,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的发展。街区地块作为老年人主要的生活场所,对其健康生活和邻里交往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街区地块的功能性(土地使用、绿地率等)或为出行提供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如基础设施、住区形式等)差异,均会对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产生影响。由于满意度水平和建成环境的关系错综复杂,深入理解街区地块空间环境特征与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内在关系,构建完善的满意度有序logit模型,从根本上提出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街区地块优化策略。本研究以街区地块的空间环境特征与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内在关系为切入点,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建立特征识别-模型构建-定性分析的框架。以大连市主城区为实证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统计老年人基本数据。从街区地块功能多样性、移动便利性、活动安全性三重视角出发,辨析对老年人居住满意度具有显着提高或者降低作用的环境特征要素并通过logit模型逐步探究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该框架不单局限于某一环境要素,为解释具有多重影响环境的要素与居民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POI点种类、住区形式、建筑高度等是影响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其中,绿化率较高且周边集中日常性设施点的单一型地块更能提高老年人居住满意度。与水平便捷度(地块形态、网点密度)相比,地块内的垂直便捷度(建筑层高)对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着。同时,机动车通行较少的封闭地块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安全感知提升居住满意度。除此之外,主观建成环境作为中介变量,会影响客观建成环境对于居住满意度产生的效应,安静性和景观环境美观性是老年人居住生活中更倾向于关注的要素。老年人的个体经济社会属性(共同居住人数、退休前从事职业、居住市场)对于主观建成环境感知以及满意度的结果起到一定干扰作用。最后,基于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研究结论和大连市典型地块的环境特征,提出指导改善地块环境优化设计建议。由此可见识别城市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要素,探讨增进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健康老龄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董欣茹[2](2021)在《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的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已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使得养老形势越发严峻。在此背景下,对于社区养老模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社区养老的主要空间载体,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关乎老年居民在社区空间内享有养老服务的充分性与公平性,因此亟需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老龄化增长较快的城市即沈阳市为例,且以社区养老设施较多的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范围。结合日常生活圈理论,对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研究。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问题的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圈导向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新思路,进而在社区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加强老年居民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之间的联系,提高沈阳市老年居民整体的健康水平,并为类似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参考借鉴。文章的主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对日常生活圈以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进而提取出日常生活圈的划分方法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水平的相关评价指标。通过详细的现场调研以及对老年居民深入调查,总结老年人日常行为特征以及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构建共享、邻里、自足三级日常生活圈层,并明确各层级对应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其次,基于前文总结的评价指标,遵循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公平要素、效率要素两个方面对沈阳市781个社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并根据初步评价结果与各个社区的老年人口进行供需耦合分析。总体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水平一般,并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将781个社区分为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低水平四大区域。进一步总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水平空间差异特征,表现为整体供给水平结果呈圈层式递减趋势;较高水平集聚老城区且靠近交通要道;老年居民收入与供给能力呈正向相关,并根据评价结果得到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存在设施布局不均衡且不公平、共享与邻里生活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缺口、自足生活圈缺少设施配置等问题。最后,确定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老年居民因素、宏观政策驱动、空间承载、供给机制、道路交通、自然环境等。在此分析基础上,根据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问题总结,提出调整日常生活圈设施内容,指引分区差异化布局,并分层级分类指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

王玉杰[3](2021)在《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研究通过了解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降低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威海地区市中心2家养老机构居住的210位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有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采用SPSS2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描述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抑郁、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现状水平,运用t检验以及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研究对象抑郁、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对研究对象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养老机构197名老年人男性85例(43.1%),女性112例(56.9%),男女比例均衡;年龄构成比以70岁以上为主,为94例(47.7%);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为98例(49.8%);婚姻状况无配偶居多136例(69%),退休前职业以农民为主77例(39.1%);子女个数以2个为主为80例(40.6%);医疗支付形式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98例(49.7%);经济来源退休金123例(62.4%);子女探望频次一周1~2次80例(40.6%);入住原因中自愿入住140例(71.1%);现每月收入1000元以上为75例(38.1%);慢性病情况无慢性病75例(38.1%),有慢性病情况122例(61.9%)(2)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平均得分为(6.48±2.54)分,有抑郁症状的占比为37.1%。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形式、经济来源、子女探望频次、入住原因、现每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3)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得分中,存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为(23.45±6.14),找寻生命意义感得分为(18.04±5.29),生命意义感总分(41.49±9.46),介于38~51分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支付形式、经济来源、入住原因、现每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4)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1±0.56)。介于2~3分之间,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形式、经济来源、入住原因、现每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P<0.05)。(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438,p<0.01),抑郁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390,p<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着正相关(r=0.724,p<0.01)。(6)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的影响因素中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作用最显着,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共同解释了抑郁的40.4%的变异量。结论:(1)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2)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3)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4)抑郁与生命意义感负相关,抑郁与自我效能感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5)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现每月收入可以显着影响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作用最为显着。

梁清梅,吴祖怡,李雅诗[4](2021)在《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广州市城区266位个案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养老能力弱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文章将从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再就业问题,通过对266位广州市城区老年人的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列联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和使用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低龄老年人、无退休金和退休前职业是体制内的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较高。

赵威[5](2021)在《个案工作介入高校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研究 ——以L社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子女离巢现象日益严重,独居老年人群体日益庞大,独居老人的日常照料,健康照顾等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在高校社区还伴有独居老人对精神慰藉和社会交往等高层次需求的更加复杂的特点,亟需找到特殊的手段和方法加以解决。本文针对高校社区独居老人,尤其是高龄独居老人所面临的养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L大学社区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于普通类型的社区老年人,高校社区高龄独居老人除去日常照料和陪护需求之外,在精神慰藉方面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具体表现为:获得人格的尊重和情感支持、期待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及倾诉的需求等。笔者基于社会支持理论,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其中的一位独居老人Y进行了实务干预,并且围绕独居老人的需求,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模式和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高校社区最迫切需要养老服务的群体是高龄独居老年群体,他们所面临的独特服务需求、性格特点和所具有的文化资本,是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也是社区养老服务目标实现的基础条件。从Y老人自身、朋辈群体、大学生及社区等不同层面进行了两个阶段共七次的介入。第一个阶段是运用人生回顾疗法对老人进行精神慰藉,排解了Y老人的孤独情绪,满足了老人的人格尊重需求;第二个阶段是构建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链接大学生及社区资源,满足了老人的社会交往需求,为老人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最后通过访谈法评估发现社会工作在满足Y老人的养老需求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解决L社区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有积极效果。在理论与实务介入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在面对高校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问题时可优先考虑独居老人的家庭因素,同时高校社区应提高对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的重视程度。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高校社区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问题提供了借鉴,丰富了相关的研究。

陆文娴[6](2020)在《广州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逐步成为老年人钟爱的户外活动场所。而我国城市公园大多为早期建筑,公园规划和公园设施相对陈旧,无法较好的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其中老年人在城市公园活动时,如厕不便的问题尤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广州越秀公园、东山湖公园、晓港公园、荔湾湖公园和黄花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五座公园内四十余间公共卫生间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公共卫生间的数量布局、空间结构、室内环境、无障碍设备等现场设施的状况。同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老年人在如厕时容易遇到的不便和困境。总结现状不足的同时,针对老年群体的如厕需求,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意见。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今城市公园环境中,公共卫生间主要存在布局流线上缺少过渡休息区的设置、应对老年人需求的空间安排过于单一、公共卫生间室内安全性不足、如厕设施的使用舒适度不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老年人群体对公共卫生间使用后评价,再次从公共卫生间的流线布局,平面结构,室内环境,无障碍设施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基于老年群体活动特性的流线布置策略、公共卫生间的适老化分级策略、基于适老化设计的公共卫生间安全性提升策略和基于适老化设计的公共卫生间舒适性提升策略,并根据每个策略提出对应建议与措施。为公共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

原剑珩[7](2020)在《广州市越秀区老旧社区景观设施微改造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所研究的老旧社区,主要指建设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12000人,占地10-30公顷,至今仍在居住使用的社区。这些老旧社区多存活于城市的中心地段,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优越。但其内部景观设施通常存在着种类不齐全、损坏严重、位置不佳等多重问题。因此,对老旧社区景观设施的优化改造势在必行。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于总结梳理并搭建“微改造”理念存在于老旧城区社区层面的结构系统,经过对老城区的社区实况调研以及案例分析,为更好地开展老旧社区环境微改造工作提出有效建议,在社区层面以老旧社区景观设施作为切入点,最终实现对老旧社区“微改造”理念的进一步扩展与景观设施改造的实际应用。首先基于广州市微改造更新模式的背景下,对老旧社区景观设施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结合相关理论基础的筛选理解和应用提取,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对应的阐述和分析。接着,根据老旧社区景观设施以人的行为活动所需进行的功能分类标准,提出老旧社区景观设施分类和内容;然后,以广州市越秀区部分老旧社区的景观设施为研究对象,并通过使用后状况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关于社区景观设施的满意度、需求度等属性的数据整合及分析,披露调研对象于景观设施改造方面的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继而,针对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对优化配置目标、影响因素、基本原则、基本步骤以及配置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及深入研究;最后,以流花街桂花岗社区为例,先了解其所处的越秀区的位置、地貌特征、自然条件等基础属性,再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改造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社区微改造项目的开展,能起到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的作用。

冯卫东[8](2020)在《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经全面并迅速地进入了老龄化时代。然而在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速度却远落后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健康问题逐渐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对养老体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和养老观念陈旧,也使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出现了供需失衡等问题,解决养老和医疗方面的问题是老龄化社会重要课题。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缩小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的差距,打通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优化养老服务,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是当前养老模式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障碍,并分析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本文从研究背景出发,通过研究国内外医养结合与社区养老的文献,确立了选题目的和意义。接着,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与医养结合进行概念界定,梳理相关的理论,为本文奠定研究基础。然后,结合广州市社区养老与医疗结合的发展历程和经验,通过对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现状进行调查与访谈,收集与整理统计的数据,从中分析广州市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最后得出结论。根据本文的研究,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中,仍存在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需求满足不充分;整体政策设计不足,资源有效统筹不够;资金投入欠缺,一线工作人员缺乏激励机制;专业人才缺乏,服务人员专业能力薄弱,缺乏长效支持机制;社会主体参与基层医养结合服务不充分,未完善多元参与、优势互补运作机制;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宣传推广不够,信息化手段运用待加强等问题。而针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建和实施,本文认为应当完善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满足健康养老需求;强化和完善政府指导,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落实;整合各方资源,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实施;构建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健全和规范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

胡坤煌[9](2020)在《老龄化背景下黄石市中心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研究》文中指出

王丹锐[10](2020)在《基于用户需求的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养老方式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很好地解决当下的养老问题,智慧养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智慧养老处于发展的初期,正面临诸多挑战,探索并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探讨了智慧养老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建构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其次,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应用了Cite Space V研究工具,对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和解析,并通过进一步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智慧养老的国内外发展态势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市N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采样,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交叉统计分析;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构建了广州市“医、养、康、乐”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市智慧养老的发展对策与相关建议,希冀为广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研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决策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具有以下结论:(1)国内外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侧重点存在差异,国外研究聚焦于技术应用,国内研究注重“医养结合”的模式创新和决策管理。基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以需求视角构建广州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2)国外智慧养老的发展相对成熟,在智能家居生态圈、社区护理资源的高效整合、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内行业发展随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出现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将机构养老资源成功引入社区、养老地产的新发展范式等;广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各系统间相互独立运行,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3)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广州市社区老年人具有一定潜在消费能力,但消费观念保守,对服务价格敏感;(2)广州市社区老年人对智能监测设备持包容态度,同时关注隐私信息安全;(3)基础养老服务需求度较高,精神慰藉类需求较低;(4)交叉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于不同服务类型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根据部分差异推断,加大老年教育的建设力度,有助于进一步达成智慧养老的目的。(4)构建了“医养康乐”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广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1)政府决策方面,应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标准的制定,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信息流通渠道,同时为老年人群体购买基础养老服务,保证养老事业公益性;(2)服务供给方面,企业应加快适老化、本土化的产品研发和加强个性化服务能力,并重视客户的服务使用反馈,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用户素养方面,老年人也要紧随时代潮流,完成智慧老人的角色转化,同时也应建立合理的养老服务消费观念,提高晚年生活品质。

二、对广州市城区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广州市城区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提升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街区地块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亟须关注
        1.1.2 建成环境主动干预老年人生活
        1.1.3 街区地块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居住满意度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街区地块
        1.3.2 建成环境
        1.3.3 街区地块的建成环境特征
        1.3.4 居住满意度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模型构建
    2.1 建成环境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综述
        2.1.1 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理论研究
        2.1.2 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
        2.1.3 居住满意度的研究方法
    2.2 理论模型构建
        2.2.1 Campbell模型
        2.2.2 有序logit模型
3 数据采集与特征描述
    3.1 数据采集与分析
        3.1.1 数据采集
        3.1.2 数据分析
    3.2 特征分析
        3.2.1 老年人个人属性分析
        3.2.2 老年人主观感知分析
        3.2.3 街区地块建成环境特征分析
4 影响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建成环境因素识别
    4.1 功能多样性与满意度
        4.1.1 使用混合度影响要素效应分析
        4.1.2 设施全面度影响要素效应分析
    4.2 移动便利性与满意度
        4.2.1 垂直便捷度影响要素效应分析
        4.2.2 水平便捷度影响要素效应分析
    4.3 活动安全性与满意度
        4.3.1 对外交往度影响要素效应分析
        4.3.2 内部连接度影响要素效应分析
    4.4 客观建成环境的关键因素
    4.5 主观建成环境与满意度
5 相关要素的有序Logit回归模型
    5.1 主观建成环境数据的修整:相关性分析
    5.2 影响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有序logit回归分析
    5.3 小结
6 提升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街区地块环境特征优化
    6.1 新建开放式住区地块环境特征优化——以东港片区为例
        6.1.1 地块环境特征
        6.1.2 优化设计建议
    6.2 新建封闭式住区地块环境特征优化——以星海湾片区为例
        6.2.1 地块环境特征
        6.2.2 优化设计建议
    6.3 老旧开放式小区地块环境特征优化——以兴工街道片区为例
        6.3.1 地块环境特征
        6.3.2 优化设计建议
    6.4 老旧封闭式住区地块环境特征优化——以三八广场片区为例
        6.4.1 地块环境特征
        6.4.2 优化设计建议
    6.5 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规划策略
        7.2.1 功能多样性层面
        7.2.2 移动便利性层面
        7.2.3 活动安全性层面
    7.3 创新与不足
        7.3.1 创新点
        7.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图片、表格目录及来源
    (1)图片目录及来源
    (2)表格目录及来源
附录 B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的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要
        1.1.2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养老发展新趋势
        1.1.3 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存在不足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社区
        1.3.2 社区养老
        1.3.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1.3.4 日常生活圈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范围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范围
    1.5 研究重点、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6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需求层次理论
        2.1.2 时间地理学理论
        2.1.3 邻里单位理论
        2.1.4 圈层结构理论
    2.2 日常生活圈研究进展
        2.2.1 国外日常生活圈研究进展
        2.2.2 国内日常生活圈研究进展
    2.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关研究
        2.3.1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
        2.3.2 国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研究
    2.4 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与数据库建立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数据库的构建
        3.2.1 道路网数据库
        3.2.2 行政区划数据
        3.2.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据库
        3.2.4 居住小区数据库
    3.3 老龄人口概况
        3.3.1 老龄人口发展状况
        3.3.2 老龄人口分布特征
    3.4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概况
        3.4.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特征
        3.4.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状
    3.5 日常生活圈的层级结构
        3.5.1 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特征
        3.5.2 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需求特征
        3.5.3 日常生活圈层级构成
    3.6 本章小结
4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供给能力评价及问题分析
    4.1 评价体系构建
        4.1.1 评价价值取向
        4.1.2 评价指标选取
        4.1.3 评价模型建构
    4.2 综合评价
        4.2.1 公平要素评价
        4.2.2 效率要素评价
        4.2.3 供需耦合评价
        4.2.4 总体评价结果
    4.3 空间差异特征
        4.3.1 整体供给水平结果呈圈层式递减趋势
        4.3.2 较高水平集聚老城区且靠近交通要道
        4.3.3 老年居民收入与供给能力呈正向相关
    4.4 空间问题分析
        4.4.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均衡且不公平
        4.4.2 共享生活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口较大
        4.4.3 邻里生活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缺口
        4.4.4 自足生活圈缺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
    4.5 本章小结
5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5.1 老年人口因素
        5.1.1 老年居民需求
        5.1.2 老年人口分布
    5.2 宏观政策驱动
        5.2.1 养老政策引导
        5.2.2 老年友好城市
        5.2.3 老旧小区改造
    5.3 空间承载选择
        5.3.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标准
        5.3.2 各层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选择
    5.4 其他因素引导
        5.4.1 道路交通
        5.4.2 供给机制
        5.4.3 自然环境
    5.5 本章小结
6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策略
    6.1 调整圈层内容,分区导引综合区域发展差异
        6.1.1 调整各层级生活圈的配置内容
        6.1.2 针对不同水平区域的布局建议
    6.2 优化共享生活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6.2.1 生活服务类设施布局优化
        6.2.2 医疗护理类设施布局优化
        6.2.3 提升设施医疗服务能力
    6.3 完善邻里生活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6.3.1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站
        6.3.2 完善老年活动站
        6.3.3 完善设施基础服务内容
    6.4 增加自足生活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6.4.1 为老服务点空间布局
        6.4.2 为老服务点建设改造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据
附录 C 沈阳市社区统计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理论基础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样本量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统计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问题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抑郁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3 研究对象生命意义感现状以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现状以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
    3.6 研究对象抑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整体情况
    4.2 研究对象抑郁现状分析
    4.3 研究对象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
    4.4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4.5 研究对象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4.6 研究对象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抑郁症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广州市城区266位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老年人的年龄界定
        2.1.2 老年人再就业概念的界定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数据来源
        3.1.1 数据的基本特征与列联分析
        3.1.2模型设定及回归分析
        3.1.3拟合优度检验
4 模型预测性检验
4 结论与建议
    4.1 做好老年人就业保护工作,应灵活放宽老年人再就业的年龄限制
    4.2 政府应做好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引导和权益保障工作
    4.3 加强老年人的职业技能培养

(5)个案工作介入高校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研究 ——以L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高校社区
        二、独居老人
        三、养老需求
        四、个案工作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生命回顾理论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章 L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现状
    第一节 L社区独居老年人基本情况
        一、L社区基本情况
        二、L社区独居老年人基本情况
    第二节 L社区独居老年人养老现状
        一、生活照料现状
        二、生理健康现状
        三、社会参与现状
        四、文化生活现状
    第三节 L社区独居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第四章 个案工作介入Y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的实施过程
    第一节 接案
        一、个案来源
        二、个案基本资料
        三、接案前的准备
        四、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第二节 预估
        一、问题的界定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需求评估
    第三节 制定服务计划
        一、总体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四节 介入过程
        一、第一次介入:建立专业关系
        二、第二次介入:提升案主自我效能感
        三、第三次介入:增强自我认同感
        四、第四次介入:挖掘潜能充实生活
        五、第五次介入:链接大学生志愿者
        六、第六次介入:加强朋友间交往
        七、第七次介入:完善社区支持网络
    第五节 评估
        一、过程评估
        二、结果评估
    第六节 结案
        一、解除专业关系
        二、跟进服务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独居老人访谈提纲
致谢

(6)广州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1.1.2 如厕问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适老化户外空间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适老化设计的相关概念
    2.1 老年人的特征概述
        2.1.1 老年人的界定
        2.1.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3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2.2 广州市老龄化状况
        2.2.1 广州市人口分布概况
        2.2.2 广州市老龄化趋势
        2.2.3 城市老年人口的生活变化
    2.3 老龄化趋势下的城市公园
        2.3.1 城市公园的定义与划分
        2.3.2 城市公园的发展变化
        2.3.3 老年人是当今广州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群体
        2.3.4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的活动特征
    2.4 城市公园的适老化设计
        2.4.1 适老化设计概念及内容
        2.4.2 适老化设计的范畴
        2.4.3 适老化改造的理论依据
        2.4.4 城市公园的适老化设计现存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卫生间的相关概念、类型及空间构成
    3.1 公共卫生间的分类
        3.1.1 独立式公共卫生间
        3.1.2 附属式公共卫生间
        3.1.3 活动式公共卫生间
        3.1.4 无性别公共卫生间
    3.2 公共卫生间的发展回顾
    3.3 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特征
    3.4 公共卫生间的空间构成
        3.4.1 交通空间
        3.4.2 如厕空间
        3.4.3 前室空间
        3.4.4 休憩过渡空间
        3.4.5 辅助空间
        3.4.6 特殊空间
    3.5 公共卫生间的尺寸界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调研过程与结果
    4.1 研究对象
        4.1.1 研究对象筛选
        4.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4.2 研究方案
        4.2.1 初步调研
        4.2.2 阶段性整理
        4.2.3 实施方法
    4.3 调研结果
        4.3.1 数量与布局
        4.3.2 空间构成
        4.3.3 室内环境与无障碍设施
        4.3.4 老年人的如厕习惯
        4.3.5 老年人的使用后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共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策略与措施
    5.1 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适老化改造原则
        5.1.1 安全性原则
        5.1.2 舒适性原则
        5.1.3 适用性原则
    5.2 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的适老化现状与不足
        5.2.1 流线布局上的缺陷
        5.2.2 功能分区上过于单一
        5.2.3 室内空间安全性不足
        5.2.4 如厕设施的舒适性不佳
    5.3 公共卫生间适老化提升建议
        5.3.1 加强管理维护,提升设计规范化
        5.3.2 公共卫生间功能性的多元化考量
        5.3.3 适老化设计的细化分层
        5.3.4 坐厕单间的推广普及
        5.3.5 整体安全性的提升
    5.4 主要策略与措施
        5.4.1 符合老年群体活动特性的流线布置策略
        5.4.2 公共卫生间的适老化分级策略
        5.4.3 基于适老化设计的公共卫生间安全性提升策略
        5.4.4 基于适老化设计的公共卫生间舒适性提升策略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州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老年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广州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老年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附录3 广州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调研案例
致谢
附件

(7)广州市越秀区老旧社区景观设施微改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广州旧城区丧失活力背景下的改造认知与挑战
        1.1.2 政府助力下城市更新理念的重视
        1.1.3 社区“景观设施”层面的研究需求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微改造概念
        1.3.2 景观设施
        1.3.3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
        1.3.4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
        1.3.5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优化配置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综述
    2.1 微改造的多方位理论探讨
        2.1.1 “微改造”的由来
        2.1.2 “微改造”的适用区域
        2.1.3 广州微改造的实施流程研究
        2.1.4 微改造与全面改造理念的横向对比
        2.1.5 广州微改造与全国微更新理念的横向对比
    2.2 社区景观设施之于广州微改造模式的作用
        2.2.1 社区景观设施于老旧社区的重要性
        2.2.2 社区景观设施于使用者的心理影响
    2.3 景观设施文献综述及国内外实践探究
        2.3.1 景观设施文献综述
        2.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2.4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内涵
        2.4.1 景观设施的分类
        2.4.2 景观设施的系统构成与性质
        2.4.3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的职能
    2.5 广州市老旧社区景观设施及其设置现存问题
        2.5.1 景观设施设置的不全面缺陷
        2.5.2 景观设施的区域整体规划欠缺
        2.5.3 景观设施发展中文化内涵被遗漏
        2.5.4 景观设施设置上系统协调性缺乏
        2.5.5 景观设施的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法、内容及范围
        3.1.1 调查方法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范围
    3.2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的现状调研分析
        3.2.1 实地调研的开展
        3.2.2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调查对象的选取
        3.2.3 广州市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现状
    3.3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情况的评价分析
        3.3.1 越秀区内三个老旧社区的差异性分析
        3.3.2 三个老旧社区景观设施配置的现状分析
    3.4 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3.4.1 问卷调查对象
        3.4.2 问卷设计
        3.4.3 问卷整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设计策略
    4.1 景观设施设计愿景
    4.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2.1 意识形态因素
        4.2.2 自然地理因素
        4.2.3 公共空间景观氛围因素
        4.2.4 景观设施自身因素
        4.2.5 城市更新手法及社会经济因素
    4.3 景观设施设计需满足的基本原则
        4.3.1 原则一:功能性与形式美并存
        4.3.2 原则二:以人为本与人性化考量
        4.3.3 原则三:讲究互联性与系统性
        4.3.4 原则四:注重协调性与整体性
        4.3.5 原则五:因时而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4.4 景观设施设计的基本步骤
        4.4.1 前期准备
        4.4.2 综合统筹定位
        4.4.3 优化组合确定
        4.4.4 具体组织实施
        4.4.5 后期管理维护
    4.5 景观设施具体设计策略要点
        4.5.1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点
        4.5.2 休憩设施设计要点
        4.5.3 康体设施设计要点
        4.5.4 照明设施设计要点
        4.5.5 标识设施设计要点
        4.5.6 环卫设施设计要点
        4.5.7 装饰性设施设计要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老旧社区景观设施微改造设计实践
    5.1 广州市越秀区概况
        5.1.1 区总体规划
        5.1.2 越秀区城市肌理浅析
        5.1.3 设计区域背景概况
    5.2 流花街桂花岗社区设计前期调研
        5.2.1 社区背景
        5.2.2 使用者对景观设施满意度和需求度的前期调查分析
        5.2.3 桂花岗社区景观设施现状调研及分析
    5.3 流花街桂花岗社区整体微改造方案设计理念
        5.3.1 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设计
        5.3.2 休憩设施专项设计
        5.3.3 康体设施专项设计
        5.3.4 标识设施专项设计
        5.3.5 环卫设施专项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2 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社区居家养老
        2.1.2 医养结合
    2.2 理论基础
        2.2.1 需要层次理论
        2.2.2 健康老年化理论
        2.2.3 福利多元化理论
        2.2.4 协同理论
    2.3 相关理论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第三章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医养结合服务现状
    3.1 广州市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现状
    3.2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3.2.1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概况
        3.2.2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改革实践
    3.3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医养结合服务现状
        3.3.1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历程
        3.3.2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现状
第四章 广州市社区医养结合的供需状况调研
    4.1 调研方案设计
        4.1.1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
        4.1.2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4.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调查
        4.2.1 个人基本信息
        4.2.2 工作、收入与社会保障
        4.2.3 生活自理能力与长期照护服务
        4.2.4 生活质量和服务偏好
    4.3 社区居家养老中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情况调查
        4.3.1 对区卫生主管部门的服务供给情况调查
        4.3.2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供给情况调查
第五章 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中医养结合服务的问题分析
    5.1 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供给和需求存在错位
    5.2 整体政策设计及资源有效统筹不够
    5.3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激励缺乏
    5.4 专业人才不足及长效支持机制欠缺
    5.5 社会主体参与基层医养结合服务不充分
    5.6 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宣传推广及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够
第六章 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建及建议和对策
    6.1 完善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
        6.1.1 实施居家社区一站式健康养老服务
        6.1.2 实施居家社区上门健康养老服务
    6.2 强化和完善政府指导,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落实
    6.3 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实施
    6.4 构建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健全和规范医养结合服务
        6.4.1 搭建社区健康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6.4.2 构建信息化的社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广州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社区居家养老中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情况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用户需求的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背景
        1.1.2 养老背景
        1.1.3 政策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3.1 概念界定
        1.3.2 主要理论基础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述评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处理
    2.2 智慧养老研究时空分析
        2.2.1 时间分布
        2.2.2 核心作者
        2.2.3 机构合作
    2.3 智慧养老研究热点分析
        2.3.1 国外研究热点分析
        2.3.2 国内研究热点分析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智慧养老发展态势
    3.1 国外发达国家智慧养老发展态势
        3.1.1 欧美发达国家的AAL生态圈
        3.1.2 法国的Sweet-Home模式
        3.1.3 美国的Care Network模式
        3.1.4 日本的日间照料中心
    3.2 国内部分地区智慧养老发展态势
        3.2.1 北京朝阳社区养老驿站
        3.2.2 香港智能老人护理系统
        3.2.3 上海杨浦区虚拟养老院系统
        3.2.4 浙江乌镇雅园养老产业园
    3.3 广州市智慧养老发展态势
        3.3.1 荔湾区“医养结合”模式
        3.3.2 南沙区“时间银行”APP
        3.3.3 白云区“刷脸就餐”的社会化餐厅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的认知度与需求调查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样本采集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发放与回收
        4.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基本情况分析
        4.2.2 认知度与接纳度调查分析
        4.2.3 需求调查统计分析
    4.3 交叉统计分析
        ·4.3.1 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
        4.3.2 年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
        4.3.3 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和发展建议
    5.1 构建广州市“医、养、康、乐”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5.1.1 构建目标
        5.1.2 基本框架
        5.1.3 构建内容
        5.1.4 服务形式
    5.2 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2.1 政府决策方面
        5.2.2 服务供给方面
        5.2.3 用户素养方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需求调查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对广州市城区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升老年人居住满意度的街区地块环境优化研究[D]. 李艺彤.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的沈阳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研究[D]. 董欣茹.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3]威海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D]. 王玉杰. 延边大学, 2021(02)
  • [4]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广州市城区266位个案为例[J]. 梁清梅,吴祖怡,李雅诗. 中国市场, 2021(18)
  • [5]个案工作介入高校社区独居老人养老需求研究 ——以L社区为例[D]. 赵威. 兰州大学, 2021(02)
  • [6]广州城市公园公共卫生间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D]. 陆文娴.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7]广州市越秀区老旧社区景观设施微改造策略研究[D]. 原剑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8]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D]. 冯卫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老龄化背景下黄石市中心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研究[D]. 胡坤煌. 湖北大学, 2020
  • [10]基于用户需求的广州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D]. 王丹锐.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广州市老年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